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博物馆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2:26:20

博物馆发展研究论文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倍、1978年的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

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都有哪些呢,你能想到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办公空间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互联网企业办公建筑发展现状与设计原则探析

2、探究做好办公室装修设计的有效措施

3、人文活力空间的营造--济宁经济开发区创研中心为例

4、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如何植入企业文化

5、办公接待空间设计

6、装饰玻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7、现代办公空间生态设计探讨

8、浅析办公环境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

9、城市的记忆与建筑的思考--宣西北院落营造计划四号院改造方案概念设计

10、家居设计中镜元素的艺术特征研究

11、未来办公空间与家具设计流行趋势--Office3

12、体现自然情结的创意型办公空间设计

13、总部办公设计的国际化趋势探讨

14、新型办公空间家具的多功能设计分析

15、3DMAX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16、大学生创业基地办公空间方案设计--以财大创业咖啡厅为例

17、整合光环境分析的外窗节能设计研究--以寒冷地区点式高层办公楼为例

18、商业银行网点标准化装修设计探析

19、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20、WELL建筑标准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要点探讨

22、现代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实践--以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为例

23、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24、现代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25、在旧建筑中创造相遇空间--海狸工坊办公空间设计

26、“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发展模式初探--以北京建筑大学城市住宅专题实验教学为例

27、联合办公空间的环境设计原则分析

28、海狸工坊办公空间

29、植物景观在办公空间的设计艺术研究

30、浅谈现代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

31、谈办公建筑的生态技术策略

32、现代办公空间绿色生态室内设计探索

33、浅析现代简约风格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34、中小商业办公空间设计思考--以南京某贸易公司设计为例

35、浅谈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36、浅谈现代高校办公空间设计趋势

37、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38、隐于钢筋混凝土的工作花园--上海某办公空间设计

39、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分析

40、文化遗产在空间设计中的转变--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如何应用在办公空间设计中

41、办公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分析

42、地方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绍兴日报社新报业大楼室内设计为例

43、办公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应用探索

44、从光谷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设计谈互联网团队办公空间设计

45、创意空间设计研究

46、办公楼户外景观功能探析

47、基于环境心理学视野的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48、基于室内光环境质量的办公空间自动寻优

49、VR技术在高层办公建筑交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50、浅谈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研究

51、浅谈大众创新背景下的众创办公空间的设计需求--以腾讯众创室内设计为例

52、“超级工作室”问世办公空间鼎立格局成型

53、示范性绿色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研究--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办公综合楼

54、深圳上梅林城市综合体生态设计研究

55、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可行性分析

56、办公楼和办公空间交通空间设计研究

57、构筑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办公空间设计专辑

58、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59、办公建筑外部公众空间的设计与管控策略研究

60、超高层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61、场所精神营造-高层司法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形态设计探析

62、办公空间中智能化设计的应用研究

63、大型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64、基于多层级复合理念的办公“慢空间”设计研究

65、岭南地区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优化的研究

66、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办公楼设计研究

67、办公空间私密性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68、紧凑型空间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

