论文投稿百科

十三陵景区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9:16:50

十三陵景区研究报告论文

A Study of Event Message-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Proterozoic Dahongyu Formation from the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

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张巧大

原文发表在《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年,第19卷,第4期;在本书中做了如下修改补充:①将原文中黑白照片改为彩色照片;②补充说明了K2O、∑REE、226Ra、U、187Os/186Os、Pt、Ir等在事件分析中所代表地震灾变事件的意义,与原文有较大区别。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4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实为国内外罕见。从东至西,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山顶剖面由不纯砂岩+泥质白云岩组成,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层凝灰岩组成。本文仅对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三种岩石进行系统研究。宏观、微观特征、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受火山-地震事件影响形成的沉积岩,而覆盖其上的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形成于正常滨海环境中。最后提出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形成模式图。

北京十三陵是著名古迹风景区。长期以来,对于该地区元古宇的研究相继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有关长城系大红峪组的文献却较为鲜见。在燕山裂陷槽中,蓟县至平谷一带是大红峪组的主要发育区,尤其是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局部可达400m。以北京地质调查所在山顶实测资料为依据,北京十三陵地区的大红峪组总厚度为80m,并未见到火山岩[1]。笔者等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泰陵发现大红峪组的硅化岩中含有藻类丝状体以及凝灰质成分[2],之后杨慧宁等又在德胜口发现了层凝灰岩[3]。虽然泰陵和德胜口一带的大红峪组出露不全,多有第四系覆盖,但是这一带大红峪组在河沟中出露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都含有火山-地震事件的信息,因此,本文将泰陵剖面作为研究重点。此外,由东至西,从泰陵—山顶—德胜口直线距离不足4km,而大红峪组岩相变化十分剧烈(图1),这在国内外均属罕见事例,将其作为海相沉积的特殊类型加以剖析也是很有意义的。

坚硬的硅质岩中,有些角砾与基质的边界模糊不清,呈逐渐过渡现象。笔者对角砾的

图1 北京十三陵大红峪组剖面示意图

A—泰陵剖面;B—山顶剖面;C—德胜口剖面。1—硅化岩;2—页岩;3—石英砂岩;4—长石砂岩;5—泥质白云岩;6—石英岩;7—泥岩;8—白云岩;9—层凝灰岩。Chc-Chch—常州沟组-串岭沟组;Cht-Chd—团山子组-大红峪组;Chg—高于庄组;Jxw—雾迷山组;Jxt-Qbx-Qbc-Q bj—铁岭组-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Jxh—洪水庄组;Jxy—杨庄组

倾向和倾角进行了仔细测量,认为有一部分角砾与原岩层面有较大位移,而另一些角砾则无甚大错位,角砾倾角多为60°~90°(表1)。根据表1校正后的角砾分布方位图(图2左)和角砾倾角在<30°,30°~60°,60°~90°的分解数图(图2右),可以看出角砾分布在不同的方位,虽然向东的个数较大一些,而且角砾的1/3以上是近直立的,但各种角度都有散布,与十三陵雾迷山组的地震角砾呈菊花状、板刺状分布很相似[4,5]。大红峪组的角砾块体很大并有熔弯现象,说明受火山-地震事件的双重影响。由于大红峪期的强烈火山活动发生在十三陵以东的平谷—蓟县一带[6,7],而且燕山裂陷槽的海侵由东向西扩展[8],故受火山热水硅化后角砾的滑塌也趋于向东倾斜。

表1 角砾倾向、倾角测量值与校正值(岩层倾向为152°∠45°)

图2 大红峪组硅质角砾倾向和倾角图示(按表1校正)

1岩石的宏观特征

灰色角砾硅化岩

灰色角砾硅化岩位于泰陵剖面的最底层,下面出露不全,厚度 m。角砾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包括扁平状、不规则状和熔融弯曲状等(图3-a,b,c),角砾最大可达30cm,最小5cm,散布在硅化岩基质中,总体呈坚硬块状。硅化岩本身也由大小不等的米粒状、豆状和条带状硅化质点组成,大小由1mm至5mm不等(图3-d)。角砾和基质基本上都是由SiO2组成。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岩石呈坚硬的薄层状,单层厚2~3cm,露头厚约12cm,平整地覆盖在角砾硅化岩层面上。在每一单层粉砂凝灰页岩层面上,都有交错分布的胶缩纹槽沟,平直沟口宽5~7mm,反映水下胶缩特点,与一般的层面干裂显然不同。值得指出的是没有在山顶剖面处见到这套黑色粉砂凝灰页岩。笔者后来在山脊以西的德胜口一带的建筑工地地基中,发现一套层凝灰岩。由东至西不到4km的距离内,大红峪组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岩相组合真令人不可思议。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已经石英岩化,为中厚层状(约50cm),与下伏的黑色粉砂凝灰页岩由于覆盖未见直接接触关系,但二者倾向和倾角均一致,可视为整合过渡关系。砂岩层上部出现小角度交错层理,赵澄林等[9]认为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形成时,以陆表海内潮汐水动力为主,属浅水滨滩环境,与小角度交错层理的形成条件相一致。

2 岩石的微观特征

在角砾硅化岩中曾发现过颤藻属遗迹Oscillatoriopsis sp.[10,11],在粉砂凝灰页岩中曾发现凝灰质自形晶长石[2]。以下介绍新的研究成果。

图3 北京十三陵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角砾硅化岩和凝灰质粉砂岩

角砾硅化岩

硅化岩由1~2mm的硅化球粒组成,球的核心周边往往散着一层铁质矿物小点,其中有钛铁矿自形晶。硅化球粒周边由~之放射状石英柱体构成,相间有不规则丝带状泥晶白云石小点的交代残留物。

颤藻属遗迹仅发现于一种“眼状”的硅化岩中,估计为一种藻类核形石交代后的遗迹。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不连续的纹层显示层理构造,局部具显微层内错动并发育砂体液化盲脉,表现出地震事件所特有的沉积构造特征[12]。粒度为粗粉砂(~),碎屑颗粒为长石晶屑和石英,凝灰杂基充填含量占半数以上,凝灰质均脱玻化和粘土化,结构与德胜口大红峪组层凝灰岩显然不同。粒度分析概率图为一段悬浮式,系数为:

Md=φ(≈)

Mz=φ(≈)

σ1=

SK1=

KG=

平均圆度Po=,属次棱角;

综合结构系数Td=,属不成熟级[13,14]。

黄色长石质石英砂岩

碎屑颗粒以粒径之细粒为主,含少量粒径大于粗砂。造岩矿物中石英占85%,长石15%(±)。长石为风化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部分为新鲜的条纹长石碎屑。含少量磷灰石等重矿物,出现少量变质成因的透闪石。粒度概率图为三级跳跃总体式,系数为:

Md=φ(~)

Mz=φ(~)

σ1=

SK1=

KG=

平均圆度Po=,属于圆级;

综合结构系数Td=,属于成熟阶段砂岩[13,14]。

3岩石的化学成分特征

为了查明事件沉积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的反应,本文通过岩石化学、稀土元素、γ-能谱、等离子光谱和硅同位素分析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

岩石化学分析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火山沉积事件的直接证据。元古宙的火山活动以碱性岩为特征,而K2O含量是最为敏感的化学成分。蓟县一带K2O含量为~,德胜口一带为[3],而相距4km的泰陵一带则为。任富根认为蓟县的大红峪组中包含四期火山活动产物,主要为熔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均以富钾低钠为特征[6]。据白志民等(1999)[15]研究,平谷一带是燕山地区大红峪组火山岩最集中的地方,富钾火山岩与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互层,厚度可达400m,与其中K2O含量比较,泰陵的粉砂凝灰页岩的含量也比一般的火山岩高(表2)。

