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干旱区资源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2:44:25

干旱区资源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2007-06-21 毕业论文谁来为生态环境保护买单 [1] 2007-06-20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5] 2007-06-20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4] 2007-06-19 大学生环境保护论文-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36] 2007-06-19 环境保护论文-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36] 2007-06-09 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 [10] 2007-06-09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29]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56] 2007-06-09 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6] 2007-06-09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10] 2007-06-09 米草光合作用速率季节变化及其对初级生产的影响 [7] 2007-06-09 试论自然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44] 2007-06-09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3] 2007-06-09 风能——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27] 2007-06-09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5] 2007-06-09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24] 2007-06-09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7] 2007-06-09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20] 2007-06-09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8] 2007-06-0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36] 2007-06-09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27] 2007-06-09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5] 2007-06-09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28] 2007-06-09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7] 2007-06-09 试论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2] 2007-06-09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9] 2007-06-09 工业污染源的标准化评价 [19] 2007-06-09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 [6] 2007-06-09 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与环境对策 [5] 2007-06-09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2] 2007-06-09 深生态学:一种新环境价值理念 [19] 2007-06-09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16] 2007-06-09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7] 2007-06-09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21] 2007-06-09 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47] 2007-06-09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17] 2007-06-09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13] 2007-06-09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33] 2007-06-09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151]参考资料:

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案论文

1农艺节水概述

农业节水是涵盖农业种植的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灌溉等多个方面的技艺调整。首先,在选种上,一般会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来选择耐干旱、茎叶面积少、水分蒸发量小的作物。在育苗种植中,会通过土地调整、生长控制等办法减少水分需求。在病虫害防治与灌溉等方面,同样会通过调整传统农艺技巧或步骤达到节水的效果,并在使用以上农艺技术的基础上,不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稳保农业产量上升,且农产品的品质、口感、营养成分等都会有所提升。例如,当水分灌溉恰好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没有浪费和过分吸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水分含量就恰到好处,其他成分相对提升,如糖分含量,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自然会有所提升,还可以防止水分淤积烂根的问题发生。农艺节水还具备很多其他的优势。耕作保墒、有机肥育肥、调整作物布局等都属于农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技艺改良减少作物蒸腾作用,增加水分吸收和水分保留时间,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流失,并将其充分地传递给植物,按照植物供需给水,亦或是通过其他肥料的追施增加弥补水分吸收空白。农艺节水技术是真正意义上减少灌溉用水,是从不灌溉、少灌溉的层面来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

2农艺节水在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实施方法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农艺节水技术的发展。农艺节水技术是一种对设备依赖程度低、能源消耗极少的节水技术,其使用减少了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的保水性和水源输送效果。

平整土地平整土地适用于大部分的农作物种植节水,具体是否实施要看种植作物的习性。一般来说,需要对种植面积进行平整和坡度调节,平整是为了方便进行种植规划与保水,制造坡度则是为了提高土地的水源输送作用。

土地规划土地规划主要根据已经假设好的灌溉管道和水渠进行,尽量靠近管道和水渠,平均每组排水管道和水渠的土地面积,使作物能够均匀享受灌溉、水源滋润,对土地的调整还包括对面积、形状与方向的规划。

种植布局

根据农业种植需求,可以采用性能互补的作物种植方法,例如,耐旱作物与一般作物混搭种植,这样只需要按照一般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灌溉即可保证2种作物的良好生长,耐旱作物只需吸收一般作物的剩余灌溉水分就可以很好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根据降水量分布、已有水利灌溉工程、地下水资源等进行种植布局的调整。

降低蒸腾、蒸发技术

干旱地区除降水少外,光照还非常强烈,全天光照时间长,水分蒸发作用强。针对这种情况,种植户可以通过加盖遮阳网、薄膜等方式降低水分蒸腾、蒸发作用。在作物选择上,一般选用针叶等叶面面积较小、保水性较高的作物,如芦荟、仙人掌等。在作物萌芽阶段,一般采用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在作物生长中期,则采用遮阳网遮挡光照,减少蒸发。

垅间距与形状调整

土地平整并不适用于所有作物的种植,对于特殊的作物,如姜、芦笋等,可以采用高垅种植技术。以芦笋种植为例,宁夏地区的芦笋种植已实现良好发展。现代人们普遍采用高垅技术进行芦笋种植,高垅之间的沟壑和间距具有很好的输水作用,且芦笋扎根加深,高垅种植时,水分在垅间沟壑中流动,能够直接将水输送到芦笋根茎部分,吸收效率更高,很多深根农作物都可以采用高垅种植方法达到节水与高效用水效果。

