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心灵捕手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21:34:50

心灵捕手论文题目

《心灵捕手》是一部上映于1997年的经典心理学电影。讲述一个幼时遭受虐待的天才自我找寻的心路历程。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勃(斯特兰·斯卡斯嘉德 饰)在系里的布告栏上写下了一道十分困难的数学题目,学校里的优秀学生无人能解。年轻的清洁工威尔(马特·达蒙 饰)无意间看到并轻易解开了这个难题。威尔是一个聪明绝顶但是叛逆不羁的问题少年,经常与好友查克(本·阿弗莱特 饰)等人混迹于酒吧等地且打架滋事。蓝勃为了挖掘和发挥威尔的数学天赋,将再次因打架被法庭宣判进入看守所的他保释出来,与之商定定期研究数学并接受心理辅导。威尔十分抗拒心理辅导,令许多专家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蓝勃求助于昔日大学好友—心理学教授尚恩(罗宾·威廉姆斯 饰),在尚恩的不懈努力下,威尔终于打开心扉。而好友查克的一席话,更是令威尔豁然开朗...一、“寻我”中救赎的相互性      威尔是天才少年,童年的不幸经历使他的心灵防御壁垒高筑。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爱惜人才的蓝勃教授,遇上了博学睿智、阅历丰富的心理学教授尚恩,有懂他的好友查克,有真心爱他的女孩…       心理学教授尚恩因为中年丧妻,一度陷于痛苦之中,无法面对。威尔则是一个裹着“狂妄暴戾”外衣,因童年受虐待创伤,不敢直面自己的天才少年。他们都需要一个直面自己心灵的契机,两人之间的心理咨询就是他们的“寻我”之旅。       在见尚恩之前,威尔已经气走了5个心理医生。第一次见面,威尔从尚恩绘画中推断他糟糕的婚姻,深深刺痛尚恩教授,以为由此可以中断这种“治疗”。第二次见面,则自始至中保持沉默,尚恩教授陪伴他沉默了一个小时。第三次见面,在沉默了一大半时间后,威尔主动讲了一个笑话,气氛似乎开始缓和。第四次,尚恩教授带威尔到湖边,跟他讲了许多有关他妻子的事,不等威尔说话,便走了。第五次,尚恩教授讲他和妻子的相遇,讲妻子的小瑕疵。告诉威尔,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关键是如何完美地相处,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再后来一次,威尔因不敢面对自己,在痛苦中与女友分手,与尚恩聊及此事,内心无比冲突。“这不是你的错!”尚恩教授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句话,终于使威尔的心理防线坍塌,紧紧抱住教授大哭起来,心门由此打开。     在这里,从表面上看是尚恩一步一步打开威尔的心结,实际上这更是一种相互间的心灵沟通。威尔需要尚恩来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尚恩也需要威尔来挑明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他需要有面对新生活的勇气。     二人是自我救赎,也是相互救赎,他们成为彼此寻找自我、直面自我的激励力量。二、天才定位中“好我”与“坏我”的和解       “好我”与“坏我”来源于心理学中的“自我系统”,指的是人格中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即包括“好我”与“坏我”的心理组织。       人在逐渐积累的生活经历中将“好我”划分为能够维持或促进人际关系的“我”部分,“坏我”则是破坏关系导致其疏远甚至结束的部分。       威尔在被寄养家庭虐待的生活经历中筑起了坚固的心理防御城墙,他的“好我”与“坏我”区分十分明显。       他认为“好我”就是表现出平庸,天才的头脑仅仅用于“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或者在法庭上为自己开脱,以此维持与查克等朋友的关系;而“坏我”则成为他自我保护、隔绝与人关系的武器,他发挥过人天赋逼走心理专家,出言中伤尚恩,无非是想借此来结束关系,达到一种防御目的。       而尚恩教授和朋友查克正是将他从“好我”与“坏我”的对立分裂中解救出来的人。       尚恩在被威尔中伤过后,并没有结束二人的关系,而是主动开诚布公,讲述自己的故事,包容威尔“只是个孩子”,并鼓励他“谈谈自己”,让人知道“你是谁”。     尚恩打碎了威尔固执的“坏我”定义,朋友查克则是突破出“好我”。     当威尔说出50年后他们还做邻居时,查克说出了下面这段话:     “我每天到你住处来接你。我们出去花天酒地,玩得很开心。但你可知我一天中最好的时刻是什么吗?大概只有十秒:从停车到走到你住所门口的这段时间。因为每当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屋子里面。没有一句“再见”或是“明天见”,什么都不用说,你就是这样离开了。我懂得不多,但这些我很清楚。”       诠释了真正的友情,不是拦着你,让你每天和我在一起,而是知道你的价值和意义,要你离开,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查克与尚恩使威尔的“好我”与“坏我”从固有的逻辑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和解,进而找到自我。三、 心灵的自我选择       影片作为心理学题材的电影,其中的五次心理咨询起到了重要的起承转合作用,是影片的重头戏,每次心理咨询都对威尔的人生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心理咨询”串联起了影片的情节结构,很大程度上也掌控了影片的情感节奏与此相适应,影片的镜头语言和叙事风格也偏向于更细腻、更生活化,更容易引人共鸣,带入个人情感。       作为励志类型的影片,《心灵捕手》在继承了此类影片关于人生与人的价值的探讨的同时,并没有用遵循一般的奋斗实现生命价值主题,而把焦点放在“天才”这一特性上,讲述天才的自我选择。他既可以研究国家顶尖科技,也可以平凡度过一生。其决定于他真正认知“自我”、与“自我”和解后的选择。       比起只看到威尔天才价值的蓝博教授,心理学教授尚恩关注到的更是威尔的自我认知,自我和解,与追求幸福的能力。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我们或许更应该倾向于后者。     《心灵捕手》是一部能够引人思考自我的电影。     会让你在某个人生阶段停下来,摆脱世俗的惯性思维,依靠自己的判断找到价值,真正的审视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怎样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人生是该有一段这样的豁然开朗。

《心灵捕手》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尚恩教授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被童年经历困扰的天才少年威尔重新找回自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这里面的三个主人公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 1.威尔 一个从小被虐待长大的孩子,是一个在数学很有天赋的孩子,对突发事情往往产生敌对的心态,经常和别人打架,对待爱情没有自信,经常回避,而且防御心比较强的一个问题少年, 由于心理医生尚恩的心理疏导,最后重塑自我。 2.尚恩教授 一个善于挖掘孩子内心的心理教授,他用共情,真诚的沟通,重塑了威尔,也疗愈了自己。 3.数学教授 数学教授的自卑,当清洁工的威尔解出题目,他不想看到数学天赋被威尔糟蹋,给他介绍高端的工作,但是威尔觉得他不配得到这么优越的工作,然而到影片的后面,他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原来是一个某某大奖的得主,反而解决问题一年都没解决出来,也许他是为了成就威尔,来展示自己的育人技术,但他没有关注他心灵,只关注成绩,反绕威尔远离他。自我感悟 关注成绩,不如关注孩子的内心 与其强迫别人做事,不如去引导他人做事 其实真的看到这个孩子,就想到我自己教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对孩子的吼叫打骂,都不如激发孩子内在动机,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自信心。

