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叶圣陶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4:45:12

叶圣陶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5]赵年秀:《<普通高中语文标准>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

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层面来思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指导学生端正阅读的态度、掌握阅读的方法等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态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材料的设置,每学期学生阅读甚至背诵的篇目就有几十篇,而高中三年累积就能达到近二百篇,如果学生能很好有效的进行阅读,就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谓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无声的读;读,有声的阅。它通过人的眼睛这一有效平台,大量的吸收外界的有用语言信息,并储存在大脑中,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等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那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阅读这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能力呢?

一、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阅读为始终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科目,和自然学科类的学科有本质的区别。看起来是广博的却又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语文学界就流传一则笑话,“语文就是不学,考试的时候也能考得高分”,虽是笑话,却能基本反馈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语文学习很多的时候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界限是模糊的。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善于利用学生的潜意识思维模式与习惯,在不经意之间传达阅读的.指令,使学生在不是任务的模糊思维下完成阅读任务,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学习无非就是“读”“思”“说”“用”“写”五字而已,而语文学习好坏的关键就在于“读”这一环节做的好不好,因为“读”是吸收,而后四个字则是反馈。没有吸收那有反馈。许多中外有名的作家都曾坦言,阅读乃至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扎扎实实立足于文本阅读,注重材料积累,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比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等就会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舍得让出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的投入阅读,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阅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熟练度,也靠阅读。而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它的言外之意与韵外之味,只能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有所体会,才能悠然所有意会。如苏东坡的《赤壁赋》,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彻底领悟东坡先生在受奸人所害之后的愁苦以及释怀的旷达。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变多余的分析讲解为扎实的阅读、背诵训练。因为语言文字往往包含着很多耐人寻味的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单凭老师在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不能获得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绝对不能主导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把课堂交给学生才是新型课堂的标准之一。

二、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兴趣为指向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而要产生这种内驱力有两个前提,一是个体需要,二是精神满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学生在课堂或是课外阅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怎么读”等诸多问题。

比如在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时,可以在阅读之前设计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可以这样设置:

①祥林嫂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②“我”在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③祝福的真正深义是什么?

④祥林嫂反复回忆“阿毛”有何意味?

⑤大雪渲染了什么?上面的五个问题正好针对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多次练习,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了。当阅读的兴趣成为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这时就不需要老师再提什么问题了。学生有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言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就能阅读,就能提高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举行一些课内外的阅读活动,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且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会等多种活动,真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的达到了。”

三、高中 语文 教学必须以方法为导向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创造性。要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整体阅读意识,知晓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在进入文本分析之前,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把握文本内容与形式。确定对文本的整体观念,让文本的“形象”有个整体性,让文本中的“事”有个整体链。而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指导中绝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手术刀”上,将每一篇意韵丰富的文本进行人为的解剖,变成了所谓的背景、作者、段落、中心、特色等,以至于我们把语言学习变成了机械的重组,把情感激荡的文本变成了冷冰冰的自然分析。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欲望,也让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深入的勇气。还谈什么让学生投入阅读当中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有所思、有所得呢?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避免这样的现象成为教学中的主流,成为遏止学生阅读的障碍,一定要理顺老师、学生、文本这三者的关系,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加强这三者的对话是必须的,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是必须的。说到底,老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只需要承担引导的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凌加在学生之上,自以为权威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想法与认识。要让学生与文本真正见面、真正贴心、真正融合,这才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导向。

与其同时,习惯即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良好的自觉学习的能力,也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投入课外阅读当中去,也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而没有时间的投入与保证,那么一切都是无从说起的。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外,从教材上迁移到原著中,不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做不到的,不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是做不到的。爱看书,多看书,好读书,读好书,理应成为高中学生的最根本的精神追求。

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只有对阅读有了足够的重视,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然而然会在阅读中形成语言学习的系统,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最终实现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宏.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M].海口:南方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

拓展: 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1.以“教”代“读”。

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看重问题的探究、知识的拓展,轻视学生的当堂阅读,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给学生几条规律,让学生背背,老师“教”的太多,学生阅读时间太少,很少真正走进文本。

2.以“考”代“读”。

为应对各次考试,教师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把语文当做训练,让学生丧失思考,缺乏个性,为结论而教,学生语文感觉已经钝化,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这种阅读教学的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不能让那些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学生的渴求,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

