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名利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5:49:12

名利场研究论文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1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 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 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 在众多的英美电影中,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反抗男权的思想,即强烈的女权主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最为显著的表现点。目前,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多以20世纪初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开始阐述女权主义,反对男权。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独有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实际上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权的代表,她们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职业性的元素。她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等话题,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多的英美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性角色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在以《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观众对于那个富家大小姐斯嘉丽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夺取了斯嘉丽家庭的一切,而斯嘉丽在重重困难中,从一个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大小姐,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现代女性。 斯嘉丽这个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属于写实人物,米切尔对于这个人物没有泾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实的叙述。在电影中,这种感觉更加直观一些,斯嘉丽似乎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弱势群体,导演与作者都在强调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她们有着自我价值。在电影《名利场》中,那个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蓓基,按照现代的评判观点来看,用“女强人”来形容蓓基更加合适。 她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卖弄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歌声,甚至自己的肉体,蓓基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亚的哥哥乔斯,还是对克劳莱家族继承人的罗登,蓓基都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融入计谋当中。 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女权思想在电影或小说中都毫无掩饰。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本是巴黎的一个名妓,但是她爱上了阿尔芒,并与之在乡下同居。 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玛格丽特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胁迫玛格丽特移情别恋,而阿尔芒信以为真,愤怒下当众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终因病而亡,而阿尔芒事后知道了缘由后,悔恨不已。玛格丽特的死,是爱情悲剧的表现,更是对男权世界一种无声的反抗。同样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高傲而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们通过电影,再去原著中寻找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会发现奥斯汀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那奇妙的爱情。直到达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丽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达西。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对于达西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很厌恶,她故意地对达西冷漠,也正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改编成电影后,苏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显,她敢于追求自我的价值而反抗学校的规定,敢于直面对裘德的爱。 四、悲剧色彩浓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性的。这些女性形象虽不至于占据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们观看的很多英美电影中,这样的悲剧色彩,似乎更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欢迎,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更多是与作品创作背景下的大多数女性有着明显的思想和行为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前卫”的行为,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产生。这些悲剧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上,还有社会阶级的残酷压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芳汀这个角色,被赶出了工厂,死在了医院里。她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是却被情人抛弃,独自带着女儿珂赛特。在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个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甚至是身体。当I Dreamed a Dream响起时,芳汀的悲剧终究发生了。对于芳汀的死,是悲剧的结局,也是她的解脱。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个角色,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塑造的形象,而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对父亲和兄长十分尊敬,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然而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她的表白,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否决。当奥菲利亚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奥菲利亚崩溃了。她一直在无声地承受着一切,但悲剧的脚步没有因为她停止。一个纤弱的女子,一个温柔的女子,一个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电影改编后,这种女性悲剧更加真实。她们与周围生活的格格不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种被社会压到无法喘息的女性外,还有爱情带来的悲剧。例如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她有着自己的家庭,却爱上了罗伯特。 这样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道德的束缚下,在伦理的谴责下,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四天深入骨髓的爱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这样的悲剧让观众更加心痛。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凯瑟琳对于爱情的渴望极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不受世俗影响的纯净的爱,还期望能够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马王子。凯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为此不惜打破社会的道德枷锁。而凯瑟琳还是放不下对财富的向往,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成为山庄的女主人。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对爱情的矛盾,让她无法割舍爱情,最后为之付出了生命。 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无论是对爱情的执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剧性的色彩,通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中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文字上的宣泄,在银幕上的爆发。在19世纪,简?奥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学的高处,她们反对男权,发扬女性主义。例如,在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权贵,她向往平等。简?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简?爱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保持着独立。她知道了罗彻斯特有妻子后,不愿贬低自己的地位价值,选择离去。而当她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情感后,不顾罗彻斯特的失明和一无所有,仍旧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爱的容貌也许并不出众,但是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追求独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特别是简?爱对于经济独立的认识。这都是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简?爱都让我们感叹不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同样的女性特质,我们在《名利场》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强人”特点,正是她独立自主的一些体现,虽然她一直想傍上一个富翁。 六、结 语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爱情还是自我价值,抑或是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方面,都有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电影的展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过来,以电影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闲来无事,可以走进影院,去回顾一下这些英美经典。 [参考文献] [1]辛淑兰.超越傲慢与偏见:从女性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黄治康.《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电影文学,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10(12).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二者关系 摘 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我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我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主题;人和自然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在“人和自然”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异,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线索。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分析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英国文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与美国语言因为同属于一个英语体系,长久以来认为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两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以及遵循文学内部自身规律,其文学发展历经了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后则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较以前在扩展主题、丰富类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响,传奇小说及诗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学中人和自然的主题分析 尽管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会的存在无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这一主题的,当然英美文学也不例外。 英美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揭示在特定条件下主宰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是遗传,是人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是描写人对其生物本能的依赖,即人追求爱情、金钱和享受的不可压抑、无法阻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对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研究,具体来说,是描写高度文明的社会给人造成的威胁与围困。民族传统依据每个民族生活的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长久地在民族成员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又是人类的敌人和战场。这种矛盾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的自然观念中,便是两种对立的心态: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这种对立一直贯穿英美思想、文学传统的始终。就文学家个体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性和变动性。有的礼赞、崇拜自然,有的在对抗、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的聚焦于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有的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显示出超时代的远见卓识。 三、我国文学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 故事 含有丰富的泛神论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圣不可毁坏,因为一切都是从一个叫“盘古”的巨人身体长出来的———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 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 传说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人类应该爱护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中“人和自然”对比分析 在探讨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时,实际上是包含着比较与借鉴的意图的。通过通读惠特曼、梭罗等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受到过我国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统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事实上,现代西方某些哲学、伦理学在理论建构之际,就已经吸收了一些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统一的智慧。德国学者格罗伊从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以印度佛教和我国道教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人与自然”与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遗憾的是我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忽略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建设与更新,如今已面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峻的自然问题。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一个思潮巨变的历史时刻,一方面,作家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祖先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力推出优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感,要注重社会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健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名利是一种什么“病”?是一种通“病”,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从地球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每个人都与名利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 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请你以名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

话题材料简洁而辩证第揭示了怎样看待名利的问题,此题若选写议论文,也应运用辩证的眼光,恰如其分地展开剖析,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当然本题要写出新意与个性,还 可以在 文体与写法上多动脑筋。比如,赋予“名利”以生命形象,让他给主人写一封信,阐述“名利”的丰富内涵;或者大胆想象,虚构一个“名利”飞上天空,到上帝跟前“喊冤”的故事;又如,将“名利”虚拟成被告,写一场“心灵的审判”……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文标题可以也应该活泼、别致些。比如:1.都是名利惹的祸2.真水无香3.爱“你”没商量?4.名利,想说爱你不容易5.名利专访。

淡薄名利的故事:

庄子眼里的权贵与自由

庄子(约前369-前286),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河南商丘人)人。他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李聃)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相传庄子和惠施(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有这回事吗?”惠子有点怀疑,心里很恐慌,于是派人在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欲阻止庄子前来,然而,却不见庄子的行踪。

有一天,庄子突然从容地来到惠子的官邸拜见惠子。惠子很有礼貌地接见了这位老朋友。相互寒暄之后,惠子开门见山地询问庄子这次来访的目的。

庄子也许知道那些谣传,于是委婉地说:“老朋友啊,您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故事吗?”庄子迷惑不解:“什么故事?”

