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物流报刊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4 17:06:40

物流报刊杂志

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

物流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信息政策制订

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物流信息的相互识别和利用,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的通畅传递与共享,必须确定一系列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物流信息规则或规范,这就是物流信息政策的制订,如信息的格式与精度、信息传递的协议、信息共享的规则、信息安全的标准、信息存储的要求等等,这是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

信息规划

即从企业或行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进行长远发展的计划,确定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出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信息收集

即应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以反映物流系统及其所处环境情况,为物流信息管理提供素材和原料。信息收集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中工作量最大、最费时间、最占人力的环节,操作时注意把握以下要点:首先,收集工作前要进行信息的需求分析。明确了解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决策和开展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何时、何处以及如何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需求的层次、目的、范围、精度、深度等要求,实现按需收集,避免收集的信息量过大,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或收集的信息过于狭窄影响使用效果等。其次,收集工作要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收集到的信息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物流活动的情况,并能随一定时间的变化,记录经济活动的状况,为预测未来物流发展提供依据。第三,要合理选择信息源。信息源的选择与信息内容及收集目的有关,为实现既定目标,必须选择能提供所需信息的最有效信息源。信息源一般较多,应进行比较,选择提供信息数量大、种类多、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建立固定信息源和渠道。第四,信息收集过程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使信息收集过程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工作,就是根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及储存等活动,加工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信息处理的内容如下:   1.信息分类及汇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或规定,将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汇总,以便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2.信息编目(或编码)。所谓编目(或编码)指的是用一定的代号来代表不同信息项目。用普通方式(如资料室、档案室、图书室)保存信息则需进行编目,用电子计算机保存信息则需确定编码。在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很大的情况下,编目及编码是将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   3.信息储存。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储存介质,建立有关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存储,或通过传统的纸质介质如卡片、报表、档案等对信息进行抄录存储。   4.信息更新。信息具有有效的使用期限,失效的信息需要及时淘汰、变更、补充等,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5.数据挖掘。信息可区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可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可编码化的信息,隐性信息则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个人的行为、世界观、价值双和情感之中,往往很难以某种方式直接表达出来或直接发现,也难于传递与交流,但隐性信息具有可直接转化为有效行动的重要作用,其价值高于和广于显性信息。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需要对显性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提取等,挖掘出隐藏在后面的隐性信息,这就是数据挖掘的任务。数据挖掘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挖掘、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信息巩固与应用等几个处理过程。首先通过数据准备对数据库系统中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选择、净化、推测、转换、缩减等操作,然后进入数据挖掘阶段,依据有关目标,选取相应算法参数,分析数据,得到形成隐性信息的模式模型,并通过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依据评估标准完成对模式模型的评估,剔除无效、无用的模式模型,最后在隐性信息的巩固与运用中,对形成模式模型的隐性信息做一致性检查,消除其中的矛盾与冲突,然后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对挖掘出的信息做二次处理,形成专业化、可视化、形象化的数据表现形式,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馈、完善的过程。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经过适当的媒介和信息通道输给接收者的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有许多种,一般可从不同的传递角度来划分信息传递方式。(1)从信息传递方向看,有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和双向信息传递方式。单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源只向信息接收源传递信息,而不双向沟通交流信息;双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共同参与信息传递,双方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信息流呈双向交流传递。(2)从信息传递层次看,有直接传递方式和间接传递方式。两种传递方式的区别是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是直接传递,还是经其它人员或组织进行传递。(3)从信息传递时空来看,有时间传递方式和空间传递方式。信息的时间传递方式指信息的纵向传递,即通过对信息的存贮方式,实现信息流在时间上连续的传递。空间传递方式指信息在空间范围的广泛传递。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传真、激光通讯、卫星通讯等等手段,为信息的空间传递创造了条件。(4)从信息传递媒介看,有人工传递和非人工的其它媒体传递方式。