3.重“义”轻“文”。

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大多数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习惯于扎进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在含义、主旨的体会,忽视了对文章语言表达的体悟和认识,仅有的涉及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词句“好不好”、“为什么好”这个层面上。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叶圣陶文学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1、《隔膜》短篇小说集《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初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是“文学研究会丛书”的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笔者收藏的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国难后第一版”。2、《稻草人》《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茅盾这样评价叶圣陶: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3、《倪焕之》《倪焕之》是201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圣陶。该书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较典型地写出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倪焕之》是叶圣陶一九二八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4、《古代英雄的石像》《古代英雄的石像》,作者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到诉我们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才是石块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只是我对大石块当时“心理”的揣摩而已。我写小石块看见大石块骄傲以后怎么想,也只是对它们当时的感受所作的随意揣磨。5、《未厌居习作》《未厌居习作》是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圣陶。收集了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1935年出版,其中有一部分曾收入过《剑鞘》和《脚步集》这些散文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重大政治斗争题材的记述和感受,旗帜鲜明,爱憎强烈;也有对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人物、事件的描摹,态度亲切自然,体情人微,状物真切;既有富于哲理性的议论,也有轻柔畅达的抒情;既有激愤的鞭笞和诅咒,也有细微的描写和亲切的赞颂。1929年单行本出版。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埋头教育改革到参加群众革命运动,由自由主义到集体主义的曲折道路,被誉为“扛鼎”之作,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隔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稻草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倪焕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英雄的石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厌居习作推荐于 2019-08-29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16个回答山水画图片大全招财-淘宝家居饰品风格多样,满足不同装饰需求!根据文中提到的叶圣陶为您推荐淘宝山水画图片大全招财风格装饰百搭,做工精良,售后服务好,极速配送到您家!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广告泰山石的功效与作用_泰山石的功效与根据文中提到的鲁迅为您推荐真的泰山石多啥钱?泰山石有各种图案非常好看,放到家里既能观赏又能收藏升值赣州斯纳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告1条评论云与微风赞挺好的,很喜欢你的作品,对我来说有帮助—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山东石牌坊牌楼专业雕刻厂家!造型精致,提供方案嘉通石业主营花岗岩石牌坊,石栏杆,柱础石等雕刻,雕刻技艺精湛,选购石牌坊牌楼欢迎咨询专业厂家,让您售后无忧!广告2020-10-06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叶圣陶的著名作品有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童话《小白船》、童话《一粒种子》、《雪朝》、童话《旅行家》、童话《含羞草》、小说集《隔膜》、童话《玫瑰和金鱼》、童话《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快乐的人》。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扩展资料: 个人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后世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9赞·133浏览2020-03-21叶圣陶有什么著名作品叶圣陶的著名作品有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童话《小白船》、童话《一粒种子》、《雪朝》、童话《旅行家》、童话《含羞草》、小说集《隔膜》、童话《玫瑰和金鱼》、童话《月亮姑娘的亲事》、童话《快乐的人》。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 扩展资料: 个人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后世纪念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这里是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工作过的地方。叶老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修建,辟为叶圣陶纪念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74赞·9,022浏览2019-05-01叶圣陶的著名作品有哪些1、《隔膜》 短篇小说集《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隔膜》为32开竖排铅印平装本。全书共164页,内容发表了叶圣陶于1919年2月至1921年4月这两年多时间里创作的20篇短篇小说。 2、《线下》 《线下》这本集子反映了叶圣陶1923年和1924年的创作风貌。这本小说集的选题,已经从教育及学校生活为主的内容,趋向于小市民心理状态的挖掘,偏重于揭露和批判某些知识分子在新思想掩盖之下的卑劣的个人主义,并把投视的焦点放到了对城市剥削阶级残酷性的抨击上。 3、《倪焕之》 《倪焕之》是叶圣陶在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之一。倪焕之即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主要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 4、《稻草人》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5、《西川集》 《西川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叶圣陶先生入川,本书是叶老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随笔集,1945 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出版。书内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写的随笔小品。书名《西川集》,取写作地点而言。 叶老的文笔质朴自然,《西川集》亦不例外。头一篇《答复朋友们》, 为答谢文艺界为他庆祝五十岁寿辰而作。叶先生自谦是个平庸的人,写不出 不平庸的文章,还说自己一生中无非当了两大员:不是当教员,就是当编辑员。说得平直坦白,一如其人。 扩展资料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39赞·1,138浏览2019-01-26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77赞·129,702浏览2020-01-07叶圣陶作品有哪些?????????63赞·29,711浏览2020-01-07作品集SIA国际艺术留学+个性化定制作品集根据文中提到的叶圣陶为您推荐广告叶圣陶_全本免费阅读_下载七猫小说app本月255030人下载七猫免费小说下载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广告为什么很多人感觉长安大学是野鸡大学?我是长安大学的一名在读本科生。在这里我首先声明长安大学并非野鸡大学也不是民办三本院校,它是一所直属国55条回答·8,953人在看吴用自尽前察觉梁山老大并非宋江,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是谁?吴用自杀主要也是他发现了宋江死了之后没有人再给他们兜着了,他所面临的局势必然也是死亡。那还不如为了保26条回答·6,240人在看天秤座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表现呢?Ssally君优质视频达人关注16,063播放微信好友互删可以看到朋友圈吗?第一个原因就是,要保存重要聊天记录。如今微信越来越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就连上到80岁老人下到几岁儿童359条回答·16,594人在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到底怎么样啊最近有很多人在考虑自己以后去哪所大学,毕竟这是一次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中国有很多大学,那么对外经济贸287条回答·184,294人在看赵云打仗自报常山赵子龙,张飞打仗自报燕人张翼德,关羽怎么样呢?关羽同赵云和张飞不同,每次被人问名号,关羽只会轻描淡写地说:“在下关某”。声音没有张飞洪大,气势没有12条回答·212人在看隔离霜,妆前乳,粉底 的先后顺序用法28条回答·133,545人在看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为何能在监狱中生儿育女?宋徽宗在靖康之耻中沦为了金国的俘虏,后被金国人带到了金国境内,后来在监狱之中生下了十多个儿女,之所以8条回答·308人在看陆地巡洋舰和霸道哪个好?有什么区别?陆地巡洋舰(兰德酷路泽)和霸道(普拉多)都是丰田旗下的中大型SUV,而且定价都比较高,但是这两款车我22条回答·2,118人在看事业单位待遇和国企有什么区别?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异主要在于待遇,财务性质和各自的指标。1、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待遇不同。公16条回答·7,895人在看正在加载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儿童文学研究》1947《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写作杂谈》(教育)1951《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抗争》(短篇小说)1959《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微波》1959《箧存集》(诗)1960《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短篇小说集】 《膜》,商务印书馆1922年3月版。 《火灾》,商务印书馆 1923年11月版。 《线下》,商务印书馆 1925年10月版。 《城中》,上海文学周报社1926年7月版。 《未厌集》,商务印书馆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长篇小说】 《倪焕之》,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脚步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9月版。 《未厌居习作》,上海开明书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庆文光书局1945年1月版。 《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诗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话: 《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版。 【理论】 《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论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叶圣陶课程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功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关键词:文学鉴赏;当代文学