69、室内公共空间触觉设计研究

70、软装饰对无隔断办公空间室内氛围营造作用的研究

71、个性化办公空间的设计研究

72、针对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73、浅谈办公空间的辅助空间设计

74、当代城市生活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办公环境为例

75、生态学理论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中的研究

76、现代办公空间室内用色探究

77、办公空间设计中现代简约风格的运用

78、设计之于设计--设聚(Designplus)办公空间设计案

博物馆研究论文集

●讲述当地的故事----评《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第6期●陈列大纲不等于展览内容脚本 《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6)●侃谈当前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九大弊端与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31日(6)●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6/2005 转载: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6年第二期“考古学动态” 2、《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论展览形式设计依据和管理要求 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11日《遗产周刊》●论市县级博物馆收藏和展览的误区 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取费标准亟待制定 中国文物报2005年7月15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展览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2005年5月27日《遗产周刊》●加强博物馆布展工程中“深化设计”环节的把关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的作业流程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重视展览文本策划条件的前期准备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展览文本策划亟待重视和加强 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1日《遗产周刊》●博物馆应为公众服务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7日(6)●博物馆展览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银行博物》第4期●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的坐标点 2004年10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南方网、大众网、搜狐网、民族中国网转载。●博物馆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中国文物报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谁享有世界遗产的决策权 2004年7月22日(8)《社会科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转载●谁对国家遗产拥有处分权 2004年4月14日《文汇报》“时评”, 央视国际网、新华网、人民网、世界遗产中国行网、权威论坛中国网、大洋网、中国经济网、搜狐网、南方网、中国西部网、黄河新闻网、共产党网、四川在线等转载●欧洲国家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第三国策” 2004年4月1日《社会科学报》(6)●为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把脉 2003年12月19日《中国文物报》《遗产周刊》●我国大型古文化遗址正遭受最严重破坏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提炼和内容策划 2003年9月19日(5)《中国文物报》●摧残旧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最短见的行为2003年9月5日(8)《中国文物报》●浅谈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2003年8月8(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转载●文物黑市泛滥的背后 2003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时评”,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华夏收藏网、南方网、大众网、中国作家网、和迅网、中国传统文化网、文教网和《市场报》等转载●文化遗产岂能“贴现” 《解放日报》“观点”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东方网、解放网、中国世界遗产网、中经商网、宁波科技信息网等转载●聚焦大遗址: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困境 《社会科学报》2003年6月12 日(6)●(博物馆)为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服务 2003年5月16日《中国文物报》 (7)●旧城改造不能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华社机密内参《内部参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旧城改造不能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题转载●珍惜城市的历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报●解放论坛》,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上海市行业博物馆建设: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复旦学报》2003年4期●无法挽回的损失 ——论盗掘活动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破坏,收录于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3)●中国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权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论文物走私与文物盗窃、非法交易之间的关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论国有文物的国家所有权 《中国博物馆》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博物馆弱工程安保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文物保护与旅游:陕西争讼尘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会科学报》●旅游企业经营文物单位 带来严重后果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6期●坚持国家所有原则 遏止地方利益扩张 《解放日报情况简报》(内参)2002年第47期 注:上述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并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有些地方将文物保护单位交给旅游企业经营的做法有蔓延趋势,看来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家宝贵资源,保护文物是政府的责任和行为。文物无疑可以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来开展旅游,但这并不能被认为可以交给旅游企业去经营赚钱。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硬将其合而为一,势必会影响文物的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 2002年11月20日钱其深副总理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对历史文物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只有保护好才能永续利用,旅游部门不能经营文物单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也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002年《中国文物信息网》●谁动了这块奶酪 新华社《开放月刊》2002年10期●“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 徐松龄等主编《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中国的实践与理论进展》,2003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文物单位不能企业化经营 2002年6月27日(2)《社会科学报》,世纪中国网转载●文物单位不宜市场化经营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中国光明网2002年5月27日《文汇报●文汇时评》转摘,2002年第3期《秦佣研究动态》转载●让行业博物馆亲近都市旅游 2002年5月17日(14)《文汇报》●遭遇难题:文物单位化身旅游企业 2002年3月21日 (6)《社会科学报》,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报社《文摘报》以“文物命运令人担忧”转摘● 程序和规范——对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陈列展览”●数字化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信息网“博物馆研究—博物馆文化”●走向世界:论新时期博物馆对外展览的重要意义 收录于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3/2001《中国博物馆》●行业文化与行业博物馆3/2001《博物馆研究》●等级森严的明代丧葬礼规 收录于2001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殡葬文化研究集刊》●生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录于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遗产研究集刊》●论博物馆经营管理:从博物馆职能看如何经营博物馆1/1998《中国博物馆》●论文物博物馆机构中违背公众意愿的行为1/199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与都市旅游业11/1997《探索与争鸣》●企业赞助与博物馆再发展3/1997《中国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宣传中的公共关系1/1997《中国博物馆》●西方博物馆之友与志愿工作者纵横谈3/1997《博物馆研究》●浅谈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导引服务2/1997《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公共关系:概念、缘起、职能1/1996《博物馆研究》●市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突出地方特色3/1987《东南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1987/5/19《文汇报 学林版》●博物馆藏品的开放1/1988《博物馆研究》●博物馆工作人员道德准则4/1989《文博》●上海博物馆事业现状及其对策 收录于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一书●关于博物馆观众5/1991《东南文化》●自然遗产与博物馆4/1991《博物馆研究》●传统博物馆学研究向现代博物馆学研究转化 收录于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论文集》一书●公众服务5/1993《中国博物馆通讯》●博物馆与环境保护2/1993《博物馆研究》●全国巡回展览4/1993《博物馆研究》●论博物馆展览参观中的文物保护3/1993《文物春秋》●博物馆观众:调查与分析2/1993《东南文化》●论博物馆接待服务中的公共关系4/1995《中国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普及传播机构,历来重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学术研究成果,富有成效。1958年,洛阳博物馆成立之初,人员少,业务力量薄弱,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为增加充实专业人员队伍,除对已有员工进行培训和加强学习外,还四处招兵买马。从大专院校挖人才,从省直文博系统要专业人员,在优秀高中毕业生中招人员。60至70年代,先后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接收了多批文博专业大学生,形成了一个业务骨干群体。这批人员专业知识较全面,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在日常工作中踏实积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1981年,洛阳博物馆分家,人员分流,他们中的多数以其学识和能力走上了文博系统的领导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为洛阳文物事业的建设发挥着聪明才智,成为洛阳文物工作重要的奠基群体。他们中的多数作为老干部、老专家继续在文博领域发挥着余热,值得我们礼敬。 70年代,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洛阳博物馆有条件接收更多的大学、大专毕业生。员工队伍的知识机构进一步优化,业务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充实。本科、大专以上学历占70﹪以上,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馆员塔级配置,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图书资料建设和管理受到重视。1960年,在经费困难情况下,优先购入了《四部备要》、《四部丛刊》、《二十四史》等历史文籍和《考古》、《文物》等学术刊物2000多册,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型资料室,发展到1981年,图书资料、学术期刊30000多册,成为颇具文博特色的小型图书馆。博物馆分家后,多数图书资料划给洛阳文物工作队,博物馆又白手创业,重建图书室,每年都拨专款购买专业图书、学术期刊,并与一些国外博物馆、艺术馆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洛阳博物馆的图书室在专业图籍方面已经较完备,为业务学习、资料查备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条件。 洛阳博物馆建馆五十年来,学习气氛浓厚,学术成果喜人。博物馆早期创建人之一蒋若是先生不仅是出色的行政管理干部,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博专家。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重要考古学报告《洛阳烧沟汉墓》成为指导研究北方两汉墓葬的基本参考资料。1971年,贺官保、陈长安、蔡运章、张剑完成了《洛阳北窑西周墓》报告的初稿,1999年4月张剑等主持修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西周考古的重要研究成果。出版论文集主要有:《西周文明论集》、《西周青铜器研究》、《洛阳古都史》、《洛阳文化论丛》、《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文集》等。此外,发表考古发掘报告、古都史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物研究论文数百篇,配合陈列展览,出版的大型图录如《洛阳唐三彩》、《文物精粹》、《古都洛阳》、《洛阳出土铜镜》等数十部,闪耀着博物馆人的学术见解和历史研究的感悟心得,也是博物馆五十年辛勤耕耘的累累收获。

