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ppp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2024-07-07 02:11:49

ppp论文查重

学习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听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的热心指导,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这门课程,并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PPP模式被地方政府广泛应用到地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中,以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减轻地方政府预算增加、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经济增长动力。其关键在于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要落实到位,实现资金管理良性循环。本文围绕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策略,从PPP项目特征分析着手,探讨PPP项目特点,阐述PPP项目过程风险点及财务管理策略,以此提高实践中PPP项目质量和运作效率。

关键词: PPP项目;投资分析;财务管理;

引言: 目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为政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运作质量提供助力。

一、PPP项目模式概述

(一)PPP项目投资分析

1、PPP项目概念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投资合作的一种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政府拟建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时,由社会资本介入来承担融资、施工、建设、运营项目全周期工作,政府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分期付费的方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可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

2、PPP项目投资特征

PPP项目具有程序复杂、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与传统项目建设相比,最显着的区别是政府不再负责项目融资,其建设资金需由社会资本方融资,政府在运营期内逐年支付相应费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需解决较大的融资金额,银行的融资审核条件也较为严格,所投资本短期内很难收回,可能造成社会资本方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加剧,对于其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二)PPP项目特点

1、合作伙伴

PPP模式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合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建立的合作关系进行项目运作,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在目标项目建设上的共同运作、共同分担和风险抵御,二者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形成平等顺畅沟通的工作界面。

2、利益共享

社会资本以PPP项目实现自身利益追求,政府则是以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为目标,双方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是PPP项目的成功。需要指出的是PPP项目多为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型项目,具有公益性,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社会资本在权衡项目收益时,首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不受影响,合理制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项目持续的稳定性和收益性。利益共享除了指共享项目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社会资本获取相对合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共享局面。

3、风险分担

PPP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伴有高风险,执行过程中利益与风险相对应,没有风险分担,健康可持续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以对称性、最优性、上限性、动态性为原则的风险分担机制,各方最大可能承担自身有优势的伴生风险,当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项目整体的成本就能最小化。为此政府方要建立健全的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调研、设计,通过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估,对项目预期进行精准判断。社会资本方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降低过程中突发风险,推进项目平稳实施。

二、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项目管理风险

PPP项目过程中会面临来自筹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移交等各阶段的管理风险。前期筹备阶段由于资金额大、周期长,规划相对复杂,审批程序也相对较长,低效能可能导致项目错失政策机会。建设阶段需要经历设计、概预算及施组方案批复、计量、审计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实施主体是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过程中因管理权限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一些职能机构对相应工作专业能力较弱造成迟滞效应。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应共同聘请具备相应能力、规模的独立第三方开展全过程咨询、审计、评价等工作,构筑政府、社会资本、第三方机构稳定三角形工作机制,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二)市场环境风险

PPP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一是来自宏观政策调整及政府运作机制转变。PPP项目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运作机制的.影响,项目会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而改变进度或功能要求,增加了项目时效性风险。合理的政策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潜在风险,但一些政策调整影响到项目预期收益时,将直接造成项目资金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来自社会资本自身融资能力的管控风险。政府通常只负责对应的资本金,不参与项目融资及担保。而银行业对PPP项目融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资本方自身需要有强劲的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方能保证项目资金周转正常。

(三)超合同造价风险

当前某些PPP项目建设期出现了超合同造价的现象。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通常由政府方提前完成了设计招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经审批的预算超过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如果合同条款没有对该现象做明确约定,一是会直接造成融资方案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二是造成合同双方的信任风险、审计风险进一步放大。

(四)法律风险

随着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管上的缺失也愈加明显。PPP项目主体的法律结构关系涉及行政、民商较为复杂,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将直接造成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行政权力滥用、项目管理权限受限等局面,影响PPP模式长期健康发展。

三、PPP项目财务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PPP项目最终目标,确保参与方预期利益,需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风险预警机制,针对PPP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环节较多且复杂的程序体系实现最终目标,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内平稳推进,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施工参与方、投资者、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统筹考虑。抓住资金这一管控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金配比关系,以目标锁定资金预控,以资金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以项目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事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职责体系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实时管控现金流情况,对各环节形成监督。通过资金运动情况分析执行过程与客观环境是否相符,及时予以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让防止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项目融资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提升内控机制水平

PPP项目融资是全过程、全方位融资,表现为项目筹备期资本金融资、建设期债权融资、运营期证券化融资等。不同主体融资风险表现为财力强的地方政府风险小、财力弱的风险大;社会资本方自身经济实力强的风险小,自身实力弱的风险就大。不同项目融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重点项目、有补助项目风险相对较小;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政府支付责任的风险较小,使用者付费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则风险大。项目的不同阶段同样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建设期受工期、质量、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带来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运营期项目产出已经形成,收益基本稳定则风险较小。

实现对风险点的控制就要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控,科学、合理进行项目融资,控制资金周转。科学的项目概预算有助于较好控制项目总体投资规模,有助于判断融资方案的底线和可行性。社会资本方要注重与政府各阶段尤其是前期沟通,根据概预算结果指导后期的建设、运营、移交、退出。坚决避免由于融资成本偏离较大,增信条件无法达成等因素造成项目融资难以实现。始终将财务测算和风险预判作为重点,构建各阶段的结构化融资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债务支付义务。建立滚动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及时调整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在预算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合理控制,按照预估规模做好融资比例和渠道的选择,严控融资规模和资金用途,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资金支出,搭建客观、可执行的项目预算执行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健全资金收支相关制度,控制好项目资金风险。

