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资本主义的本质为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2:14:47

资本主义的本质为主题的论文

21世纪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篇1 浅谈资本主义未灭亡的原因和本质 一、 资本主义仍未灭亡的原因 列宁说过,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垂死性和腐朽性,使其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国家却在经过了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巩固了统治,创造出了新的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现在,至少是当下,已经出现了胜利者的姿态,它曾经看上去已经被送进了垃圾箱,今天又从历史的垃圾箱里钻了出来,在这个地球上又重新挺拔起来,而且在用各种新的方式表现自己”。 (一)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特别是工人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社会财富极大增加。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流行起来。这种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再生产的所有各阶段,并遍布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新特征,表现在: 1.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方面的新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股权多元化的形式,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股东和经理的分工,这样能让具有专业管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经营公司,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制度,使决策更科学。并且通过出卖股份给雇员,使企业成为雇员持股性质,把工人由“会说话的机器”逐步看作是“参与人”,以此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协调劳资关系、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实现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利益的转移”。 2. 分配关系领域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新时期,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要求分配也要与之相适应,所以分配也要社会化,在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方面,资本家在保证自己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变化分配制度,比如在产品分配上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在产品再分配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措施。客观上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科学技术领域和社会生产领域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并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形成和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了经济和生产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科技、科学活动也逐渐由个体研究发展为主要由国家统一协调。国家对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一是成为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二是根据经济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并投资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改造旧的生产部门、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4. 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善劳资关系,与工人、工会进行协商和妥协,竭力把工人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渠道中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由于资本主义给人们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所以使其不得不修改一些社会价值目标,使人民的民主意识、公德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综合调控,来减轻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严重后果。 上述的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并使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二) 阶级斗争的作用减弱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创造出一种物质繁荣、生活舒适的状态,而这种“虚假的需要”抑制了“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的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在生产领域,也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可以继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一种越来越好的生活,它把工人从以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残酷的现实剥削中解脱出来,但是这也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反抗能力和工人阶级政党的社会基础,也改变了工人阶级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态度,致使资本阶级至今仍未被它的反抗阶级打倒。 (三)产生新制度的条件不成熟 唯一可以否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不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 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保障。正如 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要想使资本主义制度彻底灭亡,不是仅靠其自身的腐败和瓦解,而要努力发展生产力,让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出现。 但是这些新变化、弱化的阶级作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只是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却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各种缺陷和消极方面。 二、资本主义一直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问题 人人都知道,资本主义会产生巨大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其实很久以前,柏拉图就指出不平等的两个缺陷:第一,超过 经济范畴的任何偏离都被称为堕落。过分贫穷是堕落,过分富裕也是堕落;第二,不平等会瓦解 社会的统一,人民“社区”的统一,在大多数社会都存在着两个社会,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两者的利益截然不同。 (二)资本主义的失业及贫困问题 今天,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实质是生产社会化的极端形式,即生产的社会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流动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的浪潮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处,浸润到所有的地方,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全球竞争”。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外的低劳动成本中作为消费者获益匪浅,但是作为劳动者,他们就受到了莫大的威胁。不可否认,资本主义在生产商品上是有巨大效率的,它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他现在正在进行的生产,大部分的工厂都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许多工人都失业了,过剩的能力和失业是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失业不是资本主义失常,而是表明了资本主义不能正常运转的原因,资本主义是不能成为保证充分就业的经济体系的。随着失业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贫困,而资本主义中的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我们要面包,我们也要玫瑰”。精神贫困如何治愈?我想一份不错的 工作是真正有效的方法。人类需要工作,就像马克思所说,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不能保障所有人的就业,更不用说给人们好的工作了。 (三)资本主义缺乏民主的问题 资本主义同民主是相悖的,现在很多人欣羡资本主义多党轮流执政,他们认为这就是民主,但是这些执政党始终是由资产阶级组成的,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而资产阶级是一个有特权的少数阶级,它是一个“稳定的少数阶级”,它“拥有的 政治权利至少或等于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并同任何其他的稳定的集团不相称”。同时,以美国为例,在竞选国家总统时,两党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两党竞选,不过是在电视上尖刻犀利的表演辩论技巧,然后私下里在同一个幕后集团里瓜分“政治蛋糕”。这种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使资源转变为政坛上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最大收益。而且之前也谈到,资本主义的失业状况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点,可想而知,当一个人的工作越是不稳定,他就必须竭尽可能的保住这份工作,经济越是具有竞争性, 管理者们就会越强调他们的下属必须更努力工作,资本家只想从工人那获取更多的工作产品,实现更大利润。他们不会考虑工人的生理和 心理的承受能力,事实上“工人们是否可能幸福,是与他们无关的”。所以资本主义不管是制度上还是 实践中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四)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 不仅资本主义世界,全球现在正面临着 环境恶化的威胁,这种威胁已经动员起数百万人民,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调查和治理,这无疑是好的消息,但是坏的消息就是,只要资本主义仍存在,保护我们家园的实践就无法真正有效进行,因为资本主义有三个与生俱来的特点,第一,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第二,来源于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危机趋向;第三,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资本的无限流动性。这三个特点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生态破坏的制度性力量。另外,保护环境,要求过度 发展的国家节制消费,要求发展中国家以消灭贫穷为目标去使用它的资源,但这正好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要求相悖。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过度发展的国家必须要更多地进行消费,因为它们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关键的市场,而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削减公共开支,开放经济,吸引国外投资。而且,生态帝国主义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元凶。所谓生态帝国主义是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并对这些国家进行生态掠夺,即生态殖民。 三、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启示 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更加理解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这些新特征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其无法根除的定时炸弹。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正如所提出的那样,我们要继续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始终保持制度自信,让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在世界徘徊吧! 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篇2 浅析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十多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涉及面广泛,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二,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方面的新变化主要有:一是职工参与决策。二是终身雇佣。三是职工持股。第三,在社会阶层、阶级结构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公司内部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利息股票为生的食利者;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第四,在经济调节机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当然,这种经济调节机制是有限度,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产生。第五,在政治制度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对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新变化,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透视,从而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所列举的当代资本主义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说,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管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怎样的新变化,但其所固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分析的科学性。对此,我们可以通过2008年所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作出分析。 二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国内的股票市场经常剧烈波动,时不时的就狂跌;IT产业泡沫破灭;“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征兆。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使人们的购房意愿增加,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许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成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并经过层层包装向社会出售,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由于贷款成本低,房价又不断上涨,次级贷款证券的买卖也成为了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受到人们广泛追捧。诸多银行投资基金,金融公司直接或间接购买了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似乎给人们造成一种经济繁荣的现象,但这种经济繁荣的现象是虚假的。在表面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已经卖掉了,但实际上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过剩已经存在。美联署为了减少美国经济泡沫化,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利率的提高使购房成本增加,加重了购房者还贷的压力,社会中实际支付能力无法跟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出现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当美国房贷按揭违约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次贷危机便随之产生。次贷危机爆发后,巨额损失不可避免,由于美国政府没能及时遏制次贷危机的蔓延,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或是陷入财务危机。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公司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上升为金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所引发,因此,美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的打击。危机不仅使美国金融业元气大伤,而且使实体经济也遭受重创,同时还给美国民众在经济安全感、投资理财、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不仅如此,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蔓延到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欧洲各国与日本,而且也影响到资本主义的小国,如冰岛,整个国家濒临破产,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遭受严重打击。由于美国遭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严重,短期内很难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由此而造成的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拖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许多国家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并拥有大量美国债券,还有强大制造业依赖对美国市场出口,这不可避免地使世界各国经济遭受很大损失和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也随之衰退,直至今日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从2011年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所导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三 对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透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重要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他们认真研究和考察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此次金融危机的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根源也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资本家不仅无偿占有生产资料而且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使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资本家贪婪地追逐剩余价值的狭隘动机却无法处理好日益扩大的生产与产品的消费问题。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生产相对过剩又引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都是产品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过剩。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美国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用信贷手段来刺激过度消费,还对买不起房子的人实行次级抵押贷款,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又导致过度消费,为了避免泡沫化经济又要打压过度消费,生产就必然过剩;要解决生产过剩又会导致过度消费。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一天,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解决,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度的难题永远不会解决。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研究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仍具有适用性。虽然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但根源却在生产领域。在美国,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实际支付能力的需求还是无法跟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只不过在现代金融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不是生产出来的住房卖不掉,而是通过贷款,转移到得到住房的穷人身上,但他们实际上却无力支付房款。因此,尽管表面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已经卖掉了,但实际上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过剩已经存在。过度发展金融业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其隐含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就显现为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先兆的次贷危机,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它只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与产生,表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破产与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以凯恩斯主义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经历了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繁荣,被称作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和美元的大幅贬值,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持续的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低迷,甚至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的局面,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了。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如果说国家垄断阶段需要的是凯恩斯主义,那么国际垄断阶段需要的则是新自由主义,以弗里德曼、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受到政府的青睐,其政策主张被当做解救拉美国家和所谓转型国家危机的药方,先后成为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美、英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英两国推进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不仅在跨大西洋经济整合中,而且在由国际垄断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一体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政策坚信市场的有效性,认为私有经济和竞争性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无须人为的干预。新自由主义在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同时,更加强调金融资本的作用,反对对金融资本的严格监管,推崇金融自由。但是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它本身依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病就更加突出了。随着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全球迅猛扩张,也使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空前加剧。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下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在实践中证明行不通。这也表明,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就必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不管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给予彻底解决。这就充分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揭示的“两个必然”重要结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四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及其无法克服,它就必然要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因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当前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危机中遭遇到了挫折,甚至在西方兴起“马克思热”,但这并不意味资本主义就会很快面临终结。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也作出过深刻的揭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道:“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决不会”重要结论。我们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又是有条件的,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并且与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具有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时,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才会冲破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胜利。换句话说,只要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给现代化的发展留有空间,资本主义就会苟延残喘,甚至还表现出较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对“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要有深刻、全面、辩证的认识。首先,“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其次,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与联系,既要看到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社会主义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实现“两个必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能够使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引起当今全世界的瞩目,因为,它为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索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1. 有关资本主义优秀论文 2. 浅谈资本主义发展论文 3. 资本主义论文 4. 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 5. 有关资本主义文明论文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女性主义为主题的论文

