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经济师杂志社胡若佳

发布时间:2024-06-28 09:07:52

经济师杂志社胡若佳

您好!经济师是经济类核心期刊,不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每个学校规定的核心期刊是有区别的~~~在我们学校规定的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中没有《经济师》~~~

经济杂志社社长

包锐《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季晓磊、副总编辑杨眉、总编助理包锐在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助理是包锐。《中国经济周刊》创刊于1994年。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杂志,是中央宣传主管部门指定的中央级重点媒体(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国务院新闻办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之一);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经济类期刊,是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

包锐是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助理

男,汉族,1963年11月生于山东烟台。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于山东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1984年9月至1987年5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1990年1月至1991年1月由福特基金会资助选派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1987年6月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在学术研究上,1989年8月任助理研究员,1994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1999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6月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同年评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编辑工作上,1994年6月担任《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副主任,1998年1月主持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的日常工作,任副主编、副社长;2000年5月起任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期间1994年1月至12月担任河北省安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1999年4月至7月借调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三组工作。李海舰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长城学者”,工业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所学术委员、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所党委委员、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期刊联合会常务理事等;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兼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内EMBA、DBA(战略管理、管理创新)主讲教授;兼(曾)任暨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辽宁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几家高校的客座教授;兼(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顾问, 烟台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 太原市党政领导科技顾问。曾为中国石化、神华集团、恒逸集团、大庆油田、潞安矿业、新华保险(山东公司)、光大银行(海口分行)、润丰银行、江苏中烟、四川电信、南京医药、山西焦化、杭州电化、北京建设、海南农垦等几十家企业的高管层做过专题培训。主要研究领域:管理创新、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其新企业观、新经营观、新治理观、新产品观、新战略观、新发展观、新辩证观、新文化观、三大财富及其关系学说、文化经济相互融合发展、企业市场相互融合发展、现代企业脑体分离发展、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从SCP到DIM、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企业市场化说、企业无边界说、客户内部化说、客户价值理论、利润转移取向、“三大法则”、“四个代表”、“五做理论”等思想,以及经济学的三个层次理论、管理学的第二系统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在企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实际应用。长期以来,实行研究、讲学、编辑、咨询“四位一体”发展。即:“写字”(研究),“说字”(讲学),“改字”(编辑)和“造字”(咨询)。以“玩字”为生涯,围绕着“字”,研究如何把“字”变成财富。2002年6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表彰证书。

陈志强经济杂志社社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第一、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理事,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中国性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担任课程负责人及《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编。自本课程开设以来一直全面负责各项工作,连续8年任主讲教师,共授课约50学时,学生总数达500余人。主持及参与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中医临床体格检查标准化的研究”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于2004年获得“新南方教学奖优秀教师”奖。为学科带头人,在开展和成就外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倡导要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引进与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开展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大力发展现代中医外科,拓展中医外科诊治范围,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又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现代中医外科人才,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主持国家“十一五”等各级科研课题13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七年制教材及《干祖望中医外科》等专著5部。曾是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命题专家之一。并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招收博(硕)士研究生13名。2004年大外科被列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扶持学科,2006年被广州中医药大学纳入报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7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被认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因此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因此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繁忙工作之余,他坚持写随笔、散文等文学作品,多年来,在新民晚报、中国水利报、东方城乡报、南汇报、南汇文学杂志、浦东时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100多篇。主要作品有《听潮》《船儿悠悠》《乡野石桥》《母爱照耀》《家乡的小河》《稻田青青》《老家院子里的那口水井》《家乡的桃花》《家乡的竹园》等。