信息服务与应用

服务与应用是物流信息资料重要的特性,信息工作目的就是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使用。物流信息的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按一定要求将信息内容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音像影视、会议、文件、报告、年鉴等形式予以发表或公布,便于使用者搜集、使用。   2.信息交换服务。通过资料借阅、文献交流、成果转让、产权转移、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换,以起到交流、宣传、使用信息的作用。   3.信息技术服务。包括数据处理、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及技术培训、软件提供、信息系统开发服务等活动。   4.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公共信息提供、行业信息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信息中介、计算机检索等,实现按用户要求收集信息、查找和提供信息,或就用户的物流经营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信息研究、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帮助用户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实现信息的增殖和放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用户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随着物流实践的深化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物流信息管理的早期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当计算机出现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等工作的人―机系统。企业的信息处理最初主要限于销售管理和采购(生产)管理,自60年代后半期以来,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激化、销售渠道的扩大和降低流通成本的需要,在物流系统化的同时,物流信息处理体系的完善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系统的进步,显著的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利用,使物流信息系统达到了迅速的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换并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商流,会计处理,经营管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流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政策制订

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物流信息的相互识别和利用,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的通畅传递与共享,必须确定一系列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物流信息规则或规范,这就是物流信息政策的制订,如信息的格式与精度、信息传递的协议、信息共享的规则、信息安全的标准、信息存储的要求等等,这是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

信息规划

即从企业或行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进行长远发展的计划,确定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出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期刊有〈物流技术与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管理〉〈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杂志社专业书有:物流知识 日本通运综合研究所编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 周城主编现代物流信息化 张宗成主编物流管理 张福荣编著物流学 张卫星编著物流成本管理 傅桂林编著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 徐文静著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 姚城编著物流管理基础 主编翁心刚

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物流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信息政策制订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物流信息的相互识别和利用,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的通畅传递与共享,必须确定一系列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物流信息规则或规范,这就是物流信息政策的制订,如信息的格式与精度、信息传递的协议、信息共享的规则、信息安全的标准、信息存储的要求等等,这是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规划即从企业或行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进行长远发展的计划,确定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出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信息收集即应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以反映物流系统及其所处环境情况,为物流信息管理提供素材和原料。信息收集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中工作量最大、最费时间、最占人力的环节,操作时注意把握以下要点:首先,收集工作前要进行信息的需求分析。明确了解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决策和开展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何时、何处以及如何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需求的层次、目的、范围、精度、深度等要求,实现按需收集,避免收集的信息量过大,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或收集的信息过于狭窄影响使用效果等。其次,收集工作要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收集到的信息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物流活动的情况,并能随一定时间的变化,记录经济活动的状况,为预测未来物流发展提供依据。第三,要合理选择信息源。信息源的选择与信息内容及收集目的有关,为实现既定目标,必须选择能提供所需信息的最有效信息源。信息源一般较多,应进行比较,选择提供信息数量大、种类多、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建立固定信息源和渠道。第四,信息收集过程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使信息收集过程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工作,就是根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及储存等活动,加工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信息处理的内容如下: 1.信息分类及汇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或规定,将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汇总,以便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2.信息编目(或编码)。所谓编目(或编码)指的是用一定的代号来代表不同信息项目。用普通方式(如资料室、档案室、图书室)保存信息则需进行编目,用电子计算机保存信息则需确定编码。在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很大的情况下,编目及编码是将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 3.信息储存。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储存介质,建立有关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存储,或通过传统的纸质介质如卡片、报表、档案等对信息进行抄录存储。 4.信息更新。信息具有有效的使用期限,失效的信息需要及时淘汰、变更、补充等,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5.数据挖掘。信息可区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可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可编码化的信息,隐性信息则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个人的行为、世界观、价值双和情感之中,往往很难以某种方式直接表达出来或直接发现,也难于传递与交流,但隐性信息具有可直接转化为有效行动的重要作用,其价值高于和广于显性信息。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需要对显性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提取等,挖掘出隐藏在后面的隐性信息,这就是数据挖掘的任务。数据挖掘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挖掘、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信息巩固与应用等几个处理过程。首先通过数据准备对数据库系统中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选择、净化、推测、转换、缩减等操作,然后进入数据挖掘阶段,依据有关目标,选取相应算法参数,分析数据,得到形成隐性信息的模式模型,并通过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依据评估标准完成对模式模型的评估,剔除无效、无用的模式模型,最后在隐性信息的巩固与运用中,对形成模式模型的隐性信息做一致性检查,消除其中的矛盾与冲突,然后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对挖掘出的信息做二次处理,形成专业化、可视化、形象化的数据表现形式,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馈、完善的过程。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经过适当的媒介和信息通道输给接收者的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有许多种,一般可从不同的传递角度来划分信息传递方式。(1)从信息传递方向看,有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和双向信息传递方式。单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源只向信息接收源传递信息,而不双向沟通交流信息;双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共同参与信息传递,双方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信息流呈双向交流传递。(2)从信息传递层次看,有直接传递方式和间接传递方式。两种传递方式的区别是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是直接传递,还是经其它人员或组织进行传递。(3)从信息传递时空来看,有时间传递方式和空间传递方式。信息的时间传递方式指信息的纵向传递,即通过对信息的存贮方式,实现信息流在时间上连续的传递。空间传递方式指信息在空间范围的广泛传递。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传真、激光通讯、卫星通讯等等手段,为信息的空间传递创造了条件。(4)从信息传递媒介看,有人工传递和非人工的其它媒体传递方式。信息服务与应用服务与应用是物流信息资料重要的特性,信息工作目的就是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使用。物流信息的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按一定要求将信息内容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音像影视、会议、文件、报告、年鉴等形式予以发表或公布,便于使用者搜集、使用。 2.信息交换服务。通过资料借阅、文献交流、成果转让、产权转移、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换,以起到交流、宣传、使用信息的作用。 3.信息技术服务。包括数据处理、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及技术培训、软件提供、信息系统开发服务等活动。 4.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公共信息提供、行业信息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信息中介、计算机检索等,实现按用户要求收集信息、查找和提供信息,或就用户的物流经营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信息研究、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帮助用户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实现信息的增殖和放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用户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相关杂志

