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论文答辩小角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4-07-06 03:47:11

论文答辩小角色的重要性

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因为小学生他的能力不足,还达不到能够论文答辩的水平,似乎有一点揠苗助长的意思。

完全没必要搞这种答辩。

答辩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员在写好毕业论文后,对还要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不很理解,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态度也不那么积极。因此,有必要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先作一讨论。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首先,人数不对等。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另一方是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       2.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       3.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详细讨论)       4.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       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1,毕业论文答辩是1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1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1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这正如1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1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1加1就等于4了。”第2,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1。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1次重要拼搏。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2次难得的经历,1次最宝贵的体验。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本科论文答辩的重要性

专科专业学业学员的论文答辩是不必要的,其余的,论文答辩这是对大学学习专业课的一次总结,检测学业水平,对于进入社会工作有好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大学论文是非常有必要答辩的,这也是大学毕业论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的书写毕业论文,并为答辩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专业的论文书写相关内容可以多跟专业老师沟通一下,这样会让论文书写更全面,和老师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有效的沟通方式。1.要掌握沟通时机在沟通之时,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与想法,只有与对方的需求能够有效匹配与衔接,我方就可以占得先机。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助于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体现我方沟通真心诚意。2.沟通应当自信且平静,适时沉默是金。沟通,以静制动。静水流深之处,方显智慧本色。自信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自信是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可以对方给予你更多关注与信任。日常人际交流,特别是商务沟通之时,喜怒不能轻易地挂在脸上,正所谓喜怒不形。沟通者,不能在喜大悲之时多言,适可而止、沉默是金。3.谦虚的态度说话的遣词造句应把自己放在谦虚的角度,不能太自信,更不能自大,不然随时会影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遇到事情最好与他人多商讨,不要一意孤行。4.言简意赅表达想法和思路应该言简意赅,简洁有效的叙述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的沟通,这是工作能力的表现,准确的表达能够减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5.学习幽默幽默能够拉近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也能化解很多矛盾,当工作沟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时,幽默能够改变尴尬的气氛,是职场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6.多使用赞美多赞美他人,才可以显示自己的魄力。赞美别人的优点,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让自己更有学习的动力。