第三遍读《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简爱的形象算是第三遍读《简爱》,这个故事,任何稍微读过点书的女生都对这个故事熟悉并且津津乐道。我曾经极度认真的把其中的那句:“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你就以为我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郑重其事的抄在一个本子的首页,我今天看到这段话还会想起当初的认真态度,简单执挠的认为自己的重要。我的一个同学喜欢《简爱》,她有《简爱》的不同三个译本,她说,女人就应该活得想简爱那样,并且想着要找一个像罗切斯特那样的男人。我当初对于简爱的喜爱就跟这个同学的推荐不无关系。之所以认为她是一部好的小说,并且也认为:我们就应该像简爱那样生活。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钱的姑娘肯定不是多数,漂亮美丽的也只是那么多姑娘中的一部分,有财有貌又有才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都是简爱那样平凡的姑娘,所以我们都应该像简爱。当时,我像模像样的买了《简爱》的书,把它包的整整齐齐的来看。隔了多年来看,我想,《简爱》,也就是一本简单的小说和一个不现实的童话式的爱情故事。它过于完满和过于天真。其中,她教会女生怎么学会幻想,却难得自省,虽然,它多么的在强调着作为一个女性,她应该如何保持自我和尊严。《简爱》是这样一个故事,穷苦人家父母双亡的女孩子,被送给舅妈家养大,然而得不到一点爱,然后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长大,然后到一个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爱上古堡的男主人,并且爱情的到成全,有了完满的结果。在十九世纪,女性写作开始展露头角。而在之前,女性的写作基本上是缺席的。在世界文坛上,只有少数的女性有简单的诗歌或者是一些书信体的作品流世。十九世纪,勃朗特三姐妹,简.奥斯丁等等一批女性作家开始用小说体写作。女性写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然而这个时候,女性的写作仍然处于一个极低的不被承认的地位,《简爱》最初也是用一个男性化名发表的。这个时候,女性主义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这个潮流中,为女性的地位寻求得到同男性一样的地位。而《简爱》也从不同的角度被人用女性主义来解读。今天,我也从女性主义的一个方面来看《简爱》。与女性主义:这本产生于女性主义前期的小说被认为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的特征,女作者,女主角,其中女性形象不再是有男性创作出来符合男性要求的理想的欲望体,而是女性自己创造的在争取着自由独立精神的女性。这部作品中的女主角,简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女人,特别是爱的平等。她反映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谋求自身的幸福,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主体,不再是附属于男权的一个形象。但是当我们用女性主义来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有这些发现:从简的性格表现来说,她有许多令人不舒服的地方,简爱的形象,是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她仍然是按照男性对于女性的需求形象来塑造的。而这个故事的结局,更是大大的削减了其中为止争取的平等。这部作品,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还是从小说的精神境界来说,是一部难得使女性自省的作品,它并没有着眼于社会对女性的现实的不平等和女性自身的现实来描写。她写的,不过是一个处处需要维护自身尊严和小心翼翼的女性。拥有严重的自卑和自恋情节。女性情节明显,即是把女性塑造得完美纯洁,符合社会对完美女性的要求,并且,给小说中的女性一个完整而完美的结局。其中的女性她有着诸多的美德和才华,有爱,有情,是你不得不爱的形象。女性主义对女性自身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是要正视女性自身的现实情况和要求社会给女性同男性一样的地位,并且女性的形象应该成为自己的欲望主体,而不再是男性的欲望客体。是按女性自身的需求来塑造人物,而不是按照男性的要求来塑造人物。但是书中的简爱,显然符合任何一个男性对女性的要求,虽然她书中一直强调的是,她不美平凡矮小,但这些都被掩盖在她完美的性格之下,她从小在不光明的环境中长大,舅妈家的冷漠和无情,寄宿学校的严苛环境,使她长成一个坚韧的小妇人形象,自尊,坚强,气度不凡,她懂得别人的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和退出。她符合的是一个男人对于小家碧玉的要求,无所求和懂得适时适当的爱。不单是男主角,我想,任何男性都会喜欢和爱上这样一个形象,并且这个形象是遭女性嫉妒和爱慕的。大多数女性平凡和贫乏,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结局,得到完美的爱情,得到尊重,得到财富。而最削减这部作品的女性价值或者直接就是文学价值的部分就是她完美的结局,我不否认我对于悲剧的迷恋,但是我同时非常我喜欢的一个角色能够得到一个好的下场,一个令人微笑安心的结局。我更希望我希望的主角得到一个合理的和有助于欣赏一部作品的结局。而书中,简爱最后得到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拥有了能够和她相亲相爱的亲人。她不再是一无所有,而男主角却变得一无所有了。而作者到这个时候才来给爱情收尾。诚然,这样来说一个好的地方是,女主角爱上男主角,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地位财富声望,她爱的是他的这个人。然而这样,开始时候就大篇幅铺垫的女主角要追求的在不平等的地位下平等的爱情感的荡然无存,女主角的自卑终于可以释放,她和他是平等的,不仅是爱情上的平等,而且财富地位上,她们是一样平等的。而且这个时候,男主角失去了一切,财富,健康,年龄,位置颠倒过来了。这部作品被当作一部半自传式的作品,作者艾略特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多次当过家庭教师的经历。并且一直寻求着自身地位的改变。她要写的是一部“受欢迎的,比你们(她的妹妹们)任何的作品都受欢迎的作品”。所以这部作品的主角更是像是一个讨好读者的形象。作者的自卑情结:毫无疑问,简爱是自卑的,自卑的人才要出处维护尊严,处处体现尊严。她是顾忌的,也是客气的。她在小时候的环境中敢于同姨妈针锋相对,敢于反抗表兄的欺负,敢于对学校里不人道不公正的做法反抗。而长大后的简爱,却把这种反抗变成了自知,她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懂得怎么样取悦他人的人。在菲尔德庄园,他要取悦管家,她的小小的学生,她的主人,而且这些她做的一点不差。并且懂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好自己的尊严。同时,这又是自恋的。自恋的女性作品中的女性,能够得到所有男人的爱,同时也得到女人的爱。女性不再是被损害的对象,而变成了承载女性和男性幻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女性是美丽的,智慧的,通常还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对男主角的必杀技是温柔体贴加上适当的小性感。男人对她们都是见光死,义无反顾的成为她们的裙下臣。《简爱》毫无疑问有这种自恋倾向,她自卑,同时自恋。她知道自己美,美在那里,并且适当的利用这种美丽。得到大家的好感,而她对别人的眼光其实是恶毒的,舅妈家一家人固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暴躁凶横的表哥,白痴无脑的表妹。,无爱心的舅妈。她的学生阿黛勒是一个不慎聪明的会讨人欢心的小玩意,头脑简单的女管家,可笑的约翰表哥,还有那个为人刻薄的英格拉姆小姐一家。在书中,简爱适当的利用了自己的才华和光彩,来对比其他人的苍白,她及变成一个有灵魂的小妇人。自恋,所以得到完满,作品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有她,劣势也变成优势,压倒一切也得到一切。当我试图用女性主义的一些观点来分析的时候,简爱是这样一部作品。她和女性主义的一些源头有关,但她远远达不到女性主义作品的要求,同时,她也不是一部好小说。好小说的意境,特别是哥特式小说所需要的诡谲气氛和神秘变幻的氛围也荡然无存。这部作品,艺术成就上被《呼啸山庄》远远抛下,成为一部通俗小说。真的很像通俗小说,拥有无树的读者,只要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读过,并且得到追捧。塑造了千万女性幻想成为的女性形象,并且也塑造了男性喜欢的女性形象,这就是这部小说在今天我来看所具有的价值。它的地位,被抬的太高,使看小说的人都无法回避,事实上,有更多的好的小说,纯粹的小说值得我们去读。而且这个形象,也成为许多女性对自身状况无法正视的一个阻碍。以为只要保有自尊自爱就能得到一切。其实不是,女性主义兴起一百多年到今天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女性不需要的是幻想而是自省,而这,恰恰是这部作品所达不到的。==================================================================我对楼主说的话:关于简爱的论文 百度知道上就能搜出许多 相信你也能看到学术研究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你得自己查啊!!到学校学术期刊数据库去搜索啊!在网上查的资料都是非常有限的!刚帮你搜了一下,万方数据库就有,可是校外网看不到呀开题报告你得写清楚,学术界做这个研究,目前有多少篇论文,多少本学术专著,主要从哪些方面切入。你相较于学术界的研究,有那些创新点。姑娘,这样做毕业论文可不行吖!快打起精神来好好读书好好看资料~!加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有关对女性文学的认识为:女性文学虽然也称为女性解放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但根据郑英子(韩国文学批评家)的看法,女性解放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都只是女性文学领域中的分支,女性文学一般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执笔写作的文学。

