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查海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4:42:52

查海生毕业论文

海子·档案海子,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陨落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 , 一个诗人自杀了 , 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 ,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 , 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 , 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 , 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 , 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扯在一起。美国学者奚密对海子之死的评价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这个雄心万丈的计划①损害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身心健康 ? 是否为了创造这篇超级史诗,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 ? 是否孤独离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 ?是否, 如西川向笔者透露的 , 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顶言 ?”② 我还是比较赞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对海子自杀原因的看法。四川在《死亡后记》③一文中对海子自杀原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考察 ,他认为,导致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 , 他曾于 1986年自杀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 ( 如发表于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甚至 ,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2)性格因素。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对理想爱情执着。(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惑受少了。(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5)气功问题。练气功练出了身体上的一些问题 ,出现幻听、幻觉等 , 影响了他的写作 ,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 , 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三、不死的海子这颗彗星的陨落给人以震撼:它的陨落的时间,以及它的陨落的方式。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生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表现都不相同。有的生命比较漫长,这种生命的展示有如一串连续的镜头,是一种缓慢有节奏的展开。我们如今纪念的这位诗人却不是,他似乎知道自己只能匆匆,他容不得如此和缓。他的一生,是一种精华的集中展示。它是彗星的陨落。全部的过程都在燃烧,燃烧成一道发光的弧线。燃烧,而后熄灭。它的熄灭是猝然的,是惊雷和霹雳的闪爆!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有着强烈的电闪般的燃烧,所以这颗星辰的陨落留给人们以久远的思念。当然,在这思念背后,是对一种才华的敬意。充满才华的诗人消失了,但人们依然思念这种才华的闪光。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方式,人的生命最终总要消失,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这种延续的长度是与才华的积蕴成正比的。这位诗人来自深厚而贫瘠的大地。他和大地上的村庄、村庄周围绵延的麦地血肉相通。他的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这生长了谷物和生命的大地。他关于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的歌唱,有着绵远而浩瀚的背景——那里闪耀着人类高贵心灵的光芒。这位现代诗人是如此地心仪于那些古典的诗魂:屈原、但丁、莎士比亚……。他宣称要接续那些伟大星辰创造的史诗传统。这种宣称无疑是庄严而凝重的。星辰在天空的燃烧和最后的消失是激动人心的。那一道弧线是一个永恒的记忆,但却更像是一个悲痛的预告。它预告着一种文化精神的终结。从那以后,像这位诗人这样对于伟大史诗刻骨铭心地景仰、并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这种理想的境界,仿佛是随着那弧光的消失而消失了。90年代似乎是一个拒绝的年代。人们愈是想念这位诗人毕生的追求,就愈是因他的缺席而痛感某种近于绝望的匮乏。诚然,作为过程,这诗人的一生过于短暂了。他的才华来不及充分地展示便宣告结束是他的不幸。但他以让人惊心动魄的短暂而赢得人们久远的怀念,而且,愈是久远这种怀念便愈是殷切,却非所有的诗人都能拥有的幸运。这不能说与他的猝然消失无关,但却与这位诗人对于诗歌的贡献绝对有关。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他的诗歌理想,他营造的独特的系列意象,他对于中国诗歌的创造性贡献——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精神、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乡土中国和都市文明作了成功的融合,以及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诗歌的虔敬。海子以后,还有什么让人长久谈论并产生激情的话题?我们无疑是在满怀疑虑地期待着。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1979年入北大法律系学习,1989年于山海关卧轨自杀。主要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水作品集》。海子被列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的代表,诗风自由率真,多表达对生命真诚的热爱和痛惜。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力,富有艺术感染力。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外的怀宁县高河查弯。1979年15岁的海子以高出当年安庆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80 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当年安庆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为290分),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 989年3月26日黄昏,他以一个孤独的歌者身份,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以“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西川)的方式(卧轨)极速奔向天堂,生命的年轮永远地凝固在2 5岁,这是个本该生机勃发的年龄,而他的一生却像划过天空的流星一样短暂。然而,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诗人海子拒绝了当时那个喧嚣而污秽的社会所给予的帮助和恩惠,艰辛地守望着自己诗歌理想的好望角,拼命地以不被世人理解的方式捍卫着自己诗歌道德的底线,不断地创造着中国诗歌的辉煌奇迹。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 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先后自印诗集《小站》(印于大学毕业前夕,署名为原名查海生)、《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太阳·断头篇》、《太阳·天堂选幕》,另有长诗《土地》(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太阳·天堂合唱》,1 988年写出仪式诗剧三部曲之一《弑》。