大学毕业论文只要你选的论文都是需要答辩的,而且是有必要答辩的。

当然有必要,必须要答辩,不答辩拿不到学位证的。

诗经中的女性角色研究论文

有很多研究现状的,不过都是论文形式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就像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的位置可见一斑。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在《国风》中有《硕鼠》之类的讽刺统治者的诗,也有《七月》等描写人民劳动生活的诗,但是,风诗中特别多的是爱情诗,这些诗是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在这些诗所描写的恋爱 婚姻 家庭生活中展现出的女性形象是真实自然 丰富多彩的。 〈一〉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用“思无邪”来表达是再恰当不过的。在周代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时,男女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是无拘无束 洒脱自然的。《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又有:“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由此看来,在那个时候,男女之间非但不受“授受不亲”的束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男女婚配,于是在《诗经》中就有了《摽有梅》中的女主角。“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过了婚配年龄的女子可以说是迫切地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心上人,希望那个合适的男子可以马上到她的身边来,其真挚与坦诚跃然纸上。青春易逝 红颜易老,不禁让人想起唐代杜秋娘所唱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另外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诗经 褰裳》中那个戏谑情人的活泼甚至泼辣的女子,她站在河这边对着河那岸的情人大喊:“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挑逗着他涉过河水来看她,甚至说出“你不想着我,有的是别人”的话来,生动形象的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使小性子的女孩子,真是可爱极了!还有那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静女,那个躲在城边看着她的心上人等她等到“搔首踟蹰”,最后突然带着礼物跳出来的美丽又调皮的女孩子,等着这样的女子,恐怕再长时间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了。 〈二〉怯弱胆小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能不顾世间言语,热情奔放的,羞怯本是女子的天性。心中思念着那个拨动自己心弦的人,却不敢说出来让他知道。最典型的莫过于《将仲子》中的那个女孩子了,“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害怕父母之言,害怕兄长之言,害怕他人之言,与情人相爱却不得不因此断绝思念。还有那个住在心上人隔壁却只敢埋怨“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郑风东门之墠》)的女子,她们即使得到了男子的爱,即使思念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也绝不会去找他,只是不断地想着“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郑风子衿》)短短的几句话呈现给我们了一个个矜持 娇羞的女子形象。 〈三〉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有处在恋爱期的女孩子,也有在家中服侍丈夫 照看子女的妇女。她们中有的家庭幸福 婚姻美满;有的却面临着战争,与丈夫分离;有的甚至生死两茫茫。但是不同境遇的背后是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坚贞,一样的贤良淑德。每个女孩都渴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归宿,“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在出嫁时总是欢天喜地,心中怀着对以后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想着要做个好的媳妇,做个好的妻子。嫁入好的家中是会幸福,听见鸡鸣时那对夫妇的对话了吗?“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夫妻生活和谐如琴瑟偕鸣,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能和自己的丈夫朝夕相对是幸福的,但是仍有很多女子承受着与丈夫的分离,有人说:“战争远离妇女。”与此同时却是无数独对空房 思念良人的女子,“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在家劳作的妇女,做完一天的工作后,看见家禽都回到了家中,怎能不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呢?想着丈夫何时能回家,想着丈夫是否吃饱穿暖,想着能否和丈夫平安团圆。当时的奴役是很苦的,男子离家在外,女子思家在内,“首如飞蓬”“甘心首疾”,不是没有膏沐,只是打扮得再漂亮也没有人欣赏罢了,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一份没有言语的温柔。在外征战的丈夫还会回来,然而生死相隔,叫人怎能不肝肠寸断?想着那可心的人儿离己远去再也不会回来,想着他无人陪伴只能“独处”“独息”“独旦”,就只盼望着“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经唐风葛生》)既然不能在世间与他常相厮守,就在地下与其相合吧! 〈四〉悲惋凄凉的女性形象 “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不是所有心怀温情的女子都能得到应有的温情,总是会有痴情的女子却遇人不淑。“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丈夫有了新欢,只能面临着被抛弃的下场;“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不幸遭遇战乱,只能独自游荡山中;“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被丈夫遗弃不断哀求。但是不是所有的女子都会甘愿面临这种结局,错误不在自己身上,既然“不思其反”,那曾经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大不了就都抛却脑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散了就散了吧,这才是女子应有的坚强! 曾以为《诗经》会很无聊乏味,看过以后才发现其中的女子个个神形兼备 生动形象。她们构成了整个女性社会的缩影。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琳琅满目,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无不囊括在内。而《诗经》里各具面具的女性形象更是古代文学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或干练、或勤劳、或大胆直接、感情直率、或被动无奈、哀怨。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在那个受制于父权文化形态下精彩纷呈的女性形象。天真烂漫追求爱情的少女《诗经》中的少女们敢于挣脱礼教的束缚,大胆直率地向男子示爱。《郑风·褰裳》中,“子惠思我……狂童之狂也且”,姑娘以大胆淳朴、无所顾忌的方式向男子表白,“你若想我,就提起衣裳过溱河,你若是不想我,难道就没人爱我?你真是个傻小子……”。表现了女性渴望纯真美好的爱情,勇敢地向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也有一些比较羞涩的少女,她们或羞涩不敢大胆表露或将自己炽热的感情埋藏于心底,《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使情郎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跳到情郎面前,送给他一个闪亮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在《郑风·东门之》中,少女暗恋着邻家的男子,“其室则迩”,也不愿主动接近恋人,当恋人离开时只好暗暗地感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即使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也不愿亲自去找心中的恋人。幸福快乐的家庭妇女还有许多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取得成功,过的幸福快乐。《国风·郑风·女曰鸡鸣》里: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鱼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妻子在催促丈夫起床上朝,可是丈夫却找出种种借口,插科打诨。就这样,夫妻两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诗歌的氛围非常温馨喜感。这样温柔可爱的妻子和萌萌的丈夫真的让人有一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遭受抛弃背叛的怨妇弃妇不是所有心怀温情的女子都能得到应有的温情,总是会有痴情的女子却遇人不淑,她们大胆表露内心的不满和愤恨,痛恨命运的不公平。