女性文学的视野是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而不是封闭静止的,应该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性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女性文学仍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完善的命题。

女性文学充分表达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奇特理念,完善人性本身精华,展现各阶段女性充当的角色,挖掘出灵魂最深处的独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呐喊、那些彷徨、那些轻浮、那些坚强,体会着女性独有的信仰理念。

女性文学研究其价值:

1、审视现代社会由于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在性别意识、性别观念、性别文化、性别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很多不和谐因素。

2、对性别文化解构和建构,对父权社会制度解构,并建构新的性别文化,既体现男性价值观也体现女性价值观,只有这样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地发展。

3、发现和展现女性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女性在感知、认知和评价上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魅力,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4、女性以自身的性别意识和生命体验探讨人类和社会的问题,探讨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完善人类文化建设。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关于美国资本主义的论文题目

20世纪初美国发展方向与参战二次大战的必然联系

浅谈美国巴黎和会失败后,“孤岛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行为主义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西方政治思想。 背景从19世纪的结束,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更深刻的内部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的出现,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已进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时期,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福利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由于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阶级矛盾有所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然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失业问题,贩毒,谋杀和其他犯罪猖獗,人们普遍认为,在道德危机,而且还允许资本主义社会的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解决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提高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规则成为资产阶级的脸的中心任务。同时,市场上的对抗,争夺原料,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各种国际问题,但也把资产阶级面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成为资产阶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此期间,总的说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是如何适应的资本主义,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为解决社会问题所面临的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和批评。二战结束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渗透,同时,加紧输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试图使这些国家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 从本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仍然是在19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在:(1)政治和思想集中的具体过程的法律制度,利用权力和政治活动,通过微宏观理论研究的政治行为的研究。这种变化是从20世纪开始,“新政治科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后,以50至60岁的行为主义思想盛行于西方见顶。它不仅是行为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形而上学的抽象的理论研究更把注意力转移到政府的实际政策的研究重点转移②政治思想的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扩大的趋势。政治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政治和经济,政治,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说明和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出现的政治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新的跨学科的科学,政治和文化。③国际化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国际问题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思想,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政治冲突,除了政治思想传统的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和其他议题,世界经济和政治整合,战争与和平,已经成为了政治思想的重要问题;其次,那里是各种国际政治思想,不仅传统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想行为主义存在主义的各种新的思路,广泛流传的思想是前所未有的。④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的主要趋势。最突出的特点的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政治行为实证研究方法的现代科学,定量研究,试图使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准确预测”科学因此,有系统的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多变量分析和模拟的各种方法。主要的流派很多现代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在种成风格的想法,但也有不同的派别和倡导者,但其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三类: (1)政治理念,包括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府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政治思想,这些思想理论的角度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但在理论形式上,他们是自19世纪以来的西方,甚至在17世纪和18世纪,出现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的传统政治思想的延续。②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引进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结果的政治科学,各种政治行动者的政治行为作为基本的分析对象,它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在西方世界流行二战结束后,系统理论,结构和功能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博弈论,政治心理,政治社会学,所以可以归类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此外,在哲学,经济学,法学,神学和其他学科和领域,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如存在主义,现代法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神学政治思想的学校,尽管这些政治理念是分散的著作,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和神学,但其现代西方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纪,但它涉及到这么多的问题,在广泛的研究,影响之大是过去任何其他时间在政治思想所不能比拟的。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The Cold War started to develop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the USA and the USSR no longer had a common goal of Hitler’s Nazism. As soon as Cold War was in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ideology and other factors worse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USSR. This meant that many events such as Cuban Missile Crisis and arms race nearly led to a hot war. As Cold War progressed until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Cold War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American , Cold War instigated strong anti-communism within the USA. The hatred towards Communism was so great that it eventually led to McCarthyism. During McCarthyism, Americans were obsessed with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the Communists and removing those Communists from American society. The strength of this obsession increased greatly that Americans started to forget the fact that the US constitution guaranteed all Americans freedom to believe what they wanted to believe. The purpose of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became the ‘removal of Communists’ and laws such as the Communist Control Act were passed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capturing and removing Communists. The McCarran Act was also introduced, which forced all Communist organisations to be registered within the US government and banned Communists carrying US passports and working in defence industries. Inevitably, many were questioned without having done anything wrong, many lost their jobs and some even lost their lives like the Rosenbergs, who were blamed for having passed secret information about atomic bombs to the Soviet Union. This red scare continued to dominate the American society until late , Cold War made many Americans to live in fear of danger of war. This fear of war was instigated by the arms race. One example is Cuban missile crisis, which caused high tension within the USA as the missiles in Cuba could reach the USA at any time. Until the U-2 planes found the missiles in Cuba, the fear was not significant as people knew that the missiles in the USSR could not cover such long distance to reach the USA. However, the missiles in Cuba threatened the USA’s security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that many Americans had to live in fear. Although the attitude of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 was existent, the missiles in such proximity alarmed many Americans at that time. Apart from Cuban missile crisis, Americans lived in constant fear as the Cold War could turn into a hot war at any , Cold War had an impact on American people economically. The impact was caused mainly by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taxes. The United States used to adopt isolationism previously, meaning that the USA did not intervene in any other foreign matters to only concentrate on the domestic issues. As soon as the USA decided to intervene in foreign matters, Americans had to pay more taxes to support the USA’s actions. These actions, including the arms race and other wars, required massive amount of capital. For instance, the Vietnam War wa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used up massive amount of capital. The Vietnam War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wars because it was a guerrilla war between Vietcongs. The Vietcongs had successfully planned the strategies to kill many Americans without having America’s latest technology such as tanks and airplanes. As the war developed, it was estimated that it costed Americans $400,000 to kill one Viet conclude, although the Cold War never actually led to a hot war between two major powers, the USA and the USSR, it caused massive impact upon the world, including American society. The main impacts include anti-Communism, fear of war and economic damage. Of all the impacts, I believe that anti-communism is the one that caused everlasting impact on American society. The fear of war and the economical impact had short term effect while the hatred towards communism still exists within American society.