海子曾于1986年荣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荣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大赛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已经收入近2 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海子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杰出且个性鲜明的理想主义诗人,他始终认为诗歌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始终仅凭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张力冲击着理想的极限——“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伟大。”[ 2]同时,作为八十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诗人,海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谢冕也称“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张炯在主编的《新中国文学五十年》中更是无不羡慕地评价说:“他创造了仅仅属于自己的意象系列,他的诗歌语言与前此流行的新诗潮的语言全然有别。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他是当代最具有独创性的一位诗人。”一、在前人影响下建构自己的道如果说生存就基本性而言只能是个体的,因而任何个体生命的消亡总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那么诗人的自戕,尤其是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因为诗歌就是一种精神。正是基于这种精神的久远长存,许多诗人才得以被万古铭记。虽然一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一现的昙花如划过天空的流星一样瞬间殒息,但是他们却会因为他们留下的诗歌留下的诗歌精神而成为民族诗歌文化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却也会因为他们的诗歌和诗歌精神所散发出的熠熠光泽而得以永生。而诗人海子正是这样一个长存于我们记忆的诗人,虽然他以一种凌空冲击的姿势“突入”“原始力量中的一性诗歌行动”[ 3],以一种英雄的方式高蹈他的诗歌理想升入渴望的天堂,留下我们在歌舞升平中消费一切,无度地挥霍存在的有限生命,但是仍然有一群曾经或许正在将要为海子的诗歌精神所感动的人们,他们正以或正要以各自的方式怀念和追忆着诗人海子,正以或正要以各自的方式接近和解读海子的诗歌精神,以便达到诗人海子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记忆淡漠的目的。因此,海子的诗歌精神之于诗人海子的“复活”[ 4]以至于永生是何其的重要,之于80年代的中国诗歌存在以至于发展也是具有弥足珍贵的影响。在本论文中,笔者以为可以把海子的这种诗歌精神理解为海子建构和供奉以及渴望实现的一种“道”,而这种“道”又恰恰在很多程度上反映了海子诗歌内涵以及“存在的结构形式”。[ 5]鉴于海子这种“道”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学识浅薄的笔者量力地把这种“道”简略为“前人影响”、“诗歌观念”、“诗歌理想”三个方面,并在以下分而论之。(一)前人影响综观海子的诗文,读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海子的“麦地”[6]布满了前人脚印,也可以看出脚印是从《东方山脉》开始向《亚洲铜》绵延的,是从《中国器乐》开始向《阿尔的太阳》靠拢的,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王国(这里以西方文化特别以哲学为中心的精神国度)的圣徒和烈士朝向海子的《北方门前》聚集;再从海子后来的诗歌以及问论来看,在对整个人类文化浩海长川风景的领略中,海子又是一个深得德国古典哲学文化精髓的人,但是在他的诗歌方阵中西方诗歌意象又是以中国传统词语来表达的,这正好又映证了杨秋荣先生的那句话:“海子诗歌的创作资源主要依赖西方,然而情感体验又是中国式样的。”[ 7]由此可见,海子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善用“拿来主义”的诗人,而“海子的“世界眼光”,正是体现在吸收了包括荷尔德林、凡·高以及尼采、海德格尔等在内的一大批文艺家的创作理论,而前两者是海子最为热爱的诗人和艺术家。”[ 8]在众多影响海子诗歌创作及海子一生的前人中,凡·高的脾气性格以及人生经历与海子又是何其相似乃尔。在此,笔者借助讲述凡·高来概述前人对海子的影响。凡·高是一个具有特殊气质的艺术家,传记文学家欧文·斯通在他的名作《凡·高传》中称之为“世界最孤独的人”,但生前孤独的凡·高却在2 0世纪80年代诗坛上拥有了一位真诚且执著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海子,或许是因为海子迷恋孤独,或许是因为海子与凡·高在孤独上的亲缘关系,海子才会那么狂热地追爱凡·高并亲昵地称之为“瘦哥哥”[ 9]。他们两者无论在行为表象,还是在精神实质上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他们同属白羊座。都很贫穷、孤独、木讷、呆板,与社会格格不入;凡·高一生穷困潦倒,不为人所接受,以画为生,被人称为“疯子画家”,海子偏执、倔强而单纯,因而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 10]两者都有精神分裂倾向,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凡·高曾经割下耳朵送给当作“礼物”送给一个叫雷切尔的女子,海子迷于气功而走火入魔,以致于“他开始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在他身后说话,搞得他无法写作……也是在那时,海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某种幻觉,他总觉得自己的肺全部烂掉了。”[ 11]都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凡·高患上周期性精神病之后,用枪抵住肋骨开枪自杀;海子在山海关至龙家营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以“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西川语)的方式英雄地完结了余生。“既然耶稣可以为了救世人而被钉在十字架,牺牲自己的生命,用悲壮的死亡,洗刷世人的罪;所以基督教徒更应该见贤思齐,好好在此奉献牺牲。”[ 12]因而据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凡·高在精神世界和艺术行为上的独特气质,都给予了海子诗歌创作以及海子重建精神家园(这里也可以理解为“道”)极大的灵感和原动力。或许正缘于这种相似,凡·高的“太阳”也才能够明亮地照耀着海子的家园;或许正缘于这种给予,海子才执著地从乡村升入天堂,海子才狂热地从“麦地”扑向“太阳”。到此,我们就更能够清楚地看出:凡·高创作中的太阳意象正式从《阿尔的太阳》开始进入海子的诗歌创作中。谈到太阳使人想起海子众多写有凡·高的诗篇,有如“我仍在沉睡/在睡梦的身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像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野鸽子”。[ 13]凡·高是他的精神伙伴,早在1984年,他就已经亲昵地称之为“瘦哥哥”,并深情地写道:“瘦哥哥凡·高,凡·高啊/从底下强劲喷出的/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是丝杉和麦田/还有你自己/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 14]凡·高的画,光是核心,狷狂的色彩和粗厉的线条均来自光,而光来自太阳,海子的诗,在更大更多的程度上就是凡·高之画的文学形象,他怀着不安与怯喜的心情向太阳敬礼:”赤道/全身披满大火/流满于太阳的内部。/太阳,被千万只饥饿的头颅 抬向更高的地方/你们或者尽快的成长,成为我/或者隶属于我。/隶属于我的光明/隶属于力量……/赤道,全身披满大火,流淌与我的内部。”[ 15]太阳是自然的王,惟有太阳的博大,可以鞭打万物生命的成长,“日光其实很强/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16]可以宽容自由精灵“冲击极限”(西川语)的死亡、疼痛、灾难。