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民俗论文的研究现状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07:07:38

民俗论文的研究现状怎么写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成果,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范。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10.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

1. 华人风俗 传统华人的丧葬习俗,一般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各地风俗民情。 江汉平原:红白喜事一样锣鼓 江汉平原上人们娶亲一般是又吹喇叭又打锣鼓,为死人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但潜江浩口镇一带风俗特殊,不管是娶亲还是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 传说,从前潜江有个县太爷是有名的色鬼,一听见娶亲的喇叭响,就吩咐手下人把新娘子拖进县衙过一夜,许多青年男女与之抗争丢了性命。 有一位穷秀才娶媳妇前灵机一动,用送葬鼓乐迎亲,即娶亲时只请打锣鼓的、放鞭炮的,不请吹喇叭的。果然,穷秀才平安地娶回了媳妇,县太爷却全然不知。 后来人们就学着穷秀才的样子娶亲,时间长了逐渐成为风俗传承到今。现潜江一带依然娶亲时不吹喇叭。 荆州:阎王请喝忘魂汤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荆州各县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据说阎王爷派阴差“无常”专门摄取那些在生死簿上已被注销了的人。因此,松滋县有这样一个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其亲属要请健壮男子手执刀剑,围坐在病床前,还在床上罩上渔网,说这样可以阻止“无常”接近病人。人一旦撒手西去,家人却刻在门外烧“落气纸”,这是给阴差送的草鞋费,让他在押送阴魂时不要太粗野;人们还要请僧道“开路”,烧纸轿、纸马供死人代步用;“开咽喉”目的是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进食。 仙桃地区还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之后,在死者嘴里放几片茶叶。传说,人死了后也不忘亲人,天天哭泣不肯去见阎王。阎王就做了一种“忘魂汤”,又在汤里放上几片茶叶,派夜叉端去劝死者喝。死者口哭干了,以为端来的是茶,接过就喝,结果这一喝把什么都忘记了,乖乖地去见阎王了。 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死者的家人知道了,他们不愿意死者忘记自己的亲人,就设法糊弄夜叉。事先在死者嘴里放上几片茶叶,待夜叉来劝喝“忘魂汤”时,看见死者嘴里有茶叶渣,以为已经喝了“忘魂汤”。这样死者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了。 鄂东北黄冈:夫亡丧妻哭姐妹 鄂东北黄冈有一个奇特的风俗,不管是丈夫死了妻子,还是妻子失去了丈夫,他(她)们在哀诉哭泣时,总是一口一声“我的姐妹呀!”为什么不称夫妻而称姐妹呢?据说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 相传盘古开天劈地时,世上还没有人。盘古琢磨着怎样造出人来,一抬头看到太阳和月亮兄妹俩,就要他们结为夫妻生儿育女。 月亮妹妹性情乖巧,听了盘古的话,吓得脸色发白,忙躲到树林里去了。太阳哥哥脸色绯红,冲着盘古说:“我们是兄妹,怎能结为夫妻?”盘古说:“世上没有人,要你们太阳月亮做什么事?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副石磨,你们一人拿一块磨,从天上往地下滚,要是磨合在一起,你们就结为夫妻;若磨合不到一起,你们就还做兄妹”。太阳这才点头同意。 盘古将磨交给太阳和月亮,他们提起往下一滚,盘古暗中用手一点,滚下去的磨正好合在一起。盘古说:“这是天意,你们只好这样办。”太阳还在犹豫,怕后人笑话,盘古给他一把针说:“要是有人敢看着你笑,你就用针扎他的眼睛。” 太阳哥哥和月亮妹妹结为夫妻。此后,世上夫妻都称为兄妹。后人也不敢看太阳,一看眼睛就针扎样疼。 满梅:将逝世者捆在椅子上 在满梅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人死后要把尸体扶到椅子上坐着,还要用一根绳子捆起来,死者面前再放一张小方桌。 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呢? 据说从前有一个媳妇常虐待婆婆,婆婆年纪老了只好忍气吞声。 不久,婆婆死了,尸体被放在椅上坐着,亲戚朋友都来吊丧,媳妇也到椅前哭几声应景。不料婆婆阴魂不散,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媳妇死死抱住,人们怎么也掰不开。 媳妇知道婆婆死也记住了自己的不孝,只好当着众多乡亲面,将自己如何虐待婆婆之事一一讲出。大家都跪下为媳妇求情,婆婆这才把手慢慢松开坐到椅子上。 后来人们怕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就把死人捆在椅子上,面前还放一张桌子挡住,这样死人也就跳不起来了。 土家人:欢喜跳丧送亡人 跳丧是土家人特有的丧葬习俗,又叫“散忧祸”、“撒尔活”。这种在亡灵前跳一夜丧鼓舞的习俗,据说是由巴人传下来的。 在土家山寨,不论哪家死了老人,乡邻们都不顾劳累从各家赶来,为亡人跳一夜“撒尔活”。长阳就有这样的歌谣:“半夜听到丧鼓响,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死者的家人也早早地准备好姻酒,腾出跳丧的场子,将亡人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在棺材的左前方放一个自制的大牛皮鼓。 随着门外“嗵、嗵、嗵”三声铳炮响起,一班班男女老少涌进堂屋,他们在棺材前的空地上互相邀约,踩着鼓点边歌边舞。他们的头、手、肩、腰、臂、脚上下一齐协调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他们时而相互击掌;时而绕背穿肘;时而扭肩擦背;时而嘴唇触地衔物,说是“燕子含泥”;时而蹲下踮脚打旋;时而相互嬉戏;时而沉默;时而呼啸唱和。是欢乐还是悲哀,难以说清。不过土家人有这样一个习惯: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 武汉:清明扫墓奇观 每当清明前后,一向冷清寂静的石门峰、扁担山、九峰等公墓区顿时热闹起来。车声、鞭炮声、哭声、嬉笑声以及小商贩叫卖香烛、纸线、食品的吆喝声遍于四野。只见满山烟雾缭绕、火光点点,从山脚到山顶布满了人群,形成了武汉地区独特的祭扫习俗景观。 武汉人最看重的是庙祭和山头祭。从前富裕人家要烧91斤纸钱,表示对死者“九死一生还”的寄托,还要点9柱香、9支红烛,供奉的食物由必须有肉包子和香饼,以使死者在生还转世步出阴间时免受恶狗的缠噬。 当然,这些老规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了,但武汉人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只是在形式上加以变异。如扫墓时携同家人和朋友踏青,祭毕,人们围坐在一起吃一笼酒菜或面包冷饮,然后春游踏青,边聊边挖野菜,据说这种野菜吃后可使人避邪防病。有的人家并无家人坟冢,但也随扫墓人流来到郊外,选择一环境优雅之处,用树枝就地划一圆圈,权当祖宗之墓烧纸焚香,然后席地而坐野餐,最后踏青于郊野。这样的人家是以祭扫为次,郊游为主。