表2 北京十三陵和蓟县大红峪组火山岩化学成分(wB/%)对比表

稀土元素分析

关于大红峪组事件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和政军等(1999)已有专文讨论[19],本文仅就十三陵泰陵一带大红峪组的三层岩石做了分析(表3)。

表3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稀土元素分析数据(wB/10-6)

由表3和图4可以看出:火山成因的粉砂凝灰岩稀土总量最高(∑REE=×10-6),其次是角砾硅化岩(∑REE=×10-6)。虽然主要造岩成分SiO2与砂岩很接近,但是砂岩含稀土总量最少(∑REE=×10-6),进一步说明前二者是事件沉积,后者是正常沉积物;Eu/Eu*分别为和,也说明了前二者在成因上的紧密联系。从图4也可以看出,粉砂凝灰页岩和角砾硅化岩都具有明显的Eu亏损,而砂岩则不明显。

图4 泰陵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

(1)角砾硅化岩;(2)粉砂凝灰页岩;(3)石英砂岩

岩石的γ能谱分析

应用多道γ能谱仪对粉砂凝灰页岩、角砾硅化岩和砂岩进行分析,所得数据(表4)显示:Th,Ra,K和U的含量在角砾硅化岩和粉砂凝灰页岩中相对高于砂岩,这也说明前两者是有成因联系的事件沉积岩,而后者是正常沉积环境之下形成的。

表4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γ能谱分析数据

贵金属元素分析

贵金属元素分析数据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粉砂凝灰页岩中含贵金属元素相对较高,特别是187Os/186Os达到。据国外研究资料,这个比值愈是接近1愈是说明与地质事件有关[18]。我们根据地质研究的资料得出与之一致的结论。

表5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三层岩石的贵金属元素分析值(wB/10-9)

硅同位素(δ30Si)分析

泰陵一带大红峪组角砾硅化岩中δ30Si分析值为‰,这是火山热水硅化成因的标志[7],而杨庄组、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中的硅化结核δ30Si分析值为‰,‰和‰,都大大高于大红峪组的角砾硅化岩。

杨庄组中所含的红色、绿色、黄色硅质结核是由陆源Si组成的,其中Fe3+、Fe2+也都是来自陆地,与该组地层间夹红色泥灰白云岩及砂质白云岩等近陆源沉积环境是一致的;雾迷山组的藻席状小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sp.)[11]是典型的潮间带标志,其硅化部分也是来自陆源Si;高于庄组的硅化核形石是由藻席叠层石破碎以后滚动形成,硅化部分也是陆源Si为主[7]。以上硅化物质都是正值较高,只有大红峪组δ30Si值为‰,反映受到火山Si的影响。

值得注意事件岩层中的岩石化学分析、稀土元素分析、γ能谱分析和贵金属元素分析的相互对比;特别是K2O、∑REE、226Ra、U、187Os/186Os、Pt和Ir的对比值。①K2O含量为10%~12%。在华北元古宙沉积岩中普遍较高是一个重要特征,甚至与周边地区的火山岩层大致一致,说明了大红峪期火山喷发物的同源性;②∑REE含量较高,尤其是∑LREE高出北美标准页岩(NASC)许多倍,作者认为华北元古宙富钾富稀土沉积岩是内蒙古白云鄂博巨型稀土矿源层在大陆增生成矿作用中的一个范例(宋天锐等,2005)[16];③226Ra异常在大红峪组角砾硅化岩中出现是地震事件引发的,由此可见Rn也会异常;④Th在角砾硅化岩中异常和Ra、Rn的异常应该是一致的,代表火山-地震中普遍出现的现象;⑤187Os/186Os在黑色凝灰粉砂岩中出现是事件信息反映之一;⑥Pt、Ir在黑色凝灰粉砂岩中相对偏高则可能是碎屑重矿物含量升高引起的。

4讨论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包含有地质事件的沉积物,在泰陵一带出露的角砾硅化岩是受火山Si影响和地震波冲击等事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上部覆盖的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火山喷出的晶屑经过海浪淘洗而沉积的,二者之上的含长石石英砂岩属于正常滨岸沉积物(图5)。

图5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事件沉积模式图

1—白云岩;2—硅化岩;3—粉砂凝灰页岩;4—砂岩;5—角砾构造;6—胶缩构造;7—交错层构造;8—基底;9—火山灰;10—火山灰降落;11—火山喷发;12—Si质;13—地震波;14—海平面;15—火山Si进入;16—地震波传入

值得指出的是,由德胜口大红峪组的层凝灰岩至山顶一带正常的白云岩、砂岩互层再至泰陵一带的角砾硅化岩+粉砂凝灰页岩+石英砂岩,在相距不到4km的范围内竟产生如此剧烈的相变,说明火山活动伴随地震对浅海区域的影响是很不均匀的。

参考文献

[1]汪长庆,肖宗正,施福美等.北京十三陵地区的震旦亚界.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编.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32~340

[2]宋天锐,高健.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系沉积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107~112,145~146

[3]杨慧宁,须湘官,王琳.北京十三陵地区长城系大红峪组中层凝灰岩的发现.岩石矿物学杂志,1988,7(3):211~214

[4]宋天锐.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科学通报, 1988,8:609~611

[5]Song probable earthquake tsunami sequence in Precambrian carbonate strata of the Ming Tombs Tongb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8,33(15):1121~1124

[6]任富根,蓟县大红峪组火山-沉积岩系的基本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7,16:91~108

[7]Song Tianrui,Ding new probe of application ofs ilicon isotopicδ30Si in siliceous rocks to sedimentaryfacies Science (9):761~766

[8]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等.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古地理学报,2000,2(3):83~91

[9]赵澄林,李儒峰,周劲松.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与沉积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1~114

[10]宋天锐,高健.北京十三陵地区上前寒武系沉积岩中发现16亿年的藻类综状体.科学通报, 1985,10: 769~771

[11]Song Tianrui,Gao of algal filaments from sedimentary rock in Upper Precamorian(1600 Myr BP)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 Tongb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5,30(9):1227~1230

[12]宋天锐.沉积地层中的地震事件记录及其意义.见:北京大学地质系编.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212~221

[13]宋天锐.薄片中砂岩“主要结构”系数的新公式,附砂岩结构成熟度的数学分类,地质论评, 35(1):79~83

[14]Song Tianrui,Textural maturity of arenaceous rocks derived by microscopic grain size analysis in thin section In: applacation of particle size University Press:163~173

[15]白志民,马鸿文,杨静等.北京平谷—天津蓟县一带钾质响岩岩石学特征及综合利用研究,地质论评,增刊,1999,45卷:541~551

[16]宋天锐,万渝生,陈振宇.关于华北元古宙富钾、富稀土沉积岩是白云鄂博大型稀土矿床矿源层的讨论,矿床地质,2005,24(5)541~552

[17]Luck, Allegre, study of molybdenites through the187Re/187Os and Planetary Science ~296

[18]Luck Allegre Re/187Os Systematic in meteorites and cosmichemical (10):130~132

[19]Luck, Allegre, isotopes in and Ptanetany Science Latters,1991,107:406~415

A Study of Geological Event Record in the Proterozoic Chuanlinggou Formation 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 Beijing

宋天锐和政军丁孝忠张巧大

原文刊于《地质论评》2000年,第46卷,第4期;在本书中做了如下修改和补充:①将图1简化后突出火山-地震事件与Re-Os同位素分析值的关系;②补充了两幅显微照片,说明串岭沟组白云质岩层段内火山活动的证据;③补充了文字说明与解释;④补充了Luck等对Os同位素研究的有关文献。本文与原文已有很大差别,是原文基础上的再创作。