庄子从容道:“南方有只鸟,名叫凤凰。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如醴的泉水不饮。有一次,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巧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凤凰,愤怒地大喝一声:‘吓!你也想来吃鼠肉吗?’凤凰鄙视着猫头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老朋友,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羞愧无语。

是啊,在胸怀大志的庄子眼里,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名利富贵双收的官位,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罢了。

又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委派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做朝廷命官。两位大夫来到河边,恭敬地对庄子说:“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被濮水的清情波涛深深吸引着,持竿不顾身后的权势人物。但出于礼貌,他淡然地向这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提出了一个似乎毫无相关的问题:“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呢?”

二位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呢。”

这两个大夫没有办法,只好悻然离去。

这个故事,说的是庄子对自己人生之路的重大选择。其时他选鱼而不选官,即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却是庄子心灵的真实反映。体现了庄子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自由精神,和由这种自由精神滋养出来的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庄子的这一“不为名利所累”的行为,现代人是提倡还是反对,我们姑且不论,但至少会使一些“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在取得所谓成功的同时,依然会觉察到内心存在的秘而不宣的羞耻和无奈。

庄子的语言幽默、辛辣,性格放荡不羁,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他不会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小技巧,却会教给我们怎样具有气魄、胆略和眼界,怎样自尊与自爱。庄子的这种选择,让我们知道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是物质望尘莫及的。提醒我们:精神是可贵的,精神是有贞操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往往比庸俗的名利场高贵、永恒。告诉我们:人生中的精神自由比名利权势更为重要,更为宝贵。

例文:

善待名利

名利是一种什么“病”?是一种通“病”,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从地球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每个人都与名利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人一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人则善待名利。名利不是罪恶,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的确,许多人在名利场上失掉了理智的指南针,陷入了名利的漩涡,结果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但是,名利虽然做了一切恶事,而很多好事也是由名利而生的。

武则天当政时的宫廷诗人宋之问虽依附于权贵,人品低下,为世人所鄙视,但他所作的诗语言精练,气势流畅,为后世批评家所推崇。欧阳修、苏东坡是历代推崇的名士,但他们仕途不顺之后写下的名篇,不也是在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愤懑,为名利上的郁郁不得志而寄情山水吗?今天,当运动员在刷新一项项世界纪录,科学家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时,他们难道没有受到金牌、荣誉和金钱的诱惑吗?当然有。正因为在名利的驱动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生活在名利之中,名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名利,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使旅人失去了心中的希望。没有名利,就像没有黑夜的白昼,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名利,就像味觉失去了苦的感觉,虽然品尝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尝甜的欣喜。没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名利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老子“小国寡民”、没有名利、远离名利的构想是不现实的。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你将迷失自我,名利会成为切断你幸福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走向成功。

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

善待名利,你将获得彩虹般绮丽的人生。

评点:

这篇文章对“名利”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文中不少语句富有意蕴,如“名利绝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耐人咀嚼。

我用的是丁晓钟的英美外刊超精读,里面的文章有经过再精编,还有详细的解析,还不错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写名利场论文研究难点

出身贫寒但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从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进入上流社会;艾米利亚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她懦弱温柔,驯顺地随命运播弄。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富家女的运途亦多坎坷,正是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情感的故事。 “如果我有5000英磅,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这是贝姬·夏普的一句经典台词。 长篇小说《名利场》是萨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讽刺的手法,真实描绘了1810~1820年摄政王时期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等各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这部小说篇幅宏大,场面壮观,情节复杂,心理刻画深入,其尖锐泼辣的讽刺风格更为精彩。《名利场》是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在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很现实。名利场里的人看不清,名利场外的人同样看不清。所有的人都渴望金钱,地位。一旦你拥有了其中的一样,其他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 都宾用一生的爱等到了他心爱的人,他的青春,他的年华献给了那个名利场中的可怜人。艾米利亚的单纯和爱戴给她半生的苦痛。然而结局是好的。作者不忍心让好人受苦吧,善良的人得到了幸福,在名利场中出入。那些贪婪的,自私的,愚蠢的,骄傲的,不择手段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把结局看了几遍。有点高兴,有点伤心。 这不只只是一部小说,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光那时的英国,就是今天。谁又不是为名利二字所累呢?其余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当物质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时,又有谁去追求一种纯洁的莫须有的理想呢?所以,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成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有一份可以让人另眼看待的生活。当然,这没有错,我们都是命运手中的一颗棋子。算计着自己的身价,算计着该怎么样去抬高自己的身价。无奈啊,人们只会去崇拜,谈论那些光鲜的人物,你不去做,会有人去做的。 萨克雷认为:“小说的艺术是表现本质,即尽可能强烈地表达真实的情感。”他的这种理论主张在他的成名作《名利场》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在写出《名利场》以前的十余年对于萨克雷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准备阶段,在这个期间萨克雷对社会上各式各样“上等人”的观察越来越深入细致,艺术手法也日益成熟。《名利场》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现实主义的杰作。《名利场》里创造了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描写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并通过人物命运的交织而对生活作了总的评价。 《名利场》通过情节的安排企图说明“一切都是浮名浮利”,标题本身出自《天路历程》。他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五光十色的繁荣外表,让人们看到它的本质。萨克雷自己说过,他在《名利场》里要写“一群极端愚蠢自私的人,不顾一切地为非作歹而又热烈追求浮名浮利”,同时,他又说,书中所描写的“全是死亡、争吵、金钱和病痛”。《名利场》并没有严密的故事结构,故事的内容基本上是由两个女主人公利蓓加与爱米丽亚的生活道路串联起来的。爱米丽亚是一位资产阶级小姐,而利蓓加则是个一无所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浑水摸鱼的女人,通过这两个主人公的命运,萨克雷描绘出了当时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名利场》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教会了我虚荣心就像一个魔鬼,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和荣华富贵,换来的只会是一场空,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充分懂得了“浮华若梦”的意义。书中一开始介绍到了两个主要人物——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穷一富。除了金钱上的巨大差异,受到的待遇,以及性格更是截然不同。瑞蓓卡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阴险狠毒,野心勃勃地追逐名利,是“金钱是唯一主宰”的思想,使她在学校、在社会都饱受歧视,人情冷暖扭曲了她的思想。而爱米莉亚,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受人宠爱,成长路上几乎没有如何的困难阻挡着她,正因如此,她不需要努力就能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变得天真善良,甚至有点傻里傻气。通过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介绍,更说明了英国社会就是一个追求金钱,荣耀的世界;也说明了追求名利不仅会毁了自己,还会毁了别人,正是所谓的“害人害己”。我还觉得,这种不良的风气不止存在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更存在于现在,无论何处,都显现着这种风气。书中写着,瑞蓓卡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可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朵朵的“飘零的落花”,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服,对名利的不服,造就了她或者他们的追逐名利的脚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瑞蓓卡看似一步步地要走向上流社会的同时(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虚荣覆灭),我并不开心,反而感到恶心、厌烦;而天真善良的爱米莉亚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我也很同情她,但她总比瑞蓓卡要好的多,不用做那些拼尽全力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情。我想,作者萨克雷心里也一定是这样的想法。终于到结局了,但却并不如我所想:一般的小说结局说不上十分圆满,但至少也让人欣慰。可是,在《名利场》里,虽然爱米莉亚最终和都宾过上幸福的社会,算不上是全部的悲剧,可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瑞蓓卡却落得一场空,只好投身于慈善事业中……这本小说里充满了作者萨克雷对名利世界的讽刺,对虚荣社会的讽刺。可是,他何尝又不是身在名利场中?瑞蓓卡、爱米莉亚、都宾都只是名利场中的几个代表,你,我,他们,以后都会踏入名利场,踏入这个险恶的世界。时代在变,而名利场永远不变。世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茫茫无期的名利场呢?