浙江经济杂志社

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2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3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5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长春税务学院(130021) 6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7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9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开大学(300071) 10 财贸研究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1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楼(100871) 12 学术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 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510074) 1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14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400041) 16 当代经济科学 陕西省财经学院 西安市纬二街(710061)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3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97室(200020) 4 西亚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楼西大街158号(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7 经济学动态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8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100081) 9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 10 当代亚太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100007) 11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12 亚太经济 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号(350001) 1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4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5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029) 16 欧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493室(100732) 17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18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9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100732) 20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研究室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商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4 特区经济 《特区经济》编辑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咀西路椰数花园一栋二单元401室(518048) 5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科院(610072) 7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2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505室(200020) 13 特区理论与实践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广东省深圳市爱国路市委党校综合楼11层(518003) 14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5 江苏经济探讨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6 湖南经济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体改委 长沙市五一中路韭菜园新富城富安大楼四层一号(410011) 17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8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9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1 南方经济 广东经济学会 广州市黄华路4号之二(510050) 22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23 中国劳动科学 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100029) 24 港澳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 广州市东山新河浦路6号之一(510080) 25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计委(100824) 26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市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27 经济改革 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经济体改委 西安市陵园路南路7号(710061) 28 改革与理论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郑州市政三街1号(450003) 29 改革与战略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南宁市新竹路5号(530022) 3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1 中国房地产 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和安里6号(300050) 32 物资流通研究 辽宁省物资集团,了声物资流通协会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54号(110001) 33 城市改革与发展 成都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成都银丝街24号(610017) 34 北方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8号(010020) 35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6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37 中国物资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中国物资流通协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8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361005) 39 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河南财经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80号(450002) 会计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100820) 2 上海会计 上海市会计学会 上海市山西路(宜山路口)2230号1415室(200233) 3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4 中国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5 财务与会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100036) 6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7 广西会计 广西会计学会 南宁市桃源路广西财政大厦(530021) 8 财会通讯 江西财经学院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21号(430070) 9 四川会计 四川省会计学会,四川省财务成本研究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610016) 10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1 财会月刊 武汉市财政局 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19号大院内(430022) 12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市北圩路77号南京审计学院(210029)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审计理论与实践 辽宁省审计学会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路38-1号辽宁省审计学会(110032) 15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6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339号(030012) 1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 北京市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会 北京市西郊白石桥路30号(100081) 3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长沙市马坡岭(410125) 4 农业经济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沈阳市东陵马官桥(110161) 5 中国农垦经济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 北京市西四砖塔胡同56号(100810) 6 农场经济管理 黑龙江农场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会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41号(150036) 7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8 林业经济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安外胜古南星17楼(100029) 9 农村经济 四川省农村经济学会 成都市青羊宫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农村经济导刊 浙江农村工作办公室 杭州市武林路戒坛寺巷25号宏昌宾馆写字楼一楼(310006) 12 江苏农村经济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7栋(210013) 13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4 江西农业经济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经济协会 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农业厅大楼506室(330046) 15 世界农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100026) 16 南方农村 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广州市五山白石岗(510640) 17 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农村经济培训中心,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 昆明市五华山省政府18工程办公室(650021) 19 农村发展论丛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综合大楼二楼(330006) 20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白石桥路30号(100081) 21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2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3 渔业经济研究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哈尔滨市道里通江街178号(150018) 24 中国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号(100011) 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2 经济管理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科学院总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和平里煤炭科学研究院院总院经济所(100013) 4 中外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中心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望海楼宾馆《中外管理》发行部(100038) 5 福建论坛.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声社会科学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10072) 7 企业经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投资公司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330006) 8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甲3号(100037) 11 现代企业导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A2号中化大厦601室(100045) 12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委员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3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14 上海企业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上海企业管理协会 上海市延安中路988号(200040) 15 建筑经济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 北京市西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 16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7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8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19 企业活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50号(450002) 20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21 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400020) 22 经济论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3号(050051) 23 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100044) 24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100081) 25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05室(200020) 26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7 企业家 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武汉市武昌民主路250号(430061) 28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732号(130021) 29 经济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30 集团经济研究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苏州企业集团研究会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路45号(215002) 31 经营与管理 天津市企业管理学会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16号(300191) 32 国有资产管理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三里河2区11号楼乙楼二层(100045) 33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2) 34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100872) 36 邮电企业管理 人民邮电报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宛路11号邮电新闻大厦(100029)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贸易大学(100023) 2 商业经济研究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45号国家内贸局东楼(100801) 3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杭州商学院 杭州市教工路29号(310035) 4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100837) 5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广州市白云区大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10450) 6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7 中国物价 国家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100837) 8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9 北京商学院学报 北京商学院 北京阜成路33号(100037) 10 价格月刊 江西省物价局 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317号(330006) 11 对外经贸实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路198号(430079) 12 商业研究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道里区通达街138号(150076)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5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6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对外贸易大学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00029) 17 商场现代化 国家国内贸易局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11号楼(100045) 18 江苏商论 江苏省贸易厅,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210009) 19 商业经济文荟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广州市东山菜园东19号(510080) 20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21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古北路620号(200335) 财政、国家财政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财政研究 中国财经学会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100820) 2 税务与经济 国家税务总局,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市人民大街102号(130021) 3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116023) 4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5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7 湖北财政研究 湖北省财政厅调研室,湖北省财政学会 武汉市武昌洪山路省财政厅(430071) 8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广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9 四川财政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财政学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四川省财政厅内(610016) 10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1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 北京市玄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0053) 12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西直门外学院路39号(100081) 13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14 上海财税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5 税收与企业 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太原市水西门大街64号(030002) 16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7 财经论从 浙江财经学院 杭州市文一路西端浙江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8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9 涉外税务 中国税务学会国际税收研究会,深圳市税务学会 广东省深圳市松园路11号(518008) 20 中国财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万寿路乙27号北京187信箱(100036) 21 中国税务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学街68号(100053)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金融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郑州市丰产路21号河南省人民银行(450002) 2 银行与企业 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武汉支行 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郑州市郑花路29号(450008) 5 国际金融 中国银行总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号(100818) 6 金融与经济 江西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铁街25号11楼(330008) 7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北京市区郊民巷17号(100031) 8 中国投资管理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北京市复兴路丙12号建行总行转(100810) 9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0 农村金融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 北京市复兴路甲23号中国农业银行(100036)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2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3 广东金融 广东金融学会 广州市沿江西路137号南楼4楼(510120) 14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街3号(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8号银都大厦802,809(200120) 16 投资研究 中国投资学会,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险 上海市保险学会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9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东路5045号深圳证券交易所14楼(518010)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中关于地区人口数据,展现了31个省份不一样的人口家底。