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化研究论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云南;民俗文化;研究状况;综述

[论文摘要]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从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对云南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捷和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客观上在促进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了市场化的境地。与此同时,对以丰富的民俗资源著称的云南进行有关市场化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内容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国内的研究状况综述

(一)文献典籍中的记载

民俗文化市场化是经济进步和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国内早期专门研究民俗文化市场化的著作几乎没有,但关注商品市场与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观念中国早已有之。从历史典籍记载进程来看,《庄子·逍遥游》记载:“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用“章甫”(帽子)这个商品因民俗文化的不同而在市场上无法流通的事例,记载民俗与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货殖列传”专栏,以区域性民俗特点作为该传的基本框架。把各地物产概括为山东、山西、江南和江北四区,然后结合各地的民俗来阐述当时的商业活动规律,认为古代风土人情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很大。潘雄先生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如果经济民俗学或民俗经济学能正式成为一门应用科学的话,那么这一学科的先驱者应该是中国的司马迁。此后的《风俗通义》、《荆楚岁时记》等文献也对一些民俗文化事象展开论述,但未见将民俗文化与市场相结合进行叙述的内容。

(二)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民俗文化市场化有系统研究的成果甚少,从可以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专著类的成果有:何学威所著的《经济民俗学》,围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方面展开,阐释经济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因素,首次提出了民俗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从经济开发角度系统地研究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挂钩。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实质为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作者提出以经济腾飞带动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以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经济繁荣的观点。该著对民俗文化在经济的冲击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做深人地探讨与分析。论文类的成果,最典型而且最具代表性的是潘雄的《民俗研究在商业贸易中的重要性)(载于张紫晨选编《民俗调查与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该文作者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追述了中国民俗与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的最早典籍记载,见于《庄子》与《史记》,同时与马林诺斯基的“库拉”制度研究作对比分析,以实例论证的方式,阐释了民俗在商业贸易中的巨大作用:作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商人来说,只有翔实具体地了解民俗事象,才能在商品交易中获利与成功。该文只是着重论述民俗在商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市场化给民俗事象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

(三)人类学角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旅游经济正式纳人国民经济计划,作为旅游资源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民俗文化资源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目前,真正对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的研究,也着重从民俗旅游和产业化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从民俗旅游角度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的成果较多。王德刚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载于《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一文,通过对民俗旅游发展经验研究,总结出了民俗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一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同喜琴的《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载于《贵州民族研究》,X006,_年第1期),阐述了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

和谐性等方面。李彬,包磊的《旅游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影响研究》(载于《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下旬刊))文,着力探讨民俗旅游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内涵,并力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提出解决的建议,以获得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徐赣丽的《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载于《民俗研究》2006第3期),李正欢,黄远水的《解读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载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一系列文章,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探讨与研究。 从产业开发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何学威的《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载于《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卷第2期),把民俗文化当作一种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研究民俗文化产业在振兴民族经济中的作用及可行性。姜继为,吕桂兰的《试论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载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主要论述了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市场经济的生长点的问题。此外,张来芳的《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年第5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论文都相应分析了民俗文化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实践性。