资本主义论文范文

谈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钻研.探索.实践。兴趣是一项事业的开端,只有始终对这项事业充满兴趣,才会取得成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瓦特看到壶水沸腾,他们都对眼前这司空见惯的是产生了兴趣,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成功了。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开拓了物理学的新境界;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带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牛顿和瓦特的成就证明了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支兴奋剂,他促使人们永远充满希望,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并能激励人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事业上的难题。郁达夫曾说:“现在我因为常常写作而感到很累,但我的精神是不累的,这都缘于我对文学的情绪,促使我不断努力,永保青春。”郭沫若先生年近80高龄时对身边的人说:“我还不老,戏剧文学的创作使我时时像小伙子一样有劲,我还能写出很多东西。”郭老正是凭着他始终不渝的兴趣爱好,坚持创作到86岁,整整70的春秋。 我们青少年一代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只要我们留心身边小事,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沿着选定的道路走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但愿每一个为兴趣爱好而伸开勤奋双手的人,在收拢双手时握住的都是成功的喜悦。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没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钻研.探索.实践。 兴趣是一项事业的开端,只有始终对这项事业充满兴趣,才会取得成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瓦特看到壶水沸腾,他们都对眼前这司空见惯的是产生了兴趣,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成功了。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开拓了物理学的新境界;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带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牛顿和瓦特的成就证明了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支兴奋剂,他促使人们永远充满希望,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并能激励人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事业上的难题。郁达夫曾说:“现在我因为常常写作而感到很累,但我的精神是不累的,这都缘于我对文学的情绪,促使我不断努力,永保青春。”郭沫若先生年近80高龄时对身边的人说:“我还不老,戏剧文学的创作使我时时像小伙子一样有劲,我还能写出很多东西。”郭老正是凭着他始终不渝的兴趣爱好,坚持创作到86岁,整整70的春秋。 我们青少年一代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只要我们留心身边小事,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沿着选定的道路走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但愿每一个为兴趣爱好而伸开勤奋双手的人,在收拢双手时握住的都是成功的喜悦。

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文文献

当代资本主义以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动为世人所瞩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何谓新资本主义

新资本主义有三个主角:跨国公司,参与者,与作为旁观者、伙伴和人质的国家。这里主要讲跨国公司、参与者这两个角色,国家这一主角就自然明了了。

跨国公司

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几个要点:

(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它到世界各地寻求市场份额取得市场地位;它收购兼并企业。但是收购和兼并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增加生产能力,而是为了增加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2)跨国公司不是自然而然产品的社会化。80年代跨国公司主要是扩大生产领域,铺开经营阵线。现在则是想搞专业化生产,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扬长避短。这就意味着风险也增大了。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就面临一对矛盾的两个诱惑:获利的专业化和减少风险的多样化。

(3)跨国公司也会涉足到金融业务。生产性跨国公司也拥有自己的金融部门,它们就在做着股票买进卖出的工作。

参与者

主要的参与者有如下几类:

一是国际投资者。他们占有世界58%的金融资本,控制了按世界平均人数计算每人四千美金的财力。其主要分布于保险、退休养老基金、互冲基金等领域。

二是家庭式资本主义。

三是二战后繁荣过30年的资本主义。如福特公司的流水作业线、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等。这类公司的管理人员其理念是,利润不是唯一目的,目的是把业绩做上去,扩大量。

四是我们指称的新资本主义。这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把钱投进去。新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直接金融。据资本市场的直接需求而决定策略。新资本主义的另一特点是资本股权的高度分散。所以公司的精力放在股票价值上而不是公司的眼前利润上,通过发行股票而占有资本,获利更大。投资人关心股价升涨。因此,体制性投资人想取得最大的收益。

对于新资本主义的反对意见

新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大众化。即搞人民资本主义。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不可能,反对意见如下:

金融市场制造了不平等。大投资者制造市场;大投资者投资引导大家的投资;因此我们面临的是垄断而非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

反对对企业认知的肤浅,及对整个经济认知的肤浅。这种肤浅导致他们对经济的评估是从外部去看经济的运作。金融资本的银行评估企业则是从资金进出账情况来评估。这样,作为体制性投资者的银行往往就大错特错。另外也存在一些金融委员会,只是听企业领导的话,他们对子公司的内幕也是不了解的,知之甚少。第二种就是经济审计部门。搞审计可能对公司的状况也知之不多。审计师对跨国公司的作弊防不胜防。第三种就是金融顾问(分析师),如会计事务所。可分析师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也是没有太大客观依据的。

直接金融投资总的来讲成本要贵得多。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需要中介人。而中介人的收费是令人咋舌的。他们需要的报酬比公司上层所要花的费用还大。因此,金融市场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市场。投资人有风险,企业也有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就需要一个衍生产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只要把金融市场参与者加起来,他们每一环节都要捞一把。有一个提法是,这种金融投资的回报达20%-50%。但买股票的人可能只能拿到5%,甚至5%都拿不到,所以直接投资方法要比信贷的成本大得多。

