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义齿基托树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1:33:24

义齿基托树脂的稳定性研究论文

该研究着眼于树脂基体本身和增强体系统,对基托树脂PMMA进行 改性,在兼顾其热稳定性、对溶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的同时,提高义齿基托树脂的力学性能.材料与方法:1.高活性单体的筛选选择筛选具有含双键 (c=c)、柔链(c-o-c)、能交联

对基托树脂的改进,主要针对牙齿。义齿基托树脂,由脂肪族聚酰胺、色素制成,用于制作局部及全口义齿的基托。是一种常用的义齿修复用高分子。

坝基稳定性研究论文

坝基的破坏原因主要为土体的“渗透破坏”,且其破坏形式为流土。水流从上游渗流至下游,下游表层隆起,沙粒涌出,整块土体被抬起,而坝基则会因为土体的移动而遭到破坏,其判别主要是通过水力梯度与临界水力梯度的大小来判断的Icr为临界水力梯度,Ic为水力梯度IcIcr 时,处于渗透破坏状态

1、变形稳定分析据地表地质测绘及钻探地质勘察成果,左、右岸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不连续覆盖,下伏为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薄一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据ZK1与ZK3孔勘探成果。两岸坡地表分布的残坡积层岩性为褐红色夹灰黄色含砾粉质粘土,稍湿,可一硬塑状,含10~15%的砾石,粒径,成分为强风化粉砂岩。厚度左、右岸分别为,,据取样与土工试验,饱和密度/cm.;湿密度/cm;干密度/cm3;孔隙比;天然含水量为%;压缩系数~为(Mpa);压缩模量为为(MPa),属高压缩性土。土样颗分指标统计结果:砾石含量为21%;砂粒含量为23%:粉粒含量为27%;粘粒含量为290/0按塑性图分类为含砂高液限粘土(CHS)。其特征为孔隙比偏大,液限高于天然含水量,压缩系数较大,属高压缩性土。从上述情况分析,两岸坡表层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层(岩性为含砾粉质粘土)由于其结构松散,孔隙较大,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低。作为坝基会产生压缩变形而影响坝体稳定,应全部清除。下伏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岩体全风化带埋深:左岸为(厚);右岸为(厚)。据ZK1与ZK3孔揭露,全风化岩体多呈土夹碎块,其结构较松散,具高压缩性,强度较低。作为坝基会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而影响坝体稳定,也应全部清除。岩体强风化带埋深:左岸为(厚):右岸为(厚)。其节理裂隙较发育,切割破坏严重,岩体完整性、稳定性较差,强度较低,力学性质不均,作为坝基具一定的变形性。需采取工程措施处理。而其下弱风化带及新鲜岩体节理裂隙少量发育或不发育,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好,力学强度较高,作为坝基变形甚微或不会产生变形。2、清基开挖深度及处理建议清基开挖深度原则上应挖除强风化带岩体。使坝基座落在弱风化岩体内。但由于两岸坡强风化带岩体埋深较大。要彻底挖除,施工困难且工程量大,鉴于上述原因,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议清基开挖深度如下:左岸:地表分布的残坡积层全部清除,进入基岩;河床:表层分布的冲洪积层全部清除,进人基岩;右岸:地表分布的残坡积层全部清除,进入基岩。由于坝基岩体是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页岩,抗风化能力弱,分解速度快、基坑开挖时要预留保护层15-20cm.不能一次性开挖到建基面,应根据施工进度逐渐揭露建基面,被挖出的建基面需即时喷浆保护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处理。处理措施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帷幕灌浆长度左坝肩ZK1至右坝肩ZK3.灌浆深度:左岸;河床:右岸,处理深度可使岩体透水率小于10Lu;达到弱透水。坝基建基面岩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下:容重:/cm3浸水(湿)抗压强度:5-10MPa抗剪强度:~=30-32.。C=40~50kPa弹性模量:1000~2000MPa泊松比:变形模量:500~1000MPa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甲基硅油热稳定性研究论文

