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论文选题研究角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6-30 07:58:29

论文选题研究角度有哪些

选题对于一篇硕士论文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硕士论文的写作也是一样,题目的选择和确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弄得很多同学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抉择。硕士论文如何选题?该怎么做?有哪些方面是要注意的?下面来说说怎么做好硕士论文的选题,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一、如何进行硕士论文选题当你发现某位作家、某部作品、某种理论非常吸引你的时候,那么祝贺你,你可能是发现了论文选题的目标了。灵光一闪、心为所动之后怎么办呢?在我看来,接下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实证式研究与问题式研究。文学论文中的实证式研究,主要就是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现象的研究。如果你是比较文学的研究生,你的硕士论文可以选择研究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某个文学流派等等;如果你是文艺学的研究生,你可以选择研究某位理论家、某种理论流派等等。比如在我们这次硕士论文写作中,很多同学就是抓住一个作家来研究,这可以归入实证式研究范畴。实证式研究的特点是,要求你对研究对象有全面深入地把握,尤其在资料收集和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把握上,要求非常高。实证式研究的优点是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打基础、摸清学术研究门路的方法;弱点是不容易出新见,流于平庸。问题式研究,就是带着一个问题,从一个角度研究一个或多个作家、多部作品,多种文学现象。这种研究的特点是,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比较好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优点是作出的论文往往新颖,可以发人所未发,弱点是容易空疏,流于泛泛。其实,这两种研究方式并不是决然对立的,在论文写作中,常常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选题角度新颖且可以深入论述,是个很成功的论文选题案例;从这种模式出发,可以衍生出如下的论文选题:现代文学中的革命叙事、城市叙事、女性叙事,如此等等;再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从女性意识和性别问题的角度分析某位作家等等,这些选题都是将实证式研究和问题式研究结合起来的好例子。这种选题的优点是有理论、有分析,清晰明白,发挥的空间也大;弱点是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套路,跳不出窠臼,论文就会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流于平庸。选题工作按照拟定题目、审核题目、选择及分配题目等程序进行:1、拟定题目。指导教师按照选题原则拟定题目,并报学院审核。2、审核题目。学院组织对教师上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修改或放弃

如何选论文题目1、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应当在自己特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兴趣较大的题目,否则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满意的论文。2、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应选择本学科中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如果你对某一选题有哪些理论应当总结、修正、发展;哪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当解决,如何解决心中无数,免强写这样的题目也只能泛泛而论,质量不高。(1)资料来源。主要考虑对拟选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是否初步掌握,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有无可能取得,即没有现成资料又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题目就很难研究下去。(2)考虑时间、经费条件,选择难度和范围适中的题目。选题的难度过高、范围过大、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太易、范围太小又会影响论文本身价值和考生自身潜力的发挥。3、初步确定选题后,应准备一个书面材料,以便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时将有关问题确定下来。书面材料的内容包括:(1)明确所选题目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准备解决什么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2)对研究的题目,自己掌握了哪些资料,还缺少哪些资料,准备怎样解决?(3)对撰写所选题目论文的初步设想,列出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写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也就是论文的粗纲。(4)写作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详细的提纲、论文初稿、的时间安排和各阶段工作的大体步骤。