1地层概况

串岭沟组的岩石地层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是以黑色页岩、粉砂质泥岩、砂岩和夹有白云岩透镜体的砂—页岩韵律层及白云岩层组成,厚度约50m(沿走向厚度有变化),其底部与常州沟组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间断界面,下部也可能有一个间断界面,顶部与团山子组地层是连续沉积关系。

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层段

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的野外剖面,经多次观察和采样分析,划分为上、下两个黑色层段和中部一个黄色层段;黑色层段以页岩、粉砂质泥岩和砂岩为主,黄色层段为中厚层状角砾化白云岩。从下部黑色层段的上部开始至黄色层段为地质事件层段(图1)。

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岩性组合的三分性很明显,既可由剖面观察分辨,也可由岩石的物质成分佐证。以碎屑岩为主的下部和上部黑色层段韵律层构造发育,有可能是最早的季节性沉积周期变化的反映。在黄色层段的白云岩层的中上部包含一层80cm的火成岩,岩性为粗面质岩石,由于周边既有碱性侵入岩—正长岩的后期侵入,也有元古宙碱性火山岩的分布(郁建华等,1991),因此,这一层火山岩或潜火山岩的时代问题值得重视。因为在蓟县的中—新元古界剖面中见到的火山岩或潜火山岩曾测得了 Ga左右的同位素年龄,而对于其产状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属串岭沟组的火山岩,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后期侵入的岩床或岩墙(陈晋镳等,1980)。

图1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组古火山-地震事件层段

1—砂岩;2—粉砂岩;3—页岩;4—白云质岩;5—角砾化;6—火山质岩;7—常州沟组;8—串岭沟组;9—团山子组;10—Re-Os同位素分析采样点

在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中只有 m的一层粗面质斑岩,斑晶由~的钾长石和较大的一些黑云母晶体组成,并多见~大小的条状磷灰石自形晶平行层理分布,<的短柱状长石基质也是定向排列,显示为岩层形成时的流动方向。该粗面岩的化学成分为: O O O ,总计,由于K2O含量较高,显示为碱性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分析为(单位:10-6):La ,Tb ,显示为富轻稀土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为(单位:10-6):Ti 4196,Mn 507,P 2515,Ba 2128,Co 18,Cr 156,Cu 45,Ga 11,Sr 724,V 76,Zn 76,Mo 14,Zr 254,显示Ti,Mn,P,Ba,Cr,Sr,Zr都含量较高超过克拉克值。作者对串岭沟组中采集的30余岩石标本进行系统的岩石薄片分析、Pb同位素分析、Re-Os同位素分析等,认为许多证据表明火山与地震事件有相互联系,可反映在宏观、微观和超微观的一系列现象之中,特别是在粗面岩上下的白云质岩层内,既发现了典型的火山晶屑-钾长石和玻璃长石自形半自形晶体,也在泥晶白云岩层内发现了与岩层面平行的火山晶屑和火山玻屑,例如在粗面岩层之上的角砾化白云岩(99620-17c)(图1内未标出,可参照已标出的号推断其位置),其上层位的泥晶白云质岩层(199620-19b)。对于华北长城系串岭沟组是否存在火山喷发或为燕山期辉绿岩侵入问题是有争论的,但是在十三陵岩石薄片鉴定并不是辉绿岩的成分和结构,而是粗面岩特征,尤其是在其上下分布的白云质岩石中发现火山喷发的晶屑和玻屑与粗面岩成分一致更加确认,因此推断在燕山裂陷槽形成时期,虽然大红峪期火山活动达到高潮,但是一系列地震及火山活动从常州沟期、串岭沟期就开始,因此,在这套中元古代沉积岩地层中事件信息频繁发生并存有记录。

2地质事件的标志

宋天锐等(1987,1991)曾报道串岭沟组存在由地震引起的滑塌和砂体液化现象,现在经过系统观察和采样分析,认为串岭沟组中地质事件的记录是一个组合。

宏观标志

在黑色层段下部层段与中部黄色层段邻近处,有非常典型的砂体液化构造(图2a)和层内滑塌构造(图2b),这两种沉积构造与地震诱发的异常现象十分相似,与人工模拟的地震构造也类似,反映了岩层在准同生期或早期成岩阶段受过地震波冲击(宋天锐, 1988)。与上述地质事件记录同时出现的还有层内断层构造,Seilacher(1969)首先判定层内阶梯状小断层为地震事件引起,类似的层内错动构造和阶梯状断层在十三陵的常州沟组、宽城崖门子的常州沟组中均见到。当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出现时,伴以管状充填构造,也是砂体液化的一个表现(宋天锐等,1985,Song et al.,1985)。十三陵串岭沟组中段的黄色层段为厚层状白云岩,但是仔细观察可发现内部具有隐角砾构造,由于整个事件层段中相伴生的一系列异常现象,本文认为这些隐角砾是在白云岩的准同生期或早期成岩期受地震影响形成的,白云岩薄片中见到的微观现象也印证了其特殊的产状。

微观标志

根据几十个岩石大光面和薄片的显微镜观察鉴定,发现与宏观地震事件记录相伴随的一系列微观标志,包括小型泄水构造和细脉充填,一般都发生在粉砂泥岩与粗粉砂岩互层之间,一般较粗的粉砂质容易产生砂体液化和泄水脉,因为砂质组分比泥质组分含水多(图2a)。另一种显微层内错动也可能系地震产生,这两种微观标志不仅在十三陵串岭沟组中出现,而且在蓟县串岭沟组的上部也可以见到(图2d)。值得指出的是显微层内错动多数是正断层状(图2c),这与常州沟组见到的宏观层内断层或阶梯状断层一致,这也反映了燕山坳拉槽形成时的总的拉张应力。还有较明显的自碎角砾构造在十三陵串岭沟组的黄色层段白云岩内十分普遍,这些自碎角砾绝非一般的沉积内碎屑角砾,而是由地震触发的。在白云岩中还见到火山晶屑和玻屑假象,推测出地震可能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

图2 串岭沟组古地震、火山活动记录

a.地震引发的砂体流动(Wt)和液化脉(Lq),照片清楚显示液化脉源于水平可液化层(二者连接);b.地震引发的软沉积滑动(Sm);c.地震引发的层内微错动(Mft),其上下均为平行层理;d.地震引发的向上延伸的液化脉(Lq(u)和向下延伸的液化脉(Lq(1)),这些显微液化脉和宏观液化脉一样都有上分支和下分支,不是干裂痕;e.在串岭沟组之下的常州沟组中发现“最古老的遗化石(Planolites sp.),据杜汝霖教授转告作者著名遗迹化石专家曾参观并确认,在串岭沟组发现事件层可能是阻止遗迹化石向上拓展的原因;f.粗面岩层之下白云质角砾岩中发现钾长石-玻璃长石火山晶屑(Vc),角砾块(Br)和显微层内断层(Ft);(标本号:99620-17c);g.在泥晶白云岩层内零星存在火山晶屑(Vc)和火山玻屑(Vg),其排列与白云岩层理保持一致,显然是由空中的火山灰飘落下来的,不是碎屑搬运的(标本号:99620-19b)

这些火山玻屑和火山晶屑不仅在含有碎屑的夹层的白云质岩石中见到(图2f,样品号:99620-17c),而且在泥晶白云岩中也见到(图2g,样品号:99620-19b),火山晶是钾长石类,也见到似菱形的冰长石自形晶,晶体透亮未风化,火山玻屑则出现脱玻化现象。应指出的是火山晶屑和玻屑的排列都与岩层层理一致,而在泥晶白云岩层理形成时水体平稳,因此火山晶屑与玻屑是来自火山灰从天而降,不是陆源冲刷来源,说明串岭沟组确实有火山活动;火山活动也会引发地震,同时出现砂体液化流动以及液化脉出现(图2a),也会产生软沉积滑动(图2b),不仅在宏观构造中表现出来,在显微构造中见到层内断层(图2c)层内液化脉(图2d)和角砾化(图2f)。

