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高中政治教研论文大纲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4 23:48:02

高中政治教研论文大纲模板

以下是本人写的一篇范文,给供参考。 浅谈高考政治学科的几轮复习 X中学 黄X 高三政治课常态复习一般有四轮,在这四轮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基础是阶梯,学生的能力是核心。如何巩固好学生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夯实基础理论、扎实系统地抓好第一轮复习。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扎实系统地抓好,让学生对知识点点疏通,脑子里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牢固的学科思维。如果学生对第一轮复习的内容掌握得还不够牢实,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同时,我们就必须实行“双轨”运行的策略,要求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确保夯实基础这一教学的关键环节落到实处。 二、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轮复习。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定好热点问题。根据过去考试的特点和时事政治本身的意义,坚持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专题范围:第一,以我国相关热点为主。世界范围内的大事,与我国没有直接联系的不宜成为专题。第二,以经济类热点为主。这既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相符,也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成为重要热点也就理所当然。第三,以具有长时效性的热点为主。第四,关注有定论的问题。 (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从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考试目标和要求来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材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试卷中主观题目最常见的题型是材料式主观题,而材料式主观题一般都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命题取材多来自当年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热点材料。在进行热点专题复习时,教师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言简意赅地介绍相关背景材料,并要求学生就背景材料作出简单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学科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从背景材料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重视与课本知识的整合,形成比较完整又体现时代特色的知识体系。如,钓鱼岛问题,是热点,也跟我们《政治与生活》中“坚定地维护我的国家利益”这个高频考点紧密连在一起。 (四)、从政、经、哲、史、地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避免单一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热点问题,这正是“综合”的主要特色,也在近几年高考中逐渐明显地呈现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我国的能源问题,可以从经济、哲学、政治、地理、历史角度来分别考查其产业结构调整、内外因相结合、国家职能、我国的能源利用状况、工业革命与能源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五)、讲解典型例题,主要是讲解近五年的高考相关试题,或者以新的背景材料创设新题目进行讲解。高三政治复习必须进行高质量的练习,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应。而与专题相关的近几年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最规范的练习题,既便找不到相关的高考题,也要以新的背景材料创设新题目,通过讲解入年高考题或创设新题目,能够增强备考的针对性,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高三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预测当年高考将以何种形式考查,并以自己符合高考命题趋 势的预测为指导设置相应题目加以演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科研成果以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同时这些重大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背景材料,这也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多角度、多层次预测高考可能采取的考查方式,并以此预测为指导,选取热点中新的典型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政治学科知识,并兼顾考查历史、地理知识。设置的题目要注意新颖性、独特性和原创性。每一个热点设置一套题目,题量为12个左右,通过这样严格演练,就能做到有惫无患。 三、加强综合模拟训练,进行答题方法指导,提高解题应试能力。 这一教学内容的落实,与第二轮复习穿插进行,实行周考、月考制度,做到精考精讲,考而有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结合信息卷、相关报到杂志,再结合备课组成员对高考的科学理解和正确预测,联系历史、地进教师共同研制几套综合试卷,进行有针对性地模拟训练。 (二)、要求教师勤于阅读相关报刊杂志,捕捉各种信息,挖掘分析有关信息资源,形成有自己备课组特色的文综高考思维,并且要把这种思维贯彻到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 (三)、督促学生自己动笔动脑做问答题,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暴露思维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四)、加强审题训练。如注意知识范围,是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是顺向选择还是递向选择等等。要求学生反复研读试题设问的指向性,杜绝一瞄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 (五)、加强对学生非常选择题答题方法的指导。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的“认识或看法”,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思考。 (六)、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得分能力。表述要有层次性、合理科学规范地使用政治术语,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书写规范。凡主观题必须采用“(1)——(2)——(3)”模式的分层叙述。 (七)、善于汲取别人的经验,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创设新题型。 四、回归书本,重温基础理论和重点考点。 具体应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拾书本,温习考点中基础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二)、让学生翻看平时做过的易错试题。(三)、看相关的知识网络和综合知识块,包括学习笔记和教材目录。(四)、加强考前指导,对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疏理,内化为学生的学科思维。

1/题目    2、摘要:  3、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论文基本格式要求(一)毕业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用WORD进行编辑(二)全文页面设置:纸型:A4,方向:纵向页边距:上: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0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距边界:页眉:厘米,页脚:厘米应用于:本节(三)全文段落: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倍行距复选框“□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自动调整右缩进(D)”为选中状态“□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为空白状态大纲级别:正文文字,对齐方式:两端对齐三、论文各部分的具体格式要求如下:(一)封面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字以内。(二)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200—500字。关键词为3-5个。“内容摘要”四个字是黑体三号,加粗居中。正文摘要内容为200-500字,字号为四号,字体为楷体。正文要与“内容摘要”四字之间空一行。“关键词”三字为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5个,字号为四号,字体为楷体。关键词之间要用分号隔开,这部分与摘要内容部分之间空一行。中文的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在一页,不标页码。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学位论文(另起一页)正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空一行,打印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示例:□□正文(宋体小四号)

高中政治课改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瑞春枫44 高粉答主2021-06-16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关注提纲的基本格式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自由、灵活、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异,结语可长可短。 例如: 标题常写《关于XXX工作的汇报提纲》。有时也可采用正副标题法,正标题用文章标题,或阐发意义,或突出作用,然后用副标题加以补充、限制,如《关于XXX问题(工作)的汇报提纲》。 主体,一般写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和今后打算。它同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 结语,一般写请领导批语批示之类。 讲话提纲 标题写《在XXX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或拟定文章式标题。正文写讲话的开头语,然后把所讲全文瑞春枫44 高粉答主2021-06-16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关注提纲的基本格式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自由、灵活、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异,结语可长可短。 例如: 标题常写《关于XXX工作的汇报提纲》。有时也可采用正副标题法,正标题用文章标题,或阐发意义,或突出作用,然后用副标题加以补充、限制,如《关于XXX问题(工作)的汇报提纲》。 主体,一般写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和今后打算。它同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 结语,一般写请领导批语批示之类。 讲话提纲 标题写《在XXX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或拟定文章式标题。正文写讲话的开头语,然后把所讲全文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题目:难忘的一件事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题目:难忘的一件事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编写提纲的步骤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三、结论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 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四)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提纲格式一般分为三个主要内容:题目、内容和结构安排,格式要求是总-分-总的方面写作。其实提纲并不需将全部的内容写出来,只需要概括的将重要几个点注明就可以了。提纲就是将主要的内容和大的方向突出、强调;再注意文章以及内容的要点,扰纲目一一的列出,并将有关的材料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提纲。一、人们在写提纲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在写提纲的时候,一定要对具体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才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将几个要点叙述出来,否则写了半天,没有一个重点就失去了写提纲的重要意旨。提纲必须突出 “纲目”以及“要点”,要有条理的将几个问题写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否则失去了提纲的作用,尤其是写结构安排的时候,在叙述内容中一定要突出重点,按照事物构成来展开序列。二、提纲格式的要求,总共分为三大部分1、将标题或题目放在题第一行的正中间的位置,标题可以随意、灵活一些。2、在题目下面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大概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没有必要将全文一字不差的全写进材料当中。3、结构安排是整个提纲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多花一些心思,比如用一些小标题、或分几个段落,将内容的主次分清楚。三、为什么要写提纲,提纲起到什么作用其实提纲在人们工作或学习当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尤其是有时许多人很忙,在写资料的时候一下子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字都写出来。因此需要一个大概的纲要,不但可以起到节约时间的作用,对于材料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总结提纲就是全文的一个概总,人们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材料的大概内容,因此提纲的格式非常重要,必须要有条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对于文学性的提纲来说,在写作上面可以有较大的创造空间和自由,在写提纲时要有清晰的构思,突出强调主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大全