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其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氮化合物、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等物质,其中的一些物质可以改变土壤性状,将其转化为团粒结构,土壤之间的空隙就会增大,在进行灌溉时,水分就可以深入到土壤底部,有利于土壤保水与植物根茎吸水,尤其是毛管水的形成极大地降低了水分蒸发。有机肥的使用不仅供应了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还可以有效发挥蓄水、保水作用。

自然降水的利用

干旱地区的农业种植应与农业气象检测部门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降雨天气,修建雨水蓄积工程,搜集自然雨水。同时,还可以根据降水预报调整农业灌溉,例如,在降雨即将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适当减少人工灌溉,及时进行松土和其他保水、输水作业,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水。

3结语

在干旱地区,农艺节水技术应作为农业节水灌溉、实现高效灌溉的主推方式,通过改良农业种植技术进行节水、用水,保障干旱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化发展。

干旱生态环境保护 马克思曾经引用比·特雷莫的名言:“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在不久前举行的“自然地理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的研究工作也具有全球、国家和区域的不同尺度。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应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因为资源环境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强调,客观存在的自然地带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不断加深对地球自然系统的认识,改善人类对自然界价值的评估。 我国西北干旱区幅员辽阔,包括内蒙古、陕北半干旱的草原地带,宁、甘、新、青干旱的荒漠地带。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发展战略中,生态建设是重要的内涵。陆地表层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取决于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形成受自然地带规律制约的空间格局。我按照尊重自然的原则,对目前我国生态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植树造林与“绿化工程” 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绿化等于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就是植树造林”的片面认识,这主要是源于对自然地带性规律缺乏了解。通常,湿润、半湿润地区自然条件好,可以植树造林,也有森林分布;而在半干旱、干旱区则仅能在局部地段植树,山地的适宜部位有森林分布,但不宜大面积造林。有学者提出以森林覆被率作为我国各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指标之一,这是值得商榷的。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为例,适宜森林生长分布的区域面积有限,目前一些省区的森林自然覆被率多在5%以下。如果要求这些省区大面积植树造林,以达到对湿润、半湿润地区要求的同样的森林覆被率指标,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半干旱、干旱气候下各省区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应当尊重自然,既不应背上森林覆被率低的包袱,也不应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造林指标。 然而,在半干旱、干旱区仍然可以看到引水灌溉、植树及建造机场高速“绿化带”,或在部分高速公路两侧山丘沿等高线挖坑种植灌木,进行喷灌以营造“绿化工程”等现象。结果事与愿违,既不见林带,又破坏了原已十分脆弱的环境。有关部门甚至提出要在乌鲁木齐市郊拍卖荒漠山丘土地,以承包方式实施“植树绿化”的计划。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边缘可以适当地营建小规模的农田防护林,但是不宜大片营造森林,更不应过分渲染、夸大防护林的作用。 有学者根据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带特点,提出应当重新审视三北防护林建设问题。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区大规模营造防护林,既无助于防患沙尘暴,也不符合水资源短缺的客观实际,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区域范围总面积达×104 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占55%,草原和荒漠草原占20%。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大面积造林,完全违背地域分异规律。对于重大的改造大自然的计划或工程,必须开展动态监测,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正如马克思引自比·特雷莫的名言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以下为本人总结出的几个关键点: 一 自然保护区建设 沙漠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有其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自然规律。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西北干旱区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与吸取。例如,在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北麓冲积平原的莫索湾地区,原有天然植被较好,由于不合理的大规模垦殖,强度樵采薪柴和过度放牧,导致沙丘活化严重。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有大面积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梭梭()林生长,还有独特的春季短命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温带干旱区重要的基因宝库。虽然受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原有植被遭到破坏,但只要采取适当的封育措施,将能较快地恢复演替为相应的顶极群落。实践表明,封育保护是恢复沙区退化生境的一种有效方式。建议加强对整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保护,划定有特别价值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荒漠公园。位于中昆仑山的阿尔金自然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山地草原等各类植被得到保护,藏野驴(Asinus kiang)、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和野牦牛(Poephagus mutus)等珍稀动物种群逐渐增长,植被天然恢复的成效明显。 二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谈到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有学者指出,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与世界其他荒漠区相比,我国西北干旱区得天独厚。一系列高山上发育着许多山地冰川,为荒漠绿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目前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管理不善、效率低下且浪费很大。 水是干旱区十分紧缺的资源,在节约田间灌溉用水方面,需要结合当地条件做切实的科学试验,总结出适宜于干旱区应用的技术措施。地膜覆盖农业在干旱区的发展前景很大,在薄膜塑料覆盖下,既能获得充足的光合有效辐射能,消除日温变化大的缺点,又可以节约水的消耗,将有利于扩展各种植物生长。当然也应研究地膜覆盖下地表条件改变后,对土壤、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西北干旱区内的跨流域引水工程计划需要十分谨慎,应当以服务城市和工矿用水为主要目标。而不宜调水用于垦殖发展农业,否则将破坏天然植被,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当前北疆山麓平原绿洲地下水超采开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有人从湿润地区的角度出发,认为调水到西北干旱区是开发和整治的必要前提。他们以为只要有充足的水,沙漠、戈壁都可以变良田,粮食、棉花、水果都是优质品。于是有人提出“东水西调,彻底改造北方沙漠”的设想,也有人主张从雅鲁藏布江调400亿立方米的水到新疆,认为完全具备了相应的科学技术能力。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干旱区的问题不是调水能解决的,客观存在的自然地带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从自然条件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对西北干旱区进行大规模的、远距离跨流域调水的设想,都存在可行性、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诸多问题,需要慎重分析,决不可轻率决策。 土地资源的垦殖 在20世纪50~60年代,西北干旱区的开发多以土地资源的垦殖利用为主。农垦在当时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取得较明显的成绩,然而大面积垦殖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很突出。以新疆为例,从1950年至1998年,累计垦荒×104公顷,加上原有耕地,应有耕地面积×104公顷。而1998年实有耕地331×104公顷,丧失耕地面积×104公顷,丧失率达。如按新垦荒地计算,丧失率则高达,其中除少数为建设占用外,绝大部分为再次返荒。柴达木盆地在1953~1965年累计垦殖开荒×104公顷,开荒的土地大多是较好的草地或林地。由于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土地沙化,保留到1995年的实际耕地面积仅有×104公顷,弃荒率达55%以上,撂荒地的表土风蚀量远大于耕地和荒漠地。可见,西北干旱区虽然地域广阔,但适宜农耕的土地大多已经开垦利用。何况后备耕地资源中,盐渍化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很高。今后应以提高现有农田的产出为主, 而不应盲目开荒垦殖扩大耕地面积。近年新疆有关部门曾提出垦殖千万亩以上荒地的计划,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石羊河下游绿洲的危机 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区际间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上下游之间的作用与影响更为突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开发历史悠久,20世纪上半叶土地沙漠化严重。50~80年代初,一系列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沙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民勤盆地在50年代以来曾经建成以沙枣林为主的防护林,并大面积加以推广。截至1991年,累计营造沙枣林×104公顷 ,灌木林×104公顷 。由于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严重衰退,×104公顷沙枣林成片死亡,×104公顷枯梢, ×104公顷 人工灌木林死亡。可见在干旱荒漠区的绿洲,防护林带的营造不宜片面追求林地覆被面积的比例,而应适度安排。否则,区域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不仅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所营造的林带也将衰败而失去作用,使沙漠化卷土重来。 目前全球气温上升,干旱地区也在逐渐扩散。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人类自己掌握,通过这次研究干旱环境资料和对干旱生态的仔细研究,本人内心震撼不已,我们的家园在不断的受到破坏,防治势在必行,希望科学家可以早日研究出更加合理简易化的方法和技术,更希望更多的人们可以了解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具备对防治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论文

