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流感病毒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1:32:44

流感病毒研究论文

有可能引发致命的流感大流行的禽流感病毒。2013年1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及其团队,从现时在野鸟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病毒中,找到8个基因片段,并利用它们组合出一种新病毒,与发生于1918年、估计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极相似,而两者只有3%的氨基酸不同。河冈义裕指出,相关研究有助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通过从H5N1型病毒中提取血凝素基因而后与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结合在一起,河冈义裕的研究小组培育出禽流感病毒变种。在此之后,他们又添加其他4种基因变异以及在白鼬身上出现的一些自发性变异,此时的病毒能够在白鼬之间传播。 河冈义裕指出他对论文原稿进行了修改,提供更多信息,让人们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带来哪些益处。2010年8月5日,河冈义裕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病毒学杂志》(JournalofVirology)网络版上发表论文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杂交的特性,虽然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容易感染人类,但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杂交后,有可能诞生传染性更强的新病毒。2011年8月,河冈义裕就已将相关研究成果提交给了《自然》杂志,2014年6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河冈义裕有关变异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论文。对于是否应对病毒变异研究进行审查,保护公众免遭具有潜在破坏性的流感大爆发侵害,专家们争论了几个月之久。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对人类具有致命性的病毒,通过与鸟类密切接触感染。迄今为止,这种被称之为“H5N1”的病毒还无法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河冈义裕和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罗恩-富希耶进行的研究发现,通过改造H5N1型病毒的基因,这种病毒能够轻易在白鼬之间传播。白鼬是科学家最理想的实验模型,用于预测一种流感病毒能否在人类之间传播。变异的禽流感病毒能够在白鼬之间传播并不100%地意味着也能够在人类之间传播,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在白鼬身上,病毒变种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可能由H1N1型病毒骨干所致。 2014年7月3日,日本东京大学兼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教授河冈义裕,为了分析H1N1的基因变化,将流感病毒改造成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一旦这种夺命病毒外泄,人类将毫无抵抗力,恐酿成大灾难。为了分析H1N1的基因变化,他故意把病毒“还原”至疫情爆发前的状态,并成功辨认出能够让病毒绕过免疫系统的关键。研究获得了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核准,但有委员坦言河冈提交的资料不够详细,故存在一定疑虑。河冈则表示,已将初步研究数据送交世界卫生组织,形容对方响应“良好”。虽然学校强调病毒无外泄风险,但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早前在三级防护实验室泄漏炭疽菌,令外界担心安全措施是否真的足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一旦得了流感,应该尽早服用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而不是吃抗生素或普通感冒药,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目前抗流感病毒的一线药物,而抗生素和普通感冒药对病毒无效。

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在症状初起的48小时内服用能获得最佳效果。这是因为通常认为体内的病毒数量早期较少,因而早期服用能取得更好的阻断病毒在体内传播作用。

近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著名流感病毒学专家lay教授在PlosPathogens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singviablevirusfromairexhaledbyH1N1influenza-infectedferretsrevealstheimportanceofhaemagglutininstabilityforairborneinfectivity”的论文,该论文研究组通过一种从沉积的空气中飞沫分离病毒蚀斑的新技术(如下图),分析感染病毒的雪貂呼出的空气,用细胞培养板记录沉降的病毒数量,发现了流感传播的规律是早期向空气中释放的病毒量更大,后期反而减少。

(图:研究空气传播的装置)

动物模型特别是雪貂,被广泛用于评估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

以前的实验设计中,健康雪貂被安置在与受感染的供体相邻的笼子中,仅允许传播到空中的病毒传播。这些实验的重点是病毒在供体动物的呼吸道中复制的能力及其在个体中引发感染的能力。

但雪貂(或人类)向空气中释放多少传染性病毒,以及病毒在宿主之间,飞沫和气溶胶中传播时如何影响生存力,尚未得到阐明。

为了研究该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用于分离和表征释放到空气中的传染性病毒,包括在细胞培养板上收集沉积的病毒斑块。

结果发现,受感染的雪貂在感染后很早就将大部分传染性病毒释放到空气中,并且在传染过程中检测到的传染性病毒数量减少。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HA(病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的稳定性对于保持空气中飞沫的传染性至关重要。以前的研究检测呼出的病毒RNA水平和病毒的传染性之间没有多大关系,相反在感染几天后检测到的RNA增加,但传染性病毒粒子反而减少。

该项研究阐明了在病毒感染宿主早期就可以释放大量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但为何后期未通过呼吸道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给进一步研究流感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启示,比如在流感症状出现时,体内的病毒量可能已经达到高峯,越早服用奥司他韦,越能减少流感在体内的传播以及在人际间的传播,但这些问题仍需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明确。

哪方面的》?是普通居民的自我保护,还是卫生工作者的防护,还是实验室的防护?

