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外星人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0:58:24

外星人研究进展论文

瞧你说的,,,,,你应该问的是:外星人对我们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何。蚂蚁如何研究我们人类?

急急急急急急!!!!!!!!!!!!!!!!!!!!!!!!!!!!!!!!!!!!!!!!!!!!!!!!!!!!!!!!!!!!!!!!!!!!!!!!!!!!!!!!!!!!!!!!!!!!!!!!!!!!!!我也急

外星人是对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统称 古今中外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假想 在各国史书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异记载 但现今人类还无法确定是否有外星生命 甚至是“外星人”的存在 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 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尝试联系“外星智慧” 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 认为即使有外星人 也不可能飞抵地球 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很多人声称见过飞碟 甚至见过外星人 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 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 外星人真的存在么 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 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 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 另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 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 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 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配的后裔等种种观点 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 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 在整个银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亿颗恒星 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 在这些行星中 与地球环境近似的 估计可能多达一百万颗 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 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上产生和演化 并发展出智慧生物 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 要经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 因此 这些天文学家们认为 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 完全是可能的 但萨根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 他认为 这些 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谓外星人身上 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 而在别的星球 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 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 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 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 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 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 更是完全不现实的 萨根的看法 大致可以代表严肃的科学家们的意见 这就是说 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 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 却大都不足为信 然而仍有一些被认为可靠而目前科学界尚无法解释的事件 以至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迹 又是否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呢 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对于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况 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可能的设想 这些设想很大胆 现在看来也很离奇 但是谁又能责怪人类的想象力呢 也许这些幻想有一天会变成可观的存在

多看玄幻电影和小说

外星人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UFO,一个难解的迷,一个让人向往的神秘现象。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史前人类的飞行器吗?还是外形只会的结晶?它是和品的使者?还是邪恶的先行者?UFO为何光顾地球?毁灭人类?拯救人类?UFO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吗? 1947年6月24日,美国企业加阿诺德在华盛顿州雷尼尔上的上空,驾着自用飞机飞行,当时天空晴朗,它突然发现在北方有9个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连接成锁链形状,由北往南飞,速度相当惊人。阿诺德的飞机根本追不上这些突如其来的飞行体。 这些不明飞行物,阿诺德称它们为“飞碟” 渐渐的,这些来路不明的不明飞行物,人们就称其为“幽浮”英文翻译缩写为“UFO” 的确,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众多与UFO或外星人有关的事件中,还没有任何一件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或研究证实。 UFO是对所有目前人类还无法了解的飞行物的统称,它是客观存在的,也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行物。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外生命,甚至高智慧生命的存在,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更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地外生命曾光顾地球,或曾试图与人类取得联系。

UFO现象是在近几十年以来,才受到世人的关注,它是用现代科学所无法解释的。那么它究竟是智能控制的飞行器,还是其它人类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结论。许多民间的不明飞行物研究小组和UFO爱好者、包括少数科学家,在探索UFO的道路上,作出不懈的努力,搜集了大量的有关UFO的目击者资料、照片和少数影片资料。这其中,除了一些模糊不清的照片,显示了UFO具有标准的碟型并散发着金属光泽之外,大多数人所看到的UFO是三角形或其它形状,没有某些照片拍摄的“标准”,甚至干脆就是一朵灰色的云等等。个别目击者,不仅近距离看到UFO,甚至有的看到了身材矮小,长着硕大眼睛的“外星人”。有的还曾经被“外星人”绑架和搭乘飞碟的奇怪经历。在为数众多的UFO目击报告中,有经验的专家可以从中发现,有很多是人照飞行器被误认,有些是可以解释的自然现象,还有一部分不得而知(无法解释)。那么,这种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不明飞行物现象到底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它是真实存在的