地球化学标志

在串岭沟组采取少量样品分析了Re、Os、187Re/186Os和187Os/186Os,并将串岭沟组的Ir含量、微量元素与常州沟组和洪水庄组泥岩进行对比,以企解释串岭沟组地质事件的性质。

由表1看出Re和Os相应同位素增高的异常出现在地质事件层段内。

表1 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的Re、Os分析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论述了Ir同位素的异常与地质事件有关。经过用化学浓缩法和中子活化分析等对比了常州沟组泥岩(Chz B-5)、串岭沟组泥岩(Chu B-1)和洪水庄组泥岩(Ho B-10a),都证明串岭沟组泥岩的Ir含量最高(宋天锐等,1991)。此外,串岭沟组泥岩含Au ×10-9,明显高于泥岩平均值。杜安道用等离子质谱测定的Ir含量为×10-9,而常州沟组为×10-9,洪水庄组泥岩为×10-9。笔者认为Re、Os及同位素比值的异常、Ir和Au含量的异常与火山活动有关,而不是地外事件引起。

串岭沟组泥岩和常州沟组及洪水庄组泥岩所含微量元素经等离子光谱分析比较,对于串岭沟组地质事件发生的环境有所启示(表2)。

表2 串岭沟组粉砂质泥岩与常州沟组和洪水庄组粉砂泥岩微量元素的等离子光谱分析数据

值得指出的是,在地震滑塌构造和砂体液化构造发育层段Re含量非常高,如样品号99620-12黑色泥质粉砂岩为×10-9,比Re的克拉克值1×10-9高出30多倍;比事件层段上下岩层也高出4~5倍;尤其是同位素分析值187Re/186Os达到548,比上下层岩石高出10倍左右,187Os/186Os值达到,比上层位岩石高3~4倍(参见图1和表1);这些同位素分析是杜安道、宋天锐(1999)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所设项目中取得的,目标是针对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事件层Re-Os同位素相关性首次探索而设立的;国外对187Os/186Os与壳源-幔源岩石有报导,按等(1983):187Os/186Os~1为幔源,~10为壳源。

串岭沟组是在由碎屑海岸带向碳酸盐海岸带环境过渡的潟湖中形成的(Song et al.,1996),因此,其沉积物与下部常州沟组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从表2所列的化学元素对比也可以看出来。而洪水庄组的泥岩以细碎屑为主,夹在雾迷山组和铁岭组两套碳酸盐岩层中间,与串岭沟组所含元素的差异比较大。相对而言,常州沟组和串岭沟组是近陆源的,而洪水庄组是远陆源的。大体比较Al、K、Na、Ti、Ba、Ga、V、Th、Ce、La、Nd是近陆源的元素,而Ca、Mg、Mn是远陆源的元素。由表2所列元素含量将常州沟组泥岩(Chz B-5)与串岭沟组泥岩(Chu B-1)和洪水庄泥岩(Ho B-10a)分别求得比值,得出表3和图2,Chz B-5/Chu B-1值趋近于1,Chz B-5/Ho B-10a起伏很大。值得指出的是3个高峰区为:K、Ti、Th、Ce、La,已有资料说明在近陆源区常出现自生钾长石和自生榍石、板铁矿等,为含K和Ti的矿物。最近又在大连震旦系泥岩中发现了自生的独居石(宋天锐,1999),因此,推测在北京十三陵的常州沟组和串岭沟组的泥岩中,也可能存在自生独居石,其化学元素以Ce、La、Nd为主,其中含有少量Th、U,也为U、Th-Pb同位素测年提供可能性。

表3 串岭沟组泥岩与常州沟组泥岩、洪水庄组泥岩中若干指相元素含量比值

图3 串岭沟组泥岩与常州沟组泥岩、洪水庄组泥岩中若干指相元素含量比值

ChuB-1—串岭沟组泥岩;ChzB-5—常州沟组泥岩;HoB-10a—洪水庄组泥岩

图4 串岭沟组地震事件记录与地层对比

B—北京;J—蓟县;K—宽城;Q—曲阳;1—粉砂质泥岩或页岩;2—砂岩页岩互层;3—砂岩;4—白云岩透镜体或岩层;5—泥质白云岩;6—铁矿层;7—火山岩或潜火山岩;8—地震事件记录;9—沉积间断面

由图3也可以得到启示,说明串岭沟组发生的地质事件是近陆源的地震活动引发的,其特点与雾迷山组的地震记录(宋天锐,1988)和大连震旦系兴民村的地震记录(Fair-child,et al.,1997)有所不同,后两处据认为是相对远陆的地震地质事件记录。

3地震事件的对比

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出现的层内滑塌、砂体液化充填脉以及相应的显微构造在天津蓟县串岭沟组的上部也很普遍。乔秀夫等(1994,1996)将大连震旦系受地震引起的液化脉进行了大范围对比。赵澄林等(1997)对燕山一带震旦系的追踪对比后认为,串岭沟组在东西方向沉积变化很大,延展不稳定。如果天津蓟县剖面是燕山拗拉槽中最完全的,那么北京十三陵的串岭沟组只相当于蓟县剖面串岭沟组的上部(图4)。

4讨论和结论

(1)在华北大红峪期大规模火山喷发事件出现之前,串岭沟期已经有火山活动并伴随地震事件发生,北京十三陵、蓟县和宽城一带串岭沟组相应层位都有宏观和微观的地震事件记录。

(2)常州沟组上部曾发现可能为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宋大锐等,1985;Song et al.,1986)(图2-e),由于其地质年代距Edicara动物群的出现早 Ga左右而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 Ga前的遗迹化石已在印度被发现(Seilacher et al.,1998)。因此,设想燕山一带串岭沟期的地质事件也许是造成常州沟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难以普遍延续的原因;据报导大红峪组也发现遗迹化石,那么大量火山喷发也可能使其难以延续。

(3)大连前寒武纪泥岩中因含Ce元素偏高而发现自生独居石,而北京十三陵的串岭沟组和常州沟组泥岩中含Ce元素更高,因此,也可能发现自生独居石。自生独居石中含U、Th-Pb等元素,这为利用U、Th-Pb法同位素测年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陈晋镳,张惠民,朱世兴等.1980.蓟县震旦亚界的研究.见:中国震旦亚界研究.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56~114

乔秀夫,宋天锐,高林志等.1994.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地质学报,68(1):16~32

乔秀夫,宋天锐,李海兵等.1996.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附大连市金石滩海岸国家级风景区旅游导游.北京:科学出版社,38~53

宋天锐.1988.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科学通报,8:609~111

宋天锐.1998.沉积地层中的地震事件记录及其意义.见: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212~220

宋天锐.1999.大连地区前寒武系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沉积学报,17(增刊):663~666

宋天锐,高健.1985.这些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痕迹化石吗?科学通报,12:925~928

宋天锐,高健.1985.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对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系常州沟组充填管构造的探讨.沉积学报,3:85~96

宋天锐,高健.1987.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系沉积岩.北京:地质出版社,93~106

宋天锐,赵震,王长尧等.1991.华北元古宙沉积岩.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18

郁建华,付会芹,张凤兰等.1990.北京及邻近元古宙裂谷槽中球斑花岗岩套的地球化学.地质学报,64(4):322~336

赵澄林,李儒峰,周劲松.1997.华北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与沉积学.北京:地质出版社,30~50

Fairchld J I,Einsele G,Song Tianrui. seismic origin of molar tooth structures in Neoprot-erozic carbonate ramp deposits,North ~636

Luck,. and Allegre, study of molybdenites through the187Re/186Os and Planetary Science ~296