故事的主人公威尔是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在麻省理工学院里做清洁工,数学教授蓝勃出在黑板上的算式,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求证出来。对这些高难的问题都经过许多人多年的研讨,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时又出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他又轻松地解开这个难题。教授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他终于发现了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拘禁。他通晓各种知识,可以用法律为自己辩护,但从未真正服法以至法官不再听他的辩护,最终幸得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所有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训练的心理学家都被洞悉心理分析的威尔所羞辱,无功而返。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希望他来开导这个正在逃避生活的年轻人。肖恩发现他所有的作为都表明,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他的才华在他的反叛和固执中浪费了。他必须唤起他的精神,直面人生,包括他害怕失败而轻易放弃的爱情。 这是一个不幸的青年,他的童年浸满了太多的苦涩,所以他选择对社会的反叛,对自己的反叛,浪费自己的天才来仅用作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工具,他或者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却固执地守在做体力劳动的朋友们中间,不去看也不去想这样的天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他甚至拒绝送到手边的巨大机会。这看似无稽与愚蠢,但放在威尔身上,却变成了实实在在地揪心与哀伤,这可以叫思维抑制么?这个人在童年时受到了太多的伤害,所以他拒绝、他逃避、他蔑视、他以对抗保护自己、他用暴力说话、再用天才辩护,你知道他逃避自己,但是你似乎永远无法说服他。他在打架、在辩护、在任何时候都是无谓而强硬的,可其实他比所有人都软弱——因为他甚至不相信也不敢接受幸福。他脑中的世界比常人复杂千万倍、清晰千万倍,可是他心中的世界却塞满了空虚的混沌。初看威尔,似乎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不良少年,就像随处可见的“不成器”的青年一样会注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年轻时凭强壮的体魄和蛮力在黑帮中混出一个风光的位置、凭英俊的相貌有几段荡气回肠的爱情,然后结婚或同居,继续做黑帮或做苦力,老去,被新来的黑老大们杀害、代替或继续平淡的一生。可威尔是不一样的,他的冥顽不来自天生,而来自错误的童年,他的无所畏惧正是来源于发自心底的巨大的恐惧,这种恐慌像一只无形的利爪攫住他的心,让他无从逃避,弗洛伊德坚定地相信所有行动都有原因,如果人类仍然很神秘,那是因为对他们内心的驱动力量和影响行为的体验揭示得不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威尔是强硬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无畏更像一个乞丐的勇敢,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才无畏。他的心门是闭锁的,就像一个久蛰洞中的人,阳光反而是伤害。之前的医生不能“治愈”他,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是缺少对威尔真正的关爱,他们出于医生的职业,已经习惯用专业解决一切,而不是以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同为人类的关怀来看待他,帮助他。于是他们得到的便是威尔更专业的嘲弄,而此时,肖恩出现了,这个人未必有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可贵,他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在和威尔谈话,他也被敌视、被嘲讽、被激怒、被恶言相向,但是他包容了,他用心替代职业与威尔交流,从而填补了威尔心中缺失的父爱,影片最后,肖恩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威尔躲避躲避,最后躲避不开,突然痛哭。屏幕前的我们,心口都像受到了一种暖暖的撞击。这原来不是一个飞扬跋扈顽冥不化的人,他的一切乖戾与反叛都是对童年恐惧的抗击,对内心自疚的挣扎,当他殴打别人,他其实是在殴打自己。如果人真的是有对死亡的趋向与求生的矛盾,那么威尔就是在用殴打他人践行自己对死亡痛不欲生的过去的斗争。让我们忘掉他的有力拳头、他的高速运转的大脑、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拨开这些令人艳羡的外衣,这只是一个受伤的孩子,这只是一个用利剑做外衣蜷缩在自己世界里假装没有伤口的孩子,这只是一个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中的一员,他们有千千万万,被剥夺了童年的幸福也几乎被宣判了未来幸福的不可达,成长在暴力乃至犯罪中再给社会更多的暴力与犯罪,最后被社会抛弃,被人们惩戒、遗忘。他们是无所畏惧的,然而这样的无谓既不来自勇气、也不来自高尚的感情,只来自人心最深处的报复,最深处的痛恨、软弱、恐惧。威尔之所以显得特别,只因为上苍给了他一张特殊通行证。他的天才让他能得到高傲的世界极学人不弃的眷顾,让那个世俗的人为他费神、为他动用所有可能的资源、为他塑造未来。他终于能放弃表面的无谓,直视内心,接受阳光照见伤疤,开始人生的追问。可是我突然想到,还有更多“威尔式的”青少年们,他们有一样的悲苦童年,却没有威尔那样的天才,于是智慧与关怀之光就理由正当地就永远遗忘了这个角落,蓝勃教授等怎么能有精力关心他们?可是这些人是确实存在而且需要人们的关注的,他们的无谓会成为社会的畏惧,这样的无畏导向毁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而心理治疗可以做为个案拯救的途径却无法承担大面积的诊疗。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此后,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取得了飞速而巨大的发展,可是相对的,当它作为科学发展得更规范时,其最初对心灵与灵魂的本真关怀也渐渐被遗忘。当人也成为了个体研究品,智者当年充满人类同类关爱的“关于灵魂的科学”也变了质。变质未必是坏的,人类的发展确实需要一群人跳出人的立场,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但是当心理学家离开人文关怀的战场,我们的社会不是应当找到另一群人占领这个阵地么?我们不能要求心理咨询师承担改造那些受伤青年的责任,像威尔那么有慧根的青年况且需要那么多气力扭转,他人更不用说,所以要根治这种“无谓”,恐怕需要很多人长期无谓的努力,这其中必须包括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也少不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奋进。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着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数业余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西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 西恩被激怒了,他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威尔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西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以前,他戏弄那些心理医生时,他们的方式先是惊惶,接着是掩饰自己的愤怒,而后是拒绝继续给他做治疗。但西恩不一样,他也被刺痛,但他直接表达愤怒。更不一样的是,这个被刺痛被激怒的男人,答应继续给他做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或者在一切亲密关系中,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 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 譬如,一个依赖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他会表现得非常依赖,有时就是所谓的“可爱”。相反,一个支配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非常有能力的一面。 这时,如果那个人中招了,真的在我们表现“好我”时而与我们亲近,并在我们表现出“坏我”时结束了与我们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逻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 这是导致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依赖者总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依赖,支配者则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力量。所以,每当遇到一个危机事件,我们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僵化。 假若说治疗能发挥作用的话,关键点就在于,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对那个逻辑那么执着,也就是说,他的“好我”并不一定会促进关系,而他的“坏我”也并不一定会疏远关系。 威尔的逻辑,其实就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实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 也可以说,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原因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 那5名心理医生都中了威尔的招数,威尔用坏的方式表达他的天才时,他们都中断了和他的关系。西恩不同,看起来,他也中了威尔的招数,一样被刺痛,甚至更痛。但他这时不是中断与威尔的关系,而是选择了真诚袒露自己的心声。 当西恩这样做时,威尔的世界已经是在被颠覆了。威尔第一次发现,原来真诚地表达愤怒,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结束。 第二次会面中,威尔的世界进一步被颠覆。西恩先是承认,威尔的确刺痛了他,令他彻夜难眠,但在这种痛苦中,西恩想明白了很多。 尽管总是将聪明用在攻击上,但威尔还是以自己的聪明自豪。但是,西恩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恩明白,威尔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而在说这段话之前,西恩还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继续说,不要以为,我了解你,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说完这番话后,西恩撂下了一句话“现在该你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愿意真诚地去面对你,但你是否做好了真诚面对我的准备? 西恩的这番话也刺痛了威尔,或者说,令威尔感到震撼。第一次有“正确的人”对他如此坦诚相待,而他以前对付这些人的招数好像也都不再能发挥作用。那么,自己愿意冒一次险吗?真的对一个心理医生袒露心声? 最终,威尔选择了继续。 小标题: 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威尔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威尔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 威尔沉默时,西恩一样沉默着。他绝不先开口,而是等待威尔开口。 这种沉默有两种意思。第一,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沉默的权利。第二,威尔要自己决定是否袒露心声,而不是由心理医生来诱惑或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威尔主动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治疗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是爱情。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对此,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读大学时,我做电话心理热线,一个自称很帅的男孩打电话给我说,他失恋了,很痛苦。但这失恋又是他选择的。他和一个美女去逛街,美女突然说,你等我一下。他等了好长一会儿还没见美女回来,这时他突然明白,美女正在大便。一想到这么漂亮的美女在大便的情景,他特别忍受不了,于是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帅哥的“帅”是“好我”,他们之所以能被别人接纳,是因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丑”的“坏我”出现,他们就得不到关系中的爱与认可了。所以,这个男孩转身而去,看起来是不能接纳美女也大便的事实,但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也有丑的时候。 怎么在治疗中让来访者放下对这个逻辑的执着呢?心理医生可以戳穿来访者这个逻辑背后的把戏,但只这样做的话,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动声色地戳穿威尔的游戏后,讲了自己一个故事。他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超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说是。 西恩讲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狂笑起来,而威尔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故事讲完后,西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小标题: 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当时,威尔与他的三个死党——他们都没有机会读大学——去这个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威尔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威尔都得逞了。威尔最铁的哥们查克冒充历史系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但哈佛大学的学生克拉克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货,于是过来考查克历史学知识,但却被救驾的威尔给羞辱了。 威尔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恋爱关系,是比治疗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既然威尔不敢与心理医生建立关系,那么他更没有勇气去和自己所爱的女孩建立真正的关系。或者说,这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西恩的启发下,威尔终于鼓足勇气去见史凯兰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 但是,危机一直存在。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威尔一直不相信史凯兰爱自己,史凯兰的很多话,他都解释为,史凯兰并不是真心爱他。 譬如,史凯兰对他说,“有机化学对你这种人没用”。威尔立即问,他“这种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几次对史凯兰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史凯兰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史凯兰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凯兰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但威尔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时史凯兰发现他的缺点怎么办?那时她就会受不了他,而抛弃他。 这伤害了史凯兰,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听了史凯兰这番话,威尔立即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句话,13岁时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史凯兰再一次痛得弯下了腰,而威尔也走了。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对史凯兰而言,她是个“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逻辑是不能给别人麻烦,所以说如果你不爱就告诉我,我会主动消失。但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这句话会让进一步相信,她并不爱他,她好像在寻找一个让自己主动离开的借口。 史凯兰认为,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她爱他。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4次被送人寄养,其中3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这是他们各自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当然,主要是威尔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 小标题: 其实,这时不只是爱情到了第一个高潮,他的治疗也到了一个高潮,威尔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时,威尔的事业也貌似将进入一个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 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 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这让他对自己的逻辑无比执着。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因为,她会爱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断言,如若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的世界就会有颠覆的危险,她的内心就会有失控的感觉。于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感,她要么远离好男人,要么会把好男人变成坏男人。 对威尔而言,他的一个断言是“我只是一个玩具”,他的聪明可以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些乐子,但只要他出现一些“坏我”,一个亲密关系会立即结束,对方会毫不犹豫抛弃他。他过去的人生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没料到,查克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 这令威尔非常震惊,也许比面对西恩时还要震惊,因为他觉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都很享受的。 但查克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种各样的痛苦中。但是,我们之所以陷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痛苦其实有着极大的好处。我们之所以离不开痛苦,是因为舍不得这种好处。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中,爱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疗的过程更迷人,但威尔无意中最看重的,恰恰是和查克这些问题青年的友谊,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西恩懂得这一点,所以当蓝勃说威尔的朋友是“智障”时,他愤怒地为威尔辩护。 所以,当查克也对他说,你走吧,我渴望你顺应你的天才时,威尔真正解脱了。前面有爱情、事业等美好而正确的生活等着他,后面则是多年死党的督促、威逼和容纳,那么威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小标题: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西恩的治疗室,而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第一次这样说时,威尔说:“我知道”。 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继续说。 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西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 但西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 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痛苦。 这种拥抱,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威尔终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是威尔驾驶着查克等死党送给他的破车,奔向加州,去找史凯兰。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无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对威尔的内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实。威尔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极佳的表演。凭借这些因素,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配角奖(给西恩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和最佳编剧奖(给威尔的扮演者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并获得了其他多项大奖。 不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还想说,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戏剧色彩。导演给了威尔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查克的那番话,我很少在现实生活见到。 甚至,在这一点上事情总是相反的。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威尔拿出更多的勇气。

心灵课论文题目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改善的研究

2. 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3. 高职学生拖延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4. 听音乐对发明创造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影响

5. 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

6. 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7. 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与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8. 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9. 军校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0. 小学生音乐学习动机与音乐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11. 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高考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楚雄市紫溪中学为例

12. 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13. 大学生缘观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

14. 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自我中心社会支持的关系

15.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16. 中文阅读中词跳读机制的眼动研究

17. 他人帮助意图先前帮助结果及信息提供者年龄特征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8. 小学生对社会退缩的认识

19. 小学生对欺负受欺负同伴态度的研究

20. 教师情商幽默感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研究

21. 父亲教育观念及其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22. 目标位置的预测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23.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24. 中英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语言间差异的fNIRS研究

25. 情绪和颜色对记忆的影响研究

26. 有无标注词下内外部情绪标注对情绪作用的ERP研究

27. 基本情绪和元情绪的ERP对比研究

28. 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

29. 硕士毕业生归因风格自我概念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30.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青少年智力发展研究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31. 电视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真实性判断的视角

32. 呼市地区小学-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33. 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包头市第五中学为例

34. 农民工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自信心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一小学为例

35.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

36. 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

37.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

38.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theC's) in Decreasing Drug Use among the Youths in Papua New Guinea Norris Wangina

39. 大学生文化智力人格特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40. 精神型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对主动性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41.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以海南州所中学为例

42.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4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修订及研究

44. Ecological Factors in Bilingual Development Aidin Tajbakhsh

45. 物理学习困难的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研究

46.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多元智力影响的研究

47. 多级评分题组模型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中的应用

48. 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49. 记忆和推理干预训练对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之影响研究

50.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意志特点及教育

51. 高校魅力型教师的特质结构问卷编制及多层线性分析

52.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日常行为和早期阿尔兹海默症诊断的关系

53. 汉藏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4.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校外辅导中主体心理成因探究

5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实验研究

56. 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

57.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与工作记忆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5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及对策研究——以包头市重点高中为例

59. 住校生和陪读生自理能力学业成绩的对比研究——以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学生为例

60.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

61. -年级小学生对童话人物性别角色偏好状况的调查研究

62.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63. 低龄儿童厌学量表的编制

64. 汉字识别中正字法邻近字语音效应的眼动研究

65. 非自我空间参照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66. 背景线索效应内隐记忆机制的探讨——来自视角变化效应的研究

67. 特质焦虑与情绪词加工的眼动研究

68. 恋人概念威胁对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

69. 注视位置和语义偏向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研究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7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时间洞察力关系研究

71. 中等职业学校两种不同生源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化工学校为例

72. 高职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73. 情绪性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

74. 藏区“+”中职教育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75. 初中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76. 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77. 错误记忆提取阶段的激活和监测及老化研究

78. 情绪对不同焦虑水平个体抑制功能的影响

79. 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80. 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

81. -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

82. 重金属音乐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影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

83. 自我相关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

84. 中小学班主任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

8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困境”及审美转向

86. 蒙汉族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发展特征研究

87. 楚雄州职业教育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心理资本的状况和关系研究

88. 音乐速度与类型对蒙汉高中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

89.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90.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91. 移情训练对一年级小学生分享行为培养的干预研究

92.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93.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94. 情绪状态与调节策略对行为不当冲突的解决策略影响研究

95. 初二年级学生自主性两方面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96. 拉丁舞训练对-岁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97. -年级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民办小学为例

98. 高中生父母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99. 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课程设计

