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以病患沟通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2 14:51:54

以病患沟通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分析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正沿着市场化的轨迹发展,医疗制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这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医方、患方、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国家增加卫生投资力度,准确定位医疗机构的性质,确保广大中低档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实际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融洽。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理想化的期待与非理想化的现实差距是客观存在,融洽医患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健全法制的同时提高自律的约束,只有以诚信为杠杆、人文为基石。

才能真正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医患关系.即充满同情心的医生和对医生充满信任的病人。 1 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南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之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困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冲突,医院成为冲突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医疗环境中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患者怨声载道,抱怨自己付了医药费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甚至自身利益受到伤害;而另一方面,医生叫苦,自己在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来自各方的压力。

同时各地患方向医务人员施暴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信任度都很低,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问题困扰。各地法院的医疗纠纷案件呈现上升的趋势,造成医患关系日趋势紧张的因素,不仅涉及技术性问题,更包括医患双方个体及群体的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状态、认知水平、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和医疗环境、服务流程等诸多非技术性因素。

此类事件如此之多,表明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更是值得我们医者的深思。 2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分析 社会方面 (1)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加之医药费用比较高,病人不堪医药费用的负担,就将这种情绪迁怒到费用的发生点―医院和医生身上,致使在医疗活动中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2)部分媒体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仅凭一面之词,同时并没有意识到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进行大肆的宣扬和报道,在群众中起到了误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的紧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医患方面 (1)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个别医生给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开大处方,使患者不再相信医生所开列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而一些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过激行为也使医生惧怕医疗纠纷缠身,纷纷有意识地规避医疗风险,进行防御式治疗。由此,本该共同对抗疾病的医患关系由信任、协作逐渐演变为戒备、防范,甚至对立。

(2)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疗服务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实践性、风险性的工作,专业性十分强,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即便医生尽职尽责,对相同的病采取同样的规范治疗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而医患双方沟通不够,尤其是一些必要的告知没有及时让病人知晓,使病人产生误解,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出现。(3)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使医生的诊断更多地依赖于仪器,淡化了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感受不到医生的关注与关爱。当发生矛盾与误解时,由于缺乏人文关怀,使双方无法相互体谅与理解。

(4)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不切实际。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前存在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而忽视了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当出现与自己预期结果不同的结果时,就认为医务人员有过失,进而发生纠纷。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1)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多向病人介绍病情、用药和检查目的。

医生应以“实际需要”为原则,制定一个适当而合理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度医疗和滥用高新技术。从而避免出现患者前期接受费用高昂的检查,后期却因没有足够的后。

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

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

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 一) 护理职业道德的特点1.护理职业道德有其鲜明的行业特定性护理职业道德与护理职 业分工、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而产生其特定的职业责任、服务方式和手 段,护理职业道德适用于其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

它具有鲜明的护理 职业特征。在特定的护理职业范围内起作用,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 行为和职业活动。

对护理人员产生约束力,指导其护理职业行为。2.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护理职业道德反映社会对这一 职业的特殊要求,有其相应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其特定的服务对 象和服务手段,有其规范的人员管理方法,并存在与其相适应的职业 道德要求。

并且这种要求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护理职业道 德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3.护理职业道德具有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形式上看,职业道德有 规章、条例、守则、公约、誓词等。从内容上看,社会职业生活是多 样的,每一种职业生活都会通过职业道德来体现其要求。

因此,护理 职业道德表现出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新 的医疗体制改革,人们对护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护理需求范围 的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护理职业道德会不断涌现。

4.护理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护理职业道德是与其具体的 职业活动紧密想联系,是保证护理活动能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贯彻 在护理日常工作中。它需要简明实用的,具体可行性的行为准则,便 于学习、掌握、接受、应用和可操作性,以指导和帮助护士养成良好 的职业 护理职业道德的功能1.具有调节职业利益关系的功能在护理职业活动中,必然形成护 理群体与社会整体之间,护理群体与被服务的病人群体之间,护理群 体与医院各群体之间、各护理群体之间、护理群体内部从业人员之间 的利益关系。