Luck Allegre Systematic in meteorites and cosmichemical (10):130~132

Luck, Allegre, isotopes in and Ptanetany Science Latters,1991,107:406~415

Seilacher bedding interpreted as (1~2):943~951

Seilacher A,Bose P K,Pluger animals more than 1 billion years ago:Trace fossil evidence from ~83

Song Tianrui,Einsel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i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Ming Tombs district, trip guide,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2

Song Tianrui,Gao sedimentary structures from Upper Precambrian rocks 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Peking), Research,29:98~107

Song Tianrui,Gao these the oldest metazoan trace fossils found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831~834

明十三陵的概况: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明十三陵的特点:首先,从陵区的建置情况看,它更有“边塞”陵区的特色。其次,陵区建筑的整体性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水平。再次,从天寿山陵寝的建筑制度看,它是前代特别是明太祖孝陵制度的基础上演进形成的,因此,各陵寝制度都包含有前代陵园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原创)北京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以北,背靠天寿山,是明朝永乐皇帝以后13为皇帝的陵寝。按照时间顺序,它们依次是:1、长陵:永乐:朱棣: 明成祖2、献陵:洪熙:朱高炽:明仁宗3、景陵:宣德:朱瞻基:明宣宗4、裕陵:正统、天顺:朱祁镇:明英宗5、茂陵:成化:朱见深:明宪宗6、泰陵:弘治:朱佑镗:明孝宗7、康陵:正德:朱厚照:明武宗8、永陵:嘉靖:朱厚熜:明世宗9、昭陵:隆庆:朱载逅:明穆宗10、定陵:万历:朱翊钧:明神宗11、庆陵:泰昌:朱常洛:明光宗12、德陵:天启:朱由校:明熹宗13、思陵:崇祯:朱由检:明思宗其中,崇祯皇帝的思陵与其他12座不同,是由清朝统治者修建的,因此规模最小,地上建筑基本没有,只有一座大石碑。长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现在对外开放,尤其是陵恩殿里免得的12根金丝楠木大柱。定陵规模不大,但是现在也对外开放,因为是只有此陵开放了地宫。昭陵规模较小,现在对外开放。十三陵中的庆陵结构最为特殊,原因是它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39天,此陵原本是明景泰皇帝朱祁钰的,后来由于夺门之变才被废弃。。光宗在位时间短,无时间修陵,所以就借用了景泰帝的陵寝。。

金陵十三钗论文开题报告

红楼中众家女儿,几乎关于每个人都有争议。如果是关于黛玉的问题,我大可不必与人相争,因为黛玉的行为都是超乎道德之上的,喜欢不喜欢都凭各人性格,争论到天尽头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关于袭人,我不得不说此人的人品是有缺陷的,关于她不是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个是非对错的原则性问题。希望普天下的读者不要被伪君子欺瞒了去还沾沾自喜。 记得刚读《红楼梦》的时候,也被袭人的“温柔和顺”蒙过。但是当我真正细读过后,我发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袭人的冷漠。袭人的性格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伪善和奴性。 袭人的名字就起得很讲究:袭,攻击也!而且与“袭”字结合在一起的攻击种类,一般都是“偷袭”、“暗袭”等。关于袭人的伪善,只要举几个事实就可以说明: 1.袭人最大的伪善就是在王夫人面前装得冰清玉洁、懂事守理。但是王夫人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发生在她身上倒也罢了,她居然还“贼喊捉贼”,用自己犯下的罪名去谗害别人; 2.第63回里她看见芳官醉酒,把她扶到宝玉身边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却指责芳官“不害羞”; 3.第77回晴雯被赶走后,她一边对宝玉说以后还有机会叫晴雯上来,另一边却打点好了晴雯的衣服等,要送出去,可见是不做晴雯能回来的打算了——如果这个也可以算作贤惠之一种,我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恩小惠会迷倒那么多人了; 4.袭人在王夫人看重她后,“越发要尊重”,不在宝玉房里睡觉,这可是把危险留给别人了。 这几个事实,还不够说明袭人的伪善么? 也许你要说,书中并没有写袭人去告晴雯,怎知一定是袭人告的?现在来说说袭人到底有没有告晴雯的密。 晴雯的死,固然最终要归结为“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是直接的刽子手有两个,一个是王夫人,一个就是花袭人。作者没有明写袭人告晴雯、芳官、四儿的情节,也许是对袭人终不忍心,因为她毕竟也是一个温顺的“女儿”;也许是因为稿子的遗失。但是我们从后面宝玉哭诉的话中,已经可以看出:所有的箭头都指着袭人。当宝玉质问她为什么别人的话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时,袭人半天答不上话,后来竟然说王夫人也许是忘了,过两天想起来再收拾她们不迟。这种借口,拿来三岁的孩子么?王夫人收拾丫头还要分期分批么?根本站不住脚。这是对袭人告密的明显提示。 也许你又要问:袭人和宝玉发生关系,是在礼法范围之内的,因为她早由贾母内定为宝玉的侍妾,所以她和宝玉亲昵不算危险,别人才是有伤风化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要说: 首先,宝玉在晴雯被赶后问袭人的是为什么“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不是“单挑不出你来”。可见平日的亲昵,麝月、秋纹也有份。她们可不是什么内定的侍妾,袭人为什么不告她们?难道晴雯、芳官、四儿对宝玉的亲昵就有伤风化,麝月、秋纹的亲昵就无伤大雅了?可见袭人此举,难免党同伐异之嫌。 其次,关于袭人和宝玉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不少问题。书中说,“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看来是在说她并没有超越礼法。但是我仔细想想,书中哪里说到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了?将她“与了宝玉”这件事,除了她自己这么想过,王夫人这么想过,贾母真的也这么想过么?只要看看后文就知道了。第78回当王夫人回贾母说把晴雯赶出去了后,贾母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请注意:“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什么叫“只他”?明显在说贾母想“与了”宝玉的人是晴雯,不是袭人。又第20回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装狐媚”、“配小子”等,袭人听了“又愧又委屈”。什么叫“愧”?总是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否则“愧”从何来?这话若是拿来骂晴雯,晴雯定会大怒,但绝不有什么“愧”。至于“委屈”,我看是来自“配小子”等语,否则作者不会特意在“哄宝玉”、“装狐媚”之后又特意加上个“配小子”。李嬷嬷固然悖晦,但是其责骂袭人的话并不见得就是全不讲理。 在我看来,袭人与宝玉发生性关系,实在是处心积虑的。像她那样的人,自然觉得在荣国府里当个姨奶奶是很好的出路。不过老太太并无这个意思,那么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张罗了。

