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基于精益生产的看板控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40:30

基于精益生产的看板控制研究论文

合肥迈斯软件   版权所有

一、迈斯电子看板(KANBAN)描述

合肥迈斯电子看板管理系统是管理目视化的一种形象且直观的表现形式,车间、仓储、物流等信息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数据信息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LED电子屏、LCD液晶屏等终端把数据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方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全面的生产管理现状和必要的信息,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迈斯电子看板作为精益生产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以可视化信息的推动式发布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流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指导、反馈、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ERP等信息系统与精益生产理念的结合,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协同,提高了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生产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迈斯看板管理系统是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二、电子看板核心功能

合肥迈斯电子看板支持多样的信息内容展示,如生产信息、质量信息、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报告信息、内部临时通知等,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类:

1、生产管理看板

生产管理看板包括作业计划、计划的完成率、生产作业进度、工作中心能力负荷、设备运行与维护状况、车间的组织结构等内容,能有效地解决在生产计划和排程中遇到的问题。

2、领料看板

领料看板主要位于车间的各工序之间,其内容主要包括工序序号、工序名称、工序操作者、数量、完工时间、首检等。

3、在制品看板

在制品看板包括工序内看板、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必须生产和订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领取看板(包含工序间看板及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前道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种类和数量)。

4、质量看板

质量看板的主要内容有生产现场每日、每周、每月的品质状况分析、品质趋势图、品质事故的件数及说明、员工的技能状况、部门方针等。

5、设备看板

设备看板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点检情况、点检部位示意图、主要故障处理程序、管理职责等内容。

合肥迈斯软件   版权所有

除以上几类外,迈斯电子看板还包含订单跟踪看板、物料需求看板、供应商看板、采购看板、工人业绩看板、工时统计看板等,其目视化管理内容可根据企业业务应用环境的不同随需而变。

三、迈斯电子看板特点

1、监控中心模式:对车间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并即时收集车间的反馈信息。

2、对看板子站点集中监控:集中监控各生产线看板的状况,即时掌握全局状态。

3、多样的信息内容显示:实现全面的无纸化。

4、内部管理信息:如作业指导书、内部临时通知。

5、操控方便:可通过局域网方式远程进行操控。

6、系统接口支持:与ERP、APS、MES、WMS、SPC等管理软件配合应用,实现工厂管理智能化。

合肥迈斯软件   版权所有

四、迈斯电子看板价值合肥迈斯电子看板融合精益管理的思想,结合ERP、APS、MES、WMS、SPC系统应用,为制造企业提供基于“ERP/APS/MES/WMS/SPC+看板管理”的精益企业解决方案,着重分析在仓储、物流、计划、作业执行等生产运作活动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并结合目视化管理的方法,寻求以直观、醒目的电子看板形式将生产运作管理信息“推送”给相关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信息流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指导、反馈、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协同,提高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生产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看板模块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成很多种。1.以工程不同的划分:材料看板,冲压品看板,组装品看板,外协厂商看板,完成品看板,及客户看板(E看板);2.工程内部根据不同的加工特点还可以细分,以铁质件加工为例:冲压顺送看板,冲压单发看板等等,它们的划分不需要过细,为了管理方便只需要把看板进行“边”等颜色不同进行区分;3.以工序不同的划分,以表面处理品为例:表面处理前看板,表面处理后看板,等等。看板的模块化划分,主要是根据工程的不同进行划分,其他的只是辅助型划分,如工程内部及工序件的区分,可以辅之以简单的颜色等差异进行区分就可以了。

JIT生产方式是以降低成本为基本目标,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展开的一种使生产能同步化、能准时进行的方法。为了实现同步化生产,开发了后工序领取、单件小批量生产、生产均衡化等多种方法。而为了使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实行,JIT生产方式又采用了被称为“看板”的管理工具。看板作为管理工具,犹如连接工序的神经而发挥着作用。看板方式作为一种进行生产管理的方式,在生产管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看板方式也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它是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这也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公司总部的生产管理部根据市场预测以及订货而制定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各个前工序的生产均根据看板来进行。看板中记载着生产量、时间、方法、顺序以及运送量、运送时间、运送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以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这样通过看板来实现的。2、看板可以防止过量生产和运送。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一条规则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表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通过看板的运用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以及过量运送。3、看板还是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易于管理。并且只要—看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等。4、看板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生产情况的好坏。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的减少。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制品库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而且,即使有人员过剩,也不易察觉。其结局是高库存带来人员、时间以及材料的浪费。而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就使上述这些问题不可能被无视,在运用看板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工序设备出故障,生产出不合格产品,根据看板的运用规则之一“不能把不合格品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所需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全线停工,由此可立即使问题暴露,从而必须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进行改善活动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使生产线的“体质”不断增强,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是要最终实现无库存生产系统,而看板则提供了一个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工具。

