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宇航学报上班时间

发布时间:2024-07-03 02:07:51

宇航学报上班时间

2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正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在他身旁,激发了他的灵感,促使他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对天体来说,质量大的天体,它的引力也大。如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因此月球的引力也小。一个在地球上重75公斤的人登上月球,他的重量变成公斤了。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太阳还要大得多,所以它的引力也超常的巨大,无论什么物体只要靠近它,就会被它吞没,就连速度很快的光线也无法逃脱,被它紧紧地吸住,不能再出来。正因为光线也会被它吞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这个特殊的天体,天文学家就把它叫做“黑洞”。一切物体只要被它吸进去就再也出不来,就像掉进无底洞一样,只进不出。 实际上黑洞并不是一个实在的星球,而是一个天区,黑洞的物质都集中在这个天区的中心,它有极强的引力。被吸进去的外来物体就像水流入下水道那样,成螺旋状地被卷进去。由于摩擦生热,物体进入黑洞后,黑洞的温度可升高到几百万度。另外,物体在进入黑洞永远消失之前,会发射出粒子束,如X射线。科学家们用仪器去测试这种X射线,从而探寻黑洞的存在。 究竟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天体受到两种力的约束,一是向内的引力,一是向外的压力。如果压力大于引力,天体就膨胀。反之,引力大于压力,天体就会坍缩。绝大多数的恒星是由氢和氦组成的,而氢是核反应所需要的重要元素。恒星内部不停地进行核聚变反应,产生向外膨胀的压力。一颗比太阳大的恒星,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压力能与引力相抗衡。一旦恒星内部进行核反应的材料用完后,巨大的引力会使恒星向内坍缩,就像房屋断了横梁和支柱后,会向中心坍去。天体坍缩时,体积迅速缩小,而它的密度却迅速增大,这时所形成的特殊天体就是黑洞。 黑洞原先是通过严格的物理规律预言出来的。但是,最近美国宇航局所属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分析了天文卫星从黑洞的X射线所获得的数据后,发现NGC3516星系中心近旁铁原子的X射线光谱揭示,有物质以每秒2917公里的速度,被吸入星系内不见了。科学家指出,这是人们第一次观测到黑洞吸进物质的直接证据。 神秘的黑洞一直是科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空间。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空(地球大气层的空间)的合称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细心的小伙伴掐指一算发现,“实践13号”卫星是在4月12日19时04分发射的,而“胖五”是在去年11月3日20时40分发射的……难道航天器都是夜猫子,偏爱在晚上发射?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看两张统计表。

2013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统计(来源:航空航天港)

2015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统计(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

不难看出,尽管航天器中不乏夜猫子,但白天发射的也不少,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规律性。那么,航天发射的良辰吉日究竟是怎么确定的呢?

什么是航天发射的“良辰吉日”?

关于航天发射时间,专业又形象的说法叫“发射窗口”,它是指允许航天器发射的一个时间集合,而非一个确定的时间点。

发射窗口,顾名思义,我们知道窗户有宽有窄,同样的,发射时间的范围也有大有小。发射窗口通常可分为3种:一种是日计窗口,就是说发射日期已经确定,但具体时刻待定;一种是月计窗口,即发射月份确定,哪一天发射仍未知;还有一种是年计窗口,它只指定了发射年份和可能发射的月份。

航天发射是个高难度技术活,有人曾形容其是“刀尖上的舞蹈”,不过,除非遭遇恶劣天气,一般而言火箭自身是能够全天候发射的。可是一旦火箭前面多了“运载”二字,就重担在肩身不由己了,运载火箭就像一位司机,车何时开、如何开、往哪开,主要由航天器这位乘客说了算。受载荷类型、目标任务、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航天器,运载火箭对发射时间的选择是不同的。

发射台上的“联盟号”火箭(来源:欧空局官网)

一般来说,航天器飞得越远,发射窗口就越宽。譬如,在发射近地轨道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时,发射时机几乎每天都有,因而选择日计窗口;发射行星和月球探测器时,每个月中只有几天满足最佳发射条件,所以选择月计窗口;而发射行星际探测器时则需要年计窗口,这是由于对于大范围飞行的探测器,其有利的探测位置往往几年甚至几十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