二甲基硅油(dimethylsilicone fluid) 分子式:(CH3)3SiO[(CH3)2SiO]nSi(CH3)3 性能: 一般通用的201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闪点高,凝固点低,蒸气压低,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在-50℃――+20℃的高温范围内长期使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中,可在200℃下长期使用,并且有粘温系数小,表面张力小,压缩率大,抗切变性好,透光性好等优点,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耐电弧、电晕、防潮性能好及生理惰性好,因而在工农业生产各部门、国防工业、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等部门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201R甲基硅油除具备201甲基硅油的一切特性外,由于生产工艺独特在硅油中不含有残存的催化剂及其分解产物,不含金属离字,因而无毒、无味、无嗅的特点更为突出,对人体无刺激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且能与常用的化妆品组份相配伍,这些性能使硅油能很好的用于化妆品生产中,以改善化妆品的性能. 硅油有低表面张力与粘度相结合,可使化妆品其它组份易于在皮肤上扩散成薄膜,且无粘稠感,硅油的去粘性能,使它与凡士林、石腊、蜂腊、羊毛脂等配合而得到不粘腻的产品,挥发性硅油可赋予化妆品以快干、光滑、防污的光泽好等性能,作为化妆品载体,它可以迅速消散而使其它化妆品组份成均匀分布的薄膜,这在眼部美容品中及指甲油中是很重要的,在护发品中,硅油可使头发增加光泽,同时可起定型及防止头发粘在一起的作用,在洗发剂中,硅油可使头发易于梳理,在护肤品中,硅油形成的疏水薄膜,即可防止其它组份被水洗去,又可保持皮肤在正常透气,目前硅油己成为许多化妆品的重要成分或助剂,由于201R甲基硅油的突出特点,将它作为化妆品、医用品和日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是当之无愧的. 产品为透明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油状液体.具有闪点高、凝固点低、热稳定性好、耐高低温等特性.能在-50—+180℃下长期使用,如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中长期使用温度可达200℃.硅油的表面张力很小、压缩率大、抗切变性能好、粘温系数小、介电损耗小;耐电孤、电晕、不易燃;憎水防潮,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理惰性. 主要用途: 广泛地用于电气绝缘、润滑、防震防潮、消泡、阻尼、热载体、液压油;可作油漆和上光剂等添加剂.也可作塑料加工的添加剂,以提高塑料的脱模性、耐磨性等;硅油也是配制化妆品及某些药物的重要组分. 技术指标: 产品指标 201-100 201-350 201-500 201- 外 观 无色透明 运动粘度 cst(25℃) 100±10 350±30 500±30 800±40 1000±50 折光率 (25℃) - 闪点 (开口杯法)℃≥ 280 300 300 300 300 比重 (25/25℃) - 凝固点℃≤ -55 50 -50 -50 -50

使用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在使用二甲基硅油之前,应检查系统的工作压力,以确保使用的二甲基硅油的压力极限大于系统的工作压力,以免发生事故。2. 二甲基硅油只能与温度低于250℃的低温蒸汽系统兼容,不能用在高温蒸汽系统中。3. 如果二甲基硅油被污染,应更换,以免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行。4. 在使用二甲基硅油前,应将系统内残留的废水排出,以免污染。5. 在使用二甲基硅油前,应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系统没有损坏或毛病。6. 二甲基硅油的运输和储存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发生污染或灾害。

主链为硅氧键,杂原子柔性很好,可以做成橡胶,而且硅氧键键能比碳碳键高很多,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高温,大概在300度左右。