(二)国外的研究状况综述

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对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研究的论著也较多,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格林伍德()就对旅游文化的商品化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认为,文化旅游的开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商品化,但若是把文化完完全全按照商品来进行包装,就会带来极大的消极意义,因为这实际上“剥夺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剥夺了构成文化的方方面面。商品化使文化失去真实性,使民俗生活置于舞台化和戏剧化之中,故格林伍德反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民俗事项商品化,提倡对文化的市场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但是,也有学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民俗文化的商品化。以色列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ErikCohen)就认为,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使其真实性丧失的说法是不贴切和荒谬的。一种新的商品化了的民族文化,可以随时被接受为是真实的,哪怕仅仅只是市场化了的真实,同时这种商品还会得益于悠久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深厚内涵,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的商品。由于有了商品经济效益带来的资金支撑,又反过来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更加完善和进步,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现代旅游规模的日益扩大,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由此而带来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及民俗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越发引起学者的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大多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涉及到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问题,成为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最感兴趣的领域。随着民俗旅游商品化倾向的日益严重,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在“真实性”和“舞台性”两方面展开了研究,试图寻找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这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就是马康纳(MaCannel)的“舞台真实”理论,较系统的探讨了关于旅游景观系统的六种舞台类型。国内对民俗文化市场化的境遇研究,较少有比较系统论述的著作,大多只是在民俗旅游的研究中有所涉及。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谈及民俗文化的市场化,但是对于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实例探讨的文章并不多,在笔者涉猎的文献中尚未发现从市场化境遇角度出发来研究云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专题性论著。

(三)余论

民俗文化要获得长久发展,必然要走市场化之路,而民俗文化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自身又可能会发生异变和失真,如何在获得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民俗文化的原真性,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民俗论文研究目标怎么写的

目标陈述不仅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是必要的,在期刊论文中也是需要明确表述的。研究者在填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基金项目的课题申请书时,必然要陈述目标、研究思路等内容。下面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课题论证书的内容。1. 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2.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 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4. 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5. 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6. 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在这个论证书中,前 4 项事实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构成或要素。我们可以依次将前四项概括为“为何研究” 、 “研究什么” 、 “如何研究”和“为研究准备了什么”。“为何研究”实际就是结合已有文献对你研究的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的论证和确认。在“研究什么”这部分,最为关键是要交待清楚研究目标,即目标陈述。在有些基金申请书或有些学校的学位论文结构要求中,常常也被称为研究目的。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将同一内容既用作研究目标,也用作研究内容。学生为此经常很困惑,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研究目标是指你的研究最终想回答或解决的问题,而研究内容是为了完成研究目标所依次回答或解决的一系列相互之间有逻辑关联的子问题。在克雷斯威尔看来,研究目标重在阐明研究的意图。他同时指出,研究目标不是研究的问题——那些问题将由所收集的数据来给予回答。准确地陈述研究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如下是克雷斯威尔所做的针对定性研究目标陈述的“脚本”。这则________(指研究策略,如民族志、个案研究或其他类型)研究的目的(将)是为了对位于________(指研究地点)的________(指参与者,如个人、团体、组织)的________(指将被研究的主要现象)进行________(理解、描述、 形成、 揭示) 。在这一研究阶段,________(指将要被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被暂时定义为(给出一个大体的定义)。上述“脚本”既适合于项目申请书,也可以在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很明显,利用这个“脚本”,审阅者或读者便可以快速容易地知晓研究者或写作者的意图或主要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对该“脚本”的思考、语言组织及表达事实上还同时是促进研究者或写作者思路不断清晰化、条理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倘若研究者或写作者尚不能顺利地利用类似“脚本”来陈述研究目标的话,那说明他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这个 “脚本” 同时就是研究计划的纲领。接下来,如何研究以及具体的研究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纲领而展开的。至于研究内容如何确定呢?它实际上就是“脚本”中的理解、描述、形成或揭示的具体内容。或者说就是研究者或写作者想理解什么,描述什么,或揭示什么,这些具体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结构就自然构成了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研究思路。来源:节选自《如何选题和陈述研究目标》(《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2期),作者韩映雄,马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ID:skxsq2)| | | | | | | | | | | | | | | | |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土家族民俗文化研究现状论文

