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河北林业杂志中国知网

发布时间:2024-07-03 10:13:09

河北林业杂志中国知网

1、《大学教育》(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刊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2、《校园英语》(教育类专业刊物)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3、《中国教师》(教育期刊)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

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4、《中国成人教育》(半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部级成人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的核心阵地。

主要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学校办学经验。

5、《现代中小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部级学术理论刊物。

旨在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服务。

已形成既有学术理论深度,又有实用性的办刊风格。

充分体现探讨理论、侧重教学、透视热点、突出应用的办刊特色。

以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群。

栏目设置突出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开设有教育改革、德育探索、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论坛、课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与教学艺术、学法指导等栏目。

6、《语文教学与研究》(半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在社会上和中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通过对大量名家名篇的赏析和中学生习作的评点,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是目前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语文刊物。

7、《教育现代化》创刊于201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主管,坚持”贯彻国家现代教育方针政策与理论,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教育学术思想,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整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宗旨,力争使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现代教学研究,人人探究现代教育规律,人人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人人成为现代教育模范”,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多方位形成学术研究氛围。

8、《继续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国内继续教育培训领域的大型综合类期刊。

以“把握继续教育时代脉搏、引导继续教育发展潮流,发布继续教育言论,剖析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传播继续教育前沿理论,探讨继续教育创新模式,交流继续教育成功经验,追踪继续教育动态信息”为宗旨。

以“政府决策者的参谋,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论研究者的论坛,培训需求者的益友”为服务方向,主要发布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各地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举措和经验。

报道国内外继续教育新动向及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提供有关招生考试信息;介绍科目指南学习方法、成才途径。

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本。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校区省内是本一,会招收一些省外本二的学生,不过他们的分数离一本线是非常近的,总的来说河北农业大学就是一本。

保定校区分为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是老校区,有着百余年历史,设施稍微旧一点,西校区刚刚建成十几年,各种装备比较新,绿化也很不错,景色很美。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很多人去参观拍照。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学科列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3个学科列入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6个河北省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北农业大学