100. 小学高年级学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可以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作用,心理学在哪些领域(比如经济学)的应用这三方面写。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想总结一下。给你一篇范文参考,比较长,你可接节选一点内容。-------------------------------------------------------------------------------------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人们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面对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可怕力量以及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 人们无奈地将心灵之感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所以,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就是“灵魂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 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不断继续着,但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岁月里, 这种探索仅仅是处于无明确的研究目的、无明确的研究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无明确的研究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进行的, 而且夹杂在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在那个年代,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 其内容被包容于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 1879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使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 他成为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者。从此,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人类自身,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冯特创立心理学的时候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 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不过,早期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派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不存在应用的问题,但是这种观点仅仅持续了三四十年, 心理学开始走出实验室, 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活。 一、心理学对健康事业的应用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致力于精神病人的治疗。而20 世纪以来,心理学更加支持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主旋律。人们不仅注重到了人的生物学方面, 同时也注意到了作为完整人的心理、意识方面和社会行为方面。当今世界,人们更加崇尚预防医学,不仅考虑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包括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疾病,过去一直是指导身体的某一部分、过程、系统在功能或结构上的反常这一纯生物学概念;而健康,则仅意味着没有疾病。新的医学观下,健康指的是:“人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要有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的圆满适宜的状态。” 不能达到这一状态,即可称之为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现代健康观认为人类疾苦的发生,有生物、心理、社会、生态诸多方面因素,只有在人类处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的整体平衡协调运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20 世纪70年代后期,健康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联,甚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建立不久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问题。现代心理学在矫正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为, 尤其是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 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议。健康心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综合运用了行为理论、程序学习、行为健康和条件反射的原理。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对降低许多心身疾病, 如对降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等起了重要作用。如今在欧洲成立了欧洲健康心理学会,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国立健康心理学机构。在美国,通过健康心理学家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吸烟者的比率已明显下降, 成人的吸烟率比20 年前下降了12%,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吸烟致病致死的这一尖锐社会问题。实践表明,健康心理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的过程中, 必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造福人类的特殊作用。 二、心理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 20 世纪以来,心理学逐步向着经学领域渗透。首先, 大量的心理原理和行为研究成果被应用于经济学。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的思想流派,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传统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 主张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 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 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与传统经济学不同,融入了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包括人的认知、情绪、行为以及人格,而不仅仅是物的经济。行为经济学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而个体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又是一种个体化过程, 不能被他人所替代,所以个体化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行为经济学主张用过程理性来代替实质理性, 并致力于把被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牵动的经济木偶还原成富有人性的人, 使经济学成为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其次,在市场领域,消费者心理研究也被广泛应用。从消费主体出发,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规律;研究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研究影响消费行为的一系列社会、个人和体制变量; 研究满足消费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特点的反应; 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应需适销产品等。心理学使现代营销活动充满生机, 使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心理学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20 世纪末,心理方法就被引入到工业生产活动中,早期如泰勒的工作时间研究,吉尔布雷思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分析, 以及后来关于传送带生产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业心理学中的经典性工作。在心理学发展的百年时间里, 许多心理学学派都对工业心理学的理论作出过贡献。从经典的心理物理法、反应时学习心理,到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信号觉察论等,都对工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强调知觉的形与基, 在工业心理学的数符辨认、图形识别及服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条件。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应用理论, 研究如何运用心理方法和成果解决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产生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 利用心理学研究每一职业的要求;利用测验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的最佳工作方法;制定培训方案,使人力得到最有效的发展;决定最优良的工作条件;研究最合理的管理组织形式;研究工作动机,调整工人和管理人员间的通力协作。工业心理学强调探究人们在工作时的行为和产生这种行为原因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强调一些已知的人类行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或经济机构与劳动者的需求。 首先,上世纪中期,工程心理学形成。主张对劳动工具进行改装和设计, 使劳动工具的设计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保证最佳的劳动条件,使工程可靠,操作者轻松,效率提高。心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不仅在记载和积累有科学价值的资料方面功勋卓著, 而且在利用心理机制使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 在保证一个大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 被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工业产生一系列的革新,同时科学领域里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等科学的发展,工程心理学进入了系统研究。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 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地工作。认知实验心理学成为现代工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如今,工程心理学正致力于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 其次,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启蒙阶段, 其奠基就是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现代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 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现代工业心理学的分支逐渐增多,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等等。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工作环境是否能适合生理上的需要,工作者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利用心理方法实施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扩大化,减少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工作本身对人的意义,增加工作者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人事心理学在提高人的激励水平,改善培训方法,对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拔任用,以及职业的设计和人事安排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科学地制定有关人事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据。 四、心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 19 世纪末心理学进入了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他认为这两方面的教育活动都应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桑代克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 这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对教育事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教育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教育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 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同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早期教育心理学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规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 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1947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集中在: 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是逐渐转向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探讨, 也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人们高度关注教材、教法改革研究特别是关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手段的改进,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纷纷提出培养创造力的各种建议,开展了许多创造力课题的研究,教学中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儿童的幻想、好奇心、个性独立性等,都是着眼于教学的改革。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斯金纳, 参照以往别人制作的教学机器设计制成了程序教学机。这种教学机器的特点是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设定步调, 确定学习的进度,能够及时从机器中获得反馈信息,机器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自动调整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难度。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我教学法就起源于这种程序教学机。程序教学运动对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那些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而设计的教学课件备受欢迎, 斯金纳的及时强化思想仍然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而且受到大多数教师的欢迎,其程序教学思想也影响了教材的编制。直到现在, 无论是在教材编排还是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都能够看到程序教学的影子。教育心理学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问题。随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把学校和课堂看作是社会情境,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如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学习动机, 试图用造成某种外部压力或不平衡状态的方法, 来促使学生产生改革行为的欲望。人们开始重视教学组织形式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如心理学者罗杰斯主张,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 从而他强调采用指导讨论法进行教学。他认为,学习向高级水平发展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移情;二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三是和谐或真诚。心理科学引入教育理论和实践,不仅使教育理论面貌一新, 更重要的是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总之,进入20 世纪,心理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向世人证明它不仅是一门年轻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应用科学。除了上述领域外,几乎在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中,人们都开始注入心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 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 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 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等。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人类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而且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一个多世纪以来, 应用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21 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有人认为“21 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 主要原因是它应用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心理学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学对不同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标志着它逐渐成为一门与现代前沿科学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以及对于人类现代生活工作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人本主义第一个题目就是人必须为自己负责。心理学人本主义是第三大势力,这是哲学的,也是心理学的。这个流派里领头的是詹姆斯和马斯洛,正能量这本书是依据詹姆斯的哲学写得,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最好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我只提这些,初中生在发展心理学里的观点是自我意识苏醒,具有强烈的反抗动机。他们不是唯唯诺诺的小学生。题目我替你写好了,为谁而学习。答案也很简单,为自己而学习 。其实真的那么简单吗?有为爹妈的,有为社会主义的空话的,有随大流的,这都不是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再往深处说,理想是什么?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并承担责任和后果,理论上是支持人的自由的,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但是得充分认识到后果,并主动承担责任。人终究是为自己负责的。他们可以…不上课,但是他们必须清楚知道后果是什么?他们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去应对竞争性的社会。凡事有特例,没上过学的人典型例子就是爱迪生,爱迪生死得都很奇特,他昏迷过去,然后醒来,说了一句,那个世界真美妙,我都被他吓傻了,这是一个天生发明创造的人才,他居然可以创造死亡的美好意境。太神奇了。如果有学生听了你的课跑来跟你说,他考虑清楚了,要出家当和尚,你怎么说?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负责为你自己,我陪着你,路费够不够?跟爹妈说清楚了没?你可要好好读经文啊.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可以说的,老师一定会为你着想的。撑死了就是家访呗,有什么呢?到家长那里学生夸夸,然后随便问问,然后意味深长得说,你们当家长的也得负责任…啊!两方都关心到了,责任已经尽了,还能出出什么事情呢?我已经架起沟通的桥梁了,尽了责任就足够了。狼校长不可怕,就怕孩子跟老师和家长全都无法沟通,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一圈人在推卸责任,是推得掉的吗?所以我觉得你该多读书,免得…被学生问住你为谁教书?你为你自己,为你的学生教书,传道授业解惑,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生活得更好,你说我说的对吗?人本主义就四个方面,下一个主题是此时此刻,演讲人,安吉丽思,她的书名是活在当下,这就够你学得了,我说的对吗?他饿老公也有名,就是写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那个人。知道的越多越无知,你的学生等你的答案的同时,你考虑过学校为什么有这个要求没?党在干什么没?

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石——试论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它的精华,光耀华夏,远播世界。今天,我们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探讨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与作用,对于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启发全体社会力量的爱国主义热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质及外延。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等客观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沉积。它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广泛的外延,它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沉积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它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就其实质内涵而言,总体上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推崇仁爱原则,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三)重视人生观,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四)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则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文化,毫不疑问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生活情形的反映。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既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时代演进的记录,那么,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便是传统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征。从中华传统文化生成与演进的自然环境看,它显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立发展与继承的格局与走向。反映着中国传统文明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基础,涵盖了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农业文明历程。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综合,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落脚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是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本因素,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力量,以一种观念形态存在(感情、理想、价值观)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要素看,它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传统文化本质为组成要件,并在形成过程中相互糅合,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实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的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刚毅奋进、厚德载物、爱国爱家、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基本精神。并包含了传统伦理观中的忠、仁、智、良、义、信、礼、俭、勇等基本要素,而这些恰恰是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石与基因。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现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是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民族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它制约民族精神的走向与发展,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同时,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巩固,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民族成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品格和风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用不可估量。而蕴涵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越深邃,民族精神则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辨证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进行传统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忧后乐”“为民请命”的博大胸怀等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商品社会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从而重新树立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汉文化中的重德崇仁思想,在成就多民族国家的连续统一,熔铸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引导各族把一时的相互冲突、战争化解为长远的和平与融通,起到了巨大的民族团结和凝聚作用。 (二),中华民族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精神支撑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似一条银线,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绪一线贯穿。传统文化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精忠报国”“轻利忘义”“舍生取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重要内容一直激励着我们为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而奋斗牺牲,爱国主义的内容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它使民族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高涨,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在一次次前仆后继、英勇搏杀中,传统文化对中华健儿的精神支撑作用得以彰显,我们看到了它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威力。 (三)传统文化是强国富民的推动因素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孔孟思想体系中的“礼”“仁”成分,儒家文化中的“协和万邦”“和为贵”“大同”等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本民族传统文化,只有把现代化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现在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传统文化中的勇于创新、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成分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抑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否定“一己私利”, 赞扬和肯定“以公忘私”“天下之利”“先义后利”“义以为上”等思想,这些思想的价值取向,对于增强全民素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心灵美论文题目

美无处不在,但又很难说清楚什么是美。从一般意义上讲,美就是好。你觉得美的定义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关于美的议论文作文,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关于美的议论文作文:什么是美 问世间什么最美?有人说钻石最美,有人说风景最美……我认为外在美不算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大都只是注重外表的美丽,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打扮自己,却忽略了外在美只是表面,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美迟早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心灵美不会,他才是永葆美丽的秘方,是青春永不褪色的因素,心灵美是最重要,他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他永远会在美丽的城堡上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一个人,外表美与丑其实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美丽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清朝宰相刘罗锅,虽然其帽不扬,但却满腹经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妻子赞美他说:“背负一乾坤,腹中满经纶。”刘罗锅虽然没有外在的美丽,但他渊博的学识弥补了他外表的缺憾,他的才能过人,他的心灵美,才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外在美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有智慧和善良构成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渴望得到外在的美丽,却忽略了心灵美。外在美会在时间里沉淀,但内在美却会清水出芙蓉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发出最美的光。心灵美才是用来检验内心品质的最好的仪器,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交车上,一位时尚靓丽的女郎,因为一位乘客不小心踩到她的脚就破口大骂,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这种形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外在的美丽也许会吸引别人的目光,但那只是一瞬,而心灵美却会永远荡漾在人们的心头,不会离去。相比之下,内心的美才更胜一筹。现在的人大多追求外表的美,认为这很现实,其实不然,外表美总会逝去,当岁月流逝,当闭月羞花变成了苍颜白发,人们的目光就不会停留在这里,而在时间的洗礼中,惟独留下的是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永不褪色的心灵美。《我的丑娘》中的丑娘,其貌不扬,却独有一份善良宽容在身上闪光;说《论语》的于丹,相貌平平,却因她的渊博学识荣登十大美女的宝座…… 外表美不重要,因为红颜总会逝去;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品质,渊博的学识才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宝塔,才是人生中永恒的伴侣!让我们共同呵护心灵中的美丽,让心灵美与外在美结合在一起,陪伴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高考关于美的议论文作文:不完美的美 世界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缺点,可就是这样不完美的世界才会令人发出从心底的赞美,才会诞生出一群不完美的我们,所以人各有不同,所以才会缤纷多彩。 假设真的有完美的世界,那么完美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花草?不花草太脆弱了,有高山?不,高山阻碍了视野、隔断了道路。这种世界根本无法想象,世间的万物啊,正是有了种种的缺憾,所以才会有改进的机会,所以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才会拥有无尽的可能,和无限的潜力。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中有这样一段:三藏无已,遂收拾经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是啊,天地不全,如今我们的不完美难道不是应证了行者的那句“应不全之奥妙”吗? 所以说残缺也是一种美,就像那断臂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又称米洛的维纳斯。)相传,这具维纳斯原本有手,但作者因觉得有手的维纳斯不如无手的美,就将她的双臂去掉了。事实上,这具维纳斯从一出土就没有双臂,很多人试着帮她装上双臂,但却发现有臂的维纳斯反而不如无臂美,就没有给她安上双臂。可就是这样一个残缺的雕像,给予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与无限的创作灵感。 世界因不完美才会让我们残生发自内心的感叹,完美的东西不会存在,完美的世界根本无法想象。因为正是这种不完美,所以世间万物才各有不同,所以才会千差万别,所以才会缤纷多彩。 高考关于美的议论文作文:平凡美 生活无处都是美,最美老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他们大多都是平凡的人,然后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的美…… 奉献可以算的上是一种美,她,是一个80后,活泼可爱,关爱学生,工作5年,深受孩子们喜爱。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下,造成双腿截肢,她就是黑龙江省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抱怨过,始终坚持如一,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到,“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她的座右铭,是呀!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缺少了这种精神吗?我们在学习时,缺乏一种探求其本质的精神,有时候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可能只是去对付,并没有主动去想把它做到最好,而年轻张丽莉有100多名学生,她总是把每个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宁愿放弃休息也不愿意丢下一个孩子,就这样,张丽莉老师用奉献精神诠释了生活中的平凡美。 牺牲同样可以算的上一种美,5月29日,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时年仅48岁。吴斌叔叔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生活中的美,他的事件告诉了我们在遇到危机时,我们应保持沉着,冷静,由于吴叔叔的这种举动,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24名旅客的性命,诠释了生活中的平凡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平凡美,只是这种美比较难发现,所以我们要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才能发现更多的平凡美。 猜你喜欢: 1.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800字作文 2. 高二作文细节之美800字5篇 3.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4.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 5. 以美为话题的的议论文作文4篇