精益生产论文的研究背景

精益生产很多企业都需要,看看维格管理教育集团

从时间来说,中国是最早学习TPS的国家,也呈现过曙光。改革开放的1978年当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派出了以厂长刘守华带队的代表团到丰田汽车公司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实习时间达半年之久,回来后在第一汽车厂各分厂学习试行,大野耐一还亲自到一汽指导,帮助建立样板线。值得一书的是,90年代初变速箱分厂借引进日野六档变速箱的机会而全面引进实施TPS,日中联合设计生产流程和生产线布局。新的生产方式很快就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变速箱分厂的生产率比国内同类型工厂高出好几倍,在制品降低90%,人均产值30万元,是同行的数倍。第一汽车厂变速箱分厂学习TPS的初步成果,激发了全国学习TPS的热情,成了全国机械行业学习TPS的样板。然而,好景不长,只持续了暂短时间。90年代中期作者再次来到一汽时,发现变速箱厂的产量没有增加多少,人员却比原来多了三倍,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退后了一大步。要知道,9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人的灾难时期,成百上千万的产业工人下岗、失业。当时我们是应一汽集团邀请前去研讨“Lean生产再深入”课题的,那时的一汽领导仍然坚信应用TPS是一汽的战略选择,值得赞赏。稍后一点时间,沈阳金杯与丰田公司签订协议全面引进TPS,我们为之振奋。可惜,宣传多于实效,金杯并没有完全实施,自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为什么这两家汽车公司全面引进TPS都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呢?的确,这两家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很有战略眼光,亲自挂帅;但是对于失败,他们都没有严肃、认真地解剖自己(个人),从高层自身寻求无法使TPS生根的主观原因,遇到挫折总想借助外力的作用寻求技术和方法的帮助,无法找到真实病根。2 初步分析:不能成功实施丰田生产方式的原因今年,刚好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第一汽车厂派人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学习TPS30年。30年来,中国工厂、企业向TPS学习的热情一直没有减退。中国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形态从单一国有工厂(企业)到国有、合资企业、股份公司和民营的多种形态;从政府部门系统组织工厂去学习、下任务、定目标,到行业协会组织出国考察、实施。眼下,中国不少企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人认为又是宣传和推行TPS的好时机,于是某些大学和咨询机构都办学习班、动员企业实施,甚是红火。中国人接受Lean的教育、培训,被灌输了太多的美国思想,热中于向日本人的学生(美国人)和二手资料学习,难怪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光。中国学习TPS付出的努力、精力和代价应该是世界之最,而回报却令人沮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的学者和企业领导也早就发出过疑问,一轮又一轮地培训、实践、反思,研讨、甚至再到丰田公司实地取经,发表了大量文章。作者难以赞同国内某些专家、学者和教授们列举的没能得到成功的诸多原因 :① 没有坚持一把手工程,领导只布置、少检查、不到现场:企业领导不应该只是领导、布置与检查,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其中。领导者参加学习,参加讨论,参加实施,参加发现问题,参加解决问题,特别关心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情绪和士气,尊重他们人格,让他们安心工作,鼓励他们创造,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TPS的管理是自下而上和跨部门的,一线工人和中层干部的认识、理解、能力、热情、干劲、组织与协调能力,特别是彻底铲除不顾全企业整体利益的“山头主义”是成功的重要保障。③ 未把TPS当作一个系统来学,各取所需学习和实施个别的一些方法、技巧: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人文、道德、技术的整体系统,只有全面理解,全面实施、彻底贯彻才行,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各取所需,虚心学习、踏实实践。④ 只把TPS当技术、方法学习和模仿,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经营理念、哲理来贯彻:中国企业失败的事例表明,TPS的确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也不是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TPS的确是企业管理的哲理,但又不是简单的理念,而是更高层次的“道”和“禅”,需要高层领导去揣摩和领会,只看书和听讲座无济于事。另外,生产一线的确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巧,需要长期、苦心的钻研、磨练和实践。⑤ 没有认识到仿效丰田生产方式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以及实践的艰巨性:丰田公司创立TPS历经60年了,如今还在不断发展着,我们要必恭必敬地学习,先当好学生。由于TPS涉及面广,学习本身就需要相当时间,加上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体制、经济制度、人文伦理和社会环境等还有较大差异,相互借鉴和融合,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另外,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者的培训、教育与提高更不是上几堂课和突击的事。清除人们头脑中与行动中的种种惰性,更是一个长期痛苦过程。⑥ 日本人天生的勤劳、节俭、团结、守纪律:言外之意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影响了中国企业实践TPS。实际上,民族性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得到提升和改变的。日本的国民性正是日本政府、社会、家庭和企业坚持长期教育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纠正了上述诸点,就能保证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获得成功吗?照作者的看法,这些还都不是直接影响丰田生产方式成功的最根本原因。3 再次分析:中国企业不能成功实施丰田生产方式的原因 时间跨入21世纪。又一个10多年过去了,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当初一汽变速箱厂那样成功的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学习、仿效的标杆。这就值得国人深思了,实行了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市场经济,为什么还不如当初计划经济时代了呢?。作者认为,单从经济制度和技术方法是无法做出解释的。本人80年代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曾痴迷于美国书刊介绍日本的看板、U形布局、多工序操作和标准作业等技巧,为那些提高生产率的绝招兴奋不已。