1/96【题名】苹果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作者】周俊英【刊名】果农之友.2007(8).-33-332/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梁翠玲【刊名】河北果树.2007(4).-42-423/96【题名】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作者】孙凤珍[1] 马利红[1] 徐丽娜[1] 李珊珊[2] 田杰[2]【刊名】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6).-63-644/96【题名】渭北黄土高原无公害苹果病虫害周年优化控制历【作者】张立功[1] 李丙智[2]【刊名】果农之友.2007(4).-31-325/96【题名】苹果病虫害IPM药剂示范园技术方案【作者】无【刊名】农药市场信息.2007(2).-33-336/96【题名】基于GIS的苹果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作者】赵朋 刘刚 李民赞 李道亮【刊名】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150-1547/96【题名】苹果休眠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害化防治技术【作者】高九思【刊名】果农之友.2006(12).-25-258/96【题名】西北地区苹果病虫害周年优化管理历【作者】张立功【刊名】果农之友.2006(11).-26-279/96【题名】苹果病虫害越冬状态及场所【作者】张立功[1] 李丙智[2]【刊名】烟台果树.2006(4).-31-3210/96【题名】苹果园病虫害系统管理规范刍议【作者】刘俊生 张战利【刊名】中国植保导刊.2006,26(10).-27-2911/96【题名】苹果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的构建【作者】王媛【刊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9).-10-12,1512/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无【刊名】果农之友.2006(10).-51-5213/96【题名】苹果套袋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作者】张建芳 铁春晓【刊名】果农之友.2006(9).-30-3014/96【题名】黄土高坡草果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治理策略【作者】高九思[1] 张继敏[2] 李卫东[3] 王永臻[4] 王洁[4] 曲海亮[5]【刊名】现代种业.2006(4).-41-4415/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实施与成效【作者】陈战锋[1] 吕国强[1] 史跃强[2] 刘发科[3]【刊名】中国植保导刊.2006,26(8).-23-2416/96【题名】成熟期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害化治理技术【作者】高九思【刊名】果农之友.2006(8).-27-2717/96【题名】苹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作者】杨阳 陈战锋【刊名】河南农业.2006(7).-52-5218/96【题名】套袋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措施【作者】崔永恩 郝宪智【刊名】河北果树.2006(4).-41-4219/96【题名】2006年陕西苹果病虫害发生趋势【作者】无【刊名】西北园艺:果树.2006(2).-5-520/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者】王信祥【刊名】农村实用科技.2006(2).-20-2121/96【题名】当前陕西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作者】史大卫 高建国【刊名】西北园艺:果树.2006(1).-21-2222/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与管理【作者】王秋丰 马淑玲【刊名】林业实用技术.2006(1).-26-2723/96【题名】2006年无公害套袋苹果病虫害防治历【作者】孙庆田 张福兴 刘美英 刘万好【刊名】烟台果树.2006(1).-34-3524/96【题名】嵩明县苹果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其防治【作者】潘秀娟【刊名】中国南方果树.2005,34(6).-69-7225/96【题名】套袋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作者】赵伟【刊名】农村科技开发.2005(11).-26-2626/96【题名】绿色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李素荣【刊名】河北农业科技.2005(9).-17-1727/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的防治【作者】高华君[1] 李俊霞[2]【刊名】农业知识:瓜果菜.2005(5).-20-2028/96【题名】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作者】牛玉堂【刊名】河北果树.2005(4).-38-3829/96【题名】苹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作者】张子维 林静【刊名】中国果树.2005(2).-45-47,i00230/96【题名】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作者】桑伟巍【刊名】河北果树.2005(2).-37-3831/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绿色管理体系的组建【作者】杜志辉【刊名】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34-3532/96【题名】2004年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对策【作者】房道亮[1] 姜丽芝[1] 王忠跃[2] 刘景顺[3] 闫永勃[4]【刊名】烟台果树.2005(1).-21-2233/96【题名】苹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作者】高九思[1] 许创照[2] 史跃强[2] 韩立新[1] 王婕[1] 赵双锁[1]【刊名】河北果树.2005(1).-18-19,2234/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草案)【作者】李东鸿[1] 赵政阳[2] 赵惠燕[1] 李鑫[1] 梁俊[2] 胡想顺[1]【刊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13-11535/96【题名】豫西地区苹果病虫害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规程【作者】高九思[1] 韩立新[1] 万素香[1] 上官建宗[2]【刊名】河北果树.2004(5).-13-1536/96【题名】寒地苹果病虫害及防治【作者】龙兆春 郭春华 魏达【刊名】北方园艺.2004(4).-87-8737/96【题名】三门峡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种群演变【作者】陈玮[1] 代彦满[1] 高九思[2] 王婕[1]【刊名】河南农业.2004(1).-21-2238/96【题名】《新编苹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者】无【刊名】果树学报.2004,21(2).-112-11239/96【题名】《新编苹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者】谌有光【刊名】果农之友.2004(2).-42-4240/96【题名】2004年无公害套袋苹果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作者】无【刊名】烟台果树.2004(1).-36-3741/96【题名】《新编苹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者】王春华【刊名】昆虫知识.2003,40(3).-272-27242/96【题名】2003年优质高档苹果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作者】无【刊名】烟台果树.2003(1).-37-3843/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刘志坚【刊名】农村科技开发.2003(4).-8-844/96【题名】《新编苹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书评【作者】陈策【刊名】中国果树.2003(4).-60-6045/96【题名】苹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作者】田瑞冬【刊名】北方果树.2003(3).