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城乡融合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2 22:53:07

城乡融合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融合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融合方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有所不同。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发展的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是,目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突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促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着重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农村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乡村的繁荣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新时代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事关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把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描绘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着眼于现实,也图之长远;既有战略部署,也有具体路径。《意见》提出3个时间节点: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为此,《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改革的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的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无论是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还是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机制,本质上都是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守住底线至关重要。

具体说来,始终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就是要高度重视防范各类风险,用城乡融合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器作用。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意见》对落实机制也作出了创新安排,提出“把试点作为重要改革方法”,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有明确战略蓝图,有具体改革路径,有高效落实机制,相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定会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论文文献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有钱的话,请个外语家教,或上个外语班,没钱的话,制作英语卡片,看英语读物,电影,多读,多写,多练!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城乡融合发展论文模板

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发展的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是,目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突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促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着重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农村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乡村的繁荣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新时代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事关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把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描绘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着眼于现实,也图之长远;既有战略部署,也有具体路径。《意见》提出3个时间节点: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为此,《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改革的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的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无论是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还是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机制,本质上都是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守住底线至关重要。

具体说来,始终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就是要高度重视防范各类风险,用城乡融合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器作用。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意见》对落实机制也作出了创新安排,提出“把试点作为重要改革方法”,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有明确战略蓝图,有具体改革路径,有高效落实机制,相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定会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关于城乡融合的论文题目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做得较好、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重庆。

中国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包括在重庆西部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更多资本及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动能。

笔者援引学者的话说,试验区将为西部地区探索新发展模式,让农村与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月发布后,重庆市发改委发消息称,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涉及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其中重大改革举措即包括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初已批复,原则同意在重庆西部片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11处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11个试验区基本都位于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内,显示中国希望借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能级,推动城镇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辐射农村。

据笔者了解,重庆西部试验区聚焦11项任务,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

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有大片农村地区。试验区能“一箭双雕”,去除城乡隔阂、激发区域间生产潜力,同时也让成渝走廊发展壮大,日后跻身成渝经济圈副中心。

还有专家指出,重庆西部试验区旨在实现“中部崛起”,同时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他说,西部农村、农民数量太大,要在西部实现共同富裕,须另觅与过去不同的发展道路;城乡融合也并不意味着城市化。