(三)项目运营期间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

(1)注重分析绩效考核对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的影响程度,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为制定运维方式、评价执行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2)关注市场因素变化,及时对比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度,通过分析锁定影响因素,做优使用者付费可控部分,提升资金效能。

(3)设计好融资构架,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窗口期充分利用REITs等有效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充沛流动性。

(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PPP模式融合了多方利益诉求,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基础平台。因此需要各方和环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资本方的权益、利益。在PPP模式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符合项目发展、客观、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减少因法律缺失、合同纠纷等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法规的制定,需要协调、明确项目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一是要规范项目运作全流程;二是明确各阶段的监督主体和权责内容;三是要制定好退出机制及纠纷解决途径;四是要做好PPP项目的运营权约定;五是其他关键事项,如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扶持政策、财税补贴等。

(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PPP项目涉及财务、税务、法律、金融、工程、运营等领域,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能够适应PPP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处于发展适应期。为此各参与方要加强专业化人才梯队的培养,提高专业度和理论储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PPP模式通过合作共赢、互信互利实现政府、公众及社会资本的三方共赢。为了更好促进PPP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保护各方合法利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融资环境,项目管理者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项目投资分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支持动力。

五、参考文献

[1]王卓君,郭雪萌,李红昌.地区市场化进程会促进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融资吗-基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7(10):54–64.

[2]霍伟东,陈若愚,李行云.制度质量、多边金融机构支持与PPP项目成效-来自非洲PPP项目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52–64.

[3]王柳清.基于PPP项目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24–225.

[4]于莉.新时期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76–77.

[5]刘穷志,任静.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素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6):39–47.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知网的降重真的很贵,但有很多没有那么多严谨的降重软件网址paperok,paperyy,paperis,,,,,

免费的我用了PaperEasy论文修改助手,不过感觉也是一般般,给我修改拓展思路而已。我是老实人,还是老老实实自己修改吧!!!

ppp模式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要求用尽可能少的精彩语言,准确描述论文内容,表明 文章 的核心亮点。那么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风险管理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2、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3、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4、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5、科技型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外包风险管理研究

6、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7、品牌生态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8、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9、EPC模式下我国国际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成效研究

10、基于绩效考核下的国有控股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11、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2、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

13、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金融创新路径研究

1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

15、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1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17、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18、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

19、逐段决定复合泊松风险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

20、煤炭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21、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演化机理及管控体系研究

22、基于创业板的风险投资IPO市场效应研究

23、广义非对称金融风险测度及应用研究

24、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研究

25、我国商业健康 保险 风险管理研究

26、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研究

27、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28、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研究

29、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30、信用衍生品发展与银行业稳定:理论与实证

31、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效果研究

32、西北太平洋柔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评价

33、基于不同风险度量和交易约束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研究

34、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

35、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36、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

37、蔬菜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研究

38、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研究

39、基于复杂网络的对外投资 企业战略 风险识别及预警模型研究

40、基于模糊理论的无锡市地方税收风险管理研究

4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与风险评价研究

42、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分析及监管改革研究

43、上市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

44、基于SV模型和EVT理论的金融极值风险度量研究

45、对外投资动因、政治风险、制度距离与区位选择

46、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算研究

47、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8、分税制度下城投债的适度发行规模研究

49、保健类商品信任机制与购买行为研究

50、企业跨境上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战略风险治理的视角

51、基于经济资本的中国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52、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机理及管控模式研究

53、标会研究--风险、投资效率及其他

54、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研究

55、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研究

56、台湾场外交易市场制度演进及风险管理

57、股指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和风险监管研究

58、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59、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管理研究

60、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问题研究

物业管理论文题目

1、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营销模式研究

2、我国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3、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区分所有物业自治管理制度研究

5、中国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初探

6、“春江花园业主委员会诉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管理纠纷案”评析

7、A物业管理企业物业服务创新研究

8、人民调解在物业管理纠纷中的作用与完善

9、物业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10、可持续发展的物业管理研究

11、物业项目管理中员工压力源、工作倦怠与团队效能关系研究

12、现代物业管理中移动服务系统的采纳研究

13、我国物业管理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14、物业管理委托的法律思考

15、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16、BIM技术在办公建筑设计及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7、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18、城市物业管理组织体系研究

19、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的评价和评级研究

20、从物业管理的性质看我国物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21、从盈亏平衡分析看居住性物业管理的规模经营

22、__市__区物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居住区物业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24、关于物业管理收费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25、我国物业管理问题初探

26、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初探

27、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28、从 市场营销 看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必要性

29、浅析社会保障性住宅的物业管理

30、提高普通居民住房的物业管理水准的对策研究

31、规范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制度初探

32、企业推行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33、论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4、论我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35、关于物业管理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构想

36、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研究

37、信息技术与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之实践研究

38、__房地产中介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39、__物业管理公司激励机制研究

40、基于空间可视化技术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41、基于服务的商业地产webgis研究与实现

42、创远第三城房地产开发项目 营销策划 研究

43、现实视域下的安全保障义务

44、scs体育馆管理创新研究

45、c_物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6、物业管理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47、我国物业服务法律问题的若干思考

48、yc公司翰林苑项目分析

49、生态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50、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51、沈阳方圆大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2、高空落物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53、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行政管理体系研究

54、物业服务企业营销力研究及提升途径探析

55、我国业主委员会法律主体地位之研究

56、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研究

57、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58、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中的成本控制研究

59、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60、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

