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肉类研究期刊投稿模板

发布时间:2024-07-07 07:15:17

肉类研究期刊投稿模板

点击关注不迷路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以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 健康 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乳制品被推广为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强健骨骼。但乳制品真的对 健康 有益吗?来看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综述怎么说。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 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孕中期、孕晚期及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一杯牛奶(200ml)中含有200~350毫克的钙(具体取决于品牌以及牛奶的类型)且含有(或额外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质量。

乳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预防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男性每天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每天摄入55克蛋白质。 一杯牛奶(200ml)中大约含有克蛋白质。

但是 乳制品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也可以从其它食物中摄取 。如,吃100g小白菜,就可以摄入117毫克钙、克蛋白质。吃一个鸡蛋就可以摄入克蛋白质、毫克钙。其他食物来源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各种肉类等。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能不是必须。 一个人的最佳乳制品摄入量取决于整体的饮食质量 : 如果饮食质量低,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食用乳制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 如果本身饮食质量高,那么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不太可能带来实质性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的关键。这些氨基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浓度,从而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而亮氨酸会特异性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靶标,从而促进细胞复制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人体身高对 健康 的影响是复杂的,高大的身材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与许多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较高风险相关。

血压,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牛奶中钾的含量相对较高、钠的含量较低,这提示增加牛奶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且随机试验显示,在降低血压方面结果不一致,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均未明确与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相关。因为试验中如果用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牛奶代替坚果、豆类或整个水果,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认为,牛奶蛋白和胰岛细胞之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队列研究表明,摄入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适度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牛奶(乳糖耐受性)与糖尿病风险无关。且食用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食用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但 喝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喝咖啡的人 。

先前的研究表明,乳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牛奶的摄入对血浆IGF-I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风险相关性最高。此外,乳制品的总摄入量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与乳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

但还有研究表明, 食用牛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 ,其原因可能是钙含量高。但现有文献中几乎所有研究都在中年或以上的人群中展开,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起作用。此外,在一项针对青少年饮食的研究中发现, 牛奶的摄入可能与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关。

过敏和不耐受

约有4%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并引起相当多的营养问题。有报告表明, 牛奶的摄入可能会使婴儿更容易患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接受牛奶的婴儿 相比,被随机分配接受水解蛋白配方的婴儿,发生任何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更低。还有研究证明,儿童食用豆浆时症状也会减轻。

总死亡率

总体来说,牛奶的摄入量(总脂肪,高脂和低脂)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未下结论。但是乳制品优于加工红肉或者含糖饮料,但不如坚果等植物蛋白。同时,目前尚未证明低脂乳制品明确优于全乳制品。

牛奶中含有的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可促进人体 健康 ,但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对于成年人而言, 总体证据并不支持大量食用乳制品可以减少骨折 。此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系。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会降低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者目前 建议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结合实际营养状况,无需刻意大量增加 。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 健康 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每天正常的三餐都能按时吃,一般吃蒸,炖,煮的肉类,尽量多吃面食,睡觉前再加一餐面食或者牛奶搭配饼干。吃只能吃到十分饱,不要死撑了,死撑了会坏胃口的,能喝啤酒的话,适量喝啤酒。零食吃点开胃口的东西,适当的吃点巧克力或冰淇淋。保证有好胃口才能吃的下东西,想增肥的人,这点必须记得。