-25-2546/96【题名】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作者】孙宗明[1] 郑红民[2]【刊名】农业新技术.2003(1).-10-1047/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周年防治历【作者】郝淑英【刊名】果农之友.2003(7).-32-3248/96【题名】按物候期防治苹果病虫害益处多【作者】郭学军【刊名】农药市场信息.2003(6).-33-3349/96【题名】苹果病虫害的物候期防治措施【作者】郭学军【刊名】农友.2002(10).-16-1650/96【题名】套袋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作者】房道亮[1] 宫冰[2] 等【刊名】烟台果树.2002(2).-43-4351/96【题名】2002年优质高档苹果病虫害防治历(供参考)【作者】杨奉才【刊名】烟台果树.2002(1).-37-3852/96【题名】全套袋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作者】无【刊名】北京农业.2002(5).-19-1953/96【题名】苹果病虫害防治月历【作者】薛勇【刊名】西南园艺.2002,30(3).-16-1654/96【题名】生产优质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欣 李俊霞 等【刊名】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26-27,2955/96【题名】夏季苹果病虫害的防治【作者】柴玉花【刊名】农药市场信息.2002(13).-24-24,2756/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董建新[1] 王江柱[2]【刊名】河北果树.2001(2).-54-5557/96【题名】2001年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作者】王高民[1] 郜朝峰[2]【刊名】山西农业.2001(7).-25-2558/96【题名】苹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作者】孟彦合【刊名】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6).-27-2759/96【题名】辽宁省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作者】孟威[1] 翁永军[2] 等【刊名】辽宁农业科学.2001(4).-38-3960/96【题名】豫东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作者】金新富[1] 聂合乡[2] 等【刊名】中国果树.2001(2).-33-3561/96【题名】河南省苹果病虫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现状【作者】王海燕 孔建 等【刊名】河南农业科学.2001(4).-25-2662/96【题名】鲁北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刘春杰 曾现春【刊名】林业科技通讯.2001(8).-38-3863/96【题名】套袋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一)【作者】路绍杰【刊名】农村百事通.2001(4).-28-2964/96【题名】苹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无【刊名】农药通讯.2001(12).-24-2565/96【题名】套袋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王少敏 高华君 等【刊名】果农之友.2001(5).-32-3366/96【题名】烟台苹果病虫害的演变与防治【作者】孙庆田 张福兴【刊名】烟台果树.2000(2).-12-1267/96【题名】全套袋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北京农业.2000(3).-21-2168/96【题名】陕西渭北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政策和研究的建议【作者】杨玲环[1] Stew.,M[2]【刊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2).-47-5769/96【题名】2000年全套袋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作者】无【刊名】农药市场信息.2000(5).-24-2470/96【题名】几种重要苹果病虫害大发生原因初探【作者】顾耘 张迎春【刊名】烟台果树.1999(1).-3-571/96【题名】根据物候期防治苹果病虫害【作者】柴全喜 张彦武【刊名】烟台果树.1999(1).-44-4472/96【题名】苹困无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作者】杨奉才 毛学明 等【刊名】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19(3).-24-2673/96【题名】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作者】冯建国 陶训【刊名】山东农业科学.1999(4).-8-1274/96【题名】全套袋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刘志坚【刊名】中国果菜.1999(3).-23-2375/96【题名】防治苹果病虫害传统方法十改进【作者】塔玛拉【刊名】新疆林业.1998(3).-34-3476/96【题名】1998年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河北果树.1998(2).-34-3577/96【题名】1998年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5).-16-1778/96【题名】防治苹果病虫害传统方法十改进【作者】梁俊民【刊名】西北园艺:果树.1998(1).-39-4079/96【题名】1998年无公害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农村科技开发.1998(4).-19-1980/96【题名】根据年生长发育动态防治苹果病虫害【作者】柴全喜 张彦武【刊名】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7(7).-34-3581/96【题名】1997年无公害优质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7(5).-8-1082/96【题名】1997年无公害优质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无【刊名】烟台果树.1997(1).-3-483/96【题名】1997年无公害优质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历【作者】刘志坚【刊名】农村科技开发.1997(4).-21-2184/96【题名】防治苹果病虫害的常用药剂【作者】柴全喜【刊名】农家参谋.1997(7).-28-2885/96【题名】八种苹果病虫害的防治【作者】刘静堂 米建仓【刊名】陕西农业.1997(5).-12-1286/96【题名】浅议苹果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作者】钟宁【刊名】四川林业科技.1997,18(4).-66-6687/96【题名】苹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作者】刘玉华【刊名】河南科技.1997(9).-10-1188/96【题名】加强秋季苹果病虫害的防治【作者】王金友【刊名】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6(8).-27-2889/96【题名】西北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谌有光 王春华【刊名】西北园艺:果树.1996(2).-42-4390/96【题名】休眠期苹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作者】张海【刊名】农技服务.1996(1).-37-3891/96【题名】苹果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作者】李会宁 马永【刊名】计算机农业应用.1995(2).-19-20,3392/96【题名】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作者】赵忠仁 刘建业【刊名】落叶果树.1994,26(4).-26-2793/96【题名】苹果病虫害防治要点【作者】无【刊名】林业调查规划参考资料.1993(4).-65-6794/96【题名】河南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作者】郭艳春 王志民【刊名】河南科技.1992(1).-13-1495/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者】姚桂兰 郭艳春【刊名】河南农业科学.1990(2).-18-1996/96【题名】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作者】张慈仁 李腾友【刊名】植物保护学报.1990,17(1).-59-66