心灵美

“外表”的美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 人心田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同伙,你 以为怎么样的人材是最美的呢?是认为人 外表美才是最美的美。仍是以为有知识的 人材是最美的呢?而我自己却以为心灵的 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认为一个人, 就算是外表再美,没有1颗锦绣的心灵。 那这个人的外表就像是一件空皮郛,没有 一点用场;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的知识, 没有1颗锦绣的心灵。那这个人的知识就 像是一件装饰品,非但没有一点...

“外表”的美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 人心田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同伙,你以为怎么样的人材是最美的 呢?是认为人外表美才是最美的美。仍是 以为有知识的人材是最美的呢?而我自己 却以为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认为一个人,就算是外表再美,没 有1颗锦绣的心灵。那这个人的外表就像 是一件空皮郛,没有一点用场;一个人, 就算有再多的知识,没有1颗锦绣的心 灵。那这个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件装饰品, 非但没有一点用,还反而会危害社会。 我自己以为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 美。我看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主人 公,是一个叫东施的人,她固然长的很 丑,但她却被知县称为赛西施,这是为何 呢?恰是由于她的心灵非常的美,在一次 一个小孩掉到大便池里去,他人都在阁下 说着要去救,可就是没有一个人乐意下去 救谁人小孩。也就在这时候,这个叫东施 的人恰好走过看到了,她就不管三七二十 一,立刻下去救人。把谁人小孩救起来 后,她自己已经满身都是大便。她为何会 去救谁人小孩呢?是由于她拥有1颗锦绣 的心灵,知县就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才 会称她为赛西施,而且众人都在赞颂她。 实在,这类古迹其其实咱们现实生活 中也是很常见的。就像有一会,我和 妈妈一块儿乘公交车去乡间玩。坐在我前 面的是两个年夜姐姐。坐在里面的一名穿 得很时兴,留着长长的波浪卷发。而另外 一位却恰然相反,穿戴质朴的外套,只留 着长长的平发。车子开过了几个站后,上 来了一名满头白发的白叟,可所有的坐位 都以满了。就在这时候,那位身着质朴的 年夜姐姐立刻起家,笑哈哈的把座位让给 了那位白叟。而另外一位穿得很时兴年夜 姐姐却嗤之以鼻。这时候我觉得这位年夜 姐姐在质朴的衣服与通俗的平发,以及那 颗仁慈的心的完善组合下,就像一名仁慈 的天使。 在历史上,那些长的摩登的人又有几 个被载入史乘呢?不过就是四大美女和一 些贵妃,可这些寥寥可数,而且此中也有 很多是由于心灵美的瓜葛被载入史乘。还 有单单是由于心灵美的人被载入史乘的人 呢?却数也数不清!像如许的事例举不胜 举,人的平生是很漫长的,在此人生的漫 长路途上,同伙请保有1颗锦绣、仁慈的 心灵吧,让它匡助你为天下做也些好事! 人的外表美不一定是最美的,人的心灵美 才是真正的美! 人外表的美,不一定代表统统。而相 反的,人心田的美,却可以代表统统!

心里美才是真的美

今天妈妈又买回几个榴莲,吃着那“臭”甜可口的榴莲,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一次妈妈买回来两个榴莲。我很喜欢榴莲也很爱吃,但那是不知道,还以为是摆设呢!

刚开始妈妈让我吃,我死活不吃,说:“这又丑又臭的,怎么吃呀?”

爸爸给我解释,半天才把我说服我,先让我看看里边是什么。爸爸把它杀开,里边的东西就像包了皮的烂香蕉一样,着实让我反胃半天。

我又哭又闹:坚决不吃!但看爸爸妈妈吃得很香,我也忍不住了,要了一块,吃了起来,居然很好吃。

开着我吃得很开心,妈妈意味深长地说:“榴莲不能看外表,也不能闻味,只有吃到嘴里才知道;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心里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当时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件事发生才明白,这句话包含的意义是多么深刻。

一次上课去,下课回家,得坐公交。

站了个站,有了一对空座位。本来我不喜欢坐这种座位的,因为我不喜欢有别的不认识的人坐在我旁边,但我今天实在太累了,所以我不得不坐了。

又过了一个站,有两位女士,一个外表看起来很漂亮,而另一位则又胖又不漂亮。

那位胖女士小小的眼睛,下嘴唇闭上嘴唇突出很多,牙也有点突出,满脸的妆被汗洗得又青又紫。她还时不时的往我这边供一下,仿佛是因为她需要多一点空间。

说实话,我有点讨厌这位女士,头往窗户那边一摆,看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老爷爷上车了,车上没空位。

这时,我很累,上了一天的课,很想休息会儿,便没动。

前边的那位漂亮女士无动于衷,眼睛都不眨一下;胖女士立刻站了起来,把老先生扶了过去。

顿时,我的心沸腾了,我被这位胖女士所深深地折服,我有什么理由讨厌人家?至少自己没有他强!

那一次,我在学校扫地,扫到了很晚。我看看天,天已经暗了,学校的门要关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出校门。在幽静的小路上,我时而迈着大步,时而缓慢的走,时而停下来。那是因为我害怕,现在是吃饭时间,想到这里,我也有些担心。“噼”一阵闪电吓了我一跳,看看天,就下起了毛毛雨,“噼”又是一阵闪电,更加大声了。我趁着还是毛毛雨,急忙地跑着,可是雨越下越大,我只好躲在屋檐下,心想︰爸爸妈妈都那么忙,哪有时间来接我呀!只能等大雨停了再走。雨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人撑着一把小花伞,我看得不大清楚,但是,我已经感到了她那灿烂的笑。越走越近了,越走越近了,我可以看清楚她的样子了,这位阿姨好慈祥啊!我真希望她可以送我回家。她看见我,用手拍拍我,然后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小妹妹,你家在哪里?你是不是在学校扫地了?”她看看表,毫不犹豫地说:“这雨还要下很久呢。我送你回去吧

是写家乡人的心灵美和家乡的景色,

问世间什么最美?有人说钻石最美,有人说风景最美……我认为外在美不算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美。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大都只是注重外表的美丽,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打扮自己,却忽略了外在美只是表面,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美迟早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心灵美不会,他才是永葆美丽的秘方,是青春永不褪色的因素,心灵美是最重要,他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他永远会在美丽的城堡上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一个人,外表美与丑其实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美丽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清朝宰相刘罗锅,虽然其帽不扬,但却满腹经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妻子赞美他说:“背负一乾坤,腹中满经纶。”刘罗锅虽然没有外在的美丽,但他渊博的学识弥补了他外表的缺憾,他的才能过人,他的心灵美,才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外在美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有智慧和善良构成的心灵,就是最美丽的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渴望得到外在的美丽,却忽略了心灵美。外在美会在时间里沉淀,但内在美却会清水出芙蓉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发出最美的光。心灵美才是用来检验内心品质的最好的仪器,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在公交车上,一位时尚靓丽的女郎,因为一位乘客不小心踩到她的脚就破口大骂,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这种形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外在的美丽也许会吸引别人的目光,但那只是一瞬,而心灵美却会永远荡漾在人们的心头,不会离去。相比之下,内心的美才更胜一筹。现在的人大多追求外表的美,认为这很现实,其实不然,外表美总会逝去,当岁月流逝,当闭月羞花变成了苍颜白发,人们的目光就不会停留在这里,而在时间的洗礼中,惟独留下的是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永不褪色的心灵美。《我的丑娘》中的丑娘,其貌不扬,却独有一份善良宽容在身上闪光;说《论语》的于丹,相貌平平,却因她的渊博学识荣登十大美女的宝座…..

外表美不重要,因为红颜总会逝去;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品质,渊博的学识才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宝塔,才是人生中永恒的伴侣!让我们共同呵护心灵中的美丽,让心灵美与外在美结合在一起,陪伴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美好的心灵

开学第一天,我高高兴兴地到本校上课.同从前一样,在校会时间我们都会听广播.然而,这次的内容却不一样,让我感觉到了特别.

原来,我们学校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同学得了白血病,手术费很多,雪上加霜的是,他爸爸妈妈也下岗了,没有稳定的收入.他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倾其所有为他治病,可还是付不起昂贵的手术费.所以,学校倡议我们全体同学向这位得了白血病的同学伸出援助的手,捐出一些钱,献上一份爱心.

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听的很认真,班上没有什么波动,倒比平时安静了许多.我心想:这为同学多不幸啊,别人高兴地走进校园学习,他只能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所以,我一定要为这名同学捐钱.妈妈不是每个月的第一天给我十块钱零花钱吗,对,回家后把我这个月的零花钱捐给他吧!十块钱,虽然不是一个大数目,对许多同学来说,也就是一个汉堡的钱或几根冰棍的钱,可对这个同学来说,一分一分都是救命钱啊.再说,这也是我的一片爱心啊,就这么定了.第二天,我带着钱来到学校,走进我们班,我看见同学们都带了钱,有五块、十块、五十块、还有一百块的,同学们都积极地走到讲台桌前,把钱捐上去.一份份钱,就是同学们的一份份爱心,就是同学们一颗颗美好的心灵......众人拾柴焰高,我们班一下就捐出了七百多块钱!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是啊,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这些爱心不就汇成了一片爱的海洋了吗?!

关爱他人是我们这中华民族的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献爱心的活动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吗?