论文的研究难点通常就是自己的贡献了,攻克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或是论文目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可以根据楼主的论文结构,确定这个事需要写哪一部分。

名利场杂志长文

小说在线阅读(目前最好的) 杂志名利场:只有英文的。。。 这个是中文发行的: 还有一部电影也叫名利场,呵呵,这个你就自己迅雷吧 希望你找的不是美国版的杂志名利场 其他的都有中文的。。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阿里帕,卒于伦敦。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税务员兼行政官。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6岁时被送回英国上学。1829年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曾去德国游学。1833年主办《国旗》周刊,同年10月前往巴黎专攻美术,后又半途而废。1836年任伦敦《立宪报》驻巴黎记者。不久,《立宪报》停刊,他回国靠写稿谋生。萨克雷自1833年起在报章杂志发表文章,用了不少笔名,也出了几部书。但是直到长篇小说《名利场》问世,他才被公认是天才小说家。为了保障病妻和两个女儿的生活,他一部接一部地写作,自绘插图,分期在杂志上连载,又到英国各地和美国演讲。1857年在牛津选区竞选下院议员失败。1859年担任新创刊的《康希尔杂志》的第一任主编。他积劳成疾,1863年圣诞节前夕因心脏病发作逝世。萨克雷的早期小说有的描绘上流社会各种和冒险家,有的讽刺当时流行的渲染犯罪行为的小说,其中主要有《当差通信》(1838)、《凯瑟琳》(1840)、《霍加蒂大钻石》(1841)和《巴利·林登的遭遇》(1844)。 他的代表作《名利场》于1847年开始在《笨拙》杂志连载,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以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为主角,连正面人物也很少。萨克雷主张小说应当描摹真实,而当时风行的一些小说却很不真实。因此他写了《名作家的小说》(1847),模仿、取笑风行的几部小说。 《名利场》的创作方法则力求真实,在许多地方突破了当时写小说的常规。他笔下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或好或坏,而有深刻的内心活动;同时,他也重视环境和性格的相互关系,常常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用生动典型的细节多方面刻画主要人物性格。蓓基就是他塑造的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这部小说结构宏大,足以容纳一幅浩瀚的社会全景,但失之于松散。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叙述方法,亲切随便,或幽默,或哀婉,且夹叙夹议,冷嘲热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彭登尼斯》(1848~1850)模仿H-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写成,主人公早期的经历有作者的影子。 《亨利·埃斯蒙德》(1852)是一部历史小说,以18世纪初英国对外战争和保王党的复辟活动为背景。萨克雷脱离w.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刻意模仿18世纪的文体,并对一些历史人物做了忠实的描绘。 《纽克姆一家》(1853~1855)揭露了中产阶级生活的丑恶,同时塑造了纽克姆上校和埃塞尔小姐两个正面人物形象。 《弗吉尼亚人》(1857~1859)是《亨利·埃斯蒙德》的续篇,写埃斯蒙德的后代在新大陆的命运。 萨克雷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丹尼斯·杜瓦尔》,在他死时仅完成8章,1864年在《康希尔杂志》发表。

撰文丨(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摘编丨何安安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了一颗神秘而又遥远的行星——冥王星。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太阳系内拥有九大行星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共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在今天,我们提起太阳系时,却仅剩下八大行星——在2006年8月,经过投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将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

事实上,冥王星的“身份危机”并非自此而起。早在2000年,人们愕然发现,改建后的海登天文馆向公众开放,曾经的行星——冥王星,其模型没有出现在海登天文馆的太阳系天体间相对大小展区。这一“降级”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海登天文馆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作为该馆馆长的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被卷入这场风波,也由此开始了一段冥王星探寻之旅。

2005年,人们在柯伊伯带发现了新的天体阋神星。怎么给阋神星定位?新天体的发现危及到了冥王星的地位。2006年,经过投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将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面对这一结果,公众并不买账,天文学界内部也存在争论。

围绕冥王星的降级事件,报纸上出现了有趣的报道,漫画家绘制了别出心裁的漫画,作曲家创作了富有深情的歌曲,立法机关通过了相关法案,占星师也纷纷发表意见,人们甚至为冥王星举办了葬礼……距地球几十亿公里的冥王星,引发了当代 社会 中理性与 情感 的碰撞。

作为海登天文馆馆长,泰森在《冥王星沉浮记》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冥王星从首次发现到命名,再到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表决后被降级的全过程,走近身处争议旋涡中的媒体、专家和公众,体会文化、商业与科学的碰撞。

以下内容节选自天体物理学家、美国自然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所著的《冥王星沉浮记》一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冥王星沉浮记》,[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著,郑永春、刘晗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所有人都认为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谋杀”了冥王星

冥王星新的矮行星身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世界。2006年8月25日,也就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决的第二天,成为行星日历的新起点。这一天之前的日子都是“矮行星纪元前”

(BD, Before Dwarf)

,之后的日子都是“矮行星纪元”