就是因为甲基硅油耐高温啊,三甲基硅油可以耐300度,四甲基硅油可以耐400度。

医学基础性研究论文的定义

一、按论文资料来源分类根据医学论文使用资料的来源,通常将论文分为编著和原著两大类。编著论文是以发表过的资料为主的综合文献,而原著论文则是以研究者通过选题、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源所撰写的论文。编著论文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已经发表的资料,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结合作者个人的部分研究资料和经验,自多种渠道的、分散的、无系统的、重复的、甚至矛盾的资料,按照个人的观点和体系边拍起来,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水平及进展情况。在医学图书中编著所占的比例较大(如教科书、参考书、专题讨论等),而在医学期刊杂志中的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多属于编著之列,其中以综述为代表。编著性论文内容虽不完全是作者亲身所著的研究,但它充满着新观点、新简介、新摄像、新资料。它为原著性论文提供大量最新信息。使医学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和理论化,使医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原著论文又称为原始论文,即著作的原本,是作者经过具体选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其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历报告、病历讨论;也可以是医学理论上的创新间接和新的科研成果;还可以使某种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于实际所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原著论文既是具体单位和个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医学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某些假说和观点的主要载体。它的主要形式有论著、著述、短篇报道(如病历报告、技术革新成果、经验介绍)等,医学期刊杂志文章主要由原著论文组成。原著论文应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及新的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原著论文,不管是在医学论文中还是其他科技论文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论文通常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同时新的观点和理论也是推动该研究领域发展的必要元素之一。二、按医学学科及课题的性质分类(一)基础医学论文研究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致病因素以及人体对致病因素的入侵和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干预所做出的反应,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成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论文多数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围,包括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少数属于技术交流范围,即介绍实验技术,有关仪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二)临床医学论文临床医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的机制、诊断和治疗,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以及其中的学科。临床医学论文多为应用研究范围,可分为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有理论研究和技术报告,目前属回顾性总结分析的论文较多。不管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面对病患的信息,我们都要以保护患者信息为主,不可轻易泄露患者的私人信息。三、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一)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对医学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讨,表述医学研究的成果和理论性的突破,并对科学实验或技术开发中取得新成就的文字总结,作为信息进行交流。学术论文类型多种多样,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专题是、综合式、提出假说式、商讨式、比较式等;按内容可分为理论型和实验型。它是学术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期刊杂志的主要内容。(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为了用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或某学科学术职称资格而写的论文。作为考核及评审的文件,用以表明作者从事科研取得的成果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单篇论文,也可以是系列论文的综合。学位论文包括毕业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来源:学术堂)

严格上说国内有6个称为核心期刊的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国外目前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EI也是美国的综合性检索工具,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通常优助医学把论文级别的分类(一般单位或者科教处也如此分类)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普刊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不同的医学论文类别写作要求不一样,因此,医学工作者在写医学论文前,一定要对论文分类有一定了解。通常来说,我们将医学SCI论文分为论著类、病例报告类、综述讲座类、评论类、简报类、会议纪要类和消息动态类七大类。 一、论著类 医学类SCI文章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是论著original article )或称为原著,医学论著又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告、现场调查研究等,均属于一次性文献,是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学术性文章。这些论著类文章构成了各种医学学术性期刊的核心。 二、病例报告类 主要包括病理报告、个案分析、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主要是介绍少量而典型的病例诊治经验,具有实用价值,很受读者欢迎。 临床病例报告(case report)是对一例或数例病案诊断处理的描述和分析,是医疗保健的第一手资料。病例报告对于读者和作者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经验,书写病例报告也是锻炼年轻医生的好方法。 病例报告是医学学术研究文章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 过去,病例报告类学术研究文章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艾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文章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 三、综述讲座类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文章,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 四、评论类 述评和专论述评类文章是作者或编者针对某一科研项目或研究专题进行较为广泛而深入阐述和精辟评论,也可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地专论。要求观点鲜明、针对性强。 五、简报类 简报类主要有专着摘要、简报。介绍主要研究方法、重要结果数据、新的见解与结论。一般以摘要或简报形式在一种刊物发表后的内容,其全文可以再其他期刊发表。 六、会议纪要类 会议纪要是医学期刊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包括世界性编委会纪要、重要学术会议纪要。编委会纪要一般是期刊编辑人员亲自撰写,学术会议纪要可以由编辑或参会人员撰写。 七、消息动态类 消息动态类包括国内外学术动态、科研简讯、医学新闻、时讯、信息、消息、会议预告等。此医学类sci文章特别强调时事性,如及时、快速、简短扼要等特点。

结构稳定性研究论文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对建筑也有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当中,建筑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建筑结构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多层和高层房屋以及单层大跨度房屋的常见结构型式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字】 建筑;结构;设计;型式

引言

结构是建筑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结构支配着建筑,这是因为,任何建筑物都要耗用大量的劳力和材料来建造,建筑物首先必须抵抗或承受各种外界的作用如风力、重力、地震等,合理的选择结构材料和结构型式,即可满足建筑物的美学原则,又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一、建筑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性质不同,除满足空间尺寸要求外,还要满足某些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如保温、通风、隔热、吸声等,在构造设计时要综合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 措施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