各方面利益基本一致,是护理职业顺利发展的条件。为 了维护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要采取政治、法律、行政和经济方面 的措施,另外,还可以借助职业道德来调整各方面的关系。

所调整的 职业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护理集体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调节,使护理工作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和谐地工 作,共同完成好所要履行的社会和职业责任。

二是护理与服务对象之 间的关系。通过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使护理工作者尽职尽责,更好 的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的需要,体现护理这一特定职业的社会价值。

2.具有保证职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功能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人 们行为的客观要求。在护理职业活动中,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承担 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通过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对从业人员提出要求,使他们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活动 的需要。3.帮助和指导护理人员确立人生观和职业理想护理职业道德对 护理人员高尚职业理想和情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职业道德是 人们职业生活的指南,它具体规定了职业的社会责任,明确工作岗位 专业医学搜索引擎的任务,确立具体的工作目标。培养和锻炼优良的品质,形成高尚的 职业理想,在护士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具有推动和促进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功能社会道德风 尚是人们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其本身既受社会风尚的制约,也对社 会风尚发生影响,所以说,职业道德风貌是社会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能否按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的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 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及体贴病人,服务于社会,就会形成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风尚。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 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医是患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要做到

一、正确认识医生所扮演的角色 医生在服务过程中投入多少感情就会得到多少回报,没有感情的机械服务是不可能得到病人和老百姓的称赞、信任与认同的。病人最终是被爱治愈的,包括家庭的爱、亲戚的爱、朋友的爱、社会的爱和医务人员的爱,对于病人来说,医生才是最好的药物。 医生必须掌握与病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这是医生必须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因为医疗服务的过程就是医患交往、医患沟通和医患合作的过程,而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时根本就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21世纪的医生必须具备3个最基本的素质: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和敏锐的交谈者。 二、正确认识医患关系 客观上,医患关系确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医务人员是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病人却不是医疗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病人有可能听不懂医生说的话,看不懂医生写的字,无法正确理解自己的问题,需要医生耐心解释、说明和教育,以便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合作。 三、正确认识病人的概念 病人是一个整体,要了解这个整体,必须先了解病人的完整背景和关系,如社会背景、社区背景、家庭背景、个人背景、疾患背景等,然后,了解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如躯体、精神、社会和道德方面的健康状况等,最后了解整体的健康状况,如各器官、系统功能状况之间及躯体、精神、社会、道德健康状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与人的人生观念、生活目的、人生计划、生活依靠和生活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要完整地理解病人的健康,必须理解人的潜意识与意识、躯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个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四、正确认识病人所需要的服务 医生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这样的医生实际上就是全科医生。因此,病人需要先到全科医生这里首诊,必要时再由全科医生将其转诊到专科医生和心理医生那里接受服务,但全科医生始终对病人的健康负责。整体 *** 是连续的、综合的、协调的、可及的、以人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可以弥补专科化服务的不足。了解病人期望得到什么服务,按照病人的期望去做,这样才能让病人满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舆论一片唏嘘。骂行凶者丧心病狂者有之,叹医生没有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者有之,怨医生已成低收入高风险职业者有之,盼医生有尊严地活着者有之,忧未来病无所医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声,让行医者更添痛楚,身心受伤。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医患和谐,但医患冲突在近年来依然时有所闻,医患关系紧张的忧虑依然挥之难去。“医者父母心”,中国传统曾最受人尊敬、并与人伦至尊父母相提并论的职业,屡屡因冲突事件受伤,令人深思。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惊?这次哈尔滨被杀的医生,和凶手并无直接接触,受伤的医生在替谁挨刀?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而“教育”和“医疗”就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今年,我们终于有望实现一个承诺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然而, *** 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也是一个长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指标。2011年,我国 *** 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 *** 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一切恰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殚精竭虑。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绝不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数都是医者仁心。对13亿人而言,这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大业,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拿着低工资,“白加黑”地工作,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以及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伤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处于对立的两极,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请将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请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样,为提升医疗投入而呼吁努力。