“在太空外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外星人只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名词,严格地说,是地球以外有智慧能力的生命(Extra-TerrestrialIntelligence)。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说有三个不同的响应:第一个回应是「不一定吧?因为,假如他们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呢?」这个响应可以源自二十世纪鼎鼎有名的物理学家费米(EnricoFermi),在1950年,当费米和他的同僚谈到外星人存在与否这个问题时,费米的响应是「Whereiseveryone?」(外星人在哪里?)表面上费米的响应可以解释为我不相信外星人存在,但是,从客观的科学观点来解释,费米的回应是「既然你说按照科学数据的分析和估计,宇宙之间应该有外星人的存在,而且,按照我们今天科学和技术上的成就来估计,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外星人会有来到地球探索访问的能力,那么,如何解释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外星人呢?」所以,这个说法就叫做「费米的两难论」(Fermi’sParadox),就是外星人根本不存在呢?还是真的有外星人,不过我们没有看到而已?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响应是「他们是可能存在的,让我们想办法去联系他们,跟他们交换讯息。」在1959年,两位天文物理学家科可尼(GiuseppeCocconi)和莫里森(PhilipMorrison),提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的想法,并且具体的建议侦测外星人发出的讯号的作法。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第三个响应是「宇宙这么大,历史这么悠久,按照若干数据的分析和估计,外星人、外星文明是应该存在的。」这个想法的基本论点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我们让一大群、很大很大一群猴子在计算机上敲敲打打,总会有一只猴子会敲出一套莎士比亚全集,还有一只猴子会敲出一套唐诗三百首,宇宙的历史大概是140亿年,光是我们的银河就有差不多一千亿颗恒星,宇宙差不多有一千亿座银河,这些都是庞大得难以想象的数字。在1961年,美国有一位天文学家德瑞克(FrankDrake),提出一个方程式用来估计在我们的银河里外星文明的数目字,这就是有名的「德瑞克方程式」(DrakeEquation)。我会一一讨论这三个观点。其实,当我们问:「外星人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时,有人会反问:「管他们是否存在?我才不在乎。」这是消极的看法,我后面的讨论里会谈到,即使他们存在,我们要不要跟他们来往的一些顾虑。让我先从「费米的两难论」谈起,要回答「费米的两难论」,我们有两个解套的可能,一个是找出足够的理由论证,说明外星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是说外星人是存在的,第一、或许他们留下痕迹,我们却没有看到,或许看到了,却不愿意承认接受这是外星人留下来的痕迹;第二、他们到目前为止根本还没有和我们联络上。让我一一来细看,为什么外星人不可能存在呢?一个解释是人类是宇宙中最原始的生命,我们得等人类逐渐演进之后,在别的星球上才会有外星人出现,但是,光是在我们的银河系统里,就有许多远比太阳更老的恒星,这些恒星在一百万年以前已经存在,那么他们技术和文明的发展,应该比我们早了一百万年。一个解释是地球可能是唯一或者非常少数的地方,有适当的环境让生命孕育进化,太阳和地球之间天体运行的关系,地球和月亮之间的潮汐,水和其它化学元素的存在,都是相当独特,能够让生命孕育进化的条件。另外一个解释是智能、语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在生命孕育进化中必然的现象,因此,也许人类是唯一循着我们目前文明发展的轨迹走过来的有智慧能力的生物。不过,在下周,当我们讨论「德瑞克方程式」时,德瑞克会说这些理由并不充分。「费米的两难论」的另外一个解套的可能,是外星人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痕迹,或者是我们看到而不愿意接受这是外星人留下来的痕迹而已。自古以来,人类都在天空看到来路不明的飞行物体,简写为 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旧约圣经》以西结书的第一章里,描写以西结听到上帝的话,看到一朵周围有光辉的云,其中有一台由四个轮子和四个动物支撑的车子。中国宋代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二十一卷里,描写在扬州地方,看到天上一个有半张床那么大的一个外壳,打开后,里面有一颗珠,「壳中白光如银,…烂然不可正视,…其行如飞;浮于波中。」十五世纪哥伦布驾船横过大西洋时,也看到远处闪闪有光的一个物体。到了近代,世界各地常常有人说看到飞碟之类、来路不明的飞行物体。这些都可以解释为外星人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人看到外星人在天空上,在玉米田里写的大字,也都是外星人存在的痕迹。另外一个说法是人类就是来自外星的外星人的后裔,但是,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什么地方呢?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外星人把我们全部监禁在地球,就像一个动物园一样,不让我们和他们有接触。「费米两难论」的另外的一个解套的可能,是外星人是存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跟我们联络上而已。为什么他们没有跟我们联络上呢?是不是因为时空的距离,他们送出来的讯号、或者他们的太空探索的工具还没有抵达我们呢?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宇宙已经有140亿年的历史;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和别人联络沟通呢?假如,太空里上百万不同的文明,总会有些文明想对外联络沟通吧?是不是因为他们想尽量低调避免外来侵扰的危险呢?那么为什么这些外来的侵扰不来伤害我们呢?是不是因为他们送出来的讯号,我们听不懂呢?这就把我们带到我要讲的下一段,1959年科可尼和莫里森所提出的侦测外星人发出的无线电讯号的想法。假如,真的有外星文明的存在,我们怎样可以证明他们存在,进而跟他们联络沟通呢?1959年科可尼和莫里森发表了一篇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论文,他们认为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的外星人,一定会送出一些讯号,希望通过这些讯号和其它的文明社会接触,那么这些是怎么样的讯号呢?从传送的速度和传送的集中性来考虑,他们会选择电磁波,从电磁波在太空以及地球表面的衰减来考虑,他们会选择电磁波的频率不低于每秒一百万周(1megahertz)、不高于三百亿周(3万1megahertz)。但是,在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里,他们会选哪一个频率呢?天文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频率,那是,这个频率换算成波长,按照波长等于光速度被频率除的公式是 21centimeters,这个频率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都知道,一个氢原子有一个电子绕着一个质子在转,而且电子和质子都有他们的自旋,当电子和质子的自旋方向是一致时,氢原子的能量比较高,当电子和质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时,氢原子的能量比较低;如果,氢原子从能量比较高的状态跳到能量比较低的状态时,这个能量的差异就会产生一个频率为的辐射。氢原子在能量比较高和比较低的状态之间跳来跳去是可能的,但是机率非常非常低,太空里百分之九十的物质是氢原子,所以,氢原子是非常多的,一起加起来,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可以侦测到频率为的辐射,天文学家在1940年代发现这个现象,到了1950年用实验确切的证实了这个现象。科可尼和莫里森想这是宇宙中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频率,很可能外星人就用这个频率的电磁波来传递讯号吧!再加上在太空里这个频率的背景杂音也比较少。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得回答,如果,我们用无线电望远镜,在太空寻找 的讯号,茫茫太空,无线电望远镜该指向哪个方向呢?科可尼和莫里森认为应该先从离地球不远的星球里找,所谓不远,其实也就是十五个光年,在这个距离之内,他们认为有七颗光度和寿命都和太阳差不多的星球,它们上面可能会有生命,这包括Tauceti(中国天文学上鲸鱼星座里的天仓五),和EtaEridani(中国天文学上的波江座里的天苑四),可以作为搜索的目标。总而言之,科可尼和莫里森的论文,不但指出外星人文明存在的可能,而且具体规划出一个搜索的行动方案,这篇论文也为以后五十年寻找外星文明的工作开了先河。在他们论文的结尾,他们说:我们的论述,也许有人把它看成无稽的科幻小说,但是,我们的论述跟目前天文学上的知识是一致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按照我们的说法去寻找外星文明送来的讯号成功的机率,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去寻找,成功的机率是零。同样在1959年,一位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华裔天文学家黄授书(SuShuHuang)也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宇宙中生命发生的可能,他也认为在地球附近的鲸鱼座的天仓五和波江座的天苑四,有支持生命的条件和可能,这个结果和科可尼和莫里森的结果相吻合。黄授书是一位相当有名的天文学家,他和杨振宁是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同班同学,也和杨振宁一样在1947年公费赴美留学。从科可尼和莫里森的论文开始,在过去五十年,政府、特别是军方和私人的机构,投入了很多钱,从事外星人搜索的工作,在无线电通讯方面,建构更强大有力的无线电望远镜,制作更精密的测试仪器;除了无线电通讯之外,也探索光通讯的可能,更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干脆把一个实体的探索器送到太空去?当然,这些努力,还没有得到确实、具体的结果。对寻找外星文明的工作,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撇开外星文明根本不存在的可能不谈,一个问题是外星人为什么想要把讯号传送到外面呢?无目的传送是一个有意义的科学行为吗?何况,即使两个文明成功地相互交换讯号,往返的时间也在一千年一万年以上。还有,过去年五十年来,我们在地球上的工作,集中在聆听、寻找,只接收不传送,外星人就没有办法知道我们的存在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观点,也许保持沉默,只接收不传送,是宇宙文明的一个共同心态。而且,外星人文明是善良还是邪恶,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如果,我们和他们联络上,万一他们前来征服、毁灭我们,那怎么办?所以,有人建议任何一个要传送到太空外的讯息,必须先经过联合国全体大会的通过批准,至于从外星传递来的讯号,它可能含有计算机的病毒,可能把我们所有的计算机全部毁坏,因此,保持沉默,不见得不是一个应该遵守的政策。