随着我们《工业设施系统设计》课题研究地深入,特别是翻阅大量日刊书籍后才对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了全面认识。我们在多种场合和多家企业宣传、培训和推介丰田生产方式,也有过谬论。随着学习地深入,特别是在辅导企业工业工程的实践中,才逐渐领悟到影响中国企业学习TPS不成功的真正根本原因,并不像大多数学者、专家和教授们所说的那样简单:⑴受长期封建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各种思潮影响,官本位根深蒂固,中国的多数企业家、企业领导人还缺少崇高的社会公德,心中没有员工为大的观念,没有视员工为公司资产,对他们几乎只有汲取而没有投入。⑵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丰田公司50年代初那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濒临倒闭、裁员和罢工风潮的痛苦过程,更缺乏像丰田喜一郎那样承担责任的大无畏勇气,气质,人品令人敬佩。⑶中国企业领导除极少数是像鲁冠球那样是亲身艰苦奋斗成长起来的,要么是官员变换身份,要么是官商勾结掏得第一桶金,要么趁“股改”成了老板,自己没有艰苦磨难的经历,只为时世造英雄;⑷“资本重,劳工轻”根深蒂固,也是中国当前难以搬掉的?酱罄孤坊ⅰ@投ǘ岳投呃此担?amp;ldquo;想靠你,不容易”,员工的正当权益往往难以保障。这样,企业所有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提高生产率的种种设想、措施,由于无法得到员工的积极响应与真诚奉献,终成泡影。丰田公司所创造的丰田生产方TPS,就是在工人工作和其他权益有完全保障的环境下产生的。?匀唤绮换嵊?amp;ldquo;要马儿跑,不要马儿吃草”的事。⑸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没有遇到特别麻烦,主要原因除了工业工程有百年历史和得到广泛应用外,强大的工会对劳动者的权益可靠保障;工会对中国革命成功有过特殊贡献,取得政权后基层组织工会的作用逐渐弱化。现在的工会多已是“名存实亡”,多数成为资方(企业主)的管理部门或工具。外资企业的工会,一是自身不够强大,二是缺少坚强的后盾,都难以担当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任。美国是众多学者公认实践丰田生产方式最成功的国家。1984年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公司在通用Fremont关闭的工厂成立合资公司,全面学习和引进丰田生产方式,创造了全球制造系统。Ford 和Chrysler公司也不甘落后,迅速试行丰田生产方式试验,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各自都创造了自己的生产系统,使和丰田(北美)公司生产率的差距在缩小。TPS在为什么在美国能获得广泛的成功呢?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因素:①美国社会、经济法规齐全完整,执法较公正;②大多数企业愿意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尊重员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③汽车工会和其他工会强大,能有力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④工业化进程比中国早百年,工业工程产生在美国,应用普遍,有广泛的社会与产业基础,工人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个人也愿意接受。美国(福特)创造大量生产方式,和TPS的某些基本思想和技术是相通的;⑤美国人好猎奇和不守常规思维,学界、教育界和产业界会涌现大批爱好者和研究者标新立异,提出各种的理论、模式、范例;⑥美国企业愿意接受新观点、新方法和新事物,愿承担试验和实施的风险;⑦学术交流活跃、企业交往频繁,渠道畅通,畅所欲言,互相借鉴,不断提高;⑧美国涌现大批理论研究者和大师,出版众多的著作,在世界有深远影响,我国的书店里到处可见。美国人的创新令人叹服,TPS称为“Lean”,宣传和推广到全世界,中国有众多的崇拜者,还成立了Lean研究院和Lean中心等组织。本人想提醒大家注意,今天美国人所谓的Lean和10年前的Lean大相径庭。10年前他们称丰田为Lean,现在把Ford称为Lean的缔造者,当初Lean就没有严格定义,现在成了任意堆砌的“魔块”。本人拟对lean进行专门讨论。4 深入剖析:中国企业的企业道德与伦理、制度与体制方面因素① TPS是丰田公司企业求生和另辟蹊径的产物:二战后,日本经济和社会千疮百孔,丰田英二为了实现先辈造汽车的遗愿到美国进行了数月学习和考察,认为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当时的丰田公司一无资金购置大量专用设备,二无汽车生产与管理技术,三是日本国内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汽车的方式、方法。大野耐一开始选择了强制、严厉的工业工程来提高生产率,曾一度遭到员工广泛地不满和抗议。所以,后来大野耐一说“公司有一分钱利润也不会实施TPS”。② 中国少有像丰田佐吉那样的发明家、企业家:丰田佐吉本人发明了自动织布机,身先士卒在第一线和工人在一起,并给后人立下了办丰田公司的遗训;中国早期的工厂领导是各种各样的官僚,尽管他们努力学习和管理实践,但自己少有亲自发明和在一线制作产品的经历,对社会、对人生、对工作、对工人缺乏感情和透彻地感悟。丰田佐吉的遗训和公司基本理念 :⑴ 遵守国内外的法律及法规精神,通过公开、公正的企业活动争做得到国际社会信赖的企业市民⑵ 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扎根于当地社会的企业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⑶ 以提供有利于环保的安全型产品为使命,通过所有的企业活动为创造更美好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和更富裕的社会而不懈努力。⑷ 在各个领域不断开发和研究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为满足全球顾客的需求提供充满魅力的产品和服务。⑸ 以劳资相互信赖、共同承担责任为基础,造就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力量的企业文化。⑹ 通过全球化的创造性经营努力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发展。⑺ 以开放性的业务往来关系为基础,致力于相互切磋与创新,实现共生共存、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关系③中国企业少有像丰田公司那样的企业宗旨或企业精神:中国企业的宗旨或精神多是文人、专家、教授们脱离实践编造出来的条文,“什么法、什么纲”,文字华丽、面面俱到,格式雷同,内容空洞,只对员工。让我们看一看《丰田公司的企业精神》,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能始终恪守 :⑴上下同心协力,忠实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⑵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⑶切戒奢侈浮华,力求朴实稳健;⑷发扬友爱精神,以公司为家,相亲相爱;⑸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而生活;④中国企业主(领导)少有把“员工看作家庭的成员”对待:企业主(领导)与员工的基本利益和价值观存在巨大反差。丰田公司总经理与一线工人的收入最多相差3倍;而我们的企业领导动不动年薪就是百万、千万,想方设法给自己加薪。更有甚者“股改”后的企业领导一夜暴富成了地地道道的企业主,立刻把员工,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当作牟利的手段。企业危机转嫁给工人“减员增效”的那些年头里,彻底伤害了他们的心和尊严,极大挫伤了中国工人