研究甲流病毒论文

前言:2003年,“非典”疫情仅仅侵袭了34个国家,导致8000多人感染,800多人死亡,造成700多亿美元的损失。而现今甲型H1N1流感已席卷了136个国家和地区,短短3个月,感染人数已达近10万人之多,死亡429人,其影响范围大于 “非典”的数倍。病毒传播没有国界,这次甲流是对世界各国的一次考验,各国都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应对这一挑战。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7月2--3日率团参加了“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 陈竺在会上表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以及流感大流行将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任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并已准备好与世卫组织和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抗击和应对流感大流行。中国卫生部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召集一个关于流感大流行的反应和准备的国际科学座谈会。一、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自4月13日墨西哥公布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来,世卫组织4月25日向全球通报,6月11日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短短三个月,截止到7月6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甲流已波及全球五大洲13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数94512例,死亡429例。截至7月5日18时,我国内地有24个省份累计确诊病例1040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58例,本地感染282例。这次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创人类传染病史的记录。目前尚无妙策强力制止大流行蔓延。世卫组织专家认为,疫情可能持续1—2年,全球约1/3的人可能被感染。我国专家认为,近期我国新增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数将超过输入性病例数,社区集中传播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可以说,面对这次甲流大流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单独抗击流感大流行。幸运的是:北半球已进入夏季、现在疫情较温和、病毒还未变异。现在,是抛弃幻想,必须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赛跑的时候了。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加速国际合作,全球共同抗击,才能制止流感大流行的蔓延。事关亿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这样做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应对新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提高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在本国政策议程上的位置,并配置恰当的资源。各国必须教育公众,尤其是在农村,要改进监测措施和报告程序,争取及早发现病例,迅速行动予以控制。采取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方能制止疫情局部暴发直至大范围流行。二、强化国际合作 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面对甲流全球大流行,各国唯有强化国际合作。1.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为共享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经验、讨论防治甲流疫苗的分配方案、共同探讨下阶段疫情的应对措施,7月2—3日召开了有47个国家的代表,包括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十多个国家卫生部长约900多人参会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在会上表示,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是本次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关键。《国际卫生条例》(IHR)(2005年出台,2007年6月15日修订版生效)是对大多数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规,用以抑制疫病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迅速蔓延。WHO要求所有会员国加强现有能力建设,做好疾病监测和快速反应,确保能及时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以改善全球的卫生安全。WHO正在密切与会员国及合作伙伴向各国提供技术指导,特别是发展熟练人力资源和优良基础设施、WHO在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中,表现突出,它不仅迅速将疫情预警升级到最高级---6级警戒;而且及早确认甲型H1N1病毒,协调全球科研力量,于6月初确定病毒毒株,并免费向符合条件的疫苗生产商提供毒株,为全球应对第二波疫情赢得了时间。①陈冯富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推动全球共筑抵御流行病的“防护墙”,她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建立集体“防护墙”。②陈冯富珍还希望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居住密集,监测、防控能力薄弱,缺医少药,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基本上束手无策。发达国家拥有甲流疫苗90%生产能力和治疗甲流有效药物“达菲”和“乐感清”的专利及生产能力。所以现阶段发达国家采取了“只灭火不防火”的不负责行为,将加速甲流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陈冯富珍在会上说,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已成功研制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因此疫苗投放仍需时日。关于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放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问题,陈冯富珍指出,已有两家疫苗生产厂家向世卫组织表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将进行生产并免费提供2500万剂疫苗。届时,世卫组织将把获赠的这些疫苗分发到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她表示,2500万剂疫苗对于需要引进这种疫苗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世卫组织将以合理价格购买疫苗,分发给部分发展中国家。陈冯富珍呼吁各疫苗生产商在疫苗研制成功进入生产环节时,免费向世卫组织提供一定比例的疫苗,以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控制疫情。陈冯富珍还向与会代表提议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高全球疫苗生产能力。她认为,泰国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几年前,泰国接受了世卫组织提供的技术支持。如今泰国生产的季节性流感预防疫苗不仅能满足本国需求,还能向世卫组织免费提供。卡尔德龙强调,一旦疫苗问世,应该保证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2.国际社会筹资30亿美元支持提高世卫组织的行动能力。希望、呼吁是必要的,行动能力尤为关键。WHO作为联合国负责人类卫生安全的全球成员国合作专门机构,其经费来源有限,只有额外筹资,才能提高WHO的行动能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为充分发挥WHO的行动能力,应将筹资30亿美元纳入WHO议程,条件成熟时,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建议中国政府带头捐赠1亿美元。3.发挥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工作作用。4.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强防控能力建设,集体共筑抗疫“防护墙”。 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能力上应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建立防控、抵御、救治能力,特别是在信息交流、早期预警、危机管理、防疫互助等方面,以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5.全球携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促进全球携手共同应对甲流,中国政府决定于8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流感大流行国际科学研参考资料:[1]国际在线.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强调国际合作.2009年7月3日[2]卫生部网站. 陈竺部长出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防控高层会议. 2009年7月4日 [3]中国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三部门介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2009年7月6日

关于甲流的新闻如下:

甲流有哪些症状?

甲流最突出的症状是高烧、全身酸疼、乏力等。另外,甲流作为一个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的症状还包括流涕、咽痛、咳嗽等。

甲流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也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相对来说全身症状会比较轻,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的症状。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而甲流的季节性比较明显,其全身症状特别突出。

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有什么区别?

