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科学研究生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4-07-02 17:54:15

科学研究生论文集

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格式及规范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像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1)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al”。

(3)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专著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②翻译图书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③期刊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用部分起止页

④会议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⑤ 学位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博(硕)士学位论文).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⑥ 专利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末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等不宜做为参考文献引用。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同。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计算机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可做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拓展内容: 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一个比喻:写论文就如同盖房子

1.盖房子的程序大家是熟悉的,即要选好址、制好图、打牢基、立起架、垒实墙、细装修,写论文的程序也与此十分相似。

2.好址就是要选好主题。主题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学科特点、当前的热点(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如:科学课原先表面呈现的热热闹闹,而有人却提出这热闹背后的浮躁,提倡有序的操作、冷静的思考)。选好主题非常重要,可以说,选对了主题就等于把论文写成了一半,选错了,下面的一切努力都白搭。此环节便如王国维的第一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要选择好自己研究的目标。

3.制好图,就是要对选好的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写作的大体思路,就如建房的平面设计图。

4.打牢基,就是要紧紧围绕主题尽可能多地收集需要的素材,使需要阐述的主题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5.立起架,就是要将深思熟虑后的思路以条条杠杠的形式搭成论文的框架。这个框架可大可小,可高可低,这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才力去构建论文的框架,千万不要贪大求全。垒实墙,就是要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到合适的位置。充实和丰富论文的内容,使其和框架溶为一体。

6.细装修,就是要对写好的论文进行润色、修改,有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自己下力气写好的论文,就如同自己怀胎十月后临盆的孩子,有那一位母亲会嫌弃他?修改论文既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处去审视全文的立意、构架和所用的材料;也要从小处着手,仔细推敲字、词、句、段的运用,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很关键。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自己的论文“熠熠生辉”。以上几个环节便是王国维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两个基点:兴趣和热点

兴趣是写论文的动力,而且是内在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写作,就味同嚼蜡,写出来也干巴巴的,形如枯槁。只有情趣盎然的投入,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充满活力和朝气,充满青春的气息,才能进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不过,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旦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刊物发表处女作之后,你的兴趣就会如决口的黄河一泻千里了。

热点一方面是指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要瞄准当前改革的焦点;另一面是指要有新意,千万要注意不要老生常谈,不要人云亦云;要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点,要有创新。创新点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就如同论文的生命一样,没有创新点就不要写。创新点从那里来?实践、研究就是它的活水源头!三个体会:及时抓拍、趁热打铁、慢火煎熬平时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及时抓拍头脑中闪现的点滴灵光,不管成熟与否。也可以随时随地记日志,保存起来备用。

在学习时,有什么好的想法,妙的做法,新的体会,及时抓拍后,还要趁热打铁,不要让它时过境迁。如果当时不写,过了一段时间后,当时的激情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当有想法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需要的就是润色、修改。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慢火煎熬的过程:不断地删改、不断地提取精华、不断地汲取可用的素材、不断地推敲字词句段,直至最后定稿;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你突然冒出一个灵光时、发现一个好的论证方法时、找到需要的素材时,那种愉悦是精神上的一种极高享受。

细节: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 以探讨 … (目的)

M &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

⑶ 统计学处理 。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 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 Δ值,变化%; 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

⑵ 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⑶ 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 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

① 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 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 讨论太浮浅,文献知识不熟悉;

④ 写成工作总结,缺乏学术高度;

⑤ 要正确使用缩写词,尤其是组别缩写词

参考文献:

为什么要引文献:

⑴ 立论依据的文献:新,权威性文献,不用快报或摘要;

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连续性;

⑶ 实验结果与文献资料比较:新,可用快报, 会议及个人咨询资料;

⑷ 方法学:经典文献,注意引文准确,不要转引

摘要:

问题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对象;方法(指标,分组);主要结果(数据,统计);结论与展望。

再推敲文章题目:

不切题,过大、过小

投稿:

按杂志稿约修定(留底)、引用该杂志文章、忌一稿两投

致命伤:

目的不明确;重复性工作无创新;方法学问题致结果不可信。

三种写法:

论文的写法有很多,此处把写作方法归纳为三类。

1.点石成金法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会突发灵感,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遇到感人的事例等。这时就可以结合新的理念将它们糅合起来,使它们闪烁出新理念的光彩。这种方法特别适宜写作随笔、札记、反思一类的论文。而且极易发表。

2.巧串项链法是指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许多感人的片段、反思、札记、评析等。到期末的时候,再根据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把它们首尾串接起来,便可成为一个完整的、闪烁出熠熠光辉的美丽的“项链”。这种方法最适合写经验总结类的论文。

3.主干生枝法就是当确立一个主题后,围绕这个主题,再衍生出一些分论点、小论点,再用这些分论点、小论点去论证主题。这样,就会使论文的整体结构十分沉稳,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研究生发表资格论文,如何找到适合投稿的期刊?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级别具体分为A类论文、B类论文、C类论文:

一、A类论文包括:

1、SCIE检索的期刊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工程索引(核心版)(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

3、SSCI检索的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4、A&HCI检索的论文: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的论文。

6、校定A类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B类论文包括:

1、EI(网络版)(Ei Compendex Web)中非EI(核心版)检索的期刊论文,SCIE检索的会议论文,EI检索的会议论文。

2、ISSHP检索的论文: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eedings)。

3、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三、C类论文包括:

1、除了A类、B类以外,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发表的论文。

2、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

4、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5、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6、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引文数据库SCD(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7、ISTP检索的论文: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

扩展资料:

1、CSCD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公布的目录为准。

2、CSSCI来源期刊目录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目录为准。

3、国内全国一级学会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的全国学会目录为准。

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最新版为准。

5、发表外国语言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不限于英文期刊。

6、“公开出版发行的国际会议论文”包括有出版号的国际会议论文集。

7、“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 包括有出版号的全国一级学会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增刊收录的会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下发学校校定国内外期刊源及论文分类的通知

云南省第一,现在科科学则技术与研究学院论文中的主编,那你这个看一下你学的科目是哪一类?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

吃螃蟹的季节和柿子红了的时候撞在一起,本是让吃货兴奋的事儿,但有人却因为“螃蟹和柿子不可同吃”的所谓传统禁忌而胆战心惊。是时候借着螃蟹和柿子的这场一年一度的风波,顺势看穿“食物相克”的真相了!空腹单独大量吃柿子或螃蟹也会造成腹痛腹泻最早说螃蟹和柿子不能同吃的是东晋张湛的《养生要集》:“柿与蟹(同吃),腹痛大泻。”事实上,这并非螃蟹。和柿子相克导致,空腹单独大量吃柿子或螃蟹,也会造成腹痛腹泻。吃螃蟹和其他食物如果导致腹痛腹泻,一般来说可能是你的螃蟹出了问题,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你的症状属于典型的急性胃肠炎和菌性食物中毒反应。而当我们单独大量空腹进食柿子、黑枣、山楂、石榴等富含果胶、鞣酸的食物时,这类食物会在胃酸作用和胃肌机械辗转下产生凝块滞留胃中,引发植物性胃石。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或吐少量咖啡色血性物,常并发胃溃疡、幽门梗阻,少见腹痛腹泻。其次,螃蟹是优质蛋白质食品,在胃内强酸环境的基础上,可能会促发胃石,但高蛋白饮食只是众多的促发条件之一。换言之,你即使不是就着柿子吃螃蟹或者吃完山楂喝牛奶,只是单独空腹大量吃柿子或螃蟹也有可能会患胃石症!虽说现实生活中一只大闸蟹配一大柿子的吃法儿不多见,但如您偏好这口儿,偶尔吃一两次,只要食材新鲜、烹调得当且脾胃强壮,也不会上吐下泻乃至中毒身亡。值得提醒的是,螃蟹营养美味,但因富含胆固醇和嘌呤,即使新鲜也不宜多吃。科学验证食物相克真相 食物中毒另有七大原因食物相克是真的吗?咱们先从1935年8月《中央日报》12天内为南京市民因香蕉与芋艿同食致死二人案三次发文说起。13日,该报第3版以“香蕉不可与芋艿同食”为题,报道了“汉西门外有二人误食中毒毙命,蒋姓幼孩急救幸免,已遍体红肿”情况,并说相关管理部门“拟请卫生署、中央医院、卫生事务所实施化验,先以动物给予蕉芋同食,俾研究中毒原因,确定救治方法,晓谕市民一致预防”。时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生理化学室主任的郑集(1900-2011年)博士当即选择实验用小白鼠10只,将芋艿煮熟拌上香蕉喂饲后观察了两天,所有被试白鼠健康如故,无一有中毒现象。16日,该报又以“香蕉与芋艿同食不致中毒”为题,公布了郑集的实验结果,指出根据“中国科学社郑集实验之结果,汉西门中毒案必有其他原因”。民众恐慌不减:老鼠吃了没事,不见得人吃了没事!郑集再度实验以解民惑,这次是用猴子和本人做实验:连续两天都先将一斤芋头煮熟拌上白糖喂猴子后再喂大香蕉四支,结果猴子毫无中毒征象健康如常;郑集与同事孙某亦同时连续两天各食熟芋四大枚、香蕉两支,食后也毫不觉有任何中毒现象。24日,该报再以“经再度实验证实,蕉芋同食无毒”为题发文,“于此可见,香蕉与芋艿同食,对于白鼠、猴及人无中毒之事实,毫无错误。”“民间所传香蕉与芋艿同食有毒,其中毒必系其他原因,而非由于香蕉与芋艿本身之同食也。”民众仍感困惑:那民间流传那么多不能同食的吃了都没事吗?于是郑集又选择了古籍中有明确记载不能同吃的14对食物做了进一步研究,其中就包括螃蟹和柿子,实验方法与结果同前。1936年6月,他用英文写作“所谓有毒的食物组合是否真的有毒?”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上,文中提出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七条原因。一是食物过敏,螃蟹就不用说了,这就可解释古人为什么会说花生与黄瓜、鸭蛋、绿豆同食会令人气短喘息:花生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呗。二是食物中含有毒物,如河豚鱼的内脏、鲜黄花菜中秋水仙碱,吃了都要人命。三是不恰当的色素、保鲜剂和杀虫剂致毒,公众对前几年的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应还记忆犹新。四是食物中致病菌和寄生虫引起的食物中毒。五是食物腐烂、细菌繁殖或发霉引起食物中毒。六是食物烹饪不当(如扁豆没炒熟)引起的食物中毒。七是误食(如毒蘑菇、毒蜂蜜)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物相克说法的流传背后有文化