正确的结构计算时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除对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必要的计算外,对阳台栏杆、楼梯扶手、构件接缝等,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

3.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

建筑构造设计要处处考虑经济合理,采用合理的构造方案,就地取材,节约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并减少建筑物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

二、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施工技术的进步、结构分析 方法 的发展,都给建筑设计带来了灵活性和更广阔的空间。但是,这种灵活性并不排除现代建筑结构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稳定。整体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不允许发生危险的运动,这种危险可能来自结构自身,也可能来自地基的不均匀沉陷或基土的滑移,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

2.平衡。平衡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结构和结构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发生运动,力的平衡条件总能得到满足,从宏观上来看,建筑物总是静止的。平衡的要求是结构与“机构”即几何可变体系的根本区别,因此建筑结构的任何部分都应当是几何不变的。

3.经济。现代建筑的结构部分造价通常不超过建筑总造价的30%,因此,结构的采用应当是使建筑的总造价最经济。结构的经济性并不是指单纯的造价,而是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且结构的造价受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比值的影响,还受施工方法、施工速度以及结构的维护费用的影响。

4.美观。美学对结构的要求有时甚至超过承载能力的要求和经济要求,尤其是象征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更是如此,应当懂得,纯粹质朴和真实的结构会增加美的效果,不正确的结构将明显的损害建筑物的美观。

5.优化。应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优化结构设计,必要时应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结构设计和结构的优化设计,降低建筑物的自身荷载,减少主要材料的消耗,通过工程概算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结构设计的优化程度。

结构专业的优化设计,不是以牺牲结构安全度和抗震性能来求得经济效益的,而是以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工程 经验 为前提,以对结构设计规范实质内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指导,以先进的结构分析方法为手段,对设计进行深入调整、改善与提高,对成本进行审核和监控,是对结构设计再加工的过程。“优化”工作是以原设计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原设计的基础上,着眼于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优化”的过程也是发现差错、纠正不足的过程,通过优化降低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项目的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结构设计优化是精益求精的过程,将会带来合理的设计、带来经济技术效益。

实现上述各项要求,在结构设计中就要贯彻“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结构设计原则,保证结构和建筑的和谐统一。

三、建筑结构选型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需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型式去实现。而结构型式的最佳选择,要考虑到建筑上的使用功能、结构上的安全合理、艺术上的造型美观、造价上的经济,以及施工上的可能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

以下针对多层和高层房屋以及单层大跨度房屋的常见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适用范围进行简单分析。

多层和高层房屋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体系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等。

1.混合结构体系

这是多层民用建筑房屋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其墙体、基础等竖向构件采用砌体结构,而楼盖、屋盖等水平构件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结合抗震要求,在进行混合结构房屋设计和选型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层高和房屋最大高宽比

限制房屋的高宽比,是为了保证房屋的刚度和房屋的整体抗弯承载力,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2)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限制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中的规定。显然,采用烧结普通砖砌体的混合结构,其层数和总高度均比其他砌体的要好,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应比表中规定的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纵横墙布置

在进行结构布置时,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齐,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2.框架结构体系

与混合结构类似,框架结构也可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及纵横双向框架共同承重等布质形式。一般房屋框架采用横向框架承重,在房屋纵向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相连;当楼板为预制板时,楼板顺纵向布置,楼板现浇时,一般设置纵向次梁,形成单向板肋形楼盖体系。当柱网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或者楼面活荷载较大时,也往往采用纵横双向布置的框架,这时楼面长采用现浇双向板楼盖或井字梁楼盖。

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全框架结构、内框架砖房和底部框架上部砖房几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适用高度分别为60m、55m、45m和25m。现浇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都较好,建筑平面布置也相当灵活,广泛用于6――15层的多层和高层房屋,如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等(其经济层数为10层左右、房屋的高宽比以5――7为宜)。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整体变形为剪切型。

四、结束语

建筑住宅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适用、经济、美观等几方面的关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正确的把握好结构的类型,更不能忽略建筑设计的经济性,要在满足使用要求下,用较少的投资建造美观、简洁、大方的建筑,让人们居住的更加舒适、健康。