学术论文一直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研究 热点 和重点,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发学术论文的正规流程,希望你们喜欢。 发学术论文的正规流程 1、课题选择 选择一个课题,即研究问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对于后期论文发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根据所处环境选择。比如选择所在实验室有所积累的课题,调研文献选择当下热门或者即将成为热门的课题等。 2、研究展开 在确定感兴趣的课题后,即可展开研究,这个过程包括前期设计,研究实施,数据分析等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其中会根据现状不断递归调整优化研究设计,并不断深入。比如研究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需要回过头调整实验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调整实验参数,并重新开展实验予以验证。 3、论文写作 前期顺利的话,在得到数据分析结果后,即可开展论文写作工作(论文写作也可以和课题展开同步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讲 故事 的过程,写作者需要用一个故事将研究和发现顺畅地串在一起。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是一门学问,日后可以细谈。这里仅提一点,学术论文写作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参考类似研究设计的论文作为模板,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临摹对于入门会很有帮助。 4、论文投稿 论文投稿主要指投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格式调整,期刊选择,审稿人选择等。论文格式除了一般的要求外,个别期刊会有特别的要求,需要根据选择的期刊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期刊和审稿人的选择,更是一门学问,可以日后具体分享。 5、论文修改和发表 在论文投稿后,一般情况下会经历几轮的修改,直至发表。当然期间也会经历很多次的被拒。不管是被拒还是修改机会,如何利用或回复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更是一门学问,可以日后分享。这里只提及一点,比如某期刊给了修改机会,尽量100%满足审稿意见是一条铁律,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人在暗里,自己在明里,这个时候“诚意”二字极为重要。 关于人性的学术论文 战争中的人性 摘 要:《金陵十三钗》与《辛德勒的名单》都关注了战争中的人性,并且都通过画面色彩和人物设置来烘托出主题。在两部电影中,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的结合使用、主角配角的形象设置,又存在着值得细细探讨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辛德勒的名单》;色彩;人物形象 《金陵十三钗》和《辛德勒的名单》同为刻画战争和人性的主题的电影,也都与奥斯卡金像奖有着深浅不同的缘分。前者曾是中国影片中冲击奥斯卡奖的呼声很高的一部作品,却最终未能收获任何奖项,后者则曾囊获奥斯卡七项大奖。《金陵十三钗》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辛德勒的名单》,两部影片不仅在主题上有着一致之处,而且在运用色彩、人物设置来烘托主题方面也有着可以比较的地方。 1 色彩运用的异同 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陵十三钗》和《辛德勒的名单》通过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的转换传达影片的情感和思想。在这个相似点上,两部影片又有着不同的色彩运用,从而谱写出不同的战争悲歌。《金陵十三钗》开始时,画面色彩是灰色调:战火中奔逃的女学生灰头土脸、一身黑装,南京城内最后一批中国战士也是满身污血和尘土。在这种黑白影像之后,教堂窗户的彩色玻璃、十三个秦淮河女人的艳丽装扮所形成的彩色影像就显得格外突出。这些浓重的色彩为秦淮河妓女们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不仅透过女学生的眼睛强调了不同于以往战争记忆的历史画面,而且象征了女人们舍生取义的崇高形象,烘托了影片赞颂战争中伟大人性的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在色彩运用上则相反。为表达自身对犹太人命运悲剧的肃穆之情,导演斯皮尔伯格使用了黑白影像,只在影片开头犹太人家庭念祝祷词和结尾幸存的犹太人走在自由的草地上时才使用彩色的画面。这种运用色彩的手法也是极富寓意的。开头的彩色转向黑白,寓意着犹太人正常的生活因战争而跌入深渊,之后一直使用的黑白色调则营造了庄严沉痛、悲悯的影片气氛,而影片最后又由黑白转向彩色喻示着幸存的犹太人终于脱离了悲惨的命运,迈向自由的新生活。 2 人物设置的相似 《金陵十三钗》和《辛德勒的名单》都讲述了战争中受害人通过英雄般的人物获得解救的故事。在主角和配角的形象、行为动机、心理变化等人物设置方面,两部影片有着相似之处。 主角形象转变 《金陵十三钗》中贯穿影片始末的主角是洋人约翰。这个美国入殓师一开始是为了微薄收入不惜生命进入南京城的下层美国人,后来在教堂里因为无钱而拒绝安葬牧师,不仅对美艳的玉墨心怀鬼胎,而且看见洋酒便兴奋不已,俨然一副“二流子”形象。《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角辛德勒则是靠发战争财的投机倒把分子。他是德国人,也是纳粹集团的商人,贪财爱色,挥霍无度,压榨犹太人,也是很负面的形象。这两个人物在开始都是对战争受害人漠不关心的利己主义者,在后来不断地通过亲眼看见集权主义者的惨无人道的行径,从而心灵上受到震撼,发生转变,冒着与纳粹军阀作对的危险解救受害人,散发出人道主义精神之光。 配角形象关键 约翰和辛德勒发生转变,除了亲身经历,也有身边人的促使。《金陵十三钗》中促使约翰变得勇敢的人,一个是以玉墨为代表的妓女群体,另一个是小教士乔治。妓女们为救女学生而甘愿牺牲自己的行为震撼了约翰,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女子的大义之举无疑唤起了约翰内心的怜悯和勇敢。乔治深受____教义的影响,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也有舍生取义的无畏精神,他内心纯正的善良和勇敢也无疑推动了约翰的角色转变。《辛德勒的名单》中同样有这么一个促使主角转变的人,他就是辛德勒当初为了新厂发展而找来的犹太会计师斯特恩。斯特恩为利用为辛德勒做事的便利为同胞们争取生存的机会。他将老弱病残、妇女 儿童 、 教育 程度高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人招进工厂,照顾了可怜的弱势群体,也保留了自己民族的希望。他的执着和付出让辛德勒更多地了解到犹太人悲惨的处境,可以说,是斯特恩促使了辛德勒发现了自己的拯救力量。 3 主题――战争中人性的卑微与伟大 两部影片都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描绘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战争当中受到的创伤。但是两部影片都没有将重点放在战争本身,而是放在战争中的人身上。 在两部影片中,战争侵略者们冷漠、残暴,似乎泯灭了所有的人性。《金陵十三钗》里刻画了日军在战争中非人的、残忍的一面,同时又向观众展示了这样的一面:日本军官和日本士兵在弹奏和歌唱家乡 童谣 间,脱离了残酷的外壳,像所有有情感的人一样,形象变得温和。然而,一时的情感流露并没有让他们停止暴行,思乡以外,他们依然是战争和法西斯势力的一员。《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侵略者们也是如此。纳粹军官阿蒙是企图灭绝犹太民族的恶魔,由于人性使他对犹太女仆海伦产生情愫,却因法西斯极权教育使他的理性丧失,明明爱着海伦却对她进行毒打。日本官兵和纳粹军官的思想在人性与非人性中矛盾,最终人性还是败给了极权主义思想,表现出战争中侵略者们任性之卑微。 两部影片中的受害者们并不都是同仇敌忾,或者说并不都有勇气,在战争中暴露出人性卑微的一面。《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些犹太人做了纳粹军队中的保安警察,在同胞的队伍里讽刺讥笑那些不屑与他们为伍的同胞。 《金陵十三钗》中书娟的父亲为了将女儿送出南京,做了日本人的翻译官,对日本官兵低头哈腰。这些与敌为伍的人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但在民族存亡间,其行为也显现出人性的卑微。 战争并没有摧毁所有人的人性。《辛德勒的名单》中的斯特恩,《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等妓女就显现出人性的伟大。他们都不顾自身的安危,希望帮助同胞脱离困境,在大难面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前文已论述过战争的事外人――约翰和辛德勒,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救助受迫害者,其行为同样展现了人性的伟大。战争并没有完全夺走他们的良知,反倒让他们变得崇高。 4 结语 《金陵十三钗》和《辛德勒的名单》两部电影通过黑白与彩色影像的转换,形成了对战争历史的不同记忆;相似的人物设置则直接传达了影片所要表达的相同的人性主题。从这些方面来看,《金陵十三钗》虽未获奖,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高超.电影《金陵十三钗》人物身份刍议[J].电影评介,2012(04). [2] 聂欣茹.影评何须太刻薄――读《金陵十三钗》影评[J]. 文化 ,2012(02). [3] 江雯,简梅芳,郭梅.善与恶的较量――解读《辛德勒的名单》对比艺术[J].电影评介,2007(20). [4] 曹兰琴.《辛德勒的名单》的生命意识――谈《辛德勒的名单》的造型艺术[J].艺术广角,2003(01). 看了“发学术论文的正规流程”的人还看: 1. 发表论文流程 2. 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发表 3. 本科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4. 大学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5. 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我感觉自己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我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质而流泪。现在,电影里的画面还在我脑海里轮回。故事发生在1937的南京。那时的南京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对女学生如牲畜般的蹂躏。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影片的最后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后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只有死。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在看影片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一个个场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着那日本军残害中国人的场面,想起那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体,我就想哭。我真为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还为中国的腐败而哭,如果那时的中国强大,日本人敢来欺负我们吗?只要强大了,我们谁也不怕。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决于自己的国家,看你坚不坚强,强不强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请按一下采纳哦~O(∩_∩)O谢谢~