一、传统与现代 教学 方法 交互运用

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其实不然。以鲁迅《狂人 日记 》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 报告 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现当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此,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范例”效用。所选的作品应可起到范例的功能,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 总结 、归纳文学鉴赏的规律。以《沉沦》为例,解读潘先生时很多同学还不能注意到其“先生”的身份,之后再看“他”,则能很快注意到其“ 留学 生”的身份,并由此身份入手对人物加以分析和评判;更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与狂人、潘先生等知识分子形象相对比, 反思 现代史上知识分子的道路与命运,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正所谓授人以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交互运用,是学生掌握文学鉴赏基本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文学鉴赏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与研究能力相比,他们更希望得到提升的是实践能力。这也是他们对理论类课程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是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掣肘,却也是创新的切入点,若能发挥文学与戏文的双重优势,则将实现双赢。讲授与表演的结合,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课程可选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是戏文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将表演带入课堂,截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表演并加以陈述,能够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巴金的《家》为例,可表演觉民逃婚后众人的不同反映,演完后开放“观众”进行点评。在互动环节中,对觉新帮觉民说话到底有几分真心等问题经常产生分歧,“演员”表演时对人物内心的揣摩与“观众”对人物的认识在碰撞中激发思考的火花,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的加入弊端在于所需时间较多,即便课前准备所耗费的时间不计,一节课时间学生表演加上点评与讨论,最多只能完成一到两个片段,很难全面铺开。若要实现全部学生的参与,所需课时量占的比重势必过多。当下社会,早就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标志着图像主因型 文化 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图像文化的流行对于以文字作为表达手段的文学来讲是巨大压力,而当大众习惯于通过各种影像资料侧面了解文学文本时,误解与偏见也随之而来。但与其排斥,不如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化危机为转机。