精益生产在国内外的发展如下:1.精益生产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在六、七十年代广泛实施精益生产管理,获得巨大成功,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精益生产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既有有形的成效,如库存降低、品质提高、开发与生产周期缩短、人员减少、市场反应速度加快等,又有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价值观的认同、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团队精神的树立等无形成果。日本丰田汽车实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之后,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就将汽车产业落后于欧美的地位完全改观,2004年丰田所创造的利润全球第一,超过美国福特和通用的总和;到2007年其汽车销量全球第一,销售额为2528亿美元,净利润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汽车三巨头加上德国大众和宝马的利润总和,市值2000多亿美元,比底特律三巨头总和的7倍还多,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独占鳌头。继精益生产在汽车行业取得成功后,日本国内的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等离散制造业相继实施了精益生产方式,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后来,精益的思想逐步被钢铁、化工等流程制造业接受,这些行业纷纷结合自己行业特点,创造出自己的精益生产方式,以至于精益生产方式成为日本工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日本在重复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就是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目前精益的思想正被航空、以及零售服务业等非制造的产业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如:日本的7-Eleven便利商店,实时掌握顾客的购买需求,每天多次的快速补货,都成功地达到仅维持少量库存,同时又避免卖场货架缺货,增加产品销售的零售产业目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欧美及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内掀起了学习精益生产的浪潮。特别是美国制造业,不仅仅引入了精益生产体系,还基于自身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性地将精益生产的许多思想应用于ERP系统中,使其ERP系统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领先世界。后来又把敏捷制造、流程重组、建立学习型组织与前者更好结合应用于企业,使精益生产更有本国特色,更具针对性。当然,欧美国家对精益生产的应用同样经历了由制造业再到非制造业的过程。如美国GE继在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取得成功后,更大力推动将精益导入在非制造的业务,GE消费金融服务在导入精益理念和作业改善之后,使得交易作业时间从35天减少为1一7天,大幅改善了阻碍业务成长的瓶颈,并使年营业额增加200万美元。目前,比较典型的运用精益生产方式取得成功的欧美及韩国企业有波音、戴尔、通用汽车、大众、福特、三星、现代等。甚至福特、通用、三星集团等企业进入中国后,也都采用精益生产,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甚至比他们本国的企业更好,只是他们的精益生产更具中国特色。精益生产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最早引进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80年代初一汽派出40人的考察团到丰田参考、学习半年回国后,在一汽的各分厂实施精益生产。由于受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地大物博传统思想的影响,精益生产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精益生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竞争的加剧,一汽、上海易初摩托车厂、宝钢对精益运营的成功实施,国内更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精益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广大的应用前景,纷纷在抓紧研究应用。目前,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机械等行业是精益生产普及程度较高的几个行业,也是精益制造较领先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需求变化大、物料种类多、品种多、管理成本高、物料管理复杂。所有这些特征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汽车行业,汽车业也一直走在精益自动化的前列,从整车装备开始,到汽车组装线,甚至汽车零配件供应商都较早贯彻了精益的思想。如一汽、奇瑞、三一重工、东风、上海大众汽车、青岛四方机车、康达油泵油嘴等。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汽车发动机企业,以一汽丰发、上海通用、江西五十铃等合资的公司实施效果为先,比较全面地实施了精益生产体系;国内的江淮、奇瑞发动机厂等次之,其它的发动机企业也逐步结合自身实际,有步骤的引进、推广精益生产方式。电子行业如联想电子、华为、海尔电器等都导入了精益生产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精益生产方式,取得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获得预想的成功,甚至带来了相当的负效应。究其原因,则非常复杂,有对精益生产理解不深,急攻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有推进过程中的基础管理提升,不能持之以恒的问题,有行业中生产特点问题,也有社会文化问题等不一而论。