参考文献

1.熊丹安,建筑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浅析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摘要:抗震,是当前建筑施工必须要关注的话题,建筑结构的抗震也就成了房屋设计必须要考量的核心环节。 文章 将就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目标、原则,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抗震;结构;设计方法

如何能够让建筑在地震中保持安全,不受严重的损害,是当前建筑施工设计必须要考量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地震频繁,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建筑安全则成了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相关标准,设计出具有相当抗震能力的房屋。

1.抗震设防的目标

我们所说的抗震设防,指的是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的措施,最终实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一般来说,抗震设防主要依据的是抗震设防烈度。而抗震设防烈度的依据,是以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执行的,其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标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的。从当前内外抗震设防目标的发展总趋势来看,其基本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可以应对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目标。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设防的目标如下:1)如果所遭受的是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多遇的常规地震,建筑物不受损坏,不需 修理 仍可继续使用;2)如果遭受到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损坏,但不会对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经修理仍可使用;3)如果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尽量保证建筑物不倒塌。

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上,设计方可以按照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这三个层次进行考虑。从概率上看,多遇地震烈度是发生机会较大的地震级别。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建筑,在设计上要达到这样的防震效果:当遭遇多遇烈度作用时,建筑物处于弹性阶段,通常不会损坏;当遭遇相应基本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物将进入弹塑性状态,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当遭遇罕遇烈度作用时,建筑物可能会有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要点

我国所颁布的《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方法,以实现上述3个烈度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一阶段的设计方案,必须要符合抗震设计原则,同时根据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的地震动参数,通过采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接着与其他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同时对结构构件截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承载力验算,如果建筑物较高,还必须要进行变形验算,以保证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同时也满足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当然,最后还必须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对于非地震高发区的大多数建筑结构而言,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已经足够了,但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地区的特征,少部分结构诸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还必须要进行第二阶段的设计,也就是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相当于大震)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层间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发生倒塌)。如果发现有变形过大的薄弱层,那应该积极修改设计,或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也就是大震不倒。

3.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结构材料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材料对建筑的结构抗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建筑的方案设计同步,在研究建筑形式的同时进着手进行研究。同时还应该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根据工程的各方面条件,选择既符合抗震要求又经济实用的结构类型。结构选型是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在选择时必须要考虑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再加上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后再确定。如果我们单从抗震角度考虑,好的结构型式,应具备以下特点:1)延性系数高;2)“强度/重力”比值大;3)匀质性好;4)正交各向同性;5)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如果只从数据上看,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常见建筑结构类型,理论上的抗震性能优劣顺序是:1)钢结构;2)型钢混凝土结构;3)混凝土一钢混合结构;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当然,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说的抗震最好的钢结构,其优越性是相对性的,从优点看,其延性,连接较好,具有可靠的节点,同时拥有在低周往复荷载下有饱满稳定的滞回曲线,从实际的经验看,钢结构建筑的表现都不错。但是,我们说的相对性,是只设计理念即施工方法的到位如果不到位这些建筑同样会在地震中受损。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使用效果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确定适合的抗震结构体系至关重要。《抗震规范》的基本要求:1)必须具备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形成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3)必须具备必要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4)应该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总之,在选择确定建筑的结构体系时,建筑物刚度与场地条件的关系是必须要考虑的。如果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地基土的卓越周期接近一致,那就说明建筑可能会产生共振,进而加重建筑物损害。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结构本身刚度有关,所以在设计房屋之前,设计单位必须要掌握场地和地基土及其卓越周期,以便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调整结构刚度,最终避开共振周期。

当然,在选择结构体系时,还应该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基础应该有足够的埋深,如果是多层房屋,就应该设置地下室。根据实践调查,设置地下室的房屋,可以减轻整个结构的震害。至于那些地基软弱的,就应该考虑选用桩基、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而针对岩层高低起伏不均匀的情况,则可以考虑选择桩基,桩基可以穿入非液化土层,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如果建筑物层数不多、地基条件又较好时,也可以采用单独基础或十字交叉带形基础等。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平面布置力求对称 通常情况下,对称结构在地面平动作用下只会发生平移振动,各构件的侧移量相等,这样就使得水平地震作用按构件刚度分配,所以各构件受力比较均匀,不会导致力的分布失衡。如果是非对称结构,刚心会偏在一边,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即便只是发生地面平动也可能出现扭转振动。最终会导致远离刚心的构件,侧移量大,承担过度的水平地震剪力。这就很容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因一侧构件失效而倒塌。