论文如何选题选方向一、选题的来源论文的选题既不能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导师,又不能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就写。一般来讲,获得论文选题有五个途径。1、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导师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方向,并且在该方向已经有一定的研究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的选题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取得一致,以便获得导师在学术和经费上的支持,有助于按期完成学位论文。2、参加专业研讨会参加国际、国内或地区的专业研讨会是选题的另一个来源。实际上,许多研究人员都是通过这些研讨会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学术研讨会上的信息往往是最新的,从中能理解其他学者最近在从事什么研究,有什么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通过了解会议主题和参加专题讨论,可以把握同一领域内的其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参加研讨会可以接触资深专家,与一些著名专家近距离地交流,向他们请教并建立学术联系。3、生产实践的需要实践是通向知识的大门,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都是问题导向,从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践中会产生许多人们从未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而这些问题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许多横向课题都属此类。如培训机会不如预期有效,产品销售量下降,少数民族员工得不到提升,复杂的多部门项目管理失控,兼并效果不佳等等。4、文献阅读通过对有关学科和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了解不同学者的思路特点及研究倾向,摸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水平,从中萌发个人见解,进而确定选题。学科交叉与渗透也很重要,寻找学科交叉地带的“处女地”,对同一课题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也是形成选题的重要途径。阅读文献不仅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还可以为你的研究更加理性而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5、个人兴趣与好奇心兴趣与好奇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甚至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有些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是带着原单位的课题来深造的,如果能将这些问题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往往是较理想的选题。二、选题的方法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包括选择方向、开展调查、界定范围、确定题目等几个环节。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便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但这只是一个选题的程序问题,仅仅掌握选题程序是不够的,还需要明白选题的方法。1、发掘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第二步,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和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2、求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其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是否论及或者论及的程度有多大。其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其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3、漏斗法与编网法漏斗法是一种从提炼主题到定义研究界限再到构思题目的由宽泛到具体的选题方法。提炼主题要考虑理论知识准备情况和资料准备情况,初步判断研究的可行性与资料可得性。主题不是论文题目,更像是一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基本划定研究的领域。编网法需要提出研究的新问题,以新问题为纲,将相关理论联结成网,提出研究架构,设计研究方案。三、选题的技巧学位论文的选题除掌握选题的来源与方法之外,还应掌握选题的技巧。1、注重创新意识树立学术创新意识是选题的根本。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其关键是学术思想的创新。创新无国界,即所选的课题是前人或他人尚未进行的,但在研究生阶段,这一点很难做到。研究生学习期间,应从 “继承性发展”着眼,把视线瞄准那些前人或他人曾经做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或新理论,深入研究使该课题有新的发展与补充。另外,有些课题虽然国外已有过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也可作为研究生选题的切人点。2、难度因人而异研究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及水平亦参差不齐,无论是基础知识、创新意识,还是科研作风、实际操作能力都有较大差异。由于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差异,选题的立足点也应不同。因此,选题也要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那些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宜选择创新成分多、难度较大的题目。3、师生知识互补21 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导师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而研究生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其所学、所思往往可作为对研究课题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强化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应鼓励研究生在既定研究方向上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力争使研究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4、特长方向结合尽可能使研究生的特长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如果二者相去较远,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时,就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产生新的课题。当然,由于学位论文的大部分工作要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有充分的认识,以自己为主,导师只能给予有限的帮助。5、题目大小适宜如果学位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学位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论文选题不宜过大,过大不能深入,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出结果。6、避免大而空、不专业和经验化经验的导师认为,选题应约占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 20%。所以对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因此,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生选择合适的论文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取得学位。