研究金陵十三钗的论文

电影的开头,是在一片弥漫着烟雾的南京城废墟中展开,灰白色调让人感到窒息、压抑。 一群女学生正慌张地四处寻找能躲藏的安全地,而身后的日本兵却紧追不舍,像猎人在追逐猎物。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遇到了教导队的士兵,他们吸引日军注意力,帮助女学生们逃到了一座教堂。教堂里,除了女学生外,还有冒充神父的酒鬼约翰,短暂停留的李教官和身负重伤士兵浦生,以及风姿绰约的秦淮女。 当这些看起来具有冲突性的元素聚在一起,通过故事情节的碰撞,人物关系和心理的不断转型,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的女性形象。一反常态,表达出对这群人的赞美。 镜头和画外音起先是围绕学生书娟展开,透过她的视角来展现到来的秦淮女等人。 最开始她在教堂二楼的玻璃口往下看,倒映眼帘的是肆意放荡,轻浮庸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咬牙切齿。这是女学生对她们的第一印象,也符合观众的认知。然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颠覆。 当我们跟随穿透玻璃的子弹走进秦淮女和学生之间后,我们会发现秦淮女身上也有很多不曾忘却的闪光点,电影对于人物群像的塑造非常有表现力。 比如当日军冲进教堂,玉墨非常坚决地打开地窖门,想让女学生们都进去。再比如当学生引开日军后,秦淮女们非常愧疚表示歉意。由原先的争吵变为团结的一家人。 中途浦生病重,豆蔻为了给他听一曲《秦淮景》而和香兰逃出去拿东西,长镜头与跟镜头的使用营造出真实紧张的氛围,生动表现两人对日军的恐惧。 若说片中着墨最多的人,当属玉墨和约翰了。玉墨是这里的核心,会英语,懂分寸,身处绝境却不失去希望。当其他人在嘲笑士兵只会躲地窖时,只有她四周张望拿起剪刀递了过去。当学生们想要跳楼轻生时,是她提议挺身而出代替她们去军营。 她一出场,就带有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好奇。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观众的情绪从好奇、到同情、到心疼、再到尊重。 尤其是最后那一幕地窖里化妆,原本浓郁的灰白调变成温馨的暖黄色,乍一看是温暖,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很沉重。这不过是暴雨前的平静,然而她们亦是无悔的。 影片人物另一大核心在于约翰,他本是替神父做殡葬的人,却因目睹日军无耻行径后,决心冒充神父保护女学生们的安全。 有一次他和乔治外出,明明可以借此机会坐船离开,然而道德感告诉他,要留下来。同时从光线的角度来看,原本他与教堂阴暗的环境融为一体,观众是能感受到他的恐惧和不靠谱。 但是在他挺身而出后,他身边开始出现光亮。在电影最后,导演把人物完全置于光芒中,显示人物的伟大。从阴暗到光明,光线随着人物形象不断变化,进一步揭示了本片主题。 影片里,还多次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手法。教堂二楼的那扇五彩玻璃就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 书娟每次在此停留,故事都会发生转折,随着情节的缓缓推进,这扇窗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最后一幕,秦淮女们扮上了学生装,被拉入车内。镜头在她们脸上一闪而过,她们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呢? 片中的音乐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先前明明是紧张的战争,配乐却是缓慢悠远,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表现了战士的英勇顽强,也反衬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家破人亡的灾难。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艺术特色。导演从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凸显出底层人物的挣扎与不屈。同时,也让大家通过电影看到日军在当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唤起我们的爱国意识。 PS:今天太忙,无时间更文,只能发之前写得电影赏析作业凑数了,唉。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钗》之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点燃又狠狠碾灭的希望。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以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为背景,真实的再现了南京城的沦陷,六朝古都覆灭,满地横尸。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该剧并没有侧重表达军队官兵如何不顾生死,保家卫国。在那个年代,女性注定是弱势,注定要备受欺辱。在日军屠光全城时,南京城中仅剩的一支残存军队,拼死护住了教堂的女学生,破败的教堂成了女学生唯一的庇护所。

那时兵荒马乱,强行进入教堂寻求庇护那群风尘女子,和女学生之间的相处是怎么都不会和谐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她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女学生单纯,善良,她们不谙世事,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城的沦陷,在快乐安宁的日子里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风尘女子,成熟,妖艳。霸占了女学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们却依旧在地窖中莺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们粗俗,低贱。与高贵矜持的女学生,简直是云泥之别。

暂时的宁静被打破。谁都清楚,那场名为庆功会是一条通向阴沉黑暗的不归路。当初教堂顶楼那句“姐姐们替你们说去”,只是挽留女学生不做傻事的借口。但回到地窖后气氛却并不轻松。“窑姐”玉墨的提议有人反驳,但最终这群女人的善良打败了恐惧。“我妈就想让我成个女学生嘞!”剪了学生头,换上朴素的学生服。浓妆艳抹实在是无奈之举。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让自己的女儿成为高雅,有学问的女学生。那身学生服上身,女人们像个小女孩般雀跃不停,悲凉又苦涩…那首最后的《秦淮景》透着多少心酸与恐惧呢?

电影结尾只讲述约翰含泪载着女学生逃离南京,并未交代女人们的下场。但谁都心知肚明,当她们代替女学生踏上日本军车的那一刹那,前方等待它她们的是死亡都无法比拟的恐怖。

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污秽浑浊的外表下是一颗干净纯善的心。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却真正可称勇士

李安的《卧虎藏龙》给中国的导演们挖了个坑,都以为以西方的视角去展现中国故事更容易得到认同,更容易得奖,争先恐后往里跳,其结果是中国外国都不买账,一个个死得好惨。

一部好的电影绝不只是让人哭了笑了那么简单,还要有比情绪宣泄更深刻的内涵,能唤起观众的价值判断,运用自己的经验与电影中的人物进行反思和对比。广义地讲,观众们的每一次观影体验,所得到的结果其实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人物无关,只是进行了一次形而上的价值判断,任何人在观后都会很直观简洁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好或坏。

当然,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民族信仰也许会影响某一个人对某一部电影的具体评判,但并不会影响到总体,因为全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即普世价值的衡量。自推翻巴列维国王之后,伊朗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教合一在文化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但即便是这样,伊朗的导演们也还是能拍出一些得到全世界认同的电影来,比如说《白气球》《小鞋子》之类,原因无它,就是展示了人性,用电影讲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我曾说过,自《秋菊打官司》之后,张导演似乎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当时有几个张的同学在场,都说他要是不会讲故事,中国谁还会讲故事?张、陈是导演中的老大,而他们的同学在影视界也是个个如日中天,自然听不进这样的批评。

我所说的“讲故事”,其实就是基本功,就是素材的取舍和切入的角度,在技术上与剪辑相关,在创作上与主观意识相关。张导演在画面营造上堪称大师,但是“讲故事”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弱项。在这方面,日本的黑泽明是个高手,他能把一个事件的台前幕后用镜头交待得条理分明。

观看《金陵十三钗》,张氏风格一以贯之,营造画面不惜工本,战争炮火渲染得像焰火晚会。尤其是十三钗们身上那曲线毕露精致华美的旗袍,对男性观众是一种暧昧的暗示,跳脱于残酷故事背景之外,不能不说是气氛渲染的败笔。再对比斯皮尔伯格对《辛德勒名单》的黑白处理,以及那个小女孩红衣的出现对观众感官与心灵的冲击,高下立判。