项目管理论文题目

1、浅析中国MBA 教育 的挑战和对策——以学生、教师、 教学 方法 到项目管理为视角

2、不断推进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向高层次发展

3、美国AACSBInternational、英国AMBA及欧洲EQUIS高等管理教育认证机构的比较对我国MBA项目的启示

4、S大学医院管理MBA项目的学员满意度分析及启示

5、华侨大学MBA项目战略研究

6、G校MBA教育项目企业化管理研究

7、国际化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8、“傍大款”是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9、A高校MBA教育价格策略研究

10、我国高校MBA项目发展策略研究

11、浅析项目化管理理论,创造企业核心能力

12、HL大学MBA学员满意度调研分析

13、 财经 类院校MBA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4、医院管理MBA案例教学的满意度研究

15、现代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16、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评估方法研究

17、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

18、基于路径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19、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20、应用代建制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21、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2、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23、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4、国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比较研究

25、大型IT项目管理方法研究

26、基于Partnering的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27、业主方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职能研究

28、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9、项目管理方法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0、房地产开发全过程项目管理研究

31、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研究

3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33、制造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34、精细化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5、G公司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36、A公司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

37、管理学院MBA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中国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39、荷塘区“荷塘月色”项目规划研究

40、S商学院MBA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

41、奥的斯备件中心存货管理系统分析与控制

42、CB生物药物研发多项目管理研究

43、我国高等管理教育专业学位项目网络营销研究

44、奥镁公司隧道窑余热回收项目管理案例研究

45、T汽车零部件公司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改进研究

46、基于网络游戏《远古幻想Online》的项目计划书

47、警苑工程业主方管理机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48、内蒙古财经大学MBA教育项目竞争战略研究

49、华侨大学MBA教育项目营销战略研究

50、《案例》:广东南方通信器材有限公司——城域网项目管理研究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文章:

★ mba各方向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推荐

★ 不同专业的mba论文题目推荐

★ 商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博士论文研究计划书的范文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有哪些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财务管理论文主要主题方向

网络财务、模式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财务战略、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动态财务管理、指标体系、管理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模糊层次分析法、军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物流企业、“互联网+”。

财务管理论文次要主题方向

传统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网络财务系统、电子商务环境、电子货币、电子商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预警管理系统、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模式、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军工产品、企业资源规划、会计系统、库存管理、管理目标、企业财务战略、结算中心。

财务管理模式选题方向案例

1、JT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究。

2、“互联网+ ”环境下财务共享中心研究 ——以A集团为例。

3、基于战略视角的海天味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4、PPP模式下特色小镇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X小镇项目的分析。

5、德创环保财务风险及控制研究。

6、华鲁恒升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研究。

你可以百度两会。博鳌论坛,都有关于保险业发展的

ppp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PPP模式被地方政府广泛应用到地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中,以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减轻地方政府预算增加、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经济增长动力。其关键在于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要落实到位,实现资金管理良性循环。本文围绕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策略,从PPP项目特征分析着手,探讨PPP项目特点,阐述PPP项目过程风险点及财务管理策略,以此提高实践中PPP项目质量和运作效率。

关键词: PPP项目;投资分析;财务管理;

引言: 目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为政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运作质量提供助力。

一、PPP项目模式概述

(一)PPP项目投资分析

1、PPP项目概念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投资合作的一种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政府拟建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时,由社会资本介入来承担融资、施工、建设、运营项目全周期工作,政府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分期付费的方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可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

2、PPP项目投资特征

PPP项目具有程序复杂、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与传统项目建设相比,最显着的区别是政府不再负责项目融资,其建设资金需由社会资本方融资,政府在运营期内逐年支付相应费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需解决较大的融资金额,银行的融资审核条件也较为严格,所投资本短期内很难收回,可能造成社会资本方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加剧,对于其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二)PPP项目特点

1、合作伙伴

PPP模式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合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建立的合作关系进行项目运作,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在目标项目建设上的共同运作、共同分担和风险抵御,二者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形成平等顺畅沟通的工作界面。

2、利益共享

社会资本以PPP项目实现自身利益追求,政府则是以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为目标,双方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是PPP项目的成功。需要指出的是PPP项目多为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型项目,具有公益性,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社会资本在权衡项目收益时,首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不受影响,合理制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项目持续的稳定性和收益性。利益共享除了指共享项目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社会资本获取相对合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共享局面。

3、风险分担

PPP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伴有高风险,执行过程中利益与风险相对应,没有风险分担,健康可持续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以对称性、最优性、上限性、动态性为原则的风险分担机制,各方最大可能承担自身有优势的伴生风险,当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项目整体的成本就能最小化。为此政府方要建立健全的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调研、设计,通过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估,对项目预期进行精准判断。社会资本方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降低过程中突发风险,推进项目平稳实施。

二、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项目管理风险

PPP项目过程中会面临来自筹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移交等各阶段的管理风险。前期筹备阶段由于资金额大、周期长,规划相对复杂,审批程序也相对较长,低效能可能导致项目错失政策机会。建设阶段需要经历设计、概预算及施组方案批复、计量、审计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实施主体是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过程中因管理权限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一些职能机构对相应工作专业能力较弱造成迟滞效应。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应共同聘请具备相应能力、规模的独立第三方开展全过程咨询、审计、评价等工作,构筑政府、社会资本、第三方机构稳定三角形工作机制,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二)市场环境风险

PPP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一是来自宏观政策调整及政府运作机制转变。PPP项目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运作机制的.影响,项目会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而改变进度或功能要求,增加了项目时效性风险。合理的政策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潜在风险,但一些政策调整影响到项目预期收益时,将直接造成项目资金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来自社会资本自身融资能力的管控风险。政府通常只负责对应的资本金,不参与项目融资及担保。而银行业对PPP项目融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资本方自身需要有强劲的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方能保证项目资金周转正常。