论文研究有哪些角度

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论文研究类型用研究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社会复杂现象,阐述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而积极开展的科学研究而撰写的论文。自然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自然现象,阐述自然发展变化,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发展存在问题而进行积极研究,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那些?如何快速形成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几种有用的论证模式。文无定法,但亦有法。法,就是方法、技巧。这不是哪个人凭空杜撰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写作实践的结晶。有人担心,学生掌握一点“方法”“技巧”,甚至“模式”,会束缚他们的思路,会写出“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但只要引导得当,“有法”而不死于法,“有法”而能变通,就不会有什么消极的影响。如果从根本上否定“法”,还谈什么“变通”呢?事实上,我们的作文训练之所以常常成效甚微,正是因为缺乏“法”的指导。我们这里所说的“论说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指论说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法”、基本套路。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完了一层接着说哪一层,总要有个次序;某种常见的次序又多是从实践中选择出来的,而选择的标准又常是由效果好坏来定的。一种次序用久用多了,就成了传统,成了“模式”。所以这“模式”是文章结构规律的反映,是帮助人写得快、写得好的工具。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基本的结构模式:一、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几个字受了“八股”的牵累,名声不大好,实际上它反映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且不说相当数量的绝句、律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就是现在报刊上的论说文,运用“起承转合”的也并不少见。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这就是“起”。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讲从师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必从师”;而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从师”应是以“道”为转移的。——这就是“承”,是从正面承接而下,论述自己的观点。接着一句感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揭示种种耻于从师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由于耻于从师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所谓“君子”,其智乃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就是“转”,由前边的正面论述“转”到对错误言行的批评,是从反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举孔子的言行为证,既扣住了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把正反两面的论述绾结起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合”,是总结,是综合,是论证的结束。再如苏洵的《六国论》,开头便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进一步加以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是“起”。接着就是“承”,分别从“赂者”力亏而亡和“不赂者”失援而亡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两段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正面论述之后,就此“打住”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又“转”出一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是假设句,是从反面设想“不赂”之策,抗击之行。这一“转”不仅使前面的论述有了衬托,更加有力,而且也为讽喻宋王朝统治者埋下伏笔。“悲夫”之后为“合”,把“亡”之教训和“不亡”之出路总而论之,结束论说的过程。“起承转合”作为一种基本模式,有其共同特点。但它又不是僵死的,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的。首先,“起”就有不同的起法。直申观点是“起”,提出问题也是“起”;像《师说》那样“一言以蔽之”是“起”,像《六国论》那样既有“总说”又有“分说”也是“起”。“承”,也有不同的承法。从正面展开论述是“承”,从反面展开论述也是“承”;从几个方面、几个层次去说是“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去展开也是“承”。“转”也有不同的转法。上面是“正承”就可以“反转”,上面是“反承”就可以“正转”;批评谬论是“转”,从反面设想也是“转”。“合”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可以不同,或在正,或在反;落脚点可以不同,可以止于认识,也可以落到实践,等等。如此变通起来,不就丰富了吗?而且,“起承转合”四步,也不见得篇篇俱全,可以无“起”,也可以不“转”,有时又不必去“合”。这正如使用比喻,典型的比喻结构是“本体像喻体一样如何如何”,但在言语实践中,本体可以不出现,比喻词可以不出现,那表示相似点的“如何如何”也可以不出现。又好像使用三段论推理,完整的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的,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可以省去其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两部分。“模式”的使用,在于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意识,“模式”就可大派用场了。二、逻辑推理式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的结构并不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东西,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固定下来的。形式逻辑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但它同时也帮助人们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形式逻辑所揭示的种种思维形式和规律都是很有用处的。而对“论说结构”来说,可直接移用的就是“推理”。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由前提推出结论要有一定的方式,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每一种推理的形式,都可以直接构成议论文的“论说结构”。例如: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演绎推理,所以又叫“三段论”。前两段叫“前提”,第三段就是“结论”。第一个前提表述了一个进步的价值观,第二个前提表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根据这两个前提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对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作出的价值判断。假如我们写议论文,要对张思德的死发表见解,而这见解就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就不妨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自己文章的论说结构:第一层就阐述“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第二层就说明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最后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稍加发挥,即可结束全文。再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设复句,表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第二个前提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决心,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结果;由此推出结论,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条件。假若我们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妨以此为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论证结构。再如:对于青年人的求异思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或者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者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或者坚决反对,强行压抑。我们不应该去指手画脚地批评,也不应该去反对,去压抑。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一个“三段论”,不过它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选择复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对待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这三种态度了),这三种态度是彼此排斥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两种态度,从而推出结论,肯定了唯一可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想写一篇文章,论述“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取正确引导的态度”,就可以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上面说的都是“演绎推理”,都是“三段论”。归纳推理形式也可用来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演绎推理不同的是,归纳推理不是从一般推出个别,而是由个别、特殊推出一般,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实中推出普遍性结论。邹韬奋先生的《呆气》一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归纳推理”结构:要鼓起勇气和保持正气,需要有呆气;研究任何学问要求造诣深邃,需要有呆气;投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需要有呆气;欲能忠于职守,需要有呆气;要交可靠的朋友,也需要有几分呆气。所以,呆气好处极大,不可没有。从第一段开始,每层说一个方面,连续几层已把人生的各个方面差不多都说到了;既然无论干什么都非有几分呆气不可,“人不可不有几分呆气”的结论就不可动摇了。贾谊的《过秦论(上)》也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论证结构,且它不是分别列举许多个别事实,而是对“秦”这一个典型事实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文章先用大量笔墨述说秦发展强盛以至统一天下而后暴亡的历史事实(这叙事中已自有褒贬在内,即其叙事的角度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然后对比分析(秦自身前后的对比,陈涉与山东六国的对比),指出其中的因果必然性,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可信性不仅在于前面的叙事,而且在于后面的一段析理。文章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说服力是很强的