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结构竖向布置均匀,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其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薄弱层。从建筑结构的特点看,临街的建筑物,往往会因为商业的需要,底部几层有大空间的设置。非临街的建筑物,底部也可能门厅、餐厅或停车场,而出现大空间。在这种结构中,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竖向支撑或砌体墙体到此被中止,而下部须采取框架体系。也就是说,上部各层为全墙体系或框架一抗震墙体系,而底层或底部两三层则为框架体系,整个结构属“框托墙”体系。地震经验指出,这种体系很不利于抗震。因此,在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该要保持结构竖向布置的均匀。

也就是说,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必须要具有大致相同的刚度、强度和延性,以此避免地震时,因受力大小悬殊而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在采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楼梯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相连时,应该避免该柱变成短柱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地震时发生剪切破坏。

4.结语

总之,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环境,在经济与安全的综合考量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防震方案,保证建筑物在相应的防震标准下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寇秀梅.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08(06).

[2]李智建,石延明.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资讯,2009(12).

[3]王翠坤,杨沈.汶川地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启示[J].震灾防御技术,2008(03).

浅谈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这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房屋建筑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全面,如舒适性、功能性、节能型等性能都成为建筑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找出适合的加固方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现状;方法

一旦建筑物因为一些原因而不能够继续满足某种功能的要求或者对满足某种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或者建筑物结构的某一部分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的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时,就需要对该建筑物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严重时甚至要进行拆除重建。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城市都处于地震区,每次发生地震时都会对当地的建筑物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发生火灾的频率也迅速增加,所引发的后果日益严重,这十分不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加固技术的应用是时代背景下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我国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结构加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对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给予了相对较高的关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的行为规范,包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等,都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固方法、所遵循的加固基本原则、所使用的加固材料、以及施工安全和工程验收等环节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然而,由于人们大多都习惯了使用传统的加固经验,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实践中不能很好的做出改变,也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对加固技术进行探索分析,导致我国的加固技术进步缓慢。这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加固技术仍然处于相对较为落后的传统工艺阶段,技术含量较低。

二、建筑工程结构加固的意义和原因

所谓建筑工程加固技术,就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等要求。进行建筑工程结构加固的意义在于满足对建筑结构强度的要求,依据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规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应该遵循极限状态设计的原则,混凝土结构必须满足结构应用要求,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的刚性、强度和耐久性标准。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建筑物难以完全符合人们的需求,建筑结构不得不进行加固处理。在我国常见的加固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虽然已经综合考虑了建筑结构安全及使用的各种影响因素,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各个结构的独特性,使其难以将所有的因素都通过设计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表现出来。第二,勘察造成的缺陷。勘察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会对建筑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收集建筑基地的实际地形资料,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施工方法,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但是,若不能真实反映勘察过程中的地基土和地下水情况,那么,将极可能造成建筑工程的缺陷。第三,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缺陷。主要包括了施工队伍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人员素质低下、施工管理混乱等原因。此外,建筑物的不当使用、恶劣的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使其不得不进行加固处理。

三、我国目前常用的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方法

(一)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的加固原理是:通过在建筑构件的两角或四角外包上型钢,使建筑构件的受力性能大大增强,从而实现加固的目的。这种加固方法有湿式和干式两种,一般湿式加固法效果更好。外包钢加固法具有操作简便,现场工作量小的优点,适用于不能增大建筑构件截面积却又要较大程度增强承载力的情况,例如钢筋混凝土柱、梁、腹杆的加固等。

(二)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构件的外面外包混凝土,从而使建筑构件的横截面积大大增加,配筋量也大幅度提升,进而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的一种加固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较为传统,加固工艺也十分简单,因此应用范围极广。一般在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中都可使用这种方法。