(三)超合同造价风险

当前某些PPP项目建设期出现了超合同造价的现象。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通常由政府方提前完成了设计招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经审批的预算超过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如果合同条款没有对该现象做明确约定,一是会直接造成融资方案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二是造成合同双方的信任风险、审计风险进一步放大。

(四)法律风险

随着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管上的缺失也愈加明显。PPP项目主体的法律结构关系涉及行政、民商较为复杂,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将直接造成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行政权力滥用、项目管理权限受限等局面,影响PPP模式长期健康发展。

三、PPP项目财务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PPP项目最终目标,确保参与方预期利益,需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风险预警机制,针对PPP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环节较多且复杂的程序体系实现最终目标,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内平稳推进,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施工参与方、投资者、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统筹考虑。抓住资金这一管控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金配比关系,以目标锁定资金预控,以资金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以项目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事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职责体系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实时管控现金流情况,对各环节形成监督。通过资金运动情况分析执行过程与客观环境是否相符,及时予以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让防止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项目融资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提升内控机制水平

PPP项目融资是全过程、全方位融资,表现为项目筹备期资本金融资、建设期债权融资、运营期证券化融资等。不同主体融资风险表现为财力强的地方政府风险小、财力弱的风险大;社会资本方自身经济实力强的风险小,自身实力弱的风险就大。不同项目融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重点项目、有补助项目风险相对较小;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政府支付责任的风险较小,使用者付费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则风险大。项目的不同阶段同样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建设期受工期、质量、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带来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运营期项目产出已经形成,收益基本稳定则风险较小。

实现对风险点的控制就要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控,科学、合理进行项目融资,控制资金周转。科学的项目概预算有助于较好控制项目总体投资规模,有助于判断融资方案的底线和可行性。社会资本方要注重与政府各阶段尤其是前期沟通,根据概预算结果指导后期的建设、运营、移交、退出。坚决避免由于融资成本偏离较大,增信条件无法达成等因素造成项目融资难以实现。始终将财务测算和风险预判作为重点,构建各阶段的结构化融资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债务支付义务。建立滚动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及时调整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在预算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合理控制,按照预估规模做好融资比例和渠道的选择,严控融资规模和资金用途,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资金支出,搭建客观、可执行的项目预算执行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健全资金收支相关制度,控制好项目资金风险。

(三)项目运营期间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

(1)注重分析绩效考核对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的影响程度,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为制定运维方式、评价执行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2)关注市场因素变化,及时对比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度,通过分析锁定影响因素,做优使用者付费可控部分,提升资金效能。

(3)设计好融资构架,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窗口期充分利用REITs等有效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充沛流动性。

(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PPP模式融合了多方利益诉求,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基础平台。因此需要各方和环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资本方的权益、利益。在PPP模式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符合项目发展、客观、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减少因法律缺失、合同纠纷等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法规的制定,需要协调、明确项目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一是要规范项目运作全流程;二是明确各阶段的监督主体和权责内容;三是要制定好退出机制及纠纷解决途径;四是要做好PPP项目的运营权约定;五是其他关键事项,如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扶持政策、财税补贴等。

(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PPP项目涉及财务、税务、法律、金融、工程、运营等领域,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能够适应PPP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处于发展适应期。为此各参与方要加强专业化人才梯队的培养,提高专业度和理论储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PPP模式通过合作共赢、互信互利实现政府、公众及社会资本的三方共赢。为了更好促进PPP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保护各方合法利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融资环境,项目管理者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项目投资分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支持动力。

五、参考文献

[1]王卓君,郭雪萌,李红昌.地区市场化进程会促进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融资吗-基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7(10):54–64.

[2]霍伟东,陈若愚,李行云.制度质量、多边金融机构支持与PPP项目成效-来自非洲PPP项目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52–64.

[3]王柳清.基于PPP项目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24–225.

[4]于莉.新时期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76–77.

[5]刘穷志,任静.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素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6):39–47.

连锁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连锁经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秦寰宇. 大型网购企业配送网络优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 潘咪咪.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胜利油田生态环境系统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3] 徐洪超. 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4] 蔡云蛟. 基于物流成本的配煤中心选址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 付延冰. 基于随机需求的配送中心设备配置与库存控制问题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6] 毛太田. 连锁零售供应链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7] 李庆喜. B公司海外物流Supply-hub运作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8] 黄丽珍,李旭,王其藩. 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9] 周涛,程钧谟,乔忠. 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 2003(05)

[10] 桂寿平,朱强,吕英俊,桂程飞.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库存控制机理研究[J]. 物流技术. 2003(06)

[11] Edward A. Silver,David J.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2007 (1)

[12] 伯帆. 基于Supply-hub的宜家餐厅供应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3] Amit Eynan,Dean H. Kropp. Effective and simple EOQ-like solutions for stochastic demand periodic review system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06 (3)

[14] Pin-Ho Lin,David Shan-Hill Wong,Shi-Shang Jang,Shyan-Shu Shieh,Ji-Zheng Chu. Controller design and reduction of bullwhip for a model supply chain system using z -transform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 2003 (5)