论文问题研究角度有哪些

问题一:论文的研究方向指的是什么? 课题研究方向一般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或者相关科研工作者在申报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研究方向。应在所研究课题历史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或者有所创新的研究方向以丰富学科知识体系。 由导师决定, 看看你导师以前的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 再看看你导师正在研究的项目, 一般就差不多清楚了。 一般你自己决定不了的, 最多只能从导师给的题目中选择。 问题二:论文的研究方向怎样填? 比自己的研究小方向稍大一些,比如介电材料的可以写功能材料与器件,新型太阳能电池或者锂电方向可以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这样放大后可定显得有气势些~ 问题三:帮忙选择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论文选题。 第二、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 问题四:如何选择论文研究方向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论文选题。 第二、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 问题五:...有哪些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经典的论文可供参考? 论辩型论文范文。这是针对别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仗充沛的论据,着重揭露其缺乏或错误之处,经过论辩方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范文。我手里有这个专业范文。 问题六:心理学论文有哪些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心里学论文发表可找我 问题七:研究生毕业论文方向选择,哪个比较好写些? 20分 有解决问题的来头的 问题八:论文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有啥区别 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视角下进行的,而任何视角的选择都是围绕所认定的中心问题进行的。个人觉得往小浮说没有特别的不同。 问题九:硕士论文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吗 硕士论文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觉得跟导师一个方向,会更容易通过吗 硕士论文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觉得跟导师一个方向,会更容易通过吗 硕士论文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觉得跟导师一个方向,会更容易通过吗 硕士论文可以不是自己研究方向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你不觉得跟导师一个方向,会更容易通过吗 问题十:论文 作者研究方向有多个该怎么写 分层或者辅助观点,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现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获得关于特定主题的认识成。础理论性论文要具有相关学科的雄厚理论基础,乃常不道用于刚刚涉足论文写作的初学者。

2.  应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关注实践,常是在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的础上,对实践中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或建议。如果将理论研究型论文比作科学家进行的研究,那么应用研究型论文就更像是大师的作品,它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理论白实践转化。

3.  学术争论性论文。这类论文通常针对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基于充分论据的商榷,看重揭示他人研究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术争论性论文可以明确争论的对象,如某某专家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泛指某类观点,争论的主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实践问题,当然,学术争论不是各说各话的争吵,对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的要求更高。最后,学术争论性论文必须“对事不对人”,不能借论文对作者进行恶意攻击。

4. 调查报告型论文。这类论文以调查为础,常从现实中的某一问题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呈现。调查报告型论文必须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特点。