高中政治小论文:搞好高中政治复习 面对当前的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模式的改革,如何搞好各科的复习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思想政治复习课同其他的学科一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把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疏理、概括、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新课讲授时的知识缺漏得到弥补并巩固和加深,同时又凭借复习课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朝着能力方向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真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呢?我认为,在整个总复习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复习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1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 2要下工夫将来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3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 4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查看、准确的“图景”。 二、政治复习课无特定的复习方法。但也应有法可依 根据复习的目的要求,要精心地选用复习方法,安排复习的程序,然而正如讲授新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复习课的复习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并不是说复习课就可随心所欲,任意应付,而是“教而有法”。这是什么呢?我想凡是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出发,为指导学生顺利而完满地完成复习目的任务的复习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复习课的目的要求,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教材大纲及考纲的要求,选定复习方法、设计复习方案。 三、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1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者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电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3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新增加的考点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考试说明是每年高考命题的依据,而且每年都使用加减法。仔细分析这些考点,参照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涉及的频率,区分高考内容的必考点、选考点和盲点。对于必孝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进行复习;对于选考点特别是当年新增加的考点必须倍加重视,并且要与当年时政热点(焦点)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作为政治总复习的重中之重。 4针对各自的弱项加大复习的力度,通过强化复习和适度的练习,重点把握其内涵与要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1务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记上心来。要达到这一点,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五、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拐杖”。这就要求考生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有利于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高考政治试题的设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把问题编制在特定的情景材料之中,都与大家的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的重大时政有关。如何提高得分率,如何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考生十分重视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在大家明确了总复习的方向、把握了命题趋势之后,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较为规范、科学的练习题,训练答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潜能的开发,就会取得满意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境界。实践证明,适度地及时地练习是增强复习效果的根本途径。 如何做到适度呢?首先要选择一本较好、较新、较为科学、规范的复习资料或习题集,而且跟上教师复习的进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它做完做彻底。其次针对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有重点地思考并设计一些题目,自拟自答。力求答案准确、精练、全面而且看创新。第三,有选择地做各地的交流试卷,排除偏、难、怪的试题,禁止题海战术,反对以多取胜。第四,经常带着问题请教老师,或者参与课堂讨论,或者课下与同学切磋,争取有问题不过夜,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时事政治作为一个新鲜的时政 热点 ,它对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试谈欧债危机根源》 摘要:针对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典型的观点有二元论、货币论、国际收支论、内在机制论以及结构论,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深入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另一方面是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关键词:欧债危机;二元论;国际收支;内在机制 自2009年至今,欧债危机一直困扰着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其持续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远超当初各国决策者与市场人士的分析和预期。谈及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挖掘欧债危机的根源,对于化解欧债危机,促进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 目前,对欧债危机起源的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二元论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曾指出,从总体财政状况来说,欧元区并不比美国或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糟糕,但欧元区首当其冲在债务危机中遭遇重创,这背后反映的欧元区架构发人深思。在欧元区成立的时候,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安排制定,财政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这种二元结构从一开始就遭到过各方质疑,但直到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真正显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尽管欧盟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为欧元区成员的财政协调提供了基本框架。但事实证明,公约执行力相当有限。由于多年来无视欧盟财政纪律,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常年超标,再加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希腊等国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按照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时,其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这将迫使该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欧债危机中,由于欧元的庇护,希腊等国家不用为融资发愁,他们依然可以享受欧元区的低利率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结果当问题累积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市场的剧烈调整令欧元区付出了代价。另一方面,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在应对危机时,欧元区由于没有统一的财政作为后盾以及所谓的“不救助”条款,使得希腊等国只能以自身财政作为偿债担保,难以消除市场担忧。此外,欧元区在希腊陷入危机后没有一套现成的应对机制可以弥补统一财政的缺失,造成了危机进一步扩大。 2货币论 在德国前科尔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主导促成下的欧元区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更彻底的迷你版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中央银行在17个欧陆国家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不受黄金的制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核心国家美国相比,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享有各种特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要主动或被迫保持国际收支赤字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而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过大就破坏了美元与黄金按既定比价兑换的基础,其他的国家有权将手中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对美元的发行施压。在欧元机制中,尽管同样是作为核心国,德国通过欧洲中央银行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不会受到制约。德国不仅不需要通过国际收支赤字的方式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反而可以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无任何硬准备约束地向外发行纸币,给其他成员国提供购买力。此外,统一的货币使其他成员国通过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机制被取消了,德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的贸易盈余。由于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欧元区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只能通过外部融资吸引资本流入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这样就积累了大量的债务。统一的欧元,促进了德国贸易增长和经济繁荣,但是削弱了其他成员国生产、贸易和经济增长能力。随着经常项目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欧元区其他国家融资的需求也在膨胀,债务规模不断增长,陷入恶性循环。由于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全面爆发的时候,欧元区其他国家只能求助于德国等核心国家。德国对于债务国家的救助,面临种种制约,造成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3国际收支论 标普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John Chombers认为欧债危机是国际收支问题。欧债危机发生之前西班牙、爱尔兰出现了预算的盈余,意大利的政府债务水平比较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元区17个成员国外部融资崩溃。自从欧元区成立以来以上国家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包括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收支水平不断地恶化。由于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应对目前欧洲危机,欧元区要不断地拉动生产、促进消费,还有一个办法是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可贸易品产业,尤其是比较贫穷的欧洲国家。 4内在机制论 欧债危机的特征是危机国外部债务规模过高,积累过高的外债与一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失衡密切联系。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的内在局限表现为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国际收支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由于欧元区外围国家竞争力较差,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外部融资需求膨胀。虽然单一货币定义性排除货币区内名义汇率变动,但是特定成员国单位劳动成本大幅增长,必然该国内部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和外部失衡。自2000年以来,欧洲外围国家包括欧猪五国对德国的实际汇率不断升值,引入欧元后欧猪五国经常账户无一例外都是逆差,这些国家逆差在2005年到危机爆发前呈现扩大态势。单一货币体制下资本市场“收益率扭曲效应”为欧猪五国经常项目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在一段时期为成员国低成本外部举债提供现实条件。一般情况下,一国经常项目长期失衡很难从国际资本市场持续得到低成本融资。欧元体制下希腊等国举债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持续欧元体制不对称改变成员国发债融资成本与能力:对德国这样竞争力较强国家影响较小,然而大大提升希腊等竞争力弱国举债能力。引入欧元至危机前,各国利差普遍降至个百分点以下极低水平,为这些国家过度债务融资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导致了欧元区整体新发债券规模快速膨胀。持续外部失衡伴随持续外债累积,通过内外部环境演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5结构论 结构问题是欧元区经济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欧元区内要素自由流动,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一体化的进程带动了欧元区诸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社保体系逐步向西欧发达国家靠拢给东欧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大量的劳动力向西欧流动去挣得更高的报酬,获得报酬后再回东欧购买资产。由于东欧及南欧诸国的资产相对西欧要低很多,大量的西欧富人开始在东欧和南欧买房,炒作资产。再欧洲央行偏低的借贷利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投资住宅剧增,形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推动了欧洲诸国物价水平的走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除德国外,欧洲的楼市泡沫化程度甚至高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爆了东欧和南欧诸国的地产泡沫,使得诸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衡,欧元区内部资产泡沫严重,政府公共债务急剧膨胀,欧债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爆发。 欧债危机的爆发,固然与欧元区内诸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长期失衡密切相关,但是放线望去,全球各大经济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却没有债务危机的深深困扰,所以,以笔者看来,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再加上单一货币取消了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不可持续外部失衡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另一方面使欧元区整体失去治理失衡旧机制后又未能获得新手段,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一切政策的核心点,必须是如何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收入,这是我们经济政策考虑的第一着眼点。考虑到这个着眼点,就会发现,如果目前加速人民币往储备货币方向走,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人民币要作为储备货币,第一,人民币必须完全可自由兑换。第二,资本账户必须完全放开。第三,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非常发达。而从这几点讲,我国的条件均不成熟。我国金融结构不能过度偏重于资本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必须以地区性中小型间接金融机构为主,这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作为发展中国家,既然生产活动80%还都是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所以,这就决定金融结构还是应该以地区性中小银行为主。如果人民币完全可以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完全开放,短期性投资资本就会充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的流进流出,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不能把其作为当前主要目标。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试谈欧债危机原因》 摘要:欧债危机正在蔓延,欧债危机的原因可以归于三个方面:政府行为不当、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金融体系存在内在脆弱性。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关键词:欧债危机;金融脆弱;政府行为 一、政府行为不当 1.希腊政府隐瞒真实债务状况 欧债危机爆发的潜在原因是希腊政府为了尽快满足欧元区标准隐藏了真实的债务状况。200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元区,截至2001年12月希腊的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现金赤字[1]占GDP的比重高达[2],根据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希腊应将公共部门债务控制在GDP的60%以内、而赤字应低于GDP的3%,为了达到这项标准,希腊与高盛合作,由高盛公司为希腊开放了金融衍生品交易“货币互换”,高盛帮助希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长期美元债券,而高盛以高于市场汇率的汇率将美元兑换成欧元,因此多兑换到的欧元相当于高盛给希腊政府的贷款,这种隐形的贷款以衍生金融工具的方式提供,不反映在希腊的统计数据中,希腊借此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得账面的赤字仅为GDP的。正是这种货币互换交易为欧债危机埋下隐患。 2.货币政策非自主性与财政政策自主性的矛盾 欧盟作为货币联盟,拥有欧洲中央银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都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与实施,欧元区各国不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而与此同时,欧元区各国的政府却拥有财政政策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自主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出现了不协调,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兼顾所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问题,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反应迟缓,未及时出台宽松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欧元区国家只能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使得财政赤字迅速膨胀,引发欧债危机。 3.欧盟金融监管不力 欧元区成立以来直至欧债危机爆发,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只要是在欧元区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货币政策,而金融监管的职责则分散于欧元区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欧元区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欧盟只是在立法上构筑金融监管框架,并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制定协调,对于银行行为和衍生金融交易缺乏监管,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往往为了本国利益,违背欧盟的相关监管法律,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4.政府赤字过高 表1是部分欧盟国家的现金盈余或者赤字数据,该数据接近财政赤字与盈余,从该表中可以看出,表中所列出的14个欧盟国家中,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只有4国家个现金赤字超过3%,而到了2009年现金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的国家有11个,2010年欧盟国家财政状况最为恶劣,德国的现金赤字也超过了3%,爱尔兰的现金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希腊达到,2011年欧盟国家的财政有所改善,但也只有5个将现金赤字比例控制在了3%以下。