统计显示,在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两个,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人口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人口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

广东拔头筹,已连续14年全国第一

在31个内陆省份中,广东和山东位居第一梯队,人口过亿(见图表)。

“七普”数据显示,广东省人口总数超过万(126012510)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的人口规模大增了,10年平均增长率。

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同时还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不只是2020年,广东自2007年首次超过河南成为人口第一大省后,人口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5月15日公布的“七普”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杨开忠的判断。公报显示,珠三角核心区共有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的;其次是沿海经济带东翼地区一共有人,占了总人口;沿海经济带西翼地区一共有万人,占了总人口;北部生态发展区一共有万人,占总人口。

从城市来看,广州人口依然最多,共有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相较于10年前,占比上涨了个百分点;深圳以万人排名第二,相较于10年前上涨了;东莞以万人排名第三,并且突破了千万人口大关,相较于10年前占比上升了个百分点。

从上面这些城市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深圳已经开始成为广东吸引人口的主力城市。“除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还是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果。”杨开忠说。

山东在全国内陆31个省份人口榜单中位列第2位,也是除广东之外,全国第二个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

山东省政府5月2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山东省常住人口总量为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万人,增长。

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的常住人口10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表明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两大主要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人口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山东“七普”数据显示,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省前五,常住人口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高出全省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高出全省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

江苏、浙江经济充满活力,吸纳人口强劲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省人口总量万(84748016)人,居全国第4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位,超过了四川省。

江苏人口增长之所以强劲,跟近年来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密切相关。

在5月18日江苏省政府举办的“七普”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王汉春表示,10年来,江苏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目标,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强,人口集聚程度高,高质量发展推进有力的特征越发显著,在人口与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人口集聚、劳动力供给、人口素质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

从数据来看,10年来,江苏经济发展“稳”字当头,人均GDP保持各省区首位。具体来看,江苏GDP总量连续跨越6个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万亿元,人均GDP达万元,连续12年居全国各省份第一。人口与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第二梯队中,10年来,浙江也充分展现出了超强的人口聚集效应。

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2020年浙江省人口总量是万(64567588)人,超越湖北、安徽,位居全国第8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2位。

“七普”数据显示,浙江常住人口比2010年的“六普”总量增加了万人,增长。此外,浙江人口年均增长比上一个10年的高了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全国10年年均增长的水平。

“过去10年浙江人口较快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是充满活力的浙江经济吸纳了大量省外劳动力来浙江就业。”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张兴华在5月13日举办的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人才和创新强省等战略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全省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比2010年的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增幅比全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