影像之于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重视,其一是限制学生的 想象力 ,其二是难以体味文字之美。对于不喜阅读文字、只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了解文学作品的学生而言,作品是以一种固化了的形象出现的,这就弱化了小说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再者,电影与文学作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改编,一部分图像无法或很难展示的部分必然会丢失,其他内容也会经由导演或编剧的理解产生一些“误差”,或增或减或变。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正是戏文专业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入比较的视野,在对改编的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准。同时,老师也可指导学生讲文学作品自己改编成剧本,表演并制作成短片,既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为文学与影视教学之间搭起了合作的桥梁,不同课程之间若能相互沟通配合,让学生既不必增加学习负担又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综合运用讲授、范例、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辅相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文学鉴赏主体论左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010

2、夏丐尊文学鉴赏教学论辩证(上)王荣生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 科学版)1999-10-308

摘要:让今天的学生真正回到语文的世界,唤起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出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方法主要有:创设课堂活动,营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鉴赏;注重涵泳品味,紧扣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鉴赏;突出感性体验,加强诵读,在审美思辨中学习鉴赏;设法调动情绪,注入激情,在情感的磁场中对话。

关键词:兴趣 师生互动 品味 诵读 激情

现在的青少年常常拒绝传统,追求时尚,观念功利,情感冷漠,在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审美追求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他们中的很多人习惯于读图听碟,游走于短信网文,对文学的经典斜目以视,对文化大师敬而远之,常以另类自喜,以愤青自居,视纯真为傻,看严肃为呆。对文学、对语文的兴趣已经近乎漠然,或许因为中考、高考,才把他们留在了中学语文的课堂里。如何让今天的学生真正回到语文的世界,唤起对语文的热爱?如何培养出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些问题都十分严峻地摆在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面前,让我们这些以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为己任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

一、创设课堂活动,营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鉴赏

通常对文学教学不感兴趣甚至冷漠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阅读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太远,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教学流程千篇一律,把动态的认知审美过程变成了静态的程式图解,造成学生对阅读教学索然无味,产生冷漠厌倦心理;三是面对应试升学的压力,教师把凝聚作者激情与心血的作品肢解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题目,也就很难勾起学生的阅读激情。总之,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是产生冷漠心理的主要原因,而要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就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努力改变单调的学习环境,不求巨细无遗、面面俱到的教学程式,力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教学灵动,加强双边或多边的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促成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心境和阅读愿望。

二、注重涵泳品味,紧扣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鉴赏

要让文学鉴赏真正得以落实,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形象的塑造需要语言,意境的构成离不开语言,作品的深意蕴含于语言。要努力去挖掘文字背后的空白,咀嚼词句内部的情味,由此拓展想象,领受涵泳的兴味,感受语言的魅力。

1.要品出语言所创造的有意味意境。文学的意义常常由意象、意境所表达。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常常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而意境则是作家主观情思与客体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文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认识意象,感受意境。

2.要品出力透纸背的言语内涵。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表现的意义,并不是呈现在同一个层面上,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而文学语言的意蕴、意味和意境,有着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体味语言的丰富性是进行文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姓“语”的体现。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懂得欣赏小说细节的深刻意蕴,学会揣摩话剧台词的潜台词,注意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弄清 散文 语言的言外之意……

三、突出感性体验,加强诵读,在审美思辨中学习鉴赏

文学作品的魅力常常是在持续不断的反复中显现出来的。诵读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如何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滋味、读出独到的体验,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这是我们应当很好研究的。

首先,汉语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其感悟的最好方法是“读”。“读”是手段,感悟是目的。“读”不仅能对 文章 内容进行把握,更能对语言文字的诸多美进行欣赏、品评。问题是“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到读出一种美感来;由读出节奏、韵味到读出一种情感来。读出美感和读出情感是读的最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去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激发敏锐的语感。因此,这些就要教师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读”的形式,如学生读、教师读、专家读、默读、对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读、趣读、美读,读出层次,读出变化,读出韵味,读出个性,读出一片读的新天地。