[15] 张勇. 电气企业供应物流库存协作模式选择与效益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16] 白云鹏. 中粮我买网北京物流中心货位与批次拣选优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 庞林荣. 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开展循环物流业务模式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 董宇. 进口汽车分销系统库存策略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3] 汪振义. 基于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供应链收益与风险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 杨一铭. 中韩贸易环境下的集装箱海铁联运计划优化[D].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5] 闵宏东. PPP项目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水业的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6] 刘世伟. 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管理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 贾静.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项目需求变更影响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8] 夏雄. 基于贝叶斯需求预测理论的易损耗货物库存控制模型[D].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 俞箐. 邮政速递信息系统架构分析与预测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0] 张S. 音像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 马剑平. 经济型酒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2(11)

[2] 纪文哲.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2(47)

[3] 邓秋霞. 从第三版星级标准看成都饭店业的发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4] 王华,江晓云. 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J]. 社会科学家. 2004(02)

[5] 邹统钎. 经济型酒店的关键成功因素与经营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3)

[6] 王大悟. 确立中国饭店集团的品牌优势[J]. 旅游科学. 2003(02)

[7] 陈国香. 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8] 殷瑛. 酒店网站顾客预订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9] 刘慧. 一个关于酒店变革的研究[D]. 清华大学 2004

[10] 殷红卫. 南京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11] 赵剑锋.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关键要素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12] 曲常军. 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 中国商贸. 2011(30)

[13] 赵莹雪,郑海燕,余惠宜. 广州酒店发展新趋势--经济型品牌连锁经营[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7)

[14] 赵炜. 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 生产力研究. 2007(11)

[15] 张璐,张胜男. 我国经济型酒店特许经营模式研究--以“如家”酒店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16] 周莉. 浅谈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机会和经营模式[J].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12)

[17] 冯冬明. 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 旅游学刊. 2006(07)

[18] 费寅. 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11)

[19] 孙静,黄清. 我国经济型酒店外包业务的功效及管理策略[J]. 商业研究. 2006(06)

[20] 曹毓. 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定位探究[J]. 中国商贸. 2011(12)

[21] 张先花,朱磊.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08)

[22] 吴巍,王红英. 现代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力策略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23)

1] 王德,耿慧志,胡晓华,林旋. 时距概念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城市规划, 2001,(07) . [2] 朱才斌,林坚. 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00,(04) . [3] 陈雪明.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美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 1996,(02) . [4] 杨丽娟,牛玲. 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J]城市公共交通, 2001,(03) . [5] 黄解军,潘和平,万幼川. 构建智能交通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3) . [6] 潘海啸,张瑛.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4) . [7] 傅国伟,郭京菲.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7,(01) . [8] 杨新苗,王炜,顾维平,周明保. 公交线路客流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4) . [9] 王殿海,吴娟,栗红强. 典型线路公共汽车票价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6) . [10] 潘海啸. 快速交通系统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区的作用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04) . [11] 欧阳安蛟. 容积率影响地价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研究[J]城市规划, 1996,(02) . [12] 张奎福.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位置[J]北京规划建设, 1997,(06) . [13] 胡润洲.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路): 提高大城市公交运输水平的重要途径[J]城市规划, 1997,(03) . [14] 杨晓光,马林. 有关城市公交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先控制管理系统[J]城市规划, 1997,(03) . [15] 陆锡明,陈必壮. 上海实行公交专用路的设想[J]城市规划, 1997,(03) . [16] 何磊. 快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走健康之路[J]城市规划, 2002,(03) . [17] 李秀辉,张世英. 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规划, 2002,(07) . [18] 覃煜,晏克非,赵童.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换乘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02) . [19] 孙明洁.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 2000,(01) . [20] 史春华,杨晓光,曾松.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0,(02) .

ppp模式硕士毕业论文

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PPP项目的投资风险与财务管理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PPP模式被地方政府广泛应用到地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中,以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减轻地方政府预算增加、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经济增长动力。其关键在于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要落实到位,实现资金管理良性循环。本文围绕PPP项目投资分析及财务管理策略,从PPP项目特征分析着手,探讨PPP项目特点,阐述PPP项目过程风险点及财务管理策略,以此提高实践中PPP项目质量和运作效率。

关键词: PPP项目;投资分析;财务管理;

引言: 目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为政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运作质量提供助力。

一、PPP项目模式概述

(一)PPP项目投资分析

1、PPP项目概念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投资合作的一种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政府拟建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时,由社会资本介入来承担融资、施工、建设、运营项目全周期工作,政府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分期付费的方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可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

2、PPP项目投资特征

PPP项目具有程序复杂、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与传统项目建设相比,最显着的区别是政府不再负责项目融资,其建设资金需由社会资本方融资,政府在运营期内逐年支付相应费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需解决较大的融资金额,银行的融资审核条件也较为严格,所投资本短期内很难收回,可能造成社会资本方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加剧,对于其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二)PPP项目特点

1、合作伙伴

PPP模式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合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建立的合作关系进行项目运作,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在目标项目建设上的共同运作、共同分担和风险抵御,二者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形成平等顺畅沟通的工作界面。

2、利益共享

社会资本以PPP项目实现自身利益追求,政府则是以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为目标,双方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是PPP项目的成功。需要指出的是PPP项目多为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型项目,具有公益性,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社会资本在权衡项目收益时,首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不受影响,合理制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项目持续的稳定性和收益性。利益共享除了指共享项目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社会资本获取相对合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共享局面。

3、风险分担

PPP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伴有高风险,执行过程中利益与风险相对应,没有风险分担,健康可持续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以对称性、最优性、上限性、动态性为原则的风险分担机制,各方最大可能承担自身有优势的伴生风险,当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项目整体的成本就能最小化。为此政府方要建立健全的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调研、设计,通过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估,对项目预期进行精准判断。社会资本方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降低过程中突发风险,推进项目平稳实施。