外星人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才给20 要求那么高 怎么也得1000吧

外星人肯定有,但是假如他们没来过地球,你怎么举例子

一丶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一个星球。那么,其他星系中有无生命的存在,即外星人是否存在,人类有诸多的不解与疑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二丶问题调查 1980年12月27日,英国皇家空军的伍德布里奇基地的数位美军士兵(该基地为美空军使用)看见UFO,两天后的29日,据称该基地的美军指挥官高登.威廉姆斯与再次飞临基地的UFO中的外星人对话、接触。 1992年7月,美国海军与两支飞碟中的外星人进行了激烈战斗,同年十月澳大利亚空军与外星人进行了战斗。 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美国、前苏联都报道找到了外星人的干尸…… 早在我国宋代大学者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等古籍中就有不明飞行物的明确记载。现在,伊梨地区其他地方志也有不少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 1999年12月,在我国境内多个城市频繁出现不明飞行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多个媒体均有报道。2002年,重庆、新疆等9个省市也见到不明飞行物。2003年,南京、北京、广州等地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 我国UFO研究权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教授,在2004年4月9日央视《新闻会客厅》节目里谈到:他从事UFO研究的30多年里,接触过的不明飞行物就有40、50起。有一些经排查,能够确认是由指挥生命控制的飞行器。三丶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999年12月12日凌晨零时2:20分左右,北京曹公被外星人邀请给飞碟中的地球女孩进行治病,现在那位神秘的青龙女孩亦被找到。有关专家对曹公进行回归催眠的调查,北京心理测试,这次测试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测慌器对与飞碟、外星人相关的第四类接触事件进行科学调查,结论是肯定的。与之对应的是在1977年7月,美国心理测试专家里德对著名的外星人邀请德列森事件进行了测谎,列题九十七个测试后得出肯定该事件的结论。四丶结论 (一)是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其体积和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刚好合适。而太阳和地球只不过是广阔宇宙中无数颗恒星和行星中普通的两颗,很可能在其他星系中有像地球与太阳之间关系的行星和恒星。 (二)是科学家们发现,宇宙空间并非人们想象的真空,它也充满了氢、氮、氧、镁、硅、磷等气体元素,粉尘以及它们复合成的一些像醇、醚、氨基酸之类的有机化合物,而这些是构成生命有机蛋白质核糖核酸的重要原料。也就是说其他星体上也可能有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 (三)是许多古代难解之迷和神话传说,并非完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例如玛雅人和玛雅文明之谜,我国和许多国家的历史遗迹,神话传说都从不同的侧面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外星人可能到达过地球。 (四)是许多外星人“目击者”虽然提不出有力的证据,但他们对外星人及其运载工具的描述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否像盲人摸象,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象呢!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我们希望总有一天能与外星的“朋友”相互往来,也使我们成为它们眼中的“外星人”,让我们共同期待外星人的回音吧!