论文诗经中的爱情的现代观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

话剧中的小角色毕业论文

你的论文是否规定字数呢?要写好一篇论文,一开始你要为你的论文从各方面准备材料,收集资料,不然你的论文是写不好的。 就论文内容而言,首先,你应该从你的论文标题出发,你的论文标题是你整篇论文的论述内容以及核心价值。 我个人觉得,你的论文题改成这样可能会好着手一些简洁明了些。 毕业论文题:经典角色与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论 你要明了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法? 我认为,方式是整体的宏观的,方法是具体的微观的。角色的创作方式是指导演对角色的运用的方式,是前期决定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创作手段,就是说,“角色的创作方式”时间段在前,导演为主演员为辅,而“角色的创作方法”时间段在“角色的创作方式”之后,演员为主导演为辅。“角色的创作方式”,是导演对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而这种方式,它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个体的;集体的就是导演和演员不分主辅一同创作,个体的就是导演独立创作后让演员演绎他的想法。“角色的创作方法”,是演员对角色的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可有一点是与导演不同,他必定要以导演的创作方式为基调进行他个人的创作,简单些说,就是导演让他怎么做他就要怎么做,而自己的创作方法要在按照导演所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以及安排来表演。正因为有那么大的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差异,原创与非原创才会有论述点可谈。你这个论文非常的专业,没有一两年的表演功底估计很难写。 在弄明白以上内容后,你可以开始整理你的论点框架了,可以这样: 1、首先论述经典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我认为(你不一定非要跟我同一观点,你要有你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观点),经典角色强调的是模仿。你要知道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和方法,一个角色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表演一个角色,例如某某导演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导演创作,某某演员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表演创作。 2、其次论述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强调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是自由的是民主的,导演与演员的创作融为一体,不分主次,不分高低,因为它是“原创”的所以它必定是有它独特的创作方式以及独特的方法,突出的正是“原创”的意义。赖川声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很好的例子。还有就是一些不需要剧本创作的剧目也是很好的例子。 3、论述对原创角色与经典角色创作的比较与差异?论述比较与差异的同时,可以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对经典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对原创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 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了,还有疑问就给我留言吧。 论文格式可以参考这个

多少字,几个人物?

原创话剧角色非原创话剧角色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戏曲舞台现代叙述方式的导演探索与建构 维吾尔戏剧研究 民营剧社的品牌化运营研究——以民营剧社“开心麻花”为例 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校园戏剧实践为例 样板戏的发生与改编研究 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创作中台词的二度创作应用研究 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舞蹈元素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化与世俗化的合流与悖反—上海剧艺社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 林兆华戏剧舞台叙事观念与方法研究 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 舞台艺术中武术表演形式研究 中国话剧(2000-2015)舞台多媒体运用研究 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天津民营小剧场话剧运营研究——以美域话剧团为例 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 延安戏剧运动研究(1937-1947) 兰州市小剧场——大河剧场调查报告 从苏区到延安:李伯钊与根据地戏剧发展研究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与诗化精神 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 王延松关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诗意解读与美学建构 《分手大师》从话剧到电影的叙事转换 西方话剧对海派京剧的影响 市场细分背景下小型舞台演艺产业化运营研究——以我国二线城市小型歌舞剧、话剧等表演艺术为典型 声有情,词有味—台词二度创作探析 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异态时空中的展演与观看—伪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生存与写作 “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 以舞剧《原野》为例谈话剧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小剧场校园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 “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策略研究 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以《文革文化史》的翻译为例 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田沁鑫话剧艺术探析 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 新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生态研究(1949-1966) 中国戏曲剧本语言研究 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 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兼及戏剧教育汲取戏曲养分的问题 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当代国内电影改编话剧作品的艺术方法及美学特征研究——以“表演工作坊”和“开心麻花”为例 韩国学生中文话剧表演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践 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以江西某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基于话剧表演式教学法的韩国小学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务安五味》的教学为例 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类文本教学研究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观众期待视野问题研究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 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论我国经典话剧中的性格化表演——以《雷雨》人物周萍的角色塑造为例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十七年”戏剧与电影的互动研究——以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为中心 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 当代台湾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近年来中国IP话剧电影改编的研究 《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 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导向研究 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 浅谈话剧与戏曲在角色塑造上的差异 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之总体观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 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话剧舞台表演声音呈现中的若干应用——以话剧《白露为霜》为例 戏逍堂商业戏剧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性理论视角下的新时期话剧发展与艺术特点研究