中国实施精益管理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精益之路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精益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更要求我们要立足现实,把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作为不懈努力的目标。

精益生产论文

精益生产管理的方法

推行精益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的是企业组织从生产、现场、技术、质量、设备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参与和推行。那么精益生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 推行精益生产的前奏---思想的转变

首先,思想变则行动变,最难改变的是人们的习惯尤其是思维习惯,想让员工改变必须先让员工了解、认可并知道和看到推行精益思想的好处。其次,推行精益生产如同实施其它项目一样,只有领导者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坚定不移地将此项工作推动下去。最后,精益生产的推行不是孤立的精英产物,而是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投资、仓储、物流等的业务全过程,因此也必须是企业全员参与才能发挥实效。

2 推行精益生产的基础---5S的推行

5S现场管理是精益生产推动的核心基础。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理论学习、建立组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激励措施。其中以制定5S现场管理实施计划为重点,一般企业5S现场管理实施计划见表1-1。

3 推行精益生产的指南针---目标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就像看病救人一样,首先要找准“病根”,通过成本核算及分析,进而找出成本的重点项目。同时,从“成本中心”下手,制定标准成本,从而让制造单位明确任务目标,进而有步骤、有计划、有对应行动的专案进行成本降低的各项活动的开展。成本中心是其责任者只对其成本负责的单位,是指只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围最广,只要有成本费用发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从而在企业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成本中心的明确划分,推动成本中心责任制,以消除吃“大锅饭”、“自觉管理”、“治标不治本”的模式开展内部管理,使得成本逐步改善。针对公司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比较容易取得成绩,让大家看到效果所在,能更好地激励大家把推行精益生产进行到底。

4 推行精益生产的重要认识---库存管理

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管理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这只是实物库存管理。其实,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第一、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看库存问题,而看的结果也往往是很简单,采购买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第二、ERP软件的误导。一些国产所谓ERP的误导。一些简单的进销存软件被大言不惭地称之为ERP,企业上了他们的所谓ERP就可以降低多少库存,似乎库存管理就靠他们的小软件就可以搞定了。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太明白什么叫库存控制的我们,更搞不清楚什么叫库存管理了。

5 推行精益生产的保障措施---PDCA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的'第一个字母, PDCD循环原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思想及工具,通过我在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以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PDCA循环的新解是不断推行及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使得精益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台阶。

从精益生产的视觉出发,通过精益生产的准备,再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法,找出存在浪费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着重改善,然后提出了对库存管理的正确认知,最后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推行精益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的是企业组织从生产、现场、技术、质量、设备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参与和推行。但企业组织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在推行的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我们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具备条件做到全面铺开,我们只能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成效先行的思想来进行推行精益生产。

我们有必要在企业生产中推行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下面是我整理了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摘 要: 企业管理 面临诸多问题,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管理企业生产和发展规模,甚至生存问题都将受到制约。本文阐述了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 措施 ,并对我国准备进行生产模式更新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弊端 措施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企业的生产背景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人员素质的比不同和企业领导的 思维方式 不同,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千差万别。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

一、在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寻在问题及弊端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3、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问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如何更新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面对新形势,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该生产方式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

2、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3、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丁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 方法 、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 规章制度 、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在管理模式更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差别比较大。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 操作系统 ;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精益生产论文的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工业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运输成本的控制2、基于EAM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研究3、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4、5S在山东万事达集团公司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工效学在管理中的应用6、图书出版业供应链现状及对策研究7、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分析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9、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我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现代企业5S管理及其推行实务12、现场管理思想在耐力鞋业有限公司的研究与应用1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14、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15、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质量研究16、IE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7、GT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18、MC相关技术,策略及应用19、AM或LP在企业中的应用20、VM及应用

1、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提高洗衣机生产效率

2、工业工程课程体系设置优化研究

3、浅谈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4、工业工程在台湾产业界的典范移转

5、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规划设计研究

6、工业工程与创造学的关系分析

7、工业工程及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

8、浅谈工业工程与经济发展之关系

9、工业工程在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10、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改善之应用

工业工程论文选题

导语:关于工业工程论文,有哪些题目可以进行参考和选择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工业工程论文选题,供各位参阅。

1、VM及应用

2、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途径

3、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4、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

5、质量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6、生产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7、降低在制品的途径与方法

8、库存控制与分析

9、工效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0、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1、网络计划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2、影子价格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3、日用品价格体系研究

14、JIT与产品功能分析

15、制造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16、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问题分析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经营

18、如何构建以快速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组织结构

19、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实现快速物流对企业管理的价值

21、加强物流管理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价值

22、基于ABC+EVA的企业业务外包研究

23、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25、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研究

26、基于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研究

27、TPS在WQ纺织公司织造车间的应用探讨

28、JIT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条件分析

29、供应链战略联盟的风险问题研究

30、云南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31、企业知识的“隐性度”及其分类研究

32、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

33、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分析

34、供应链环境下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35、基于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管理

