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左传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7:25

左传的毕业论文

不知道呀么不知道!

大致方向有要求吗?

这是我的一篇博文,感兴趣的话可以改改用。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左丘明一部《史记》使司马迁得以名垂青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多年来,文史大家首推司马。然在司马迁之前200多年,一部文史价值丝毫不亚于《史记》的鸿篇巨著,纵贯240余年、18万余字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悄然问世,其作者便是堪称文史双绝的巨匠,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左丘明为鲁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于孔子),为鲁国史官。传说孔子非常推崇左丘明,《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明左丘明生活年代大致与孔子同时。而《史记》则称道左丘明为“鲁君子”,其故乡肥城也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笔者说左丘明是“被低估了的文史学大家”,主要基于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左传》之前,有两部史书流传于世。一是《尚书》,是中国最远古的图书,记载传说中的“五帝三代”之史实。但是《尚书》的内容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能算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大臣言辞和重要文件的“集萃”,类似档案性质,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史书。二是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载鲁国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原为鲁国对各国史书的统称,作者是各国的史官(太史),而且许多诸侯国的史官还是家族世袭制(据《孟子、离娄下》载孟子言:晋人称史书为“乘”,楚人称史书为“梼杌”(音táo wù),鲁人称史书为“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使官编写的鲁国“春秋”,掺入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褒贬、批判(后人称“春秋笔法”)而修订集成《春秋》,与鲁国国史别成一家。后人所称的“春秋”时代也因此而得名。但是正因为《春秋》在孔子的编纂之下,过多地表现出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倾向,其“笔则笔、削则消,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风格,已经偏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笔法。故后世往往将《春秋》列为经书而非史书。《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用来发挥、阐述孔子《春秋》(经)的专著。但通览全书不难发现,与《公羊传》、《谷梁传》不同,《左传》所描写的内容已经明显超出了《春秋》涵盖的范围。所写内容包括周王室和晋、楚、齐、鲁、魏的史实,同时还包含了当时其他小国如宋、卫、郑、吴、越等国的一些史实。可见作者占有的史料相当丰富,240多年间各国重要的人物、事件几乎都囊括在内。其篇幅浩繁长达18万余字,而《春秋》仅18000余字。从写作手法看,《左传》纯以直笔写实、叙事为主,记录史实客观、清楚,寓褒贬于记叙之中,这与《春秋》及另“两传”也明显不同。因此说,《左传》释《春秋》的说法并不足信,《左传》应该是鲁“春秋”、孔《春秋》之外,自成体系的一部史书。从思想性看,《左传》具有一定的的民本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基本是儒家的.其重视 “仁”、“信”、“礼”等价值观念,对许多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书中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荒淫残暴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对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士大夫、甚至下层平民,也不吝章节文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纵观古今史籍,恐只有《史记》能与之媲美。其在我国历史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第二个原因,左丘明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左传》之前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大约有三千多首,后经编订为《诗经》,存诗三百零五首),其文学价值极高,但作者多湮没无闻;二是记载各国史实的文字,如《尚书》、各国史书等,史料价值高,但是文学价值较低。而《左传》即是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名著。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境界。《左传》叙事客观准确,脉络清楚,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展开描述,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叙事清楚。《左传》特别善于刻画众多的历史人物,剖析纷繁的社会矛盾。尤其是描写战争,能够非常准确地交待清楚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对大规模战争场面的描写尤为为传神。《左传》写战争并不单纯写军事行动和惨烈的杀戮,常常着眼与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战争因素结合起来,故对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往往能做出比较中肯的评判。如对晋楚“邲之战”的记载,原文大约3500余字,却记述了晋楚两国军队39位将领(晋21,楚18)的言行。作者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晋楚两军在战前、作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言辞、作战表现,揭示了晋军将领将帅不和、意见不一、指挥失措、各自为战等具体状况,与楚军战役初期虽意见不一,战时却能同仇敌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晋军作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整个战事描写生动,叙事条理井然,情节精彩纷呈,运笔灵活自如。晋军主帅荀林父优柔寡断,副帅先縠争强好胜,士会足智多谋,赵氏兄弟(赵括、赵同)年少无知,魏锜、赵旃不顾大局,孙叔敖当机立断,楚王的老成持重,无不描写的生动传神。其叙事技法纯熟,富于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能在这样短的篇幅里,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传神,笔者以为虽《史记》亦有所不及。正是因为《左传》独特的的文史价值,后世文史大家无不从中汲取营养。我们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往往能从中发现《左传》的影子。笔者以为,我国浩繁的历史典籍中真正属于独立修史,且能够“成一家之言”者,惟有《左传》和《史记》。而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考虑,似乎《左传》还要高出《史记》一筹。