这,才是让医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

妇产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妇产科护理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很多人都加入到妇产科护理行业中来,导致出现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护理知识不足。再加上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想有一个好的护理质量,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理论专业知识,而且必须要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进入妇产科护理的护理人员,其专业知识就显得不足。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到妇产科临床中。

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够正确了解新药物和熟练使用新设备方面,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 妇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妇产科护理是一份需要护理人员足够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需要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不同人群和病人。但是由于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繁忙的科室,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多、病情多变、周转率高,各项工作在所有临床科室中最为复杂,尤其是妇产科护理工作,所以有一些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烦躁、不耐烦等情绪,应付自己本该认真做好的护理工作。

而且有少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将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耐心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和告知权不重视,导致出现医疗纠纷。

综上可见,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以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和医疗纠纷。 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其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也应该得到更新和完善。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对护理管理不重视,未能及时制定出满足当前需求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仍使用已经存在不足的简单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及时补充和修改护理管理制度,让其能够很好地适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护理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起到监督作用,导致让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力度不够。同时有些护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管理懒散,止于形式。

这些都表明护产科护理管理的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落实问题,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 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良好的护理沟通,是顺利完成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科立足的根本,更是预防护理纠纷的关键。

有些妇女对于妊娠、分娩等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

但是,目前有些妇产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存在不足,没有及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做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2解决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护理质量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关于妇产科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妇科所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掌握药物的特性和禁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护理竞赛,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医院更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有经验的的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成“帮扶对子”,让其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实践技能。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是预防工作中事故的发生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应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通过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和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优质护理,整体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建立建全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是需要进行不断完善的,使之能够适应妇产科护理要求,让妇产科护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医院应该围绕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明确护理质量目标,以便让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

与此同时,在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时,医院应该结合妇产科的特点。在安排工作方面,医院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来安排工作,最大限度利用每个护理人员的的特点和特长。

护理管理制度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惩罚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意识。 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增强自身的执行力。同时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

医院应该对产房药品、用品和医疗设备做好补充管理工作。 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

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责任感,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说话方式和和蔼的态度。

其次,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出现专业术语。

卖麻团的老人

"卖麻团了,卖麻团了……"又是这该死的叫卖声把我从梦中吵醒,不用说,现在是五点三十分,离我该起床的时间还有半小时.

不知怎地,就在最近,我们这来了一个卖麻团的老头子,他每天五点半的时候就开始叫卖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每天都是他搅乱了我的好梦,我本应在六点起床,这时候被他吵醒,让我睡又不敢睡,起又不想起,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白白浪费半小时的时光,别提有多难受了,为此我对这个卖麻团的十分痛恨,听到这个叫卖声就头痛心烦,不知在心里恶狠狠地骂过他多少次了.

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对这个卖麻团的老爷爷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

那是一个很晴朗的星期天的早晨,我照例还是被这可恶的叫卖声吵醒,我用被子紧紧捂住头,心里别提有多狠这老头了,难得有这么一个休息日,也不让人好好睡个懒觉,真是可恶!忽然,在声声刺耳的叫卖声中,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百灵鸟的啼鸣声,清脆悦耳,宛转悠扬,我的心不禁一动,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出去看看早晨的景色,顺便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手艺究竟如何,于是我掀开被子,麻利地穿了起来.

我拿了点零钱,走出家门,嘿,好晴朗的天哟,天空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我的心一下子也开朗起来.我顺着叫卖声找寻那位卖麻团的老人,远远就看见一个老人被一大群孩子围着,我心想,怪不得天天来叫卖,原来生意不错.我赶忙紧走几步,走近一看,心中不由得有些吃惊,我心中卖麻团的是一个全身沾满油污、邋遢龌龊的人,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却上下整洁得体,显得干练精神.我暗暗产生了几分好感,递过手中的零钱,说:"给我来两只."老人一手接过钱,另一只手拿起一双筷子和一只方便袋,夹出两只麻团放到袋子里温和地说:"小心,拿好."我接过来,拿出一只,咬了一口,真是又香又脆,口感极佳,味道好极了,我不禁对他喜欢起来,细细地打量着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身体硬朗,脸上始终对孩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怪不得孩子围了一大圈,怪不得孩子这么愿意吃,怪不得天天来叫卖……我满怀惬意吃着麻团往回走……