现在的金融市场助长了腐败。投资人买不买股票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对股票的预期。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因特网上股票还很热门,而企业实际已经开始亏本了。往往在买股票时有很高的期望值。因为买股票的人是指望将来升值的可能性。这样一来,腐败和贿赂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的领导人对公司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越做假对他们的好处越大。只要他们股票市值很高,他们就可以去买新的公司。他们通过纳斯达克为自己创造很大的剩余价值。公司上层可以先表示要买股票,定好价钱(这是他的权力),等股票涨的时候才用,一旦涨上去了,他马上就卖出去了。公司经理层也有好处,因为他们的报酬与股票价格相联系。这样,公司的股东与经理层形成同谋。银行不希望失去客户也要作同谋。审计师不希望丢失客户对这些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还有一些身居要职的人可能事先会知道一些情况,他们也会从中获利。而作为金融警察性质的委员会(如证监会)可能会查处,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金融市场不稳定性造成。在买股票过程中,如果你的意见与众人不合,你就会采取与他们一致的行动。因为你不可能去买人家认为不好的股票。所以企业金融评估是由自己主观决定的,而不是由客观情况来决定。因此,金融市场起伏不定。由此可以断言,这就是金融市场固有的经济泡沫。问题是我们在这样的泡沫中已经生活了20多年了。我们已经形成了群体性信仰,没有个人的看法,"从众心理"严重。新资本主义的寿命有多长

我个人认为,从长期来讲,金融资本主义即新资本主义寿命长不了。

1.从经济角度来看,新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回报不丰。至少可以说它不会促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原因一,制造不断与日俱增的不平等。它只能去刺激社会上层奢侈性的消费。少数人的奢侈消费绝不可能和老百姓大众消费相提并论。二,这种投资往往不会做长期投资,它希望捞现钞。所以直接金融投资方式成本很高。三,金融投资人眼睛就盯着股票升值,他绝对对环境成本不感兴趣。四是,从劳工的成本来讲,环境往往要增加他的成本。由此可以说明生产力的回报是不高的。从最近二十年来看,除了美国的高新技术之外,很清楚一点是回报率是不高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很快取得高的速度。

2.从社会政治层面来看,新资本主义支撑不了很久。有三个理由:

一是企业老板利益对员工利益的胜利。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是,评估企业出现新的标准,即企业管理的"经济增值标准"。只有所有的持股人钱增加了,才能说明它增值了。很简单的理由,你投资,就相当于你把钱借出去,你就是公司的债权人,相应的就要承担风险,要有回报。你拿到的收入就是超额利润。这样就有两种态度:一是风险不能承担太大,但还要保证收入;二是风险越大赚得越多。但是现在的投资则二者都要达到,既要有稳定的进账,又要有高额的利润。金融投资人指望的就是这个。回过来,金融投资人有这样的要求,那就要求企业、企业职工创造这样的价值和业绩出来。作为企业领导,你要保证你的收入稳定,那你企业职工的收入就不稳定,那么劳工关系如何达到妥协呢?这就是企业老板利益对员工利益的胜利。

二是收入对投资的胜利。即要使买的股票升值。只能根据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账目来判断,这就是短期行为对长期行为的专政。由此可见,这样的收入绝不能比长期收入要高。

第三个胜利就是金融市场对民主的胜利。西方经济当中,每个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共和国。股东不仅要求经济回报率高,还会提出社会福利的、政治的和其它的要求。企业能够自己调节,而不需要民主政治的调节。这个美好的社会自我调节愿望使国家渐渐消亡了。民主政治成为多余的东西,有公司的调节,政府成为不需要的了。也可以看出,经济的游戏规则由三大角色来调节。现在出现的矛盾是,表面上相安无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敌对的情况。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没有变,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没有变,因此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变。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有: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了新发展;实行某些改良措施;垄断资本进一步国际化;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采取协调措施,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经济不断积累,劳动技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发展的促进,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相对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第二,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资产阶级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此,各企业、各垄断集团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资本家集团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是千方百计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以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进行调整的结果。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行了高工资、高消费、高福利政策以及鼓励工人入股等措施。生产关系方面的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他们实行了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另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盛行股份化、股权分散的做法。垄断资本印发小额股票,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或把股票直接以奖金的形式发给职工。这样,社会上持股的人就急剧增加。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里,普遍推行了所谓的“管理民主化”制度,其形式多种多样。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跨国垄断组织的活动,加强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现代工业产品的结构工艺越来越复杂,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说明社会生产已进一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而这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生产完全被控制在极少数十分庞大的垄断组织手中。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表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合加强了,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为基础的国际垄断同盟代替了传统的国际卡特尔。