对于贝尔这个演员,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他所饰演的那个人物,比起小说,因电影的形式所限被压缩了不少,显得不够丰满。他的表演,总体上中规中矩,但给我的感觉还有些游离于中国演员之外,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相比于《三枪》那样的庸俗电影,张导演的这部《金陵十三钗》有了明显的变化,有评论称是“回归了水准”。但是在艺术上,至少在艺术观念上,张导演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突破。文艺作品,说到底都是制作者自身素养的客观反映,大作品需要大胸怀和大人格,需要更高的人文视点和人文关照。题材可以讨巧,技术也可以讨巧,但也只限于一时一事,不可能获得永恒。

写到这里,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近三十年来,中国有几部好电影?细想了一下,我认为有三部。一部是张导演的《红高粱》,尽管不乏粗糙,但拍得荡气回肠,充满了象征意义;再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细腻深刻地诠释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能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与反思;第三部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哀而不颓,歌颂人性,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

至于这部电影能不能获得奥斯卡,实话实说,真有点玄。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坏人,白种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最后正是他们救了十二位女学生。

战争年代是非常残酷的,可能能活到战争结束就是最大的胜利了。活着就是胜利。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从平江医院转到附二医院的时候,路上我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当时多么地美好,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一切那么地美好,感觉是一个新的世界,实际上真的是的,这个世界没有我世界是正常运转的,所以我又能参与这个世界,应该心怀感激。世界没有说离开了谁不能过,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电影,就拍个女主角,气质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实人喜欢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欢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减,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减脂的.锻炼,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减一减,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还是要多学一门语言,英语我没事可以学学单词,这个以后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学习并不影响我的业绩,不学习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个好的电影离不开一个好的故事,很多小说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导演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故事从书本上到荧幕上。导演也需要读很多书,选出好的故事,然后找赞助找演员把电影拍好。导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无限大,想象力不设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

战争是丑恶的,生活中原本色彩艳丽、光彩夺目的东西到了战争年代都会黯然失色。战争是残酷的,人类最宝贵的生命到了战场上也可能只是一颗子弹的价值。热血、尊严、勇敢,当然还有恐惧、凄厉、胆怯,再复杂的情感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中都会被放大,哪怕是再矜持的人都藏不住对于残酷的惶恐。

整部电影的基调是沉重的,观影时的深呼吸成为我自己的主旋律。看到教导队员用血肉之躯与坦克相抗衡,看到队长用生命保护了女学生,让我体会到了激情,这不是比赛胜利时的狂喜、更不是日进斗金时的快感,它可能是废寝忘食完成工作时的推动力、也可能是跑马拉松时自己的呼吸声。总之它可能是一种很熟悉但很遥远、想抓住却又悄悄溜走的复杂情感。

交通部长的无奈被几句简单的台词演绎的淋漓尽致:“在这样的年代里,保卫不了国家、保护不了南京、我为自己的女儿考虑有什么错?”,想当慈父,却成为女儿痛恨的汉奸。想保护女学生,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他被日本人击毙的瞬间,我感叹这样一个会三国语言的高官,在战争年代的性命犹如草芥,可悲、可叹。

大胡子美国人一直在做选择。初到教堂时,他看似选择了金钱,其实是为工作;在酒醉过后,他选择了站出来保护女学生;在朋友出逃时,他选择留下;正是这一次次选择让他成为了英雄,正像玉墨说的,他是一个胡子邋遢、烂醉如泥的英雄。活得长久虽然是主流的想法,但是如何有意义才是难题。

谁说XX无情,电影中的这十三位红尘女子各个有情有义,可以为了小战士冒死取琴弦,只是为了能赶在他临死前为他弹上一首秦淮曲。为了掩护姐妹逃走,已经中弹了还死抱住日本人的腿。最后说出了感天动地那句:要杀要剐有姐姐们挡着呢!这种爱早已超出普通的情怀,非但有情有义,而且至诚至真!

整部电影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生动传神,就连日本长官的无奈也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尾没有描述十三钗勇斗日本魔鬼的情景,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她们美丽的身影。影片对于细节也非常考究,战场的纷乱感就像身临其境般,观影完毕后让人感触颇深,非常值得观看!

说实话,如果不是组织的话我是不愿看这部电影的。害怕会太悲壮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已经眼眶湿润了。其实我很害怕写这次的观后感,我怕我的文学功底无法将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无法将电影中各种伟大的人物表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是以一位女学生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期间在一个发生的惨事。影片一开始是一段南京话的旁白,一时让人重回了现场。接着是中队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战,坦白说,在“神”在大楼里和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我哭了。最后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然后逃进天主避难,接着是14个女子的进入,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压抑的气息。

在天主里,女学生单纯、善良、,她们不谙,但却不幸地了南京的沦陷,在本该快乐飞翔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现实。在天主里,风尘女子、放荡、妖艳,她们出于无奈,却不得不以的角度让自己的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她们。在天主里,乔治善良、、责任,他甘于奉献,时刻着和女学生们,这是他对老神父的承诺,最后献出了自己。约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帅气、友好、善良,他不畏,在异国他乡他愿意用性命来女学生。

电影的结局是悲哀的,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钗的命运却映射了那个时期整个南京底层的女人的命运。她们遭受,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们一样需要关切,她们同样懂得珍惜。尽管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眼中的“窑姐”用生命告诉“商女亦知恨”,是她们用鲜血在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所。其实看到一半时我曾想放弃观看,因为太,太。但是我想到当年期间人们就是经历这些痛苦存活下来的,想到她们都如此坚强,我更加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不让悲惨再次发生。

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

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中国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仇恨的确不应当被延续,我们也没资格说原谅,因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幸福的生活。

过去不可改变,更不能被遗忘。铭记过去,珍惜现在,警示未来。我想就是这电影最大的意义。

景区研究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娱乐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假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资源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假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娱乐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定稿、制订成册

6、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 Willis,.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4 完成论文三稿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 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内涵的阐释 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 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 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 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 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 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 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 [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景区论文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娱乐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假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资源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假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娱乐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定稿、制订成册

6、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 Willis,.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4 完成论文三稿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摘 要]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文化内涵的阐释现代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4.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2002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就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这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选择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5.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学习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本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传播和交流了两地的文化。同时,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旅游者大规模持续来访,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更多的是消极部分,最明显的是使当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这类变化对于那些原本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会风情民俗为基本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来访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将使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乃至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础。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五个一齐上”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对旅游从外事接待到事业再到产业的认识逐渐明晰,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2.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3.构建旅游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旅游环境。随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促进了旅游市场环境的规范,但是旅游行业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各种短期行为仍然在侵蚀着旅游经济本不健壮的肌体,严重威胁着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改善旅游行业形象,是旅游经营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游经营企业的自律,通过构建旅游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经营。4.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分析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最终凝聚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5.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纵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恰逢中国加入WTO的巨大变革,刚刚蹒跚学步就面临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客观上使得中国旅游产业不可能亦步亦趋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正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经济领域,加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它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那么直接和易于察觉,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结果才逐渐显现出来,可一旦结果显现,其后果也就无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旅游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究。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并做好前瞻性研究,现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商品化问题、传统文化衰退问题、民族文化异化问题以及游客带来的文化示范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影响问题等等,从事这些研究的不仅包括旅游工作者,还包括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以还应当重视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广。6.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与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素质,整合文化要素,进行品牌运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研究精神文化,开发物质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进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与旅游产业有关各方参与,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实践,促使旅游产业走向成熟,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2]安宇,沈山.和谐社会的区域文化战略:江苏建设文化大省与发展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4]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