太阳也是诗性之源,在诗里,我们可见诗人海子覆灭与再生的冲动,和自然达成同一(或“天人合一”)的冲动。或许是自古以来就有“英雄惜英雄”的缘故,海子受惠于以“瘦哥哥”为首的西方前人,从他们手中接过神圣的光辉事业,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从他的“麦地”背着收获了的“麦子”凌空而冲地扑向太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探索着诗歌之路,坚定地朝向“人类的尽头”[ 17]走去。在这里,笔者认为海子在前人影响下已经有了自己诗歌之道的初步意象,而这种意象则直接表现在海子像他所热爱的前人一样酷爱着自己的艺术事业(诗歌),除此外,同时还表现在酷爱之外诗人意识向诗人高贵品质的延伸,固执地迷恋和渴望定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于是,艺术家才能成其为艺术家,海子才能成其为海子。 (二)诗歌观念在笔者看来,海子的诗歌观念和态度生命观念以及行为观念是互为同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中又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素,或者说是至少有三个“存在主义”先哲的理论观念对他的诗歌观念形成够成了重要影响,一个是自诩为太阳的尼采,一个是诗评理论上有所建树的雅斯贝斯,一个是正当事业辉煌时归隐黑森林的海德格尔。(1)从生命气质与言说风格上来讲,海子极其相似于尼采。生命意志的极度膨胀,生命本体论的人生观与诗学观,对死亡的挑战情结,寓言化、个人“密码”化(一位自称是海子诗界朋友的东君这样描述过自己:我是天地间唯一的窗口。)的言说方式,以及最终的走向精神分裂,都表明了他们是何其的相似,只不过海子的生命过程要比尼采(包括凡·高、叶芝、荷尔德林、华兹华斯等人)更为简短或者浓缩化罢了。在尼采的著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疯子”形象比喻体,然而这个“疯子”之于海子,却深藏在他孤寂的内心中;尼采曾经这样讲述过他主动迎向死亡的意象:“朋友,我愿因我的死亡而使你更爱大地;我将复归于土地,在生我的土地上安息……这是自由的死,因为我要它时,它便向我走来。”[ 18]而海子则用英雄的行为实践了他自己多年魂牵梦饶的死亡意愿。但略有不同的是,尼采通过对上帝的否定而泯灭了自己内心的神性理想,海子则因保持了对上帝的崇敬,对世界神性体验而显得更加充满激情和幻想,大地的神性归属表现出来的万有引力,使他在飞升与沉降中分裂,使他满心迷醉,并充满抗争的张力,由此而生发出主动迎向死亡的勇气。(2)从诗学理论观念上看,海子似乎又与雅斯贝斯的观念如出一辙。海子认为“伟大的诗歌”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是“伟大的创造性人格”的“一次性行动”,他推崇“凡·高、陀斯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叶赛宁(甚至在另一种意义上还有阴郁的叔伯兄弟卡夫卡、理想的悲剧诗人席勒、疯狂的预言家尼采)”,认为“他们活在原始力量的中心,或靠近中心的地方。他们的诗歌即是这个原始力量的战斗、和解、不间断的对话与同一”。“他们符合‘大地的支配’。这些人像我们的血肉兄弟,甚至就是我的血。”[ 19]而雅斯贝斯认为伟大的艺术家生存就“是特定状况中历史一次性生存”[20],他除了推崇达·芬奇之外,还推崇荷尔德林、凡·高,因为他们是人格与艺术相统一的艺术家,他们的存在方式就是“作为历史一次性的艺术家的存在方式”。[ 21]除此之外,雅斯贝斯还认为,在显得社会荒谬的背景下,“优秀的艺术家认识到按独自的意图做出的表现,就是分裂的作品”,又恰恰是凡·高和荷尔德林这样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照耀了存在的深渊”,而其他无数艺术家的平庸实则是因为他们的“欲狂不能”。在凡·高和荷尔德林这里,他们“主观上的深刻性是和精神病结合在一起的”[ 22]“达到极限的形而上学体验的深刻性……无疑是为灵魂残酷地被解体和被破坏才给予的”。[23]海子正是用自己的精神结构与创作行为证实了雅斯贝斯的观点。海子生前最为偏执地热爱的艺术家就是凡·高和荷尔德林,这似乎有点巧合,又恰是冥冥中的一种天作算合;他对凡·高的狂热追爱以至于亲昵地称为“瘦哥哥”,并以其为榜样和向标将生命注入创作的“不计后果”中的“某种自况”。[ 24]海子最后的一篇诗学文章又是献给《我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最终发了疯,而海子则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种命运的暗合?”[ 25]海子死后,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对于这样一个以身殉道的伟大歌者,用世俗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似乎又是不公正的且近乎于残忍。然而我们从艺术的角度特别是从雅斯贝斯的角度来看,海子在生命气质、心灵结构上同凡·高和荷尔德林又无疑是一群人中的一类人。(3)就内新的体验方式、感受方式、生命本体、生命的神性归属,关于艺术作品和世界本源的观念等方面而言,海子又与海德格尔相近似。海德格尔在他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与物性》中曾经阐述了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一个艺术观点,他在对现代世界和艺术的沦落表达了悲哀之后,以“诗人何为?”的责难命题拷问诗人所禀赋的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继而以一座希腊神殿为例说明了艺术的本质不是“摹仿”,而是“神的临场”和存在“如其本然的显相”,这样的一种关于艺术的存在本体论的观念如同海子将作品与生命实践合为“一次性”创作的观念,因此两者在这一点上无疑又是相通的。而且,海德格尔在以抽象化了的“大地”作为存在的归所和本体,并引据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指出了人类艺术家及其作品对大地的神性归属性,他认为“屹立于此的神殿这一作品开启了一个世界,同时又返叠这世界于大地之上,而土地也因此才始作为家乡的根基出现。”[ 26]“作品让土地作为存在”,“呈现土地就以为着不把土地作为自我封闭者带入公开场”,[27]土地、大地的概念对海德格尔来说是如此的重要,而对海子的诗歌言说也是如此的重要,大地、土地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存在意象进入海子的精神家园,接受太阳的普照,承纳麦子的播种,从此海子便迷恋上这块千年不老的土地,这块土地也便成为海子在他的精神家园言说和安息的场所,“土地盲目的血/ 天才和语言背着血红的落日/走向家乡的墓地”[28];同时,我们又能在海德格尔的艺术生涯中经常看到他如痴如醉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 返回故园……土地是艺术存在者灵魂得以栖息的场所,但有所不同的是,海德格尔认同荷尔德林的情感意象,故乡是土地的形象喻体。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每个人而言,故乡就是他的土地,因此“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本源之处,”[ 29]这也就使得他们的灵魂和情怀趋向安闲和沉静。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海子的精神家园中还有金光四熠高悬天空的太阳,然而太阳又是与土地母体想对立的父本象喻,充满喷薄奔涌的力量和燃烧的疯狂,是充满疯狂气质与渴望冲击生命之极限的能量和本体,是诗人海子重建精神家园与回归母体土地之前的辉煌、舞蹈、“撕裂” [30]和抗挣,在精神撕裂和对抗中,诗人海子背着太阳想大地沉落,但又奋力从大地上向天堂飞升,这样一上一下的方向矛盾激励海子年轻的生命以爆响的方式在精神家园中作悲剧与拯救的英雄燃烧,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燃烧处于血(土地母体)与火(太阳父体)的临界点上,“血”最终因海子本身力量无法抗拒“火”的熊熊燃烧而化为灰烬,虽然在这场“血”(土地)与“火”的燃烧中海子并不是回归与之有血缘之亲的大地,而是奔向高悬苍空的太阳,但是他最终又死在相反方向的“场所上”[ 31]。海子与海德格尔的另一个共同之处还在于对已被“工业文明”所撵走的“神性光辉”的寻求。海德格尔认为他生活在工业我们收获之后精神荒凉的“贫瘠的时代”,在工业文明逐渐聚积和市场叫卖方阵日益壮大的罅隙中,天堂已经迅速解体,上帝已经死亡,众神群龙无首,无处栖居,只能飘然离去,从此“神性光辉”在表面上不复存在。然而诸神的消隐并非不留一点痕迹,诗人的使命就在于在这样的时代中引导人们去寻求这些踪迹,因此才有了后来海德格尔对这样时代中的诗人所禀赋人类使命的严峻拷问:“诗人何为?”所以,他在推崇荷尔德林的同时强烈地认为他(荷尔德林)是“诗人中的诗人”,也纯属正常。同样,笔者以此认识谈论海子也不足为过的,在八十年代中期诗歌沉溺于文化的历史流变以及许多诗人都以固有的神话文本作为“重写”的题材和蓝本的整体背景下,海子以他领悟神提天启的超凡悟性神话写意的写作提升了这个时代的诗歌境界,幸运地睿智地找到通向神性归属的途径,并以永恒的神性光辉构筑了由彻底挣脱历史及当代语言方式的拘囿桎梏走向以生殖、生命、关爱等隶属土地母体“民间”的沟通桥梁。