5.  文献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以他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所谓“综”就是归纳,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介绍和综合分析,使同领城的研究成果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所谓“述”就是评述,要对所写主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或评论,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那些?如何快速形成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几种有用的论证模式。文无定法,但亦有法。法,就是方法、技巧。这不是哪个人凭空杜撰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写作实践的结晶。有人担心,学生掌握一点“方法”“技巧”,甚至“模式”,会束缚他们的思路,会写出“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但只要引导得当,“有法”而不死于法,“有法”而能变通,就不会有什么消极的影响。如果从根本上否定“法”,还谈什么“变通”呢?事实上,我们的作文训练之所以常常成效甚微,正是因为缺乏“法”的指导。我们这里所说的“论说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指论说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法”、基本套路。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完了一层接着说哪一层,总要有个次序;某种常见的次序又多是从实践中选择出来的,而选择的标准又常是由效果好坏来定的。一种次序用久用多了,就成了传统,成了“模式”。所以这“模式”是文章结构规律的反映,是帮助人写得快、写得好的工具。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基本的结构模式:一、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几个字受了“八股”的牵累,名声不大好,实际上它反映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且不说相当数量的绝句、律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就是现在报刊上的论说文,运用“起承转合”的也并不少见。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这就是“起”。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讲从师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必从师”;而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从师”应是以“道”为转移的。——这就是“承”,是从正面承接而下,论述自己的观点。接着一句感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揭示种种耻于从师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由于耻于从师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所谓“君子”,其智乃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就是“转”,由前边的正面论述“转”到对错误言行的批评,是从反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举孔子的言行为证,既扣住了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把正反两面的论述绾结起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合”,是总结,是综合,是论证的结束。再如苏洵的《六国论》,开头便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进一步加以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是“起”。接着就是“承”,分别从“赂者”力亏而亡和“不赂者”失援而亡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两段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正面论述之后,就此“打住”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又“转”出一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是假设句,是从反面设想“不赂”之策,抗击之行。这一“转”不仅使前面的论述有了衬托,更加有力,而且也为讽喻宋王朝统治者埋下伏笔。“悲夫”之后为“合”,把“亡”之教训和“不亡”之出路总而论之,结束论说的过程。“起承转合”作为一种基本模式,有其共同特点。但它又不是僵死的,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的。首先,“起”就有不同的起法。直申观点是“起”,提出问题也是“起”;像《师说》那样“一言以蔽之”是“起”,像《六国论》那样既有“总说”又有“分说”也是“起”。“承”,也有不同的承法。从正面展开论述是“承”,从反面展开论述也是“承”;从几个方面、几个层次去说是“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去展开也是“承”。“转”也有不同的转法。上面是“正承”就可以“反转”,上面是“反承”就可以“正转”;批评谬论是“转”,从反面设想也是“转”。“合”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可以不同,或在正,或在反;落脚点可以不同,可以止于认识,也可以落到实践,等等。如此变通起来,不就丰富了吗?而且,“起承转合”四步,也不见得篇篇俱全,可以无“起”,也可以不“转”,有时又不必去“合”。这正如使用比喻,典型的比喻结构是“本体像喻体一样如何如何”,但在言语实践中,本体可以不出现,比喻词可以不出现,那表示相似点的“如何如何”也可以不出现。又好像使用三段论推理,完整的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的,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可以省去其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两部分。“模式”的使用,在于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意识,“模式”就可大派用场了。二、逻辑推理式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的结构并不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东西,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固定下来的。形式逻辑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但它同时也帮助人们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形式逻辑所揭示的种种思维形式和规律都是很有用处的。而对“论说结构”来说,可直接移用的就是“推理”。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由前提推出结论要有一定的方式,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每一种推理的形式,都可以直接构成议论文的“论说结构”。例如: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演绎推理,所以又叫“三段论”。前两段叫“前提”,第三段就是“结论”。第一个前提表述了一个进步的价值观,第二个前提表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根据这两个前提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对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作出的价值判断。假如我们写议论文,要对张思德的死发表见解,而这见解就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就不妨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自己文章的论说结构:第一层就阐述“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第二层就说明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最后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稍加发挥,即可结束全文。再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设复句,表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第二个前提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决心,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结果;由此推出结论,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条件。假若我们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妨以此为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论证结构。再如:对于青年人的求异思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或者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者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或者坚决反对,强行压抑。我们不应该去指手画脚地批评,也不应该去反对,去压抑。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一个“三段论”,不过它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选择复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对待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这三种态度了),这三种态度是彼此排斥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两种态度,从而推出结论,肯定了唯一可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想写一篇文章,论述“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取正确引导的态度”,就可以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上面说的都是“演绎推理”,都是“三段论”。归纳推理形式也可用来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演绎推理不同的是,归纳推理不是从一般推出个别,而是由个别、特殊推出一般,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实中推出普遍性结论。邹韬奋先生的《呆气》一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归纳推理”结构:要鼓起勇气和保持正气,需要有呆气;研究任何学问要求造诣深邃,需要有呆气;投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需要有呆气;欲能忠于职守,需要有呆气;要交可靠的朋友,也需要有几分呆气。所以,呆气好处极大,不可没有。从第一段开始,每层说一个方面,连续几层已把人生的各个方面差不多都说到了;既然无论干什么都非有几分呆气不可,“人不可不有几分呆气”的结论就不可动摇了。贾谊的《过秦论(上)》也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论证结构,且它不是分别列举许多个别事实,而是对“秦”这一个典型事实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文章先用大量笔墨述说秦发展强盛以至统一天下而后暴亡的历史事实(这叙事中已自有褒贬在内,即其叙事的角度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然后对比分析(秦自身前后的对比,陈涉与山东六国的对比),指出其中的因果必然性,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可信性不仅在于前面的叙事,而且在于后面的一段析理。文章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说服力是很强的