1、《物流与供应链》杂志定位《物流与供应链》月刊是以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为题材的大型主题互动式杂志,是由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大连、宁波中国核心物流城市物流协会主办的核心专业期刊。o 本刊采用国际流行的办刊风格,以还原新闻事件为主,论、谈结合,深刻剖析市场、现状、技术、发展和趋势,以“全力打造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最好的杂”为己任,力求建立起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产业链桥梁,为行业企业、单位开拓市场提供全面的服务。o 《物流与供应链》杂志:�0�1 目前国内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主流媒体;�0�1 物流企业决策人和生产企业物流总监们的必读月刊;�0�1 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最具权威的物流与供应链类专业杂志;�0�1 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影响力稳占前三位。2、《物流与供应链》出版信息o 杂志名称 《物流与供应链》月刊 o 全年订阅价 180元/年 o 每期零售价 元/期 o 主办单位 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大连、宁波等物流协会o 编辑出版 广州物流协会 o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891-0286 o 创刊日期 2003年4月 o 出刊日期 每月10日 o 报刊版式 全彩16开100P o 发行范围 全国o 发行量(每期) 30000册 o 主要栏目 关注、人物、行业观察、专栏、律师在线、数据看物流、经典个案、供应链前沿、行业资讯、设备、观点、特别报道3、杂志订阅方式