36、供应链模式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37、工业工程在淄博某电器公司的应用

38、网络计划优化问题的研究

39、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0、丰田生产方式在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41、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研究

42、山东省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面向需求的并行制造系统

44、影子价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5、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

46、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7、半岛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48、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

49、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运输成本的控制

50、基于EAM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研究

51、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

52、S在山东万事达集团公司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3、工效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54、图书出版业供应链现状及对策研究

55、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分析

5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57、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8、我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9、现代企业S管理及其推行实务

60、现场管理思想在耐力鞋业有限公司的研究与应用

6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62、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

63、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64、IE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65、GT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66、MC相关技术,策略及应用

67、AM或LP在企业中的应用

68、论改制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69、论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0、应对国际化竞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策略

71、以物流为中心构建企业战略

72、如何构建以快速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体系

73、分散网络化制造中的技术外溢研究

74、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术转移研究

75、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76、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77、分散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体系研究

78、物流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79、基于供应链合作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80、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81、供应链的优化策略

82、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

83、浅谈绿色物流管理

84、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

85、生产企业物流管理

86、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

87、降低库存的途径与方法

88、ERP,MRPII在企业的应用

89、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运用

90、论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忠诚度

91、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92、制造业厂址选择研究

93、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94、敏捷企业的构建研究

95、敏捷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9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97、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98、准时生产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99、连锁零售超市配送模式比较研究

100、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101、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

102、我国中小型企业推行“S”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3、万方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4、基于网络销售的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105、PDM在制造企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06、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问题研究

107、人因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108、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9、敏捷制造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10、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111、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对策研究

112、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113、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114、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中心运作研究

115、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16、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117、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对策研究

118、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119、准时化生产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120、制造业现场管理中产品质量管理研究

12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122、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成装车间现场管理研究

123、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24、浅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125、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研究

126、精益管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127、我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对策

128、企业名牌经营

129、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130、“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的区别与应用

131、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32、我国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研究

133、论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4、论关系营销

135、浅谈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

136、新产品开发策略

137、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保留人才

138、论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个就太广泛了。你具体从事哪个方向,就选择哪个方向的标题就行。