左传研究论文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论《离骚》的情感内涵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3)。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甘肃社会科学》1991(1)。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从我国古籍探索远古乐舞艺术 《贵州文史丛刊》1993(4)。《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关于屈原的文化思考 《东北师大学报》1994(5)。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韧之作——读楚辞《渔父》《文史知识》1994(12)。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新华文摘》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名作欣赏》2001(1)。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 《学术研究》2002(12)。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军歌永远嘹亮——纪念著名诗人公木先生 《特区文学》2007(5)。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一部不该被遗忘的著作——重读杨公骥先生《西藏古史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4)。礼乐传统下的孔子音乐美学 《左传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地域特征 民族本质 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新华文摘》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杨公骥的学术风范 《读书》2011(11)。“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读王维《山居秋暝》 《古典文学知识》2012(4)。独创性与超越性:莫言的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6)。《“远”范畴的审美空间》序 《“远”范畴的审美空间》,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文学遗产》照亮我的学术之路 《〈文学遗产〉六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美景如画 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 《文史知识》2015(1)。陶渊明“真意”探微——从沈从文一篇遗文得到的启示 《学术研究》2015(4)。从卞之琳想到了艾青 《中华读书报》2016年10月16日。苏兴先生琐记 《读书》2016(11)。想起了季羡林先生 《南方都市报》2017年2月20日。诗与年龄 《南方文学》2017(3)。公木的“第三自然界” 《读书》2018(4)。 孔子“世界观”的启迪 《儒学文学关系研究》 线装书局,2018。 “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9(4)。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和伦理内涵 《中国文化研究》2019(4)。失意伤别的悲叹与共鸣——读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山》 《名作欣赏》2020(8)。