《吉林农业》《甘肃林业》《绿色科技》《南方农业》《河北农业科学》等都是省级的,你要是打算自己投稿的话,你可以去知网上搜一下林业,会出来很多农业相关期刊,每个点出来都能看到什么级别的,一般省级出版社出的就属于省级期刊。然后文章的话你看一下每一个期刊底下的目录,比较杂的,文章质量你觉得不高的那种其实比较好发,然后多投稿,拉高杂志社看到你论文的几率,好中一些。或者找代理,那就需要自己花钱了,省级的文章不长一般几百也就发了。你要是时间很充裕你可以自己先投一下试一试,不行再找代理。

河北林业科技杂志社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暖,等等。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48·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2. 2 人口压力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的。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新速度)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2. 5 技术的滥用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49·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危害人体健康。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牺牲品。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悲剧的发生。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3. 1 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3. 3 可持续生产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下转第54页)·50·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恢复工程。(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上接第50页)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意识等等。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参考文献[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上接第51页)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3. 8 消毒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4 小结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4. 1 行为习性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个时间饮水较多。4. 2 健康标志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节各种营养元素。4. 3 生长情况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生长速度最快。·54·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试验研究、实用技术、综述与论坛、问题探讨

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北大2008版中不是。

河北林业科技:主要报道河北省林果方面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生产经验、调查报告、科技动态。也报道部分省外和国外的科技成果及动态。主要内容包括林木遗传育种、育苗、造林、森林经营、经济林、水土保持、森林保护、园林绿化,花卉等学科。该杂志曾经是两届核心:中文核心期刊(1996版) 和中文核心期刊(1992版),目前没发现入选最新核心期刊消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

河北林业杂志2022第三期

2022年河北省中级林业工程系列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包括:全日制林学、园艺、草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工作岗位5年以上经验;取得省级以上森林特技职业资格或通过省林业科技项目鉴定;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五天。职称评审管理规定第五章第二十八条规定职称评审实行结果公示制度,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期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河北,省会石家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河北