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很多人声称见过飞碟 甚至见过外星人 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 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 外星人真的存在么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 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 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另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 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 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 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配的后裔等种种观点 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 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 在整个银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亿颗恒星 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 在这些行星中 与地球环境近似的 估计可能多达一百万颗 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 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上产生和演化 并发展出智慧生物 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 要经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 因此 这些天文学家们认为 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 完全是可能的但萨根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 他认为 这些 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谓外星人身上 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 而在别的星球 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 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 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 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 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 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 更是完全不现实的萨根的看法 大致可以代表严肃的科学家们的意见 这就是说 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 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 却大都不足为信 然而仍有一些被认为可靠而目前科学界尚无法解释的事件 以至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迹 又是否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呢 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火星农业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 科技 进展新闻(the top 10 news stor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于2022年1月18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8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 社会 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 科技 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评出的2021年中国十大 科技 进展新闻分别是:

1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火星图像,标志着中国的火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三张照片是由“祝融”号的相机拍摄的,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即着陆平台)影像图。另一张是由祝融释放出车底部的分离相机拍摄的“着巡合影”图,为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由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从最南端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启动了中国首次火星任务。

2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将另外三名宇航员送往天宫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进一步验证在轨长期居住的情况,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

3 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淀粉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合成方式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来进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

4 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

11月18日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1)上,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将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授予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这支由之江实验室、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SWQSIM)获此殊荣。

量子优越性,或称量子优势,指的是一个量子设备可以在任何可行的时间内解决任何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谷歌和中国 科技 大学的研究人员都曾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达到量子优势的设备。

确定一个设备是否在给定任务下实现量子优势,首先要对随机量子电路(RQC)中不同量子比特的相互作用进行采样。由于随机量子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之间可能存在大量的相互作用,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建模只能由高性能计算机解决。

在这项工作中,中国研究人员介绍了一个设计过程,涵盖了模拟所需的算法、并行化和架构。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他们有效地模拟了10x10x(1+40+1)的随机量子电路,这也被认为是模拟RQC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远远超过了谷歌“顶点”超级计算机的表现。

5 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组依托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射线光子,这是迄今为止能量最高的光。

研究成果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揭示了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把粒子加速到超过1PeV的宇宙线加速器,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观测时代。相关成果5月17日发表于《自然》。

6 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发布了围绕月球演化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

科研人员利用超高空间分辨率铀 — 铅(U-Pb)定年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静海石)进行分析,确定玄武岩形成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延长了约8亿年。

研究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初始熔融时并没有卷入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克里普物质”——生热元素,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富集这些生热元素的特征,是由于岩浆后期经过大量矿物结晶固化后,残余部分富集而来。这一结果排除了嫦娥五号着陆区岩石的初始岩浆熔融热源来自放射性生热元素的主流假说。

7 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 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至2050年粮食产量或将增加50%才能完全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都为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旨在最终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这是一种一直令科学家渴望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其活力和环境稳健性有助于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并增加作物环境变化适应性。本项研究为未来应对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发表于《细胞》。

8 我国研发成功-271 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模型) 图源:中国科学报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 ”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可满足航空航天工业、氢能储运、氦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迫切需要。

9 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经过20年追踪研究,发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迄今唯一“超级害虫”烟粉虱,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