从临床表现来说,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可能都有体会,新冠病毒感染也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但是甲流全身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比如高热、全身酸痛的症状会更加突出。

另外,甲流一般来说病程相对较短,大多数病人3-5天就会缓解,而很多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症状持续的时间更长。

新冠病毒感染有可能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对甲流而言比较罕见,一般不会出现。

由于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都是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所以2个疾病的预防策略也是一致的,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甲流需要接种疫苗吗?何时接种?

感染过甲流之后,在短时间内人体是有保护性的抗体。但甲流病毒变异非常迅速,建议民众每年接种甲流疫苗。相关部门每年通过预测病毒的变异来给予全新的疫苗注射,所以一般建议在年底,也就是11月份左右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下一季流感的发生。

毛病,哪个老师犯病要同学写这个东西,周记又不是医学论文,还要有小知识!晕~~~网上一搜不就都出来了嘛!

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我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wwwwwwwwwwwwwwwwwwwww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 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我为我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慰问

流感病毒鸡胚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反向遗传学是从病毒基因组的全长cDNA拷贝中产生病毒,被称为“感染性克隆”,并且是现代病毒学中最强大的遗传工具之一。 重组DNA技术使我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和操作基因组。然而,对于非逆转录RNA病毒,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不会进入DNA阶段,直接操作脆弱的RNA基因是一项挑战。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段且为负链,所以流感病毒的遗传操作更加苛刻。     为了作为启动转录和复制的功能模板,流感病毒RNA(vRNA)必须通过聚合酶复合物转录为正义mRNA,其中包括三种病毒聚合酶(PB2,PB1和PA) 和核蛋白(NP)。流感病毒具有由8个RNA基因区段组成的基因组,必须对其进行表达和包装以完成病毒复制周期。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于1999年由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建立,依靠细胞内RNA聚合酶I(PolⅠ)合成流感病毒RNA。RNA聚合酶I是一种丰富的核酶,可转录核糖体RNA。RNA聚合酶I在确定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处起始并终止转录,并且所得的转录物在5'或3'末端不含有额外的核苷酸。因此,这种酶非常适合在细胞核中产生流感病毒vRNA。虽然流感病毒拯救系统在不断完善提高,但使用RNA聚合酶I系统合成vRNA的基本概念仍然相同。     目前,流感病毒的重新合成主要通过用8-12个质粒共转染细胞来实现。其中,8质粒系统拯救甲型流感病毒最为广泛。8种质粒含有编码RNA聚合酶I可识别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分别含有每条流感病毒分段基因组的cDNA。8质粒系统的蛋白质由PolⅡ转录翻译,且此系统至少需要表达4种蛋白(PA, PB1, PB2和NP)。一般的8质粒系统可转录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翻译流感病毒的10个蛋白。翻译完整的流感病毒蛋白,能够提高流感病毒的拯救效率。 protocol: 克隆8质粒: 使用含人类 polⅠ序列的 载体作为拯救系统的表达载体,构建8质粒拯救系统。此载体为双向双表达载体,在polⅡ启动子(CMV)和终止序列(SV40)之间反向插入了人类polⅠ启动子和鼠polⅠ终止序列。将流感病毒的8个cDNA(包括UTR和ORF)插入该载体,转染细胞后,polⅠ负责合成流感病毒单股负链RNA,polⅡ负责转录流感病毒正链mRNA,随后翻译流感病毒蛋白。该质粒较特殊,在插入片段的前后均有polyA尾,无法用通用引物测序,需要使用每个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测序。 拯救甲型流感病毒: 1. 将HEK-293T接种到6孔板中,培养24小时至少95% confluence。     注:因转染会加入大量的有毒性转染试剂,故细胞状态需要良好、数量需求较多。由于人类polⅠ启动子的物种特异性,只能使用具有高转染效率的灵长类动物来源的细胞(293T或Vero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包装。一般来说,293T拯救效果强于Vero。由于MDCK细胞支持许多流感病毒的生长,并且可以在与293T细胞相同的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共培养的293T-MDCK细胞(1:1)可用于提高某些流感病毒株的拯救效率。 2. 在DMEM培养基(不含FBS)中,每个质粒1μg,8个质粒共计8μg,与转染试剂混合,室温下静止15-30分钟。     注:质粒:脂质体=1:3;质粒:PEI=1:4。DMEM可换成Opti-MEM。 3. 更换HEK-293T的DMEM培养基(含FBS),将质粒-转染试剂复合体缓缓滴入6孔板中。 4. 将细胞放于含5%二氧化碳的37℃培养箱中培养。     注:35℃环境也可。 5. 转染后24小时,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TPCK处理过的胰酶,继续培养。     注:TPCK胰酶用于切割流感病毒的HA蛋白,使病毒具有感染性。某些病毒株可不用此胰酶。 6. 转染后48小时或72小时后,收集HEK-293T细胞上清液。此时,流感病毒即在上清液中,但是滴度极低。     注:反复冻融3次细胞有助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释放。 7. 将收集的上清液滴入MDCK细胞中,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以扩增。     注:同样需要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TPCK处理过的胰酶。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效果极佳:接种到9-11天龄的SPF鸡胚胎中。孵育48小时后收获羊膜尿囊液。感染性病毒的存在可通过血凝素(HA)试验确认。 8. 感染后48小时,收集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plaque assay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注:一般测出的滴度处于5x10^6Pfu/ml左右。若想增加流感病毒滴度,继续将病毒感染MDCK以进行扩增。 9. 应通过对8个病毒基因片段中的每一个进行测序来确认拯救病毒的身份。 10. 病毒液可在4℃存放数周。-80℃可长期储存。参考资料: 1. 刘丽琦. HgN2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初步研究及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 2. Lee C W. Reverse genetics of influenza virus[M]//Animal Influenza Virus. Humana Press, New York, NY, 2014: 37-50.