第四,是对内加紧剥削、对外扩张掠夺的结果。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战后,随着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不断成长和壮大,以赤裸裸的暴力统治和掠夺为特点的旧殖民主义已完全行不通了,垄断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策略,于是新殖民主义就成了帝国主义奴役和掠夺落后国家的主要方式。新殖民主义的特点是:表面上承认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实际上是用一种较隐蔽的形式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向这些国家进行渗透和扩张,妄图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如:在经济方面的“援助”和“贷款”,其实质都是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实现其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的一种手段。现代资本主义还在“援助”和“合作”的幌子下通过对外掠夺来发展自己。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发生了以上新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由基本矛盾引发的其他矛盾必然要导致资本主义的最后灭亡。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通过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而暂时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种调整并未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因而也就根本不可能消除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除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本性。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更加社会化。其表现如下:一是生产向最全面的社会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有企业直接掌握了相当部分的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生产事业,通过国私合营企业和国家采购直接地或间接地控制了一部分社会化的生产力,通过“经济计划化”等国家调节手段使整个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都达到很高程度。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各种国家垄断调节形式的广泛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里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机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管理也日益走向全面的社会化,同时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并没有改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迫使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在所有制方面进行调整,帝国主义的“国有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基础上,而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改变。实质上,国有经济并没有改变资本的性质,因为一种经济的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总代表,是总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不过是由生产资料的单个资本家所有、集体资本家所有转到为“总资本家”所有。这种国有化只是适应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来加强对经济直接干预的需要。而资本主义国有化企业大多集中在国防、科研、金融、保险、邮电、交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工业等投资多、利润低、风险人的部门,国家经营这些企业,正好体现了资产阶级国家维护资本家总体利益的“总资本家”性质。以便把这些部门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担转嫁到广大劳动者身上。可见,这种国有经济只对整个资产阶级有好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仍然一无所得。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方式仍然是按照资本的份额来进行的,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的现实没有改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垄断财团按其资本多寡和平均利润率来瓜分工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工人则依然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劳动力的价值,维护劳动力的再生产。在二战后,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遭受的剥削依然如故。工人工资增长的速度大大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反而大幅度提高,工人所得在其创造的财富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剥削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加深,工人阶级所处的被剥削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第四,资本主义的所谓“福利国家”和“人民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的福利开支不过是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而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国家支出的福利开支,无非是把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那里扣除的收入重新还给他们,并没有改变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这一本质。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分散化,使工人手中也有了少额股票,但这并不是“人民资本主义”。其实,这不过是垄断资本支配更多社会财富以谋取巨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形式。在股票持有分散化的背后,隐藏着社会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和垄断程度的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企业仍操纵在少数大股东手里,而大量劳动者并没有因手中握有少量股票而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仍然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谋生。因此,这些小额股票并不能改变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