健康中国观察可以在CNKI公众号订阅。CNKI提供最全的健康中国观察杂志(期刊)电子版、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在线阅读、杂志订阅、电子杂志下载、杂志文章阅读、下载等服务。健康中国观察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期刊,是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卫生健康行业刊物之一,在宣传党的卫生健康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政令、指导全国卫生健康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背景下老人缺少陪伴问题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人数将会超过2亿。而且人数每年都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伴随而来的老年化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备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老人缺少陪绑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一样,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建设政策执行后,大部分的年轻群体从落后地区向城镇转移,到更发达的地方谋求生活与职业发展的机会。外界因素加上个人的需要导致了大部分的家庭的老人都处于长期缺少陪伴,缺少关爱的状态。本文从当下社会老人缺乏陪伴、缺少关爱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当下老人缺乏陪伴的原因,找出当代社会年轻人缺乏陪伴老人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老人养老;陪伴;关系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0%。在老龄化问题的推动下,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社会形态将会形成全新的态势。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也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特别是老人缺少陪伴的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关系到家庭良好关系的促进。然而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成为每个家庭的常态,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要可能要面临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一方面是所处的城镇工作机会不多,需要离开老家到外地去寻找职业发展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是社会的原因,导致整个社会的形态逼着人们不得不向工业化城市发达的地方去。所以老人便长时间的存在缺少陪伴的状态。老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当下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仍停留在年轻型社会的传统思维定势上,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其挑战几乎毫无准备。 2.研究意义 对老人缺少陪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挖掘出当前现状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剖析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求当前社会下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家庭和谐的应对策略,对个人认识社会关爱老人由重大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讨论内容 1.文献综述研究法 本文的研究离不开查阅大量的文献,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老人社会问题已有文献的归纳、总结和梳理提出自己的观点。浏览相关的网站,了解必要的视频、查阅贴合主题的资料,通过这些前期努力更好的了解专家、学者的思路,为以后成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在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科学的案例分析对研究主题进行合理探讨。 2.讨论内容 本文总共四个章节:第一章探讨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当前老人缺少陪伴的社会现状;第三章探究老人缺少陪伴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与策略。 二、当前社会老人缺少陪伴的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尤其是在父母的交流上,以前的老一辈常见的通讯方式是采用有线电话,当前,我们普遍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聊天、QQ视频等方式参与到与老人的聊天沟通上。同时高科技带来的好处是,费用减少了,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科技的便捷性,导致了人们与家庭里的老人见面的次数便少了,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短,而父母知道你忙,也不想打扰你,麻烦你,甚至生病了也不想告诉你。想念你时,拿起手机和你视频聊天也要挑好时候。因为你太忙了,忙得陪老板,陪客户,陪朋友,就是没有时间陪父母。 现在城市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大多数的家庭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这意味着儿女成家后要面临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时也由于城市的推进,年轻需要在城市立足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工作,照顾孩子。由此可见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之大。即便当前养老院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家庭养老仍然是社会的主流,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和儿女门住在一起是我国的传统形式。即便是父母主动去养老院,如何找一个合适的养老院仍然是一个问题。 三、 老人缺少陪伴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老龄化的人口越来越多,近年来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老年人普遍缺少儿女的陪伴成为了新时代下全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近五成的老人认为在养老过程中缺少子女的陪伴是最大的问题,总结来说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到达满足,所以老人对于家庭幸福感的心里需求更加倾向于心里需求,特别是当下在良好的家庭中,老年人有着器固定的生活习惯,习惯了吃苦耐劳,但由于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差异等问题导致了老年人缺少陪伴的问题的存在。根据当下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老人缺少儿女的陪伴主要是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家庭结构空巢化严重流动性过大 当前社会的老人大多出生于20世纪30, 40, 50年代,当时教育覆盖率普遍底下,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老人的思想收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老人们秉持着:“任劳任怨、能省则省”为儿女门减轻负担的心态,即便年纪再大也会尽量努力去为儿女门做更多的付出,从另一方面,儿女似乎也存在着“为下一辈的教育成长负担是理所当然,而赡养则是能拖则拖”心态。老年人并没有很好的享受到儿女门赡养,缺少陪伴更是常态。当别是由于我国“先富带后富经济特区”的经济运转模式下,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的状态,受到政策关照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成了人们谋求职业发展生存的主要去出。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单单深圳每年就有一千多万的外来打工人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的发展对留着了本地一部分的除外打工人员,但本质上来说我国家庭流动人口仍然是主流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的过程中,原来的许多在家里务农的人群,没有办法继续依靠务农生存下去,所以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进程务工,在城市谋求发展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另外一点就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青年,也集中向经济发达的城市转移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显示的社会情况导致了家庭的空心化,也是老人常年缺少儿女陪伴的原因之一。 (二) 老人 与子女关系之间有代沟 从家庭中儿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出现代沟是社会进程下必然的结果。首先从时代背景来说,当代来人出生年底普遍在30、40、50年代,他们出生的年代处于我国非常混乱时期,所接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以及人生阅历跟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截然不同。一方面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接触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多,人们收到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在和平年代下,工作就业的方式也全然不一样,种种的不同带来的是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方面的不同。由于这些不同往往会形成子女与老人之间形成巨大的沟通障碍,导致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误会以及产生一定的家庭矛盾。造成儿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导致儿女门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老人,耐心的倾听他们,照顾他们。 也有很多时候,父母和子女由于各自的立场不一样,这样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出发点就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作为子女,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看事情可能就会比较主观和片面,很多时候又特别的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的才是对的,这就导致和父母之间会存在一些的相互不够理解的情况。多站在彼此的位置上去看待事情,才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对方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面,父母太多的辛苦都是为了子女能够更好的生活,但是子女在享受的过程中却忽略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可能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所面临的一切。