其次,“涵泳工夫兴味长”。在文学欣赏中,不断地“涵泳”是达成欣赏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文学欣赏的意义上说,一篇作品的全部意义不会也不可能被某一阶段的读者读解完,只有在不断延伸的接受链条中,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逐渐被读者发掘出来。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提取学生熟知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温故而知新,便会获得新的审美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初中读时,对作品中情感的把握未必准确,也体会不深,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一定会在年轻的心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读出生活,读出成长,读出思想。初读《项脊轩志》,未必能深悟那力透纸背的亲情,当他(她)学会了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真情,获得的美感一定有别于初读之时。因此,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以往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性训练,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审美 经验 。

再则,要注重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情趣,解除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进行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学生发现问题的沃土,在看似无疑处发现无限烟波。

四、设法调动情绪,注入激情,在情感的磁场中对话

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学生、教师,都是离不开“情”的,可见,语文教学的活动恰似一个情感投入的“场”。很难想象缺乏情感的文学鉴赏活动该是多么枯燥索然。文学欣赏需要审美的能力,要审美,必须要有激情的燃烧。激情是体验文学韵味的情感支点,激情是体验文学趣味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可以说,没有激情,便没有审美;没有审美,便没有文学的教学。激情的表达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它有时是深邃,启迪思考;有时是诗意,激发想象;有时是幽默,调节气氛。激情充溢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空间,才是奔腾飞动的川流。

总之,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的学习需要兴趣,语文的教学需要活力,让我们用热情去照亮语文的课堂,用激情去点燃文学的火把,用互动去激发教学的活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培养学生文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建筑与文学的焊接──论中国建筑的意境鉴赏指引侯幼彬华中建筑1995-09-2011