不可以。柿子和蟹皆为寒性食物,二者同食,寒凉之性加倍,会伤害脾胃,体质虚寒者尤应忌之。此外,柿子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二者相遇,凝固为鞣酸蛋白,不易吸收,且妨碍消化功能,使食物滞留于肠内发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螃蟹食物相克大全螃蟹与冷食不宜同食冷食指夏季冷饮如冰水、冰棍、冰激凌等,寒凉之物,易使肠胃温度降低,与蟹同食必致腹泻。所以食蟹后不宜饮冰水或食冰棍等冷食。蟹与红薯相克同食容易在体内凝成结块。螃蟹与花生仁不宜同食从食物药性上看,花生仁性味甘平,且脂肪含量高达45%,油腻之物遇冷利之物极易导致腹泻,所以蟹与花生仁不宜同时进食,对于肠胃虚弱的人来说,更应加倍注意。螃蟹与橘子相克柑橘有聚湿生痰的特性,而蟹性寒凉。若将二者同食,容易导致痰气滞、腹胀等症状。对气管炎患者来说,更应注意,以免加重病情。蟹与南瓜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浆水治疗。螃蟹与香瓜相克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蟹同食,有损肠胃,易致腹泻。海蟹与大枣相克同食会发生不良生化反应,使人容易患寒热病。金瓜与蟹肉相克因蟹肉性味咸寒、金瓜甘寒,二者同属寒凉之物,同食有损肠胃,其余相克机理与上同。蟹肉与茄子相克因蟹有冷利寒凉之性,而茄性甘寒,二者同属寒性,同食易伤肠胃,易致腹泻,虚寒人应忌食。蟹肉不可与桃子同食食后身体不适。蟹与芹菜不相克同食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螃蟹与石榴相克螃蟹如与含鞣酸较多的石榴同时食用,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螃蟹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刺激胃肠,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石榴不宜与螃蟹等海味食品同时食用。螃蟹与梨相克在《饮膳正要》中有“柿梨不可与蟹同食”的说法。梨味甘微酸性寒,《名医别录》记载:“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之快果。”同时,在民间有食梨喝开水,可致腹泻之说。由于梨性寒凉,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伤人肠胃。螃蟹与泥鳅相克《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甘平无毒,能暖中益气,治消渴饮水,阳事不起。”由此可见泥鳅药性温补,而螃蟹性冷利,功能正好相反,所以二者不宜同吃。另外,从生化反应方面来讲,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吃了螃蟹可以吃柿子吗概述深秋季节是吃柿子的正好时机,柿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是指的口感也非常的好,成熟的柿子吃起来还带有甜甜的味道,因此是指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吃柿子时也要注意饮食搭配,因为柿子跟很多食物都是具有相互性的,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吃了螃蟹可以吃柿子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步骤/方法:1 吃了螃蟹是不可以吃柿子的,因为螃蟹跟柿子同吃有可能会产生腹痛或者中毒等现象,螃蟹里面的肉富含蛋白质,如果一起吃容易形成为胃不适,加上柿子里面含有果胶膳食纤维,等混在一起容易造成消化道堵塞,可能会引起腹痛。2 螃蟹富含的蛋白质非常丰富,而柿子中含有鞣酸,越不成熟鞣酸含量就越高,鞣酸会让蛋白质形成一种不溶性的复合物,并且会使胃的蛋白酶活性降低,柿子里面含有膳食纤维,一起食用容易导致腹痛。3 螃蟹和很多食物都是具有相克性的,因此在吃海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食物的相克性,避免出现食物中毒或者不良的反应,柿子也跟很多食物具有相克性,多了解这方面的常识,正确的饮食搭配才是最健康的。注意事项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确实会遇到食用不同食物之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差异对食物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另外,就是因为某些食物本身就含有毒素,不小心吃下去就容易导致人体中毒,因此,食物的搭配也是非常的重要。

螃蟹和柿子一起吃会怎样?蟹肥正是柿熟时,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因为两者都属于凉性的食物,一起吃容易引起腹泻。柿子性寒,含有大量的果胶和柿胶酚,未熟透的柿子还含有红鞣质,柿胶酚与红鞣质遇到胃酸可凝结成块。也就是说,柿子吃得过多,凝块可能会变成硬块——胃柿石,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柿子含有许多鞣酸,蛋白质遇到鞣酸也会发生凝结。这大概就是“螃蟹和柿子相克”说的由来。也有一种说法,螃蟹与柿子不能同吃,主要是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是寒性的,一起吃的话,胃肠道可能会吃不消,引起胃痛等症状,特别是对胃寒的人而言。吃完螃蟹多久才能吃柿子?吃完螃蟹多久才能吃柿子吃完螃蟹如果要吃柿子,最好相隔3小时以上。不过一般建议不要同天吃,就是起码间隔12小时以上。当然,如果胃肠功能好,吃的螃蟹和柿子又不多,那隔个4个小时以上也可以了。另外,吃螃蟹的时候可佐以姜、醋等来驱寒,这样对过一段时间吃柿子也会好一些。所以生活当中吃完螃蟹一定要等一等哦,千万别吃完螃蟹就吃柿子了。小编提醒,柿子对胃肠道差的人要慎食,这些食物容易形成“胃石”。本病多于进食大量柿子、黑枣、山楂后,几小时至几天内表现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胃石”不能排出,则呈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常见症状为餐后上腹部不适,两餐间完全缓解,体积较大的“胃石”上腹部可有重压感、一定程度的胃梗阻,患者可呈周期性恶心、呕吐,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很多人饭后有喝杯茶水的习惯,以起到助消化的功效。但螃蟹由于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本就不容易消化吸收,饭后再喝茶水,很容易冲淡胃液,反而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茶水中含有的鞣酸,也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吃螃蟹后不要喝茶水。吃螃蟹注意事项吃螃蟹注意事项蟹要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有很多,吃到肚子里面对于身体是什么不好的,所以一定要煮熟了再吃。蟹要吃鲜活的,死蟹不宜吃河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新鲜活蟹的外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白洁。而垂死的蟹外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蟹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吃蟹时,在开盖后要注意四个清除清除蟹胃,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先吃蟹盖部分,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舀出,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注意,不要吮破中间那个呈三角锥状的蟹胃,内有污沙应将其丢弃;吃完蟹盖轮到蟹身,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蟹嘴剪掉;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应丢弃。还有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还有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鳃,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都应该清除掉。