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考虑更多的也就只是自己,这就导致很多人所说的自私。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让子女多了解一下自己,子女也应该把自己的压力适时跟父母分享,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活。 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也不管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必要的时候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相处,不要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结果连一起吃饭都不容易,这也不是奋斗的初衷。一家人一起努力,才会有同样的成就感和价值观,也能够更好的连为一体。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的代沟,并不是说哪一方是错误的,只是各自的想法不同,做法就更不会相同了,毕竟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个时候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才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也就会避免彼此之间存在大的代沟,也更有利于一家人的和睦相处。 (三)子女与 老人 之间的关系冷漠 新时代下,家庭中老人与年轻一代的关系普遍存在问题,其问题背后所展示出来的状态是人情关系的冷漠状态。之所以形成这种冷漠的关系,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其一儿女与老人的价值观差异过大,年轻的子女普遍认为自己的父母落后与这个时代,嫌弃他们古板呆滞,嫌弃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了解时代发展的方向,不知道年轻人的爱好,不懂的变通,还经常唠唠叨叨。可以说这是每个家庭中都由可能遇到的问题之一,有部分的家庭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这些价值观的不同,但有部分的家庭则会让这些矛盾不断的激化,这极大的损害了老人与年轻儿女之间的关系,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最后闹得大家都不痛快。二是,老人对儿女的精力非常有限,他们年轻的时候由于条件艰难,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赚钱养家,所以导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不断赚钱的状态,直接导致了他们与儿女之间的联系过少,也形成了人情之间的冷淡。另外一方面则是在家庭教育中,老人那一代容易出现严厉,打骂等方式,所以导致了长大之后的儿女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情况存在。 当代老人他们那一代是不易的,艰难的创业,我们奋斗拼来的这一切,一路走来的艰辛终于换来了安稳,但最终变成了你对父母没有了感情。夫妻之间没感情了可以分,对父母没感情了却怎么也分不了,为人子女,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注定对父母有还不清的债。看望父母是一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不能流于形式。尽管“常回家看看”早已被写入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但是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当前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冷漠是普遍存在,造成的原因由社会的原因,也由家庭的原因,还由不同的时代背景的原因。谁都会有变老的时候,所以说作为年轻人来说,能够了解一下人到晚年最需要什么,对于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四、 老人缺少陪伴 解决的办法 (一)道德观念引导,百善孝为先 解决老人缺少陪伴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让人们自动自发的旅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道德观念,只有从根本上为人们建立器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人们才能够自觉的履行孝敬老人,抽出时间多陪陪老人。因此孝为人之本,为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同时孝为德之本,我们常说一个人,“厚德载物、德高望重 ”这个德都源自于孝道。要让人们形成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将“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加入的中小学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中,从小开始树立“孝”的基本概念,让人们对“孝”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加深对孝的理解;二是家庭教育做起,家庭里面的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门的榜样,一方面要教育下一代如何尽孝,另外一方面则是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陪伴在老人的身边。三是平衡好家庭收入的支出,特别是当代的父母对孩子报补习班,让孩子参加贵族幼儿园特别愿意花钱,但对于老人的关心则相形见绌,在老人身上不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更多的耐心去陪伴。老人也曾经为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帮助你成长,孝文化的应该被传承,也值得被弘扬引导。让子女从自身出发,践行孝文化。 (二)给与更多的耐心,解决代沟问题 对于家庭中与老人之间的代沟问题是解决老人缺少陪伴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代沟问题: 首先,自己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由于长期生活的方式单一、精神生活长期处于相对贫乏的状态,所以在见到子女的时候未免会有过于唠叨,对事情发表意见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家庭里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没有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不耐烦的心态,觉得老人是多管闲事;这样很容易造成关系的紧张。作为年轻一辈对待老人需要给予更大的包容心和耐心 其次,改变自己,更多的倾听老人。在与老人的相处中,需要更多的是耐心的倾听,需要更多的是倾听老人真正的需求,尽量避免和老人吵架。因为吵架只会让儿女与老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再次,学会等待,当小树成长的时候,让自己有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有着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立的观念,人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借鉴这些办法来让自己成长,而不是一味的对这些意见视而不见,或者做冷处理。要照顾到老人的心灵,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四,给老人足够的尊重。包括尊重老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待事情不同的看法,以及看待世界不一样的角度,要将这些不同作为看待世界的一扇窗口,努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的地方。尊重他的想法和人格,尊重他的选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一样提供我们富有智慧的建议。 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心平气和的用道理服人,耐心的交流。 (三)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时代下老人还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年老没有经济收入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从一定的程度上帮助老人。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处于结构空巢化的状态,儿女门对老人的养老保障越来越弱化,同时也缺乏子女的陪伴。 (四)增强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常回家看看 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捷,却也是给儿女与老人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当代人们认为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就算是在陪伴老人,这种的陪伴与回家的陪伴,无疑是一种冰冷而没有感情的陪伴。所以对于新时代下,经常回家看看陪伴老人,对于老人来说仍然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多给予老人关心,多问候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以便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结论 新时代下,科技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赋予了当代年轻人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当代的老人相比,由于出生时代背景的不同,人生阅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学校等各方面的不一样,导致了当代年轻人与老人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上的差异过大。而在时代脚步的进程下,农村家庭结构空巢化,社会老人缺少儿女的陪伴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同时也由于全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化导致家庭人员流动性大成为了时代的特点,在此背景下,老人缺少陪伴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对此加强百善孝为先的道德引导、提高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与老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以及抽时间陪陪老人成为了解决老人缺少陪伴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苗荣.乡村振兴视阈下河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3:44-46. [2]林红瑜.谈义良 解决社会需要的养老问题[J].中国老年报,2020,1:10. [3]聂日明.谁为中国人养老?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J].健康中国观察,2020,05:65-67. [4]解春红; 张子恒.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2020,4:47-48. [5]李永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农村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13:141-142.