不管航天器最初选择何种发射窗口,一旦确定发射,最终都要回归到日计窗口上来,那具体应该在什么时刻发射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发射时间的限制条件繁多,包括光照条件、姿态控制、回收时间、交会对接等等。科学家们通过建立每个限制条件和发射时间之间的计算公式,分别算出相应的发射窗口,然后取其共同部分便是航天器最终的发射时间。

欧空局于2003年发射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其发射窗口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来源:欧空局官网)

任务约束最关键

航天器能否准确入轨并顺利执行预定任务是衡量发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决定发射时间最关键的因素便是航天器的任务约束。

蝌蚪的小伙伴在看新闻时一定注意到了“天舟一号”的发射窗口是比较奇葩的“零窗口”,这是个什么鬼呢?所谓零窗口是指发射窗口非常窄,发射时间的调整余地很小,该技术的操作和流程颇为复杂。之所以会选择零窗口,是由于“天舟一号”需要完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只有当“天舟一号”的发射点包含在“天宫二号”的轨道面内的时段内才可发射,这样才能保证两个航天器共面,顺利完成“送快递”的使命。科研人员在考虑共面等因素后,经过精心计算将发射时间确定为4月20日19时41分28秒,发射时不允许有一秒的偏差。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组合体在轨补加推进剂试验动画演示(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

除了交会对接的飞船,对于执行特定任务的卫星,其发射时间也需要根据任务类型来反推。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遥感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监测,当它们对目标区域进行观测时,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然而,我们知道由于地球自转和火箭发射角度的影响,火箭在发射后,其飞行轨迹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这就导致卫星入轨位置与发射场的位置存在偏差,发射的时候是白天,但入轨的位置却可能在地球的阴影区中。因此,为了保证入轨位置和时间满足观测需求,很多卫星只好在晚上发射。

气象光照要考虑

航天器对恶劣天气十分厌恶,他们最喜欢在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8米/秒、发射前后场区附近无雷电活动的气象条件下上天。

我国的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发射场在选址时便充分考虑了当地干燥少雨的特点,之所以要避开降雨而尽量选择晴朗的天气,一方面是由于雨滴在撞向高速飞行的火箭时会摧毁其外壳隔热瓦,另一方面是由于雨水会削弱无线电波,不利于航天器的遥控监测。然而,“天舟一号”飞船既要实现零窗口发射,却又偏偏选择了多雨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怎么办呢?为此,科研人员特地给“长征七号”增加了防雨防水的新技能,让它成为了我国第一款防水火箭,这样即使天气状况不佳,也能实现零窗口发射。

“长征七号”发射瞬间(来源:CCTV军事)

除了降雨,大气层内外的其他气象条件也对航天发射有很大影响。比如,在大气层内,雷击和乌云很可能导致火箭和航天器上的电子设备损毁;而在大气层外,太阳黑子活动、电磁暴等空间天气环境也可能使发射任务失败。

这其中对发射影响最严重的便是海拔8至15千米的高空风,如果风速很大或上下层的风速和风向不同,会大大影响火箭的飞行姿态和结构,因此便要求航天器在发射时其所经过的空域最大风速不能超过70米/秒。正是在考虑了以上诸多气象条件后,我国的载人飞船大多都选在了秋冬二季进行发射。

前面提到过对某些执行特殊任务的卫星,光照是确定发射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对于其他一些航天器,也需要考虑光照条件。我国的“神州一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发射的,虽然发射时天还没亮,但飞船入轨后却正好处于光照区,如此一来,太阳电池翼就能产生足够的电能,让飞船上的仪器可以正常工作。

“神州一号”飞船(来源:)

当然,对于神州系列返回式飞船及其他返回式卫星而言,仅仅保证发射入轨时的光照条件是不够的。为了使它们在返回地面后易于寻找,应当让它们在白天返回,而为了让降落伞能顺利打开,还要避开大风等恶劣天气。因此,在选择发射时间时就要充分考虑返回时的气象和光照条件。

运载能力有要求

自人类发明现代飞行器以来,一直都在飞行器的重量上锱铢必较。据报道,尽管“天舟一号”的外部壁板仅为3毫米左右,但科研人员还是充分发挥了“夺泥燕口,削铁针头”的“抠门儿”精神,通过控制加工温度及切削速度等参数,愣是让“天舟一号”成功瘦身30千克。同样,为了能多装货物和节约燃料,人们在发射时间的选择上也是绞尽脑汁。