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论文集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7部。出版专著1.《食用蕈菌及其栽培》杨国良张金霞等译 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2.《26种北方食用菌栽培》杨国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食药用菌专业户手册》杨国良薛海滨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草菇无公害生产技术》杨国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灰树花与杨树菇生产全书》杨国良陈惠 陈士瑜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蘑菇生产全书》杨国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灰树花栽培新技术》杨国良山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发表中文论文1. 简易单孢分离法 刘化民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系; 宋志伟李福全 河北省微生物所 【期刊】食用菌1983-10-282. 水稻等品种苗期抗旱生理指标的探讨 高吉寅 胡荣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河北大学生物系; 路漳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系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1984-04-303. 甲醛残气的消除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系 【期刊】食用菌1984-08-284. 无孢平菇诱变育种的研究 陆师义 李丽娜 高代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周云霞王增志 望都县食用菌所;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工程所 【期刊】食用菌1987-06-305. 人防地道栽培无孢平菇试验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工程所;杨益甫赵洪恩 保定市人防办公室 【期刊】食用菌1989-03-026. 黑木耳与毛木耳营养缺陷型诱变研究 杨国良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杨晓仙 李育岳 汪麟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期刊】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12-317. 毛木耳与黑木耳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杨国良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杨晓仙 李育岳 汪麟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1990-06-308. 毛木耳与黑木耳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杨国良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杨晓仙 李育岳 汪麟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期刊】中国食用菌1990-08-299. 低温快速发酵酵母菌的选育 魏文军 杨明 石家庄市副食二厂;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期刊】中国调味品1991-05-31 10. 木耳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诱变与鉴定——兼答林芳灿先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杨国良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杨晓仙 李育岳 汪麟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期刊】中国食用菌1991-08-2911. 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杨国良艾福彪 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李丽娜 陆师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食用菌学报1998-02-1512. 多功能蒸汽炉灭菌设备及其使用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中心 【期刊】食用菌1998-08-1513. 日本菇业资本进入中国——森产业公司在保定纪实 杨国良贾乾义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中国食用菌1999-11-1514. 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杨国良艾福彪 杨秀琴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李丽娜 陆师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会议】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10-0115. 国内外蘑菇工厂化生产的模式及效益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 【期刊】食用菌2003-05-3016. 新疆博斯腾湖圆孢蘑菇的栽培研究 杨国良朱宝成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会议】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09-0117. 堆肥隧道后发酵与蘑菇高产技术 杨国良赵钢勇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吴海江 霍继辉 固安县康益园食用菌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食用菌2004-01-1518 中国西北高海拔地区蘑菇栽培技术 杨国良赵钢勇 张双凤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程大志 刘启汉 青海绿革农业新技术产业化公司; 【期刊】中国食用菌2004-11-1519. 速酵堆肥与蘑菇高产新技术 杨国良赵钢勇 张双凤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食用菌2005-07-2320. 新疆天山周年生产香菇技术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侯绪营新疆乌鲁木齐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2007-01-2321. 冷库改造栽培蘑菇技术与效益分析 杨国良张双凤 刘宇阳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07-05-2322. 荷兰发达的蘑菇产业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秦筱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坪农场 【期刊】食用菌2008-11-2323. 新型蘑菇堆肥隧道发酵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杨国良赵钢勇 张爱民 张双凤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侯绪营 新疆乌鲁木齐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2008-09-2324. 张教授的精彩人生之我见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浙江食用菌2010-09-1925.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待续)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09-09-2326 . 国外蘑菇工厂化技术问答(待续)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09-11-2327. 国外蘑菇工厂化技术问答(待续)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01-2328 荷兰与中国蘑菇工厂化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分析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浙江食用菌2010-01-1929 蘑菇堆肥高压发酵隧道技术的应用 杨国良; 何晓兵河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 【期刊】浙江食用菌2010-03-1930.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03-2331.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05-2332.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07-2333. 国内外蘑菇工厂的生产投入与产出分析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会议】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07-2734.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09-2335. 节能减排生产蘑菇堆肥的隧道发酵技术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会议】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0-10-1436.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0-11-2337.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一)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01-2338.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二)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03-2339.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三)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05-2340.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四)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07-2341.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五)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09-2342. 现代蘑菇堆料技术问答(六) 杨国良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期刊】食用菌2011-11-23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很久以来,英、法、德、美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多次来我国调查植物资源和采集植物标本。从19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对中国植物的研究主要由外国人把持,大批标本包括珍稀、模式标本流落国外,有关中国植物的调查和研究论文也是外国人写的。在国内,近代植物学曾先后两次被介绍进来,出版和翻译了一些国外植物学的书,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桎梏,都没有受到重视,直到本世纪初近代植物学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钱崇澍对这种状况早就不满。他认为不建立中国近代植物学,怎能开发利用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又怎能改造我国落后的农业、林业,建设成一个富强的国家呢?钱崇澍怀着满腔救国激情,决心要更快地将自己学到的近代植物学知识播种在祖国大地上,让它生根、开花、结果。他当时克服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致力于在国内建立和发展近代植物学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在许多方面都是开创性的。1916年,在国外发表了《宾夕法尼亚毛茛两个亚洲近缘种》,这是中国人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和分类的第一篇文献。1917年他在国外发表《钡、锶、铈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同样这是我国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他还首次写出了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论文《安徽黄山植被区系的初步研究》。钱崇澍还在国内第一个选择了在植物分类工作中难度较大的兰科、荨麻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了更快传播新技术和新的科学知识,1917年他发表了《介绍新著动植物显微镜法》一文,1929年翻译了《细胞的渗透性质》、《自养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方面的论文。钱崇澍早期的论著和译文,大多数发表在《科学》、《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学文集》等刊物上。除上述文章外,他所发表的《森林之种类与分布》、《植物疏密之试验》、《植物之天演》、《浙江之兰科三新种》、《中国植物之新种》等也都是当时的代表作。钱崇澍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所作出的贡献,为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钱崇澍非常重视野外考察工作。回国不久,他就不畏千辛万苦,深入浙江和江苏南部进行植物区系的研究,采集植物标本1万多号,特别是对浙江省植物做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20年代后又对南京钟山的森林和岩石植物进行过专门的观察和研究。他还制定了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各省的植物调查规划。他所组织的采集队走遍了这些地区的山山水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我国东南、西南植物分类、区系和植被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也为以后编写地区植物志、全国植物志以及研究植物地理学等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些考察活动使钱崇澍进一步认识到祖国丰富的绿色宝库,开阔了视野,更坚定了他献身科学的信念。

