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第三方物流现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3:00:39

第三方物流现状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人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一词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次大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 1962年,美国的杜拉克在“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流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 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由于物流过程是物质产品从供应者到顾客之间复杂的空间流转过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现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物流实际上是对供给链中的产品在各供给链参与者之间进行管理,包括流通中的(运输中的)和非流通中的(库存的),通过供应链管理对整个渠道的产品和信息实行增加值流动管理,以便获取最大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十到十五年历史的行业。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 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一些行业观察家已对市场的规模作出估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人已从1994年的15 0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250亿美元,并有望在2000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目前的 250亿美元被认为占美国相关市场的6%,那意味着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欧洲最近的潜在物流市场的规模估计约为9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持证。这种状况使第三方物流业拥有大量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以传统的“类物流”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仓储业。运输业、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等,他们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取得成功。美国目前有四百多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其中大多数公司开始时并不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而是逐渐发展进入该行业的。 根据有关人员对51家领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调查,最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内容如下:(见表一) 表一最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内容 序号 服务项目 服务提供者的百分比(%) 1 开发物流策略/系统 97.3 2 电子数据交换能力 91.9 3 管理表现汇报 89.2 4 货物集运 86.5 5 择承运人、货代、海关代理 86.5 6 信息管理 81.l 7 仓储 81.1 8 咨询 78.4 9 运费支付 75.7 10 运费谈判 75.7 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运输、仓储企业对这些服务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经验,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提供物流运输的整体方案。

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缘何在物流领域盛行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4、信息技术的革新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传统企业“ 小而全、大而全” 的内部系统不利于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2、合同物流理念发展滞后3、合同物流的风险4、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5、物流管理的不统一阻碍着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三、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四、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1、接受物流配送新概念2、把握现代物流特征, 进行企业再造3、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4、以专业物流企业作为生产企业物流代理发展专业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配送5、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是我国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前提6、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7、重新审视物流配送战略运用, 确立我国物流企业应有的竞争位次8、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 完善第三方物流配送业务参考文献:[1]文岗,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2]汇田宇,龚国华,第三方物流决策[A],北京国际物流研讨会专刊,[C]:北京北京市商委,2000

第三方物流论文现状研究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3PL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3PL;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D=T+S+L+FW+VW+P+C (其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3PL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3PL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3PL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幺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服务,即实施3PL;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2-4月的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3PL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PL公司的分类:按物流范围和服务功能3PL可以分为综合性物流公司(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具有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和功能性物流公司(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流通加工公司、单一功能、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2001年我国的3PL企业中有29%属于综合性物流公司,而另外的71%则属于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公司。 3PL企业的规模: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1年的259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31人。 认可程度:对3PL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3PL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1年的21%,上升了5个百分比。 3PL企业数量:尽管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数量,但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我国3PL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3PL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 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甚至连著名的电子企业康佳也表示有意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提供3PL服务。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开发的决策标准……7 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公司的分类……9 企业的规模…9 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第三方物流论文现状研究方向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4、信息技术的革新“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探讨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摘要:本文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出发,在铁路货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铁路运输 现状 发展途径 方法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料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迅速兴起。铁路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主动参加物流业这一新的社会化分工,既取得新拓展的物流业务的利益,又为货运业务组织新的货源,这将是铁路货运业务今后发展面临抉择的战略问题。在此,就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一.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由作为物流需求方的货主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承担货主企业的以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系统运营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活动的物流形态。本世纪30年代,"物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全球流通业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至今日,物流业已在各国发展壮大,且各有特色。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伴之以农业回归主业,集中核心业务的高涨呼声,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二.铁路货运发展现状铁路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保障商品流通和人员流通的主要职能,素有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营是与基础设施管理合二为一的,由铁道部、铁路局和分局实行三级管理,它们运输资源的分配仍沿用计划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手段通过调度管理机关强制性进行动力的分配和车流调整,以达到合理安排运力的目的。由于运力的不足造成对分界点运力的争夺,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围绕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产生一些局部利益冲突,影响了分界点的畅通。铁道部近日公布,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数量达15万至 16万辆,而铁路只能满足9万多辆。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铁路目前以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23%的运量。就是以这样的效率,铁路货运目前只能满足60 %的需求,运输质量也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运输能力不足,许多物资经常受停装限装的限制;因为运输能力不足,一些港口时常出现物资积压情况,一些煤矿以运定产;因为运输能力不足,部分时段的特殊运输难以满足,使铁路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扩大路网规模,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我国铁路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网运分离”的改革目标。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与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分开,组建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和若干个客、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提高运输效率,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路网公司统一管理国家铁路线路、桥梁、信号、供电设备等。客货运公司与路网公司是市场交易关系,路网对客货运公司收取线路使用费,负责路网的维修、改造和建设,客货运公司直接从市场上取得收入。三.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在物流系统中,运输是连接供求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铁路货运虽然与现代物流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优势。1. 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就拿广深铁路为例:广深铁路建有比较完善的专业运输设备,包括万平方米的货仓仓库、万平方米的货物堆场、铁路装卸门吊和叉车以及特种运输的专用设施等。铁路传统货运业务基本齐全,能进行整车、零担、鲜活、危险品及笨重货物的运输,这是一般物流公司难以具备的。由于广深铁路与港口和专用线连接紧密,以及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在内陆的中长远货物运输方面培育了一批稳定货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货运量。2. 信息网络优势铁路现拥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具有声频、音频及数字信息传输功能,并经我国铁路通讯信息系统可通达全国业务站点。目前可以提供货运办理站信息查询、货物到达信息查询、货运价格查询服务,而且铁路开始应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其中票据、确报、营销计划子系统已投入运用,正在建立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跟踪系统,届时可以实施铁路货车和集装箱的即时查询和跟踪监控。