(AD, After Dwarf)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后,比尔·奈立刻给我回了一封新邮件,阐述了他对这一事件最新进展的批评意见: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不止比尔一个。尽管这种大家普遍理解的意思并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本意。他们在“行星”前添加“矮”字,是参照天体物理学家过去的做法:在矮星系

(仍是星系)

和矮星

(仍是恒星)

中都使用了“矮”字。然而这无济于事。所有人都认为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谋杀了冥王星。

在由冥王星降级所带来的纷争中,歌手兼作曲家乔纳森·库尔顿

(Jonathan Coulton)

模仿一往情深的冥卫一的口吻,为冥王星创作了一首颂歌,名为《我是你的卫星》。歌曲一开始就提到了冥王星没有光环系统。当然,这并不是判断行星的标准,库尔顿只是用它来做铺垫:

接着,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控诉了那群卷入纷争的天文学家们的傲慢和专横:

副歌部分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在太阳系所有行星的卫星中,作为卫星的冥卫一与主星冥王星大小最接近,这使冥卫一也可以深情地称冥王星为它的卫星:

浪漫之余,库尔顿直接转回现实:

这首歌里,我最喜欢的部分类似自我心理救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话语:

这绝对是两个没有生命的天体间,传递过的最富感情的话语。

另一首灵感源自冥王星的歌曲,由杰夫·蒙达克

(Jeff Mondak)

与亚历克斯·施坦格尔

(Alex Stangl)

创作。这首歌的名字直白、简洁,叫《冥王星不再是行星》。蒙达克先生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尚佩恩,是一位儿童诗作家和词作家,同时还是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施坦格尔先生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彼得伯勒,是歌手、作曲家和音乐家,也是音乐制作人。此前,他们两位已经合作创作过很多歌曲。这次,他们接受尚佩恩市巴克斯托尔小学学生的建议,创作了歌曲《冥王星不再是行星》。

冥王星上的雾霾层。

这首歌曲调欢快,歌词朗朗上口。歌词中反复出现“冥王星不再是行星”,这样整个教室的孩子都能够齐声高唱这一句。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两段歌词:

歌曲结尾处理得十分巧妙:

作曲家用拟人化的手法为矮行星创作歌曲,这正是晦涩的主题,或者说任何主题,已经进入流行文化领域的标志。另一个最好的标志就是幽默大师把这一主题当成笑话的素材。大家只有了解笑话的内容和背景,才会觉得这个笑话很好笑。这样喜剧作者就能跳过介绍背景环节,进一步讲出新鲜有趣的段子。你听说过以水星为主题的、令人拍案叫绝的笑话吗?海王星的笑话呢?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南门二的笑话呢?很难说我曾经听过哪个关于它们的笑话。但幽默大师当然不能错过这个笑料——那些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争论冥王星问题时就像一群孩子。更何况,无论是幽默大师还是其他什么人,谁又能不受有趣的冥王星形象影响呢?它既是一颗行星,又是一颗非行星;它还是一只小狗,一只低人一头的小狗;更何况它还是一个冰球。

冥王星及其卫星。

正如我们之前在媒体报道的新闻标题中所看到的那样,冥王星的降级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 社会 文化现状是怎样的。这种文化现状融合了多样化的主题,包括党派政治、 社会 抗议、名人崇拜、经济指标、学术教条、教育政策、 社会 偏见,以及沙文主义。

冥王星遭遇“降级”但布鲁托仍是迪士尼的“明星狗”

各地议会的议员们似乎不知道该拿自己的时间干点儿什么,在美国至少有两个州的议会决定自行处理冥王星问题。在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家乡新墨西哥州,夜空十分清朗,因而这里建有许多世界级的天文观测设施,包括阿帕奇天文台、甚大阵、马格达莱纳岭天文台,以及美国国家太阳观测台

(位于新墨西哥州太阳黑子镇)

。该州议会认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很不公正,他们侮辱了冥王星,也连带侮辱了伟大的新墨西哥州。于是,2007年3月8日,第48届州议会根据议员乔尼·玛丽·古铁雷斯

(Joni Marie Gutierrez)

提出的议案,通过了一项共同纪念法案:宣布冥王星在该州范围内为行星,并将2007年3月13日定为全州的“冥王星行星日”。

法案并没有充斥愤愤不平的抱怨。通过其中几个以“鉴于……”开头的段落,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天文知识。

不过,我对下面的问题还无法确定。要是我在新墨西哥州的公共剧院中大喊“冥王星不是行星!”,会不会因此而被捕?

加利福尼亚州在冥王星相关法规的问题上,显然比新墨西哥州更为超前。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进行的对冥王星降级问题的投票刚刚结束几分钟,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就已经准备好了一项议案进行审议。尽管最终没能通过,州议员基斯·里奇曼

(Keith Richman)

和约瑟夫·坎西亚米拉

(Joseph Canciamilla)

仍然到处热情地介绍该议案。这个名为HR36的议案认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心胸狭隘”,并严正谴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剥夺冥王星行星身份的决议,理由是这一决议给加利福尼亚州民众和该州“财政的长期 健康 运转”造成了“巨大影响”。

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给加利福尼亚州民众造成巨大影响?这样的内容就夹杂在一系列的“鉴于……”之中:

加利福尼亚州财政的 健康 运转?这个问题是由该州的教育体系问题牵出的。

对存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这也牵扯到米奇的宠物狗:

布鲁托(左)与米奇(中)。动画片《米奇妙妙屋》剧照。

与加利福尼亚州议会的态度不同,位于该州伯班克的迪士尼公司从容、泰然地接受了冥王星被降级成矮行星的事实。该公司内部正式发布了一份备忘录,标题为《尽管冥王星布鲁托在行星地位上遭遇降级,但布鲁托仍是迪士尼的“明星狗”》。这显然是“七个小矮人”

(他们从一开始就是矮人)

发布的,他们在冥王星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了安慰:

文章继续写道:

各位请注意,与动画片中的大狗高飞不同,布鲁托只是一只宠物狗,并不会说话。因此,上文提到的是布鲁托只会对着月亮嚎叫几声,而不会说它面对纠缠不休的媒体做出正式回应。

幽默大师将冥王星降级套用在代表文化潮流的事物上

在美国东北部民众看来,加利福尼亚州人看起来总是有点儿古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将冥王星降级后仅几天,加州理工学院校内媒体就报道了在该校所在地帕萨迪纳街道上举行的另类游行:

面对装着冥王星的开盖棺材,参加游行的人都表示了悼念:

游行队伍中,每颗行星都由不同的人扮演,这些扮演者均来自加州理工学院。接下来这篇新闻报道记录了土星和地球的扮演者的发言,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间的关系密切。

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家迈克尔·布朗教授当时也在场,当然他还带来了他的女儿莉拉