企业精益生产研究本科论文

什么公司的?公司定义有点大……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种类繁多的环保法规以及很高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要求流程工业企业的设备能够经济高效的进行工作。对现有的生产设备来讲,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来达到工艺流程优化的目的。包括: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安全性和节省能源、节省原材料消耗、减少库存积压、减少人员、减少资金占用等优化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文/ David SchaichMartin Friedrich博士有效地、有目的地展开工作,是优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有效、有目的地展开,可以借助于6西格马的DMAIC方法来实现,即: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 Analyse(分析)、 Improve(改进)、Control(控制),分三步来实现。它用于鉴别有利的项目、工程,用于分析被优化项目的经济潜力,并且可以高效地使用可用的技术(人力)资源。第一步:定义目标在这一阶段中,将制定出优化的、具体的、和重要的核心目标。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初步分析、对生产工人的详细了解,检验目标的可行性,这些工作用于对经济潜力进行评估。第二步:分析和制定措施在第二步中,将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重要的、涉及到核心目标的影响因素必须逐一地确定下来,分析阶段得出的结论,用于制定解决方案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这些建议贯彻执行的措施,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第三步:从详细的贯彻落实到全面的投入运行在第三阶段中将详细地展开各个具体计划,贯彻落实各个详尽的优化措施,本阶段的结果应包括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各项优化改进措施,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持优化工程持久地坚持下去。关于核心目标和优化措施的实例由于化工企业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连续生产或者批量、批次生产),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原材料性能以及不同的测量仪器、仪表技术等等因素,必须对各种细节做出具体的分析,确定哪些方法、哪些优化工具适合于解决提出的优化问题。同样,范围、实施方法、贯彻落实的步骤等在不同的流程工业企业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典型的核心目标和可能采取的优化措施方面,可以有下述特点和区别:设备利用率的改进提高■ 例如不同的模型模拟流程设备的生产情况,以确定可以实现的最佳生产能力;■ 通过自动化改造,和性能改进使流程设备按最大的设计能力进行生产;■ 改进工艺流程,将停产、清理时间压缩至最短。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不同资源的成本特性指数确定优化的工作参数。此时可利用工艺模拟或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大功率、高性能的自动化改造和性能改进使流程设备在最佳的工作点工作。■ 通过在线流程分析技术降低流程分析费用。■ 通过分析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费用。建立可追溯性很高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利用数据最小化技术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参数;■ 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分析技术测定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 通过自动化保证影响质量的工作参数稳定不变。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 定义性能特征值(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 在线分析计算,电子KPI;■ 通过教学与模拟培训设备的操作人员。以自动的流程管理作为优化的方法一个有效的流程设备优化方法,就是利用创新性的在线分析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利用现代化的在线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所有部位的介质浓度进行自动的分析检测。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在这方面可为您提供SpectroBAY在线分析检测系统,这是以光谱(NIR, MIR, Raman)分析检测技术为基础并结合了拜耳公司的BaychroMAT流程色谱法技术的自动化流程分析方法,它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优化效果。通过有效的流程管理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利用提高流程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在拜耳集团生产食用香精的下属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生产食用香精的企业按照连续的工艺流程“串联”成了一个生产链,又按不同的分馏塔,吸收塔为相对独立。在整个项目优化的框架内,拜耳技术服务公司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分析,看看是否可以在不中断设备生产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设备生产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进行项目优化的专家们采用了本文介绍的三步优化法。在确立优化目标的第一阶段,定义的目标是: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经过对生产数据的第一次分析后,找出了多个流程优化的切入点,在这些切入点中,相关的分馏塔或吸收塔仅是部分地实行了自动化。在进行生产介质浓度测量时,进行了一次人工采集收据和人工数据评判,还进行了一次推迟近4个小时的,费时费力,费用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根据这些试验,可以得出:流程优化有很大的潜力。第二阶段,分析的目的是制定优化改进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测量和分馏塔,吸收塔自动化运行的改进措施。在制定自动化改进的措施时,进行了产品浓度的规范化和直接的在线测量。这些测量试验的关键因素为:所需的测量精度、测量方法、被测介质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快的反应时间和分析时间等,经过对测量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表明:流程设备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采用了自动化流程管理技术之后,在对分馏塔,吸收塔进行液体动力学的生产能力分析时,利用的是有效的模拟模型。利用模拟技术估算出了分馏塔、吸收塔故障状态和调节状态时间特性。在分析阶段的最后,制定出了正确的、详细的自动化和在线测量的优化改进措施。在第三阶段中,即在贯彻落实优化改进的阶段中,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人工测量;现在人工分析被自动化测量与分析所代替。产品质量的NIR-自动在线测量结果直接用于生产流程的调节控制。模拟技术研究的结果也用于研发合适的流程调节控制系统,对于有些分馏塔、吸收塔,采用了简化的模型进行评估,并同样将评估结果用于生产过程的调节与控制。而这些简化的检测模型则是在完整全套模型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并以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表示。对于这些估算结果还可以根据试验室的测试情况进行修正。使用带有在线分析技术的流程管理优化方程,可以得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减少产品质量的波动,并大大的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并且相应的减少了检测费用,降低了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这种挖掘出来的生产潜力可以长久地保持下来。参考资料: - 榜眼 十二级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我那么辛苦想的``你居然说我抄的?想抢分你就说``日你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生产运作中的质量管理水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分配优化,煤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对此,煤炭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让煤炭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扩大自身市场占有率。对此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同时不断的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本文就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并且对当下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 经济管理 生产运作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我国是出产煤矿的大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备量位于世界前茅,所以煤炭企业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经济管理方面,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力度,将市场和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煤炭 企业管理 现代化以及科学化,经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煤炭企业节约市场运作成本,并且还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十分的广泛,与企业管理方式、运作体制、 财务管理 、水电管理以及隐患管理等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运作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经济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

我国煤矿企业主要的业务分别是采集煤矿资源和进行销售,然而在一过程当中,井下作业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对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下煤矿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了解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1、落实岗位责任制。经济管理对于这方面说产生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体的煤矿整体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将其划分成为具体的责任模块,从而将这部分责任模块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去,另一方面,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权利,这样就能够让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 措施 ,从而体现出了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2、系统监控与人员监控进行有效的结合,我国煤矿企业在运用中的管理体系引用一些现代化的措施让其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并且站在目前井下工作安全监控的角度看来,其作业的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引入能够对煤矿企业进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监控,所以一旦井下出现危险状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人员。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障监控高效率,弥补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监控时候的一些不足之处。

3、井下与井上作业相互配合,确保安全管理的质量。经济管理体系的设定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将井上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井下安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掌握井下作业安全情况,一旦有井下有情况发生,那么安全监控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向井上发出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向井上传输采取急救措施。对此,井上人员就能够凭借两方面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补救行为,把事故所造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矿井突发事件的处理,从而让煤矿企业的财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其本质就是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对此,在煤矿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盈利这一方面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资本结构以及收入支出等等方面,其作用的最终体现在煤矿企业财务收支与资金运作平衡上面。

1、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必须要将销售的需求量当做基本前提,煤矿企业主要业务是供应能源,虽然煤矿的需求量非常的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发电厂以及企业单位等一些机关部门。然而经济管理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凭借当年的市场情况,来对下一时期会计年度企业销售会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科学合理的推算销售量,给企业生产线上的人员配备与合理安排提供相应依据。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策略以及计划制定时候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经济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费用一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合理规划生产程序,最大化降低生产时所产生的损耗,对于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其综合素质,强化其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这样在薪资支出一样的情况下,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用到的水电,做到节约与循环使用,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水电再利用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对煤矿企业的收入进行控制

当下煤矿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煤矿能源的销售,如何拓宽煤矿企业的销售 渠道 以及增加各个销售渠道的煤矿销售量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对此,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进行煤资源销售的时候,对于其销售价格、渠道以及煤资源的调度运输进行综合的考量,达到用最低成本煤资源运输将其销售到最为合适的市场,借此来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卢明德.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新 财经 (理论版) ,2013,(7):132-132.