第三方物流论文现状研究报告

探讨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摘要:本文从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出发,在铁路货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铁路运输 现状 发展途径 方法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料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迅速兴起。铁路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向现代物流领域拓展,主动参加物流业这一新的社会化分工,既取得新拓展的物流业务的利益,又为货运业务组织新的货源,这将是铁路货运业务今后发展面临抉择的战略问题。在此,就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一.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由作为物流需求方的货主企业以外的第三方,承担货主企业的以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系统运营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活动的物流形态。本世纪30年代,"物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全球流通业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时至今日,物流业已在各国发展壮大,且各有特色。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伴之以农业回归主业,集中核心业务的高涨呼声,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二.铁路货运发展现状铁路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保障商品流通和人员流通的主要职能,素有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运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营是与基础设施管理合二为一的,由铁道部、铁路局和分局实行三级管理,它们运输资源的分配仍沿用计划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手段通过调度管理机关强制性进行动力的分配和车流调整,以达到合理安排运力的目的。由于运力的不足造成对分界点运力的争夺,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围绕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相互之间产生一些局部利益冲突,影响了分界点的畅通。铁道部近日公布,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数量达15万至 16万辆,而铁路只能满足9万多辆。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铁路目前以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23%的运量。就是以这样的效率,铁路货运目前只能满足60 %的需求,运输质量也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为运输能力不足,许多物资经常受停装限装的限制;因为运输能力不足,一些港口时常出现物资积压情况,一些煤矿以运定产;因为运输能力不足,部分时段的特殊运输难以满足,使铁路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发展,扩大路网规模,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我国铁路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网运分离”的改革目标。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路网与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分开,组建国家铁路路网公司和若干个客、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提高运输效率,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路网公司统一管理国家铁路线路、桥梁、信号、供电设备等。客货运公司与路网公司是市场交易关系,路网对客货运公司收取线路使用费,负责路网的维修、改造和建设,客货运公司直接从市场上取得收入。三.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势在物流系统中,运输是连接供求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铁路货运虽然与现代物流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优势。1. 铁路运输行业的优势就拿广深铁路为例:广深铁路建有比较完善的专业运输设备,包括万平方米的货仓仓库、万平方米的货物堆场、铁路装卸门吊和叉车以及特种运输的专用设施等。铁路传统货运业务基本齐全,能进行整车、零担、鲜活、危险品及笨重货物的运输,这是一般物流公司难以具备的。由于广深铁路与港口和专用线连接紧密,以及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在内陆的中长远货物运输方面培育了一批稳定货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货运量。2. 信息网络优势铁路现拥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具有声频、音频及数字信息传输功能,并经我国铁路通讯信息系统可通达全国业务站点。目前可以提供货运办理站信息查询、货物到达信息查询、货运价格查询服务,而且铁路开始应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其中票据、确报、营销计划子系统已投入运用,正在建立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跟踪系统,届时可以实施铁路货车和集装箱的即时查询和跟踪监控。

物流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物流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则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风靡全球。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各企业纷纷从“手工作坊”、“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生产”模式靠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企业在传统的“开源节流”措施之外,必须把成本的全面降低作为系统性的工程加以深入挖掘,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体系,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用战略的眼光去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论文选题意义

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使管理者忽视了以全局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而真正的控制点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控制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与战略成本共同管理控制。

在降低成本途径方面,必须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逐一的分析,使产品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尽管我国许多企业也提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而必须从控制整个价值链的视野去寻求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论文思路、提纲及方法

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写作思路

1、企业物流成本概述

1、1企业物流成本的定义

1、2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1、2、1企业物流总成本构成

1、2、2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

2、中国企业物流现状的认识与分析

2、1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题目: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与设计