这是我的一篇博文,感兴趣的话可以改改用。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左丘明一部《史记》使司马迁得以名垂青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多年来,文史大家首推司马。然在司马迁之前200多年,一部文史价值丝毫不亚于《史记》的鸿篇巨著,纵贯240余年、18万余字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悄然问世,其作者便是堪称文史双绝的巨匠,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左丘明为鲁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于孔子),为鲁国史官。传说孔子非常推崇左丘明,《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明左丘明生活年代大致与孔子同时。而《史记》则称道左丘明为“鲁君子”,其故乡肥城也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笔者说左丘明是“被低估了的文史学大家”,主要基于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左传》之前,有两部史书流传于世。一是《尚书》,是中国最远古的图书,记载传说中的“五帝三代”之史实。但是《尚书》的内容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能算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大臣言辞和重要文件的“集萃”,类似档案性质,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史书。二是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载鲁国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原为鲁国对各国史书的统称,作者是各国的史官(太史),而且许多诸侯国的史官还是家族世袭制(据《孟子、离娄下》载孟子言:晋人称史书为“乘”,楚人称史书为“梼杌”(音táo wù),鲁人称史书为“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使官编写的鲁国“春秋”,掺入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褒贬、批判(后人称“春秋笔法”)而修订集成《春秋》,与鲁国国史别成一家。后人所称的“春秋”时代也因此而得名。但是正因为《春秋》在孔子的编纂之下,过多地表现出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倾向,其“笔则笔、削则消,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风格,已经偏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笔法。故后世往往将《春秋》列为经书而非史书。《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用来发挥、阐述孔子《春秋》(经)的专著。但通览全书不难发现,与《公羊传》、《谷梁传》不同,《左传》所描写的内容已经明显超出了《春秋》涵盖的范围。所写内容包括周王室和晋、楚、齐、鲁、魏的史实,同时还包含了当时其他小国如宋、卫、郑、吴、越等国的一些史实。可见作者占有的史料相当丰富,240多年间各国重要的人物、事件几乎都囊括在内。其篇幅浩繁长达18万余字,而《春秋》仅18000余字。从写作手法看,《左传》纯以直笔写实、叙事为主,记录史实客观、清楚,寓褒贬于记叙之中,这与《春秋》及另“两传”也明显不同。因此说,《左传》释《春秋》的说法并不足信,《左传》应该是鲁“春秋”、孔《春秋》之外,自成体系的一部史书。从思想性看,《左传》具有一定的的民本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基本是儒家的.其重视 “仁”、“信”、“礼”等价值观念,对许多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书中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荒淫残暴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对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士大夫、甚至下层平民,也不吝章节文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纵观古今史籍,恐只有《史记》能与之媲美。其在我国历史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第二个原因,左丘明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左传》之前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大约有三千多首,后经编订为《诗经》,存诗三百零五首),其文学价值极高,但作者多湮没无闻;二是记载各国史实的文字,如《尚书》、各国史书等,史料价值高,但是文学价值较低。而《左传》即是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名著。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境界。《左传》叙事客观准确,脉络清楚,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展开描述,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叙事清楚。《左传》特别善于刻画众多的历史人物,剖析纷繁的社会矛盾。尤其是描写战争,能够非常准确地交待清楚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对大规模战争场面的描写尤为为传神。《左传》写战争并不单纯写军事行动和惨烈的杀戮,常常着眼与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战争因素结合起来,故对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往往能做出比较中肯的评判。如对晋楚“邲之战”的记载,原文大约3500余字,却记述了晋楚两国军队39位将领(晋21,楚18)的言行。作者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晋楚两军在战前、作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言辞、作战表现,揭示了晋军将领将帅不和、意见不一、指挥失措、各自为战等具体状况,与楚军战役初期虽意见不一,战时却能同仇敌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晋军作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整个战事描写生动,叙事条理井然,情节精彩纷呈,运笔灵活自如。晋军主帅荀林父优柔寡断,副帅先縠争强好胜,士会足智多谋,赵氏兄弟(赵括、赵同)年少无知,魏锜、赵旃不顾大局,孙叔敖当机立断,楚王的老成持重,无不描写的生动传神。其叙事技法纯熟,富于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能在这样短的篇幅里,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传神,笔者以为虽《史记》亦有所不及。正是因为《左传》独特的的文史价值,后世文史大家无不从中汲取营养。我们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往往能从中发现《左传》的影子。笔者以为,我国浩繁的历史典籍中真正属于独立修史,且能够“成一家之言”者,惟有《左传》和《史记》。而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考虑,似乎《左传》还要高出《史记》一筹。

有关左传的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 文化 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论文的选题则是写作古代文学的首要任务,题目有一半文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一:欧美文学史 1. 希腊神话的思想艺术特色哈姆莱特形象 2. 《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点 3. 伪善性格的集大成者(达尔丢夫形象谈) 4. 《吝啬鬼》主人公性格谈 歌德《浮士德》对18世纪德国现实的反映 5. 《巴黎圣母院》中的“大自然” 6. 赋予人物以极端欲念——巴尔扎克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谈 7. 《红与黑》的心理描写特征 8. 于连——英雄还是野心家 “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 9. 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特征 10. 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主题综述 11. 《人间喜剧》对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反映 12. 一个野心家的成长——拉斯蒂涅形象谈 13. 平面与极端——雨果人物性格特征谈 14. 《新爱洛伊丝》热爱大自然问题 15. 《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 16. 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宗教倾向 17. 欧洲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作——《堂吉诃德》的流浪汉小说结构与严肃主题 18.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形象分析 19. 劳伦斯长篇小说的思想主题 20. 《静静的顿河》的史诗性质 21. 高尔基《母亲》的文学史地位 22. 《母亲》中母亲形象 23. 《母亲》中巴威尔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谈 24.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谈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二:比较文学 1.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性比较 2. 希腊戏剧的早生与中国戏曲的晚熟 3.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 4. 哈姆莱特与于连形象比较 《红与黑》于连、《高老 5. 头》拉斯蒂涅、《罪与罚》拉斯柯尔尼柯夫形象比 6. 英国文学中的堂吉诃德 娜拉与安娜形象比较 7. 娜拉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比较 8. 巴比塞《火线》与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比较 9.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与海明威反战长篇比较 10.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 11. 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 12.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13. 朝鲜《春香传》与中国《西厢记》比较 1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 15.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 16. 左拉创作与茅盾创作中的自然主义比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三:文艺理论部分 1、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 3、明代《水浒传》传播初探 4、《文艺复兴》研究 5、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立场及策略 6、论《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7、“80后”文学现象研究 8、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化追求 9、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 10、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 11、薛家将 故事 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 12、卡彭铁尔小说时间的“返源旅行” 13、从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 14、从鲁迅作品对 儿童 形象的塑造中看其 教育 观 15、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 16、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 17、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 18、现实主义的困惑与探索 19、在文学与政策之间 20、《左传》故事“经典化”探研 21、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 22、“五四”小说的叙事 猜你喜欢: 1.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2017最新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5.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一篇好的古代文学论文首先是要选好标题,选准了标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 2. 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3. 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 4. 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5.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 6. 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 7.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 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 9. 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0. 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 11.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 12. 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3. 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 14. 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15. 论《诗经》中的玉 文化 16. 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 17.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 18. 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 语文教材 中的接受 19. 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 3、论先秦儒家道德 教育 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 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 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 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 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 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 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 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 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 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 20、论先秦儒家 散文 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2.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论文左传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者其他符号标注引用序号,然后将引用的文献信息统一放到论文最后。