谁知刚走了几步就被老人叫住了,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我不是刚付过钱吗,怎么,想讹我?我心中刚升起的对他的好感一下子风吹云散,荡然无存了,我愤怒地转过身,刚想发作.谁知这位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四块半钱递给我,歉意地对我说:"小同学,刚才忙,没功夫找你钱,实在对不住."我莫名其妙,他忙说:"你给了我五块钱."我恍然大悟,原来因为着急,没在意错把五块当成五角了,望着老人递过来的钱,想起自己头脑里的念头,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不知怎么办才好,老人看到我这样,关切地问:"小同学,怎么啦?哪儿不舒服?"我无言以对,我真恨我自己,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位用辛苦劳动养活自己的老人呢?我忙把老人递过的钱又伸了过去,说:"没什么,全买了."老人将剩下的麻团全给了我,说:"多两只,免费赠送."我说什么也不肯收,可老人笑呵呵地说:"这就算是亏本大甩卖,买五赠一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望着老人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我的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分:平时所接触的小商小贩们,他们都是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欺顾客,人与人之间哪有什么诚信?今天,这个老人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人间需要诚信,更要爱惜诚信!

以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论文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浅谈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而来的护患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护患模式要求护士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护理,而不再是过去以打针、吃药、输液为主的技能性的护理模式。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至上、服务最优、以病人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为了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有效的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 沟通 护患 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而来的护患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护患模式要求护士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身心护理,而不再是过去以打针,吃药,输液为主的技能性的护理模式。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至上、服务最优、以病人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为了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有效的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病人,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身心需要。良好的沟通让病人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病人早日康复目的。 一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护士与患者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住院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情绪低落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有效的沟通可大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断的加深,患者既希望从护患沟通中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希望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有效的护患沟通可大大缓解护患的紧张关系及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二 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 信任是个人依赖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个人愿望。信任感的建立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信任感在护患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护患双方产生安全感,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视病人如亲人,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广泛开展护患沟通,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这种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沟通与交往来实现的。护士在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中发挥主导和调整的职能作用。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有充分信任感的氛围.以高素质,高质量服务于临床.尊重病人,热爱病人,维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增加病人对自己的信任感,以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护患沟通的技巧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必须有效掌握沟通技巧.护士应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饰整洁,步履轻盈,面带微笑,语言和蔼,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使护士在短时间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好感乃至信任,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时常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每个病人所患疾病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也有一定的差异,病人患病后的表现千差万别,即使有时患相同疾病的人,患病后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反应.需要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此类病人沟通。 1.恰当的语言 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后由于对医院的生疏环境不适应,为自己的疾病担忧所以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尽量使用患者能听得懂的语言,多说普通话少用方言避免用专业术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因此要在言语中体现出患者的同情,关怀,体贴的情感和对患者诚恳,信任,尊重的态度,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微笑 微笑在患者眼里是没有副作用的镇定剂,在护患沟通中可以给患者传达出真诚友善的信息。从而使他们在合作时能够更加的轻松。在我们护理工作中必须提倡微笑服务,这样可以使患者心情开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倾听 护理人员要全神贯注的倾听患者的谈话这样有利于对内容的接受理解,也有对患者表示尊重的意思,以获得好感。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谈话要作出反应,点头或微笑等,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打断对方的话常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听完患者的话后再讲话。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增进护患关系。 四 护患沟通的方式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对病人所提供的信息保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护士一定要对病人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做出反映,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病人的问题,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使病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和重视,加深护患关系。随时向病人提供健康的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 只要我们能入院时多介绍一句,就可以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操作时多说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放心;晨间护理多说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舒心;手术前多解释一句,就可以使病人解除恐惧;手术后多安慰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亲切;出院时多关心一句,就可以让病人感到温馨。只是多说一句却可以使护患沟通工作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患者感到住院就像回到了家里。 五 体会 在护患沟通交流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服务,用心去体会病人的感受,与病人沟通时应尽量做到:爱心多一点、耐心好一点、责任心强一点、对病人热心一点、护理精心点、动作轻一点、考虑周到点、态度认真点、表情丰富点以及对病人尊重些、体贴些,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六 总结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护理中的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护士应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药患沟通为主题的论文