2020研究生数学建模论文集

数学建模内容摘要:数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要了解什么是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了解数学建模一般方法及步骤。关键词: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实际问题伴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建模也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建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建模更是在人类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建模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一、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某种特征的本质的数学表达式(或是用数学术语对部分现实世界的描述),即用数学式子(如函数,图形,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来描述(表述,模拟)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或系统在某一方面的存在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医学,社会,经济……,各学科,各行业都涌现现出大量的实际课题,急待人们去研究,去解决.但是,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而更大量的是需要在各部门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不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而寻找实际问题(就像在学校里做数学应用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用到数学.而且不止是要用到数学,很可能还要用到别的学科,领域的知识,要用到工作经验和常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要真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可以这样说,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全纯粹的只用现成的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几乎是没有的.你所能遇到的都是数学和其他东西混杂在一起的问题,不是"干净的"数学,而是"脏"的数学.其中的数学奥妙不是明摆在那里等着你去解决,而是暗藏在深处等着你去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具有下列特征: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通过数学模型能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可以突破实际系统的约束,运用已有的数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数学模型的另一个特征是经济性.用数学模型研究不需要过多的专用设备和工具,可以节省大量的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用数学模型可以大大加快研究工作的进度,缩短研究周期,特别是在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个优越性就更为突出.但是,数学模型具有局限性,在简化和抽象过程中必然造成某些失真.所谓"模型就是模型"(而不是原型),即是指该性质.二、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简而言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模型是客观实体有关属性的模拟.陈列在橱窗中的飞机模型外形应当象真正的飞机,至于它是否真的能飞则无关紧要;然而参加航模比赛的飞机模型则全然不同,如果飞行性能不佳,外形再象飞机,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模型.模型不一定是对实体的一种仿照,也可以是对实体的某些基本属性的抽象,例如,一张地质图并不需要用实物来模拟,它可以用抽象的符号,文字和数字来反映出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划,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实际问题中有许多因素,在建立数学模型时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们毫无遗漏地全部加以考虑,只能考虑其中的最主要的因素,舍弃其中的次要因素.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了,实际问题化成了数学问题,就可以用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去解答这个实际问题.如果有现成的数学工具当然好.如果没有现成的数学工具,就促使数学家们寻找和发展出新的数学工具去解决它,这又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例如,开普勒由行星运行的观测数据总结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试图用自己发现的力学定律去解释它,但当时已有的数学工具是不够用的,这促使了微积分的发明.求解数学模型,除了用到数学推理以外,通常还要处理大量数据,进行大量计算,这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很多数学模型,尽管从数学理论上解决了,但由于计算量太大而没法得到有用的结果,还是只有束之高阁.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打开了广阔的道路.而在现在,要真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离了计算机几乎是不行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了,也用数学方法或数值方法求出了解答,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不是.既然数学模型只能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和规律,到底反映得好不好,还需要接受检验,如果数学模型建立得不好,没有正确地描述所给的实际问题,数学解答再正确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得出数学解答之后还要让所得的结论接受实际的检验,看它是否合理,是否可行,等等.如果不符合实际,还应设法找出原因,修改原来的模型,重新求解和检验,直到比较合理可行,才能算是得到了一个解答,可以先付诸实施.但是,十全十美的答案是没有的,已得到的解答仍有改进的余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继续研究和改进;或者暂时告一段落,待将来有新的情况和要求后再作改进. 应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和和解决实际问题,遇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从这一意义上讲,可以说数学建模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就不可能得到较好的研究结果,所以,建立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之一.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三、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一个理想的模型应能反映系统的全部重要特征:模型的可靠性和模型的使用性建模的一般方法:1.机理分析 机理分析就是根据对现实对象特性的认识,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规律,所建立的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或现实意义.(1) 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 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 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 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 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2.测试分析方法 测试分析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黑箱"系统,内部机理无法直接寻求,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事先确定的准则在某一类模型中选出一个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1) 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2)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3) 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4)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模型的结构,用系统测试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也是常用的建模方法, 在实际过程中用那一种方法建模主要是根据我们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和建模目的来决定.机理分析法建模的具体步骤大致可见左图.3.仿真和其他方法(1) 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质上是统计估计方法,等效于抽样试验.① 离散系统仿真--有一组状态变量.② 连续系统仿真--有解析表达式或系统结构图.(2) 因子试验法--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不断分析修改,求得所需的模型结构.(3) 人工现实法--基于对系统过去行为的了解和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考虑到系统有关因素的可能变化,人为地组成一个系统.(参见:齐欢《数学模型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四、数学模型的分类数学模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1.按照模型的应用领域(或所属学科)分:如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环境模型,生态模型,城镇规划模型,水资源模型,再生资源利用模型,污染模型等.范畴更大一些则形成许多边缘学科如生物数学,医学数学,地质数学,数量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2.按照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或所属数学分支)分:如初等数学模型,几何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马氏链模型,规划论模型等.按第一种方法分类的数学模型教科书中,着重于某一专门领域中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而按第二种方法分类的书里,是用属于不同领域的现成的数学模型来解释某种数学技巧的应用.在本书中我们重点放在如何应用读者已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在各个不同领域中建模.3.按照模型的表现特性又有几种分法: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 取决于是否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发展,又有所谓突变性模型和模糊性模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取决于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取决于模型的基本关系,如微分方程是否是线性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 指模型中的变量(主要是时间变量)取为离散还是连续的.虽然从本质上讲大多数实际问题是随机性的,动态的,非线性的,但是由于确定性,静态,线性模型容易处理,并且往往可以作为初步的近似来解决问题,所以建模时常先考虑确定性,静态,线性模型.连续模型便于利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作理论分析,而离散模型便于在计算机上作数值计算,所以用哪种模型要看具体问题而定.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将连续模型离散化,或将离散变量视作连续,也是常采用的方法.4.按照建模目的分:有描述模型,分析模型,预报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控制模型等.5.按照对模型结构的了解程度分:有所谓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这是把研究对象比喻成一只箱子里的机关,要通过建模来揭示它的奥妙.