[2] 张刘钰.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 ,2013,(1):22-22.

[3] 罗娜.基于Web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煤炭技术,2012,31(11):270-272.

《 试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摘 要: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引言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 文化 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

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优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优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

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 企业运营 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优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 教育 中心)

参考文献:

[1] 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7):83-85

[2]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3] 王青,李清,陈禹六等.一种协同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案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8):1300-1307

[4] 裴云龙,江旭,刘衡等.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3):446-455

《 浅议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内涵 》

[摘 要] 文章 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进一步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电力工业的基础。指出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全面监测内容,最后提出了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 电力企业职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95-01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简述及其发展轨迹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早期放任管理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仅仅处于萌芽期,当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第二阶段起源于20世纪衬泰勒的科学管理 方法 。泰勒的科学方法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摆脱了 经验 管理的束缚,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开始由信息技术运作管理去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重新构建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快速获得外部资源,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与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 热点 ,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正在不断形成。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理查德・B・蔡斯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就是面向生产资源的管理活动,而如何管理生产资源是关系到企业战役发展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生产运作管理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和新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全球化、全面质量管理、柔性、缩短时间、技术创新、人工参与、流程再造、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等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其研究动态成为当今工商界关注的热点。人们对质量,基于时间的竞争、增值过程、环境保护及全球化竞争观念的需求,充分说明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三、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工作

电力工业的特点(一)是产、运销同时完成。电力工业集产、运、销于一身,从生产电能到送达用户使用是以光速进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即电能不能直接储存;(二)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电力企业是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骨架,以发电厂和用户联成电网同步运行的企业,以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为主体,以大量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受控系统,复杂的电力系统必须以高度的自动化加以控制,并逐步发展到适时乃至超前控制;(三)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的资产总额在美、日、法、英等工业化国家的企业中占全国第一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四、发电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是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发电厂一台发电机组主、辅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超过120个。每一个指标都标志着某设备、某系统、某部分经济性能的优劣。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影响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备及其系统经济性能的全部技术经济指标。热电厂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发电(供热)量、发电煤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供电(供热)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工作。(2)是可靠性管理。发电厂可靠性管理是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管理和指挥生产、规划设计、设备更新改造的先进模式。根本上讲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潜力,提高可用率,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低耗、稳发、满发的经济运作水平。并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中制订并执行统一的可靠性规则,监察并分析发电厂系统运作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的重点。(3)是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发电厂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企业内部设备技术状态和组织状态的好坏,对企业本身及社会都有影响。设备管理就是围绕设备从选择购进直到报废全过程而开展的系统管理工作的一种新学科,也是对主要生产设备从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技术反馈到更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4)是生产者队伍建设。电力企业是设备型企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装备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加大等,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中不变资本在增加,相对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在减少。为了管理好用好发电设备,强调人机合一,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五、生产运营监测的功能内容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支撑管理等多种功能,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一)全面监测

运营监测信息系统可实现运营监测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情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管理五种类型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在线24小时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二)外部环境监测。在电力行业、外部环境监测主要是实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电力用户情况等信息的监测。

(三)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电网的分布情况、结构功能、电网设备水平以及电网运行情况的监测来反映电力企业电网的状况;(2)通过对发电服务,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服务水平;(3)通过成本、经营效益、工作效益、 安全生产 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4)通过对资产流通和偿债能力等的监测反映电力企业财务状况;(5)通过对市场前景、创新能力以及资金无保障等方面的监测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主要是监测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物资情况、营销状况等可以反映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监测得到的信息及时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开展情况,将各部门的绩效与企业总绩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所在。

(五)核心资源监测。电力企业的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固定资产以及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其他资源,通过对这些核心资源的监测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六)关键流程监测。企业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流程需要做好监测、重点是对跨部门流程节点的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关键流程运行不流畅之处。

六、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一)高质量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

(二)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

(三)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

(四)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 其它 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方能更好地完成测试。

结束语

电力行业必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全面加强生产运作管理,狠抓电力企业生营监测工作,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发电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剑,运营监测知识体系建设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7月.

有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推荐:

1.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论文

2. 生产运作管理论文范文

3.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4.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5. 关于生产管理论文

6. 公司生产管理论文

7.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8.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我们有必要在企业生产中推行生产标准化建设,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下面是我整理了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浅析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摘 要: 企业管理 面临诸多问题,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管理企业生产和发展规模,甚至生存问题都将受到制约。本文阐述了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 措施 ,并对我国准备进行生产模式更新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弊端 措施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企业的生产背景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人员素质的比不同和企业领导的 思维方式 不同,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千差万别。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

一、在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寻在问题及弊端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3、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问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如何更新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面对新形势,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该生产方式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

2、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3、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丁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 方法 、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 规章制度 、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在管理模式更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差别比较大。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 操作系统 ;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企业生产管理论文摘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