2、叶圣陶论文学鉴赏潘新和;语文建设2006-06-018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5. 汉语言文学论文作品范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经常参考: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5、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6、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7、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8、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9、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10、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1、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12、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13、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4、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15、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16、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17、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18、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19、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20、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北京 编者的话 一、 叶圣陶同志是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 语言 学家。 我们编辑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的主要目 的, 是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叶圣陶同志的 语文教育思想, 为改进语文教育作参考, 并适应一 般读者学习语文的需要。 二、 本书编入叶圣陶同志一九一九年以来论述 语文教育的文章一百一十二篇, 书简三十六封。 分 为六部分: (一) 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论述;(二) 作者编辑的和参加编辑的各级学校语文课本的例 言、序言等; (三)阅读和文章分析; (四)写作、 写作教学和作文评改; (五) 语言文字和修辞; (六) 语文教育书简。 每一部分各按年代顺序编排。 从报 章杂志或手稿录载的,以发表日期或写作日期为 序,从单行本录载的,以出版年月为序。 编入本书的文章,文字都经过作者校改。 三、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 得到王洒原同志、 叶 至善同志的帮助, 又承吕叔湘同志为本书作序。 我 们在此一并志谢。 四、 本书是由我所教育史研究室和教学法研究 室编辑的, 负责编辑工作的是蒋仲仁、 杜草甬两同 志。限于水平,编辑工作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 希望读者指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九八?年八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吕叔湘 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 编辑、 出版工作, 前后六十多年, 对于这半个多世 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 详明, 写下了大量文章,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一 百多篇。 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 一读这本集子。 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 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 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 骨子里还是老 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 涉及的面很宽, 性质也多种多 样, 有商讨语文教育的理论原则的, 也有只谈论一 篇文章或者评议一两个词语的。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 文教育思想, 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 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 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 具。 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语文是帮助学 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 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 它, 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 这样一个 简单的事实, 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 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学校里 的一些科目, 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 惟有国文一 科, 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 正是旧式教 育的全部。 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 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 从此出发, 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 的: 读古人的书籍, 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 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 处; 学古人的文章, 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 到家, 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 有效果没 有效果。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 读书作文 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 ,飞黄腾 达起来做官做府, 当然更好; 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 必要的知能, 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 同时使社会间 接蒙受有利的影响, 这一套, 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因此, 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 ‘活书橱’ , 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 ,可以养成或 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可 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 的普通公民。 ”(87?88 页) 圣陶先生在这里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 并且在好些处别的地方加以申说。 第一是在 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 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 一个学科, 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 的轴心, 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 更需 含有教育的意义。 说到教育的意义, 就牵涉到内容 问题了。 ……笃信固有道德的, 爱把圣贤之书教学 生诵读, 关切我国现状的, 爱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 教材,都是重视内容也就是重视教育意义的例子。 这是应当的, 无可非议的。 不过重视内容, 假如超 过了相当的限度, 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 有道德, 激发抗战意识, 等等, 而竟忘了语文教学 特有的任务, 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 道德必须求其 能够见诸践履, 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 要达 到这样地步, 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 必 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 学科以外的一切训 练也注重这方面, 然后有实效可言。 国文诚然是这 方面的有关学科, 却不是独当其任的惟一学科。 所 以, 国文教学, 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 也就足 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 实在是不必的。 ”(56?57 页)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 兴 办学校数十年, 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 (437 页) ” 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 不要说自己的话,“代 要 圣人立言” 第二, , 要按照一定的间架和腔调去写。 圣陶先生很形象地加以形容说: “你能够揣摩题目 的意旨以及出题目的人的意旨, 按着腔拍, 咿唔一 阵, 就算你的本领; 如果遇到无可奈何的题目, 你 能够无中生有, 瞎三话四, 却又丁丁当当的颇有声 调,那更见出你的才情。 ”(40 页)他并且用自己小 时候的经验做例子,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 “ ‘开 笔’ ,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 ;他提示道: ‘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 。我依他吩咐,写了八 十多字,末了说: ‘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就在 ‘尔’字‘乎’字旁边博得了两个双圈。登高自卑 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 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式:这就是八股的精 神。 ”(438 页)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 发表 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从前读书 人学作文, 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 总要作得能使考 官中意, 从而取得功名。 现在也有考试,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还有升学考试。 但是, 我以为现在学生 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 只要平时学得扎 实, 作得认真, 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 推广开 来说,人生一辈子总在面临考试,单就作文而言, 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 不过 通常叫作‘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 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 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 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 ,而不是为了 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 ”(154 页)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 看 成跟历史、 地理或者物理、 化学一样, 是传授一门 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 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 到了读白话文课本,“从 就 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 讲时代背景, 讲段落 大意, 讲词法句法篇法, 等等, 大概有三十来年了。 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 ‘讲’ 而且要求讲 , ‘深’ 讲 , ‘透’ 那才好。 (149 , ” 页)“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 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 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 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 果真是这么一回事 吗?”(151 页) 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 其流弊, 第一是学 生 “很轻松, 听不听可以随便。 但是, 想到那后果, 可能是很不好的。 其次, ” “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 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 师是办不到的, 毕业了, 干什么工作去了, 决不能 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 讲, 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 那时候感到 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 恼?”(151?152 页)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 “各种学科的教 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 法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 上, 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 现在已经众口传诵, 那就是: “教是为了不教。 这句话在这本论文集里 ” 多次出现,例如:‘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 “ 在如何看待 ‘讲’ 和怎么 ‘讲’说到如何看待 。 ‘讲’ , 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 文),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换个说法,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语文教材 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 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 教师就要 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 ,务 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 索。 ”(152 页)又如: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 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717 页)“我 近来常以一语语人, 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 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 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720 页)“尝谓教 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 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 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 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 也。 ”(721 页)“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 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 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 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741 页)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 被动变为主动。 例如要求学生预习, 给以必要的指 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主要指语文方面,不是内 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 评论和指点, 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 如此等等。 这一切,作者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以及 别的篇章里都有详细的论述。 这样教学, 当然比逐 句讲解吃力, 但是这才是教学的正经道路。 正如圣 陶先生所说, “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 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 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83 页) 前面说过, 这本集子里边谈到的问题很多, 上面只 是就它的主要内容, 就是关于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 作了些简单的介绍。 此外, 如第三部分关于文章的 分析鉴赏, 第四部分关于写作当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的讨论, 也都有很多好见解, 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借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 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 有许多现在还常常有争论的 问题, 事实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经遇到, 并且提出 了他的看法。 有的话尽管是对学生说的, 实际上也 适用于教师。比如“举一反三”这件事,要教给学 生这样做, 教师就要首先这样做。 那末, 现在有些 教师希望每一篇课文都有人给写出类似教案的文 章来发表在刊物上, 让他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 那 就完全不对了。 这个集子里有一篇题为 《中学国文 教师》 的文章, 列举七类教师, 都是在教学上犯了 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的, 很值得我们拿来作为反面的 借鉴。 当然, 我希望这种种类型的教师都已经或者 即将绝迹。 语文教学二十?韵 (代自序) 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 孰善孰寡效, 贵能验诸 身。 为教纵详密, 亦仅一隅陈, 贵能令三反, 触处自引 伸。 陶不求甚解, 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 潜心会本 文。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关于叶圣陶的论文题目