芳香辟疫-中医预防、藏香藏药熏治预防甲型H1N1流感(作者:华藏)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瘟疫频发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瘟疫发生于殷商时代。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类:一是气候反常,包括大水、大旱、奇热、奇寒等;二是动物活动异常,包括鼠害、蝗灾、蝇灾、蛾灾等;三是社会因素如战乱等;四是其他自然因素,如陨石下落、海啸等[1]。 本文追溯古人对治防疫方法,结合眼下甲型H1N1流感。试图为国民防护空气传染疾病,保护家园,健康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瘟疫的说法很多,古籍中记载的有数十种,古人对于瘟疫的认识,以及瘟疫的防护于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对瘟疫的认识。我们的先祖较早地认识到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两大特点。古人也多以“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灭村绝”等语句形容瘟疫,可见瘟疫所带来的后果何其严重。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①中已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②中更明确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古语也云:“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取其能;药不贵烦,独取其效。”可见中国传统医学对预防的重视,为了达到未病先防,也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瘟疫论》③认为伤寒等病是由于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而"疫病"则是"感天地之疫气"致病。炎黄子孙在千万年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疫症的方法,所以疫病解决之根本在于未病未乱前的祛邪预防。而在古方记载中,尤以香药熏治最为盛行。中医预防瘟疫久经考验的方药很多。细审其方,思路决不止于清热解毒,而是用多种方法来调理阴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以平为期。基础医理为:补气抗邪法;通腑泻实法;以毒攻毒法;清热解毒法;发散郁火法;芳香辟秽法五类。我们在这里着重于香药熏治 芳香辟疫的探讨,辛温香燥之药,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之功,是最常用的一类防疫药。如苍术、木香、蜀椒、乳香、降香等。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木香能“辟毒疫”。《雷公炮制药性解》谓蜀椒“堪辟瘟疫”。《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 古人熏治消毒常采用的药物有艾草、苍术、贯众等。苍术的药用机理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临床上运用苍术的方剂很多,端午节前后,古人有用苍术“辟疫邪”的习俗,或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紫苏、细辛、云香草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达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近代名医张山雷谓:“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和剂局方》⑤的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就是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验方新编》⑥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⑦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而据研究表明:贯众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亚洲甲型病毒)在鸡胚试验上有强抑制作用,另据报道,贯众对流感病毒的甲型 (PR8)、亚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台)均有抑制作用。足见以香药熏治防疫之历史和功效。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源于秽气,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四部医典中《瘟疫症时疫》以对话形式表述瘟疫症结因缘: 意生大仙又问道:“善哉!明智仙长。瘟疫疾病由何种病因与病缘诱发,其性质是什么?为何叫瘟疫?对它如何作分析?不同的种类有几?现象未曾发生变化,如何能认以它的病状?它有几种治疗方法?恳求医药王赐予明确教诲。” 明智仙长答复道:“善哉!意生大仙仔细听: 所谓瘟疫症的病因及病缘,疾病之气,弥漫天空:结成云雾,笼罩大地。于是时疫,肠痧,喉蛾疔毒、黑天花等疾病接踵而来。另外,四时亏盈,劳损、恶臭、忿怒、恐惧.愁苦等折磨,饮食失调,变生疫疠。由于这类病缘诱发了赤巴之热,降于汗腺,又诱发了龙与赤巴,通过发病的六处途径依次进入。或者是被气昧击中,疫疠逐步传染开来。所以称这类疾病为瘟疫症。它有时疫,痘疹、肠痧,喉蛾疔毒,流感等五种。藏医名着《四部医典》④中也亦对于香草熏治防疫提出理论着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体液装置系统而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过程等作用。对松驰骨骼肌、镇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强物质代谢过程,能使糖、脂肪、蛋白代谢增强、睡眠显着改善。