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对白虎文化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鄂渝土家族敬白虎,湘西土家族赶白虎。但是在民族认同上,无论是湘西土家族还是鄂渝土家族都承认自己是土家族。学术界因此得出了土家族的祖先是同源异支的结论。土家族对白虎文化不同认识的两种表现白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国古代对白虎文化相当重视,白虎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天文地理、民间习俗,还是族群信仰等都有白虎的身影。比如,人们把白虎同天上的星宿联系在一起,将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娄、胃、昂、毕、嘴、参”归结为西方白虎七宿。汉朝时,朝廷建造了一座白虎观,是供诸儒谈论五经之所,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还把诸儒在白虎观议事的观点辑录成了《白虎观通义》流传于世,可见当时对白虎文化的重视。虎文化在古籍中不断出现。《周易》中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从君也。”意思是说,圣人的变革就像老虎一样,雷厉风行,变化多样,具有生气;社会上优秀之人的变革就像豹子一样,比较平静;而平民百姓的变革只是在表面顺从,没有自己的主见。《礼记·曲礼》中有“行,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其中的“行”,就是指行军打仗时的队形。也就是说,行军的队形都要像青龙白虎的阵式。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言猛怒如虎之奔赴也。”其中的“虎贲”,形容周武王的战斗队伍勇猛,像虎一样奔赴战场。后来,人们又把白虎文化与风水联系在一起,如中国古代的堪舆学认为,选择住房或坟墓时,就要选择左青龙、右白虎的地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虎文化的认识也出现了分歧。人们对白虎文化的不同认识,也影响到一些民族对虎的认识。比如,土家族先民对虎的认识就分“赶白虎”和“敬白虎”两大派。一派认为白虎是恶神,对人有害,必须坚决除之。这一派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含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常德市和怀化市)的土家族聚居区(下面简称湘西土家族)。另一派认为白虎是家神,是敬奉的对象。这一派主要是分布在鄂西、渝东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下面简称鄂渝土家族)。“赶白虎”和“敬白虎”长期以来在土家族研究的学术领域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民族学家根据民间资料作了一些解释,他们把二者归为“坐堂白虎”和“过堂白虎”。如《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中说,湘西土家族的白虎是“坐堂白虎”,“白虎当堂坐,无灾便有祸”,因此必须得赶。鄂渝土家族的白虎是“过堂白虎”。“过堂白虎是家神”,必须得敬奉。湘西土家族的“赶白虎”古时候,在大湘西的土家族中“赶白虎”特别盛行,这可能是受前面提到的五神中白虎是恶神观点的影响,认为白虎对人有害。人们还把这种认识扩大化,认为白虎无处不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比如,小孩在婴儿时期,其父母就要叫梯玛(巫师)在家里“按白虎”(又叫“钉白虎”)。具体做法是:梯玛把白纸剪成虎状,对剪纸白虎念一番咒语后,再用铁钉把剪纸白虎钉在堂屋的中柱上。待小孩子长到12岁后,梯玛把钉在堂屋中柱上的白虎剪纸取下来,拿到野外烧掉或扔掉,这叫“烧白虎”(或者叫“放白虎”)。意思是把白虎烧死或放到野外,再不会来侵扰小孩子了。不过,湘西土家族认为,钉了白虎或烧死了白虎并不能一劳永逸,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白虎骚扰。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发了高烧,就认为是白虎作祟,要请梯玛来驱赶白虎。除小孩子外,就是大人也会遇到白虎的侵害,比如中暑时口吐白沫,得请梯玛做法事驱赶白虎。湘西土家族中的梯玛法事是最具权威性的宗教仪式,要做好梯玛法事的人家,都要耗费巨资。凡是梯玛法事,最后一堂都得有“赶白虎”,如果不赶白虎,或者说没有把白虎赶出家门,那么这堂梯玛法事就等于没有做,承担做法事的掌坛师梯玛得给东家赔偿经济损失。只有把白虎赶了出去,这堂法事才算做得圆满成功。由于湘西土家族忌恨白虎,他们就把与白虎相关的白色也延伸为一种不吉利的象征。如在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忌戴白帕、穿白色衣裤,还忌讳白色的物品出现。湘西土家族地区有很多土家语地名,都含有对虎忌恨的因子,如“利射胡”意为“死老虎的地方”,“利哈苦”意为“打老虎的山”,“利布苦”意为“杀老虎的山”。鄂渝土家族的“敬白虎”鄂渝土家族先民很早就有了崇敬白虎的文化意识,把白虎当做自己的祖先来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这一带土家族的祖先是廪君,廪君死后,灵魂化成了白虎。从此,这一带的土家族先民就崇敬白虎。鄂渝的土家族先民还把虎作为一种吉祥物。在鄂渝交界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了不少虎钮錞于。虎钮錞于是古时在行军打仗时用来敲击、鼓舞士气的一种随军乐器,虎钮錞于的上端铸有老虎,示意老虎为军人助威,军人借助虎钮錞于上的虎气,使军队虎虎生威,保证能打胜仗。平常,在这一地区的土家族的祠堂正中,往往画有一只白虎,用来坐镇避邪,同时也寓意吉祥如意,使人们安居乐业。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目的是有老虎的保护,能使小孩易养成人。现在,这一地区还盛行的跳丧舞,实际上就是表现白虎崇拜的舞蹈。跳丧者身着白色衣服,口里唱着《撒耶尔嗬》,模仿老虎的形态起舞。舞蹈动作粗犷,刚劲有力,显示出虎虎生威的气概。由此可见,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对白虎文化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个敬白虎,一个赶白虎。但是在民族认同上,无论是湘西土家族还是鄂渝土家族都承认自己是土家族,重新达到了融合,学术界也因此得出了土家族的祖先是同源异支的结论。这就是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你自己可以不要写那么多,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大多已经汉化了,只有少量的保留了下来。