二、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项目管理风险

PPP项目过程中会面临来自筹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移交等各阶段的管理风险。前期筹备阶段由于资金额大、周期长,规划相对复杂,审批程序也相对较长,低效能可能导致项目错失政策机会。建设阶段需要经历设计、概预算及施组方案批复、计量、审计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实施主体是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过程中因管理权限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一些职能机构对相应工作专业能力较弱造成迟滞效应。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应共同聘请具备相应能力、规模的独立第三方开展全过程咨询、审计、评价等工作,构筑政府、社会资本、第三方机构稳定三角形工作机制,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二)市场环境风险

PPP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一是来自宏观政策调整及政府运作机制转变。PPP项目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运作机制的.影响,项目会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而改变进度或功能要求,增加了项目时效性风险。合理的政策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潜在风险,但一些政策调整影响到项目预期收益时,将直接造成项目资金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来自社会资本自身融资能力的管控风险。政府通常只负责对应的资本金,不参与项目融资及担保。而银行业对PPP项目融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资本方自身需要有强劲的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方能保证项目资金周转正常。

(三)超合同造价风险

当前某些PPP项目建设期出现了超合同造价的现象。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通常由政府方提前完成了设计招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经审批的预算超过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如果合同条款没有对该现象做明确约定,一是会直接造成融资方案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二是造成合同双方的信任风险、审计风险进一步放大。

(四)法律风险

随着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管上的缺失也愈加明显。PPP项目主体的法律结构关系涉及行政、民商较为复杂,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将直接造成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行政权力滥用、项目管理权限受限等局面,影响PPP模式长期健康发展。

三、PPP项目财务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PPP项目最终目标,确保参与方预期利益,需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风险预警机制,针对PPP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

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环节较多且复杂的程序体系实现最终目标,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内平稳推进,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施工参与方、投资者、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统筹考虑。抓住资金这一管控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金配比关系,以目标锁定资金预控,以资金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以项目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事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职责体系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实时管控现金流情况,对各环节形成监督。通过资金运动情况分析执行过程与客观环境是否相符,及时予以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让防止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项目融资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提升内控机制水平

PPP项目融资是全过程、全方位融资,表现为项目筹备期资本金融资、建设期债权融资、运营期证券化融资等。不同主体融资风险表现为财力强的地方政府风险小、财力弱的风险大;社会资本方自身经济实力强的风险小,自身实力弱的风险就大。不同项目融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重点项目、有补助项目风险相对较小;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政府支付责任的风险较小,使用者付费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则风险大。项目的不同阶段同样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建设期受工期、质量、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带来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运营期项目产出已经形成,收益基本稳定则风险较小。

实现对风险点的控制就要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控,科学、合理进行项目融资,控制资金周转。科学的项目概预算有助于较好控制项目总体投资规模,有助于判断融资方案的底线和可行性。社会资本方要注重与政府各阶段尤其是前期沟通,根据概预算结果指导后期的建设、运营、移交、退出。坚决避免由于融资成本偏离较大,增信条件无法达成等因素造成项目融资难以实现。始终将财务测算和风险预判作为重点,构建各阶段的结构化融资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债务支付义务。建立滚动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及时调整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在预算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合理控制,按照预估规模做好融资比例和渠道的选择,严控融资规模和资金用途,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资金支出,搭建客观、可执行的项目预算执行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健全资金收支相关制度,控制好项目资金风险。

(三)项目运营期间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

(1)注重分析绩效考核对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的影响程度,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为制定运维方式、评价执行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

(2)关注市场因素变化,及时对比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度,通过分析锁定影响因素,做优使用者付费可控部分,提升资金效能。

(3)设计好融资构架,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窗口期充分利用REITs等有效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充沛流动性。

(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PPP模式融合了多方利益诉求,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基础平台。因此需要各方和环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资本方的权益、利益。在PPP模式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符合项目发展、客观、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减少因法律缺失、合同纠纷等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法规的制定,需要协调、明确项目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一是要规范项目运作全流程;二是明确各阶段的监督主体和权责内容;三是要制定好退出机制及纠纷解决途径;四是要做好PPP项目的运营权约定;五是其他关键事项,如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扶持政策、财税补贴等。

(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PPP项目涉及财务、税务、法律、金融、工程、运营等领域,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能够适应PPP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处于发展适应期。为此各参与方要加强专业化人才梯队的培养,提高专业度和理论储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PPP模式通过合作共赢、互信互利实现政府、公众及社会资本的三方共赢。为了更好促进PPP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保护各方合法利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融资环境,项目管理者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项目投资分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支持动力。

五、参考文献

[1]王卓君,郭雪萌,李红昌.地区市场化进程会促进地方政府选用PPP模式融资吗-基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7(10):54–64.

[2]霍伟东,陈若愚,李行云.制度质量、多边金融机构支持与PPP项目成效-来自非洲PPP项目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52–64.

[3]王柳清.基于PPP项目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24–225.

[4]于莉.新时期PPP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76–77.

[5]刘穷志,任静.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的“素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6):39–47.