《物流技术》15元/期,全年12期《物流技术》1981年创刊,是中国物流行业第一本物流专业刊物,目前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管,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现中国物流学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旨在推广先进物流技术与设备,开展物流理论研究,交流国内成功经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促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技术》面向流通企业、交通运输、口岸码头、物资、商业、储运、粮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经营)企业物流部门以及各物流设备生产厂家等,主要受众为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刊主要通过邮发、自订、展会派送、赠阅等多种渠道发行,目前发行量为25000册。《物流技术》杂志先后荣获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是全国物流行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本刊专访、本刊特稿、学术论坛、电子物流、经理园地、国外物流、行业资讯、采购指南、重点报道我国当前物流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行业内焦点问题的深度分析,行业风云人物的及时跟踪报道以及先进适用的物流设备的推介,并开展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市场人士的对话。《物流技术(装备版)》18元/期,全年6期《物流技术》是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在我国物流行业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物流行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荣誉。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技术与装备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物流市场的这种需求与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本刊的读者,《物流技术》杂志社决定在《物流技术》月刊(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的基础上,推出《物流技术(装备版)》(双月刊),旨在推介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为采选物流技术与装备的企业提供相关资讯,搭建一个制造企业、流通企业与物流装备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平台。《物流技术(装备版)》计划推出以下栏目:本刊专访、企业采风、市场聚焦、管理方法、技术交流、装备导航、物流标准化、军事物流装备、物流故事、互动平台等。《物流时代周刊》20元/期,全年12期《物流时代周刊》杂志是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参阅的产业经济杂志,力求通过专业的采编手段——透视行业热点焦点事件;调查解读产业重点问题;强调货主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业的物流管理和需求进行深入报道;着重挖掘典型企业的经验,剖析供需双方的典型案例。读者群面向货主、货代、航(空)运、港口(车站、机场等交通运输枢纽)、公路铁路运输业、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技术设备和理论研究等。《中国物流与采购》12元/期,全年24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覆盖面广、发行量大的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是我国业内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强势媒体。主要栏目有:权威视点、本期策划、独家发布、案例点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化、学术研究、域外采风等。杂志注重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中国物流与采购领域内最新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典案例,并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物流管理》10元/期,全年12期《物流管理》杂志是一本专注中国物流的商业杂志。旨在展现国内外物流研究的前沿成果、管理知识、资讯信息;精选物流企业案例;介绍国际现代物流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以帮助读者学习物流专业知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流的精华文章与实用信息。《物流与供应链》15元/期,全年12期广州物流协会吸呐从事物流行业经营、研究及服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热心于物流事业的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个人入会。目前,已发展会长单位22个,常务理事单位26个,理事单位30个,会员单位近300个。吸收了南方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华新集团、广州市粮食企业集团、广州市蔬果企业集团、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霍英东南沙货运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利皇集团、日捆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民航快递华南公司、富田—日捆储运(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区通达储运有限公司、广州中联环宇货业储运有限公司、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石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凯通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城市之星运输有限公司等一批广州地区物流龙头企业入会。广州物流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下设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媒体发展工作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培训认证咨询中心、法律咨询中心及协会秘书处等多个职能部门。为会员单位、物流行业相关单位提供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物流》10元/期,全年12期《物流》杂志是国内物流行业的核心媒体之一,九年来一直致力于务实地宣传行业政策、传播先进、科学及有效的物流技术和理念,客观地追踪报道最新的行业动态,其媒体效应已得到了业内的认同。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行业新闻宣传贡献奖”。 其中《物流》杂志与FedEx(联邦快递)合作的“真诚合作表现”一文,获得首届中国物流与采购新闻大赛一等奖,与广东省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体化的物流中心环节”一文,获得三等奖。《物流》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提供最新物流资讯 创造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业》18元/期,全年12期现代物业》杂志是中国物业管理领域的专业传媒,也是中国第一份业主杂志。自2002年7月正式创刊以来,以“恒产恒心、物权物语”的核心理念,始终如一地打造物业管理在高度、深度、广度和速度方面的优势专业传播平台,并以其“专题领衔、创意优先、荟萃百家、关注现代”的办刊风格树立了自己的传媒形象。在今天,现代物业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对话与沟通的首选渠道,并率先进入物业及资产管理的高端探索领域。作为专业传媒中的佼佼者,《现代物业》杂志极赋责任感地始终保持自己一贯的独立品质和客观精神,坚持以报道真相和探索真理的态度,把社区文明进步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源源不断地为各类社区工作人士和业主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丰富资讯和独特观点。

《物流王》DM杂志。最专业的专线杂志,十余年一直专注于做珠三角发往全国的物流专线品牌杂志,在深圳非常有影响力。而且很多厂家订阅。

《物流技术》、《中国物流与采购》

物流管理杂志2021

杂志的话可以看物流时代,网站方面有中国物流与采购网,表上物流方面的行为也比较多,还可以看一下,有一本货运贸易物流知识全面的好书,叫做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特别的全面也实用。