--------------------------------------

美好的心灵

王奶奶从我们院搬走已经有两年多了。每逢到了夏天,院里的各种花草竞相开放,喷红吐绿,吐蕊扬花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奶奶。

王奶奶已经年过花甲了,她特别喜欢养花。平时,她总是闲不住地鼓捣那儿了盆花。不是修修剪剪,就是浇水施肥,忙个不停。烈日当头的时候,王奶奶把花搬到阴凉处;赶上雨倾盆的时候,王奶奶就把花抢到屋里…王奶奶对待花草就像对待小娇儿,冷了,热了,渴了,全都照顾得周周到到。

在王奶奶的精心培育下,花儿茁壮成长。月季花,花红似火,娇嫩鲜艳;文竹生长得是那样潇洒,清新淡雅;茉莉花如雪如玉、清香扑鼻;仙人掌像一片片绿色的手掌,重重叠叠、姿态矫健,把小小的四合院装扮得像一座小花园。

王奶奶不许院里的小孩儿随便乱动她的花,为了花,有时甚至“六亲不认”。

有一回,我和小朋友在院里一起玩儿砍沙包。正玩儿得开心,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一 *** 坐在乇奶奶最喜欢的月季花,立刻盆碎土散,枝折花落。这时,王奶奶看见了,又心疼又惋惜,便教圳我说:“多好的花,叫你给毁了。你知道吗’我养花是为了美化咱们的小院啊!”我也后悔奠及,同时也知道了王奶奶的心思。王奶奶把踩断的枝丫插在花盆里,自言自语地说:“唉,但愿它还能活过来!”我为了弥补我的过错,赶忙帮着王奶奶一起种。过了几天,月季花居然活了,王奶奶高兴地笑了,我也变得谨慎小心,注意爱护花儿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有人在搬家。我仔细一看,这些家具我都很熟悉,它们是王奶奶家的。我赶忙跑进院,看见王奶奶正在一盆一盆地把花搬到各家窗台前,又亲手给花浇一遍水,然后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把这些花照看好。我舍不得王奶奶,难过得直点头。

王奶奶搬走了,她把最心爱的东西留给了大家,这颗美好的心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很美,若你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便能发现美的所在。”生命是一杯无色的酒,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饱满的杯;生命是一艘破浪的船,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领航的帆;生命是一片无限的海,美好的心灵就是它澎湃的浪;生命是一幢美丽的房,美好的心灵就是它光明的窗。

天气转凉了,金色的秋天来了,天高气爽。早晨,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里,似乎披上了一件透明的轻纱。我来到马路上,咦,路面怎么那么干净?谁扫的?我心中有一边连串的问号。“唰— —唰——”扫地的声音打破了早晨的寂静,我顺着声音望去,是一位清洁工。她大约50来岁,脸色苍黄,两鬓斑白,额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一双眼睛仍然炯炯有神,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呼——呼——”一阵阵寒风恕号着,可清洁工却只穿着一件红色的工作服各一件毛衣。她的手冻得通红,手里捏着一把扫把,用力地扫着,扫着……满天的灰尘在空中舞着,都进了她的嘴里。那位女清洁工认认真真地扫着,每一处,每一个角落都扫得干干净净的,落叶、纸屑、泥沙^堆成一一堆。马路干净了,可“马路天使”的身上、脸上粘满了灰尘,但她的心灵却是那么的美丽、纯洁。我赞美清洁工人,她们使人们减少疾病,能够在各条战线上更好地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他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博得人们的尊敬!

美好的心灵,洒向人间就是爱像清风,拂去了人们心头的印却不带走什么;像阳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却不需要什么像细雨, 无声地渗入干旱的土地,却不谋求什么。为了世界更加美好,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very good 第三片不错,谢谢了啊!

写你生病的时候护士阿姨细心照看你也许是他心里很美后面接着往下写

可以吗?

给个好评,谢谢

心灵美

记得有一次,我到街上去玩,走着走着。突然,我看见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么。

出于好奇心,我走上前去,透过围观的人群望去,只见一个老奶奶正躺在地上,她身旁还有一个竹篓,竹篓里面都是苹果,地上还有几十个苹果。接着,我向在场的一位老年人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位老奶奶出来卖苹果,由于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在这里昏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望着躺在地上的老奶奶,我真想去帮她,但我觉得太麻烦了,便没有去帮她。就在这时候,从人群中钻出一个人,他看了看地上的老奶奶,便帮老奶奶捡起了苹果。人们看着这个人,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人真好,我们也帮着捡吧!”有的说:“真是没事闲着找事干,谁有时间管这些闲事”有的说:“看着真是没事干,还不如回家看电视,走了吧!”有的说:“这个人肯定是她朋友或亲戚,要不怎么会帮她捡苹果呢!”这时候,老奶奶醒了,她望着身旁帮她捡苹果的人,眼里渐渐流出了眼泪......随着时间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帮老奶奶捡苹果,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苹果终于捡完了,那个带头捡苹果的人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一百元钱,放在老奶奶手里,说:“像你这种老年人,怎么可以出来卖苹果呢!回家吧!”说完,便转过身,走了。人群渐渐散了,老奶奶也走了。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那个人一样献出一点爱心,那世界上所有的人一定都是幸福的。 一个心灵美的人 儿童时代的一件件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淡忘。可是唯一有一件事就像刻在我心上一样,怎么也不会忘记,每当回想起它,还是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不久似的。 那是我读三年级的一个六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放学了,我刚想回家,但是,六月的天空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会变,刚才还是万里晴空。此时,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发出霹雳的巨响,接着一个又一个地响遍大地,紧接着,大雨瓢泼似的倾泻而下。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我发愁了!心想:“爸爸各妈妈出去了还未回来,就连妹妹也跟着出去了,现在,谁能给我送伞呢?‘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唉!我出门时也该带一把雨伞来啊!” 看见同学们一个个陆续被接走,我的心更犹如火上添油,更加躁动不安。这时,个性急躁的我终于待不下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出雨帘,一个劲儿往回家的路奔去。突然,我滑倒在地,腿在地上擦伤了,看见自己这样狼狈的样子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小弟弟,你干什么哭啊!”一句话从背后传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在哥哥打着雨伞在我身后。 那位在哥哥走了前来问:“小弟弟,你没雨伞吗?”我点了点头,大哥哥笑了笑,伸出了一只手说:“我送你回家吧!”年纪还小的我不懂事,只知道妈妈说的话——小心坏人,不要随便让人送你回家,所以我并没有伸手出去。那位大哥哥却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小弟弟,别怕,我不是坏人。”说完,他又伸出手来,我憖憖然地拉着他的手站了起来。这时,我的腿在流着血。那位大哥哥看见了急忙说:“你受伤了,得赶快包扎,我背你回家吧!你告诉我你家在哪里。”“在某某路17号”我小声说着。 那位大哥哥背着我走在路上,雨伞下的我,身子很冷,但是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回到家,那位大哥哥就拿了一些纸,把我的伤口擦干净,然后找了一些药敷伤口上,接着他就走出门口,身影渐渐消失在雨帘里…… 这件事虽过去了很久,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就像印章一样印在我心中,我永远也会记住那位打着雨伞的魁梧身影 更多 

事例不好

一个外貌美的人令人羡慕,但是一个心灵美的人却让人称道。

清早,我拿着卖早点的钱,骑上自行车,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哼着欢快的小曲,心情出奇的好!

不一会儿,就到了卖面的地方,我买了两碗面。骑着自行车穿过人群,来到卖豆浆的店门口。可没想到,我刚要下车,可能是因为没有站稳。“砰!”的一声,呀!车子倒了!面从篓子里溢了出来。“我的面!”我不禁大喊。看到这情景,我心里焦急地想着:这下可惨了,我回去妈妈肯定说我,该怎么办呀!这时,从豆浆店里走出一位中等身材的阿姨,我想大概是店里的营业员吧!我望了望她:她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脑后的马尾辫随着她走路的节奏一甩一甩的,高高的鼻子下是红润的嘴唇,嘴角微微翘起。我不禁感叹:真是一位漂亮的阿姨呀!

她看了看我,说:“小朋友,你买豆浆吗?要几杯呢?”我听见她这样问,心想:我都这样了,面都没了,豆浆又喝不饱,你却想着自己的生意,长得那么漂亮,原来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我还是小声回答:“两杯。”她听完后,看了看我手中的四元钱,对我说:“小弟弟,你那面2元一碗吧?我把豆浆给你不要钱的,你拿钱去买豆浆吧!”说完,便走回店里拿了两杯豆浆装好,然后走过来放到我的车篓里,冲我笑了笑。我不由得一愣,忙大声对她说:“谢谢阿姨!我回家拿钱给你。”她听后,回过头和蔼地看了我一眼,又甩着辫子走回店内。顿时,我心里仿佛一束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感到一阵温暖,但又有一阵惭愧……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讲了事情的经过,妈妈虽然说了我,但还是让我赶快拿钱去还给好心的阿姨……

现在我才发现,原来那位阿姨不仅外表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

q

我的家乡连云港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 就说著名的花果山吧,素有‘东海第一胜境’的美称。这里峰奇石怪,花果满山,景色十分美丽。如今的花果山上,玉女峰高高耸立在山上,庙宇亭阁大都整治一番,自然景色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那样。 家乡的大海也毫不逊色。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海港周围的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到映在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密布在苍海中的星斗互相辉耀,美极了。 我家乡的风景,别具一格,不管是风情还是这儿的人们,都很美! 毕竟家乡六月中, 春光不与四时同。 鱼虾水藻满池塘, 空气清新更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人的心灵美作文 作文《心灵美》800字议论文

心灵杂志

“态度”只是你能看到的表象。它的核心本质,通俗地说是“心态”,深奥一点来说就是“思维”。也就是说,态度是外在,而心态和思维才是“态度”的内部核心动力。只有两者为自然一体时,态度才是决定因素。否则,伪装出来的态度不能持久。故有,日久见人心。当我们在讨论“态度”的重要性时,其实我们讨论的是“心态”,或者“思维”的重要性。为什么态度(思维)如此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喜怒哀乐,决定了你怎么去干所有事。比如说:有的男子或者女子,受某些思维的拖累,认为女儿长大后迟早是别人家的人,所以,在对待女儿与儿子上,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思维被严重污染后,带来的态度不同。这时,你说“态度”重要与否的问题,倒不如说“思维”的重要性。态度之所以能解决一切,核心原因是,态度的背后就是思维。高阶的思维代表高阶的成熟,继而才有人生的大高度。别不相信,有的人活到八十岁了,但其思维还赶不上一些30岁的年轻人。比如说:凡人皆有一死,那这一辈子的努力,意义何在?这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思维。但另一种思维是:人来一世,本质上是为了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快乐。为了这个一次又一次的快乐能永远循环下去,我们需要不断的付出。

《态度决定一切!》是2003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曼.W.皮尔。举世闻名的大牧师、演说家和心灵作家,被誉为“积极思考的鼻祖”、“自尊的倡导者”和“将基督教平民化的伟人”。他1885~5月3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哈姆雷特镇,曾获波士顿大学神学硕士、塞拉裘斯大学神学博士。皮尔博士以倡导人性的自尊而闻名于世,著有四十六部畅销书,他的名著《积极思考的力量》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本书是他在心灵改革史上的另一部惊世之作,本书英文版曾在美国最畅销书榜上整整待了十年时问,从此, “态度决定一切”成为表达积极思维的一句口头禅传遍了全球。皮尔博士曾服务于纽约的Mar'ble Collegiate教堂,长达五十九年,在他担任牧师期间,每天来倾听他演讲的听众总是排起长龙;那时皮尔每周的广播节目“生活的艺术”在NBC上连播了54年之久;他同时也是著名心灵杂志《标竿》的创办人,该杂志的期发量达到了450万份;他平均一年向一百个团体发表演说,直到他九十三岁那年,他的听众人数达到两千万人之巨;他曾应罗斯福总统和尼克松总统之邀向国民和军队传递积极思考的讯息;也曾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他的一生被拍成了脍炙人口的影片——《一生》。诺曼·文森特·皮尔被誉为“上百万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导人”,他积极思考的思想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真谛”与“开启智”的宝库,帮助千百万人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在一本回顾皮尔一生的传记中,对这个积极思考者是这样评价的: “无论销售员、家庭主妇、还是学校教师 都发现皮尔能让他们振奋,皮尔博士说的是普通人的语言,质朴却能振聋发聩。”一位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说:“皮尔讲的人生价值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更不是什么成功学,他是在讲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迫切需要的。”

可以看一些像是《心探索》、《不抱怨的世界或《心灵鸡汤》这样的书籍。其中《心探索》是一本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和丰富的心灵杂志,包括占星、解梦、塔罗这样的心灵解读方案。可以在在轻松之余让我们清晰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自由之路,不仅让读者找到阅读的归属感,更能体验新鲜的心灵灌溉,走出孤独的‘心灵困境’。相信对心灵上有困惑的人是有很大帮助的。