专家表示:“要在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富裕……通过城市经济的能量带动乡村经济,但乡村继续保持是乡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网上复制一篇,仅供参考。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协调城乡发展步伐 【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 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 决的,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 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 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加剧了城 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关系遭到了严重扭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 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 差距仍过分悬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 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 学发展观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 1984 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对苏南小城镇发展 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一文,认为小城 镇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 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并从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 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 一个大问题。王学仁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 “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 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 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 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 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 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 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 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 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 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 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 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 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 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 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 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 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 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 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二)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 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 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 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 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 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 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 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 农民收入。 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 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 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 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 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 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 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 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 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 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 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 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 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 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 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 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 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补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其实 践结果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演变成“农村——小城镇——大城市” 这种三元结构,使不分小城镇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生活在小城 镇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区别于农民,从而使人们担心的“准城市化” 现象泛滥。 二) 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 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 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 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 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 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不是很熟悉;城镇干 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 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 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 工程,水、电、路、公厕、绿化、农贸市场、学校、扽公共基础设施 必须配套建设,而各种配套性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 金紧缺,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镇以马路 作市场,人车拥挤阻塞严重;有的小城镇尚未安装自来水,人们吃水 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小城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 满足乡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小城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 场所;还有不少小城镇缺少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场,乱扔垃圾现象比 较普遍。 四)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 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因而节 约土地应该成为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而点多面广的小城镇往 往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据有的学者估算,这种城 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 倍多的土地代价,乡镇企业 职工人均用地比城市职工多 3 倍以上 。从另一方面看,乡镇企业污 染严重,且治理能力远不及城市中企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五)管理混乱,改革滞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现行条条 块块的管理关系难以理顺,使之在调控引导过程中受到多方挚肘。镇 政府对税务、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销社、供电 所、派出所、司法所、农口七站等主要部门没有管辖权,只有“义务 “,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体制不顺, 思想不解放,对本行政区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种种限制,将外地人才、 资金、技术等拒之门外,制约了土地等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 三、国外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经验。1)重视规划的作用,美 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后现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 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地特点和培育有个性地城镇。同时还要根据建 设需要编制详规。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 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 间地高速公路,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 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负责小城镇内社区内的、水电、 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3)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 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环境。4) 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重视城镇特色是美国城镇建设的特点之一,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 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5)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 分管理“,一个好的城镇更需要好的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 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 究的管理作风。 二)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 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村镇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 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完 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 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 村镇的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 施、社会服务社会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 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和乡镇的税收;三是注重单体设计与整 体景观协调,德国村镇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 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村镇改造规划和设计地调控作用,德国地村镇 建设是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划的统一要 求;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 三)英国的小城镇建设经验。英国小城镇建设经验集中体现在 几次规划运动中,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运动,新城建设运动,米尔 顿·凯恩斯城建设、中心村的建设等,集中体现了规划在小城镇建设 发展中的作用。 纵观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和做法各具特色,但都 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 按规划实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重视人文 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对策。 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世界小 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 可以在借鉴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 的实际,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呈现协调发 展。 一)规划,合理布局是基本前提。要遵循城镇化发展,按照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 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 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 破原有陷阵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 基础设施规模,注重实效,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 梁。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面向“三农”,坚持把“农村化、农村化、 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 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以及监督反馈的管理制度,保证规划的有序 进行。同时,小城镇建设规划还需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反对遍地开 花、平衡推进的做法。 二)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是 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小城镇建设必须坚 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 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 绿地”和“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坚决淘汰和关闭严重浪费资源 和污染环境的,通过合理布局规划,协调新城和旧城的关系,保护古 建筑,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造优美、和谐、舒适的 城镇环境。 三)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内容。加强小城镇建设 必须深化改革,进行体制创新。首先,要全面落实小城镇户籍制度改 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为城乡人 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力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 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运 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市公共资产,走资本运营的路子,在城镇土 地转化和升值、房地产增值中筹集建设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城镇公用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培育资本市场,最广泛地吸 引社会投资,理顺财政关系,完善小城镇地财政管理体制,从制度上 保证小城镇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努力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是根本保证。美国小城镇的发展经 验告诉我们,城镇“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 状却是很多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因此,抓好小城 镇建设的同时,必须提高小城镇的管理水平。

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S市准备召开主题为“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研讨会,L镇作为代表地区将在会上分享相关经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为在会上发言的领导起草一份讲话提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家乡变化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吉尔伯特罗兹曼[美]:《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陈光金:《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4]哈罗德。伯尔曼[美]:《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版。

[6]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7]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张国华、饶鑫贤:《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一一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强世功:《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国家转型中的法律》(180-1980年).

[12]贺w方:《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屈春梅:《清末司法改革对皇权司法制度之影响》,历史档案,2001年第2期。

[14]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谢晖:《私法基础与公法优位》,《法学》,1995年第8期。-

[16]张正平:《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十大趋势》,《法商研究》,1996年第1期。

[17]张涵:《民事法学研究评述》,《法学研究》,1996年第18卷第1期。

[18]吴德星:《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法学研究》,1996年第18卷第5期。

[19]公王样:《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

[20]李有星:《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浙江大学学报》,1996年9月。

[21]赵朴英:《关于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河北法学》,1998年第3期。

[22]张爱球:《法制现代化的概念解读》,《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9月。

[23]秦国荣:《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由东社会科学》,2005年5期。

[24]刘作翔:《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道路》,《西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25]汪太贤:《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2期。

[26]汪进元:《法治模式论》,《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

[27]池海平:《论我国现阶段法制的危机与变革》,《江汉论坛》,2004年第2期。

[28]刘笃才:《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走向法治之路—20世纪的中国法治变革》,中国民主