白箱主要包括用力学,热学,电学等一些机理相当清楚的学科描述的现象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问题,这方面的模型大多已经基本确定,还需深入研究的主要是优化设计和控制等问题了.灰箱主要指生态,气象,经济,交通等领域中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的现象,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至于黑箱则主要指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一些机理(数量关系方面)很不清楚的现象.有些工程技术问题虽然主要基于物理,化学原理,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和观测困难等原因也常作为灰箱或黑箱模型处理.当然,白,灰,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箱子的"颜色"必然是逐渐由暗变亮的.五、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建模的步骤一般分为下列几步:1.模型准备.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题目的要求,搜集各种必要的信息.2.模型假设.在明确建模目的,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计算,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经必要的精炼,简化,提出若干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设,使问题的主要特征凸现出来,忽略问题的次要方面.一般地说,一个实际问题不经过简化假设就很难翻译成数学问题,即使可能,也很难求解.不同的简化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份简单,会导致模型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修改和补充假设;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可能使你很难甚至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通常,作假设的依据,一是出于对问题内在规律的认识,二是来自对数据或现象的分析,也可以是二者的综合.作假设时既要运用与问题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问题的主次,果断地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尽量将问题线性化,均匀化.经验在这里也常起重要作用.写出假设时,语言要精确,就象做习题时写出已知条件那样.3.模型构成.根据所作的假设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去刻划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即建立数学模型.把问题化为数学问题.要注意尽量采取简单的数学工具,因为简单的数学模型往往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也容易使更多的人掌握和使用.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数学方法来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数学问题,这时往往还要作出进一步的简化或假设.在难以得出解析解时,也应当借助计算机求出数值解.5.模型分析.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有时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分析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或稳定状况,有时是根据所得结果给出数学上的预报,有时则可能要给出数学上的最优决策或控制,不论哪种情况还常常需要进行误差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或灵敏性分析等.6.模型检验.分析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结果不够理想,应该修改,补充假设或重新建模,有些模型需要经过几次反复,不断完善.7.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须在实际中应用才能产生效益,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的方式自然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参考文献:(1)齐欢《数学模型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季刊),中国数学会编辑出版。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本讲将就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阐述。 一、数学的特点(一) 数学的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一般以公理化体系来体现。 什么是公理化体系呢?指得是选用少数几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和不加逻辑证明的命题为基础,推出一些定理,使之成为数学体系,在这方面,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个典范,他所著的《几何原本》就是在几个公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平面几何中的大多数问题。在这里,哪怕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原始概念都不能直观描述,而要用公理加以确认或证明。 中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中学数学中的数集的不断扩充,针对数集的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从这一点看来,中学数学在严谨性上还是要差很多,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比如,等差数列的通项是通过前若干项的递推从而归纳出通项公式,但要予以确认,还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的证明。 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在抽象过程中抛开较多的事物的具体的特性,因而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 至于数学的广泛的应用性,更是尽人皆知的。只是在以往的教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有时却抛却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如果把抽象的概念、定理比作骨骼,那么数学的广泛应用就好比血肉,缺少哪一个都将影响数学的完整性。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大量增加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篇幅,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往往有同学进入高中以后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先看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些什么样的转变吧。 1、理论加强2、课程增多3、难度增大4、要求提高三、掌握数学思想高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于高等数学。学好它,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掌握它。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经常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实质上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的反映。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初步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例如,数列、一次函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几个概念都可以用函数(特殊的对应)的概念来统一。又比如,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几个概念也都可以统一到函数概念。 再看看下面这个运用"矛盾"的观点来解题的例子。 已知动点Q在圆x2+y2=1上移动,定点P(2,0),求线段PQ中点的轨迹。 分析此题,图中P、Q、M三点是互相制约的,而Q点的运动将带动M点的运动;主要矛盾是点Q的运动,而点Q的运动轨迹遵循方程x02+y02=1①;次要矛盾关系:M是线段PQ的中点,可以用中点公式将M的坐标(x,y)用点Q的坐标表示出来。 x=(x0+2)/2 ②y=y0/2 ③显然,用代入的方法,消去题中的x0、y0就可以求得所求轨迹。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是不同的,在证明或求解中,运用归纳、演绎、换元等方法解题问题可以说是解题的技术性问题,而数学思想是解题时带有指导性的普遍思想方法。在解一道题时,从整体考虑,应如何着手,有什么途径?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的普遍性问题。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仅仅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没有从解题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难于使数学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会为今后进入大学深造带来很有麻烦。 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要打赢一场战役,不可能只是勇猛冲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可以打赢的,必须制订好事关全局的战术和策略问题。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一般地,在解题中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带有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宏观的指导,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 以简驭繁、数形结全、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如果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了恰当的数学思维策略,又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高中数学。 四、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高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是不是一定要"博览群题"才能提高水平呢? 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一) 学会听、读我们每天在学校里都在听老师讲课,阅读课本或者资料,但我们听和读对不对呢? 让我们从听(听讲、课堂学习)和读(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两方面来谈谈吧。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知识,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得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 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阅读数学教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和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阅读课本,也要争取老师的指导。阅读当天的内容或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要通盘考虑,要有目标。 比如,学习反正弦函数,从知识上来讲,通过阅读,应弄请以下几个问题: (1) 是不是每个函数都有反函数,如果不是,在什么情况下函数有反函数? (2)正弦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有反函数?若有,其反函数如何表示? (3)正弦函数的图象与反正弦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关系? (4)反正弦函数有什么性质? (5)如何求反正弦函数的值? (二) 学会思考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对我们学习数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说,要尽力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善于反思与反求