论文研究的角度有哪些

研究视角(perspective)实际上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照射研究对象的一个光源。如果没有研究的视角,研究对象就会一团漆黑。“夜间观牛,其色皆黑”。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需要有研究的“视角”或研究的框架。出色的研究往往显示或隐含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意味着成为一个视角主义者。即便采用“质的研究”,也需要有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一些“没有理论我们就看不到”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预见和理解事实。

扩展资料:

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理论视角。它是从某个“学科”或“学派”的角度去研究事物。二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是分类或关系判断的某种思维形式。三是批判视角。它是研究者对新观点或新材料、新方法(或新工具)的选择。三者之中,最常用的是理论视角。

一般所谓的研究视角主要就是理论视角。最能显示客观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往往能够产生令人惊异的陌生感和意外感。而批判视角作为研究视角的含量比较单薄,一般不被视为研究视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论证某一论点的真,叫做立论文;论证某一论点的假,叫做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

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总结论点。

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

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这个项目证明是值得研究的。

简而言之,需要研究的原因和内容。这样,项目评审专家就可以作为衡量申请人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相关知识水平和选题的科学依据。因此,申请人在撰写论证依据时,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广泛的研究。

立论依据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并列举相关参考文献。文献应当涵盖研究领域发展的各重要阶段的成果及发展方向。这些文献是论证的主要科学依据。

一、研究角度的含义研究角度是研究者主体意识介入研究客体的一条途径。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角度,由于角度不同,同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面对相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者常常会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这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经验、生活感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等要素,而不同的研究角度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不同的。针对同一个选题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为了使研究有新意,就需要尽量寻找与选择与众不同的研究角度,在多元角度中寻求突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需要有研究的“视角”或研究的框架。出色的研究往往显示或隐含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意味着成为一个视角主义者。即便采用“质的研究”,也需要有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一些“没有理论我们就看不到”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预见和理解事实。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理论视角。它是从某个“学科”或“学派”的角度去研究事物。二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是分类或关系判断的某种思维形式。三是批判视角。它是研究者对新观点或新材料、新方法(或新工具)的选择。三者之中,最常用的是理论视角。扩展资料:举例:为了阐述研究角度,举实例来说明,以“超级女声”为例,我们可以从这些些角度来进行研究:研究角度一:"超级女声”受众调查:如果你擅长问卷调查,那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访问,根据数据分析“超级女声”的受众群的特征,节目受欢迎的原因、受众对节目的评价等。研究角度二:从平民选秀热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为湖南卫视带来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其他的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各种平民选秀节目,很多节目是对“超级女声”的模仿,研究者可以透过这个现象思考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角度三:从“超女挨批”说“媒介批评的权威批评”。文化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主任刘忠德批评"超女”,引起世人关注,政协常委批评“超级女声"是属于典型的“媒介批评的权威批评”。其批评主体的权威性是否带来批评内容的权威性,研究者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论述。研究角度四:论述“超级女声”的运作模式。“超级女声”的海选、晋级、评委点评、短信支持、现场PK等节目运作本身在国内具有创新意义,分析其运作模式有利于剖析节目受欢迎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总结经验,促使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研究角度五:"超级女声”的社会效应分析。“超级女声”是否真的导致电视节目的品位下降、媚俗和低速、道德滑坡、促使青少年欲望膨胀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等,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存在负面效应?论述这个问题有利于这类电视节目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研究角度六:话语规则权力-另眼相看《2005超级女声》蔡骐教授用话语、规则和权力三个词来概括“超级女声”的成功因素,对这个节目进行深度的剖析。“超级女声”背后隐含着参与、潜能和成功的话语,“超级女声”有着一套独特的淘汰与晋级规则,在这个节目中,明星的权力被消解,谁是明星,观众说了算,权力在观众那里。研究角度七:透过“超级女声”看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克服“审美疲劳”。电视娱乐节目一直以来有个固定的模式:明星+主持人,或者主持人+节目参与者,娱乐的范式是“明星娱乐大众”,这个模式很是风行了一阵子,可是,观众日复一日都在观看同一个类型的娱乐节目,没有新意,自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超级女声正是改变了一种娱乐范式-从明星娱乐大众变为大众自媒自乐,这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这个研究角度有利于总结节目成功经验,有利于媒介今后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角度八:"超级女声”的产业链分析。“超级女声”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这不仅在于节目带来的广告收入,同时还有短信收入、唱左收入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文化产业,另外还有“超女”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并估算出这个节自客利签置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千亿元,可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角度。