博物馆研究英文论文

The British Museum, founded in, is based mainly on the collections of Sir Hans Sloan, a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The museum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January 1 at Montagu palace in Bloomsbury. On the original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branches in the next two and a half first branch was the Great Britain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until the British library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The British Museum is unique It has a national heritage museum and a National Library in the same building. The current chairman is Sir John Boyd, and the curator is Neil all other national museums and galleries in the UK, the museum does not charge tickets, although some temporary special exhibitions are charged.

Visiting the museum should be one of the best choices for the tourists who have never been in the place before with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The amazing experience would definitely make your precious time most valuable. On the top of that, nothing could be as fascinating as the exhibition of the museum, which combines the visual entertainment,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sense altogether so well. The items on display are often organized by professional elaborately, designed not to confuse the spectators but to provide them with well-arranged knowledge. One who only read about the lives conditions of the creatures in Mesozoic can never imagine the breath-taking sight which could only be seen when he walks through the gallery of the fossils of dinosaur. Similarly, a thematic attire exhibit could impart the visitor about the convention of religion, custom and even ideology of a specified period, which are merely abstract impressions in reading material. Meanwhil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s, which are more often than not among the most idiosyncratic in the city, are worth the visit. For example, the famous Louvre, originated in 13th century, taking up the Renaissance style and undergoing the turbulence of French Great Revolution, accommodating with the ideas of the first grade contemporary architects, assume an not only unique but also gorgeous fashion that can be seen nowhere else, with the labyrinth-like structure and the wonderful masterpieces, overwhelming the visitors. The Palace Museum itself is the most well-preserved and grandest ancient China architectural complex. The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buildings sufficiently reflects the philosophy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strict hierarchy ideas of ancient China. Finally, some of the collections of a famous museum are second to no other celebrated resort locale. They are another kind of wonder on the earth, which demonstrate the superlative ingenuity and exorbitant crafts of human being. Few can hold there extolment to himself while they are visiting the Vatican Museum and dwarfed by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Renaissance genius, namely, Rafael and Michelangelo, who had both devoted ten years of their golden era to the museum and sprinkled their talent in the countless paintings and statuary which have now been a part of the museum itself. Admiring such a artistic work only is a great mind-tugging that can be experienced right there, right then.

