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农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9:22:28

农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请参考!

摘要: 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农业经济 ;数据统计 ;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单平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3]毛燕.四分位法和迭代法对数据分散的能力验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J].冶金分析,2016(05).

[4]肖应旺,杨军,张承忠,姚美银,杜瑛.统计监控建模数据预处理离群点检测算法[J].控制工程,2013(04).

[1]费友海.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 金融研究,2005,03:133-144. [2]宁满秀,邢郦,钟甫宁. 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5,06:38-44+79. [3]庹国柱,李军. 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 金融研究,2003,09:88-98. [4]赵莹. 准公共物品定义下的农业保险供给[J]. 财经科学,2004,04:94-97. [5]孙蓉,朱梁. 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 财经科学,2004,05:108-111. [6]陈璐. 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的经济学分析及我国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04,04:100-103. [7]庹国柱,朱俊生. 关于农业保险立法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村经济,2007,02:55-63. [8]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 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4:65-75+102. [9]张跃华,施红. 补贴、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基于福利经济学的一个深入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138-146. [10]李勇杰. 论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防范机制的构筑[J]. 保险研究,2008,07:67-69.

农业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作用论文

摘要 :阐述了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对策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有效避免或减少对生态农业的污染与破坏,对农业资源也会更加重视;对可更新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增殖和生产,对不可更新的资源也要加强保护与利用,力争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发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由于生态农业自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体现在它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加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在物质循环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获得较高的农业效益。这种方式既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一项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

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以传统农业为依据,同时参考了以往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优势,并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3],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进而推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奠定了稳定的发展基础。

2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改善,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基于此,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生态资源,同时建立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与市场的基本需求相适应,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对现代的相关经济和产业进行调整,以突出农业生产的地区优势[4]。

生态农业建设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所追求的目标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要把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合理发展与运用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把传统与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优势相结合,并不断完善,建立起优势更加显著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未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农业建设可使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生态农业,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及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改造与调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自然资源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得以多层次与多途径的合理利用,大大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的发生。基于此,生态农业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3促进与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措施

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要想使人们转变传统观念,进一步了解并接纳生态农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同时强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生态农业的推广,切实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建立生态农业保障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如服务、技术及资金保障体系,使生态农业体系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力支撑以及农技服务网络的信息支撑,更加有利于培训与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技术规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要落实上级的各项惠农政策,并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优惠措施,切实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闫立新.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7).

[2]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9):249.

[3]刘淑凤.简析发展生态农业对现代农业经济的作用与意义[J].新农村(黑龙江),2014,25(14):31.

[4]张泉丽.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8):122.

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请参考!

摘要: 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农业经济 ;数据统计 ;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单平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3]毛燕.四分位法和迭代法对数据分散的能力验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J].冶金分析,2016(05).

[4]肖应旺,杨军,张承忠,姚美银,杜瑛.统计监控建模数据预处理离群点检测算法[J].控制工程,2013(04).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文献集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作用论文

摘要 :阐述了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对策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有效避免或减少对生态农业的污染与破坏,对农业资源也会更加重视;对可更新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增殖和生产,对不可更新的资源也要加强保护与利用,力争在不破坏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发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由于生态农业自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体现在它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加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在物质循环过程中,人们通常会获得较高的农业效益。这种方式既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一项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

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以传统农业为依据,同时参考了以往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优势,并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3],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进而推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奠定了稳定的发展基础。

2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改善,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基于此,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生态资源,同时建立起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与市场的基本需求相适应,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对现代的相关经济和产业进行调整,以突出农业生产的地区优势[4]。

生态农业建设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所追求的目标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要把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合理发展与运用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要把传统与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优势相结合,并不断完善,建立起优势更加显著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未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农业建设可使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生态农业,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及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改造与调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自然资源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及废弃物得以多层次与多途径的合理利用,大大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的发生。基于此,生态农业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3促进与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措施

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要想使人们转变传统观念,进一步了解并接纳生态农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同时强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生态农业的推广,切实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建立生态农业保障体系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如服务、技术及资金保障体系,使生态农业体系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力支撑以及农技服务网络的信息支撑,更加有利于培训与引导农民按照农业技术规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要落实上级的各项惠农政策,并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优惠措施,切实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闫立新.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7).

[2]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9):249.

[3]刘淑凤.简析发展生态农业对现代农业经济的作用与意义[J].新农村(黑龙江),2014,25(14):31.