(Lilah)

。她在游行中扮演阋神星厄利斯,刚被布朗等人发现的那个柯伊伯带女皇。

纪录片《星际漫游》剧照。

(Brian O’Neill)

写了一篇关于冥王星降级幕后故事的报道,题为《冥王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文中,他虚构了一场冥王星与一位担任行政职务的天文学家之间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天文学家把降级的消息告诉了冥王星:

可以想象这场对话是如何展开的,天文学家委婉地劝说冥王星接受这样的观点:它与其他同伴是不同的。最终,天文学家以一种近乎职场争斗中惯用的说辞结束了这场对话:

一些幽默大师很愿意拿冥王星降级的故事为范本,套用在代表文化潮流的事物上。冥王星降级那天,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官方网站编辑马克·纽曼

(Mark Newman)

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冥王星降为小行星:曾经的行星因体积小而遭受打击,令粉丝团极为不满》。这篇长文无疑是该网站上刊登过的文章中科学性较强的一篇,文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行星的击球顺序。注意,这里假定9个击球手,也就是9颗行星,组成了一支棒球队:

“慰问者号”探测器承担把该消息告知冥王星的任务

丹·肖内西

(Dan Shaughnessy)

是《波士顿环球报》的 体育 专栏作家,他禁不住把冥王星与波士顿红袜队的强击手曼纽尔(曼尼)·拉米雷斯

(Manuel“Manny” Ramirez)

比较。2006年8月27日,肖内西写道:

接着讲 体育 界的故事。2006年9月,美国纽约尼克博克惠斯特篮球队

(简称尼克斯队)

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于是网络报刊《博罗维茨报道》的幽默政治作家安迪·博罗维茨

(Andy Borowitz)

,在文章标题中情不自禁地提到了冥王星——《科学家声称尼克斯队不再是篮球队:布拉格会议将纽约队降为矮球队级别》。

这篇短文很好地使用暗讽手法,表达了尼克斯队粉丝们的沮丧心情:

不同角度的冥王星。

从这里开始,我们可以用冥王星代替尼克斯队,用行星代替篮球队,这样就能理解文章中展现的真正科学争论:

后面,博罗维茨的话更加直白:

冥王星被降级不仅和 体育 联系在了一起,一个月后,安迪·博罗维茨借用冥王星的故事发表批评文章——《科学家将布什的总统职位降级:白宫与冥王星都被重新分类》。参照2006年11月的选举结果

(执政的共和党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权)

,博罗维茨写道:

免费的纽约在线周刊《洋葱网》显得与众不同。该网络报纸被定位为“美国最佳新闻来源”,上面会发表模仿其他报纸的 搞笑 文章,言辞犀利,妙语连珠,又滑稽万分。这些文章采用故作严肃的新闻评论形式,以致读到一半时,人们总会仔细确认,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读了《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2006年12月18日,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接受了一项任务,要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告知冥王星:

考虑到今天人们在处理事件时,都要充分考虑个人 情感 和自尊,文章接着写道:

10岁的四年级学生玛琳·史密斯

(Maryn Smith)

就读于美国蒙大拿州大瀑布城的里弗维尤小学,面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投票结果她毫不畏惧,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竞赛提交了任务结果。这项竞赛任务是要构思一句有助于记忆11颗行星顺序的口诀,既要让冥王星回归行星排序中原本的位置,又要大胆地为火星与木星之间那颗孤独的谷神星补充一个词,还要在结尾为阋神星补充一个词。

史密斯赢得了竞赛,她写道“我那令人兴奋的魔毯刚带我从九头宫廷大象下飞过

(My Very Exciting Magic Carpet Just Sailed Under Nine Palace Elephants)

”。这句话令人联想到迪士尼的动画片《阿拉丁》,而且刚好可以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当时正要出版的名为《11颗行星:太阳系新观》的书中。据美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歌手兼作曲家莉萨·洛布

(Lisa Loeb)

受此启发写了一首歌,歌名为《我那令人兴奋的魔毯》。

这真是最佳的蔑视。

美国方言学会将冥王星一词升级为一个动词

在天体物理学家降级冥王星的同时,有100多年 历史 的美国方言学会却将冥王星一词升级为一个动词,使之成为该组织评选出的第17个“年度词汇”——2006年年度词汇:

方言学会中包括语言学家、语法学家,以及相关学者,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而去投票,投票结果并不作为官方公告的一部分。方言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评估语言用法的发展趋势,并为英语注入新鲜词汇。

纪录片《星际漫游》剧照。

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某些新的词汇,字典自然会收录。“plutoed”与经过审定的词“torpedoed

(用鱼雷袭击)

”的含义相似,发音韵律也相近。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

《今夜秀》节目没有错过这个话题。很快,在2007年1月19日晚,杰·雷诺

(Jay Leno)

在开场白中提到了这个新词:

“我很高兴,他们选的词是plutoed,而不是uranused

(按天王星处理)

。”

这句话的可笑之处在于Uranus

(天王星)

的发音听起来像“your-anus

(你的肛门)

”,杰就是故意这样发音的。

(Jane Spencer)

就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冥王星被降级使占星师产生分歧》的报道。这篇被大量转载的文章引用了美国占星师联合会和英国占星协会的话。这两个组织表示,它们将与冥王星站在同一阵营,坚称这个冰质天体是一颗彻头彻尾的行星,尽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否认其行星身份,但它对我们的心灵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

文章的后半部分引述了阿克曼女士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批判,她对冥王星降级的决定中没有考虑占星师的意见感到不满。文章随后引用了埃里克·弗朗西斯

(Eric Francis)

的话:“我对这一刻期待已久。”弗朗西斯的网站行星波网代表了中世纪预言家中的一部分人,即小行星占星师的立场。弗朗西斯表示,他欢迎谷神星、阋神星和冥卫一加入矮行星的行列,这样一来,那些相信占星术的人在通过宇宙诠释他们的命运时,可以有更多其他的方式来使用星象图。

文章以《名利场》杂志占星师迈克尔·卢廷

(Michael Lutin)

的话结尾。卢廷说,他会考虑新加入的小型天体,但不太相信这些天体对我们日常生活会产生影响,因为它们处在太阳系外围区域,“天体UB313根本不可能告诉你星期三是否适合约会”。事实上,天上的任何天体都无法预测星期三的运势,除非是一颗已经计划要在星期三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还是让你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吧。

本文内容节选自《冥王星沉浮记》一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丨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摘编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进

校对丨陈荻雁

萨克雷是英国的天才小说家,他以比狄更斯更冷静客观的笔触创作了更为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可以和狄更斯并列的小说家。