用三年时间,通过调整与发展使肉研中心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机构。这一目标分解到技术、经济、人才三个领域:在技术领域,通过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努力在“奥运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发挥主要作用,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促进传统食品产业向信息时代转变,在发酵肉食品加工、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安全检验与质量信息溯源保证体系、食品领域的环保技术、关键设备开发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行业领先的水平,并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提高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力扩展试验厂、香辛料实业部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能力,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拓展业务范围。并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开创中心齐心协力、努力拼搏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确保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确保基础设施得以更新维护,确保一定比例的自主科研投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腾飞。配合集团大发展、快发展战略,到2 009年底,中心的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在150万元以上,职工人均收入在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人才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进入2 1世纪后,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人才,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和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企业竞争更表现在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符合科研工作需要、年龄结构符合长远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是决定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这支人才队伍主要由博士、硕士等较高学历人员,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等中高级职称人员和一批全国知名专家以及学科带头人组成,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奠定好技术与人才基础。 为实现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机构的宏伟目标,我们将通过科研与技术服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经营这三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形成支撑中心整体发展的三大支柱。1、 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以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以研究部、环境工程部为主,培训部、认证中心辅以配合,紧扣世界食品界“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两大主题,按照国家“十一五”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六中全会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开展重点的项目研究和系列化的技术服务工作。主要技术研究方向:发酵制品与发酵剂的开发,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污水治理、节约用水技术与设备研制等。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要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食品产业相融合,全面提升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服务方向:肉食品企业工程化技术服务、食品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卫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认证审核,食品企业中产品开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并积极推动新技术尽快形成新的服务项目。通过承担“十一五”攻关项目和“8 6 3”高科技项目,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确立肉研中心在国内肉类行业的技术引领地位。通过为行业的全面技术服务,推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使中心迈入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行列。继续促进环境工程部的发展,并探讨多种合作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拓宽环保业务范围,使其经营额得到极大的增长,成为中心产业新的生力军,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环境治理单位。同时,与集团主导产业协调发展,为集团的肉食屠宰加工和其他产业提供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咨询、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2、食品安全检测:“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三站”要在政府委托监督、为行业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方法标准这两个方面,瞄准、跟踪国际食品安全的动向,开展肉食品中兴奋剂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残留和过敏源等检验方法的开发,充分发挥“QS认证主任委员单位”和“肉类食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作用,为行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标准,为政府提交公正、准确的质量报告,为企业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服务。与此同时,重点研究奥运食品供应安全指标检测方法,承担奥运食品安全供应保障的检测任务,把中心的质检服务做成一个品牌,成为国内权威的检验机构,全面提升检测中心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3、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经营:以中心实验厂、香辛料实业部为平台,把中心的研究开发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和取得经济效益、支撑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在保持质量、技术含量优势的同时,通过品牌的宣传,扩大产销规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验厂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主要经营方向上:一方面,利用中心自主研究的成果、专利,增加新产品,扩大产品在市场的影响,采取多种经营模式与同行业较高水平的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调整产品品牌战略,经营上通过引入和建立新的生产销售机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上有一较大突破,成为中心的经济支柱。香辛料实业部要在分析研究自己产品特点、企业特点和人员特长的基础上,选定主攻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出口产品市场和特色餐饮市场,开发生产特色产品,努力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香辛料生产销售企业。在三大支柱发展的同时,中心的其它部门也要借势发展。展厅在继续办好全国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的基础上,研究探讨解决展会与经营效益问题;《肉类研究》杂志社要探索多种组织和经营模式,突出肉类专业的研究与学术的特点,成为肉类行业有影响力的权威杂志和国内科技核心刊物;培训部要发挥好“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培训中心”的作用,借中非高层论坛后中国要为非洲培养1 5 000名各类人才的契机,集中财力、物力,继续争取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培训任务,使其成为国际培训的知名单位。 为实现一个目标和三大支柱发展,采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1、加强机构改革,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照高效、规范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化和“严、细、实”为根本要求,构建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与此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员工法律、制度意识。科学合理地调整组织机构,并实行定岗、定责,做到机构精炼、一岗多能,完成全员劳动合同和聘任合同工作。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办公的信息化、工艺流程的信息化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2、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保证中心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实用人才,充实目前技术人员及产业部门队伍,为实现中心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配置’’为目标,大力凝聚优秀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二是以加强交流和培训为手段,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大力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为中心持久发展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工作;注重培养学术带头人,使其成为行业知名专家。完善建立立体多元的交流机制,对各类人才进行纵向和横向多岗位交流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中心成为二商集团技术人才储备基地。三是以方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市场化的人才选用机制。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选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四是改善科研与生产条件,建立新的工资制度,完善奖励机制,大幅度提高核心技术人员的待遇。逐步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使其安居乐业,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中心发展中来。五是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中心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准备好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3、推进四项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优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着力推进四项建设,结合科研、经营、人才、统战及群众工作,营造一种有益于科研创新,有益于经营创效,有益于新人培养与专业人才成长,有益于团结凝聚一切力量构建和谐肉研的氛围。——加强党对中心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为中心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一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动员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本次大会奋斗目标上来,着力营造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共同努力,促进中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发挥推动作用,把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同中心的各种奖励制度相结合,把党的工作与中心的经营目标绩效同步考核,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落实在中心的发展中,体现在实际成果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惩防体系,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中心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党委要认真贯彻中纪委、集团纪委文件精神,紧密围绕中心改革发展、稳定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干部要坚持做到勤政、廉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倾听员工呼声,关心员工疾苦,扎扎实实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各项教育,不断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和规定,引导全体干部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矛议事规则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罚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源头治理,努力把中心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肉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心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弘扬正气、鼓舞斗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认真学习二商集团企业文化的同时,形成具有肉研中心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凝聚职工力量,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一个和谐的肉研中心。——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做好统战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职代会、所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工会优势,组织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所务公开,落实集团工会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积极的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中心各级党、政、工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目标转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好、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打好基础。大力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推人荐才、推优入党”工作,支持他们开展具有中心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推进团建工作的创新,落实集团提出的“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员与青年员工服务中心、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肉研中心作为非党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单位,调动和发挥好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们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要通过“爱、献、做”活动,抓好正确引导、积极培养、搭建平台三个环节,把非党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凝聚到推动中心科研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做好集团科技支撑的目标上来。