我参加过两次建模比赛,也拿过奖,我有很多资料,包括自己写的论文,需要的话我发给你

数学建模论文写作 一、写好数模答卷的重要性 1. 评定参赛队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数模答卷,是唯一依据。 2. 答卷是竞赛活动的成绩结晶的书面形式。 3. 写好答卷的训练,是科技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答卷的基本内容,需要重视的问题 1.评阅原则 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合理性,表述的清晰程度。 2.答卷的文章结构 题目(写出较确切的题目;同时要有新意、醒目) 摘要(200-3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论) 关键词(求解问题、使用的方法中的重要术语) 1)问题重述。 2)问题分析。 3)模型假设。 4)符号说明。 5)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6)模型求解(计算方法设计或选择;算法设计或选择,算法思想依据,步骤及实现,计算框图;所采用的软件名称;引用或建立必要的数学命题和定理;求解方案及流程。) 7)进一步讨论(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模型检验) 8)模型评价(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推广。) 9)参考文献。 10)附录(计算程序,框图;各种求解演算过程,计算中间结果;各种图形,表格。) 3. 要重视的问题 1)摘要。 包括: a. 模型的数学归类(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 b. 建模的思想(思路); c. 算法思想(求解思路); d. 建模特点(模型优点,建模思想或方法,算法特点,结果检验,灵敏度分析,模型检验……); e. 主要结果(数值结果,结论;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 注意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要求符合文章格式。务必认真校对。 2)问题重述。 3)问题分析。 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素自身的变化规律、确定研究的方法或模型的类型。 5)模型假设。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a. 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b. 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关键性假设不能缺;假设要切合题意。 6) 模型的建立。 a. 基本模型: ⅰ)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ⅱ)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 b. 简化模型: ⅰ)要明确说明简化思想,依据等; ⅱ)简化后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c. 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 数学建模面临的、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大)。 ⅰ)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ⅱ)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ⅲ)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d.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 模型求解中; ▲ 结果表示、分析、检验,模型检验; ▲ 推广部分。 e.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ⅰ)分析:中肯、确切; ⅱ)术语:专业、内行; ⅲ)原理、依据:正确、明确; ⅳ)表述: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ⅴ)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冗长。 7)模型求解。 a. 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 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尽可能论证严密。 b. 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 若采用现有软件,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c. 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d. 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8) 结果分析、检验;模型检验及模型修正;结果表示。 a. 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b. 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分析原因, 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c. 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须一一列出; d. 列数据问题: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 e. 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 ▲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9)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最后结论要明确。 10)模型评价 优点突出,缺点不回避。 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可在此做。 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详细的结果,详细的数据表格,可在此列出,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不怕重复。检查答卷的主要三点,把三关: a. 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创新性 b. 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 c. 文字表述清晰,分析精辟,摘要精彩 三、关于写答卷前的思考和工作规划 答卷需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建模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结果以怎样的形式表示; 每个问题要列出哪些关键数据――建模要计算哪些关键数据; 每个量,列出一组还是多组数――要计算一组还是多组数。 四、答卷要求的原理 1. 准确――科学性; 2. 条理――逻辑性; 3. 简洁――数学美; 4. 创新――研究、应用目标之一,人才培养需要; 5. 实用――建模、实际问题要求。 五、建模理念 1. 应用意识 要解决实际问题,结果、结论要符合实际; 模型、方法、结果要易于理解,便于实际应用;站在应用者的立场上想问题,处理问题。 2. 数学建模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有数学模型; 问题模型的数学抽象,方法有普适性、科学性,不局限于本具体问题的解决。 3. 创新意识 建模有特点,更加合理、科学、有效、符合实际;更有普遍应用意义;不单纯为创新而创新。