推荐《心探索》,可以百度一下。非常有趣的心理杂志,和别的都不一样。

谢灵运论文题目

关于三国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确研究的已经比较普遍,但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写,比如,三国的人物形象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的比较。关于这一点,金圣叹已经说过,是因文运事和以文生事的区别,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详加论证。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题目。下面我就为大家说推荐一些关于古代小说 论文 的参考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徐渭《四声猿》的悲剧色彩 2.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 3.由张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态 4.《聊斋志异》反映的女性意识 5.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 6.试论魏晋志怪小说的结构特点 7.《任氏传》中任氏形象的创造性 8.比较霍小玉与李娃形象 9. 璩 秀秀形象试析 10.试谈杜十娘形象(可与其他妓=形象做比较研究) 11.试谈《二拍》小说《青楼市探人踪》的情节艺术 1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思想价值 13.《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妇女群像 14.比较类似于《薛仁贵》和《琵琶记》这样的创作 15.《牡丹亭》的创新出奇之处 16.由《十二楼》看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17.刘基与柳宗元寓言之比较 18.谈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 19.李渔小说的艺术特点 20.比较魏晋志怪与《聊斋》中的狐仙形象 21.李翠莲形象分析 22.尤三姐形象与李瓶儿形象的比较 23.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24.《清波杂志》的文学思想 25.《鹤林玉露》的文学思想 26.某代唐诗选集研究 27.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28.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29.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30.《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31.《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32.薄命司的象征意义 33.试论李纨性格二重性的意义 34.谈梦游太虚幻境的梦幻描写 35.海棠诗社与桃花诗社的不同 36.《红楼梦》个性化语言举例 37.王熙凤形象与潘金莲形象的比较 38.《水浒传》小人物分析 39.《史记》创作上的科学性 40.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41.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42.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 43.宋代文学对道统观的背离 44.清代女诗人创作面面观 45.唐代五言六句古体诗研究 46.晚唐五代诗人研究

参考例文:

《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

俞灏敏

内容提要 曹丕的时代结束后,中国的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上继续向纵深演进。陆机承上启下,揭橥文学特征,探讨创作规律,建立审美标准,并相应地在创作中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追求艺术的表现力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陆机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

关键词 陆机文学自觉文学理论创作实践

当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而获得独立的存在时,它就大步跨入了自觉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一个时代肇端于汉末,以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为背景,以比较自由解放的文化思想的冲击为动力,唤醒了人的自身意识,也唤醒了人的文学意识。文学的自觉在无名氏古诗中已孕含量的蕴积,至曹丕的时代腾起质的飞跃,出现了重视文学价值、探讨体制风格、提出审美要求、品评作品优劣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象。文学创作也扬弃了外在于自身的目的,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这颇象鲁迅说的,近于西方“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1],当然两者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比拟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一个文学冲决传统的功用观念对创作的束缚、寻求按自身规律充分发展的变革历程。它在曹丕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后继续向纵深演进,至西晋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借用鲁迅的表述方式,就是“陆机的时代”。因为无论在理论形态或实践形态上,陆机都能踪继前秀,启范后叶,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就其历史贡献而言,实为曹丕之亚匹。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审视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试图藉以展示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

承上启下的文学理论

文学是在自身不断得到实践、认识、把握中发展的。对文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把握的尝试,可以说是它从自在阶段跨入自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陆机的《文赋》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首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创作过程及其规律性与复杂性。其实在曹丕的时代,丰富的创作就已提供了进行这种探讨的可能性。历史之所以选择了陆机,我认为就在于文学自觉的演进的必然性。陆机的探讨是以文学日益清晰地显示出本体形态为契机的。在先秦、西汉,文学被淹没在它的功利性中;两汉之交的文学批评开始注意到文学的主体性,但对屈原、司马迁及辞赋作家的评论仍注重创作主体的思想倾向、品格修养与作品功用的关系。汉、魏之际,抒情文学的兴盛,艺术形式的进步,使人们进而探讨主体的个性气质与作品风貌的关系,并透过作品超现实的审美层面逐渐看到文学本体的存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从文气说到文体论,透露了文学批评由主体论趋向本体论的消息。但风气初开,许多问题未及深入探讨。西晋随着文学再度繁荣,对文体的探讨由抽象概括深入到具体分析,如傅玄《连珠序》之论连珠,皇甫谧《三都赋序》之论赋,到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更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各体的限制,进入本体的层次,乃是必然的趋势。《文赋》应运而作,于扼要地论述各种文体的体制风格之外,着重研究创作的产生、构思、布局、修饰等问题,体现了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上的纵深发展。后来刘勰《文心雕龙》的下半部分打通各体而泛论创作,实“本陆机说而昌论文心”[2],因而其探讨在《文赋》的基础上更全面,更深入。从曹丕到刘勰,文学理论批评由文体进入本体,由粗浅趋向精深,演进轨迹灼然可见,其中陆机正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观照文学的本体,重视其自身规律的客观存在,也表明对文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次。当文学被视为一种工具时,一旦它未能实现社会所期待的功用,便会受到轻视。扬雄批评侈丽闳衍的辞赋欲讽反劝,对辞赋本身也一变“少而好赋”的态度,蔑其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3],典型地体现出传统的文学功用观。曹丕的时代认为文学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对于传统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但在理论上还象个新生儿,尚未发育成熟。如《典论·论文》单列诗赋为一科,突出其独立地位,但又置于四科之末,仍不免留有视其为末技的残痕;又倡言文气说,强调作家禀受于自然的气质与才能在创作中形成作品风格、创造艺术价值的决定作用,视文学为艺术个性的创造,然而“不可力强而致”云云,表明对文学自身规律以及作家对它的能动把握,缺乏一定的认识。陆机在《文赋》中对此作了纠补,以诗、赋居十体之首,并揭橥它们缘情体物的本质特征:在不排除作家的天赋因素对作品成败的影响的同时,又肯定创作自有“辞条与文律”即规律的存在,认为对它们的把握不仅是“知”的理论问题,更是“能”的实践问题,强调作家应提高后天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创作中“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体会到“兹事之可乐”。这意味着随着文学自觉的演进,人们开始朦胧地窥察到,创作的主体力量是在气质个性的发挥与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的统一中全面展示的,从无到有的文学创造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因而给主体带来愉悦。这些理论洞见对南朝文论具有历史导向的意义。“文笔说”将日益细分的文体概括为大致相当于纯文学与杂文学的两大类,而且对前者本质特征的揭示在陆机“缘情绮靡”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如萧绎云:“至如文者,惟须绮豰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4]。值得注意的是,《文赋》论文体,前七种都属有韵之文,后三种均是无韵之笔,参照刘勰论文体先文后笔的体例,可谓已预示文笔之分的趋势,故“缘情绮靡”也成为被南朝人普遍接受的有关纯文学的审美观念,如王筠就称美萧统的作品“吟咏性灵,岂惟薄技,属词婉约,缘情绮靡”[5]。至于《文赋》对创作规律的重视,刘勰将其内蕴发挥得更为透彻,明确提出“执术驭篇”的主张,并进而说明掌握创作的客观规律应与作者主观上的创作情思的勃发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所谓“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6]。陆机的探讨也体现出文学审美观念的进步。文学创作是人充满情感的审美创造活动,注定要从童年的“天籁”之美走向情采并茂的“人籁”之美。在实践形态上最先自觉遵循这一历史走向的不是侈丽而寡情的汉大赋,而是被《诗品》誉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汉末古诗。《典论·论文》首次在理论上予以反映,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在此基础上主张“诗赋欲丽”。但他的表述不够明确,理论也有待完善。尽管“以气质为体”的建安文学是“以情纬文,以文被质”[7],但曹丕本人未能说明气与情的关系,而且气作为各种文体之本,还不是诗赋的本质特征。再者,他也没有论述文学创作中情感的产生以及如何藻饰情感使作品华丽。陆机《文赋》进一步明确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鉴于魏晋诗赋合流的倾向,这两句可说是互文见义,不仅概括出文学的特征,而且揭示了审美创造的历史走向。陆机还站在理论的高度,着重探讨情采并茂的美学风格的形成机制。他吸收了传统的“物感说”的合理内核,认为作家“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郁结在胸中的块垒受四时物色的触发感召,产生创作激情,然后通过构思想象,使“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这里将自然景物引进美的创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既表明对审美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自觉重视,又为创作实践指出一条通向情采并茂的具体途径,即在体物中缘情,使作家的个人情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体物“穷形尽相”也给铺采摛文留下了用武之地。赋予文学意象以美的形式,需要多方面的表现技巧,陆机提出“会意尚巧”,“谴言贵妍”以及“音声迭代”,均指向语言艺术的锻造。其中“会意尚巧”,大多释为构思立意应当巧妙,我认为它既与词采、音律相提并论,在《文赋》的叙述结构中当属于以文“逮意”的写作层次。意与物融为意象,通过穷形尽相的体物完整而形象地传达出意的情蕴,这就是语言表现中所谓的“巧”,故前人有以“肖物情”释之[8]。后来沈约谓司马相如赋“巧为形似之言”,钟嵘评张协诗为“巧构形似之言”,刘勰说“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9],也都是从语言和体物的关系来论“巧”的,可以参看。陆机关于情采的美学观对南朝文学理论影响很大,刘勰《文心雕龙》专设《情采篇》和《物色篇》来阐述物、情、采的关系。钟嵘《诗品》认为“物之感人,固摇荡性情”,主张文学创作要“穷情写物”,“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均是陆机的嗣响。再从创作实践来看,从刘宋的山水诗到齐梁的咏物诗,通过描写景物表现情意,并追求巧似,辞采,声律,成为风靡南朝的审美取向。这一切都表明陆机对文学美的理性把握在文学独立、艺术进步的历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缘情绮靡的创作