肉类研究期刊官网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化工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酿酒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副组长,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应用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酿酒科技》、《食品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顾问或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学学科)1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教学名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21项,获专利授权8项。近期主讲研究生“生物炼制与生化工程”、“现代酿造工程”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谭书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实验室主任、贵州省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健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贵州省微生物协会会员;《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先后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其中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余篇。近期主讲研究生“食品物流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等课程。 吴天祥,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酿酒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酿酒品酒师、高级酿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酿酒协会和食品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国资委白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任《生物加工过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刊物的编委、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四届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等课程。秦礼康,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大宗粮油、薯类和杂粮杂豆深加工及副产物增值利用、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工业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食协食品安全师授证讲师、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人员以及《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项目15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省级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谢调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导论”、“淀粉化学与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粮油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导论》副主编。朱秋劲,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兼职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永红)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等。任《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攻关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合作奖1项、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参与制定地标1项和企标近10项,有授权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SCI/EI论文5篇。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推广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等课程。王明力,女,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学术骨干。从事食品与科学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食品协会,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酿造》、《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贵阳市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贵州大学优秀科学奖,获贵州大学五一标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十余项,获专利授权4项。主讲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贮藏与保鲜”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卢红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于贵州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食品系作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成员等。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 “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专利授权4项。近期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课程“生物物资分离工程”、“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发酵动力学”课程。王修俊,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以来,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安全生产协会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省级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和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曾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贵州大学优秀教学奖等。主要讲授“现代食品科学”、“食品保藏学”、“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酿造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参加编写“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教材两部。丁筑红,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骨干。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贵州大学生物基础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园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技术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综合开发利用、精深加工等。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省级区域合作项目、市星火计划项目、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地区基金项目等。负责参与其他横向和纵向课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受理或授权专利10项。主要承担“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风味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徐俐,女,教授、农学学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蔬贮藏运销学、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湖北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人员服务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子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8项。获兴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书有《辣椒开发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近期主讲本课生“果蔬贮藏运销学”、“粮油加工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添加剂”;主讲研究生“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贮藏与物流学”等课程。何腊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食品安全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一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专利2项。主讲本科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生物统计”、主讲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空包装后还需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肉制品防腐保鲜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尽可能减少肉品中微生物的残留量的前提下,抑制肉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酶的活性.可将广为采用的各种防腐方法归结为基本而实用的几种,即控制初始菌量、低温抑菌、高温灭菌、降低a值、调节pH值、阻氧、避光及添加防腐剂等. 也就是说未必所有的肉制品真空包装后还需用防腐剂。

肉类研究是期刊还是杂志

有《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中国粮油学报》等。

《中国粮油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据2019年2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粮油学报》载文量为4562篇、被引量为33254次、下载量为32903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报道内容:

《中国粮油学报》主要致力粮油食品行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报道,注重对行业的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方面的追踪报道,内容涵盖了谷物、油脂、饲料、储藏、信息自动化等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粮油学报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邱树毅,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兼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贵州省化工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酿酒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副组长,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应用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酿造》、《酿酒科技》、《食品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顾问或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学学科)1等奖1项,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贵州省教学名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余篇。申请专利21项,获专利授权8项。近期主讲研究生“生物炼制与生化工程”、“现代酿造工程”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生物工艺学》。谭书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贵州省农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实验室主任、贵州省食品、酿造科学与工程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果蔬贮藏与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保健协会副会长、贵州省刺梨学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贵州省微生物协会会员;《贵州农业科学》、《山地农业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先后主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科技重大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0余项,其中3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余篇。近期主讲研究生“食品物流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等课程。 吴天祥,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贵州大学食品科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酿酒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再生资源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酿酒品酒师、高级酿酒师,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白酒评委,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酿酒协会和食品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国资委白酒项目决策咨询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任《生物加工过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酿酒科技》、《中国酿造》等刊物的编委、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四届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等课程。秦礼康,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大宗粮油、薯类和杂粮杂豆深加工及副产物增值利用、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工业化、食品安全控制等科研工作。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国家食药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食协食品安全师授证讲师、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省委服务决策专家智库人员以及《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和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项,横向合作项目15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省级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微生物代谢调控”、“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导论”、“淀粉化学与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学”、“粮油加工工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教材《食品安全导论》副主编。朱秋劲,男,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新型食品活性包装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兼职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永红)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专家智库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等。任《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食品科学》、《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农业攻关2项;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黔东南州科技进步合作奖1项、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参与制定地标1项和企标近10项,有授权专利4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SCI/EI论文5篇。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现代高新技术”、“农业推广学”、“食品卫生学”、“畜产品加工学”等课程。王明力,女,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学术骨干。从事食品与科学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贵州省食品协会,贵州省农业工程协会有机食品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酿造》、《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贵阳市重点支撑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贵州大学优秀科学奖,获贵州大学五一标兵。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篇。申请专利十余项,获专利授权4项。主讲研究生“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贮藏与保鲜”等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卢红梅,女,博士,教授。1990年于贵州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到2001年7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食品系作访问学者。现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酿酒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从事酿酒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协会成员等。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贵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获贵州省 “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专利授权4项。近期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课程“生物物资分离工程”、“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发酵动力学”课程。王修俊,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以来,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安全生产协会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省级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及企业横向课题和参加国家级项目的研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曾获贵州省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奖、贵州大学优秀教学奖等。主要讲授“现代食品科学”、“食品保藏学”、“食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酿造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参加编写“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食品营养学”、“食品保藏原理”教材两部。丁筑红,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骨干。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阳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益生菌泡菜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贵州大学生物基础综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园产品、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技术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综合开发利用、精深加工等。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省级区域合作项目、市星火计划项目、市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地区基金项目等。负责参与其他横向和纵向课题。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受理或授权专利10项。主要承担“农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功能性食品”、“食品风味学”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徐俐,女,教授、农学学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蔬贮藏运销学、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加工、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兼职国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贵州省食品协会专家组成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湖北农业科学》、《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人员服务项目、贵州省(贵阳市)科技重大项目子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项目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省级科技成果验收8项。获兴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书有《辣椒开发与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近期主讲本课生“果蔬贮藏运销学”、“粮油加工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添加剂”;主讲研究生“食品贮藏保鲜工程”、“食品贮藏与物流学”等课程。何腊平,男,副教授、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食品安全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一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贵州大学引进人才基金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19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专利2项。主讲本科课程:“食品营养与分析”、“生物统计”、主讲研究生课程:“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用三年时间,通过调整与发展使肉研中心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机构。这一目标分解到技术、经济、人才三个领域:在技术领域,通过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63”高新技术项目,努力在“奥运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发挥主要作用,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促进传统食品产业向信息时代转变,在发酵肉食品加工、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安全检验与质量信息溯源保证体系、食品领域的环保技术、关键设备开发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行业领先的水平,并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提高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力扩展试验厂、香辛料实业部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能力,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拓展业务范围。并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开创中心齐心协力、努力拼搏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确保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确保基础设施得以更新维护,确保一定比例的自主科研投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腾飞。