威廉·萨克雷于1811年7月18日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阿里帕。他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税务官兼地方行政官。4岁时,父亲去世,两年后,母亲改嫁。于是,6岁的萨克雷被送回英国契斯威克的姑母家上学。1829年,萨克雷在查特豪斯公学毕业,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30年,他没有获得学位就去了德国魏玛,在米德尔坦普尔法学院攻读法律。1833年主办《国旗》周刊,同年10月到巴黎学习绘画。1836年,他从巴黎回到伦敦,同伊莎贝拉·肖结婚。婚后4年,妻子患病,精神失常。萨克雷从1833年开始就一直靠为报刊撰稿、画画维持生计。他用了各种笔名发表了很多文章,主要有:《巴黎特写集》(1840年)、《爱尔兰特写集》(1843年)、《巴利·林顿的遭遇》(1844年)、《从康奈尔到开罗旅游札记》(1846年)和《英国的势利者》(1846年-1847年)。但是直到1847年至1848年在幽默画杂志《弗雷泽》上用真名连载了长篇小说《名利场》之后,他才成为公认的天才小说家。这部小说的发表引起了轰动,许多评论家和作家都认为这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为了保障妻子和两个女儿的生活,他一部接着一部地写作,并自绘插图,在杂志上连载。同时,他还在邮局工作,后来又为了进入政界到英国各地和美国去演讲。他的演讲后来收录在《英国幽默作家》(1853年)和《四位乔治王》(1860年)两个文集中。繁忙的公务使他不能一心创作,他总是在仓促中完成当日需要在杂志上连载的那一部分。这也影响了他的小说质量。

在《名利场》之后,他又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的《名作家的小说》(1847年)、《潘登尼斯》(1848年-1850年)和《纽科姆一家》(1852年-1854年),还有历史小说《亨利·埃斯蒙德》(1852年)和其续篇《弗吉尼亚人》(1857年-1859年)。

1859年,萨克雷担任新创刊的《康奈尔》杂志主编。他在这本杂志上连载了长篇小说《鳏夫罗威尔》(1860年)和《菲利普历险记》(1861年-1862年)以及尚未完成的历史小说《丹尼斯·杜瓦尔》(1863年)。

1863年圣诞节前夕,萨克雷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病逝。

萨克雷还有一些散文集,比较有名的是《势利人脸谱》(1847年)和《转弯抹角的随笔》(1863年)。他的诗集有《歌谣集》(1849年)。

在萨克雷生活的时代,英国文坛上还出现了好几位才华出众的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都从女性的角度描写身边的生活,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她们在1847年都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

《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勇于反抗、敢于追求女性自身人格尊严和独立性的新型女性简·爱的形象。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他作品《教师》、《谢利》和《维莱特》中也同样表现了女性的呼声。因此她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艾米莉·勃朗特只写了一部小说,就是《呼啸山庄》,但这足以使她位于英国经典小说家之列。《呼啸山庄》是三姐妹的作品中在艺术上最具独创性、最具浪漫风格的作品。小说描写了18世纪末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地区弃儿出身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被恩肖家收养后的辛酸生活和因身世、地位而遭遇的爱情失败,以及他长大成人后的报复经历。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述手法使整个小说都焕发着奇异的光芒。

比较而言,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风格更趋于平实。她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给人以“有益的教诲”,因此题材和人物更真实地再现了生活。

名利场杂志榜单

罗伯特·帕丁森扮演《哈利波特》中赫夫帕夫的优等生塞德里克·迪戈里,及《暮色》三部曲的吸血鬼男孩爱德华·库伦。

穿上婚纱的女人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刻,恍若神仙妃子一般的高贵美丽。而女明星本身就有独特的气质和姣好的面容,再穿上独特的婚纱,真的美到身边的人和物都失去了颜色一般瞩目。朱茵是一代人记忆中最经典的紫霞仙子,她的婚纱造型曝光后,观众纷纷表示紫霞仙子重现,而除她之外披上婚纱也美到令人移不开眼。

刘诗诗虽然本人性格豪爽,但是自由学习芭蕾舞的她浑身上下都包裹着娴静温婉的气质,一颦一笑之间优雅气质尽显。她与吴奇隆的婚礼也被称为神仙一般精致,纤长的脖颈堪称“天鹅颈”一般,为诗诗整个人都提升了气质。西式婚纱洁白神圣,而中式龙凤褂则更偏精致,虽不是其他人爱用的正红色,但胜在金线穿叠,更显端庄。

周迅周公子凭借自己灵动的眼神在娱乐圈扎根多年,她虽然个子不高,但浑身散发的气场丝毫不输于“大魔头”凯特·布兰切特,而已经45岁的她依然宛如少女一般灵动,以至于披上婚纱的迅哥儿仍然是最美的小仙女。简约的款式,飘逸的头纱,反而将周迅的气质衬托到恰到好处。

周杰伦和昆凌的婚纱照,让众多网友调侃,这哪里是昆凌的婚纱照,简直是周杰伦小公举的梦中婚礼。在欧洲古堡的衬托下,昆凌长长的拖地婚纱十分华贵,精致的做工似乎每一针都是精华所在。而杰伦的礼服在衣襟两侧绣有精致的花纹,一看便是手工制作的精品,二人宛如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一般高贵。