总之,海子与这三位大师有相似也有不同,但是他们对艺术事业的共同热爱,却是不言而喻的,在与尼采的比较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海子与尼采同样迷恋与死亡,并对死亡的极限进行了挑战,但尼采泯灭了对上帝的神性理想,而海子则保持了对上帝的敬畏;而与雅斯贝斯和海德格尔的比较下,我又可以看出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对“分裂”作品的认可,对生命神性归属和超常的土地母本情结,等等之类不言而举。正是这些构成分裂意象的自然的一切物质一切元素、土地、河流、目光、流云、虎豹、羔羊、麦子、村庄……血泪,构建成了海子诗歌精神,而这个诗歌精神也可以被理解为海子的诗歌之道。(三)诗歌理想在前人的引领下,诚如“瘦哥哥”凡·高、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二人的辉耀,海子逐步有了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在以创作为行动的冲击极限中,以语言为凌空的天梯奔向太阳升入天堂,以语言为故乡的坟墓葬入村庄深埋黄泉。然而这一上一下的行动却都置村于夜色中,诚如他在诗歌《夜色》中所说:“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或许海子一位真正幸运的诗人,在冲击极限中,有了从“流浪”中得到的“爱情”和“受难“中得到的“生存”,也有了“太阳”照耀下“诗歌”的“幸福”“王位”,在此笔者认为“王位”是海子诗歌理想一个决定性存在形式。海子在《史学:一份提纲》中的《王子·太阳神之子》区分了两种诗人:一种是被称之为王者或太阳王的诗歌之王(如米开朗琪罗、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另一种是被称之王子或太阳王子的“浪漫主义诗歌王子”(如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乃至普希金)。然而能坐上“王位”的似乎只有王者和太阳王这样类型的诗歌之王,王子或太阳王子也只能焦急地守望诗歌之王的宝座,也只能拱戴着太阳的神性光辉绕着坐有王者的“王位”盘桓,终也只能被熠熠的光泽辉耀而不能成其为王者。或许是因为个人情感而言,海子觉得他更应该珍惜这类没有成为王者的王子,事实上已经以一种诗歌行动成全着这种应该,因为“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属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字的呈现、不同的面目而已……他们悲剧性的抗挣和抒情,本身就是人类存在最为壮丽的诗篇。”[ 32]换句话来说,因为他们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悲剧命运。在笔者看来,这种应该似乎还因为海子意识到自己和他们心性和精神类型相通。这种应该所带来的相通意识使得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王子(海子在自己多篇诗作中多次以“王子”自称),这种心犀相通的感觉无疑是准确的;然而偏执和疯狂的海子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王与王子在本质上是不可打通的诗歌生命,因而使得血气方刚的海子坚持不懈地以盛气凌人的锐势觊觎诗歌王国的千年王位。在这种偏执中海子深深沦陷,明知“失败”,还要坚定不移,“千年后如若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和所有的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将选择永恒的事业/……/我的事业就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33]在明知失败的坚定不移中选择千年的王者事业,在成就王者事业中海子渴望并尝试着成为王者,“我不是你们的皇帝又是谁的皇帝”[ 34],“多少年之后,我梦见自己在地狱作王”[35]。然而这种渴望还是破灭,这种尝试还是失败,最终海子还是只能成为王子,王子们既然是以天才为标志(海子常以天才诗人自居),那么造化之神在赋予了他们早慧的光芒时,也必然同时打入了天命不可违逆的限制,或许这种限制在某中程度上就是宿命、命运。在抢夺王位失败后,王子们则更能打动海子,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值得珍惜的“青春的悲剧和生命”,或许是因为这种相同,海子继而才在诗歌行动中为自己申诉:“我通过太阳王子进入生命,因为天才是生命最辉煌的现象之一。”[ 36]另外,海子的诗歌理想还表现在他成就史诗的欲望上、考虑真正史诗的诗歌实践上。这种语文直接表现在海子“并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诗史诗人,”而是只想“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融合中国的行动车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而诗歌实践则是表现在他的诗歌行动中。在长诗《土地》中,他以“诗人之王”自居,“以梦为马”在夜色中流浪,追寻着土地和宇宙尖一切伟大的元素,营造他伟大的诗歌王国。在某中意义上来说,欲望和实践是诗人诗歌创作,也是海子诗歌创作中一前一后的存在过程。然而这种存在过程又是以欲望为目标以实践为方式来实现诗人的诗歌理想。直接地说,在这种诗歌理想上,海子最终的诗歌行动还是为了实现成就集体大诗的语文而实践的,在实践理想的欲望中,他如一匹万变不死的马,在自己的家园中巡行,与自然的一切物质一切元素、土地、河流、目光、流云、虎豹、羔羊、麦子、村庄……血泪相交,却视人类为“死后尸体的幻象和梦想。”他在夜色中流浪,把自己的自由寄托给理想欲望,把理想交付给远行,如沉醉的男人一样翻山越岭、飘洋过海,飘荡这喧嚣的世界,远离着盲目的人类,“我已经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在这个尽头,等待着诗人的是空无一人的荒漠,“故乡和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病,不治之症啊”。远行的渴望变成思归的疼痛,深刻的被弃感取代了勇士探索的激情,在这种“现代世界”与“人类尽头”的对立方向,有着海子忠诚的“远方”与思乡恋土的撕裂;然而这种撕裂却在对立方向上为海子打磨自己的诗史语言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可能,但是这种成为海子诗史的必要可能却是海子舐血而歌的过程,却是海子挥霍生命燃烧青春的辉煌圣果。但这样的辉煌圣果全然无法实现,关于诗歌的胜利,已是一个遥远的视野,只有形而上期待真实,只有恍如隔世的空中楼阁,现实却是“必然失败”,诗歌本身的失败正以不可抵抗的速度到来,心中的全部诗歌理想在“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而“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37]综上所述,诗人海子在他的诗歌生涯中以“王者事业”和“成就史诗”作为自己诗歌历程中奋斗的诗歌理想,虽然他尽其全力把诗歌理想化作为坚定的诗歌行动,但是最终一切的不可能在爆炸的辉煌时刻充斥着海子诗歌生命的最后时光。因此,他一方面高喊:“在一个衰竭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主义作证。这是我的本分”;另一方面却哀叹道:“太阳就是我,一个舞动宇宙的劳作者,一个诗人和注定失败的战士。”[ 38]虽然失败,海子却在失败的诗歌理想和中落的诗歌事业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此笔者认为也可以把海子所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认作为海子诗歌之道的一部分,就好比,道路荒芜(此“道”并非文中之道),但是道路依然存在。二、在夜色中为诗践道对于一个以文字作为创作表现形式的艺术家而言,他的真与假、配与不配只能通过他的艺术生活态度来实现,就像诗人一样不但要坚持不懈地写(创作),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地像写的那样生活,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密茨凯维支在上个世纪的巴黎讲述斯拉夫文学时,说到拜伦对东欧诗人的启迪时,说道:“他是第一个人向我们表明,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以上的观点用以陈说海子的生活态度,也是同样贴切的。是的,仍然有一部分像诗人海子一样的存活着,他们或以高蹈自己的诗歌理想践道而走,或以正为自己的诗歌生活而疲于奔命,因此在诗的国度中将会永留他们千年不老的身影。无论他们是辉煌的死去,还是艰辛地活着,他们将会成为诗歌万世基业的亘古功臣。从世俗物质角度来看,辉煌地死和艰辛地活之于这些真正的诗人无偿不是一个难以忍受的磨难,无论这物质生活的磨难有多难以忍受,或者