《物流技术》15元/期,全年12期《物流技术》1981年创刊,是中国物流行业第一本物流专业刊物,目前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管,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现中国物流学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旨在推广先进物流技术与设备,开展物流理论研究,交流国内成功经验,传递国际物流信息,促进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技术》面向流通企业、交通运输、口岸码头、物资、商业、储运、粮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经营)企业物流部门以及各物流设备生产厂家等,主要受众为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刊主要通过邮发、自订、展会派送、赠阅等多种渠道发行,目前发行量为25000册。《物流技术》杂志先后荣获国内贸易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是全国物流行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本刊专访、本刊特稿、学术论坛、电子物流、经理园地、国外物流、行业资讯、采购指南、重点报道我国当前物流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行业内焦点问题的深度分析,行业风云人物的及时跟踪报道以及先进适用的物流设备的推介,并开展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市场人士的对话。《物流技术(装备版)》18元/期,全年6期《物流技术》是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在我国物流行业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物流行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荣誉。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技术与装备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物流市场的这种需求与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本刊的读者,《物流技术》杂志社决定在《物流技术》月刊(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的基础上,推出《物流技术(装备版)》(双月刊),旨在推介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为采选物流技术与装备的企业提供相关资讯,搭建一个制造企业、流通企业与物流装备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平台。《物流技术(装备版)》计划推出以下栏目:本刊专访、企业采风、市场聚焦、管理方法、技术交流、装备导航、物流标准化、军事物流装备、物流故事、互动平台等。《物流时代周刊》20元/期,全年12期《物流时代周刊》杂志是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参阅的产业经济杂志,力求通过专业的采编手段——透视行业热点焦点事件;调查解读产业重点问题;强调货主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业的物流管理和需求进行深入报道;着重挖掘典型企业的经验,剖析供需双方的典型案例。读者群面向货主、货代、航(空)运、港口(车站、机场等交通运输枢纽)、公路铁路运输业、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技术设备和理论研究等。《中国物流与采购》12元/期,全年24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覆盖面广、发行量大的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是我国业内最具权威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强势媒体。主要栏目有:权威视点、本期策划、独家发布、案例点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化、学术研究、域外采风等。杂志注重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中国物流与采购领域内最新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典案例,并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物流管理》10元/期,全年12期《物流管理》杂志是一本专注中国物流的商业杂志。旨在展现国内外物流研究的前沿成果、管理知识、资讯信息;精选物流企业案例;介绍国际现代物流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以帮助读者学习物流专业知识,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流的精华文章与实用信息。《物流与供应链》15元/期,全年12期广州物流协会吸呐从事物流行业经营、研究及服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热心于物流事业的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个人入会。目前,已发展会长单位22个,常务理事单位26个,理事单位30个,会员单位近300个。吸收了南方物流企业集团、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华新集团、广州市粮食企业集团、广州市蔬果企业集团、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霍英东南沙货运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利皇集团、日捆物流(中国)有限公司、民航快递华南公司、富田—日捆储运(广州)有限公司、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区通达储运有限公司、广州中联环宇货业储运有限公司、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石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凯通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城市之星运输有限公司等一批广州地区物流龙头企业入会。广州物流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下设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媒体发展工作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培训认证咨询中心、法律咨询中心及协会秘书处等多个职能部门。为会员单位、物流行业相关单位提供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物流》10元/期,全年12期《物流》杂志是国内物流行业的核心媒体之一,九年来一直致力于务实地宣传行业政策、传播先进、科学及有效的物流技术和理念,客观地追踪报道最新的行业动态,其媒体效应已得到了业内的认同。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行业新闻宣传贡献奖”。 其中《物流》杂志与FedEx(联邦快递)合作的“真诚合作表现”一文,获得首届中国物流与采购新闻大赛一等奖,与广东省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体化的物流中心环节”一文,获得三等奖。《物流》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提供最新物流资讯 创造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业》18元/期,全年12期现代物业》杂志是中国物业管理领域的专业传媒,也是中国第一份业主杂志。自2002年7月正式创刊以来,以“恒产恒心、物权物语”的核心理念,始终如一地打造物业管理在高度、深度、广度和速度方面的优势专业传播平台,并以其“专题领衔、创意优先、荟萃百家、关注现代”的办刊风格树立了自己的传媒形象。在今天,现代物业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对话与沟通的首选渠道,并率先进入物业及资产管理的高端探索领域。作为专业传媒中的佼佼者,《现代物业》杂志极赋责任感地始终保持自己一贯的独立品质和客观精神,坚持以报道真相和探索真理的态度,把社区文明进步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源源不断地为各类社区工作人士和业主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丰富资讯和独特观点。

物流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专业的书籍物流知识,日本通运综合研究所边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周成主编现代物流信息化,物流管理,物流学,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物流管理基础,这些书都适合物流行业人士阅读。

1、《物流与供应链》2、《现代物流》3、《物流》4、《物流技术与应用》5、《大物流》……等等不管你是物流企业或者生产企业,你都可以选择《物流与供应链》这份杂志,杂志是由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大连、宁波中国核心物流城市物流协会主办,广州物流协会编辑出版的。读者群主要就是以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部门为主,应该还是比较适合你的。如果你有意愿了解更多关于《物流与供应链》杂志的信息,你可以百度“物流与供应链”,进入百度百科进行了解。上面有杂志的发行覆盖、读者结构等等。假如你有兴趣订阅的话,在上面还有订阅杂志的方法。