总体而言,2009年以后欧盟国家财政赤字过高,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国家长期以来都是高福利国家,高福利是以高额财政支出为基础了,2007年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沉重的高福利负担加上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欧盟国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宏观经济因素 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衍生而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1.欧洲国家的出口受到冲击 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有大量商品出口到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疲软,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剧减,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元相对于欧元贬值,欧洲的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 2.欧洲国家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一,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金融衍生品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如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许多欧洲国家的机构投资者也购买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就在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就曾暂停下属的3只基金的交易,因为这3只基金购买了美国放贷业务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值迅速缩水,仅仅10天便由亿欧元下跌至亿欧元。 第二,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因股票价格下跌而缩水。次贷危机爆发后,对欧洲股票市场带来冲击,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从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泛欧绩优股指标FTSEurofirst 300累计下跌约30%,仅2008年1-6月就下跌了23%,而在2008年7月,CAC-40指数[3]曾触及三年低位点[4]。股票价格下跌使投资者手中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三,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贬值。欧洲的金融机构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价值下跌,欧洲债权人和股权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 三、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以及强大的关联性,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1.金融体系内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体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对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更加了解,而贷款人不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项目风险,只能依靠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借款人过去的信用纪录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这就导致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上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某个利率水平下,最愿意签订 借款合同 借款人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二是道德风险,即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以获取最大收益。证券市场上也存在相同的情况,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人比购买者更了解证券的风险和盈利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并由此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大的股票和债券被投资者购买、股票和债券发行者也可能会利用筹集到的资本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金融体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导致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 2.金融机构之间关联性强 金融体系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同业市场、代理业务、支付体系、证券市场,彼此持有股权、债权、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资金链条。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全球的金融市场也相互关联。在这种情况之下,外部冲击很容易在一国金融体系内扩散,甚至迅速从一国向其他国家扩散,当某一个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或者破产倒闭时,这种危机和动荡会迅速在金融体系内传播,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使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欧债危机体现了这个特点,危机从一国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给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经济造成重创。 3.金融体系存在羊群效应 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投资者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有些投资者甚至会放弃自己掌握的信息而追随他人的行动,这会导致金融体系中微小的信号或者冲击,带来严重的后果:当银行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银行挤兑;股票市场繁荣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股市泡沫;而当股票市场出现小幅下跌时,羊群效应可能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破裂或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欧债危机中,羊群效应都起到了加剧危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金盈余或赤字是指收益(包括赠款)减去费用,再减去非金融资产的净获得额。在《1986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非金融资产包括在收入和支出总额中。此现金盈余或赤字最接近早期的总预算平衡(仍然缺失的是贷款减去债务偿还,目前该项为金融资产净获得项下的一个融资项目). [2]本数据来自与世界银行数据, [3]CAC-40指数是法国股价指数,由40只法国股票构成。由巴黎证券交易所 (PSE) 以其前40大上市公司的股价来编制。该指数从1988年6月5日开始发布,反映法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 [4]数据来源:路透社,分析:欧洲股市只要泛欧股指未来数月将创下新低,2008年7月14日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进一步应用与讨论是促进学生对国家体制,国家经济发展了解的重要 渠道 ,不仅为学生准备高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课中相关时事政治的引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意义 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时事政治是对高中课本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促进高中学生对当前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也是学生将相关学习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是促进我国学生发展,培养新型社会人才的重要理论保障。其一,实施政治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政府”[1]的基础途径。其二,我国 教育 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人才发展方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例如: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注重民生建设,加强教育, 文化 ,卫生等行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生能够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在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高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中的阻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流于表面,例如:对我党提出“三严三实”精神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三严三实”内容表面[2],对这种政治精神在我党建设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没有开展深入讨论,导致时事政治的课堂教学成果不明显。其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仅作为教师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没有将时事政治的相关理论真正贯穿到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此外,教师在教学引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带有相应的主观色彩,对学生理解时事政治理论具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学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新” 措施 (一)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对时事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应用,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兴趣,形成“时事在身边”的思想意识。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的落脚点[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环境,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周,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时事政治落实的影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时事政治,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主导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 (二)讲时事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高中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学是应当将时事政治的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政治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同时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应用。一方面教师教学时注重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4]与政治理论教学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指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个基础,这种将时事政治与学生自身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三)实施有计划地时事政治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程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对时事政治的深入讨论应当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相关管理论讨论,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深入讨论,学生从不同政治角度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程度,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深入开展。结论时事政治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的重要途径。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把握提供方向,促进我国人才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发展,为从促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39-140. [3]庄慧冰.分层设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优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44-45. [4]姜艳艳.关于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29-130. [5]杨婕.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0:147.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2. 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3.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4. 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5. 高中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提高教学质量应勤字当头 时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生源。生源好,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上去。生源不好,教师再有本事也是妄然。另一种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各级组织领导要加大刺激的力度,刺激越大教师的积极性就越高。否则教师的积极性会削弱,曾至转会消极,这样就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再一种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长年累月的事,我任的本届学生质量差,是由于前任的责任,前任没教好我也无能为力。这就出现中学怨小学,小学怨幼儿园,幼儿园怨父母的现象。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上述这些与提高教学质量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有一些道理。但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原因。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由相当复杂的综合因素所组成。在这些综合因素中,教师的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的因素。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勤”字当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原因。所谓“勤”,是指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它是“懒”或“惰”的反义词。作为教师如何克服惰性培养勤奋、勤恳、勤勉的工作作风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勤于疏通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离开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教材、大纲不能仅靠看过一遍、二遍之后,有所了解就应感到满足。即使教过多年同一教材的教师也有个不断熟悉和钻研的必要。因为,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学期,教师理解的程度不同,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反复阅读、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才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泰然地走上讲台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二、勤于阅读参考资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条件。 教师只有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手应心地进行创新教学。如果没有新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师的上课只会因循守旧、照书说法。使学生感到干巴巴没有什么味道。学生只会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勾勾划划,不会有新鲜感,也产生不出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参插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三、勤于参加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不论是市、县还是校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都能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很好的机会。每一次活动,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研究,从中发现和吸取那怕是仅有的一点长处,或被你猎取一个信息,那对自己都是一个收获。层次越高的教研活动,获得的信息越可靠,当然这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来。越是基层的教研活动,其经验越实用。因此,勤于参加教研活动,学人之长,补已之短。久而久之,博采众长,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四、勤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经常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状况,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面对同样的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学生为什么别人能教好,而自己却教不好?为什么别人上课学生愿意听,而且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而自己上课不但学生成绩没有提高,而且,课堂上有些学生还要捣蛋,课堂秩序乱七八糟?这怨谁,只能怨自己。我们平时经常讲要以学生为本,那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正确引导他们,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打成一片,继而在教学方法上再加以改进,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提高。 五、勤于总结,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的可靠保证。 每个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总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经过总结与梳理会让人聪明起来。所谓涓涓细水汇大海,大海固然浩瀚,但如无涓涓细水大海也会干涸。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每一学期、每一阶段、每一堂课的教学得失,再辅以正确的理论给予指导,通过自己认真的实践,使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教学质量维系着一所学校的生命。社会上有许多名牌学校,它之所以成为名牌,是由于这些学校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有高质量的教学。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高质量的教学必须上至校长下到教师、工友,都要有勤奋的精神、勤恳的态度、勤勉的思想、勤实的作风和勤劳的品质。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那必须要“勤”字当头。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勤”字当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高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我所期待的高中政治课论文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