研究生数学建模获奖论文集

2009-2012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共五十多篇论文。

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论文 葡萄酒等级划分体系模型的探究 摘 要 针对目前葡萄酒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本文对葡萄酒评价体系作出探究。 对于问题一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利用Matlab软件以Anoval函数求解。求出p-value显著性水平取作为标准来判断那组有显著性以及通过比较方差来判断那组数据更加可信。 对于问题二在问题一中得到第二组评分更可信因此根据该组的评分进行分级通过用Matlab软件的Corrcoef和Regress函数对该组成分进行相关性验证和用EXCEL画出图表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葡萄酒分级的成分然后在酿酒葡萄数据中找出与影响葡萄酒分级相同的成分再结合葡萄酒评分对葡萄样品进行分级得出葡萄样品成分的排列结合成分的量和葡萄酒分级得出影响酿酒葡萄分级成分的范围。 对于问题三通过问题二的解答可以知道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划分级别利用附件二的资料对每一种理化指标的数据根据对应的含量建立模型运用matlab软件拟合数据作出拟合线性图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最后根据拟合线性图和回归系数来分析两类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对于问题四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论证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结合题目给出芬香物质的数据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用MABTLE拟合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数据得出结论需要结合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关键字方差分析法 分级 理化指标 线性相关 回归分析 一、问题的重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葡萄酒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和无序“三精一水”、假年份、假产地酒、假酒庄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虽然我国的GB15037-2006《葡萄酒》国家标准对葡萄酒的质量作了规定但由于相应规范的制定工作限制我国关于葡萄酒质量等级分划的标准还未完善国家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的质量等级制度。 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每个评酒员在对葡萄酒进行品尝后对其分类指标打分然后求和得到其总分从而确定葡萄酒的质量。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文章给出了某一年份一些葡萄酒的评价结果及该年份这些葡萄酒的和酿酒葡萄的成分数据。本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由于评酒师对葡萄酒的评分存在主观性需对评酒师的分数进行客观分析分析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哪一组结果更可信 问题二葡萄酒的质量离不开原料酿酒葡萄的质量所以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至关重要。需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问题三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可能影响着葡萄酒质量所以需建立模型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问题四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论证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能否综合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建立模型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是问题关键所在。 二、模型假设 1.品酒员打分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2.品酒员对样品的给的总分是他对该样品所有方面评分的总和并且该样品的最终得分可认为是10位品酒员打分的平均值 3.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4.酿酒方式及酿酒过程对葡萄酒的质量没有影响 5.不同种类葡萄酒的成份数据值统一标准没有差异  6.所有样品的酿造过程相同。 三、符号说明 n 测试数量 r 测试水平量 A 因素SS 各类数据源的平方和 Df 各类数据相应的自由度 MS 各类的均方值 F 统计量 P 大于F的概率 AS 各组均值对总方差的偏差平方和 ES 各组数据对均值偏差平方和的总和 . 四、问题分析 问题一的分析 我们要根据附件1的数据可知评酒员对红酒27组样品和白酒28组样品进行评分每件样品都进行了两次评分即是有两组评分数据题目要求分析两组评酒员的评分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以及那一组数据更加可信对于显著性的判断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对于每件样品评酒员对外观香气口感及其整体评价进行打分每一组的每件样品都有十名品酒员进行评分故求每个品酒员对样品酒的总分之后求出这十名品酒员给的总分的平均分此平均分就是该样品的总分葡萄酒分为白酒和红酒我们对第一组的红酒和第二组的红酒进行方差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中的anova1函数可得出p-value及F值通过分析就可知道那组更加具有显著性。方差是考察数据的波动性的方差小就说明数据比较稳定方差大就是波动性比较大 故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大小就知道那一组数据更加可信。 问题二的分析 根据问题一可知第二组的评酒员的评酒分数更可靠所以选择第二组葡萄酒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评酒员对葡萄酒评分的分数入手用逆向思维反推葡萄的等级。首先将第一问中第二组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每一种样品的评分进行分等级依次分为四个等级,然后用EXCEL将每个等级的样品酒的理化指标画成曲线图忽略异常数据点观察各等级间的理化指标有没有相关性如果有相关性找出影响葡萄酒质量的相关因素跟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对照得出酿酒葡萄的分级依据。 问题三的分析结合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作出每两个理化指标间的直观趋势图观察两者之间的大体关系根据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出两者间的函数关系。 问题四的分析 由第三问求解可得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是呈线性相关的因此我们要证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是有影响的只需证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是有影响。在综合附录3给出的芬香物质用MABTLE拟合出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关系图呈相关性所以要综合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一起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和求解 对于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去解决。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只考虑一个因素A 对所关心的指标的影响A 取几个水平在每个水平上作若干个试验试验过程中除A 外其它影响指标的因素都保持不变只有随机因素存在),我们的任务是从试验结果推断因素A 对指标有无显著影响即当A 取不同水平时指标有无显著差别。A 取某个水平下的指标视为随机变量,判断A 取不同水平时指标有无显著差别相当于检验若干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 设 A取n 个水平nAAAA,...,,321,在水平iA下总体ix 服从正态分步N(iu,2),i=1,...,n,这里u,2未知iu可以互不相同但假定ix有相同的方差又设在每个水平iA下作了in次独立试验即从中抽取容量为in的样本记作,,...,1,jijnjxijx服从N(iu,2)i=1,…,n,j=1,…, in且且相互独立。将这些数据列成表1单因素试验数据表的形式。 表 单因素试验数据表 分值 第一组红酒 第二组红酒 第一组白酒 第二组白酒 A1 X12 X21 X12 X21 A2 X21 X22 X21 X22 ..... A3 X31 X32 X31 X32 根据上述理论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附件1里有四组数据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各有两组数据每种酒都有两组人进行对其进行评分每件样品酒有十名品酒员号打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我们将样品酒的总分作为唯一考虑的因素A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品酒员对每组样品打的总分的平均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