1、点开自己的邮箱。2、在邮箱内找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投稿状态的邮件。3、点开邮件。就会看到邮件状态是“投稿”、“修改”和“结果”这三个状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创刊于1987年,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自然资源核心期刊。

摘要: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 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2007-06-21 毕业论文谁来为生态环境保护买单 [1] 2007-06-20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5] 2007-06-20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4] 2007-06-19 大学生环境保护论文-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36] 2007-06-19 环境保护论文-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36] 2007-06-09 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 [10] 2007-06-09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29]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56] 2007-06-09 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6] 2007-06-09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10] 2007-06-09 米草光合作用速率季节变化及其对初级生产的影响 [7] 2007-06-09 试论自然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44] 2007-06-09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3] 2007-06-09 风能——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27] 2007-06-09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5] 2007-06-09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24] 2007-06-09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7] 2007-06-09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20] 2007-06-09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8] 2007-06-0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36] 2007-06-09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27] 2007-06-09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5] 2007-06-09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28] 2007-06-09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7] 2007-06-09 试论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2] 2007-06-09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9] 2007-06-09 工业污染源的标准化评价 [19] 2007-06-09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 [6] 2007-06-09 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与环境对策 [5] 2007-06-09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2] 2007-06-09 深生态学:一种新环境价值理念 [19] 2007-06-09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16] 2007-06-09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7] 2007-06-09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21] 2007-06-09 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47] 2007-06-09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17] 2007-06-09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13] 2007-06-09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33] 2007-06-09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151]参考资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文章