摘 要: 目前 我国轨道 交通 建设资金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很好发挥 社会 资本的作用。该文通过介绍PPP模式的概念、运作思路, 分析 其优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运用的 方法 及应注意的 问题 。关键词:轨道交通;PPP模式;融资 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大城市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具有运营有序、速度快、准时、可达性好、客运量大等优点,据 中国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达2000亿元,建成总长度4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预计未来15年中,我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可达30个以上,新建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2000~3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担50%~80%的城市交通客流量。轨道交通的快速 发展 势必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投入,但因其投资量大、盈利低、回收期长而使其筹集建设资金较为困难。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融资模式仍以政府投入为主,融资方式的单一将严重 影响 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度。为了拓展轨道交通的融资模式,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本文对PPP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一、PPP融资模式介绍 PPP模式的主要运作思路见图1。根据国际经验,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国有国营”模式,即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并运营。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盈利低、投资回收期长,社会投资者投资地铁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不高。世界上主要的特大型城市,如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汉城等地铁项目都采用“国有国营”模式。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建设、运营效率,一些国家或城市在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地铁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种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了社会投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达到对地铁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其中,PPP模式作为近年来在国外基础设施领域新兴的一种项目运作方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 现代 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 金融 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1]。 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 企业 ,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政府的公共部门与私人参与者以特许协议为基础进行合作,与以往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不同,他们的合作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 研究 阶段,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在项目的早期论证阶段,双方共同参与项目的确认、技术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采用融资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认,采取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把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的参与方来承担。成功融资方式的标志就是它在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令人满意和有效的项目风险分配。PPP模式中,若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之间存在分歧,任何一方不能独自改变项目的实施,而应当平等地在特许协议基础上处理。 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 1)PPP模式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这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缺少的。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项目运行周期中,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的高效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到项目中,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 2)PPP模式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2]。 3)PPP模式可以使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PPP模式风险分配合理。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的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5)PPP模式 应用 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 医院 、学校等。二、轨道交通运用PPP的运作模式 从公共产品 经济 学角度来讲,轨道交通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它的特点之一是既有一定公益性也有一定盈利性,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可以通过政府建立某种补偿机制,由市场来提供。在处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建设和经营上,应该解决好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上的关系,建立 科学 的补偿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否则,政府和企业之间会形成一种博弈关系,而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都受损。PPP模式正好处于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3]。 PPP模式没有固定的投资模式,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各参与主体的具体情况,形成每个项目自身的投资模式。结合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实际特点,从结构融资的角度,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运作方式,可实行两种国内地铁项目的PPP运作模式。一是前补偿模式,也就是建设期补偿模式;二是后补偿模式,也就是运营期补偿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特别强调了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实际上PPP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过去公共产品没有市场化的时候风险全部由政府承担,现在市场化后也不能全部由企业承担。比如客流风险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地铁 网络 的规划和实施的进程;又比如轨道交通周围的公交竞争格局、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价格比例等,都不是企业所能够左右的。如果政府要把这些都强加给企业,就不能很好吸引社会资金的投资。风险的识别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在特许权协议及合同设计中应当权责对应,把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在这两种模式下,政府资金都将参与到整个地铁项目的不同阶段。BOT模式及其对我国高速铁路融资的启示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是项目融资发展的低潮时期。在这一阶段,虽然有大量的资本密集型项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寻找资金,但是,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和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还远未从人们心中消除,所以如何增强项目抵御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的能力,如何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成为银行、项目投资者、项目所在国政府在安排融资时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BOT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项目融资模式。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常采用这种方式融资和建设重大项目。 BOT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作为融资的基础,把本属政府支配、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委托财团法人(主要指私营部门)进行一揽子承包投资,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即在特许期届满时经营该项目并获取商业利润,然后根据协议无偿将该项目转让给所在国的政府机构。因此,BOT实质上是一种债务与股权相混合的产权,有时BOT也被人们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 BOT既是一种融资方式,又是一种投资、建设和经营方式,BOT项目融资只是利用BOT方式进行公共项目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不是全部过程。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BOT实际上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一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是最典型的形式,通常称之为“标准BOT”。当政府给予某些公司新项目建设的特许权时,通常采用这种形式。私营机构愿意自行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该设施(但无所有权),然后将其移交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 二是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意为“建设--拥有—经营--经交”。私营机构或某国际财团融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规定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三是BOO(Build-Own-Operate),意为“建设--拥有--经营”。在这种方式中私营机构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但是并不在一定时期后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机构。 融资功能是BOT模式的主要功能。BOT系列项目的投资主体是私营公司项目主体,是东道国政府的基础性项目。因此出现了带资承包方式,即由私营公司及财团进行融资承包建设项目,这种功能不仅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使发展中国家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使项目风险分散或转移。从融资方式看,有汇集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出口信贷、银团联合贷款以及与有经济实力的外国公司合作承包等。可以说BOT是一种集融资、建设、经营和转让于一体的多功能投资方式。所以,BOT融资方式是一个系统方式,它跨越独资、合资与合作之间的界限,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式。而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物引资,而这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纵观以往BOT项目融资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来看,对政府来说,BOT融资方式有以下明显优势: 第一,便于筹集与利用项目的急需建设资金。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严重滞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加以改善,而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但政府又无力解决,采用BOT方式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的矛盾。因而BOT方式是减轻政府公共部门负担,缓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矛盾的有效方式。 第二,可以有效转移风险。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具有长期性和不定性的特点,在项目的整个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风险,采用BOT方式后,风险转移到项目承建者和运营者,对于政府来说,无疑可以避免因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三,减轻相关连带责任。由于BOT项目融资的全部责任转移到项目发起人或项目承建者,不需要政府对有关项目借款、担保、保险负连带责任,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必为偿还债务而承受大的压力。因此,BOT方式是减少政府债务特别是减轻外债责任的一种良好形式。 第四,实现对成本预算的控制。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完成国有项目建设都特别容易超支,工程结算总是需要调整概算。而采用BOT方式,通过承包人的投资收益与他们履行的合同的情况相联系,以防超支,有利于承包人通过有效的设计,严格控制预算,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第五,满足公众的公共需求。采用BOT方式,可使本来急需建设而政府目前又无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因其他资金的进入,在政府有能力建设前就提前建成并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同时,一旦项目进人实施阶段,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效率都比较高,这就使项目的承办者或运营者以更好的服务或更低的价格使社会和公众受益。 第六,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BOT项目常常是由国外、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实力的私营机构来承包,因而必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实施先进的管理。所以,政府可以从项目的建设运营中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七,有利于开拓资本市场和吸引外资。采用BOT方式,可以通过鼓励当地机构和人士发展自己的基础设施而汇集本地资本,也可以通过吸引国外投资,来支持本地基础设施建设。 当然,采用BOT方式,也不容忽视其存在潜在的负面效应。对所在国政府而言,同样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加以注意: 其一,由于BOT方式是将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全权交由承包商建设运营,所以在特许权规定的期限内,政府将失去对项目所有权及经营权的控制。 其二,由公营机构转移过来的某些风险将在私营机构较高的融资费用中得到反映。一般情况下,私营机构借款的费用高于国家借款的费用;同时,私人投资者在承担投资风险 的同时,要求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供应机构要求的回报)。 其三,尽管采用BOT方式后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了,设计也比较好,但项目标的过程比较长,政府很容易失去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其四,如果承包商是外国的,而项目产品又基本上在本国市场销售,那么在BOT项目完成以后就会有大量的外汇流出。 由于BOT方式是私营机构进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建设运营项目,而私营机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未来若干年的收费,取得长期稳定的收入以归还借款并获得利润,所以,在国家的基础设施领域中,能通过收费获得收入的设施或服务项目等都适合于采用BOT方式来进行融资建设。具体包括:公共设施项目如电力、电讯、自来水、排污等;公共工程项目,如大坝、水库、仓库等;交通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此外,也可以运用于本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资源开发项目和工业项目。