湘西土家族现主要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主要聚居在湘西北的自治州和张家界市, 与鄂西、渝东南的土家族分布区地域邻近, 同为集中分布区, 民风民俗也大体相同,湘西土家族的民间习俗活动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湘西民间生活始终伴随着民间习俗而存在,甚至可说离开习俗、仪式,湘西民间的生活即成无源之水。土家族民众对这种趋向日常生活形式化的习俗更是执信,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其种类多样、形式纷纭。这些民间习俗均成为土家族民众现实社会构建的基本元素。从其缘起与延展方面看,土家族民间民俗是基于民众对现实生活、身边自然、情感喜恶等诸方面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对民众的生活情趣、心态以及朴素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所起的作用也是极大,成为民众的精神慰藉,进而成为维持民众团结的精神系链,无形中上升成为民众行为准则。 一、土家族民间习俗的文化事项 研究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民间习俗,势必着眼于湘西本土,从其各方面的表现予以展开,从中发掘一种简单的社会机制。这类习俗仪式对民众文化心理的建构起着一种模塑、影响作用。习俗的内容以及精神内涵广泛存在于民众的生活,尽管时代的昌明、科技的拓展等诸多因素掠占了其绝大部分生存基础,但习俗仪式作为在湘西土家族民众生存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生存文化,它不可能短期内从民众所生存的社会中消失。它仍将以一种文化形态、思维模式顽强地保持其固有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它仍将成为民众的生存因子,其影响程度将至恒久。在湘西这个特定的土家人繁衍生息的地区,人们因袭遵行一系列“乡规民约”,其中出于民众的生存思考、祭祀的神明意象、行为的功利取向等诸方面因素,已经成为民众生存的最基本元素,换言之也就是以一种文化样式世代沿袭。至如今,依然以一种显性的特征存在于民众心理深处,在广大民众的日常起居、社区活动之中占据着一种显著的主导地位。习俗广泛存在并植根于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湘西土家族民众所恪守的习俗与仪式具体在如下三个方面: 1. 依循农历推演的时序存在的节气习俗 居住在湘西的土家民众是一个非常关注时令、灵活把握自然以利生产生存的民族,人们严格遵照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法——“夏历”,也称“农历”、“阴历”,以土家人历来兴过的“年”(农历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元宵(正月十五),二月初二(土地生日),三月初三(相传此日蛇出山,即由冬眠状态复苏,喻兆万物苏醒),四月初八(牛王生辰),五月初五(百毒始盛,众人警避),六———————————— 湘西土家族民间习俗文化蕴含初探 35月初六(太阳诞辰,借阳驱阴)[1],七月十五(鬼节,祭神敬祖),八月十五(中秋时节,力求家人族人团聚),九月初九(重阳,临近秋末,思冷防饥),十月初十(早斋节,敬土老师)[2],腊月初八(佛祖证圣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土地升天,年来事务呈结,小年以庆),加上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皆为特定敬神祭祖日期。 2. 土家人历来信奉的祭祀习俗 “土家族人是万神论者,除了以上所举的一些神之外,他们还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谷、树、木、花、草……自然景物都有个神。”[3]。由于民众朴素的宗教思想,加上避灾祈福的心理,致成所有的事物群体或个体均具有无限神性。在人们心中对待万事万物均需慎重,不可造次。土家人本着一种较为朴素的泛神理念,历来饮食起居、上坡下田、出门行猎,皆视身畔有神灵,将一些关乎民众生计平安方面的神明,单列专祭。譬如:“家先菩萨”:祭祀各家各户已故长亲;“四官神”:专司看管家养六畜,神位供于房门及门角边。“五谷神”:职司五谷丰歉。“七姑娘”:主司病殃去留及吉凶问卦。“阿密妈妈”(又称巴山婆婆、沙巴妮):眷护小孩之神,一般供于碗柜顶上。“土地神”:职司家庭善恶的奖惩。“猎神”,又叫梅山神:主山林狩猎。 另,土家人心中存在着一种惧之且不得不敬之神,诸如:“白虎神”(有坐堂白虎、行堂白虎之分):坐堂白虎一般主福、主善;行堂白虎主灾、主祸。“火鸟神”(又叫火焰神):主火灾降临。“麻阳神”(又叫麻元神、麻阳鬼、麻元鬼):主司神经痹乱,身患怪症。 土家族民众风俗仪式的主要祭仪、祭品:土家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交通、经济、文化相对闭塞的条件下,生存条件粗糙、生活资料相对匮乏,尽管在心中牢牢坚信众神遍在,却在现实中尽量从简祭祀,惟求心诚。但这求简也非通常所说的简陋,而是以家中所有的必备物事去敬神,不去刻意地赊借祭祀物品。 3. 土家民众历来注重的民间人生礼仪习俗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礼节,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整套的礼仪习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譬如:“婚娶”:有求婚、插茅香(告诫外人“名花有主”)、认亲(又叫取八字)、拜节、定日子、送日子、置嫁、娶亲(有哭嫁、着露水衣鞋、舅负姑上轿、迎亲、跨门及灯、过门坎、拜堂、敬祖、谢媒、敬茶、入洞房、敬婆家长者、回门等十余个步骤。“浊米酒”:俗称满月酒,新生儿出生 40 天后,请家族、亲戚来做客。“树新屋”:贺新居建成。 “祝寿”:60 岁以上且上无父母健在的老人方有资格。 “丧事”:讳死而言“老”、言“去”,有入殓、入葬、砌坟等诸多环节。“群众性大型活动”:如婚嫁喜会,则由主事之家专挑吉祥日期,请“会事人”(会推流年、甚力阴阳的法事主持人)主持相应的祭拜、喜乐行筵。相应祭祀物品:酒、烛、香、纸、米饭、香案、肉(其中隆盛场合用猪头;平素家祭以平常猪肉;遇凶猛、带邪气之神祭祀则是专门的杀猪时入刀处的猪肉,俗称刀头肉)、公鸡、炮竹等。 