查重率要求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创刊于1987年,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自然资源核心期刊。据2018年7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官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编委有28人。据2018年7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共出版文献7112篇、总被下载2299451次、总被引848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7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载文量为5769篇,被引量为53254次,下载量为67195次;影响因子为。报道内容:《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报道内容。以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为特色。主要栏目:《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主要栏目有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

摘要: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 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2007-06-21 毕业论文谁来为生态环境保护买单 [1] 2007-06-20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5] 2007-06-20 “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论文 [4] 2007-06-19 大学生环境保护论文-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36] 2007-06-19 环境保护论文-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36] 2007-06-09 挪威政府环境报告展望 [10] 2007-06-09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29]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56] 2007-06-09 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2007-06-09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6] 2007-06-09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10] 2007-06-09 米草光合作用速率季节变化及其对初级生产的影响 [7] 2007-06-09 试论自然环境资源有偿使用 [44] 2007-06-09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3] 2007-06-09 风能——21世纪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27] 2007-06-09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5] 2007-06-09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24] 2007-06-09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7] 2007-06-09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20] 2007-06-09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8] 2007-06-09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36] 2007-06-09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27] 2007-06-09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5] 2007-06-09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28] 2007-06-09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7] 2007-06-09 试论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2] 2007-06-09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9] 2007-06-09 工业污染源的标准化评价 [19] 2007-06-09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 [6] 2007-06-09 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与环境对策 [5] 2007-06-09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2] 2007-06-09 深生态学:一种新环境价值理念 [19] 2007-06-09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16] 2007-06-09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7] 2007-06-09 环境伦理-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21] 2007-06-09 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忧思 [47] 2007-06-09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17] 2007-06-09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13] 2007-06-09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33] 2007-06-09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151]参考资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论文格式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像水资源论文的范例,最多的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期刊撒~你可以 去找下(水资源研究)吧~~~

查重率要求在百分之十五以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创刊于1987年,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管,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自然资源核心期刊。据2018年7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官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编委有28人。据2018年7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共出版文献7112篇、总被下载2299451次、总被引848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7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载文量为5769篇,被引量为53254次,下载量为67195次;影响因子为。报道内容:《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以区域性、综合性、学术性为报道内容。以刊登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为特色。主要栏目:《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主要栏目有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理论及技术方面的论文。

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化要求1、版面尺寸: a4 (210×297毫米)。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0毫米。3、版芯位置(正文位置)︰按照a4纸张默认格式。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处于页面下方、居中。5、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6、作者:论文题目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四号仿宋体,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五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8、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1。25倍行距、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的要求排版,采用多级符号版式。如:一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1、2、3....)”标引,采用四号黑体并缩进4个字符排列;二级标题缩进4个字符并用阿拉伯数字(、、.....)标引,字体采用小四号黑体。9、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中科知库上传的论文就挺不错的,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10、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四字左对齐,采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1]、[2]…....”的方式排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年文章量

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西北干旱区和世界其他干旱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径流稀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我国内陆河下游地区和绿洲边缘地区是主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在人为因素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绿洲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中危害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与破坏,最终导致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干旱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主要表现为风沙、干旱与盐碱。据联合国的资料,全世界约有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1/3以上的土地和1/5的人口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化的发展速度达每年约6×104km2。我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约有×104km2,占国土面积的。特别是近20年来,沙漠化土地面积以平均每年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每年我国因沙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可达540亿元。

表 甘肃省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发生程度(1994~1996年)(单位:104hm2)

甘肃省是我国沙漠化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河西地区是甘肃省境内受沙漠化危害的重点地区,沙漠化土地占全省面积的95%以上。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结果列于表和表。除表中所列的情况外,时常发生的特大沙尘暴也是河西荒漠化危害的重要特征。河西走廊由于其地形、沙漠分布和风的特征,使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区之一。其特点是沙尘暴发生频率高,沙尘暴强度大。

表 河西地区受沙漠化危害状况

由于水资源补给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加之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性,干旱地区已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变。例如在新疆奎屯河一带泉水流量在1972年为×108m3/a,到1985年仅余×108m3/a,削减了。呼图壁泉流量以7%的速率递减,玛纳斯附近地下水位以~的速率下降等。在埃及,全国96%的土地为沙漠或半沙漠,95%的居民集中在尼罗河畔,这种状况严重抑制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一种表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自1987年创刊以来,至今已历时26年,已经连续出版26卷,超百期。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要刊登有关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途径等方面的论文。特别是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理论与研究方面的成果及论文。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所发论文大多质量较高,在自然与社会科学界、期刊编辑、出版界有很大影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