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

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

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

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

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

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

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模式得到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的政治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开拓全新的政治教学方法,利用创新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有益于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的政治;创新思维;培养;积累;开放

创新,是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高中的政治,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也是培养高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科。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当代热点社会事件,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不断提高。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政治课堂氛围

科学的政治课堂氛围,是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深入思考政治问题,在政治课堂中做一个乐于思考的学习者。所以,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有胆量产生个性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创新观点。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抓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加以表扬,会让学生找到创新的'动力。只有政治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化,才能使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新时代劳动者的先进性以及其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等。教师在课堂中要就“新时代劳动者”这一话题与学生交流,高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总是很有个性。一些学生提出“新时代的劳动者可能不是人类,会成为机器人”。一般来讲,在传统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听到这样的说法,会将学生的行为归为搅乱课堂秩序。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一边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者”的意义。只有教师心平气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有形成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二、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切学习活动都始源于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疑问,并给予学生科学的反馈。学生的质疑会成为课堂的生成性内容,让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创新性,教学氛围更加创新。一直以来,大多数高中学生一切听从于教师,教师要求背哪些知识点,就机械化地记忆,教师要求做什么样的笔记,就照抄不误。结构清晰与死板的课堂,影响了高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从一个政治知识点去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让学生接触经济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存款储蓄以及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较窄,许多学生没有金钱概念,更不了解存款储蓄与银行的具体业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开一个问答大会,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让学生提出一个符合他们年龄水平且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其它学生用一切方法寻找答案并作答。对于答案不满意的提问者可以继续质疑,直至问题清晰化。这样的课堂活动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在活动中,学生要参与其中,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创新的问题,要使活动继续下去,就要不断去质疑,不断掌握新的知识点。教师用心去设计创新的教学形式,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主体性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政治课堂,是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政治教学。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做政治课堂的临时老师,会调动起学生探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值班的方法组织学生当值班老师,教师要在开课之前确定下值班老师的名单,并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内容告知他们,保证其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高中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给学生一个创新教学,表达个性的平台,有益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像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一些学生会利用人民代表大会视频的播放,展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形式,展示四大政治参与权利。高中学生乐于接受与使用新鲜事物,他们的个性化想法会让政治课堂更加多彩,也能够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潜能。其次,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组织小组竞赛。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强,竞争会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打造开放性的高中的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就一个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前,每一个小组要开一个小组会议,先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议题确定辩论的方向,收集权威性的论据。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小组之间交换意见,看哪一方获胜。比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与“竞争冲突是时代的主题”作为辩论的题目,引导学生相互说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巧妙发现对方的不足,并使其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激烈的小组竞赛,会让政治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政治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与其它教师合作交流,开发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提升政治教学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烨剑.论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11:231.

[2]刘永.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34:12.

[3]张季燕.浅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08:119-120.