作品列表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春宴琐谭《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与朱自清合著)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课文) 《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北京 编者的话 一、 叶圣陶同志是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 语言 学家。 我们编辑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的主要目 的, 是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叶圣陶同志的 语文教育思想, 为改进语文教育作参考, 并适应一 般读者学习语文的需要。 二、 本书编入叶圣陶同志一九一九年以来论述 语文教育的文章一百一十二篇, 书简三十六封。 分 为六部分: (一) 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论述;(二) 作者编辑的和参加编辑的各级学校语文课本的例 言、序言等; (三)阅读和文章分析; (四)写作、 写作教学和作文评改; (五) 语言文字和修辞; (六) 语文教育书简。 每一部分各按年代顺序编排。 从报 章杂志或手稿录载的,以发表日期或写作日期为 序,从单行本录载的,以出版年月为序。 编入本书的文章,文字都经过作者校改。 三、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 得到王洒原同志、 叶 至善同志的帮助, 又承吕叔湘同志为本书作序。 我 们在此一并志谢。 四、 本书是由我所教育史研究室和教学法研究 室编辑的, 负责编辑工作的是蒋仲仁、 杜草甬两同 志。限于水平,编辑工作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 希望读者指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九八?年八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吕叔湘 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 编辑、 出版工作, 前后六十多年, 对于这半个多世 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 详明, 写下了大量文章,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一 百多篇。 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 一读这本集子。 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 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 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 骨子里还是老 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 涉及的面很宽, 性质也多种多 样, 有商讨语文教育的理论原则的, 也有只谈论一 篇文章或者评议一两个词语的。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 文教育思想, 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 科的性质: 语文是工具, 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 具。 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语文是帮助学 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 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 它, 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 这样一个 简单的事实, 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 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学校里 的一些科目, 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 惟有国文一 科, 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 正是旧式教 育的全部。 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 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 从此出发, 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 的: 读古人的书籍, 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 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 处; 学古人的文章, 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 到家, 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 有效果没 有效果。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 读书作文 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 ,飞黄腾 达起来做官做府, 当然更好; 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 必要的知能, 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 同时使社会间 接蒙受有利的影响, 这一套, 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因此, 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 ‘活书橱’ , 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 ,可以养成或 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可 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 的普通公民。 ”(87?88 页) 圣陶先生在这里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 并且在好些处别的地方加以申说。 第一是在 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 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 一个学科, 各种学科又像轮辐一样辏合于一个教育 的轴心, 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而外, 更需 含有教育的意义。 说到教育的意义, 就牵涉到内容 问题了。 ……笃信固有道德的, 爱把圣贤之书教学 生诵读, 关切我国现状的, 爱把抗战文章作为补充 教材,都是重视内容也就是重视教育意义的例子。 这是应当的, 无可非议的。 不过重视内容, 假如超 过了相当的限度, 以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只在灌输固 有道德, 激发抗战意识, 等等, 而竟忘了语文教学 特有的任务, 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 道德必须求其 能够见诸践履, 意识必须求其能够化为行动。 要达 到这样地步, 仅仅读一些书籍与文篇是不够的。 必 须有关各种学科都注重这方面, 学科以外的一切训 练也注重这方面, 然后有实效可言。 国文诚然是这 方面的有关学科, 却不是独当其任的惟一学科。 所 以, 国文教学, 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 也就足 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 实在是不必的。 ”(56?57 页)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不幸我国的写作教学继承着科举时代的传统, 兴 办学校数十年, 还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 (437 页) ” 所谓八股的精神就是第一, 不要说自己的话,“代 要 圣人立言” 第二, , 要按照一定的间架和腔调去写。 圣陶先生很形象地加以形容说: “你能够揣摩题目 的意旨以及出题目的人的意旨, 按着腔拍, 咿唔一 阵, 就算你的本领; 如果遇到无可奈何的题目, 你 能够无中生有, 瞎三话四, 却又丁丁当当的颇有声 调,那更见出你的才情。 ”(40 页)他并且用自己小 时候的经验做例子,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 “ ‘开 笔’ ,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 ;他提示道: ‘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 。我依他吩咐,写了八 十多字,末了说: ‘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就在 ‘尔’字‘乎’字旁边博得了两个双圈。登高自卑 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 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式:这就是八股的精 神。 ”(438 页)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 发表 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从前读书 人学作文, 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 总要作得能使考 官中意, 从而取得功名。 