查海生(1964~1989),笔名海子,中国当代诗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查湾1个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后任教于哲学教研室;1989年03月26日,在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龙家营卧轨自杀.他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1颗圣洁的心.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1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他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太阳�6�1断头篇》等.他在积极创作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中国诗歌没落的困境.他创作的诗歌在死后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从1993年起,北京大学每年的“未名湖诗歌节”均在他忌日前后举办,以示纪念.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1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奖”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3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他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荣获第3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他的第1首诗是《亚洲铜》,最后1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约200首抒情短诗,以及一些诗论和学术论文.燎原、余徐刚等著有海子传记.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论文查重

在毕业季节,论文查重的问题接踵而至,这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论文重复检测的具体要求,以便及时调整论文内容,为论文争取更多的降重时间。所以今天,让我们跟随paperfree小编来探索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不超过多少的问题。 所以毕业生论文的查重不是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学校规定的查重要求不同,要看你学校的查重标准。目前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不超过20%。目前全国各大本科院校都要求毕业论文查重率不超过20%,所以优秀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不超过10%,甚至985/211院校的优秀毕业论文也不超过5%。 当我们遇到论文重复过多,重复检查不合格时,我们不应该太慌张,找到一些合理的降重方法。如果你认为这些小修改不是很有效,我们可以让重复部分有一个改变的变化,我们可以改变重复部分的表达,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所以表达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翻译软件的帮助下,经过多重翻译工作原理后,表达会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仍然需要及时纠正。 您也可以删除重复部分,但在这种情况下,论文的总字数也会减少很多,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添加原始部分的文本,并尝试扩展我们的观点或扩展原始句子,这可能会提高论文的质量。然后重复部分和原始部分的比例也会有很大的调整,降重效果可以很好。