[4]王立.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2:9.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是培养个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 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个学校的整个工作中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作用,它是促进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好的效益的有力保证。站在基础教育的百花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当前的整个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社会发展也向滞后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新一代人,在这个时期更要补充学生的心理营养,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矫正学生的人生方向,使其健康地成长。 而当前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又如何呢?下面的材料使我们震惊之余陷如深思… 几年前报纸报导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中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又如前段时间云南大学的马嘉爵事件和发生在四川成都四川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伤人事件以及2005年中日青少年友好联合夏令营内蒙古自治区之行,中国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很不理想,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这些材料,确实触目惊心,引起了我的深思。特别是作为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们尤其需要深思! 事实证明,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老师的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政治课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在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注重引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认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学科教学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可以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像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及抽象思维,通过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情感、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既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音乐、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的审美心理;理化教学可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灵活性、坚持性、严密性的科学态度;历史和地理教学则可通过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锤炼良好的性格;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 下面,谈谈我在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具体是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例如:我上政治课提问时发现只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大部份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从不举手发言,甚至心里面已经有了答案也害怕万一说错了而不敢举手。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信心+恒心=成功。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还有: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采用一个自信训练方法,就是要求全班的同学上课时老师的提问按座位逐个顺着回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练习作出自信的反应。让那些想回答问题而又不敢举手的学生大胆的回答,在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话,他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行”!训练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逐渐进展。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如:可以出一些较容易的题,做好铺垫,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答对时,老师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肯定,使学生看到努力带来的进步。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也尽可能找到其闪光点,诸如:声音大,不怯场等等,以此鼓励。 在我教的这些学生中有一个,各科成绩低,他告诉我“一上课就走神”。家长反映小学老师说他是小儿多动症,一次上课提问他,他答对,我在全班表扬他,“你真聪明”!下课后他找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说我聪明,从来老师都说我笨”!我说:刚才你答得很好,只要你认真听课,成绩一定会好,不信你试一试。没想到他认真学习,结果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政治成绩70多分。又如:还有一个男同学入校成绩低,自信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上课睡觉,不听课,经过我的自信训练方法近一年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到现在学会积极的举手发言,进步大,本次月考进入班级前八名,全班同学都感到很震惊,甚至他自己也告诉我“真的没想到我会考到第八名”!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学生才会相信努力在提高学习成绩中的作用。这个过程,也是成就动机训练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又如: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特别是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材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比较少,学生感到较枯燥,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材中讲到“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我把每个班级分成四组,分别是市长、经理、工人和消费者,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思考:企业经营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然后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并结合实际得出结果。如此,每个学生都切实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来,不断的思考、讨论、深化认识,甚至在与别的角色的矛盾对立中真正学到那些原来靠死记硬背而完全不能运用自如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我在教学中和班主任工作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过自信训练法近一年的训练,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政治课的态度也由刚开始的“不喜欢”,慢慢改观,到现在都“盼望”着我的政治课,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无论教与学,效果肯定都会很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也能有较大提高。他们正满怀信心的准备着高考。无论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都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式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 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力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探究;可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 3.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民主化,就是教师必须从“人—人”关系上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这是一种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美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中调节教师和学生在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让学生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树立特色教育的思想观念,放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一种必修课。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确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师生心理同步,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授课伊始,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都要发挥教学目标的统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 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 2.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主体心理,发展学生合理、和谐的个性。 3.全面性原则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内涵的真谛所在。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全体接受教育的学生一视同仁,保证他们学习的基本权利;要改变以往只为少数所谓有希望的学生教学的错误做法,强调教师备课要有全体观念、全体意识,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教案要体现层次观,要有难易度,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有梯度;作业布置要能体现多种要求和目标,不搞一刀切;批阅范围要涉及全体学生,既要讲个性,也要讲共性;考试命卷要备足不同要求的样卷,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应试要求等。全面性的原则还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提倡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的思想。 4.知情并重原则 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意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打破传统的“三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6.学习化原则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学习、自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贯彻学习化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贯彻“学会学习”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7.结构化原则 结构化教学原则以师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构中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实现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建构和重新建构。贯彻结构化原则,要求做到:教学要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开;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彻教学过程的始 终;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8.最优化原则 教学中应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益的原则。贯彻最优化原则,要求做到: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优化教学目标为核心,优化教学过程。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1)教学目标的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我们目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忽视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智育目标的实现,轻能力、觉悟的提高;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将联系实际的运用、知识的拓展、创新窄化为“应试”的技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和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指向性。它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指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是思想政治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2)客观性。它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的,不具有随意性。 3)整体性。它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包括的教学内容比较全面。 (2)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几方面。 (3)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层次。教学时要了解总目标、领域目标,而具体的目标就要依据所教的年级而定。新的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学科的知识、品德、能力的培养,而且包括意识态度、情感和在实践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目标。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概括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公民。因此,可以说高中德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一是“三观”教育,二是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三是公民教育和公民素质培养。 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以及学校情况和社区课程资源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出全面具体、重点突出的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等教学目标。 2.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 (1)从目标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恰当安排课时。 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不能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不能为考而教,凡高考不列入考试的内容都受到冷落。避免知识的传授完全为解题服务,忽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选择。 1)要选择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高一年级以经济生活为背景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高二年级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而且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打下了基础,使高中三年级的政治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贯彻整个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 2)要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事物的个性是事物的本质。个性的完善就是事物性质的完善,从而才能体现事物的优越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不能搞成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体现邓小平理论要人脑人心,要精,要管用。 首先,教学内容要注意高中生的生活和感受。 思想教育要从国内外政治形势出发,从社会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假大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防止“成人化”。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联系学生成长的实际,才能使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入耳、人心,教学中应关心学生的需求点,关注学生的难忘点,关注学生的成长点。 其次,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沟通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揭示文字背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但随着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变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顺利地掌握基础知识。 1)探究式教学。运用讨论法和发现法等方法,力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问题情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创造类似科学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以满足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和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课程中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个别化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质量、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在多数中学中启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引起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变革。无疑,教育技术手段运 用得当,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机器再灵,不能代替教师。不仅教学机器用的软件需要教师来创造,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2)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一方面,教学方法要做到科学的“五性”,即教法要有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学法要有主动性。教法与学法共“五性”。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艺术性,就是要求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创造性和可欣赏性。实践性,就是能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既重视知识又重视锻炼学生思维;实效性,就是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主动性,就是学生学习要主动,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配合得好。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要避免错误的“三性”。即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4.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必修课,适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高效性原则。指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大单位时间内学习信息的输出量。 2)适时原则。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状态来确定。使用媒体的时机要把握得当;以激趣为主,放在新 授课之前;以“明理”为主和“思维训练”为主,放在新授课之后;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放在新授课之中。 3)优化组合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都是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共同协调来完成的。媒体组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活跃师生之间交流活动。(2)多种媒体有机组合的方式、方法。教学媒体有多种分类体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常将教学媒体体系分为两大类即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亦称非动力媒体,它主要包括教师、印刷媒体、非投影目视媒体,如模型教具,挂图等。 现代教学媒体亦称为动力媒体或电教媒体。按其物理特性可分为:光学媒体、电声媒体、视频媒体。按其作用性能可划分为:视听类媒体、视觉类媒体、听觉类媒体、视听做合一的多媒体。按其应用方式可划分为: 单项型媒体、系统型媒体、综合性媒体。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仅要求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同时更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才能全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5.设计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传统的学科课程学习评价多侧重于总结性评价,即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一个总的评定(或打分或给予等级),评定的结果供升学或毕业证明之用。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经常性的、伴随教学进程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展状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改 进、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由此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贯穿于过程之中的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它不以预定的结果为依据来对教学工作施以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参照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来施以评价,这种评价是为改进与完善教学工作本身服务的。因此,这两种评价是很 不相同的。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教育评价内容即指“评价什么”的问题。要较高程度地达成评价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和政治学科特点设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目标。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其教育效能,可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项作为最起码的一级评价指标,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制定出二级评价 指标,以使评价内容具体、明确,不空泛,避免产生评价误区。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思想核心。你是教政治的啊。。能认识一下么。我是一名高中文科生哈、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是培养个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日益与国际水平拉近距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过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就是完全健康的青少年吗?