应该免费开放!

Free Admissions to MuseumMuseum i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place for persons to absorb knowledge; besides, it is beneficial for our countr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hol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free admission to museums can enrich people’s life. Therefor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usemes are open free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some different opinion still exists. First of all, the stuffs exhibited in the museum may be destroyed by careless visitors because visitors com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ome of whom don’t know how precious the things are. Second, the governments have to waste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afford all the expense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free admission to museums may include some disadvantages, museums also should open up to the public uncharged so that more people can benefit from it.

博物馆论文研究方向

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以下是一篇关于博物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博物馆是国家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简述了从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策略提出了见解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 博物馆 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博物馆的建设。然而,基于我国博物馆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人才队伍不足等困境,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管理并不尽如人意。

一、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场所,它担负着保护、展示、研究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同民族文化等重要记忆元素的重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各个发展时期真实与客观现实的具象表现,兼具收藏历史和创造未来的作用,它揉合了自然文明与人造文明,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博物馆是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物,也是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窗口与形象。加强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帮助本国公民和外国友人了解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并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各类博物馆开始迅速兴建。至2009年,全国有合法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3020个,是1949年时博物馆拥有量的倍、1978年的倍,目前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然而,伴随着新建博物馆的增长,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设置却明显滞后,无论是博物馆的新馆设置和监管,还是馆建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亦或是文物的保护、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等各环节都未建立健全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监控标准、评价依据,造成大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疏漏与失误。

(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事件让世人震惊,在这件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大量博物馆安全措施不力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运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之前已属勉强维持状态。实行免费参观以后,伴随着急剧增加的参观者,博物馆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服务费用,导致本就紧张的运营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大量博物馆根本无法配置足够的电子监控设备或增加其他安防设施,每年文物丢失或受损的情况都有发生。与此同时,部分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安保意识不足,对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加上本就缺失的安保管理法律法规,使得我国众多博物馆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又难以解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博物馆,其维持运营与服务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中级技术人员也不过13%,其余大多数工作人员或对文物缺乏深入研究,或完全不具备文物鉴定能力,导致无法判断对文物有损或有害的物质或行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也做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置。与文物打交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文物的收藏还是展出,都需要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高水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全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文物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的现实环境中,我国各地博物馆均存在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的共同困境,大量博物馆至今仍然没有健全的电子管理和监控设备,几乎全部只能依靠人工管理和提供服务,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强化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涉及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的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得到两次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出对博物馆进行更加科学与规范的管理。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发《博物馆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博物馆的地位、定义和性质,制定了博物馆建立、检查与终止等相关制度,并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展览、服务等环节提出了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2010年1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加强民间博物馆的办理与监管给予了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各类博物馆完善自身功能、提高运营水平。国家政策与法规的陆续颁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将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朝着良性循环方向持续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安保意识,对新进员工开展安保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允许上岗。

2.健全安全制度。管理层与基层从业人员均须签定《安保协议》或《安保保证书》,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安保事故根据协议或保证书规定予以处罚。上级领导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保巡查,对出现安保漏洞或管理失误的地方立即指出并限期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并建立安保档案,对安保情况详细记录并归档。

3.多种安全手段并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设置电子监控与管理设施,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与犬防综合进行安保工作。定期开展安保演练,发现安保漏洞及时整改。

(三)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强化培训与教育。对现有员工开展在岗技术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或根据考核成绩适当调整岗位,多次考核未通过人员可暂时留岗查看,若仍未通过考核则考虑解除聘用关系。

2.聘请高水平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招聘过程公开、公示,新聘任员工须持证上岗。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安保措施、学习成果等因素开展评价与奖惩。鼓励工作人员创新管理手段,营造“创新型”工作氛围,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应用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四)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尝试建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视频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观赏到历时千年的文物,一方面避免了节假日人群集中参观给博物馆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博物馆内健全电子管理与监控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与安保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建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博物馆管理体系。

结束语

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举措是推动博物馆全面健康发展的优良契机,各地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博物馆潜在的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动博物馆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刁红娟.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

[2] 罗纯新.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州,2012(2)

[3] 张驰昊.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2(1)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