配合集团大发展、快发展战略,到2 009年底,中心的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在150万元以上,职工人均收入在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人才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进入2 1世纪后,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人才,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和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企业竞争更表现在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符合科研工作需要、年龄结构符合长远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是决定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这支人才队伍主要由博士、硕士等较高学历人员,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等中高级职称人员和一批全国知名专家以及学科带头人组成,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奠定好技术与人才基础。 为实现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科研机构的宏伟目标,我们将通过科研与技术服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经营这三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形成支撑中心整体发展的三大支柱。1、 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以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以研究部、环境工程部为主,培训部、认证中心辅以配合,紧扣世界食品界“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两大主题,按照国家“十一五”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六中全会提出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开展重点的项目研究和系列化的技术服务工作。主要技术研究方向:发酵制品与发酵剂的开发,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污水治理、节约用水技术与设备研制等。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要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食品产业相融合,全面提升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服务方向:肉食品企业工程化技术服务、食品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卫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认证审核,食品企业中产品开发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并积极推动新技术尽快形成新的服务项目。通过承担“十一五”攻关项目和“8 6 3”高科技项目,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确立肉研中心在国内肉类行业的技术引领地位。通过为行业的全面技术服务,推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使中心迈入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行列。继续促进环境工程部的发展,并探讨多种合作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拓宽环保业务范围,使其经营额得到极大的增长,成为中心产业新的生力军,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环境治理单位。同时,与集团主导产业协调发展,为集团的肉食屠宰加工和其他产业提供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咨询、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2、食品安全检测:“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三站”要在政府委托监督、为行业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方法标准这两个方面,瞄准、跟踪国际食品安全的动向,开展肉食品中兴奋剂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残留和过敏源等检验方法的开发,充分发挥“QS认证主任委员单位”和“肉类食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作用,为行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标准,为政府提交公正、准确的质量报告,为企业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服务。与此同时,重点研究奥运食品供应安全指标检测方法,承担奥运食品安全供应保障的检测任务,把中心的质检服务做成一个品牌,成为国内权威的检验机构,全面提升检测中心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3、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经营:以中心实验厂、香辛料实业部为平台,把中心的研究开发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和取得经济效益、支撑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在保持质量、技术含量优势的同时,通过品牌的宣传,扩大产销规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验厂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主要经营方向上:一方面,利用中心自主研究的成果、专利,增加新产品,扩大产品在市场的影响,采取多种经营模式与同行业较高水平的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调整产品品牌战略,经营上通过引入和建立新的生产销售机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上有一较大突破,成为中心的经济支柱。香辛料实业部要在分析研究自己产品特点、企业特点和人员特长的基础上,选定主攻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出口产品市场和特色餐饮市场,开发生产特色产品,努力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香辛料生产销售企业。在三大支柱发展的同时,中心的其它部门也要借势发展。展厅在继续办好全国肉类加工技术及机械科技周的基础上,研究探讨解决展会与经营效益问题;《肉类研究》杂志社要探索多种组织和经营模式,突出肉类专业的研究与学术的特点,成为肉类行业有影响力的权威杂志和国内科技核心刊物;培训部要发挥好“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培训中心”的作用,借中非高层论坛后中国要为非洲培养1 5 000名各类人才的契机,集中财力、物力,继续争取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培训任务,使其成为国际培训的知名单位。 为实现一个目标和三大支柱发展,采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1、加强机构改革,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照高效、规范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化和“严、细、实”为根本要求,构建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与此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员工法律、制度意识。科学合理地调整组织机构,并实行定岗、定责,做到机构精炼、一岗多能,完成全员劳动合同和聘任合同工作。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办公的信息化、工艺流程的信息化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2、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保证中心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实用人才,充实目前技术人员及产业部门队伍,为实现中心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配置’’为目标,大力凝聚优秀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二是以加强交流和培训为手段,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大力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为中心持久发展做好技术人才储备工作;注重培养学术带头人,使其成为行业知名专家。完善建立立体多元的交流机制,对各类人才进行纵向和横向多岗位交流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中心成为二商集团技术人才储备基地。三是以方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市场化的人才选用机制。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选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四是改善科研与生产条件,建立新的工资制度,完善奖励机制,大幅度提高核心技术人员的待遇。逐步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使其安居乐业,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中心发展中来。五是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中心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准备好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3、推进四项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优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着力推进四项建设,结合科研、经营、人才、统战及群众工作,营造一种有益于科研创新,有益于经营创效,有益于新人培养与专业人才成长,有益于团结凝聚一切力量构建和谐肉研的氛围。——加强党对中心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为中心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一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动员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本次大会奋斗目标上来,着力营造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共同努力,促进中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发挥推动作用,把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同中心的各种奖励制度相结合,把党的工作与中心的经营目标绩效同步考核,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落实在中心的发展中,体现在实际成果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惩防体系,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中心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党委要认真贯彻中纪委、集团纪委文件精神,紧密围绕中心改革发展、稳定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干部要坚持做到勤政、廉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倾听员工呼声,关心员工疾苦,扎扎实实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各项教育,不断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和规定,引导全体干部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矛议事规则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罚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源头治理,努力把中心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肉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心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弘扬正气、鼓舞斗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认真学习二商集团企业文化的同时,形成具有肉研中心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凝聚职工力量,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一个和谐的肉研中心。——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做好统战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职代会、所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工会优势,组织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所务公开,落实集团工会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积极的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中心各级党、政、工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目标转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好、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打好基础。大力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推人荐才、推优入党”工作,支持他们开展具有中心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推进团建工作的创新,落实集团提出的“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充分调动青年科技人员与青年员工服务中心、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肉研中心作为非党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单位,调动和发挥好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们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要通过“爱、献、做”活动,抓好正确引导、积极培养、搭建平台三个环节,把非党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凝聚到推动中心科研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做好集团科技支撑的目标上来。