由于天体存在自转和公转,若想让卫星精确抵达预定位置,就要完成入轨、变轨等多个环节,为了节省珍贵的燃料,从发射起的每个环节都要在时间把握上十分精准,这样可供发射的窗口便会很窄甚至是零窗口。这里不妨以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为例。实际上,“天舟一号”采用的零窗口发射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10年前就出现在了国人的视野中。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零窗口发射航天器。由于采用零窗口发射,“嫦娥一号”得以沿着捷径到达目的地,从而节约了近120千克燃料(燃料总共仅1200千克)。后来的“嫦娥二号”、“神州八号”、“神舟九号”等等也都是零窗口发射,航天器的运载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轨道示意图(来源:新华社)

观测设备需兼顾

这儿所说的观测设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地面对火箭和航天器的跟踪观测设备,其二是航天器携带的姿态测量设备。

当航天器和天空之间的亮度差异较大时,地面的测控设备很容易捕捉到航天器的行踪,早期的卫星多选择晚上或黎明前发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按照NASA的规定,日落15分钟后的发射即是夜间发射,选择这一时段发射是因为此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当火箭飞到一定高度后便会形成强烈的反光,而此时发射场和火箭行经区域天色较暗,和火箭形成很大反差。典型案例有我国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虽然发射时伸手不见五指,但入轨后的卫星却由于受到阳光照射,使人们在地面上用肉眼就能看到。

当航天器入轨后,为了便于调节姿态以达到稳定飞行,需要采用自身携带的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多种姿态测量设备进行飞行姿态监测。然而,姿态测量设备却极易受到光照的干扰而发生故障,这就要求航天器、地球与太阳必须处于较好的相对位置,以使姿态测量设备避开阳光辐射。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该卫星由于遭遇强烈的太阳活动,姿态失控,仅工作了39天(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

以上所说的是选择发射窗口时需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另外还需考虑温度、防撞等因素,这些因素经常相互矛盾,科研人员会将由各个条件计算得到的发射窗口进行优劣排序,综合平衡安全性和经济性后,选择最适宜的发射时间。总之,航天器的发射时间可谓千差万别,究竟何时发射,要根据航天器的任务、天体运行规律、气象光照等条件具体分析。

----------------------------------

参考文献:

[1] GB/T 29078-2012 航天器发射窗口设计指南[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2.

[2] 黄文德,郗晓宁,王威. 从近地轨道入轨的载人登月发射窗口分析与设计[J]. 天文学进展, 2010,28(3):310-319.

[3] 李海阳,彭祺擘,周英,等. 航天器交会对接发射窗口分析[J]. 宇航学报,2009,30(5):1861- 1865.

[4] .

[5] .

[6] .

[7] .

[8] .

学报编辑上班时间

园艺学报期刊一般在每周发行一期,其中包含最新的园艺学研究和论文。

园艺学报期刊工作时间是在早上9点进行上班然后在下午18点下班,每天工作8小时。

不上班。天大报是天津大学学报是由天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根据天津大学出版社工作时间可知,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休息不上班。周末原指星期六到星期日晚,实行双休工作制后,指一周的最后两天。