医学微生物实验技术第一篇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器材 第一节细菌学实验室建设 一、细菌学实验室设置基本条件 二、基本设备和器具 三、几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病毒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病毒学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二、几种仪器的保护与使用 第三节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 一、清洁法 二、消毒与灭菌法 【附11】清洗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细菌大小的测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器材 三、试验方法 第二节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工具——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保护 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三、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四、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三节细菌特殊结构的检查方法 一、荚膜染色法 二、鞭毛染色法 三、芽孢染色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细菌的培养技术 第一节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一、培养基的种类 二、培养基的应用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 一、调配 二、溶化 三、校正pH值 四、澄清过滤 五、分装 六、灭菌 七、检定 八、保存 第三节细菌培养分类及应用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应用 第四节细菌的培养 一、细菌的接种方法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附31】Diene染色法与857培养基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四章细菌的生化鉴定 第一节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二、甲基红试验(MR试验) 三、V??P(Voges??Proskauer)试验 四、β?舶肴樘擒彰甘匝?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 六、淀粉水解试验 七、甘油复红试验 八、石蕊牛乳试验 第二节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二、硫化氢试验 三、尿素酶试验 四、明胶液化试验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六、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七、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八、肉渣消化试验 第三节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三、马尿酸钠水解试验——三氯化铁法 四、马尿酸钠水解试验——茚三酮法 五、乙酸盐利用试验 六、惟一碳源试验 七、惟一氮源试验 八、生长因子试验 第四节呼吸酶类试验 一、过氧化氢酶试验 二、氧化酶试验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 第五节毒性酶类试验 一、血浆凝固酶试验 二、磷酸酶试验 三、链激酶试验 四、卵磷脂酶 五、DNA酶试验 第六节其他试验 一、胆盐溶菌试验 二、CAMP试验 三、杆菌肽抑菌试验 四、Optochin敏感试验 五、新生霉素抑菌试验 六、呋喃唑酮抑菌试验 七、0/129抑菌试验 参考文献 第五章病毒的观察、培养鉴定及检测方法 第一节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法 一、电子显微镜 二、电镜负染观察病毒方法 三、免疫电镜观察病毒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鸡胚培养技术 二、组织培养技术 三、动物接种 第三节血清学检查法 一、中和试验 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三、补体结合试验 四、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参考文献 第六章真菌的常规检查法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检验法 一、不染色标本直接检验法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第二节产毒真菌的检验 【附61】常见霉菌特征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方法 一、斜面培养 二、玻片培养 三、平板培养法 第四节酵母菌的检查与鉴定 一、酵母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二、酵母菌的鉴定 三、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四、隐球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七章支原体的检测 第一节概述 一、分离培养技术 二、支原体分型试验 三、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一、培养法检测支原体 二、荧光染色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 三、PCR法检测支原体 四、支原体的扫描电镜检测 参考文献 第八章衣原体的检测 一、衣原体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 二、特异性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第一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节平板培养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三节最大可能数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光电比浊计数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滤膜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六节病毒计数 一、材料 二、方法 三、影响蚀斑形成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十章微生物毒力的测定 第一节内毒素的测定——鲎试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二节外毒素的毒性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病毒毒力测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细菌毒力的检测 一、材料 二、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菌株、毒株的保存方法 第一节菌株的保存与管理 一、菌种的保存 二、菌种保管 三、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第二节毒株的保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药物敏感试验 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机制 一、细菌耐药性的概念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一、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二、抑菌试验 三、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和杀菌试验 四、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稀释法 二、E试验 第四节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常量(试管)肉汤稀释法 二、微量肉汤稀释法 第五节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一、临床实验室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征 二、体外药敏试验抗分枝杆菌的药物选择 三、抗分枝杆菌药物原液的配制及保存 四、培养基 五、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六、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节常规仪器的质量控制 一、灭菌器的效果检测 二、恒温孵育箱、水浴箱及冰箱 三、厌氧箱及厌氧罐 四、CO2培养箱 五、生物安全罩 六、细菌培养仪 七、微生物鉴定仪 八、其他仪器 第二节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 一、质控标准菌株应具备的条件 二、质控标准菌株的来源 三、标准菌株的保存 第三节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一、建立制备培养基的记录 二、培养基的外观检查 三、无菌试验 四、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五、培养基的性能监测 第四节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一、扩散法的质量控制 二、稀释法的质量控制 三、用标准菌株对厌氧菌药敏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二、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技术 第十四章细胞培养技术 第一节概述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类型 二、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条件 第二节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一、原代培养 【附141】培养要点 二、传代细胞培养 三、二倍体细胞培养 四、其他培养(包括大规模培养)方法 第三节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其观察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观察 第四节培养细胞的保存和运输 一、组织块保存法 二、细胞悬液保存法 三、单层细胞保存法 四、低温冻结保存和复苏 五、细胞运输 第五节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排除 一、生物污染的检测 二、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第六节培养细胞基本设备与器具 一、基本设备 二、常用器械 三、培养器皿 第七节细胞培养液 一、生理平衡盐溶液 二、天然培养基 三、合成培养液 四、生长液和维持液 五、无血清培养液 第八节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的应用 二、判断病毒生长复制的方法 三、细胞培养在病毒研究工作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普通诊断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原的制备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三、免疫方法 四、免疫血清的收获 五、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二节单克隆抗体技术 一、概述 二、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免疫血清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凝集试验 