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医患沟通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口腔医生的医患心理沟通》

【摘要】口腔医生需要培养医患心理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本文试从接诊前的准备,口腔医生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开始,然后从态度性技巧,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等角度浅议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口腔医生 医患沟通 心理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口腔医生需要培养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病人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治疗,也会让医生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1 口腔医生接诊前的准备

(1)沟通态度,平稳心态。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1]。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沟通时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对口腔医生是一种刺激,不同的个体会对相同或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口腔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在不知不觉中被病人引导了,偏离了帮助人的行为。情绪具有感染性,而感染性又是相互的,所以口腔医生必须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2)敬业精神,精湛医术。医生的天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的业务为基础,在细心认真、自信及善解人意中,为病人医治。一名口腔医生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积极热情地与病人沟通,一名口腔医生只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成就感,才会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一名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要让病人感到口腔医生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从而敞开心扉。

态度性技巧。倾听是一种态度性技巧,倾听不单单是听病人说话,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用心交流。口腔医生只能持有非评判性态度。倾听能够引导患者叙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倾听能表达对病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以利于营造宽松的会谈氛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

鼓励重复也是一种态度性技巧,鼓励是指口腔医生直接重复患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调患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重复是通过语句重复表明口腔医生对患者谈话中的关键词语或重要内容的关注,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讲述,有利于引导患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纵深进行。

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配合使用,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对病人犹如一剂良药,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功能,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2]。口腔医生对病人讲的每句话,都应该是对病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给病人带来希望。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微小的非语言行为变化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分寸,可以使交流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如注视和目光接触主要为正视对方眼睛,不仅可以从眼神中读出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可以给予对方信心,有助于患者对您所讲内容的理解。当病人叙述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心或痛苦时,尤其是老人、小孩或妇女,医生或护士(最好由与患者同性别的)可轻抚患者的手背或轻拍手臂,给予其安慰和支持[3]。

3 结论

在诊疗活动中,必须考虑方法的可靠性与操作的合理性,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结果才有价值。例如,阻生齿的拔除,与病人沟通时,既要让病人意识到拔牙的难度,又不能让病人感到拔牙的恐惧,否则病人可能就不敢拔牙了或者去找另一个医生(病人认为更好的),要让病人感到这个手术有难度,只有在医患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感受”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口腔医生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口腔医生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者亦更加理解、信任医务人员[4]。

口腔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应该善于学习,成为有进取精神的人。在医疗服务中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在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在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尽可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态清,汪明,汤秀玲.实行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525.

[2]萧会军,王慧.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09-211.

[3]章小缓,胡雁,罗园园.医患沟通技巧在临床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63~165.

[4]冯慕虹.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88.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一、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健.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伦版,2008,29(4):61-62.

[2]钟随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10,37(1):73.

[4]饶光雄,唐承红.浅谈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2-363.

[5]谢保群.论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沟通技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32-34.

[6]雏传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8-29.

医患沟通为主题的论文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一、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健.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伦版,2008,29(4):61-62.

[2]钟随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10,37(1):73.

[4]饶光雄,唐承红.浅谈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2-363.

[5]谢保群.论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沟通技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32-34.

[6]雏传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8-29.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二、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三、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医患沟通为题目的论文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二、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三、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一、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健.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伦版,2008,29(4):61-62.

[2]钟随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10,37(1):73.

[4]饶光雄,唐承红.浅谈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2-363.

[5]谢保群.论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沟通技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32-34.

[6]雏传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8-2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