宇航学会和宇航学报

基本任务是在空间研究和航天工程技术领域内组织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咨询活动,编辑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举办各种学术会议、讲座、展览,促进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活动,普及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传播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主办“宇航学报”和“太空探索”杂志,组织编辑、出版和发行航天科技书、报、刊、会议文集以及科技文献等。学会每年举办数十次综合或专题的学术交流会议,并根据航天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进行讨论,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06年期间,学会组织召开各类大型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百余次出席会议有几万人。参加这些学术活动的有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工厂、军队、政府部门的科技人员和领导人。活动内容涉及国家航天的科技决策、长远规划、研制任务、专业预研、科技管理和航天行业标准等。与会专家学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地进行了学术探讨。这些学术活动深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并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策划新项目。如2005年12月6日在广西北海举办了中国宇航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年会本着大航天的理念,通过业内知名专家和重要领导做大会主题报告、分组学术交流及座谈、论文评优、联谊等形式,吸引、汇集了航天系统内外的领导、专家、学家和科技人员约300人与会,成功在全国搭建起第一个航天综合性学术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多方好评。学会将继续努力把年会办成航天学术交流的系列会议和具有权威性的航天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学会经过多年运行,建立了具有一定影响和品牌的定期或不定期学术交流活动,如学会与中国航太学会(台北)和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多次合作组织召开“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至今已召开了五届。研讨会弘扬了民族精神,加强了海内外华人航天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联系华人航天科技者的桥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会积极与国外有关社团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如2006年在柏林航展期间,与德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了“中德航天企业研讨会”。学会每年均组织代表团参加被世界航天关注的“国际宇航联大会”和“国际月球探测会议”,为中国从事和关心航天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扩大中国航天的影响,提高我国在国际宇航界的声誉。学会不定期与兄弟学会联合办会,扩大交流范围,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如今年宇航学会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核学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论坛”,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十一大集团公司各单位的36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迎来了被誉为“开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集成新纪元”的一次盛大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介入国际组织,提高中国航天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学会一直把向国际宇航联推荐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到其技术委员会中任职和向国际宇航科学院推荐院士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到目前为止,已向宇航联推荐了10余位任职人员和约30位院士及通讯院士。成的学术代表团参加大会,进行有关交流活动。科技咨询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和科技转让。创办以咨询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实体。接受委托对航天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论证、评估和咨询,组织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 推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开展对会员和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维护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科学普及中国宇航学会承担着在广大公众和青少年中普及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的任务。学会通过报告会、展览会、知识竞赛、报刊杂志、声像制品以及举办青少年航天科技夏令营等方式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航天科普活动。作为中国航天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中国宇航学会本着“促进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联系,开展科技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宣传和展示中国航天界的最新科技成就”的宗旨,于2005年7月19日--8月3日进行“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活动。三位航天员先后在北京、重庆、南京、上海四地举行了5场以“航天探梦-听美国航天员讲述太空故事”为主题的航天科普报告会,近3000名大、中、小学生聆听了美国航天员精彩的科普演讲。举办“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中国宇航学会、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2005年在中国联合成功举办了“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此项活动是在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展开,征集在探索太空及和平利用空间资源领域有发展前途和实现后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创新研究作品,目的是发现和挖掘大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商业空间活动中与众不同的设想,实现和平开发空间、造福人类的目的,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航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和精神。组织具有品牌效应的赴美国太空营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赴美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来。丰富了知识,锻炼了体能,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为航天培养后备人才。组织工作发挥常务理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推动学会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中国宇航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条例》、《中国宇航学会分支机构挂靠单位管理办法》和《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职权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宇航学会会员管理办法》、《中国宇航学会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和《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工作管理办法》等,有些条例尚在不断补充、修改当中。这些条例使学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民主办会的原则。中国宇航学会组织专家及其会员对国家航天的重大决策、技术政策、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措施和航天科技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发挥参谋和咨询作用,对国民经济建设中与航天有关的科技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发挥参谋和咨询作用,对国民经济建设中与航天科技有关的问题,如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等问题,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对于会员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反映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决策机构。