明星们的婚纱照必然都是花费重金打造,但他们别致的用心和精致的服装让婚纱照看起来不仅幸福,更具艺术感。

罗伯特.帕丁森

杨颖、陈妍希、郭碧婷、昆凌、胡杏儿,我觉得她们的婚纱照都很好看,特别美。

名利场杂志摩西

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1947年10月26日-),美国律师、民主党籍政治家,第67任美国国务卿,纽约州前联邦参议员,美国前第一夫人。2000年,希拉里在纽约州联邦参议员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州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联邦参议员,更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公职的第一夫人,并在6年任期满后以大幅度的领先优势获得连任。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位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当第一夫人期间曾主持一系列改革。希拉里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首度参与美国民主党总统初选。虽然希拉里领先对手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27万张民选得票,但最终在超级代表制度票数败给对手。虽然她并非首位参与联邦总统大选的女候选人,但却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的确很有可能当选的。最后奥巴马成功当选后,提名她出任国务卿,并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3位女国务卿,成为2011年和201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1][2]2016年7月28日,希拉里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大选历史上首位获得主要政党提名的女性。[3][4]在同年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虽然她领先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近三百万张民选得票,但最终在选举人团制度票数败给对手,与“美国首位女总统”失之交臂。[5] 2020年1月,希拉里受邀担任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名誉校长。[6]中文名希拉里·克林顿外文名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别名希拉莉、希拉蕊、喜莱莉(港台译)国籍美国民族美利坚人人物关系威廉·杰斐逊·克林顿丈夫切尔西·维多利亚·克林顿女儿托尼·罗德姆弟弟夏洛特·梅兹文斯基外孙子马克·梅兹文斯基女婿快速导航人物经历 为政措施 相关著作 个人生活 参演电视剧 人物荣誉 争议事件人物评价《生活》:希拉里是她那个时代及其价值观的象征。[7]《福布斯》:希拉里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也是美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女性。[8]《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希拉里重新建立和激活了美国在小布什时期已经疏远了的与合作伙伴的关系。[8]希拉里《纽约时报》:强势,但并不总是机敏。[9]第44任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当我角逐总统,她是我的有力支持者,后来又成为一名出色的国务卿。希拉里会是一位好总统。”[10]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我还是比尔,能够比希拉里更有资格成为美国的总统。”[11]时政记者马克·兰德勒:“一位坚韧不拔的外交官和一个自诩为团队合作者,但有时会遭受挫折的人,一个在政治外交上为美国得分,但也得罪了不少外国政要的人。不过对于她对工作的投入,有着再清楚不过的数字作证明:任职国务卿期间,她用401天走访了112个国家,行程近100万英里。”[12]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束后,美国《名利场》杂志盛赞希拉里是“从总统候选人到游荡在外的民间英雄”;《纽约时报》称她是“拥有熟悉面孔的全新的民间英雄”,“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被击倒后,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重归平静”;《时代》周刊将希拉里列为2016年度第二人物,评语为“普选的赢家,留下复杂的遗产”,同时将希拉里比作“美国的摩西”。[13]人物经历少女岁月希拉里·黛安·罗德姆,1947年10月26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北区的一个联合卫理公会家庭。她的父亲休伊·埃尔斯沃思·罗德姆(Hugh Ellsworth Rodham)有威尔士和英格兰血统,管理一个成功的小纺织企业。她的母亲多萝西·艾玛·豪厄尔(Dorothy Emma Howell)有威尔士、苏格兰和法裔加拿大血统,是家庭主妇。希拉里有两个弟弟,休米和托尼。[14]少女时代的希拉里当希拉里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是公立学校老师们眼中的红人。她参加游泳、垒球和其它体育项目,获得了许多奖项。[15] 母亲多萝西对希拉里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她常敦促希拉里为自己制定远大的目标,并建议她尝试成为美国第一位最高法院女法官。不过,希拉里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14岁时她给美国航空航天局写信主动请缨,结果被对方告知不需要女宇航员。

发生在大导演伍迪· 艾伦一家人身上的事,实在是集中了近年来八卦界最刺激的要素:伍迪与女星米娅· 法罗相恋,12年后,他竟然爱上了米娅的养女宋宜,给这个家庭蒙上了“乱伦”的阴云。分手没多久,米娅突然指控伍迪性侵了他们年仅7岁的养女迪伦,舆论一片哗然,双方自此开始漫长的骂战、取证、打官司、争夺抚养权,家人反目、母女成仇,亲生儿子罗南嘲笑父亲是“姐夫”,而罗南很有可能是米娅搞外遇的私生子,伍迪早就戴了绿帽子而不自知……再狗血的肥皂剧,也编不出这么彪悍的剧情。也难怪自1992年后,“性侵疑云”就成了伍迪身上永恒的黑色印记,隔三差五被翻出来炒作一遍。20年间,《纽约时报》不下15次报道了这一事件,《名利场》不惜笔墨地写了上万字的长文,各路小报的杜撰加工更不计其数。美国时间1月11日晚,在金球奖宣布伍迪· 艾伦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当口,69岁高龄的米娅· 法罗和迪伦踩着点儿在推特上向伍迪开炮,重新提及“性侵”往事。迪伦紧接着发表公开信,首次曝出了幼年遭养父猥亵的一些细节。萦绕好莱坞20年的这桩悬案终于撩拨了中国网友的神经。米娅·法罗在《罗丝玛丽的婴儿》中令人难忘的表演让她成为世界闻名的巨星,之后她凭借与伍迪·艾伦的长期合作永标美国电影史册——她曾做了是伍迪·艾伦近十年的妻子和缪斯。但《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与她以往拍过的任何电影都有很大不同,不过这已经不是米娅第一次与法国导演合作了。14岁便在父亲导演的《大海战史》中演出,18岁首次出演舞台剧,出现在一部非常轰动的电视剧集《小城风雨》中饰演爱莉丝,马上成为美国的少女偶像。1964-1966年在电视系列剧《冷暖人间》中扮演Alison MacKenzie。1968年,她主演的《罗斯玛丽的婴儿》引起轰动,终于使她成为大明星。同样风格的电影包括1974年的《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1978年的《婚礼》(A Wedding)等。