21世纪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篇1 浅谈资本主义未灭亡的原因和本质 一、 资本主义仍未灭亡的原因 列宁说过,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垂死性和腐朽性,使其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和帝国主义国家却在经过了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巩固了统治,创造出了新的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现在,至少是当下,已经出现了胜利者的姿态,它曾经看上去已经被送进了垃圾箱,今天又从历史的垃圾箱里钻了出来,在这个地球上又重新挺拔起来,而且在用各种新的方式表现自己”。 (一)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特别是工人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社会财富极大增加。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流行起来。这种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表现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再生产的所有各阶段,并遍布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进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新特征,表现在: 1.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方面的新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股权多元化的形式,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股东和经理的分工,这样能让具有专业管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经营公司,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制度,使决策更科学。并且通过出卖股份给雇员,使企业成为雇员持股性质,把工人由“会说话的机器”逐步看作是“参与人”,以此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协调劳资关系、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实现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利益的转移”。 2. 分配关系领域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新时期,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要求分配也要与之相适应,所以分配也要社会化,在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方面,资本家在保证自己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变化分配制度,比如在产品分配上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在产品再分配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措施。客观上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科学技术领域和社会生产领域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并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形成和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了经济和生产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科技、科学活动也逐渐由个体研究发展为主要由国家统一协调。国家对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一是成为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二是根据经济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并投资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改造旧的生产部门、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4. 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善劳资关系,与工人、工会进行协商和妥协,竭力把工人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渠道中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由于资本主义给人们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所以使其不得不修改一些社会价值目标,使人民的民主意识、公德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综合调控,来减轻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严重后果。 上述的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并使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二) 阶级斗争的作用减弱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经创造出一种物质繁荣、生活舒适的状态,而这种“虚假的需要”抑制了“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的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在生产领域,也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发达工业社会可以继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一种越来越好的生活,它把工人从以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残酷的现实剥削中解脱出来,但是这也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反抗能力和工人阶级政党的社会基础,也改变了工人阶级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态度,致使资本阶级至今仍未被它的反抗阶级打倒。 (三)产生新制度的条件不成熟 唯一可以否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不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 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保障。正如 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要想使资本主义制度彻底灭亡,不是仅靠其自身的腐败和瓦解,而要努力发展生产力,让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出现。 但是这些新变化、弱化的阶级作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只是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却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各种缺陷和消极方面。 二、资本主义一直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问题 人人都知道,资本主义会产生巨大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其实很久以前,柏拉图就指出不平等的两个缺陷:第一,超过 经济范畴的任何偏离都被称为堕落。过分贫穷是堕落,过分富裕也是堕落;第二,不平等会瓦解 社会的统一,人民“社区”的统一,在大多数社会都存在着两个社会,一个是穷人的,一个是富人的,两者的利益截然不同。 (二)资本主义的失业及贫困问题 今天,由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实质是生产社会化的极端形式,即生产的社会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流动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的浪潮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处,浸润到所有的地方,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全球竞争”。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外的低劳动成本中作为消费者获益匪浅,但是作为劳动者,他们就受到了莫大的威胁。不可否认,资本主义在生产商品上是有巨大效率的,它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他现在正在进行的生产,大部分的工厂都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许多工人都失业了,过剩的能力和失业是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失业不是资本主义失常,而是表明了资本主义不能正常运转的原因,资本主义是不能成为保证充分就业的经济体系的。随着失业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贫困,而资本主义中的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我们要面包,我们也要玫瑰”。精神贫困如何治愈?我想一份不错的 工作是真正有效的方法。人类需要工作,就像马克思所说,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不能保障所有人的就业,更不用说给人们好的工作了。 (三)资本主义缺乏民主的问题 资本主义同民主是相悖的,现在很多人欣羡资本主义多党轮流执政,他们认为这就是民主,但是这些执政党始终是由资产阶级组成的,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而资产阶级是一个有特权的少数阶级,它是一个“稳定的少数阶级”,它“拥有的 政治权利至少或等于那些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并同任何其他的稳定的集团不相称”。同时,以美国为例,在竞选国家总统时,两党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两党竞选,不过是在电视上尖刻犀利的表演辩论技巧,然后私下里在同一个幕后集团里瓜分“政治蛋糕”。这种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使资源转变为政坛上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最大收益。而且之前也谈到,资本主义的失业状况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点,可想而知,当一个人的工作越是不稳定,他就必须竭尽可能的保住这份工作,经济越是具有竞争性, 管理者们就会越强调他们的下属必须更努力工作,资本家只想从工人那获取更多的工作产品,实现更大利润。他们不会考虑工人的生理和 心理的承受能力,事实上“工人们是否可能幸福,是与他们无关的”。所以资本主义不管是制度上还是 实践中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四)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 不仅资本主义世界,全球现在正面临着 环境恶化的威胁,这种威胁已经动员起数百万人民,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调查和治理,这无疑是好的消息,但是坏的消息就是,只要资本主义仍存在,保护我们家园的实践就无法真正有效进行,因为资本主义有三个与生俱来的特点,第一,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第二,来源于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危机趋向;第三,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资本的无限流动性。这三个特点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生态破坏的制度性力量。另外,保护环境,要求过度 发展的国家节制消费,要求发展中国家以消灭贫穷为目标去使用它的资源,但这正好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要求相悖。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过度发展的国家必须要更多地进行消费,因为它们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关键的市场,而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削减公共开支,开放经济,吸引国外投资。而且,生态帝国主义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元凶。所谓生态帝国主义是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并对这些国家进行生态掠夺,即生态殖民。 三、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启示 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更加理解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这些新特征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其无法根除的定时炸弹。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正如所提出的那样,我们要继续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始终保持制度自信,让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在世界徘徊吧! 关于资本主义的论文篇2 浅析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十多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涉及面广泛,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二,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方面的新变化主要有:一是职工参与决策。二是终身雇佣。三是职工持股。第三,在社会阶层、阶级结构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公司内部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利息股票为生的食利者;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第四,在经济调节机制方面发生了新变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当然,这种经济调节机制是有限度,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产生。