ppp模式课题论文研究总结

PPP模式:一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

采用PPP模式优势如下:

1、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扩展资料:

分类方法

由于世界各国意识形态不同,且处于PPP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各国使用的术语不尽相同,或者对于同一个术语的理解不尽一致,这就给PPP的分类带来很大麻烦。从笔者查阅的资料来看,各国或国际组织对PPP的分类有十几种之多。

PPP的各种模式及其含义,广义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1、外包类

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2、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

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项目的资产最终归公共部门保留,因此一般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移交过程,即合同结束后要求私人部门将项目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

3、私有化类

PPP项目则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由于私有化类PPP项目的所有权永久归私人拥有,并且不具备有限追索的特性,因此私人部门在这类PPP项目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PPT模式

智慧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城管、医疗、交通等众多应用领域,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金额大,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相应的风险也大,由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任何一方单独承担,都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因此,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让建设和运维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进行合理分担,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常引进和应用PPP模式。基于创新的PPP模式,通过与其他行业优秀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做大智慧城市蛋糕,推动智慧城市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公众多方共赢。一、PPP运营模式PPP项目运作方式的选择主要由项目类型、融资方式、改建扩建需求、收费定价机制和期满处置等因素决定,如下图所示:当前,我国PPP项目较为常用的运作方式有:BOT、BOO、TOT和ROT。二、现存问题推广PPP模式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资本融合、实现政企“合作双赢”的重要路径,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1.缺乏专门机构负责,鲜有成功案例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某些PPP项目因缺乏专门机构对其建设、运营和监管进行系统性、全面性指导,导致PPP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雷声大、雨点小,鲜有成功的案例。2.工作质量层次不齐,建设质量打折在前期工作中,设计者可能对于城市的战略定位、相关政策、城市特色、资源条件、人口构成、产业等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未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和可行性方案,导致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千篇一律,无法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要求。3.数据开放程度不高,获取难度大大数据的基础是政务数据,而政务数据需要将各机构独立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经授权的项目公司虽有强大的技术能力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但是若没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协调,项目公司获取数据难度较大。4.安全问题突出,存在安全隐患智慧城市的数据资源中,包含海量的用户信息、政府的涉密及非涉密信息。若项目公司技术水平不够、安全体系不健全,很有可能在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隐私泄露,甚至政务泄密。三、思考与建议为破解上述问题,编者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1.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保障顺利实施一要成立运营服务监管中心。项目前期,由政府牵头,投资方、实施机构及运营企业参与,成立智慧城市PPP运营服务监管中心,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支持技术单位积极介入。技术研发单位能为智慧城市PPP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其将业务系统按照统一业务与技术标准整合、升级、研发,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三融五跨”大协同。2.科学制定项目方案,做好前期工作一要编制全局性基础性的顶层设计。针对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整体架构的设计。二要编制高水平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把握好关键要素及其他因素,编制一份详细、完备、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三要认真制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机构结合项目特点、要求及有关政策规定,制订推进路线图,列出责任清单,进行挂图作战、定期考核督办。3.提高协调参与力度,提供行政支持一要完善政务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建议成立一个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的实施机构,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统筹责任,实现对数据资源交换进行统一管理。二要建立政务大数据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与新阶段适应的政策法规,以加快数据共享和智慧城市建设步伐。4.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降低泄露隐患一要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分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保障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二要采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在项目实施时,应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并兼容国产CPU/OS、数据库装机环境,为信息安全筑牢防线。金鹏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