不!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 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个学校的整个工作中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作用,它是促进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好的效益的有力保证。站在基础教育的百花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当前的整个教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社会发展也向滞后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新一代人,在这个时期更要补充学生的心理营养,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矫正学生的人生方向,使其健康地成长。 而当前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又如何呢?下面的材料使我们震惊之余陷如深思… 几年前报纸报导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中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又如前段时间云南大学的马嘉爵事件和发生在四川成都四川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伤人事件以及2005年中日青少年友好联合夏令营内蒙古自治区之行,中国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很不理想,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这些材料,确实触目惊心,引起了我的深思。特别是作为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们尤其需要深思! 事实证明,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健康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我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老师的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政治课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藏有不少适应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景。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在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注重引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认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学科教学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可以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像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及抽象思维,通过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情感、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既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音乐、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的审美心理;理化教学可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灵活性、坚持性、严密性的科学态度;历史和地理教学则可通过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锤炼良好的性格;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 下面,谈谈我在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具体是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例如:我上政治课提问时发现只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大部份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从不举手发言,甚至心里面已经有了答案也害怕万一说错了而不敢举手。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信心+恒心=成功。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还有: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采用一个自信训练方法,就是要求全班的同学上课时老师的提问按座位逐个顺着回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练习作出自信的反应。让那些想回答问题而又不敢举手的学生大胆的回答,在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话,他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行”!训练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先易后难,逐渐进展。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价值感。如:可以出一些较容易的题,做好铺垫,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答对时,老师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肯定,使学生看到努力带来的进步。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也尽可能找到其闪光点,诸如:声音大,不怯场等等,以此鼓励。 在我教的这些学生中有一个,各科成绩低,他告诉我“一上课就走神”。家长反映小学老师说他是小儿多动症,一次上课提问他,他答对,我在全班表扬他,“你真聪明”!下课后他找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说我聪明,从来老师都说我笨”!我说:刚才你答得很好,只要你认真听课,成绩一定会好,不信你试一试。没想到他认真学习,结果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政治成绩70多分。又如:还有一个男同学入校成绩低,自信心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上课睡觉,不听课,经过我的自信训练方法近一年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到现在学会积极的举手发言,进步大,本次月考进入班级前八名,全班同学都感到很震惊,甚至他自己也告诉我“真的没想到我会考到第八名”!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学生才会相信努力在提高学习成绩中的作用。这个过程,也是成就动机训练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又如: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特别是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材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比较少,学生感到较枯燥,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教材中讲到“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我把每个班级分成四组,分别是市长、经理、工人和消费者,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思考:企业经营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然后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并结合实际得出结果。如此,每个学生都切实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来,不断的思考、讨论、深化认识,甚至在与别的角色的矛盾对立中真正学到那些原来靠死记硬背而完全不能运用自如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我在教学中和班主任工作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过自信训练法近一年的训练,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政治课的态度也由刚开始的“不喜欢”,慢慢改观,到现在都“盼望”着我的政治课,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无论教与学,效果肯定都会很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也能有较大提高。他们正满怀信心的准备着高考。无论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都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式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 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力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探究;可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 3.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民主化,就是教师必须从“人—人”关系上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这是一种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美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中调节教师和学生在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让学生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树立特色教育的思想观念,放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一种必修课。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确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师生心理同步,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授课伊始,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都要发挥教学目标的统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 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 2.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主体心理,发展学生合理、和谐的个性。 3.全面性原则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内涵的真谛所在。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全体接受教育的学生一视同仁,保证他们学习的基本权利;要改变以往只为少数所谓有希望的学生教学的错误做法,强调教师备课要有全体观念、全体意识,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教案要体现层次观,要有难易度,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有梯度;作业布置要能体现多种要求和目标,不搞一刀切;批阅范围要涉及全体学生,既要讲个性,也要讲共性;考试命卷要备足不同要求的样卷,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应试要求等。全面性的原则还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提倡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的思想。 4.知情并重原则 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意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打破传统的“三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6.学习化原则 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学习、自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贯彻学习化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贯彻“学会学习”的原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7.结构化原则 结构化教学原则以师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构中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实现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建构和重新建构。贯彻结构化原则,要求做到:教学要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开;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彻教学过程的始 终;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8.最优化原则 教学中应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益的原则。贯彻最优化原则,要求做到: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优化教学目标为核心,优化教学过程。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1)教学目标的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我们目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忽视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智育目标的实现,轻能力、觉悟的提高;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将联系实际的运用、知识的拓展、创新窄化为“应试”的技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和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指向性。它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指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是思想政治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2)客观性。它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的,不具有随意性。 3)整体性。它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包括的教学内容比较全面。 (2)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几方面。 (3)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层次。教学时要了解总目标、领域目标,而具体的目标就要依据所教的年级而定。新的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学科的知识、品德、能力的培养,而且包括意识态度、情感和在实践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目标。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概括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公民。因此,可以说高中德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一是“三观”教育,二是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三是公民教育和公民素质培养。 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以及学校情况和社区课程资源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出全面具体、重点突出的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等教学目标。 2.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 (1)从目标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恰当安排课时。 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不能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不能为考而教,凡高考不列入考试的内容都受到冷落。避免知识的传授完全为解题服务,忽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选择。 1)要选择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高一年级以经济生活为背景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高二年级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而且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打下了基础,使高中三年级的政治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贯彻整个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 2)要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事物的个性是事物的本质。个性的完善就是事物性质的完善,从而才能体现事物的优越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不能搞成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体现邓小平理论要人脑人心,要精,要管用。 首先,教学内容要注意高中生的生活和感受。 思想教育要从国内外政治形势出发,从社会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假大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防止“成人化”。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联系学生成长的实际,才能使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入耳、人心,教学中应关心学生的需求点,关注学生的难忘点,关注学生的成长点。 其次,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沟通与整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揭示文字背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但随着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变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顺利地掌握基础知识。 1)探究式教学。运用讨论法和发现法等方法,力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问题情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创造类似科学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以满足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和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课程中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个别化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质量、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在多数中学中启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引起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变革。无疑,教育技术手段运 用得当,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机器再灵,不能代替教师。不仅教学机器用的软件需要教师来创造,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2)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一方面,教学方法要做到科学的“五性”,即教法要有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学法要有主动性。教法与学法共“五性”。启发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艺术性,就是要求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创造性和可欣赏性。实践性,就是能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既重视知识又重视锻炼学生思维;实效性,就是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主动性,就是学生学习要主动,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配合得好。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要避免错误的“三性”。即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4.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必修课,适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高效性原则。指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大单位时间内学习信息的输出量。 2)适时原则。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状态来确定。使用媒体的时机要把握得当;以激趣为主,放在新 授课之前;以“明理”为主和“思维训练”为主,放在新授课之后;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放在新授课之中。 3)优化组合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都是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共同协调来完成的。媒体组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活跃师生之间交流活动。(2)多种媒体有机组合的方式、方法。教学媒体有多种分类体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常将教学媒体体系分为两大类即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亦称非动力媒体,它主要包括教师、印刷媒体、非投影目视媒体,如模型教具,挂图等。 现代教学媒体亦称为动力媒体或电教媒体。按其物理特性可分为:光学媒体、电声媒体、视频媒体。按其作用性能可划分为:视听类媒体、视觉类媒体、听觉类媒体、视听做合一的多媒体。按其应用方式可划分为: 单项型媒体、系统型媒体、综合性媒体。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仅要求继续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同时更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才能全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5.设计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传统的学科课程学习评价多侧重于总结性评价,即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一个总的评定(或打分或给予等级),评定的结果供升学或毕业证明之用。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经常性的、伴随教学进程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展状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改 进、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由此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贯穿于过程之中的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它不以预定的结果为依据来对教学工作施以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参照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来施以评价,这种评价是为改进与完善教学工作本身服务的。因此,这两种评价是很 不相同的。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教育评价内容即指“评价什么”的问题。要较高程度地达成评价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和政治学科特点设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目标。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其教育效能,可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项作为最起码的一级评价指标,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制定出二级评价 指标,以使评价内容具体、明确,不空泛,避免产生评价误区。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思想核心。你是教政治的啊。。能认识一下么。我是一名高中文科生哈、