我今天也是发现,开始还以为是一个人,好像啊。

杰西卡·贝尔基本资料姓名:杰西卡·贝尔英文名:Jessica Biel原名:Jessica Claire Biel昵称:Jesse出生:1982年3月3日星座:双鱼座国籍:美国地域:欧美职业:演员身高:173cm简介出生于明尼苏达,成长在科罗拉多的杰西卡·贝尔已是好莱坞的宠儿。在华纳收视率最高的剧集《七重天》(7th Heaven)中,她扮演了Mary Camden这个角色。即使在后来为了大银幕的发展离开了该剧集后,仍然保持了每季度若干次的露面。在新线公司的重拍片《德州电锯杀人狂》(Texas Chainsaw Massacre ,2003)中,她扮演的Erin成功“惊吓”到了影迷们。在魁北克与韦斯利·斯奈普斯等明星参与拍摄了电影《刀锋战士3》后,她一改吸血鬼杀手的风格,去到澳大利亚,穿上制服扮演起女飞行员,参加了哥伦比亚/索尼出品的电影《绝密飞行》(2005)的拍摄。杰西卡的表演事业开始于14岁,那年她参演了彼得·方达主演的影片《养蜂人家》(1997)。她参演的其它影片包括《一路闯关过圣诞》(1998),《夏日捕手》(2001),《诱惑法则》(The Rule of Attraction,2002)以及克里斯·艾文斯,金·贝辛格,威廉·H·摩西主演的《一线声机》(Cellular,2004)。之后她又参演了《魔术师》、《关键下一秒》和《我盛大的同志婚礼》等影片,虽然不算是部部卖座,但接下来的时间里,贝尔的片约依然满满。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多方位的表演天才还有一项秘密天赋,在八年的厚积薄发后,终于在百老汇的“Rent”和《美女与野兽》中以领衔主演的姿态浮出海面。现在的杰西卡仍是以电影事业为先,但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体验到这位迷人姑娘的不同风采。作品年表Die a Little (2008) (pre-production) .... Alice SteelePlanet 51 (2009) (filming) (voice) .... Neera放荡/水性杨花Easy Virtue (2009).....Larita Huntington钉牢Nailed (2008).....Sammy JoyceHole in the Paper Sky (2008) .... Karen Watkins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2008).....Hester Worsley我盛大的同志婚礼 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 and Larry (2007)关键下一秒 / 预见未来 / 天眼救未来Next (2007).....Liz星条旗永不落 Home of the Brave (2006)七重天"7th Heaven" .... Mary Camden / ... (157 episodes, 1996-2006)魔术师 The Illusionist (2006).....SophieLondon (2005).....London绝密飞行/机战未来 / 智能杀机 Stealth (2005).....Lt. Kara Wade伊丽莎白镇 Elizabethtown (2005).....Ellen Kishmore一线声机 Cellular (2004).....Chloe"Family Guy" .... Brooke (1 episode, 2005)刀锋战士3 Blade: Trinity (2004).....Abigail Whistler德州电锯杀人狂 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2003).....Erin整蛊总动员 "Punk'd" (2003).....Herself (2 episodes, 2003)情爱磁场 The Rules of Attraction (2002).....Lara Holleran夏日捕手 Summer Catch (2001).....Tenley Parrish一路闯关过圣诞 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 (1998).....Allie养蜂人家 Ulee's Gold (1997).....Casey JacksonIt's a Digital World (1994) .... Regrettal现任男友:Justin Timberlake斯嘉丽·约翰逊基本资料姓名:Scarlett Johansson原名:Scarlett I. Johansson中文译名:斯嘉丽-约翰逊出生地:美国纽约生日:1984年11月22日星座:射手座身高:163cm体重:51kg演艺经历斯嘉丽-约翰逊,早在12岁时,就获得过美国独立精神奖的褒奖,1998年斯嘉丽出演《马语者》(Horse Whisperer, The)时也不过14岁,这部影片让她获得了新星奖。她在2000年轰动欧美的独立影片《幽灵世界》中的演也又让我们看到一位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可爱,次年在科恩兄弟的伟大影片《缺席的人》中逆转而成一个“洛丽塔”式的femme fatale角色。当然,使她被大部分影迷认识的,还是去年那部《八脚怪》(Eight Legged Freaks)。到目前为止,斯嘉丽·琼森已荣获过10多个重大的表演奖赏,2003年,她和老牌影星比尔墨瑞合演的《迷失东京》赢尽口碑,而斯嘉丽也获得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年度最佳新星”奖,真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生于1984年的斯嘉丽-约翰松是当今好莱坞最具潜力的少女明星之一。斯嘉丽出生在纽约市,和她的弟弟是一对龙凤胎。她从8岁开始就从事专业表演,9岁开始拍电视,10岁演电影。而她对演戏的兴趣,三岁时就显露了出来。长大后斯嘉丽进入了一家专门培养年轻演员的演艺学校学习,毕业后很快就登上小剧场舞台。她的舞台处女作的搭档是伊桑-霍克。1994年,斯嘉丽出演了她第一部影片——《北》。她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随后又演了两部名气不大的影片——《合适的理由》和《如果露西倒掉》。1996年,斯嘉丽在影片《曼尼和罗》中扮演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她的表演大获好评,不仅获得了当年的“独立精神奖”最佳女演员提名。1997年,不满13岁的约翰逊在《曼妮姐妹》(Manny & Lo)中扮演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她的表演大获好评,并获得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98年,她得到大导演罗伯特-雷德福的青睐,请她在其新片《马语者》中扮演女主角克丽思汀-司科特-托马斯的女儿——一个失去一条腿的女孩。尽管这部影片毁誉参半,斯嘉丽的表演却受到广泛的赞誉,获得“票房炸弹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和多项“希望之星”头衔。。2000年,斯嘉丽接连出演了《幽灵世界》、《美国狂想曲》等影片,大多是独立制片的作品。不过她的出色表现还是吸引了好莱坞的大片商,于是2002年,她出演了一步科幻恐怖片《八脚怪》。同年,她主演了女导演索非亚-科波拉的新片《迷失东京》,并获得广泛好评。紧接着,她又主演了《戴珍珠耳环的女孩》。这两部影片让她同时入围2004年金球奖的剧情片和喜剧片最佳女主角。这一成绩使她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人。因出演迷失东京而获奥斯卡提名独立制作《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和《戴珍珠耳环的女孩》(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获得众多提名和奖项而声名鹊起,而这两部电影的女主角都是19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她本人在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美国金球奖提名中,都同时获得了两项提名,并最终因《迷失东京》摘下英国电影学院奖影后桂冠。年轻的斯嘉丽·约翰逊成功登上《名利场》杂志2004年“美人图”,在《电影评论》最有潜力女星的评选中仅次于凯拉·奈特利名列第二,可谓前途无量。影视作品Amazon (2010) (announced)《其实你不懂他的心》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2009)《鬼魂》The Spirit (2008) .... Silken Floss ....Anna《午夜巴塞罗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 .... Cristina《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Mary Boleyn(2008)《保姆日记》The Nanny Diaries .... Annie Braddock(2007)《致命魔术》The Prestige (2006) .... Olivia Wenscombe《机器鸡》"Robot Chicken" .... Amy / ... (4 episodes, 2005-2006)《独家新闻》Scoop .... Sondra Pransky(2006)《逃出克隆岛》 The Island .... Jordan Two Delta / Sarah Jordan(2005)《黑色大丽花》The Black Dahlia (2006) .... Kay Lake《好女人》 A Good Woman (2004) .... Meg Windermere《赛点》Match Point (2005) .... Nola Rice (2005)《给鲍比·朗的情歌》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 .... Pursy Will (2004)《大公司小老板》 In Good Company (2004) .... Alex Foreman《超完美夺分》The Perfect Score .... Francesca Curtis (2004)《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 Griet (2003)《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 Charlotte (2003)《八脚怪》 Eight Legged Freaks .... Ashley Parker(2002)《美国天堂》An American Rhapsody .... Suzanne - at 15 (2001)《绿帽离奇勒索》 (2001)《幽灵世界》 Ghost World (2001) .... Rebecca《缺席的人》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 .... Birdy Abundas《他不笨它是我的心肝宝贝》My Brother the Pig .... Kathy Caldwell (1999).《马语者》 The Horse Whisperer .... Grace MacLean(1998)《小鬼当家3》:智擒四大癫王Home Alone 3 .... Molly Pruitt (1997)《秋天》Fall .... Little Girl(1997)《曼妮姐妹》 Manny & Lo .... Amanda(1996)If Lucy Fell (1996) .... Emily"The Client" .... Jenna (1 episode, 1995)Just Cause (1995) .... Katie ArmstrongNorth (1994) .... Laura Nelson《午夜巴塞罗那》(2008)个人觉得还是不像哈俩美人的风格都不一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