这是我国农业害虫研究领域在《细胞》杂志的首篇论文,揭示了昆虫如何利用水平转移基因来克服宿主的防御,为 探索 昆虫适应性进化规律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新一代基因导向的害虫防控技术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10 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光纤中的光子损耗阻碍了量子信息在地面的长距离传播。量子中继器是一种解决方案,但由于量子中继器方案的系统复杂性,到目前为止,通信距离仍然有限。另一种解决方案包括可运输的量子存储器和装有量子存储器的卫星,其中长寿命的光量子存储器是实现全球量子通信的关键部件。然而,迄今为止的光存储器的最长存储时间约为1分钟。

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的高性能固体量子存储器,成功将光的存储时间提高至1小时,为未来基于长寿命固体量子存储器的大规模量子通信提供了方案。该成果分别于4月22日和6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和《自然》。

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东方红一号 ”,2003年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近年来在多个航天领域进展迅速。我国 第一辆火星车以中国神话中的火神“ 祝融 ”命名,导航卫星叫“ 北斗 ”、科学卫星叫“ 悟空 ”、月球探测叫“ 嫦娥 ”、火星探测叫“ 天问 ”,空间站叫“ 天宫 ”……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秘响亮的名字在浩瀚宇宙中一次次亮相,中国的太空天团家族成员也在逐年增多。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启对火星预计持续90天的巡视探测。在此之前,只有美国实现过在火星表面的巡视探测任务,我国也由此成为全世界首个在一次探火任务当中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的国家,开启了人类火星探测的 新高度。

航天是国家高 科技 实力的代表,需要的不仅是 探索 未知空间的勇气,还需要一个国家具备高水准 的 科技 水平和经济实力。

人类移居外星球是科幻作品最为流行的故事之一,目前人类已进行了230多次太阳系探测。据已掌握的信息来看,整个太阳系的8大行星、5颗矮行星、165颗卫星当中,若人类想冲出地球,基本上 只能先从火星和金星两个邻居开始,因为只有这两个星球与地球同处太阳系内的宜居带内,同属于岩质行星,拥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通过航天 探索 发现,太阳系内的金星生存环境对人类而言极其 恶劣:其气压是地球的92倍,空气中几乎全是二氧化碳,且布满了稀硫酸云,地表温度常年保持在460摄氏度。比较而言,火星的生存条件则相对“优越”不少,几乎是人类航天 探索 下一站唯一的选择。因此,火星对于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探测火星还有助于人类更深层次地 认识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促进对地球生命乃至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终命运。

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而火星距离地球在5,000余万到4亿公里左右。当地球与火星处于最大距离时,即便是光速通信也会有44分钟的延时。从文献记载来看,人类从公元1600年代已开始使用望远镜对火星进行观测,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 历史 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对火星进行了考察。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尤其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几乎都未能成功完成使命,火星亦因此有了“ 航天器坟场 ”之称。

今年,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到火星去的梦想。5月17日,中国的火星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2天之后,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显示,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 纽约时报 》也 发文表示,“这次着陆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在火星上安全着陆的国家,苏联曾非常短暂地降在火星上。这是确保了中国作为太空大国地位的一系列重大里程碑中的最新一个,其他还有月球 探索 任务和新轨道空间站的建设。”

在人类 探索 火星的漫长历程中,目前只有美国“ 海盗一号 ”、“ 海盗二号 ”通过一次发射实现过火星环绕、着陆两项任务。此前欧洲曾两次试图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两项任务,但两次着陆都以失败告终,仅完成环绕探测。

苏联在1971年成为第一个让登陆器在火星着陆的国家,但仅几秒钟后登陆器即停止了通讯,只传送了一幅不完整、无法辨认的图像。从全球范围来看,此前真正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只有美国,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份的美国“ 毅力号 ”(Perseverance)火星车着陆火星。

中国的首次探火计划目标远大,一次性就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探测;降落在火星;将火星车开出来,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2016年,中国首次将火星探测任务正式批复立项,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亿公里,距离地球约亿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

“祝融号”火星车将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质和大气等,其中一个目标是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冰的分布情况,这在理论上有助于给未来人类的访问提供支持。火面工作期间,“祝融号”将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同时,环绕器将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稳定的中继通信,兼顾开展环绕探测。

中国计划在2028年之前向火星发射第二个登陆器,并最终从火星带回样本;而这实际上也是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 (NASA)和 欧洲航天局 已在进行的一项艰巨 工作,他们希望“毅力号”收集的土壤和岩石能在2031年被带回地球,探火之争已经是一场潜在的竞赛。

科技 进步日益取代了农业体力劳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探索 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出炉了太空战略规划。对中国来说,其面向太空的志向已很明显,随着中国各项太空 探索 既定项目的进展顺利,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太空追赶奇迹也在接连继续。

期待 祝融号 火星车 一切 顺利,圆满 完成任务!