(三)粘贴钢板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的原理是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粘贴钢板,令它们能够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结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粘贴钢筋加固法对建筑结构胶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必须要满足粘结力强、强度高、耐老化、线膨胀系数小、弹性模量高等要求。

四、建筑工程加固方法的选择要点

目前,在我国常见的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有很多,它们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加固情况,对此,在进行加固方法的选择时,要仔细分析,进行可靠性鉴定,依据鉴定的结果和结构功能降低的原因,并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布置特征、建筑主体结构传力承力特征、新增功能要求以及建筑物周围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加固技术应用的结果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五、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安全,是社会民生的一个 热点 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建筑结构的科学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加固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加强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能够符合设计要求。最后,还要注重对建筑工程加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是在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建筑工程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钢,饶亚飞.探讨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912-913.

[2] 楚百磊,李智勇.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133-133.

[3] 李江涛.简述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57-57.

摘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轻钢结构建筑也在中国建筑领域-枝独秀 得到迅猛发展。-方面已建成了大量的轻钢结构建筑,另一方面也成长了一大批较有规模的轻钢结构建设企业,并且在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轻钢结构建筑体系。二十年来,国内轻钢结构建筑体系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引进国外技术到消化吸收、开发自己的轻钢结构体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文作者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较深入地接触了国外轻钢结构建筑领域著名企业,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外特别是美国轻钢结构构建筑的设计、制造、安装技术以及关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管理理念等一系列知识。为推动轻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本文作者意欲抛砖引玉,试从中外比较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 钢结构建筑比较轻钢结构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钢结构框架辅以彩色金属压型钢板,由于其框架结构以门式刚架为主,因此,其建筑表现是以门式刚架为基础进行衍化。从总体上说,轻钢结构建筑以简捷明快的特点得到社会各界认 可。按目前的情况分析,国内外企业所承建的建筑在建筑表现上其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差距从本质上讲,轻钢结构的建筑设计仍然执行现行的各种建筑规范,与混凝土建筑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建筑理念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确有与混凝土不同的地方,进而使其建筑表现出多种差别。1、 建筑结构设计一体化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都是按着先建筑设计后结构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而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材料和先进的设计软件,得以使设计程序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即建筑设计完成与结构设计同时完成。目前, 国外轻钢结构企业都是遵循这样一条理念,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执行混凝土建设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按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很难完整地表现其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也破 坏了轻钢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特色。比如,轻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而混凝土结构很难实现。由于建筑设计工程师不了解这一情况,因此,其设计的建筑可能都是小跨度的建筑,这就有可能失去建设具有恢弘 气势的大跨度建筑的机会。这主要由于目前国内众多设计院没有先进的设计软件的原因造成的。今后随着各种先进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普及,这一问题会得到圆满的解决。2、 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设计一体化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的基本做法是,主体结构的设计、维护系统的设计分开来进行,而国外普遍的做法是统一进行设计,甚至有些企业仍然执行建筑模数制以保证建筑整体安装的精确度。比如,在两个立柱之间安 装内墙板,按前者的做法,内墙板从左柱开始排板是高肋,到右柱都是高肋。实际上这表明按前者的做法不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而后者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3、 配件系统与整体建筑系统设计一体化国外企业设计的建筑在安装时,基本保证安装结束的时候,地面上没有多余的配件,建筑上也没有缺少的配件。而国内多数企业的情况却是或者少配件,或者多配件。这是因为配件系统的设计与整个建筑系统的 设计不统一的结果。而建筑表现也因此受到影响。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配件标准化的问题。(二)建筑表现形式的差距轻钢结构建筑的建筑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规模、线条、色彩和变化。在这四个方面,我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1、建筑规模:国外企业设计的轻钢结构建筑在建筑规模的表现上,表现得相当出色,特别是一脊双玻或带女儿墙的大跨度轻钢结构建筑,具有恢弘的建筑气势。这种用建筑规模表现建筑风格的作品,出自国内企业 之手的,目前还不多见。2、金属压型钢板的线条:线条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的风格最独特的特征,这种匀称的线条,或横或纵,使得轻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较形成极大的反差,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工业的 气息。但国内企业建筑往往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这种线条,而使得建筑物整体形象呆板、呆滞。接下页

这个直接翻译就行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