实践文学是人学。人性的觉醒带来了文学的自觉,现实的人生日益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饱含社会生活体验的情感世界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不断的开掘。陆机受文学自觉的感召,与其理论相应,在创作上丰富地展现了人的主题:或叹生命之短暂,或伤人生之艰难,或叙羁旅之悲苦,或抒离人之哀怨。古诗写的都是这些在当时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感内容,止乎礼义、风上化下的观念已挡不住它们的喷涌倾泻。其情调激楚悲伤,也冲决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传统防线,它不仅来自当时欣赏感人力度最强的悲情哀感的审美趣尚,更是出于一种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存在冲突的觉醒意识。在陆机的拟古诗中,可以感到一颗为之震憾的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用激动的手指在伤感的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悲的旋律。如《拟迢迢牵牛星》让游子思妇在令人想到天地冷漠、四时迅迈的岁暮中绝望地哀哭,岁暮不得相会是陆机增写的,与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短促的人生在忍受社会所造成的遥遥无尽的别离痛苦中流逝,以时空的无情突出人间的悲哀。人的主题,悲的旋律,又浸透着他个人的身世感慨。他的作品写一生之路,抒一己之情,并不象传统批评所指责的那样“敷旨浅庸,性情不出”,“词旨敷浅,但工涂泽”[10]。长期割据造成的地域性历史意识与文化心态、江南望族的门第、东吴名臣的功业,在陆机的内心植下强烈的家国意识和功名理想,时代的变迁使两者在不同境遇的刺激下构成复杂的心理矛盾。陆机一生就在这矛盾的痛苦中挣扎,文学成了人生痛苦的宣寄。吴亡后不久,他作《赠弟士龙》四言诗10章,抒发家邦颠覆、骨肉分离的悲痛,序中明言“故作是诗,以寄其哀苦焉”。重振门楣的渴望驱使他迈着亡吴之士的沉重步伐,辞家踏上一条追求功名的艰难征途,从此陷入不可自拨的矛盾之中。表现在创作中,一面是《赴洛道中》“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的哀思,一面是《长歌行》中“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的焦虑。但仕宦不达,使他在《猛虎行》中借游子行役的艰辛写照自己奔走功名的坎坷,深感“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而发出“人生诚未易”的慨叹,同时流露出“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那种无奈事仇的负疚感。他曾借《招隐诗》、《幽人赋》之类的作品发过归隐之思、超脱之想,期以自慰;但更多的是抒发对家国的怀念,对人生的伤感,宣泄内心的痛苦。如《思归赋序》云“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赋中以岁暮之景的肃杀状写他羁宦京洛戚戚无欢的孤苦,“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在《叹逝赋》中,“悼堂构之颓瘁,愍城阙之丘荒”,国亡家破的余痛至不惑之年仍撞击着他的心扉,而旧亲凋落又使他产生迟暮之感,不禁“哀缘情而来宅”,想到功名未就,终老为客,深深发出“嗟人生之短期”的悲叹。陆机的作品就这样载着他整个真实、独特的内心世界:失去家国的悲哀,自投世网的痛苦,奔走功名的坎坷,思归故土的忧伤。这些互相交织的感情充实了人的主题,加强了悲的旋律。陆机是背着沉重的悲哀走完短暂人生的,悲哀构成他情感的底色,作品的基音。其诗赋中频频描写的岁暮可以说是悲哀投射最集中的意象,如《感时赋》极度渲染出岁暮的空间阴森感和时间飞逝感,前者在《园葵》诗中又成为时局险恶的象征,“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道出“孤生寄北蕃”的他对京洛政治黑暗的感受;后者在《思亲赋》中则兴起“感瑰姿之晚就”的迟暮之悲,“人道短矣”的慨叹吐出他的人生悲感。陆机的慷慨悲歌由于时代、环境等综合因素固然不如建安文学风骨遒劲,激昂气盛,却唱出自己有血有肉的感情,回响着内心震荡的颤音,是他“缘情”理论的自觉实践,体现了自曹丕的时代以来为人生创作、为自己创作、高扬个体情感的文学发展态势。曹植自云“雅好慷慨”,后期作品又大都“愤而成篇”[11];阮籍诗歌篇篇抒写自己“忧思独伤心”[12]的情怀。西晋文学更重视开掘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如左思对门阀社会的愤懑,潘岳对亡妻的深痛悼念,都富有浓厚的个性色彩。陆机因能站在理论自觉的高度,这方面表现更为充分。在以他为代表的太康文学的推动下,人们益将文学当作人生苦闷的宣寄,在作品中缘一己之情。如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与魏晋咏怀性的行旅诗相类,所谓“玄言尾巴”往往是作者受到景物的触发、“慷慨促命管”[13]而唱出的胸中块垒。陆机抒写身世之悲的行旅诗在南朝自然很受重视,如江淹《杂体诗》拟陆机一首题为“羁宦”,即拟其《赴洛》诸诗,由此可以想见这类诗对大谢的影响。他的影响至南北朝文学的殿军庾信犹清晰可见,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倾泻自己的身世故国之痛,序中多次提到陆机,不惟他俩身世经历相仿佛,更在于创作宗旨及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的传承,如序云“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将陆机“悲缘情”“哀缘情”的创作推向极致。文学又是美的创造。从古诗“文温以丽”到曹植诗的“词采华茂”,表明创作主体为了增强抒情效果,开始自觉追求作品的美感力量。陆机创作更是力求达到自己倡言的“绮靡”,现代阐释已廊清了前人对“绮靡”的曲解,认为它是比喻作品总体风貌的精妙美好[14]。陆机在创作中总是调动各种表现技巧和修辞手段来强化自己的感情,取得总体审美效果。如《赠尚书郎顾彦先》就运用描摹、对偶、借代、顶真等手法及赡丽的词采,形象生动地铺写淫雨为患之状,蓄足声势后有力地跌出末句“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关怀家乡的深厚之情与一组组感觉形象融合为诗的意境,从而给人以总体的美感。钟嵘《诗品》谓陆机五言诗“举体华美”,其它诸体作品也大体如此。陆机还很重视语言的音响效果,在理论上首次明确提出“音声迭代”的审美要求。由于缺乏有关当时声律的参照资料,我们无从把握他在实践中的追求,但是在《泰山吟》“迢迢造天庭”、“曾云郁冥冥”,《苦寒行》“玄猿临岸叹”之类的诗句中,似可看到有意展示同声同韵字复叠连用之意趣的痕迹。陆机的艺术追求是多方面的,对艺术的进步起到了导向和推动的作用,如体物的巧丽,音声的迭代,直启山水诗语言的造型化和永明体对声律的讲究。但过去有些批评家因未能把握到这种追求中内在的文学自觉的脉动,对此颇多指责,如沈德潜就批评陆机“开出排偶一家”,梁、陈诗歌“专工队仗”是其“为之滥觞”[15]。其实曹丕提倡“诗赋欲丽”,丽与偶在古人看来关系很密切[16],《文心雕龙·丽辞》讨论的就是对偶,而偶句的铺排确能给人以整丽丰赡的美感,用于描摹、宣染有一定的厚度。陆机在《文赋》中要求作品避免“偏弦独张”的短小单调,其体物缘情的创作也就自觉运用排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铺叙抒写,力求使作品如繁音会奏那样具有内容充实饱满、形式弘丽华赡的美。以他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的“缛旨稠星,繁文绮合”[17]乃是实践“诗赋欲丽”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文学自觉在实践形态中的演进。当然,排偶有时也失之呆板,理想的“迭用奇偶”要到刘勰时才因实践的发展而得到理论上的认识,但它促进了后人对诗歌整齐匀称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导致近体律诗对仗句的定型。再如摹拟,前人谓陆机“束身奉古,亦步亦趋”[18],对此有必要稍作辨析。陆机的摹拟以拟古诗为最,实际上它包含着对古诗文学价值的认识及对其所体现的审美意识的接受。由于时代相距太近,建安诗人身处古诗现实意义的激荡中,还无法对它进行超现实的冷静观照。至西晋,它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初步显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陆机以理论家的敏锐眼光首先捕捉到了它的文学美而著力摹拟。这意味着古诗开始作为五言诗这一新的抒情文类的典范而受到景仰、研习,陆机试图通过摹拟探索五言诗情感表现与审美创造的律则,折射出对创作的自觉重视,与其理论精神相通。另外,摹拟本身在魏晋间主要是作为一种学习前代范作的方式,严格说来不属于创作,有别于《文赋》批评的创作上“暗合于曩篇”的雷同,因此和作为雷同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创新的审美要求不构成矛盾。陆机的创作多有独创的构思,新颖的形容,就是在拟作中也不乏推陈出新的奇词妙句,这倒与《文赋》中“袭故而弥新”的主张是一致的。以上我们把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放到文学自觉的历史进程中作了考察,看到两者并不象有的论者认为的那样是互相矛盾的[19],而是完全可以沟通的。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陆机自己也意识到的“知”与“能”的差距,但它们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有意思的是,陆机本人“服膺儒术”[20],在文学上却能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篱,紧跟文学发展的潮流,表现出一种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性,为文学自觉的演进作出他的时代所需要的贡献。尽管他的贡献早已被历史所超越,但其推动文学发展的功绩仍彪炳在中国文学史上。

注释[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3]扬雄《法言·吾子》。[4]萧绎《金楼子·立言》。[5]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全梁文》卷六十五。[6]刘勰《文心雕龙·总术》。[7][1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8]方廷《昭明文选大成·文赋》,引自张少康《文赋集释》。[9]分别见《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卷上,及《文心雕龙·诠赋》。[10]分别见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沈德潜《古诗源》卷七。[11]见曹植《前录序》与《赠白马王彪诗序》。[12]阮籍《咏怀诗》之一。[13]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文选》卷二十六。[14]见周汝昌《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文史哲》1963年第2期。[15]《古诗源》卷七。[16]如《周礼·夏官·校人》注曰:“丽,偶也”。[18]《采菽堂古诗选》卷十。[19]见《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所载《陆机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陆机〈文赋〉二例》。[20]《晋书·陆机传》。