[赞][中国赞][中国赞][赞][V5][给力][玫瑰][玫瑰][玫瑰]

体质人类学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又称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生物演化、遗传学、人类适应与变异、灵长目学、型态学(morphology)的机制,以及人类演化的化石记录。体质人类学发展自十九世纪,早于华莱士与达尔文的天择理论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体质人类学这个名称来自它的资料是体质的(化石,特别是人类骨骼)。随着达尔文理论与现代综合理论的兴起,人类学家取得了新型态的资料,有些人开始自称为“生物人类学家”。体质人类学的某些早期分支,例如人体测量学的早期研究,已受到批评。例如头骨指数(cephalic index)的数据以往经常被用以推论行为特质。体质人类学主要从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类体质差异与种族概念、灵长目与人类的演化关联、人类物种的起源与扩散过程。因此,体质人类学包括了许多次学科,包括人类遗传学、灵长目学、分子人类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等等。体质人类学家经常与考古学家通力合作,在学科分工上,体质人类学家偏重人类及相关动物的化石与现生物种研究,考古学家偏重于器物与遗址研究。近年来,由于小说及同名电视影集《寻骨线索》(Bones)甚为风行,体质人类学的DNA研究与法医方面的应用,受到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不断发掘出许多远古人类化石,这使得人类演化过程的图像更趋完整,然而学者对于化石及DNA证据的诠释或有差异,也因此产生许多论辩。大抵上体质人类学家对于接纳新物证并修改旧有概念都抱持着相当开放的态度,因为每件新发现都必须经过严谨的发掘与实验室研究,况且远古人类的化石都是历经长年辛勤工作再加上好运,才得以重见天日。早期体质人类学研究偏重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如肤色、发型、头型和体质,这不免因联结到种族歧视概念而受到质疑。近年来对于现生人种的研究,偏向生物化学方面,如血型与镰状红血球症以及天花的关联,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并从Y染色体与粒腺体DNA的研究,追溯人类的演化迁徙路线。生物人类学家的基本任务是解答下列一些问题:人类是什么?什么是人类进化的化石记录?世界上的人类为何如此相同或不同?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解答这些问题,生物人类学家必须就下列方面进行探讨:灵长类研究、人科起源及人类起源研究、人类微观进化研究、古病理学研究、营养健康研究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等。在本质上,体质人类学和生物人类学的含义是相同的,但是“体质人类学”逐渐被称为“生物人类学”的趋势是有历史原因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体质人类学家逐渐熟知并开始引入遗传学方法,群体遗传学研究也在这时开始被重视起来。这样,传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内容便从灵长类研究、人科起源及人类起源研究、人类微观进化研究等方面扩展到对人类群体生物性的考察,特别是对群体遗传学的考察上来,因此,“生物人类学”一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体质人类学英文文献在哪里查?答案如下,体质人类学英文文献在教育局查