一、直接凝集反应 二、间接凝集反应 第二节沉淀反应 一、液体内沉淀反应 二、凝胶内沉淀反应 第三节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免疫荧光技术 一、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二、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三、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五、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第五节酶免疫技术 一、酶的选择与试剂的制备 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三、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四、液相酶免疫测定 五、均相酶免疫测定 第六节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一、放射免疫测定 二、免疫放射测定 三、放射受体分析 第七节免疫金标记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胶体金的制备 三、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四、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学试验中的应用 第八节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测定 一、发光现象 二、化学发光 三、生物发光 四、发光标记物 五、发光免疫标记技术 六、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七、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第九节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方法 二、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四、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五、凝集素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六、免疫电镜技术的不标记抗体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细菌质粒指纹图谱分析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第二节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一、细菌DNA的提取 二、细菌DNA(G+C)含量测定 三、(G+C)含量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节核酸杂交技术 一、膜上印迹杂交 二、核酸原位杂交 第四节PCR技术 一、PCR技术的原理 二、PCR技术在病原体诊断方面的应用 三、PCR检测病原微生物应用实例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 一、概述 二、生物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其他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细菌编码鉴定技术 第二节细菌自动化鉴定系统 一、微生物数码分析鉴定系统 二、自动化设备 三、血培养检测和分析系统 第三节气相色谱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气相色谱仪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三、细菌分析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电泳技术 第一节概论 一、电泳法分类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 三、影响被分离物质迁移率的因素 第二节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琼脂糖凝胶的性质 二、电泳装置 三、电泳缓冲液 四、凝胶浓度的选择 五、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 六、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七、琼脂糖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第三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第四节等电聚焦电泳 一、试剂及器材 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第一节实验动物学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实验动物学的研究范围 四、实验用动物 第二节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分类 二、实验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节动物实验技术 一、实验动物的固定、编号和分组 二、实验动物的麻醉 三、实验动物的去毛、给药、采血和处死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及相关技术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二节细菌转化实验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细菌总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节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节细菌诱发突变的实验 一、经紫外线诱变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二、经亚硝酸诱变筛选乳糖发酵突变株 三、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一节血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二节粪便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三节尿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四节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痰液及呼吸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六节脓液及创伤感染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无菌体液(脑脊液、穿刺液)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第八节组织标本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篇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十三章生活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第一节水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二、水中沙门菌的分离 三、水中志贺菌的分离 四、水中霍乱弧菌的分离 五、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 第二节空气环境中致病菌的检测 一、固体撞击法检测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 二、自然沉降法检测空气中溶血链球菌 第三节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一、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 二、食品中志贺菌属的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监测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空气中细菌学监测 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三、手微生物学污染监测 四、敷料、纱布微生物学监测 五、生物制品微生物学监测 六、金属、玻璃器械微生物学监测 七、消毒液的细菌学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新发现微生物的检测 第一节SARS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实验室诊断 五、小结——SARS诊断依据 附件251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 附件25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节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生物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方法 五、实验室诊断 六、禽流感与人的关系 附件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附录A病原学诊断方法 附录B血清学诊断方法 附录C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附录D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 附录E对流免疫电泳及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附录F流感快速诊断方法 附件254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255WHO甲5型(H5)流感病毒鉴定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篇生?物?战?剂 第二十六章生物战剂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危险度等级 一、一级危险度微生物 二、二级危险度微生物 三、三级危险度微生物 四、四级危险度微生物 第二节生物战剂概况 一、生物战剂的标准 二、攻击人的生物战剂实验室危险度 第三节常用的病毒性生物战剂 一、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二、汉坦病毒 三、天花病毒 四、马尔堡病毒 五、埃博拉病毒 六、森林脑炎病毒 七、黄热病毒 第四节常用的细菌性生物战剂 一、炭疽芽孢杆菌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布鲁菌 四、鹦鹉热衣原体 第五节常用的毒素性生物战剂 一、葡萄球菌肠毒素 二、肉毒毒素 三、志贺毒素 四、破伤风毒素 第六节常用的立克次体生物战剂 一、普氏立克次体 二、立氏立克次体 第七节常用的真菌生物战剂 一、荚膜组织胞浆菌 二、球孢子菌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OM,AK,KBE(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1899年9月3日-1985年8月15日),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免疫学。他在微生物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和复制以及在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他与彼得·梅达沃一起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99年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特拉拉尔贡。从杰隆学院毕业后进入墨尔本大学医学院深造,他于1924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在墨尔本医院进修二年。1926年赴英留学,1928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专注噬菌体和病毒的研究。