原载:《阴山学刊》1994/04

参考例文:《陆机与魏晋文学自觉的演进》俞灏敏内容提要 曹丕的时代结束后,中国的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上继续向纵深演进。陆机承上启下,揭橥文学特征,探讨创作规律,建立审美标准,并相应地在创作中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追求艺术的表现力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陆机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关键词 陆机文学自觉文学理论创作实践当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而获得独立的存在时,它就大步跨入了自觉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一个时代肇端于汉末,以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为背景,以比较自由解放的文化思想的冲击为动力,唤醒了人的自身意识,也唤醒了人的文学意识。文学的自觉在无名氏古诗中已孕含量的蕴积,至曹丕的时代腾起质的飞跃,出现了重视文学价值、探讨体制风格、提出审美要求、品评作品优劣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象。文学创作也扬弃了外在于自身的目的,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这颇象鲁迅说的,近于西方“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1],当然两者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比拟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一个文学冲决传统的功用观念对创作的束缚、寻求按自身规律充分发展的变革历程。它在曹丕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后继续向纵深演进,至西晋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借用鲁迅的表述方式,就是“陆机的时代”。因为无论在理论形态或实践形态上,陆机都能踪继前秀,启范后叶,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就其历史贡献而言,实为曹丕之亚匹。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审视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试图藉以展示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承上启下的文学理论文学是在自身不断得到实践、认识、把握中发展的。对文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把握的尝试,可以说是它从自在阶段跨入自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陆机的《文赋》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首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创作过程及其规律性与复杂性。其实在曹丕的时代,丰富的创作就已提供了进行这种探讨的可能性。历史之所以选择了陆机,我认为就在于文学自觉的演进的必然性。陆机的探讨是以文学日益清晰地显示出本体形态为契机的。在先秦、西汉,文学被淹没在它的功利性中;两汉之交的文学批评开始注意到文学的主体性,但对屈原、司马迁及辞赋作家的评论仍注重创作主体的思想倾向、品格修养与作品功用的关系。汉、魏之际,抒情文学的兴盛,艺术形式的进步,使人们进而探讨主体的个性气质与作品风貌的关系,并透过作品超现实的审美层面逐渐看到文学本体的存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从文气说到文体论,透露了文学批评由主体论趋向本体论的消息。但风气初开,许多问题未及深入探讨。西晋随着文学再度繁荣,对文体的探讨由抽象概括深入到具体分析,如傅玄《连珠序》之论连珠,皇甫谧《三都赋序》之论赋,到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更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各体的限制,进入本体的层次,乃是必然的趋势。《文赋》应运而作,于扼要地论述各种文体的体制风格之外,着重研究创作的产生、构思、布局、修饰等问题,体现了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上的纵深发展。后来刘勰《文心雕龙》的下半部分打通各体而泛论创作,实“本陆机说而昌论文心”[2],因而其探讨在《文赋》的基础上更全面,更深入。从曹丕到刘勰,文学理论批评由文体进入本体,由粗浅趋向精深,演进轨迹灼然可见,其中陆机正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观照文学的本体,重视其自身规律的客观存在,也表明对文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次。当文学被视为一种工具时,一旦它未能实现社会所期待的功用,便会受到轻视。扬雄批评侈丽闳衍的辞赋欲讽反劝,对辞赋本身也一变“少而好赋”的态度,蔑其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3],典型地体现出传统的文学功用观。曹丕的时代认为文学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对于传统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但在理论上还象个新生儿,尚未发育成熟。如《典论·论文》单列诗赋为一科,突出其独立地位,但又置于四科之末,仍不免留有视其为末技的残痕;又倡言文气说,强调作家禀受于自然的气质与才能在创作中形成作品风格、创造艺术价值的决定作用,视文学为艺术个性的创造,然而“不可力强而致”云云,表明对文学自身规律以及作家对它的能动把握,缺乏一定的认识。陆机在《文赋》中对此作了纠补,以诗、赋居十体之首,并揭橥它们缘情体物的本质特征:在不排除作家的天赋因素对作品成败的影响的同时,又肯定创作自有“辞条与文律”即规律的存在,认为对它们的把握不仅是“知”的理论问题,更是“能”的实践问题,强调作家应提高后天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创作中“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体会到“兹事之可乐”。这意味着随着文学自觉的演进,人们开始朦胧地窥察到,创作的主体力量是在气质个性的发挥与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的统一中全面展示的,从无到有的文学创造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因而给主体带来愉悦。这些理论洞见对南朝文论具有历史导向的意义。“文笔说”将日益细分的文体概括为大致相当于纯文学与杂文学的两大类,而且对前者本质特征的揭示在陆机“缘情绮靡”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如萧绎云:“至如文者,惟须绮豰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4]。值得注意的是,《文赋》论文体,前七种都属有韵之文,后三种均是无韵之笔,参照刘勰论文体先文后笔的体例,可谓已预示文笔之分的趋势,故“缘情绮靡”也成为被南朝人普遍接受的有关纯文学的审美观念,如王筠就称美萧统的作品“吟咏性灵,岂惟薄技,属词婉约,缘情绮靡”[5]。至于《文赋》对创作规律的重视,刘勰将其内蕴发挥得更为透彻,明确提出“执术驭篇”的主张,并进而说明掌握创作的客观规律应与作者主观上的创作情思的勃发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所谓“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6]。陆机的探讨也体现出文学审美观念的进步。文学创作是人充满情感的审美创造活动,注定要从童年的“天籁”之美走向情采并茂的“人籁”之美。在实践形态上最先自觉遵循这一历史走向的不是侈丽而寡情的汉大赋,而是被《诗品》誉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汉末古诗。《典论·论文》首次在理论上予以反映,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在此基础上主张“诗赋欲丽”。但他的表述不够明确,理论也有待完善。尽管“以气质为体”的建安文学是“以情纬文,以文被质”[7],但曹丕本人未能说明气与情的关系,而且气作为各种文体之本,还不是诗赋的本质特征。再者,他也没有论述文学创作中情感的产生以及如何藻饰情感使作品华丽。陆机《文赋》进一步明确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鉴于魏晋诗赋合流的倾向,这两句可说是互文见义,不仅概括出文学的特征,而且揭示了审美创造的历史走向。陆机还站在理论的高度,着重探讨情采并茂的美学风格的形成机制。他吸收了传统的“物感说”的合理内核,认为作家“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郁结在胸中的块垒受四时物色的触发感召,产生创作激情,然后通过构思想象,使“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这里将自然景物引进美的创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既表明对审美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自觉重视,又为创作实践指出一条通向情采并茂的具体途径,即在体物中缘情,使作家的个人情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体物“穷形尽相”也给铺采摛文留下了用武之地。赋予文学意象以美的形式,需要多方面的表现技巧,陆机提出“会意尚巧”,“谴言贵妍”以及“音声迭代”,均指向语言艺术的锻造。其中“会意尚巧”,大多释为构思立意应当巧妙,我认为它既与词采、音律相提并论,在《文赋》的叙述结构中当属于以文“逮意”的写作层次。意与物融为意象,通过穷形尽相的体物完整而形象地传达出意的情蕴,这就是语言表现中所谓的“巧”,故前人有以“肖物情”释之[8]。后来沈约谓司马相如赋“巧为形似之言”,钟嵘评张协诗为“巧构形似之言”,刘勰说“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9],也都是从语言和体物的关系来论“巧”的,可以参看。陆机关于情采的美学观对南朝文学理论影响很大,刘勰《文心雕龙》专设《情采篇》和《物色篇》来阐述物、情、采的关系。钟嵘《诗品》认为“物之感人,固摇荡性情”,主张文学创作要“穷情写物”,“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均是陆机的嗣响。再从创作实践来看,从刘宋的山水诗到齐梁的咏物诗,通过描写景物表现情意,并追求巧似,辞采,声律,成为风靡南朝的审美取向。这一切都表明陆机对文学美的理性把握在文学独立、艺术进步的历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缘情绮靡的创作实践文学是人学。人性的觉醒带来了文学的自觉,现实的人生日益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饱含社会生活体验的情感世界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不断的开掘。陆机受文学自觉的感召,与其理论相应,在创作上丰富地展现了人的主题:或叹生命之短暂,或伤人生之艰难,或叙羁旅之悲苦,或抒离人之哀怨。古诗写的都是这些在当时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感内容,止乎礼义、风上化下的观念已挡不住它们的喷涌倾泻。其情调激楚悲伤,也冲决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传统防线,它不仅来自当时欣赏感人力度最强的悲情哀感的审美趣尚,更是出于一种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存在冲突的觉醒意识。在陆机的拟古诗中,可以感到一颗为之震憾的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用激动的手指在伤感的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悲的旋律。如《拟迢迢牵牛星》让游子思妇在令人想到天地冷漠、四时迅迈的岁暮中绝望地哀哭,岁暮不得相会是陆机增写的,与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短促的人生在忍受社会所造成的遥遥无尽的别离痛苦中流逝,以时空的无情突出人间的悲哀。人的主题,悲的旋律,又浸透着他个人的身世感慨。他的作品写一生之路,抒一己之情,并不象传统批评所指责的那样“敷旨浅庸,性情不出”,“词旨敷浅,但工涂泽”[10]。长期割据造成的地域性历史意识与文化心态、江南望族的门第、东吴名臣的功业,在陆机的内心植下强烈的家国意识和功名理想,时代的变迁使两者在不同境遇的刺激下构成复杂的心理矛盾。陆机一生就在这矛盾的痛苦中挣扎,文学成了人生痛苦的宣寄。吴亡后不久,他作《赠弟士龙》四言诗10章,抒发家邦颠覆、骨肉分离的悲痛,序中明言“故作是诗,以寄其哀苦焉”。重振门楣的渴望驱使他迈着亡吴之士的沉重步伐,辞家踏上一条追求功名的艰难征途,从此陷入不可自拨的矛盾之中。表现在创作中,一面是《赴洛道中》“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的哀思,一面是《长歌行》中“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的焦虑。但仕宦不达,使他在《猛虎行》中借游子行役的艰辛写照自己奔走功名的坎坷,深感“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而发出“人生诚未易”的慨叹,同时流露出“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那种无奈事仇的负疚感。他曾借《招隐诗》、《幽人赋》之类的作品发过归隐之思、超脱之想,期以自慰;但更多的是抒发对家国的怀念,对人生的伤感,宣泄内心的痛苦。如《思归赋序》云“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赋中以岁暮之景的肃杀状写他羁宦京洛戚戚无欢的孤苦,“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在《叹逝赋》中,“悼堂构之颓瘁,愍城阙之丘荒”,国亡家破的余痛至不惑之年仍撞击着他的心扉,而旧亲凋落又使他产生迟暮之感,不禁“哀缘情而来宅”,想到功名未就,终老为客,深深发出“嗟人生之短期”的悲叹。陆机的作品就这样载着他整个真实、独特的内心世界:失去家国的悲哀,自投世网的痛苦,奔走功名的坎坷,思归故土的忧伤。这些互相交织的感情充实了人的主题,加强了悲的旋律。陆机是背着沉重的悲哀走完短暂人生的,悲哀构成他情感的底色,作品的基音。其诗赋中频频描写的岁暮可以说是悲哀投射最集中的意象,如《感时赋》极度渲染出岁暮的空间阴森感和时间飞逝感,前者在《园葵》诗中又成为时局险恶的象征,“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道出“孤生寄北蕃”的他对京洛政治黑暗的感受;后者在《思亲赋》中则兴起“感瑰姿之晚就”的迟暮之悲,“人道短矣”的慨叹吐出他的人生悲感。陆机的慷慨悲歌由于时代、环境等综合因素固然不如建安文学风骨遒劲,激昂气盛,却唱出自己有血有肉的感情,回响着内心震荡的颤音,是他“缘情”理论的自觉实践,体现了自曹丕的时代以来为人生创作、为自己创作、高扬个体情感的文学发展态势。曹植自云“雅好慷慨”,后期作品又大都“愤而成篇”[11];阮籍诗歌篇篇抒写自己“忧思独伤心”[12]的情怀。西晋文学更重视开掘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如左思对门阀社会的愤懑,潘岳对亡妻的深痛悼念,都富有浓厚的个性色彩。陆机因能站在理论自觉的高度,这方面表现更为充分。在以他为代表的太康文学的推动下,人们益将文学当作人生苦闷的宣寄,在作品中缘一己之情。如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与魏晋咏怀性的行旅诗相类,所谓“玄言尾巴”往往是作者受到景物的触发、“慷慨促命管”[13]而唱出的胸中块垒。陆机抒写身世之悲的行旅诗在南朝自然很受重视,如江淹《杂体诗》拟陆机一首题为“羁宦”,即拟其《赴洛》诸诗,由此可以想见这类诗对大谢的影响。他的影响至南北朝文学的殿军庾信犹清晰可见,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倾泻自己的身世故国之痛,序中多次提到陆机,不惟他俩身世经历相仿佛,更在于创作宗旨及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的传承,如序云“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将陆机“悲缘情”“哀缘情”的创作推向极致。文学又是美的创造。从古诗“文温以丽”到曹植诗的“词采华茂”,表明创作主体为了增强抒情效果,开始自觉追求作品的美感力量。陆机创作更是力求达到自己倡言的“绮靡”,现代阐释已廊清了前人对“绮靡”的曲解,认为它是比喻作品总体风貌的精妙美好[14]。陆机在创作中总是调动各种表现技巧和修辞手段来强化自己的感情,取得总体审美效果。如《赠尚书郎顾彦先》就运用描摹、对偶、借代、顶真等手法及赡丽的词采,形象生动地铺写淫雨为患之状,蓄足声势后有力地跌出末句“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关怀家乡的深厚之情与一组组感觉形象融合为诗的意境,从而给人以总体的美感。钟嵘《诗品》谓陆机五言诗“举体华美”,其它诸体作品也大体如此。陆机还很重视语言的音响效果,在理论上首次明确提出“音声迭代”的审美要求。由于缺乏有关当时声律的参照资料,我们无从把握他在实践中的追求,但是在《泰山吟》“迢迢造天庭”、“曾云郁冥冥”,《苦寒行》“玄猿临岸叹”之类的诗句中,似可看到有意展示同声同韵字复叠连用之意趣的痕迹。陆机的艺术追求是多方面的,对艺术的进步起到了导向和推动的作用,如体物的巧丽,音声的迭代,直启山水诗语言的造型化和永明体对声律的讲究。但过去有些批评家因未能把握到这种追求中内在的文学自觉的脉动,对此颇多指责,如沈德潜就批评陆机“开出排偶一家”,梁、陈诗歌“专工队仗”是其“为之滥觞”[15]。其实曹丕提倡“诗赋欲丽”,丽与偶在古人看来关系很密切[16],《文心雕龙·丽辞》讨论的就是对偶,而偶句的铺排确能给人以整丽丰赡的美感,用于描摹、宣染有一定的厚度。陆机在《文赋》中要求作品避免“偏弦独张”的短小单调,其体物缘情的创作也就自觉运用排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铺叙抒写,力求使作品如繁音会奏那样具有内容充实饱满、形式弘丽华赡的美。以他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的“缛旨稠星,繁文绮合”[17]乃是实践“诗赋欲丽”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文学自觉在实践形态中的演进。当然,排偶有时也失之呆板,理想的“迭用奇偶”要到刘勰时才因实践的发展而得到理论上的认识,但它促进了后人对诗歌整齐匀称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导致近体律诗对仗句的定型。再如摹拟,前人谓陆机“束身奉古,亦步亦趋”[18],对此有必要稍作辨析。陆机的摹拟以拟古诗为最,实际上它包含着对古诗文学价值的认识及对其所体现的审美意识的接受。由于时代相距太近,建安诗人身处古诗现实意义的激荡中,还无法对它进行超现实的冷静观照。至西晋,它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初步显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陆机以理论家的敏锐眼光首先捕捉到了它的文学美而著力摹拟。这意味着古诗开始作为五言诗这一新的抒情文类的典范而受到景仰、研习,陆机试图通过摹拟探索五言诗情感表现与审美创造的律则,折射出对创作的自觉重视,与其理论精神相通。另外,摹拟本身在魏晋间主要是作为一种学习前代范作的方式,严格说来不属于创作,有别于《文赋》批评的创作上“暗合于曩篇”的雷同,因此和作为雷同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创新的审美要求不构成矛盾。陆机的创作多有独创的构思,新颖的形容,就是在拟作中也不乏推陈出新的奇词妙句,这倒与《文赋》中“袭故而弥新”的主张是一致的。以上我们把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放到文学自觉的历史进程中作了考察,看到两者并不象有的论者认为的那样是互相矛盾的[19],而是完全可以沟通的。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陆机自己也意识到的“知”与“能”的差距,但它们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有意思的是,陆机本人“服膺儒术”[20],在文学上却能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篱,紧跟文学发展的潮流,表现出一种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性,为文学自觉的演进作出他的时代所需要的贡献。尽管他的贡献早已被历史所超越,但其推动文学发展的功绩仍彪炳在中国文学史上。注释[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3]扬雄《法言·吾子》。[4]萧绎《金楼子·立言》。[5]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全梁文》卷六十五。[6]刘勰《文心雕龙·总术》。[7][1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8]方廷《昭明文选大成·文赋》,引自张少康《文赋集释》。[9]分别见《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卷上,及《文心雕龙·诠赋》。[10]分别见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沈德潜《古诗源》卷七。[11]见曹植《前录序》与《赠白马王彪诗序》。[12]阮籍《咏怀诗》之一。[13]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文选》卷二十六。[14]见周汝昌《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文史哲》1963年第2期。[15]《古诗源》卷七。[16]如《周礼·夏官·校人》注曰:“丽,偶也”。[18]《采菽堂古诗选》卷十。[19]见《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所载《陆机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陆机〈文赋〉二例》。[20]《晋书·陆机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