优秀论文的查重率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只要查重率低于30%,就可以通过论文查重。至于硕士和博士,查重率需要低于10%才能通过论文查重。如果本科生想把毕业论文评为优秀毕业论文,除了内容优秀有价值外,查重率一般低于15%才能向学校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然后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评估才能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为了减少毕业论文终稿后的重复率,学生会在初稿完成时提前查重论文的重复率。查重初稿时,将使用papertime论文检测系统来检测论文。如果重复率太高,重复的部分就要修改,直到初稿快写完了才交给导师。因此,在查重前深入了解论文的查重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的无用功,提高论文的通过率。那么,本科论文的查重标准是什么呢?一、重复率。关于本科论文的重复率,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点,就是不同的学校对论文的重复率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要求本科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不能超过20%。学校个别专业的要求会适当放宽,部分专业要求重复率控制在20%。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各位毕业生,不同大学的论文重复率是不一样的,查重本科论文权重的标准还是要看具体大学的公告。二、对论文字数的要求。目前就大部分学校对本科论文的要求来看,要求是不少于8000字。不过业内人士还是建议毕业生写论文的时候尽量多写,不要只停留在要求的标准线上。这是因为论文初稿修改时,论文可能会被删除。如果删的字数太多,不能保证最终论文的字数达到本科论文查重标准的要求,但是字数太多是最安全的。