在1944年到1965年期间担任研究所主任。同时任墨尔本大学医学讲座主任教授。他是英国皇家协会特别会员、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51年英国皇室授予他爵士勋位,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伯内特早期研究伤寒凝集反应问题,以后一度研究病毒,曾鉴定了A型流感病毒。最后着重研究了肌体免疫反应问题,他经过研究,否定了鲍林的“直接膜板学说”,提出了“间接膜板学说”。

后来,他发现这种学说也有不完备之处,于是作了修正,提出了“无性细胞选择学说”迄今医学界对这一学说虽存在很大争论,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原来的免疫化学发展到近代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领域,贡献还是很大的。 另外他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奖章、葛布雷奖章等其它多种奖励

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冠病毒论文

蝙蝠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抗病毒免疫系统,是蝙蝠能够抵御很多病毒。其次蝙蝠的新陈代谢能力非常旺盛,它们会很快修复身体被病毒感染所带来的损伤。

细菌太多,负负得正了。蝙蝠身上携带了很多的细菌,冠状病毒只是其中之一,而多种病毒保持着一个平衡,使得蝙蝠不会生病。

石正丽在武汉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子产在饱受争议之时说出来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时,武汉也出现了一位像子产这样的人物。因为一些谣言她饱受争议,可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反而继续奋斗在一线,为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21年,国家为了表彰她突出的贡献,奉上了“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而这个人就是石正丽。

1,“不让须眉”石正丽

1964年,石正丽出生在河南西峡,从小她学习就比较优秀,后来考上了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石正丽选择继续深造,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她又拿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文凭。

从武汉研究所毕业后,石正丽便留在了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1年。那一年,石正丽从病毒研究所最基层的“实习人员”做起,随后又做到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人员。

工作期间,石正丽尽职尽责,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知识的追求。1996年,她曾到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病毒学专业修博士学位,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

2000年,石正丽在武汉病毒研究所已经工作了十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病毒研究室的主任。在此后的十几年中,石正丽一直在带领着她的团队为“国家新发传染病防控”做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蝙蝠身上有了重大的发现。

随后,石正丽及其团队将研究对象放到了“蝙蝠携带的病毒”上,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为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表彰石正丽的贡献,国家给她颁发了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样的荣誉在国内很有“含金量”。然而,这样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却在2020年遭到了谣言的困扰。

2,谣言的可怕

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肆虐全球。当年2月份,石正丽发表了一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论文的大致意思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与蝙蝠有关系”。后来,一些“有心人”搜索到了石正丽五年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

在这之后,“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泄露病毒”的谣言便肆虐开来,印度学者就曾在bioRxiv杂志上发过文章表达自己的质疑。对此,石正丽发文称:“新冠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与我们实验室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敢用生命打包票,造谣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巴。”

病毒这种东西的可怕想必很多人都清楚,虽然石正丽已经发文澄清了,但是相信她的人却非常少。因此,三人成虎之下,石正丽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备受网友的猜测和质疑。

当时,甚至有传言称:“石正丽已经准备在外逃,她将会带着她的家人和近千份文件向美国方面求助”。网络谣言有多可怕,不言而喻!面对着这些铺天盖地的谣言,石正丽二度在微博上发文澄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叛逃,我相信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在那段时间里,石正丽及其研究所可谓是饱受质疑,然而他们并没有放下自己的责任,多说不如多做!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石正丽多次前往华南海鲜市场调查,为的就是能够取到样本做研究,以求尽快找到新冠疫情的解决办法。

当时,石正丽面对媒体的采访表示:“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因为我们所做的点与他们的所想的点不在一条线上,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解。”“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解释,而是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数据研究作为基础,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不能乱说,之前发出那样的言论也是情急之下说的。”对于之前的各种谣言,她依然心有余悸:“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3,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事情的推移,新冠疫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真相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彼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确与武汉研究所无关,它们的来源是自然界。”

终于,世卫组织还了武汉研究所一个清白。不过,对于这些东西石正丽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在意,她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奋战,带领着她的团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实验检测任务。

经过了上百天的奋战,石正丽及其团队终于取得了重大性突破,随后又积极参与到了疫苗研制、试剂研制的工作中去了。2021年1月份,武汉研究所、我国疾控中心、医科院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资料,让这个成果实现了全球共享,为全世界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想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初,石正丽饱受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人还造谣她要叛国,如今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守得云开见月明”。

为了表彰石正丽在新冠疫情上做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在中科院举行的年度总结大会上,研究员石正丽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纵览石正丽在病毒防控方面的研究,她的成绩可用“硕果累累”来形容:900多个国家级项目、国际杂志上发表过近200篇论文……在病毒领域方面,石正丽是一个非常权威的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个称号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也是对她过去一年工作的高度认可。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感谢我们拥有像石正丽这样的研究人员,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可是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值得尊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正丽

武汉病毒研究院病毒改造论文

因为他们并没有拿出证明信息,而且这个石教授说话的语气并不严谨。

单纯以个人的口头描述来保证,这样的反驳是很苍白的,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没有说出让民众信服的理由,自然会受到多数人的质疑。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计算机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病毒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这一科技产品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也使得科技改变生活这件事情被演绎的越来越精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降低这种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网路中毒这一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轻则引起无法使用计算机,重则会导致重要资讯丢失,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计算机网路中毒问题成为了制约计算机网路资讯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危害研究,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已经不断的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建立模型研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模型对计算机网路病毒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控制这些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和发展的措施,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抵御网路病毒侵害,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路环境。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一***非授权性

正常的计算机程式,除去系统关键程式,其他部分都是由使用者进行主动的呼叫,然后在计算机上提供软硬体的支援,直到使用者完成操作,所以这些正常的程式是与使用者的主观意愿相符合的,是可见并透明的,而对于计算机病毒而言,病毒首先是一种隐蔽性的程式,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时,对其是不知情的,当用户使用那些被感染的正常程式时,这些病毒就得到了计算机的优先控制权,病毒进行的有关操作普通使用者也是无法知晓的,更不可能预料其执行的结果。