[4]张泉丽.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8):122.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这是我的题目,之前写文章也是感觉很痛苦,还是同学给发的莫文网,相当专业啊文章主要是采用机会成本法核算出退耕还林工程2002~2004年林草消耗水资源价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扣除退耕还林工程投入成本和林草消耗水资源的生态成本,吴起县2002~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绿 色GDP分别为 亿元、亿元,亿元,分别比当年GDP增加了43%、42%、31%。参考下吧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析农村经济的发展 》

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村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不但使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使农民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增长迅速。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自农民的自发选择,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力量释放之后,市场为什么没能引导农民进行新的发展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是导致市场无法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还是从农民自身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三十年来的乡村发展 经验 更为恰当,即农民在其所卷入的农业生产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规则安排及其相关控制权问题才是至为关键的,而这一点显然是需要在国家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去理解和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变化的起点和背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农民控制政策的放松与农民群体的行业分化,农民从主要从事粮食 种植 业、畜牧业的传统中逐步分化拓展到经济作物、科学畜牧以及非农产业的各个部门领域之中,并且深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改革过程正是一个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变动过程中农民应对上述自然 、经济、社会与政治风险的能力及其相关权利变化的过程。以农民权利扩张及其面临的调整作为线索,重新评估中国农业与农村改革的历程显然是值得尝试的。

系统地展现几十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文献还不多。具有代表性文献如林毅夫(1994)的论文集研究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对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了出色的研究;科林•卡特、钟甫宁等人(1991)系统地描述了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农业经济全貌。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文献还缺乏一个对中国农村三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变迁做出系统的和逻辑一致性的解释。

2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1)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农业的发育以及市场机制对农业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传统农业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受社会需求和市场价格的作用,畜牧业、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其比重分别由和8%上升为和。粮食作物种植中,高产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2)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定增长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高速增长,对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和农村工业总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总产也增长较快值。农村非农行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科技进步作用大大提高,特别是全国各区域农村非农企业增长推动因素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加大了农村非农行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民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企业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资源潜力不断被挖掘,形成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3)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民从事家庭经营生产活动仍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乡镇企业职工报酬收入继续增长;三是农民低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3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

改革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由之路,不改革就要落后。目前,农村和你们仍然占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农村和你们没有得到大发展,其他发展也最终难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农村的土地和金融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农村经济快速、持速、稳定、高效、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努力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 ,帮助农村加快发展。

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当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正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人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而不断取得可喜变化。实际上,在经济运动过程中,除了经济因素本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外,还有大量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非经济因素作为一种隐性因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各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成为阻碍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顽固积瘤。以非经济因素作为分析视角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消费

把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农村消费的关键举措。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去年以来,国家实施的多项政策在农村地区初见成效,尤其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农村快于城市局面,这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战果。农村市场的新变化,反映 出国 家实施的强农、惠农、扩大农村消费等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也表明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起到了拉动内需、繁荣经济的作用。

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等 “三大合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 ,尽快改变农村抗灾能力弱的局面。加快高标准农 田建设 ,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农村 教育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 文化 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生产力的过程,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金融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核心,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加涉农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满足率,扩大覆盖面,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村民,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按照“农民提需求、部门供资源、远教来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农村远程教育覆盖面,广泛开展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课件下载、光盘刻录、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等培训活动。要强化农村中学初、高中 毕业 生劳动技能课程的安排和学习,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力量打好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多 渠道 就业

要做好农民种养结构调整的引导工作和服务工作,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农村经济和技术的服务指导工作,解决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的有关部门从城市下到农村和农民家里去服务。同时,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卫星传输宽带网,扩大村民组播放点建设规模,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和农村市场开拓提供信息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人属于“农民”的范畴,农民的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态。2010年,国家为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将继续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要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要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小康[6]。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强化干部队伍,夯实执政基础

有一支领导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领导、发展和管理农村经济的能力。继续搞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与管理工作。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奖惩结合,解决好干部“沉下去”的问题,让基层干部真正为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尽到应有的职责。

借鉴先进经验,壮大本地经济

过去几十年,我们向沿海输送了大批年轻劳动力,包括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多数已经掌握了技术和管理,以及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希望回来创业当老板。这应该是我们利用他们发展内地农村经济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联系他们,并且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办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龙服务等,让他们回家开厂、办公司,这将是内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参考文献:

[1]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业改与农村经济社会之变迁.学术月刊.(42).

[2]黎东升,马敬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4-O1.

[3]谭芝灵.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经济纵横.2010(5)24-28.

《 农村科技协会的发展 》

摘要:充分发挥农技协自身优势,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村科技协会农民致富领头雁

温在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与甘肃代表团的代表一起审议政府 工作 报告 时,谈到对甘肃惦记的事情很多,重点讲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努力改善民生四件,这四件事都是与“三农”有关,其核心是老百姓的生活,盼望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他“真心希望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温对甘肃惦记的事情不难看出,一方面,我们甘肃还很落后,特别是农牧民的生活还很困难,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艰巨任务,要积极谋划出台促进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不论何种有效措施都必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来实现,要切实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来担当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的重任呢?本人认为,不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实践来看,在甘肃这个欠发达的省份,其重任只能由农村科技协会等服务组织来承担。