论文研究角度都有哪些

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论文研究类型用研究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社会复杂现象,阐述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而积极开展的科学研究而撰写的论文。自然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自然现象,阐述自然发展变化,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发展存在问题而进行积极研究,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主要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就是你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查询很多的资料,进行广泛地了解,查一些新的文献,了解一下这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你的方向要结合最新的进展和研究热点,思路要清晰,研究方法要有创新性,凡事都是越新越好,当然,要立足于你们的实际条件。

比如突然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或者发现某个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发现某人的论文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发现某个方向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等等之类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就这些问题深入地看一两篇比较经典的有权威性的外文文献再看看这个问题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自己研究的话能有什么创新之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那些?如何快速形成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几种有用的论证模式。文无定法,但亦有法。法,就是方法、技巧。这不是哪个人凭空杜撰的产物,而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写作实践的结晶。有人担心,学生掌握一点“方法”“技巧”,甚至“模式”,会束缚他们的思路,会写出“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但只要引导得当,“有法”而不死于法,“有法”而能变通,就不会有什么消极的影响。如果从根本上否定“法”,还谈什么“变通”呢?事实上,我们的作文训练之所以常常成效甚微,正是因为缺乏“法”的指导。我们这里所说的“论说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指论说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法”、基本套路。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完了一层接着说哪一层,总要有个次序;某种常见的次序又多是从实践中选择出来的,而选择的标准又常是由效果好坏来定的。一种次序用久用多了,就成了传统,成了“模式”。所以这“模式”是文章结构规律的反映,是帮助人写得快、写得好的工具。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基本的结构模式:一、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几个字受了“八股”的牵累,名声不大好,实际上它反映了一种结构文章的规律。且不说相当数量的绝句、律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就是现在报刊上的论说文,运用“起承转合”的也并不少见。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这就是“起”。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讲从师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必从师”;而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从师”应是以“道”为转移的。——这就是“承”,是从正面承接而下,论述自己的观点。接着一句感叹:“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揭示种种耻于从师的行为和言论,以及由于耻于从师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所谓“君子”,其智乃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就是“转”,由前边的正面论述“转”到对错误言行的批评,是从反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举孔子的言行为证,既扣住了开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把正反两面的论述绾结起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合”,是总结,是综合,是论证的结束。再如苏洵的《六国论》,开头便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进一步加以申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是“起”。接着就是“承”,分别从“赂者”力亏而亡和“不赂者”失援而亡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两段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正面论述之后,就此“打住”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又“转”出一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这是假设句,是从反面设想“不赂”之策,抗击之行。这一“转”不仅使前面的论述有了衬托,更加有力,而且也为讽喻宋王朝统治者埋下伏笔。“悲夫”之后为“合”,把“亡”之教训和“不亡”之出路总而论之,结束论说的过程。“起承转合”作为一种基本模式,有其共同特点。但它又不是僵死的,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的。首先,“起”就有不同的起法。直申观点是“起”,提出问题也是“起”;像《师说》那样“一言以蔽之”是“起”,像《六国论》那样既有“总说”又有“分说”也是“起”。“承”,也有不同的承法。从正面展开论述是“承”,从反面展开论述也是“承”;从几个方面、几个层次去说是“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去展开也是“承”。“转”也有不同的转法。上面是“正承”就可以“反转”,上面是“反承”就可以“正转”;批评谬论是“转”,从反面设想也是“转”。“合”有不同的“合”法。