《健康中国》大型医学科普类节目。拥有最权威的专家给您最贴心的服务。明辨疾病蛛丝马迹、解读征兆背后奥秘、指点难题解决方向。着眼于观众实际的医疗需求,选取典型医学案例,突出“服务性”。以故事化表述方式引入典型医案,配以现代科技手段的形象演示和权威专家的生动讲解,态度严谨,形式生动,语言通俗,突出“贴近性”。真实记录医疗现场的全过程、集成发布全国各地诊疗信息,突出“实用性”。节目拥有浓郁的医疗特色、创新的节目形态、丰富的知识含量、贴近的表达方式、鲜明的栏目形象。中文名称 健康中国国家/地区 中国类 型 电视节目导 演 陈少锋、于明超主持人 世林制作公司 北京旭日嘉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播出频道 全国三百家市县电视台播出时间 周播在线播放平台 腾讯视频、优酷视频每集长度 20分钟播出状态 播出中《健康中国》与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联合制作,节目从常见病入手,以典型的高发病作为案例,通俗直观地解析病理,介绍实用的预防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节目服务于三四级城市及乡村的百姓,为他们的治病就医提供指导服务,以贴近民生的视角,秉承人文关怀的态度,讲解病案实例,传递专业信息,通过故事的形态与平和细致的解说,深入浅出地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吉林大学学报杂志中国知网