时事政治作为一个新鲜的时政 热点 ,它对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政治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试谈欧债危机根源》 摘要:针对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典型的观点有二元论、货币论、国际收支论、内在机制论以及结构论,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深入分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另一方面是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关键词:欧债危机;二元论;国际收支;内在机制 自2009年至今,欧债危机一直困扰着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其持续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远超当初各国决策者与市场人士的分析和预期。谈及欧债危机形成的根源,学者、政府和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为我们深入了解欧债危机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参考。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挖掘欧债危机的根源,对于化解欧债危机,促进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 目前,对欧债危机起源的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二元论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曾指出,从总体财政状况来说,欧元区并不比美国或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糟糕,但欧元区首当其冲在债务危机中遭遇重创,这背后反映的欧元区架构发人深思。在欧元区成立的时候,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安排制定,财政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这种二元结构从一开始就遭到过各方质疑,但直到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真正显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尽管欧盟通过《稳定与增长公约》为欧元区成员的财政协调提供了基本框架。但事实证明,公约执行力相当有限。由于多年来无视欧盟财政纪律,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常年超标,再加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希腊等国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按照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时,其发行债券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这将迫使该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但是在欧债危机中,由于欧元的庇护,希腊等国家不用为融资发愁,他们依然可以享受欧元区的低利率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结果当问题累积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市场的剧烈调整令欧元区付出了代价。另一方面,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在应对危机时,欧元区由于没有统一的财政作为后盾以及所谓的“不救助”条款,使得希腊等国只能以自身财政作为偿债担保,难以消除市场担忧。此外,欧元区在希腊陷入危机后没有一套现成的应对机制可以弥补统一财政的缺失,造成了危机进一步扩大。 2货币论 在德国前科尔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主导促成下的欧元区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更彻底的迷你版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中央银行在17个欧陆国家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不受黄金的制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核心国家美国相比,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享有各种特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要主动或被迫保持国际收支赤字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而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过大就破坏了美元与黄金按既定比价兑换的基础,其他的国家有权将手中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对美元的发行施压。在欧元机制中,尽管同样是作为核心国,德国通过欧洲中央银行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不会受到制约。德国不仅不需要通过国际收支赤字的方式向欧元区提供流动性,反而可以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无任何硬准备约束地向外发行纸币,给其他成员国提供购买力。此外,统一的货币使其他成员国通过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机制被取消了,德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的贸易盈余。由于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欧元区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只能通过外部融资吸引资本流入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这样就积累了大量的债务。统一的欧元,促进了德国贸易增长和经济繁荣,但是削弱了其他成员国生产、贸易和经济增长能力。随着经常项目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欧元区其他国家融资的需求也在膨胀,债务规模不断增长,陷入恶性循环。由于货币发行权的丧失,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全面爆发的时候,欧元区其他国家只能求助于德国等核心国家。德国对于债务国家的救助,面临种种制约,造成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3国际收支论 标普主权评级委员会主席John Chombers认为欧债危机是国际收支问题。欧债危机发生之前西班牙、爱尔兰出现了预算的盈余,意大利的政府债务水平比较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元区17个成员国外部融资崩溃。自从欧元区成立以来以上国家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包括单位劳动成本和国际收支水平不断地恶化。由于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应对目前欧洲危机,欧元区要不断地拉动生产、促进消费,还有一个办法是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可贸易品产业,尤其是比较贫穷的欧洲国家。 4内在机制论 欧债危机的特征是危机国外部债务规模过高,积累过高的外债与一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失衡密切联系。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的内在局限表现为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国际收支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由于欧元区外围国家竞争力较差,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外部融资需求膨胀。虽然单一货币定义性排除货币区内名义汇率变动,但是特定成员国单位劳动成本大幅增长,必然该国内部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和外部失衡。自2000年以来,欧洲外围国家包括欧猪五国对德国的实际汇率不断升值,引入欧元后欧猪五国经常账户无一例外都是逆差,这些国家逆差在2005年到危机爆发前呈现扩大态势。单一货币体制下资本市场“收益率扭曲效应”为欧猪五国经常项目赤字通过外部融资弥补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在一段时期为成员国低成本外部举债提供现实条件。一般情况下,一国经常项目长期失衡很难从国际资本市场持续得到低成本融资。欧元体制下希腊等国举债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持续欧元体制不对称改变成员国发债融资成本与能力:对德国这样竞争力较强国家影响较小,然而大大提升希腊等竞争力弱国举债能力。引入欧元至危机前,各国利差普遍降至个百分点以下极低水平,为这些国家过度债务融资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导致了欧元区整体新发债券规模快速膨胀。持续外部失衡伴随持续外债累积,通过内外部环境演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5结构论 结构问题是欧元区经济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欧元区内要素自由流动,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一体化的进程带动了欧元区诸国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社保体系逐步向西欧发达国家靠拢给东欧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大量的劳动力向西欧流动去挣得更高的报酬,获得报酬后再回东欧购买资产。由于东欧及南欧诸国的资产相对西欧要低很多,大量的西欧富人开始在东欧和南欧买房,炒作资产。再欧洲央行偏低的借贷利率刺激了投资的增加,投资住宅剧增,形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推动了欧洲诸国物价水平的走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除德国外,欧洲的楼市泡沫化程度甚至高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爆了东欧和南欧诸国的地产泡沫,使得诸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衡,欧元区内部资产泡沫严重,政府公共债务急剧膨胀,欧债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爆发。 欧债危机的爆发,固然与欧元区内诸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长期失衡密切相关,但是放线望去,全球各大经济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却没有债务危机的深深困扰,所以,以笔者看来,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实际汇率错配与国际收支失衡产物。欧元体制现存形式的内在局限,一方面是事前的预防机制缺失,无法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及时纠正,造成财政纪律松懈,再加上单一货币取消了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在一段时期为部分欧元成员国不可持续外部失衡提供诱致和实现机制,另一方面使欧元区整体失去治理失衡旧机制后又未能获得新手段,事后的应对不足,事发之后欧元区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一切政策的核心点,必须是如何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均收入,这是我们经济政策考虑的第一着眼点。考虑到这个着眼点,就会发现,如果目前加速人民币往储备货币方向走,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人民币要作为储备货币,第一,人民币必须完全可自由兑换。第二,资本账户必须完全放开。第三,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非常发达。而从这几点讲,我国的条件均不成熟。我国金融结构不能过度偏重于资本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必须以地区性中小型间接金融机构为主,这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作为发展中国家,既然生产活动80%还都是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所以,这就决定金融结构还是应该以地区性中小银行为主。如果人民币完全可以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完全开放,短期性投资资本就会充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的流进流出,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不能把其作为当前主要目标。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试谈欧债危机原因》 摘要:欧债危机正在蔓延,欧债危机的原因可以归于三个方面:政府行为不当、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金融体系存在内在脆弱性。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关键词:欧债危机;金融脆弱;政府行为 一、政府行为不当 1.希腊政府隐瞒真实债务状况 欧债危机爆发的潜在原因是希腊政府为了尽快满足欧元区标准隐藏了真实的债务状况。200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元区,截至2001年12月希腊的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现金赤字[1]占GDP的比重高达[2],根据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希腊应将公共部门债务控制在GDP的60%以内、而赤字应低于GDP的3%,为了达到这项标准,希腊与高盛合作,由高盛公司为希腊开放了金融衍生品交易“货币互换”,高盛帮助希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长期美元债券,而高盛以高于市场汇率的汇率将美元兑换成欧元,因此多兑换到的欧元相当于高盛给希腊政府的贷款,这种隐形的贷款以衍生金融工具的方式提供,不反映在希腊的统计数据中,希腊借此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使得账面的赤字仅为GDP的。正是这种货币互换交易为欧债危机埋下隐患。 2.货币政策非自主性与财政政策自主性的矛盾 欧盟作为货币联盟,拥有欧洲中央银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都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与实施,欧元区各国不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而与此同时,欧元区各国的政府却拥有财政政策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自主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出现了不协调,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兼顾所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通货膨胀问题,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反应迟缓,未及时出台宽松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欧元区国家只能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使得财政赤字迅速膨胀,引发欧债危机。 3.欧盟金融监管不力 欧元区成立以来直至欧债危机爆发,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只要是在欧元区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货币政策,而金融监管的职责则分散于欧元区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欧元区缺乏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欧盟只是在立法上构筑金融监管框架,并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制定协调,对于银行行为和衍生金融交易缺乏监管,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往往为了本国利益,违背欧盟的相关监管法律,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4.