二、土家族民间习俗的文化特征 湘西土家族聚居区民风淳朴,在其民族的发展繁衍史上充满了生存环境的艰险与无奈。人民饱受压榨,在不甘苦厄的情况下,他们奋力挣扎求生存,历无数代人的生存经验而最终形成各种形式的习俗与仪式。“在巫术或宗教的仪式中,人们试图演出各种奇迹,这不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的局限性,恰恰相反,而是因为他们充分意识到了这种局限”[4]。同时也正是由于土家族民众生存环境所遇到的各种现况,致成了泛神崇拜,仪式与祭祀习俗呈现出多样性。使得民众心中坚持的朴素宗教意识“在文化内部赋予这种多样化性格,是每一种文化的主旋律,使文化具有一定模式的,也是该文化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5]。大致而言,土家族民间习俗体现着如下几个特征: 1. 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在土家族众多的活动表现中体现出:人类是上天自然的杰作,且生存、繁衍仰赖于上天自然,在生息中即以相应的习俗仪式酬谢天恩,但同时亦有对人的力量的首肯。在漫长的生存时间长河里,土家人致成这种天人合一的信念传统。譬如,土家民众在餐饮过程中,仍保持着此类习惯:在每次吃饭之前视菜色而插筷子,当菜里有荤即肉类时,定插筷半晌,或口念出声或默祷,以谢天地和祖先所赐;当菜中无荤时,则一般不插筷子。每当土家人饮酒,饮前必以筷子点洒三下于地,以谢天地所赐。 《三峡论坛》2012 年第 2 期,总第 248 期 36 2. 习俗存替体现了一切以利于生存的人本原则 土家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及历史演进过程,时刻充满一种无奈的情愫,但凡其所持习俗仪式皆为生存所设,是人们经过生活实践的审视,集合众多智慧与无数考验筛选而得出的结果。这些习俗仪式从形式、过程上看皆有祭天、敬祖的印迹。自生存角度考虑,对那种弄不清根源或关乎存亡的事务,抱以无限的尊崇,以一种虔诚的信奉与祭祀,获取所谓的神灵、不可抗力量的嘉许、允诺,最终获取人们得以生存的条件。这些习俗仪式的存在,乃是以人们自身为根本的精神选择。 3. 体现了土家民众对历史的现实化理解 同时可将土家族习俗视为一部浓缩的历史书。从对八部大神、白虎、三王爷、梅山神等神祗的崇祭,可以看出自远古以来,土家先民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力求族内民众得以生存繁衍的种种艰辛努力,祖先、英雄带领族人奋勇打造营建一个适宜人居的生存境地。从祭仪源头看去,实则就是一个个民族生民的杰出代表的英雄行径,得到后世子孙的崇敬。纵观土家人崇信的人物、神祗以及相应的习俗仪式,亦即是民族的生存历史的展演。 4. 呈现着一种多元素杂合,多样性并存的文化形态 土家族人们在长期的与自然搏斗,力求适合生存的境地的斗争之中,由于对生存繁衍的渴盼与力求奋争的不屈不饶意志,加上各地的自然环境迥异、生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各地的族内民众皆以一种强烈的生存目的看待身边的世界。所以这种以生活实践为首选目标的习俗仪式,自其诞生即有各自的差异性。如在对土地神的崇祭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出多种元素并存的痕迹:将所谓的“土地神”人为地分化为多种——坐堂土地、行堂土地、山林土地等;再如湘西土家族地区有崇祭白虎的仪式习俗,同时也有将白虎视作灾星、祸害的做法,连咒人时也会带上“撞见白虎星”的咒腔。如此种种带有各种风格的不同的习俗仪式,均普遍地存在于土家人的生活之中,呈现着多种情感元素并存的色彩。 5. 体现了土家族注重实用性的功能特性 湘西土家族民众所举行的习俗仪式以生存、和平、兴旺为首选,在实际操作中,从以上所述的那些习俗仪式去观察,一年之中的大节小令,几乎皆是依据农历为主的流年推演,可看出 24 节气的影子。土家崇信的诸多神祗绝大多数可作为杰出人物,他们是为民族的生存繁衍,为民众排凶除险,立下丰功伟绩甚或献出宝贵生命的豪杰。这类活动倾注着土家民众的强烈情感取向。从民众从事这类活动所备办的祭礼物品、场所来看,皆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族内民众的家居环境周围,即是最佳的活动场所。湘西土家人甚至在某些环节进行时直接去繁就简,饭前在碗中饭菜未入口时插上筷子,或饮酒未触杯之前以筷子醮酒朝天点洒三下。仅凭这些简单的举措,在淳朴的土家人心中,即已经实现了对祖先、神祗的敬奉,恪守着一种心灵有神、心诚至上的实用性原则。 6. 仪式的衍变传承呈现功利性的取向 土家族习俗彰示着土家人曲中求生的生存哲学,习俗仪式中的祭拜奉祀的对象善与恶的定格也非铁定。在湘西这个土家人繁衍生息的特定区域里,先期先民社会生产力低下,向大自然索食异常艰难,甚至可称上凶险,饥饿、灾害、疾病时时处处妨害着人们的生存,人们对大千世界只能是一种迫于无奈的依存,故而对大自然的感受是一种曲中求生的心灵祈愿。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可知的自然因素均被灌注了强烈的爱与憎,这种朴素意识逐渐演变成崇奉习俗与相应仪式。尽管仪式与习俗违背客观真相,却透出一种取向生存的心理认同,同时由于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协调与否,也就出现了自然的神格的善恶不确定性。当人们从事田亩稼穑营生时,需要时令风调雨顺,自然力量在这方面的化身——风神,雨神,龙神毫无疑问便是善神;当自然力量转为于人有害时,“害神、恶神、孽龙”等称谓应时而出。故而,土家人心目中的善神、恶神、慈神、邪神并无定论,一切依循着人们心理上的功利取向,即便天帝、创世神在某种特定的故事氛围中亦同样会以一种不和谐(甚少称不和谐)的形象出现。湘西土家人的祭奉对象即是人类在曲环境求生时于人类有益的对象,又有对人无益、令人恐避的对象。 三、土家族民间习俗的文化价值 湘西土家族的仪式习俗是湘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繁多、文化厚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存在,充分反映了土家人对湘西土家族民间习俗文化蕴含初探 37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相处关系与认同。从习俗仪式的履行中折射出一种人们依据自然历律调节和适用农业活动、生计安排与思考的趋认。 1. 