2010年,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比原来增50%,且各学科的全球排位大幅提升,学科辐射范围不断增加,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较2009年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学科由原来的57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83名,提升为655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5名,位次上升了38位;发表论文数20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5438次,篇均被引次数次。物理学学科由原来的648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40名,提升为70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26名,位次上升了14位;发表论文数209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0625次,篇均被引次数次。化学学科由原来的85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9名,提升为98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1名,位次上升了8位;发表论文数5654篇,论文总被引次数39593次,篇均被引次数7次。工程学学科由原来的962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保持为10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发表论文数95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4301次,篇均被引次数次。地球科学学科则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46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439名,发表论文数417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892次,篇均被引次数次。临床医学学科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32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2647名,发表论文数4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091次,篇均被引次数次。至此,吉林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总数由2009年4个,排名国内“985工程”高校的第13位(并列),上升为2011年的6个,国内“985工程”高校排名第12位(并列)。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2013年,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到账经费突破7000万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收录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校图书馆藏有各类纸质书刊701万余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本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4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史学集刊人口学刊现代日本经济情报科学东北亚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经济视角自然科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仿生工程学报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东北亚地学研究世界地质东北数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中国兽医学报至2013,资料:吉大官网 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于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大雁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吉林大学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坐落成典礼,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 校歌 校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旗帜。校歌,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体现学校特色、振奋精神、激励师生员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旗帜。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吉林大学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描绘了吉林大学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宏伟目标,展现了吉大人的宽阔胸怀、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校歌中写到,“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为什么用“崛起”这个词,这是因为吉林大学是1946年建校的,1952年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布局在东北的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除了革命战争烽火年代,真正的建设时间仅有10年。10年的时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屹立于全国名校前列,所以用“崛起”是有着深刻意义的。“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我们的方向”表明的是学校的理想和信念。“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表明了学校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这与该校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在1955年《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刊词中强调“我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思想”是相吻合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充分表明了吉大人的精神状态。“跨越长江、跨越黄河、跨越太平洋”表明吉林大学是国际化的大学,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但不局限在祖国的北疆,而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表明了吉大火红的事业、火红的明天,表明了吉大人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 校训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学生天地 校团委 、吉林大学学生会 、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学生期刊 《研究生报》 《吉大青年》 国防生天地 【 国防生风采 】、【国防生社团 】、【国防生业余生活】、【新绿杂志】 教工天地 工会活动、 文体活动 、会议学习、 职工度假中心 、网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 离退休天地 夕阳风采老有所为群团组织老年书画研究会、太极拳协会、离退休职工艺术团、京剧活动中心、门球协会、老年篮球队、离退休职工台球队、离退休职工乒乓球队、老年象棋队、麻将协会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我看百科的介绍到08年还是,现在还是不是就不确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