甘肃自1984年在天水以农民为主体,依托“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我省第一个农技协会――武山县洛门镇蔬菜协会以来,依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发展形成的农村科技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全省各级农技协会已有5117个,拥有会员41,6万人,并实现了由单项农技协会向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的跨越,涌现出了“临洮县花卉协会”等全省十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榆中县洋芋营销协会”等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会在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仅2000年至2005年,全省农技协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1640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118期,受训农民228万人。因为这些协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农技协会是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农村广大群众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而组建的新型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特点: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组织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广泛;三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技协发展,做好农技协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真正抓出成效。具体将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鼓励和支持农民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探索加快农技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扶持引导,鼓励有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开拓能力的农民牵头创办农技协:要依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创办农技协;要引导乡镇机构发挥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领办农技协;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兴办农技协。其发展模式可以是能人带动型、民办官助型、中介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实体型等。通过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切实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的服务,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

2、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农技协作为农民的自发组织,要坚持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引导,适时加以规范,使之逐步走上机制完备、管理科学的轨道。农技协要建设好班子,完善协会章程和 规章制度 ,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体制和会员权利义务。要实行组织会员制、民主办会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真正把农技协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协会的登记注册、整顿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联合会,发展团体会员,走联合之路,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网络体系。

3、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指导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支持农技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农业、科技、财政、计划、扶贫、民政、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技协给予大力支持。在贷款、科技开发、项目、经营销售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政策优惠,优先帮助解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办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专业化生产、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帮助争取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星火计划等科技、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对农技协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对于条件具备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工商管理部门取得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要求其依法经营,按章办事,并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使他们在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农技协乱摊派、乱集资,不得干预农技协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县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农技协工作,做农技协的坚强后盾,推动农技协健康发展。

4、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支持。要向专业技术协会选派科技特派员,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及有关部门向农技协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技协挂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技协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技协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农技协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支持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协骨干和会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协骨干力量。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技术、 市场营销 知识、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技术、信息灵、跑市场的经纪人、懂民主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农业、科技、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进度,由试点向全省推进,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5、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提升协会档次。为了适应专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除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外,还要将服务范围向资金融通、销售供应、加工储藏等领域延伸,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市场空间,依靠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向合作制经济组织、集团化方向等高层次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典型群体。

总之,通过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起农村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技术交流、销售服务、发展经济、政策宣传、法律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牵引点,农村普及科学技术的依托点,带动农民走致富道路的支撑点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有关浅谈农村发展的论文推荐:

1.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2. 浅谈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3.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4.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5.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6.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的有效途径。为了摸清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县三级联创办公室对我县村级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整理,现将村级经济建设调研情况及相关对策思考报告如下:一、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1、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村级经营性收入集中在少数乡镇。经过调查,截止2004年底,我县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566xxxx,平均农民经营性收入28xxxx。其中延庆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413xxxx,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72,八达岭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131xxxx,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23,两个镇的经营性收入就占全县95以上。 2、村级资产积累不均衡,村级组织贫富差距加大。我县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在高收入掩盖下的是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延庆镇为例,2004年东关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190xxxx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收入的46;全镇经营性收入在10xxxx以上的村共xxxx,占全镇农村的,而经营性收入累计373xxxx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全镇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xxxx,占全镇农村的。八达岭镇岔道村2004年经营性收入,占全镇经营性收入的,其中收入在10xxxx左右xxxx村,占全镇农村的26,而经营性累计100xxxx元,占总收入的。3、村级负债普遍存在,少数村资不抵债。全县农村累计负债亿元。经济发达的农村负债经营情况正常。延庆镇农村总负债992xxxx,其中负债在100xxxx以上的村xxxx,占全镇农村的11,而负债804xxxx元,占总负债的。而这五个负债村的经营性收入312xxxx元,占总经营性收入的。统计表明,我县村级负债经营情况良好。此外,全县共有1xxxx村资不抵债占全县农村的。二、近年来我县村级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群众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截止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劳动所得705xxxx,同比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在1xxxx之间的村11xxxx,占全县总数的;1xxxx元到10xxxx元之间的村6xxxx,占;10xxxx元以上的村1xxxx,占。(一)发挥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本村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增加集体收入,为×××农民、服务农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使土地等资源增值,集体增收。如延庆镇的东关村、解放街等村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经营的新路子,采取了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八达岭镇的村级组织利用这一优势,使集体得到了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二)坚持以财务公开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制度,为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县自2003年,在逐步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实行了村帐乡(镇)管,对村级事务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审核财务收支,凡不合理支出坚决不准入账,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透明、合理、真实。目前,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群众满意率达到9xxxx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村级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500xxxx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县有农村党员示范户120xxxx,带动辐射农户500xxxx户;全县为无职务党员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市场服务等设置岗位159xxxx,上岗党员580xxxx,占无职党员的82。在我县个体私营企业和合作组织负责人中有党员140xxxx,经济能人中有党员45xxxx,为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了模范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