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29]世伦、姚建宗:《略论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模式和类型》,《法制现代化研究》(第1卷),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5年版。

[30]叶传星,《论法治的人性基础》,《人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31]刘旺洪,《国家与利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污染

我的家乡在这个平凡的村落,村外有一条小河,自我记事以来,这条小河一直都在,河水很清澈,可以洗衣服,用来灌溉,夏天的时候偶尔还有小孩子在河里洗澡。这条小河有一条支流经过隔壁村,以前这条支流与主干道的水一样清澈见底,但时光荏苒,这条支流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废弃物有:煤渣,家禽、家畜的粪便、白色垃圾,破旧衣物等。由于所处的地方是农村,附近没有垃圾处理厂,人们也没有处理垃圾的措施,所以大家都将生活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排放到这条支流里,或者倾倒在岸边。

据调查统计,涧李行政村共有160余户居民,其中110余户居民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70余户居民家中饲养禽畜,40余户选择将禽畜粪便用作肥料,余下选择将粪便倾倒在河边。对于白色垃圾,废旧衣物等废弃物,60余户选择将其扔到离家较远的空地,例如河边;其余选择就近燃烧处理。

时间长了,由于煤渣、白色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质,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长植被。支流的水如今变得乌黑,隐隐发散出臭味来,而且河面生长着大量的富有藻类,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景象看起来十分不美观,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如今已经没有人在这条河里洗衣服了。

居民将垃圾倾倒在河边

(二)河流现状

涧李行政村的那条河流主干道的水体所受污染情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是近年来河流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河道变宽和河床降低,而这些现象都来源于人类活动。

这条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头和沙,几乎不含泥土。沙是人们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于是人们为了节省造房经费,就自己到河里去挖沙,导致河底的沙石越来越蓬松。到了夏天,暴雨过后便是洪水,洪水轻易就将蓬松的沙石冲走,河水越来越深,洪水的冲击力增加,两岸的沙石也被洪水冲走,如今的河道已变为原来的两倍宽,河道弯弯曲曲,不似原来的比直美观。

河上一直有一座桥连接着河的两岸,这座桥到如今一共重建过五次,如今的桥是一座矮桥,桥下有洞,不发洪水的时候,水从桥下流过,发洪水时,水还漫过桥面流过,减少对桥的冲击,这是我记事以来建的最好的一座桥。

居民不正当行为导致河道变宽

二、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家乡环境污染来源于主要是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而且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村民们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性差,没有严格控制自己行为,依法办事,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同时地方政府不重视对环境保护,只重视当前利益,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只重视经济发展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没有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

三、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针对上述环境污染现象,我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生活里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

总的来说人们、企业工厂、政府部门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觉性,经济与环境都要兼顾,既要重视当前利益,也要重视未来发展。个人与企业工厂要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通过这次对家乡环境污染的调查,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环境的状况,看到了经济蓬勃发展为家乡带来不好的一面,也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我所学所看,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今后,家乡的人们能够一起来改善家乡的环境,为创造更美好的家乡而努力!

国庆的一天,我访问爸爸、妈妈、姥姥、姥爷 ,深深了解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我的家乡是吉利区,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城镇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丰富极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区住房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几年来,我区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光是河阳新村到了晚上,找个停车位都难啊。

这些仅仅是我们吉利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 交通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四、穿着讲时尚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

五、家电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家乡的居民买到了实惠的家电,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家乡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家乡办起了自己的歌舞团,并且,去年家乡也建好了一个室内的娱乐中心,在娱乐中心里可以打篮球,也有一个大大的舞台,平时谁家有喜事只要交100块钱的水电费就可以在娱乐中心办酒席,并且还会请一些歌舞团来助兴,这样子就算下雨天也不会愁。

七、医疗卫生

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近年,由于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民从中得到。

八、食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的食品,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以前人们基本是在过节或是集市日才能吃到肉,但现在人们基本每天都能吃到肉,冰箱里基本都会有备好的肉菜,并且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不会像以前那样专买便宜的菜而不注重食品安全。