一、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论文或著作的合理借鉴和参考,对于毕业论文作者来说保持论文和参考文献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提升我们的论文质量,让论文的观点有理有据,内容更加详实。

2、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如果不正确,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导致论文高于实际的重复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注重参考文献统一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

3、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文论述的支撑点,能够充实论文内容,给予表述论文主题内容有力的支撑。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有效的找到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参考文献内容以及毕业论文观点。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随意引用,没有做到择优引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参考文献引用过量,涉嫌学术不端。这都是大家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着重注意的。

二、写论文一般去什么网站找资料??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内最为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包含有期刊、报纸和硕博士毕业论文等多种资源,是一个资源综合丰富并且检索体验也很好的网站,也是很适合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查资料的好去处。

2、万方数据

万方是跟知网齐名的学术数据库,涵盖有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和学术会议论文等资料数据,现刊收录较好,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且类型丰富,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论文写作资料。

3、维普网

维普也是一种综合性数据库,收录资源主要是侧重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大多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以及人文社科等方面,随着多年发展,收录资源的方面和数量也在不断更新,也是大家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重要来源。

4、读秀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有着庞大的中文书籍数据库,在读秀中可以搜到很多其他平台没有收录的书籍,并且也在不断更新期刊、文档和报纸等资源,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顾名思义,是全国图书馆资源的线上整合平台,各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等的资源都可以搜到,有着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能够搜集到很多资料。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按照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论文中的引文需要标注,标注的时候需要和参考文献联系起来,所以参考文献一定要按顺序排列,因为如果不标注引文,就会被计入整个论文的重复率,严重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参考文献在我们的毕业论文当中是占有相当重要成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我们论文中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同时也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什么样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格式,但要明确列出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字号、专著序号等。有些参考文献是论文,有些参考文献是书籍,有些参考文献是期刊。所以对不同格式的参考文献有不同的要求,你需要根据论文写作提纲中参考文献格式设置的要求来设置。参考文献设置好后,此时将整篇论文的引用部分插入到注释中,整篇论文此时完成。最后一步是检查引用部分是否全部插入评论,然后再次检查整篇文章的格式。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完成了。