***二***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影响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的程式,其破坏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正常程式进行感染,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体,这是一种恶性的破坏软体。在计算机病毒作用的过程中,首先是攻击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破坏,使用者的其他操作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模型稳定性

计算机病毒网路的传播模型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只对计算机病毒的网路传播模型———SIR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SIR模型的英文全称为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这是对SIS模型的一种改进,SIR模型将网路中的节点分为三种状态,分别定义为易感染状态***S表示***和感染状态***I***状态,还有免疫状态***R***表示,新增加的节点R具有抗病毒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相对于传统的SIS模型而言,解决了其中的不足,也对其中存在的病毒感染进行了避免,而且阻碍了病毒的继续扩散。图一即为病毒模型图。

三、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在网路中的传播,我们应依据病毒传播的网路环境以及病毒的种类分别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对于区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计算机终端的保护工作。如安装安全管理软体;对于广域网的病毒传播控制,我们主要是做好对区域网病毒入侵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从前端防止病毒对于广域网的入侵;对于***病毒传播的控制,我们确保不随意点选不明邮件,防止个人终端受到***病毒的入侵。

总结:

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不过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网路传播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计算机网路病毒传播的模型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控制措施,希望在入侵者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人士能积极思考研究,促进计算机病毒防护安全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应对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不法活动,提升我国计算机网路使用的安全性。

0引言

如今,资讯网际网路的软硬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而日益氾滥的计算机病毒问题已成为全球资讯保安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同时因为加密和变形病毒等新型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使得过去传统的特征扫描法等反毒方式不再有效,研究新的反病毒方法已刻不容缓。广大的网路安全专家和计算机使用者对新型计算机病毒十分担忧,目前计算机反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中,却未能改变反病毒技术落后和被动的局面。我们从网际网路上的几款新型计算机病毒采用的技术和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得出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传播方式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比如可以隐蔽附在邮件传播、档案传播、图片传播或视讯传播等中,并随时可能造成各种危害。

1目前计算机病毒发展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体和网路技术的发展,资讯化时代的病毒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传播方式和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危害性更严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许多病毒已经不再只利用一个漏洞来传播病毒,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漏洞和应用软体漏洞综合利用来实现传播;部分病毒的功能有类似于黑客程式,当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后能够控制并窃取其中的计算机资讯,甚至进行远端操控;有些病毒除了有传播速度快和变种多的特点,还发展到能主动利用***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以上新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和许多的新特征,可以了解到网路和电脑保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

笔者运用统计学习理论,对新计算机病毒的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来简单介绍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利用整合神经网路作为模式识别器的病毒静态检测方法

根据Bagging演算法得出IG-Bagging整合方法。IG-Bagging方法利用资讯增益的特征选择技术引入到整合神经网路中,并通过扰动训练资料及输入属性,放大个体网路的差异度。实验结果表明,IG-Bagging方法的泛化能力比Bagging方法更强,与AttributeBagging方法差不多,而效率大大优于AttributeBagging方法。

利用模糊识别技术的病毒动态检测方法

该检测系统利用符合某些特征域上的模糊集来区别是正常程式,还是病毒程式,一般使用“择近原则”来进行特征分类。通过利用这种新型模糊智慧学习技术,该系统检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的自动检测方法

受到正常程式的API呼叫序列有区域性连续性的启发,可以利用API函式呼叫短序为特征空间研究病毒自动检测方法。在模拟检测试验中,这种应用可以在检测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这在病毒库中缺少大量样本特征的情况下仍然可行。测验表明利用支援向量机的病毒动态检测模可能有效地识别正常和病毒程式,只需少量的病毒样本资料做训练,就能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准确率。因为检测过程中提取的是程式的行为资讯,所以能有效地检测到采用了加密、迷惑化和动态库载入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病毒。

利用D-S证据理论的病毒动态与静态相融合的新检测方法

向量机作为成员分类器时,该检测系统研究支援病毒的动态行为,再把概率神经网路作为成员分类器,此时为病毒的静态行为建模,再利用D-S证据理论将各成员分类器的检测结果融合。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资讯融合的关键就是证据信度值的确定。在对实际问题建模中,类之间的距离越大,可分性越强,分类效果越好,因此得出了利用类间距离测度的证据信度分配新病毒检测方法。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对未知和变形病毒的检测都很有效,且效能优于常用的商用反病毒工具软体。

多重朴素贝叶斯演算法的病毒动态的检测系统

该检测系统在测试中先对目标程式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然后获得目标程式在与作业系统资讯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API函式相关资讯的特征并输入检测器,最后检测器对样本集进行识别后就能对该可疑程式进行自动检测和防毒,该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当前越来越流行的变形病毒。3结语新型未知计算机病毒发展和变种速度惊人,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检测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一些新型的计算机病毒能够突破计算机防御系统而感染系统的现象不可避免,故反计算机病毒工作始终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来应对。

通过石的回答和论文,可以知道:1、实验室搞出过这种病毒2、发病症状和现在病状完全一致3、为啥会发生在武汉,为啥会这么巧4、为啥只有石敢吭声,所长呢?负责人呢?5、找不着带病毒自然界动物,按病毒传播方式,动物也要戴口罩,否则呼出来气体会感染多少人?神奇动物在哪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