从泥路,到水泥路;从瓦房,到楼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看着家乡的改变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家乡各方面都在慢慢的改变,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建议:

一、 我发现虽然家乡有很多娱乐场所,但很少开展娱乐活动,所以我建议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可以在各个节日的时候开展,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氛围,群众之间也更多的交往。

二、 在农闲时期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所以我觉得在村里应该开设一些报亭和农家阅览室,多鼓励人们了解时事,了解一些科学。这样人们将会知道更多外面的事,整个村的文化内涵将会的很大提高。

三、 麻将风和扑克风在村里基本是很流行的,虽然都很小但有害身心,我希望家乡的政府可以加大各方面的教育,多作一些宣传,特别要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以免这种赌风泛滥开来。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的一些建议,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希望在未来家乡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发展的重要性。

铜梁缺乏河流因此陆路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 。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几年来,铜梁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设上下了重功夫。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铜梁的几条主街道都进行了维修拓宽兼顾了道路,方便载重的货车行驶。为了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政府部门在多次的上书、争取之后,渝遂高速公路在经过镇边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个出口可让铜梁人民受益匪浅,不仅节省了市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让这个县成为附近县城到遂宁重庆的一个中转站,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多姿多彩”,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还会发放奖品,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人们都讲究穿着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装饰了市民的美,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一、过去的状况

过去的马路,说白了就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脚就崴到了。晴天还好,但车子一过就尘土飞扬,连连让人咳嗽。雨天就更让人烦恼,雨水一浇,路上泥泞一片,一辆车子过来,泥水就溅了行人一身。有的水积在坑里,大冷天的,便结了冰。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伤不说,咱这面子往哪搁啊……妈妈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别的不说,以前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过还行,要是几人一起过,恐怕就得侧侧身了,人挨人,人挤人,程咬金来了恐怕就得爬着走了。交通不便,导致各地的货物、资源流通不快捷。那时候,人们过黄河都是摆渡,人们过江都是坐旱船的。妈妈上师范可就难了……

二、现在的状况

沥青铺成的大道平坦极了,而且十分宽敞。两边的绿化带更给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机。两边的汽车整整齐齐的,没有人越过分道行驶线,司机们都十分守规矩。一道到汽车,成了一道风景线。宽宽的马路,四辆大卡车过也不挤。一个个“不下岗的警察”——红绿灯、斑马线、摄像头,特别是指示牌,禁停、勿转等等,指挥着人们的交通安全。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样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人们走在上面,从心底感到舒适。在一九七四年,洛阳市又修筑了黄河大桥使吉利区和孟津县相通。两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悦,那年,“建桥”成了潮流的名字。

三、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变化巨大。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来了,经济好了。在还没有修路时,人民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对,修路!只有路变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看起来就很好。于是,家乡轰轰烈烈的'开始修路。修完后,人民都皆大欢喜,心底都高兴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国的经济、科技事业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升。

四、我的想法和建议

现在的人们虽然普遍都遵守交通规则,但是仍有一些素质低的人冒犯这规则。比如:有的三轮车,觉得只有汽车闯红灯才会被罚款,所以在马路上无所顾忌,横冲直撞,让别人吓一跳。也有一些汽车,把车牌号挡住,闯红灯,妄想逃过罚款他们不知道,这不是几百元的事,在他们的一言一行里,系着千万条生命,一不留神就会出车祸。主要司机们还是存着侥幸心理,想着不会出车祸什么的。可是,我们不要让这样的安全隐患出现,岂不更好?一些非机动车跑上了机动车道,身边的大车呼呼开过,难道这些人的心里不慌吗?汽车跑上了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车主们吓得赶紧让道。这样不都是安全隐患吗?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交通工具普遍的变成了汽车,汽车的车尾气是人类的公敌之一,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我建议大家多骑自行车,既锻炼身体,有健康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家乡的变化真不少,最卓越的就是公路,我们应该感谢老前辈们,是他们,给了我们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要好好学习,为效劳祖国,也为报答先辈!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XX 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 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