中国的体质人类学的萌芽可以上溯到2500 年前战国时代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该书记载了不同地域人类的体质特征,骨骼和内脏器官度量等方面的资料。汉代以后,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中国文献中对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记载也日益增多,反映了对人类体质特征的初步观察。北宋时期的王惟一(公元1026年)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其所铸造的经络铜人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巧的人体模型。刘昉(公元1150年)等的《幼幼新书》最早记录了先天性畸形的资料。南宋末年,宋慈(约1247年)的《洗冤集录》包含有体质人类学的萌芽。明代的王圻、王思义编写的《三才图会》记载有对人类五官形态的分类。这些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但却是对人类体质研究的早期萌芽。现代体质人类学是在19、20世纪之交开始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体质人类学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既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20 年代末的传入和接受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的本土化时期,1949年至1976年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纵深发展时期。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20年代末)赫胥黎(T. Hexley,1825-1895)的《天演论》和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的中译本在1898年和1903年先后在中国出版。这两本著作对于进化论和体质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1918年,陈映璜的《人类学》一书出版。该书包括人种的特征分类、分布,人类的起源、进化及生物文化史等内容。1924年出版了顾寿白的《人类学大意》。该书包括人类概说、人类性质、人类由来、人种分类法与差别、古代居民的研究等内容。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曾开设人类学讲座。他在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设立人类学组,添设人类学科目。由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播下了人类学的种子,使得许多人到国外攻读人类学,成为我国最早期的人类学家。1920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中国人类学与解剖学会,同年7月出版了博医会报。在此期间,出版了许多人类学专著,如黄新民的《世界人种问题》(1927年),裴文中的《周口店成年猿人头盖骨发现之经过》(1929年)等。在20世纪20年代末之前,中国的古人类学和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研究主要是由外国学者做的,同时也开始有中外合作研究。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北京西南周口店村西的龙骨山一处50万年前的洞穴堆积物中发现几片石英片后,留下助手师丹斯基(Otto Zdensky)继续发掘,当年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1926年夏,师丹斯基在瑞典的实验室中从由周口店运去的含化石的堆积物中又找到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的加拿大人步达生(D. Black)将这些古人类化石命名为北京中国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一般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7年起,步达生与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在周口店进行发掘。1929年12月由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中国猿人头盖骨。在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研究方面,最早的工作是布鲁门巴赫(F. Blumenback, 1752-1840)对一具中国人头骨的描述。据刘咸研究,在1902年以前,只有大约174具中国人头骨被人类学家研究过,这些工作都是外国学者做的。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类学家A. Hrdlicka在北京的短期访问期间测量了700个中国学生。1920年,在博医会报中报道了300名中国人的颅骨测量数据和388例中国人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1924年,G. M. Morant在研究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东方人头骨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构成蒙古人种或黄种人的大部分,虽然汉族、藏族、羌族以及中国的朝鲜族在头骨的构造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完全的种族组。1929年,在协和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工作的P. H. Stevenson在生物问题统计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从长骨推测身高公式的人种差异。在台湾,17世纪初随荷兰的殖民占领,荷兰军医曾对台湾原住民进行过身高测量。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之后,有多位日本人类学家在台湾进行过体质人类学研究。鸟居龙藏在1896年至1899年在台湾做过四次体质人类学调查。他认为,台湾原住民是由菲律宾群岛、波里尼西亚群岛和马来半岛迁移而来。在此之后,日本学者津崎孝道、安达岛次等人陆续发表了有关台湾原住民头骨、椎骨、牙齿等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些研究都对中国的体质人类学发展产生了影响。 (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在这段时期,中国第一代体质人类学家和古人类学学家已经成长起来,吴定良、李济、刘咸等体质人类学家开展了中国早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古人类学家在周口店北京人猿的发掘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吴定良在英国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后于1935 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主任兼研究员。他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间,终年奔走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体质调查,并积极筹建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他发表了10多篇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论文,如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人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南方坝苗的体质特征。另外,吴定良还创刊和主编了中国人类学杂志,对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1940年吴定良在中国人类学杂志第二册报道了华北平原中国人之体质测量,测量了各种指数190项。 1947年9月浙江大学成立人类学系与人类学研究所,吴定良任系主任兼所长。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他还兼任暨南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体质人类学科研人员和师资。1948年,吴定良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济在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攻读人类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进行考古学研究,同时也进行过中国人的体质人类学研究。1937年,刘咸根据体质特征将中国人分为三种类型,即华北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华中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人(分布在珠江流域,福建,海南和台湾)。刘咸还进行过海南岛黎族的体质研究。此外,吴金鼎进行过山东人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在古人类学研究方面,到1937年周口店由于日本侵略战争被迫停止为止,共发现了大约40个猿人个体的化石以及一大批石器、用火证据和一百多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接近100种。魏敦瑞(F. Weidenreich)对已发现的所有北京猿人化石做了相当详细的研究。此外,1933年在周口店的山顶洞还发现了包括3具完整头骨在内的代表8-10 个个体的古人类骨骼化石。根据伴生动物化石推断,北京猿人(现称为北京直立人)和山顶洞的晚期智人的年代分别为大约50万年前和1万年前至3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化石除了在瑞典的乌普萨(Uppsala)保存的战前运去的3颗猿人牙齿外,都在1941年日美开战初期失踪。在台湾,1936年设立了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的解剖学教室设有两个与体质人类学有关的讲座,分别由日本学者森於菟和金关丈夫任教。前者主要进行台湾各种族之皮肤色调及蒙古斑(儿斑)等研究,后者则从事活体测量、骨骼测量、血型、手足纹理、软部人类学和各种族学童身体发育等研究。在此期间,中国的多所大学设立了人类学系,包括上海暨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培养了一批人类学方面的人才。同时出版了一批体质人类学的译著和专著,如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的《化石人类学》,古屋芳雄的《民族生物学》,长谷部言的《自然人类学概论》,西村真次的《人类学泛论》等。