政府赤字过高 表1是部分欧盟国家的现金盈余或者赤字数据,该数据接近财政赤字与盈余,从该表中可以看出,表中所列出的14个欧盟国家中,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只有4国家个现金赤字超过3%,而到了2009年现金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的国家有11个,2010年欧盟国家财政状况最为恶劣,德国的现金赤字也超过了3%,爱尔兰的现金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希腊达到,2011年欧盟国家的财政有所改善,但也只有5个将现金赤字比例控制在了3%以下。总体而言,2009年以后欧盟国家财政赤字过高,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国家长期以来都是高福利国家,高福利是以高额财政支出为基础了,2007年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沉重的高福利负担加上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欧盟国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宏观经济因素 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衍生而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1.欧洲国家的出口受到冲击 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有大量商品出口到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疲软,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剧减,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导致美元相对于欧元贬值,欧洲的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 2.欧洲国家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一,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金融衍生品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如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许多欧洲国家的机构投资者也购买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就在次贷危机刚刚爆发的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就曾暂停下属的3只基金的交易,因为这3只基金购买了美国放贷业务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值迅速缩水,仅仅10天便由亿欧元下跌至亿欧元。 第二,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因股票价格下跌而缩水。次贷危机爆发后,对欧洲股票市场带来冲击,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从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泛欧绩优股指标FTSEurofirst 300累计下跌约30%,仅2008年1-6月就下跌了23%,而在2008年7月,CAC-40指数[3]曾触及三年低位点[4]。股票价格下跌使投资者手中持有的金融资产缩水。 第三,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贬值。欧洲的金融机构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价值下跌,欧洲债权人和股权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 三、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以及强大的关联性,金融体系具有内在脆弱性。 1.金融体系内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体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对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更加了解,而贷款人不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项目风险,只能依靠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借款人过去的信用纪录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这就导致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上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某个利率水平下,最愿意签订 借款合同 借款人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二是道德风险,即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以获取最大收益。证券市场上也存在相同的情况,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人比购买者更了解证券的风险和盈利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并由此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大的股票和债券被投资者购买、股票和债券发行者也可能会利用筹集到的资本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金融体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导致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 2.金融机构之间关联性强 金融体系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同业市场、代理业务、支付体系、证券市场,彼此持有股权、债权、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资金链条。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全球的金融市场也相互关联。在这种情况之下,外部冲击很容易在一国金融体系内扩散,甚至迅速从一国向其他国家扩散,当某一个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或者破产倒闭时,这种危机和动荡会迅速在金融体系内传播,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使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欧债危机体现了这个特点,危机从一国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给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经济造成重创。 3.金融体系存在羊群效应 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羊群行为,投资者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有些投资者甚至会放弃自己掌握的信息而追随他人的行动,这会导致金融体系中微小的信号或者冲击,带来严重的后果:当银行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银行挤兑;股票市场繁荣时,羊群行为可能导致股市泡沫;而当股票市场出现小幅下跌时,羊群效应可能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破裂或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欧债危机中,羊群效应都起到了加剧危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金盈余或赤字是指收益(包括赠款)减去费用,再减去非金融资产的净获得额。在《1986 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非金融资产包括在收入和支出总额中。此现金盈余或赤字最接近早期的总预算平衡(仍然缺失的是贷款减去债务偿还,目前该项为金融资产净获得项下的一个融资项目). [2]本数据来自与世界银行数据, [3]CAC-40指数是法国股价指数,由40只法国股票构成。由巴黎证券交易所 (PSE) 以其前40大上市公司的股价来编制。该指数从1988年6月5日开始发布,反映法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 [4]数据来源:路透社,分析:欧洲股市只要泛欧股指未来数月将创下新低,2008年7月14日 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试论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对时事政治的进一步应用与讨论是促进学生对国家体制,国家经济发展了解的重要 渠道 ,不仅为学生准备高考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课中相关时事政治的引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意义 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时事政治是对高中课本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促进高中学生对当前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也是学生将相关学习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是促进我国学生发展,培养新型社会人才的重要理论保障。其一,实施政治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意识,是实现我国“人民的政府”[1]的基础途径。其二,我国 教育 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深入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人才发展方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例如: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注重民生建设,加强教育, 文化 ,卫生等行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生能够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内容中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二、在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高中开展时事政治教学中的阻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流于表面,例如:对我党提出“三严三实”精神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三严三实”内容表面[2],对这种政治精神在我党建设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没有开展深入讨论,导致时事政治的课堂教学成果不明显。其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仅作为教师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没有将时事政治的相关理论真正贯穿到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此外,教师在教学引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带有相应的主观色彩,对学生理解时事政治理论具有“误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深入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学开展时事政治教学的“新” 措施 (一)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对时事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应用,首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时事政治,提升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兴趣,形成“时事在身边”的思想意识。例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的落脚点[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环境,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周,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时事政治落实的影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时事政治,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主导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 (二)讲时事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高中教师开展时事政治教学是应当将时事政治的相关教学内容与学生政治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同时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应用。一方面教师教学时注重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4]与政治理论教学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指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个基础,这种将时事政治与学生自身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三)实施有计划地时事政治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程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对时事政治的深入讨论应当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的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相关管理论讨论,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深入讨论,学生从不同政治角度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程度,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深入开展。结论时事政治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的重要途径。加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把握提供方向,促进我国人才向着创新型和实用型发展,为从促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39-140. [3]庄慧冰.分层设计: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优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1:44-45. [4]姜艳艳.关于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29-130. [5]杨婕.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0:147.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2. 大学生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3. 当代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4. 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5. 高中时事政治论文1500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