现在也有考试,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还有升学考试。 但是, 我以为现在学生 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 只要平时学得扎 实, 作得认真, 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 推广开 来说,人生一辈子总在面临考试,单就作文而言, 刚才说的写封信打个报告之类其实也是考试, 不过 通常叫作‘考验’不叫作‘考试’罢了。学生学作 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 一辈子能禁得起这种 最广泛的意义的‘考试’即‘考验’ ,而不是为了 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 ”(154 页)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 看 成跟历史、 地理或者物理、 化学一样, 是传授一门 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 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 到了读白话文课本,“从 就 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 讲时代背景, 讲段落 大意, 讲词法句法篇法, 等等, 大概有三十来年了。 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 ‘讲’ 而且要求讲 , ‘深’ 讲 , ‘透’ 那才好。 (149 , ” 页)“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 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 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 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 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 果真是这么一回事 吗?”(151 页) 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 其流弊, 第一是学 生 “很轻松, 听不听可以随便。 但是, 想到那后果, 可能是很不好的。 其次, ” “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 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 师是办不到的, 毕业了, 干什么工作去了, 决不能 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 讲, 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 那时候感到 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 恼?”(151?152 页)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 “各种学科的教 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 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而是把学习的方 法教给学生, 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在这个问题 上, 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 现在已经众口传诵, 那就是: “教是为了不教。 这句话在这本论文集里 ” 多次出现,例如:‘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 “ 在如何看待 ‘讲’ 和怎么 ‘讲’说到如何看待 。 ‘讲’ , 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 文),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换个说法, ‘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语文教材 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 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 教师就要 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 ,务 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 索。 ”(152 页)又如: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 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717 页)“我 近来常以一语语人, 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 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 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720 页)“尝谓教 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 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 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 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 也。 ”(721 页)“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 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 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 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741 页)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 被动变为主动。 例如要求学生预习, 给以必要的指 导;发起对课文的讨论(主要指语文方面,不是内 容方面),予以有效的启发;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些 评论和指点, 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 如此等等。 这一切,作者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以及 别的篇章里都有详细的论述。 这样教学, 当然比逐 句讲解吃力, 但是这才是教学的正经道路。 正如圣 陶先生所说, “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 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工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 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83 页) 前面说过, 这本集子里边谈到的问题很多, 上面只 是就它的主要内容, 就是关于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 作了些简单的介绍。 此外, 如第三部分关于文章的 分析鉴赏, 第四部分关于写作当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的讨论, 也都有很多好见解, 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借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 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 有许多现在还常常有争论的 问题, 事实上圣陶先生多年前已经遇到, 并且提出 了他的看法。 有的话尽管是对学生说的, 实际上也 适用于教师。比如“举一反三”这件事,要教给学 生这样做, 教师就要首先这样做。 那末, 现在有些 教师希望每一篇课文都有人给写出类似教案的文 章来发表在刊物上, 让他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 那 就完全不对了。 这个集子里有一篇题为 《中学国文 教师》 的文章, 列举七类教师, 都是在教学上犯了 这样或那样的毛病的, 很值得我们拿来作为反面的 借鉴。 当然, 我希望这种种类型的教师都已经或者 即将绝迹。 语文教学二十?韵 (代自序) 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 孰善孰寡效, 贵能验诸 身。 为教纵详密, 亦仅一隅陈, 贵能令三反, 触处自引 伸。 陶不求甚解, 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 潜心会本 文。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1、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2、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

3、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4、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

5、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扩展资料:

作品风格:

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

叶圣陶的作品:

《春宴琐谭》、《小白船》、《一粒种子》、《雪朝》、《旅行家》、《含羞草》、《隔膜》、《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

《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