专著有吴敬恒、蔡元培、王云五主编的《世界人种志》,叶为耽的《震旦人与周口店文化》,朱洗的《我们的祖先》等。 (1949年至1976年)在这一阶段,古人类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政治社会形势的变化,古人类学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对现代中国人的体质人类学研究非常少。在古人类研究方面,发现了大量化石,包括有古猿和早期人科化石、直立人化石、早期智人化石和晚期智人化石。古猿和早期人科化石有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和巨猿等。1956年2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开远发现五枚森林古猿牙齿。1957年在云南开远又发现五枚拉玛古猿牙齿,年代为中新世晚期。1976年在云南禄丰发现了拉玛古猿的一些上、下颌骨和40多枚单独的牙齿,年代为第三纪上新世早期。1956年在广西大新县一个山洞中发现了3枚巨猿牙齿。同年,在广西柳城的山洞中又发现了一个巨猿下颌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另外,在广西和广东还发现了47枚巨猿的牙齿,但确切地点不明。1965年在广西武鸣一个山洞中发现了12枚巨猿牙齿。1968年和1970年在湖北建始发现了新的巨猿化石地点和250多枚巨猿牙齿,年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1973年在广西巴马县又发现一个巨猿牙齿,大新、武鸣和巴马发现的巨猿化石的地质年代可能都是更新世中期。另外,在湖北建始发现的早更新世晚期的几枚牙齿,被认为是类似南方古猿的类型。直立人阶段的古人类化石包括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在陕西发现的蓝田猿人,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新材料,以及在湖北郧县和郧西县发现的猿人牙齿。 1965年5月在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材料包括左右上内侧门齿各一枚,地质年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前。蓝田猿人的材料包括 1963年在陕西蓝田陈家窝发现的下颌骨化石和1964年在蓝田公王岭发现的头盖骨和部分面骨化石。这些材料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1949年和 1950年在周口店发现了5枚猿人牙齿和2段肢骨。1958年,发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女性的下颌骨。1966年发现一个头盖骨的额骨和枕骨部分,与 1934年发现的2块头骨碎片可合拼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头盖骨。另外,在周口店还发现了单独的一枚猿人牙齿,大量旧石器,用火的证据和多种哺乳动物化石。早期智人包括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和许家窑人等。马坝人是1958年在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岩发现的一个头盖骨。长阳人是1956-1957年在湖北长阳发现的,是一块左侧上颌骨断片连同2枚牙齿。丁村人遗址是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附近发现的,材料包括三枚人牙化石,大量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三枚人牙是上内侧门齿,上外侧门齿和下第二臼齿,全是右侧的,同属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1976年在丁村又发现了一块大约两岁幼儿的右顶骨的后上部。许家窑遗址在1976、1977年被大规模发掘,古人类化石包括较完整的顶骨三块,枕骨两块,左上颌骨一块(附连部分牙齿)和一些顶骨碎片和牙齿,分别属于十多个个体。晚期智人包括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等。柳江人化石是1958年在广西柳江县的一个岩洞发现的,材料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缺下颌),两段股骨和一右髋骨、骶骨、椎骨,属于一个中年男人,股骨可能属于另一个女人。资阳人是1951年在四川资阳的一处桥墩工程中发现的一个老年妇人的头骨。河套人是1956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发现的古人类左股骨下半段和一块右顶骨碎片。另外,1972年在台湾的台南县左镇发现了一些晚期智人的头骨碎片和牙齿,被称为左镇人。这段时期现代中国人的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寥寥无几。在中国大陆,只有董悌忱的广西僮族体质的人类学研究。在台湾,1950年后开始有中国学者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台湾大学医学院的蔡锡圭等在1960年进行过布农族人骨的测量研究。出版的与体质人类学有关的专著有方宗熙的《古猿怎样变成人》,贾兰坡的《北京人的故居》、《河套人》、《中国猿人》、《骨骼人类学纲要》、《中国猿人及其文化》,郭沫若、杨钟健等的《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刘咸的《猴与猿》、武况甫编译的《猿类的生活史》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体质人类学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古人类学、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研究以及相关的应用学科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各省文管会、博物馆等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人类研究的主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又有一批古人类化石出土。直立人阶段的化石有1980年在安徽和县发现的和县猿人,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的南京人,1994年在辽宁营口发现的金牛山人等。早期智人阶段的化石有 1978年在陕西大荔发现的大荔人,1982年在安徽巢县发现的巢县人等。这个阶段的古人类学研究较注意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在理论分析时广泛运用古生态学、埋藏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类的进化过程。氨基酸年龄测定法、热释光断代法、石制品微磨痕分析法等新技术也在古人类研究中得到应用。在这段时期,多所大学新设或重建了人类学系,成为体质人类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1980年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人类学系,主要研究文化人类学,但也介绍体质人类学的一些内容。1981年中山大学复办人类学系,1984年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学系,1999年云南大学成立人类学系。这些大学都开设有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课程并进行相关研究。另外,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也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教学或研究。1982年台湾大学的考古人类学系改名为人类学系。1999年台湾慈济大学成立了人类学研究所,从事体质人类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另外,各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和公共卫生学方面的学者也成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段时期,现代中国人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方面的特点是研究范围扩大,注重应用性研究,研究技术向微观和分子水平发展。1979年和1986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两期全国人体测量训练班,1984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了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和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手册》。这些为中国各民族的人体测量和观察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全国各少数民族的人体测量和观察研究大规模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对全国43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进行过测量和观察研究。人体测量学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各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和体育运动的研究等。 Heath-Carter体型法也在少数民族、运动员的体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还涉及灵长类的解剖和生态,人类生理特征的遗传与变异,各少数民族正常肤纹,各种遗传病患者的肤纹,各民族包括红细胞血型抗原、补体成分、各种酶、耵聍类型、苯硫脲尝味、色盲、结合珠蛋白等遗传性状在内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墓葬出土人骨的研究等。DNA多态性,主要是线粒体 DNA和Y染色体DNA被用于人类群体的亲缘关系、进化和迁徙等研究。此外,人类工效学(human engineering,ergonomics)、法医人类学(forensic anthropology)、古病理学和医学人类学等与体质人类学关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已经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的体质人类学在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后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质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体质人类学的教育和研究一定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