利益趋同而凝聚族人 由于土家族习俗与仪式的形成与影响绝非单家独院之事,它是一种合族恪守的行为准绳,有着共同的认知与信奉,自然无形中有着一种情感的趋同,随着时间的延伸、活动的举办,逐渐将族人的亲情越箍越紧。湘西土家族民众所恪守的众多习俗,既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情感以及心灵祈愿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彰示了人们心中的心理利益的归同感,也能连接民众群体的情感,人们往往可从其对习俗的履行中觉察民众的族情认归。就这些民间习俗所涉及的时间、地点、礼仪内容而言,它已成为湘西土家民众生活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从湘西土家人聚居区青年男女的“婚娶习俗”观之,几乎每次婚事都经历了“求婚、插茅香、认亲、娶亲、回门”等诸般礼节。活动举行期间,本村本寨的族眷亲邻、附近亲朋,均齐聚喜事之家予以欢庆。他们或备礼物、或帮打理、或主动应承事务;送吉言、致祝福、添喜氛,整个村寨均呈现在一派祥和的喜庆之中。一家有喜,多家协作,极好地体现了合族利益的整体趋同,使得族人凝聚于一团,大而话之,使整个社区民众的族内亲情感得到集体性认同,从而对所居地方的民情稳定是一种很好的导引。 2. 对证历史而启迪民众 由于土家族习俗仪式是历无数先民的生存经验、斗争哲学的总结而形成,出于规范、激励等目的,对族内历史是一种有力的对证,其中有着大量的史实掌故、生计智慧、出行体验,对民族语言的凝固、流通、繁衍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众的共同的族内认归意识、民族情感的确立。一方面传达了族内信息,另一方面也教育了人们对以族为家的情感皈依。习俗的沿革往往与人们的心路历程行进起着一种映衬作用,生存现状往往对应着历史。尽管其中的对接显示出一种模糊、变异,甚至存在一些矛盾,但就湘西地区的土家族民众而言,流传百年千载的习俗体现了他们对于本民族的历史确认,表现了一种“固执”的信仰模式,呈现人们鉴于历史而托身现实的生存理念,习而久之更演绎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制度,实则体现的是当代民众着眼生存本质的现实性。如土家人的过年习俗,不同于汉族的“大年三十”,却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是遵循世代相传的习俗:此日为先祖抗倭,或驱残暴挣得现实的良好生存的日子(这一天比过年提早两天)。为了纪念先辈的历史事迹或族群荣光,后人世代恪遵此日过年的习俗。观察土家人的习俗,不可单纯地以一种历史与现实相割裂的方式,而应着眼一种利于生存的探究;习俗履行中趋向于对历史的追念,也有对传统的信守。即使其中交替嬗演一种情感的无理性,毕竟中间蕴含传承历史的一种约法,告诫民众牢记历史,更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机会与现实。 3. 传统沿承而规范管理 习俗行为是土家族民众一种自发性的集体行为,其间包含自由选择的主动因素,人们的主观意愿在祭祀以及习俗活动进行中起着一种决定性作用。习俗实质上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性意愿取舍行为,它以一种约束共守的形式鞭策着族人。由于族内众人的共同坚守恪行,方致习俗仪式的最终确认,但这份坚持却是民众自发与自觉共在的行为。在思想中、行为上有着共同的规范,无形中附带着一种理念上的强制色彩。民众认知、情感认可是先导,舆论奖惩、道义评判为后盾,这就致成族人共同受习俗仪式鞭策力量的制约。诸如湘西的土家族人大型的群体性活动“婚娶”、“浊米洒”、“树新屋”、“祝寿”等,几乎全是四周族人、亲眷出动,活动中均是自发自觉团聚在“家族荣耀”的氛围中,往往一场盛事的举行就是一次绝好的家族团结的演练。这类习俗传统已历无数代人的展示,从而致成一种利于族人团结的传统沿承,进而规范族众言行。之所以称为习俗仪式,乃是族内世代相袭的习惯。在一定范围内,族人本着内心的族群认归意识会在无形中自觉以合乎族规的准则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管习俗仪式没有明显的条文限框,却会因为其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里,祖祖辈辈恪遵的缘故,演绎成一种潜在的言行规范。 四、结语 根植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区的这种独特的习俗与仪式,既是传统意义的民间民俗文化有机构成,同时也是对民族精神世界的合理演绎,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从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两《三峡论坛》2012 年第 2 期,总第 248 期 38 者关系的视角来看我们对待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就会发现,我们正经历着一次具有本质意义的立场转变。”[6]而这种传统形态的民族民间习俗仪式文化不仅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载体,思维模式以及生活式样,同时也是延续了成百上千年的地域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当今时代,社会环境正时时刻刻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浪潮奔涌荡涤,大量的民俗民间文化、信仰活动、民间文书、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护,既有学术研究的意义,也有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许多民间乡土文化行将湮灭,甚至已遭淘汰,已是一个无可逆转的损失结局。无论其价值的高与低,作为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文化形态,我们都应当留下它的踪影。将一些珍贵的生活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便进行合理研究,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湘西 土家族民众保留这些习俗仪式正是其中之一。