期刊投稿论文模板

你想发什么期刊 去看他期刊论文都怎么写的啊 最直接

期刊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装订顺序为外封面开题报告内封面目录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外文题名外文摘要外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考核意见表。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期刊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 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 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 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 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 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2)宋体,小四号;(3)每段首行空两字;(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 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一般来说,期刊论文的格式都有比较单独的要求,是各个编辑部规定的,在这里只提出一个格式要求,主要对大致形式和结构让大家有一个了解。

首先期刊的篇幅字数一般在6000-10000左右,由几个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会要求标题字数不超过20-30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或2行;段后空一行。

作者及单位:期刊论文的作者基本有4-5个,需要针对各个作者的单位进行详细展示。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行

尾注:期刊论文的第一页末尾一般有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年月、联系方式以及研究方向,格式一般为:某某(—),性别,某省某某人,作者单位 学历 研究方向。

摘要与关键词:一般是先中文后英文,字数在200-400字左右,关键词3-6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是根据论文研究方向得来的,在国家发布的分类号中找到自己的所属方向,标识码和编号是论文接收、定稿后编辑统一编排的,一般不需要作者填写。

二、期刊论文排版要求

期刊论文的排版一般是双栏排版,但某些期刊在投稿时不会做特别的要求,只需要进行普通的排版即可,如果有特殊要求,首先在word上找到word选项,勾选显示中的显示所有格式标记。

正文:分为引言、研究概况、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标号统一,一般是一、、.……小四号宋体。行距倍。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图表:图标名称以及图标内部格式、字号都有明确规定,需要在制图时查看期刊要求。

在工具栏找到布局,论文首尾添加连续分节符。

在布局中找到栏选项进行按节分栏,默认将论文分为两栏,也可以进行更加西置的调整,选择更多栏即可。

刊物投稿模板

期刊论文发表格式模板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期刊论文发表格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

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

(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g)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

(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

(2)宋体,小四号;

(3)每段首行空两字;

(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

(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xx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xx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论文投稿期刊的格式是什么?格式是最基本要求,期刊投稿对格式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掌握了一般的格式也就基本掌握了所有学术期刊的发表格式要求了,论文发表的格式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这几个方面,每个细节都要重视起来,可能哪个环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导致论文不能顺利的发表,格式看似简单,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来看看期刊投稿对格式的一般要求:( 一 ) 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1 .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 .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3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4 .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依此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代写工程师论文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关键词4; 关键词5 (要求5-8个关键词,各词间用分号";"隔开)(五)正文内容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①篇幅:一般在3000~5000字左右;文稿章节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三级标题形式为 、、、…。②符号: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英文缩写、计量单位、函数名称、运算符号、括号等都要用正体, 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号请注明, 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③插图:要有图序、图名,插图要精绘,图字要清晰;插图和照片不得用复印件,必须是精绘图和原照片;图、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的相应位置上;④表格:要有表序、表名,用三线表(表格的左、右端不封),采用小数点对齐式;⑤公式:公式须用字符格式录入。(请您认真校对稿件,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漏字、多字等问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六)参考文献来稿一定要有参考文献,限著者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按在文章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即可,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