南方人物周刊是主流杂志吗

《南方周末》是报纸 主要以介绍时事为主 有各种评论《南方人物周刊》介绍各种政治人物颇多《三联生活周刊》是各种文摘以及评论性文章《新周刊》也有一些评论性文章以及最近的动态等《南都周刊》我没有看过,不清楚。

新京报也是南方报业旗下的。

新周刊好呀。。

本来南方周末是一份很不错的报纸,但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嘛。。。无语了,下面是南方周末的千期献词,希望你能看懂:南国春雨落尽 千周已逝 几代心力 乃见文字万千,洋洋大观 文人心怀书生意气 谁不念洛神飞袂曲水流觞? 然国脉民瘼江湖庙堂 艰险跋涉只为了这千年一脉的进退忧伤! 一份理想 一个新闻人共同的使命与方向 我们来而复往 今天或未来 无论身处何方 我们微笑 对这个国家 依然充满梦想

长江日报有刊物杂志吗

网上投稿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直接在网上投稿的。这类刊物大多比较开放,其网站设有投稿箱、投稿链接等。如《光明日报》(光明网),首页顶端就有“投稿”,可点击直接投稿。这类网站为其注册会员、通讯员、作者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投稿渠道。另二类是电子邮箱投稿。这类刊物大多依据版面、专题,设有多个电子邮箱,投稿人可根据内容选择邮箱。目前,通过电子邮箱投稿是最为普遍的方式。《长江日报》就属于这一类,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应的邮箱地址,通过电子邮件投递。不过,还有不少刊物坚持传统投稿方式,需用信函邮寄到对方的编辑部。

《长江日报》于1949年5月23日创刊,报头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办。

湖北日报不是只关于组织工作的,湖北日报是省委机关报省委组织部办的刊物有《党员生活》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不过你投稿估计是中不了的,因为这些东西一般都收录领导的作品,如果一个老百姓去投稿困难很大。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报,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长江日报》于1952年12月31日终刊,由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接用《长江日报》报名,于1953年元旦继续出版。中南《长江日报》一部分人员参加了武汉《长江日报》的工作。这时的《长江日报》主要担负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任务;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行政委员会有关政策法令及重要指示,仍通过《长江日报》发布,直至1954年大区撤销为止。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刚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和建设成为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市军管会批准《大刚报》继续出版,并派张若达任总编辑,通过这张报纸发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刚报》实行公私合营,陆天虹任公方代表。1951年底。《大刚报》停刊。1952年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从1953年元月起,又接用《长江日报》报名继续出版。1960年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长江日报》与《湖北日报》合并,《长江日报》于1961年1月6日停刊,部分人员调湖北日报社,其余人员于1961年5月1日出版《武汉晚报》,为武汉市委机关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于1966年底停刊。1967年1月21日,又以《长江日报》报名复刊。先后担任过武汉长江日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的有黎智、陆天虹、萧松年、郭治澄、雷行、曾卓、吕梁、黎少岑、黄嘉、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畲、白索、翟玉勋、杨秉林、杨坤潮、张学知、堪根本、陈修诚、熊伟等。《长江日报》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本着“立足武汉、服务全省、贯通长江、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对外开放”的编辑方针,报道国内外和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经验,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具有一定特色;其各具特色的副刊、专刊,适应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1982年7月,长江日报社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合办《经济信息报》,后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和武汉市经委也参加合办。1981年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县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社还办有内部刊物《内部参考》、《长江日报通讯》、《来信摘编》、《评报》、《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和《长江报人》等。1984年,《长江日报》经批准向港澳和国外发行。中南《长江日报》日发行量创刊时为3万份,终刊时为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日发行量为23万份。《长江日报》是中国中部发行量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对开大报,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旗舰。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办报理念,办报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篇层出不穷。精心营造的《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录》、《疑点探访》、《九州方圆》、《热线追踪》、《前程招聘》等蔚为大观,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及至华中地区舆论走向。这是武汉市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从1980年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长江日报》获中国新闻奖28件,在全国城市报纸中位居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武汉地区开展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眼中《长江日报》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张新闻和信息较全的报纸和一张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传阅率达人。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分别设有记者站。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广告额皆位列前五位,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