(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动的公众娱乐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现代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民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许多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淡化,民间艺术等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甚至被遗忘。(二)民俗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 现代生活节奏快,市场经济要求回报率高,而许多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只是在老一辈人中流传,大部分民间传统艺人年龄严重老化。现在青年人大多愿学习易学易会且回报高的职业工种,而不愿意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一些民俗表演项目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三)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经费不足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主管部门无专项经费,无稳定性的投入。加上协会自身市场意识淡薄,造血功能差,因此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仅靠民间民俗文艺爱好者们的热情与积极性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四)部分民俗文化表演形式落后 部分传统民俗表演形式陈旧、单一,受众面狭小,如车车灯、牛牛灯、莲花闹、金钱板等缺乏吸引力。

研究现状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指之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

一、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

这不仅是毕业论文 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

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 最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 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

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 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

三、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

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

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

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研究课题申报中“目前的研究状况”是指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有些什么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成果的观点综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

1、文中反映最新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

写研究状况方法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研究方向;子课题(数目和标题);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论文怎么写研究现状

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1、写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前,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开题报告的是写论文的序章,是第一道流程,主要是用来告诉别人,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选这个题目的目的和意义,选这个题目干什么,后续打算怎么写。

2、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不要写得太少,只写一小段。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论文研究现状可以写如下:

研究现状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对开题报告的层次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英语论文“文献综述”的基础。研究现状内容长度一般是在1000字左右。并要附上有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参考文献目录。在写研究现状时,不能单纯列举,应避免繁琐和不得要领。

撰写研究现状之前,需要查阅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比如:目前已经有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如何实施的;它们的研究方向和深度;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等。

对选题相关文献的认真查阅不但可以让我们避免进行无效重复的研究工作,而且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研究视角。通过较全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漏洞,甚至可以启迪新的研究思维和角度,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目的和切入点。

写论文研究现状注意事项

应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要先从大处着手,然后逐步归拢,最后集中到本选题的研究问题上。要对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的归纳和整合,客观地阐述研究背景,然后对巳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主观评论。

必须指出国内外文献就相关论题已经提出的观点、解决方法和阶段性成果,阐述这些研究的广度、深度和不足,从而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确定本选题研究的平台,并指出本选题的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