第五,在政治制度方面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对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新变化,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透视,从而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所列举的当代资本主义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说,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不管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怎样的新变化,但其所固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分析的科学性。对此,我们可以通过2008年所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作出分析。 二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国内的股票市场经常剧烈波动,时不时的就狂跌;IT产业泡沫破灭;“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的征兆。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大力发展信贷业务,使人们的购房意愿增加,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许多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成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并经过层层包装向社会出售,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由于贷款成本低,房价又不断上涨,次级贷款证券的买卖也成为了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受到人们广泛追捧。诸多银行投资基金,金融公司直接或间接购买了大量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似乎给人们造成一种经济繁荣的现象,但这种经济繁荣的现象是虚假的。在表面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已经卖掉了,但实际上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过剩已经存在。美联署为了减少美国经济泡沫化,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利率的提高使购房成本增加,加重了购房者还贷的压力,社会中实际支付能力无法跟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出现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当美国房贷按揭违约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次贷危机便随之产生。次贷危机爆发后,巨额损失不可避免,由于美国政府没能及时遏制次贷危机的蔓延,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或是陷入财务危机。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公司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上升为金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所引发,因此,美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的打击。危机不仅使美国金融业元气大伤,而且使实体经济也遭受重创,同时还给美国民众在经济安全感、投资理财、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不仅如此,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蔓延到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欧洲各国与日本,而且也影响到资本主义的小国,如冰岛,整个国家濒临破产,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遭受严重打击。由于美国遭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严重,短期内很难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由此而造成的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拖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许多国家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并拥有大量美国债券,还有强大制造业依赖对美国市场出口,这不可避免地使世界各国经济遭受很大损失和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也随之衰退,直至今日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从2011年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后遗症所导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三 对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透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重要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他们认真研究和考察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此次金融危机的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根源也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资本家不仅无偿占有生产资料而且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使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资本家贪婪地追逐剩余价值的狭隘动机却无法处理好日益扩大的生产与产品的消费问题。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生产相对过剩又引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马克思曾经指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实质都是产品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过剩。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美国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用信贷手段来刺激过度消费,还对买不起房子的人实行次级抵押贷款,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了消费掉过剩的产品又导致过度消费,为了避免泡沫化经济又要打压过度消费,生产就必然过剩;要解决生产过剩又会导致过度消费。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一天,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解决,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度的难题永远不会解决。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研究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仍具有适用性。虽然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在金融领域,但根源却在生产领域。在美国,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实际支付能力的需求还是无法跟上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只不过在现代金融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不是生产出来的住房卖不掉,而是通过贷款,转移到得到住房的穷人身上,但他们实际上却无力支付房款。因此,尽管表面上看,生产出来的住房已经卖掉了,但实际上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过剩已经存在。过度发展金融业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其隐含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就显现为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先兆的次贷危机,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它只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与产生,表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破产与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以凯恩斯主义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经历了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繁荣,被称作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和美元的大幅贬值,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持续的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低迷,甚至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的局面,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了。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由国家垄断阶段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如果说国家垄断阶段需要的是凯恩斯主义,那么国际垄断阶段需要的则是新自由主义,以弗里德曼、哈耶克等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受到政府的青睐,其政策主张被当做解救拉美国家和所谓转型国家危机的药方,先后成为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美、英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英两国推进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不仅在跨大西洋经济整合中,而且在由国际垄断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一体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政策坚信市场的有效性,认为私有经济和竞争性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无须人为的干预。新自由主义在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同时,更加强调金融资本的作用,反对对金融资本的严格监管,推崇金融自由。但是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它本身依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病就更加突出了。随着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全球迅猛扩张,也使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空前加剧。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下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在实践中证明行不通。这也表明,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就必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不管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方法都无法给予彻底解决。这就充分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揭示的“两个必然”重要结论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四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及其无法克服,它就必然要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因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当前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危机中遭遇到了挫折,甚至在西方兴起“马克思热”,但这并不意味资本主义就会很快面临终结。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也作出过深刻的揭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道:“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决不会”重要结论。我们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又是有条件的,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并且与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具有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时,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才会冲破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胜利。换句话说,只要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给现代化的发展留有空间,资本主义就会苟延残喘,甚至还表现出较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对“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要有深刻、全面、辩证的认识。首先,“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其次,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与联系,既要看到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社会主义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实现“两个必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能够使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也引起当今全世界的瞩目,因为,它为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索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1. 有关资本主义优秀论文 2. 浅谈资本主义发展论文 3. 资本主义论文 4. 有关资本主义的本质论文 5. 有关资本主义文明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