左传研究相关论文

现在网上没有全的

能够直接下载

这是我的一篇博文,感兴趣的话可以改改用。被低估了的文史大家:左丘明一部《史记》使司马迁得以名垂青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多年来,文史大家首推司马。然在司马迁之前200多年,一部文史价值丝毫不亚于《史记》的鸿篇巨著,纵贯240余年、18万余字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悄然问世,其作者便是堪称文史双绝的巨匠,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左丘明。左丘明为鲁国人,大概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于孔子),为鲁国史官。传说孔子非常推崇左丘明,《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明左丘明生活年代大致与孔子同时。而《史记》则称道左丘明为“鲁君子”,其故乡肥城也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笔者说左丘明是“被低估了的文史学大家”,主要基于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左传》之前,有两部史书流传于世。一是《尚书》,是中国最远古的图书,记载传说中的“五帝三代”之史实。但是《尚书》的内容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能算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大臣言辞和重要文件的“集萃”,类似档案性质,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史书。二是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载鲁国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原为鲁国对各国史书的统称,作者是各国的史官(太史),而且许多诸侯国的史官还是家族世袭制(据《孟子、离娄下》载孟子言:晋人称史书为“乘”,楚人称史书为“梼杌”(音táo wù),鲁人称史书为“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使官编写的鲁国“春秋”,掺入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褒贬、批判(后人称“春秋笔法”)而修订集成《春秋》,与鲁国国史别成一家。后人所称的“春秋”时代也因此而得名。但是正因为《春秋》在孔子的编纂之下,过多地表现出了孔子本人的思想倾向,其“笔则笔、削则消,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风格,已经偏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笔法。故后世往往将《春秋》列为经书而非史书。《左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用来发挥、阐述孔子《春秋》(经)的专著。但通览全书不难发现,与《公羊传》、《谷梁传》不同,《左传》所描写的内容已经明显超出了《春秋》涵盖的范围。所写内容包括周王室和晋、楚、齐、鲁、魏的史实,同时还包含了当时其他小国如宋、卫、郑、吴、越等国的一些史实。可见作者占有的史料相当丰富,240多年间各国重要的人物、事件几乎都囊括在内。其篇幅浩繁长达18万余字,而《春秋》仅18000余字。从写作手法看,《左传》纯以直笔写实、叙事为主,记录史实客观、清楚,寓褒贬于记叙之中,这与《春秋》及另“两传”也明显不同。因此说,《左传》释《春秋》的说法并不足信,《左传》应该是鲁“春秋”、孔《春秋》之外,自成体系的一部史书。从思想性看,《左传》具有一定的的民本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基本是儒家的.其重视 “仁”、“信”、“礼”等价值观念,对许多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书中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荒淫残暴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对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士大夫、甚至下层平民,也不吝章节文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纵观古今史籍,恐只有《史记》能与之媲美。其在我国历史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第二个原因,左丘明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左传》之前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大约有三千多首,后经编订为《诗经》,存诗三百零五首),其文学价值极高,但作者多湮没无闻;二是记载各国史实的文字,如《尚书》、各国史书等,史料价值高,但是文学价值较低。而《左传》即是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名著。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散文的最高境界。《左传》叙事客观准确,脉络清楚,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展开描述,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叙事清楚。《左传》特别善于刻画众多的历史人物,剖析纷繁的社会矛盾。尤其是描写战争,能够非常准确地交待清楚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对大规模战争场面的描写尤为为传神。《左传》写战争并不单纯写军事行动和惨烈的杀戮,常常着眼与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战争因素结合起来,故对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往往能做出比较中肯的评判。如对晋楚“邲之战”的记载,原文大约3500余字,却记述了晋楚两国军队39位将领(晋21,楚18)的言行。作者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晋楚两军在战前、作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言辞、作战表现,揭示了晋军将领将帅不和、意见不一、指挥失措、各自为战等具体状况,与楚军战役初期虽意见不一,战时却能同仇敌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晋军作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整个战事描写生动,叙事条理井然,情节精彩纷呈,运笔灵活自如。晋军主帅荀林父优柔寡断,副帅先縠争强好胜,士会足智多谋,赵氏兄弟(赵括、赵同)年少无知,魏锜、赵旃不顾大局,孙叔敖当机立断,楚王的老成持重,无不描写的生动传神。其叙事技法纯熟,富于故事性、情节性、戏剧性。能在这样短的篇幅里,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传神,笔者以为虽《史记》亦有所不及。正是因为《左传》独特的的文史价值,后世文史大家无不从中汲取营养。我们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往往能从中发现《左传》的影子。笔者以为,我国浩繁的历史典籍中真正属于独立修史,且能够“成一家之言”者,惟有《左传》和《史记》。而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考虑,似乎《左传》还要高出《史记》一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