1、选题依据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几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而且加上内外部环境一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第三方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做为无论是对于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而言,为改变现状,赢得发展,必须科学合理地分析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根据相关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设计实施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收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建议的的相关资料。

(2)研究内容

引言:本文研究的意义

一、第三方物流的综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

(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

(三)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

(三)缺乏现代化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四)国家在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对于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这一瓶颈,可以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合理利用社会存量资源。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四)有关部门应健全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既有物流供需双方经营观念、经营模式的问题,又有物流发展环境和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问题。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中介组织的有机协同,政府政策真正满足企业需求,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中介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形成相关组织的合力作用,只要这样不断的自我改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开发的决策标准……7 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公司的分类……9 企业的规模…9 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现状的论文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3. 港口与专用线的优势我国铁路与港口连接紧密。在广州,广深铁路与广州港紧密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450万吨;在深圳,广深铁路东经平盐铁路与深圳盐田国际深水港连接,西经平南铁路与深圳蛇口、赤湾、妈湾港口群连接,2002年运输量达1416万吨。 四. 铁路货运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 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门的管理体制仍是政企不分,铁路货运的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企合一的业务管理机制。作为一个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而在合理的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会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均衡,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铁路的所有者是国家,在经营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产生了经营者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经营变成了成本最大化而不是效益最大化,这样便出现了货运部门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考虑,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营销意识不强,官僚作风严重,没有危机感,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2. 手续繁琐,运输速度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因此,要求货物运输速度快,以节省时间成本,为货主实现利润。但是,一方面,铁路的货运手续繁琐,从报批计划到装车需要多道手续;另一方面铁路各区段运输能力不均衡,许多地方编组、集结技术落后,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产生“瓶颈”现象。这样,运输时间加大,很容易使商品错过最为有利的销售时间。3. 运价缺乏市场灵活度铁路的货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虽有利于保持铁路稳定,防止不合理收费产生,但负面作用是不符合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的国情。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运输以利润较低的原材料为主,价格承受能力低;而发达地区以利润较高的成品为主,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颇显有余。因此,实行统一价格标准,使货运部门不能很好地运用价格手段灵活开展营销,阻碍了资源的全国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降低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能力。4. 服务手段缺乏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铁路货运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这个过程正在加速。而铁路的服务水平却远远跟不上这个形势。从硬件上来说,一方面,铁路技术水平落后,在高新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铁路变革的速度却相当缓慢,货物的运输信息无法迅速传递,手工作业的程度很高,效率低下,货主不能对货物到达的位置有更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客户要求的是全程的运输服务,即“门到门”服务,而铁路货运单位的汽车保有量不足,市场又没有统一规范,对客户非常不便。从软件上来讲,未健全相应的售前服务(如咨询服务)机构和售后服务机构,如当客户办理索赔业务时,虽然货场有安全部门,但大多定位在一个行政机构的地位上,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造成客户赔偿困难。五.铁路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治标须治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运输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换过程中,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使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2. 实现信息网络化,发展全过程、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业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必须首先创造这一条件,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要求。信息化与否已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3. 按现代物流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共享性信息平台铁路货运业务向物流拓展,必须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首先,借助现有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网络,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为货运业务和物流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其次,研究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提报用车计划,网上办理承运手续。第三,研究开发货场货仓、集装箱、承运交付、加工配送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由传统行业管理向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变。4. 重组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我国传统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业务流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进行重组与再造。相对于强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的供应管理链管理来说,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内部供应链管理,还是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都是对流程的改革。再造设计到组织的转型,通过再造,企业从以分立的职能部门为基础转变到以跨越大多数或所有的功能活动的核心流程为基础。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运输企业往往只能提供阶段性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货主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全部外包出去。5.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推动改造传统运输企业的进程从物流企业的资本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占大部分,物流行业属于进入成本高、退出成本也高的行业。加入WTO后,国门大开,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物流服务业三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护,它们会采取与国内物流企业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占领市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我国运输企业的改造和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利用外资观念:利用外资不仅要讲求数量,更要讲求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引进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物流观念、物流模式、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引进、学习,而且要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6. 按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开发新的货运产品一是实行横向联合经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运力衔接与优势互补,满足客户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服务需求。二是努力开发集装箱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港口、快递公司、外运公司合作经营,建立新型的运输服务链,形成新的货运产品。三是根据物流物品种类,开发适应不同物流种类的搬运、装卸、保存的机械器具、包装、库存技术,通过上述开发形成新的货运产品。参考文献: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王明智 《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二次印刷李庆云 《关于广深铁路货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思考》 《改革与管理》 2003年3月第87期 第13页

一、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倍、倍和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倍和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第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是,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今年到现在为止是,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第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第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4、信息技术的革新“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