“普查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浙江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总的来看,过去10年是浙江经济 社会 持续稳定发展的10年,也是人口增长较快的10年,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在城乡和地区间合理流动,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张兴华表示。

福建、贵州、重庆、新疆、上海等5省份实现人口“逆袭”

先来看福建。2020年福建常住人口万(41540086)人,居全国第15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2位,超过了黑龙江和陕西。

不仅如此,福建“七普”发布数据显示,福建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六普”的提高到2020年“七普”的;10年人口增量居全国第6位;年均增幅,居全国第7位,比全国年均增幅%高个百分点。

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陈立华在日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福建人口增量和年均增速居全国的位次,与福建经济总量及年均增速均居全国第7位基本吻合。

再来看贵州。根据“七普”结果,2020年贵州常住人口万(38562148)人,居全国第17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2位。

重庆也实现了人口“逆袭”。“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常住人口万(32054159)人,居全国第19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1位。

在5月13日举办的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项铁林通报称,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万(28846170)人相比,增加万(3207989)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

新疆人口增加尤为凸显。“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的常住人口是万 (25852345)人,居全国第21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4位。

出人意料的是,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也实现了人口“逆袭”。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为万(24870895)人,居全国第23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1位。与2010年相比,上海10年共增加万 (1851699)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

杨开忠将新疆、重庆和贵州等西部地区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西部大开发,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三是少数民族差别化的多胎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少数民族可以生两个甚至多个。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城镇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只准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符合特定条件的可再生育一个子女。

贵州的大致规定是:少数民族可生育两个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经过批准多生育一个孩子。对总人口很少的民族不限定生育指标。

宁夏、青海、西藏人口虽少于1000万,但呈增长态势

先来看宁夏。“七普”数据显示,宁夏2020年常住人口万(7202654)人,居全国第29位。虽然全国排名跟“六普”一样,但是的全国占比,高于2010年“六普”的。

从人口总量看,相比“六普”的万(6301350)人,10年来,宁夏人口增加万人。

青海的人口排名紧随宁夏之后。“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青海常住人口万(5923957)人,居全国第30位。这一排名跟2010年“六普”相比也没有变化,的全国占比跟2010年“六普”也相同,但是人口总量相比“六普”的万(5626722)人,增加了万人。

西藏在全国人口排名中垫底。“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万(3648100)人,居全国第31位。虽然排名与2010年“六普”一样,但是的全国占比,高于2010年“六普”的。

人口占比的增加,意味着10年来西藏人口也在增加。在5月19日西藏自治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区统计局局长索朗扎西表示,从人口总量上看,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为万人,增长。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间,全区人口增加 万人。两个1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净增加了万人,这表明西藏人口总数仍保持持续增长。

宁夏、青海和西藏这3个西部省份人口增加,跟“七普”公布的区域数据相吻合。

“七普”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人口为万 (382852295)人,占;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虽然比不上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已经是上佳表现。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世界经济杂志社

看看《世界经济》吧,其实初试的时候不需要看太多杂志的,试题和实际关联不是很大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时候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比如作者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没有把握好时间,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比如近两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很多作者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影响更加明显,所以超过返修时间期限还是比较常见的。无论是主管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超期限作者都不要过于担心,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向杂志社说明超期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语气诚恳,大多数杂志社在这一点上不会难为作者,对于超期限的问题大多也都是予以理解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超期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期过长的话就不大好办了。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常用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1、给编辑一个合理的解释sci论文修改稿超过截止日期,原则上相当于退稿。如作者及时地向编辑写信说明了延期的合理理由,一般是没事的。即超过截止日期提交的sci修改稿也是被受理的,并不会因为延期被直接拒稿。

我只知道人大的复印资料。。我考新闻看的就是这个。。这个分很多类的,你可以看经济类

金融时报》是党和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体;《中国金融》杂志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界具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群众性的刊物;《金融》周刊是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牵头,会同工农中建交等16家银行打造的权威金融信息平台,也是投资理财、企业投融资的良师益友;此外《城市金融论坛》、《城市金融》、《建设银行》等都很不错。全国各个城市的地方商业银行也都有自己的行报,诸如《三足鼎》(潍坊市商业银行行报)、《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丹东商行》(丹东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红周刊》等不胜枚举,而且今后这一类期刊也将越来越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