截至2020年10月,是属于EI收录的,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Scopus数据库 它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 EI检索就是工程索...2020-10-16 回答者: tangxiaoxiaomi 1个回答中国宇航学会的介绍答:中国宇航学会1979年10月成立于北京,是中国宇航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以“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宗旨,以“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国际一流科技社团”为发展目标,在改革与发展中开拓进娶勇于探...2016-05-30 回答者: ☆异鸣★7630 1个回答任章的介绍答:任章,男,1957年9月生于河南濮阳。著名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精确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飞行器...2016-06-03 回答者: 石榴妹pqRE0宇航学报怎么样?答:核心期刊,中国宇航学会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2053/V,国际标准刊号:1000-13282021-01-06 回答者: zyzg0607 2个回答 1国内哪本物理刊物比较好?问:RT,主要为理论物理方面,我高一答: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外与激光工程》编辑部 主编:孙再龙 主任:赵雪艳 地址:天津市225信箱32分箱 邮政编码:300192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irla@vip...2009-10-13 回答者: qongqi 4个回答 19航天二院203所是国企吗答:是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即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创建于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五日。航天203是以计量测试技术为总体,以溯源性研究为主线,以发展计量校准技术、频率控制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综合保障技术为支柱的国防技术基础研究所...2021-11-04 回答者: jnwdcm454 1个回答航天一院15所是做什么的?问:效益如何?纪律很严吧?全称是什么?答:航天一院第十五研究所是从事发射技术研究和特种发射平台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宇航学会发射工程及地面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发射技术及地、舰面设备专业组组长单位 为国家武器、运载型号研制了一系列高质量、高...2019-08-09 回答者: Smile灬微光丶 4个回答 28束锋的学术论文答:中国科学,系统工程与电子(英文),电子学报,高技术通讯,宇航学报, 通信学报以及电子信息学报等发表论文60余篇 。 现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 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会员。IEEE Trans on Wireless ...2016-06-04 回答者: 子乔70OY47 1个回答中国航天包含哪些单位?问:主要在东北3省,最好说全了 ,越详细越好。谢谢答:(一)总部机构 办公厅、规划计划部、财务金融部、人力资源部、研究发展部、质量技术部、武装部、宇航部、经营投资部、航天技术应用部、国际合作部、行政保卫部、企业文化部、监察与法律部、审计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 [编辑本段](二)大型科...2015-06-05 回答者: 知道网友 3个回答 8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问: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答: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步伐加快,太空旅游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A项不合题意,可以入选;对于世界富翁而言,太空旅游并非属于超前消费,故B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消费对生产...

核心期刊,中国宇航学会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2053/V,国际标准刊号:1000-1328

山东大学学报上班时间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栏目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辟有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方法、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短篇报道、消息、书评等栏目。收录情况已被国内外多家文献检索系统和文摘杂志收录,如《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科学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等均收录该刊论文。获奖情况该刊多次获得奖励。1993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1999年获教育部学报评优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 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请注明课题(奖励)名称及编号;若文稿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请注明会议名称及时间。 该刊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作者登陆该刊网站后,按系统要求逐步进行。为便于编辑修改,来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凡符合规定的即编号登记并送相关专家评审。来稿是否刊用,编辑部在收到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若稿件寄出3个月后编辑部未与作者联系,作者可另投他刊。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退回修改时,作者应针对审稿意见逐条修改或作相应说明,修回稿应在规定日期内全部发送回编辑部。若超过2个月未修回者作自动退稿处理。作者如要求刊登则作为重新投稿处理。稿件排印的初校样由作者校对时,除发现内容有不当之处需修改外不得任意增删,并请在指定日期内发送回编辑部。编辑部对决定刊用的稿件将收取一定发表费,文稿刊出后赠送样刊5本以致酬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凡在学报上刊出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收入CAJ-AD。若作者不同意时,请在来稿时说明。 地址: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医学编辑室。

山东大学学报外审几次。文章审核的流程:1责任编辑审稿。2、外审专家审稿,送该领域专家,是否录用他的意见比较重要,不过如果只有一个外审的话,那么就变成一言堂了。3、回到编辑部,编委会讨论,需要修改的论文,就会进入退修流程,修回的文意再审稿,修回次数没有具体参考。在第二步基本通过的基础上,会进入下一流程。4、总编辑审稿,发表的最后一步,不过不排除总编一票否决枪能稿件的状况。

宇航学报章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国家级核心期刊) 1 航空学报 2 推进技术 3 航空动力学报 4 宇航学报 5 固体火箭技术 6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航天控制 12 空间科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宇航材料工艺 17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8 电光与控制 19 航空制造技术

不是,航空学报英文版的ISSN号是1000-1093,出版物类型是期刊,出版者是中国航空学会,出版周期是半月刊,出版地是北京,出版语言是中文和英文,出版形式是纸质版和电子版。