侧重点可以不同,或在正,或在反;落脚点可以不同,可以止于认识,也可以落到实践,等等。如此变通起来,不就丰富了吗?而且,“起承转合”四步,也不见得篇篇俱全,可以无“起”,也可以不“转”,有时又不必去“合”。这正如使用比喻,典型的比喻结构是“本体像喻体一样如何如何”,但在言语实践中,本体可以不出现,比喻词可以不出现,那表示相似点的“如何如何”也可以不出现。又好像使用三段论推理,完整的三段论是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的,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可以省去其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两部分。“模式”的使用,在于适应内容的需要,适应生活的需要。有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意识,“模式”就可大派用场了。二、逻辑推理式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的结构并不是人们主观创造的东西,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固定下来的。形式逻辑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但它同时也帮助人们表达。在议论文写作中,形式逻辑所揭示的种种思维形式和规律都是很有用处的。而对“论说结构”来说,可直接移用的就是“推理”。推理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叫“结论”,由前提推出结论要有一定的方式,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每一种推理的形式,都可以直接构成议论文的“论说结构”。例如: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演绎推理,所以又叫“三段论”。前两段叫“前提”,第三段就是“结论”。第一个前提表述了一个进步的价值观,第二个前提表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根据这两个前提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对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作出的价值判断。假如我们写议论文,要对张思德的死发表见解,而这见解就是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就不妨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自己文章的论说结构:第一层就阐述“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都比泰山还重”,第二层就说明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最后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稍加发挥,即可结束全文。再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个“三段论”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设复句,表述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第二个前提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决心,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结果;由此推出结论,肯定了第一个前提中的条件。假若我们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妨以此为文章的基本框架,形成论证结构。再如:对于青年人的求异思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或者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者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或者坚决反对,强行压抑。我们不应该去指手画脚地批评,也不应该去反对,去压抑。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一个“三段论”,不过它的第一个前提是一个选择复句,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对待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这三种态度了),这三种态度是彼此排斥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两种态度,从而推出结论,肯定了唯一可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想写一篇文章,论述“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取正确引导的态度”,就可以把这个推理结构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上面说的都是“演绎推理”,都是“三段论”。归纳推理形式也可用来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演绎推理不同的是,归纳推理不是从一般推出个别,而是由个别、特殊推出一般,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实中推出普遍性结论。邹韬奋先生的《呆气》一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归纳推理”结构:要鼓起勇气和保持正气,需要有呆气;研究任何学问要求造诣深邃,需要有呆气;投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需要有呆气;欲能忠于职守,需要有呆气;要交可靠的朋友,也需要有几分呆气。所以,呆气好处极大,不可没有。从第一段开始,每层说一个方面,连续几层已把人生的各个方面差不多都说到了;既然无论干什么都非有几分呆气不可,“人不可不有几分呆气”的结论就不可动摇了。贾谊的《过秦论(上)》也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论证结构,且它不是分别列举许多个别事实,而是对“秦”这一个典型事实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文章先用大量笔墨述说秦发展强盛以至统一天下而后暴亡的历史事实(这叙事中已自有褒贬在内,即其叙事的角度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然后对比分析(秦自身前后的对比,陈涉与山东六国的对比),指出其中的因果必然性,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可信性不仅在于前面的叙事,而且在于后面的一段析理。文章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说服力是很强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