1、本科论文重复率在30%以下可以申请答辩,小于15%可以申请院优秀论文,小于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修改后不超过5天,修改后不超过10%。2、研究生论文查重重率小于20%可以直接申请答辩,小于40%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能通过延期答辩,小于40%直接延期六个月。3、博士论文重复率在10%以下可以申请答辩,答辩时间少于20%可以直接延长半年到一年答辩时间。

上海学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相当于是电大学习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小考试,也是比较有讲究的也有自己的格式和规范,那么上海电大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4)论文正文:A、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B、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5)参考文献:(可参见“毕业论文写作系统”中的“样本”)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A、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B、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以上就是上海电大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了,有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写毕业论文了,更多电大相关资讯可以持续关注猎考网。小编推荐:定远电大专科报考条件是什么?上海电大学籍怎么查询?查询步骤是什么?

不算。学分绩点是你所学课程分,论文是你最终整理的整个学习阶段的所学所获。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某些学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是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如下:4-3*(100-f)^2/1600。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绩点制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自从1985年我国开始倡导实行学分制以来,人们对学分制的讨论和研究比较多,缺了对绩点制的探讨,从而影响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对当下国内高校在采用绩点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与美国高校实行的绩点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

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复率会比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写的大神),可以采用万方、papertest去检测,然后逐句修改。这个系统是逐句检测的,也就是说你抄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检测出来。这种检测算法比较严格,从程序的角度分析这种算法比较简单。因而网上卖的都很便宜,我测的是3万字,感觉还是物美价廉的。(注意:1 这个库不包含你上一届研究生师兄的大论文,修改一定注意. 2 个人建议如果学校是用万方检测,就不要去检测维普之类的先把论文电子版复制一份,保存一份。看检测结果,其中一份复制的备份论文,把检测出重复的部分能删了先删了,把不能删的,15字以内改一改,最好是加减字符,不要改顺序,改顺序没太大用,参考文献删掉一部分,不能删的话,先改下,英文文献可以15个字符换一个词。把修改过的上交,重新过系统检查。保存的原论文稍做改动上交纸质版。那个系统很麻烦的,很多没看过没应用过的文献都能给你加上,可见中国人抄袭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准确性,不要随意改动,上交的纸质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检查完就不会再过检测系统了,所以纸质版的不用担心。第二步:经过修改后,重复率大幅下降了。这时你可以用知网查了,知网查重系统是逐段检测的,比较智能。检测后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后在网上用知网查是4%,简单修改后,在学校查是。注意:记住,最忌讳的是为了查重,把论文语句改得语句不通、毫无逻辑,这样是逃不过老师的,哈哈,大家加油!关于知网相关抽查规定:有规定的,可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后通过就可以答辩,如果第二次不通过就算结业,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这个是在抄袭30%的基础上的。 如果抄袭50%以上的话,直接结业 在之后4个月内还要交论文或者设计的。1.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间的,需经本人修改。修改后经过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学院答辩。再次检测后仍不合格的,按结业处理。须在3 个月后提交改写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2.被认定为抄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直接按结业处理。须在4 个月后提交改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测合格后再参加答辩。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

一般来说,不管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都会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查重的线,吵过之后,老师会让你继续修改,一直到那个标准下面为止,比如说某个学校规定的查重率是20%,那么超过20%就需要再修改。

万方数据库,paperpass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在淘宝上有,修改初期阶段一般用万方,之后paperpass,paperpass要比万方的更准确一些,价格自然高,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在最后阶段最好用知网查一下,毕竟硕士论文全部需要查重

希望对你有帮助,所有硕士论文是要过论文检测的抄是没用的。抄袭之后最后修改一下,比如改下表达方式,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硕士本科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内容:第三方支付平台担保,消费保障保证现金安全,无限次修改,附送检测报告,改到你通过为止,安全放心,在严谨的老师折磨都能通过,希望能帮助到你。

海外研究生毕业论文

不一样每个学校格式要求都有细微的差别。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海外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

马上又要到毕业季了,在毕业之前需要写毕业论文,那么海外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最后应该怎样写致谢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快要结束,在论文完成的最后,想要留一块空白出来,对曾经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同学表示感谢,谢谢你们。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刘炳范教授。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刘炳范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刘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刘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本专业内各位老师的教导。感谢刘永老师、郭君臣老师、王老师、胡明华老师、曹春茹老师以及张莉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最后,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 106 的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姐李晓萍同学和英语专业的张雍芬同学,在论文完成的最后阶段给予我不少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随着毕业论文写作的结束,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也即将结束,忽然觉得时光如梭,不禁回想三年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尤其是对我的成长和进步付出过辛勤教诲的老师们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赵薇教授。她从选题、构思、收集资料、行文到定稿,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她一字一句的修改到论点的斟酌再到整篇文章的构架,赵老师的细心和认真令我感动不已。赵老师的拨冗指点令我受益匪浅,同时她严谨的治学精神令我终身难忘,永远鞭策我前进。同时要感谢的我同学刘群、封群、杜文静、王彬,他们也为这篇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其次,要感谢大连海事大学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研究条件。同时,非常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们,是他们陪伴我度过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给了我许多的.帮助,有了你们的友谊和关爱,使我读研斯间的记忆中充满欢乐。

虽然即将离开校门,但并不意味着结束,我的法律之路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负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未来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在此,再次向帮助和关心我的老师同学表示深深地感激和谢意!