1991年9月-1993年7月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3年12月起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1996年6月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11月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罗伯兹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3月回国。2005年4月起任“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6月起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1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共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国防科工委基金,航天基金以及加拿大研究项目等四十余项,其中目前承担与本项目相关的课题八项。已编辑出版英文论文集、中英文专著(章节)八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29篇,EI收录150篇,ISTP收录60篇。其中与申请课题相关的英文专著(章节)四部,论文三十余篇。获欧洲专利一项,中国发明专利三项,计算机著作登记权一项,申请美国专利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除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外,全部与本课题有关)。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加拿大青年创新奖等国内外奖励21项。是IEEE高级会员,SPIE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报》《宇航学报》编委,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分会常务委员。2000年11月-2005年3月,丁明跃教授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罗伯兹研究所与世界著名三维超声权威、西安大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Aaron Fenster教授一起从事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研究,先后对于针的检测、分割与跟踪,前列腺分割,放射性种子的分割,以及血栓的检测与分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围绕三维超声图像分割问题共发表论著21篇,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的针的检测分割方法。为了减少由于Speckle噪声、伪影以及由其它组织所产生的高灰度值点而造成的影响,提出利用三维成像系统所提供针的位置和方位粗略信息对三维图像进行截取(Cropping)。同时,通过选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影方向利用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技术进行投影,将三维图像分割转化为两幅二维图像上针的检测,从而大大减少了分割所需要时间。为了确保在二维图像上针检测的正确性,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Hough变换的针检测与跟踪方法。有关成果已在《Medical Physics》等国际权威期刊(五年影响因子IF=)上发表,并申请美国专利一项:Needle Detection, Segmentation and Tracking for 3D 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A. Fenster, D. Downey, M. Ding, L. Gardi, . Provis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60/535,825: January 13, 2004. 排名第三。2) 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Slice-based)的前列腺三维分割方法。首先,采用Cardinal-spline函数取代传统的分段二次曲线,增强了对于复杂前列腺形状的表达能力;其次,为了解决前列腺轮廓在向相邻帧映射与扩散过程中所产生的分割误差积累问题,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上建立一组由轮廓边界点到与旋转轴交点之间距离所组成的序列。并通过采用零阶自回归模型表示的连续性限制,获得正确的轮廓边界点位置。同时,通过这些点引入一个内力,迫使轮廓跳出可变形分割搜索过程中的局部极值点,获得正确的前列腺轮廓。最后,由在不同切面上所形成的轮廓边缘生成前列腺三维曲面。有关成果已在《Medical Physics》和SPIE Medical Imaging等国际会议上发表。3)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柱面投影的种子分割方法。首先,根据针分割结果对于包含种子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截取。其次,通过三个相互垂直柱面的投影来剔除高亮度的非种子点,例如由钙化组织形成的点。最后,沿超声图像旋转扫描方向计算差分图像,然后采用三维直线段模板检测每一点可能出现直线段的灰度和与方向。在邻域内出现平行直线段数量超过给定值的点即为种子点。其研究成果在2005年2月美国San Diego召开的SPIE Medical Imaging’2005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时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兴趣,其中美国Mayo Clinic, Accuray公司等纷纷索要论文。2005年1月,申请美国专利一项:Automated Seed Localization and Segmentation for intra-operative prostate brachytherapy, M. Ding, L. Gardi, A. Fenster, Application#60/647,420: January 28, 2005. 排名第一。由于丁明跃教授在三维超声应用方面的出色工作,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Riverside分校Bir Bhanu教授邀请他在由其编辑出版的专著“ Computer vision beyond the visible spectrum”中编写“三维超声图像可视化与分割技术”一章。世界著名医学图像处理专家、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教授Jasjit Suri博士也邀请他在由他们编辑出版的专著“Parametric and Geometric Deformable Models: An application in Biomaterials and Medical Imagery”,Volume-II中编写关于基于可变形模型的前列腺超声图像分割一章。自2002年以来,每年应邀在一年一度的Medical Imaging SPIE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3年在加拿大Montreal召开的第七届MICCAI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2005年9月,应邀在上海召开的IEEE 27th EMBC国际大会所属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atomy and Pathology from Medical Images” 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并担任该微型会议(Mini-symposium)的主席及“Image guided surgery II”分会主席。丁明跃教授具有丰富的科研与产品开发经验。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图像处理有关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曾先后与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佛山康思达液压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彩色显像管荧光粉混色在线自动检测、磁质墙地砖在线质量检测与控制等产品进行了研究,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国防科工委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图像分割、目标识别、在线检测等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世界知名的医学影像研究机构、世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加拿大Robarts研究所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研究,掌握了世界领先的三维超声成像与应用技术。同时,丁明跃博士积极推进技术的产业化,2007年发起成立华中科技大学-迪正雅合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并任联合实验室主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