感谢我的导师萨其荣桂老师,为我的论文选题、结构到内容作悉心的指导,给我提供研究资料,帮我克服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师的点拨和指引,让我深入到原始资料的研究中,领略其中的乐趣。难忘导师的悉心指点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鞭策着我前进!

感谢各位敬业的老师,是你们在我三年的生活里注入知识的力量,洒满向上的阳光。

感谢我的师兄弟,在一起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和睦共处,共同成长。面临着毕业,我们朝夕共处的岁月意味着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友谊的终止,愿我们友谊长存。

特别感谢父母,你们的坚持才让我有了读研的机会。万死不足以报答你们的深恩。是的,以后的日子里,我的成长的脚步必须快过你们衰老的岁月。

海外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三年来的点滴,心中充满感激和留恋。谨借此向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在毕业之际,我要向我的导师李洁教授和王志远教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三年来,李洁老师的细微关心、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不仅使我树立了较高的学术目标,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两位老师还定期在每个周末利用自己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读书会学术活动,使初识刑法的我获益良多。

时光荏苒,我的硕士生涯已接进尾声。这几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更有收获和成长。几年来,感谢陪我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我才能克服困难,正是你们的指导,我才能解决疑惑,直到学业的顺利完成。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恩师童群义教授的殷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从课题的选择、项目的实施,直至论文的最终完成,童教授都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支持,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童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与我一道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在此还要对实验室所有师兄弟姐妹们在平时开展相关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感谢我的伙伴们崔竹梅、胡新洁、彭英云、冯再平、李娟等,在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热心帮助!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他们不辞劳苦地为我提供无私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江南大学 10 级硕士班的全体同学陪我一起走过这段人生难忘的历程!

感谢合肥师范学院的领导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会更加珍惜教师的岗位,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做终生学习型的人。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是最爱我的人,也是我亏欠最多的人,他们默默的奉献是我求学四年来的支持和动力。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参与审阅、评议本论文各位老师、向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值得好好珍惜,这段美好岁月,因为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很幸福。我会更加勤奋学习、认真研究,我会努力做得更好,我想这也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好的回报吧。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你们,愿永远健康、快乐!

行文至此,意味着我的硕士生涯已至谢幕时刻。回首九年多的江大生活,百感交集,苦辣酸甜集结于心头,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钟芳教授对我生活和学业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钟老师品德高尚、待人和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我五年多的博士学习期间,她不仅传授了我做学问的技巧,还传授了我做人的准则,这些必将让我受益终身。在课题进行过程中,钟老师耐心听取我们的阶段汇报,及时提出修订方案,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值此课题完结之时,再次向钟老师致以我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李玥副教授,徐菲菲老师和关天琴老师对我平时实验和生活给予的关心和照顾。此外,感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松老师和食品加工与配料中心的于沛沛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舒俊生主任、徐迎波主任和王程辉主任对我实验提供的帮助,感谢徐志强师兄对我实验的指导和生活的关心,感谢分析检测室的田振峰、陈开波、汪华、朱青林、谢映松、周顺、葛少林、胡永华等对我实验和生活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山东瑞博斯烟草有限公司的薛长森总经理、孙伟经理、田海龙主任、李刚、李晓华和李玲在我实验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烟草课题组的孙伟峰师姐、殷春燕师姐和周志磊师兄,在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一起学习一起实验的日子让我终身难忘。感谢实验室所有的兄弟姐妹带给我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是:梁蓉、祁静、刘治涛、栾宏飞、徐胜男、魏冬、张超、易江、王海洋、许智婷、冯兆欣、吴佳、付婷婷、刘欢、张明秀、吕淑一、马菲菲、刘小楠、李超、常玉梅、夏熠珣、王浩、刘飞,虞健、程雯丽、彭田慧、王庆卫、林全全、陈雪梅、陈翰、汪娇玲、桂莎莎、姚佩毓、袁玲、雍晓磊、常冰玉、王芳、李卢娟、于哲、陈羚、王一涵、Kingsley、Zehadi 等。

感谢读博期间陪伴我一起奋斗的战友们,他们是闫博文、唐鑫、翟齐啸,你们让我在读博期间充满了开心与快乐。感谢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感谢哥哥、嫂子、妹妹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顺利毕业。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祝你们一切顺利,幸福美满!

时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时光中,遇到了很多对我未来生活有深远影响的人,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李立丰老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李老师不仅对我的专业知识有很多指导,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为人之道。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老师对我论文的选题、资料收集以及修改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李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不会顺利的完成。

其次,我要感谢的是法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三年来的陪伴,生活中的帮助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付出了很多,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愿他们健康幸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