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研究论文

一、活动缘起:       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以及同伴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平时带班过程中常常发现他们对异性入厕方式十分好奇,还会询问自己的同伴是男孩还是女孩,这说明幼儿对自己与异性同伴的不同已产生好奇。          一次集教活动以后,老师请幼儿分男生女生排队上厕所,就有了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出小班大多数幼儿不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基于这种情况,下午放学时我采访了10位家长,幼儿在家里是否能分清自己的性别。其中有1名幼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别;有2名幼儿在父母的带领下基本能分清;还有7名幼儿,在父母的重复多次的带领下,依然分不清自己的性别。          我想应该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幼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就有了接下来的亲子课程、园内课程系列活动。 二、活动期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3~4岁的幼儿开始形成严格的性别角色意识;专家指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性别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期待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观察等不同途径与方式,能区分自己的性别,知道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并在游戏中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在活动中利用材料的不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平台和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三、活动过程: 1.亲子逛街:       了解到幼儿对自己性别认识有困难时,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情况。“认识性别”这一主题较容易获得校外资源,因此老师也根据幼儿的兴趣,将“认识性别”的活动延伸到家庭中,邀请家长周末带孩子外出发现生活中的男女标志,并在班级群里反馈带小朋友认识男女标志的过程。这里就有一个家长反馈的小视频(第11页)。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小朋友们对性别的认知。       回到班级后,教师和小朋友们围绕“我见到的标志”这一谈话活动展开分享讨论。 小禾苗:“穿裙子的是女生的厕所!” 涵涵:“我和妈妈看到厕所标志还有烟斗和高跟鞋样子呢!” ……       亲子逛街的短暂观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幼儿获取的感性认识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后续经验的拓展。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疑问,如“我也是短头发,为什么我不是男生?”“我为什么不能像哥哥一样站着尿尿?”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是否可以考虑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认识性别的机会?  通过一次集教活动也许是个不错的做法!接下来开展了集教活动《男生女生不一样》。 2.男生女生不一样:       首先,通过猜一猜,讨论男女孩的区别。 饭饭:“男生是短头发。” 婷婷:“妈妈说,我也是女生,但是我是短头发。” ……       孩子们很快发现男孩女孩外貌特征上的区别,老师继续出示男孩女孩如厕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       然后,通过准备了各种玩具,请幼儿来帮忙分别送给男孩女孩。 彤彤:“我喜欢芭比娃娃!这个送给女孩。” 轩轩:“玩具汽车送给男孩。” 馨馨:“我也喜欢小汽车,想送给女孩。” ……       随后教师进行小结,男孩女孩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欢玩。 从幼儿的回答老师发现,幼儿根据自己对玩具的喜好, 来进一步了解男女的区别。       最后,继续请幼儿给爸爸妈妈送礼物。 轩轩:“我妈妈喜欢穿裙子,我要把裙子送给她。” 姚姚:“我把口红送给妈妈,妈妈会画口红!” ……       通过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发现原来男女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大一样。活动结束时,利用要给幼儿送礼物的游戏,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排队,这时发现大多数的幼儿能正确排队。       活动中,通过男孩女孩图片的对比观察和愉快的游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征;通过观察男孩女孩如厕场景,强化了幼儿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操作游戏“送礼物”,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自我,巩固了幼儿对性别意识的感知。       然而在生活中,当幼儿触不及防的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类问题时,家长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3.“尬问”家长再应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老师在班级群内推送关于幼儿性教育的“尬问题”内容,搜集第一次家长答案。 琪琪妈妈:“你还小,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薇薇爸爸:“不知道怎么回答。”       老师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问题都是避而不答;部分家长答非所问;还有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由此看来,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性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性的问题往往选择回避式的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推荐影片《父与子性教尬聊》,请家长从影片中获取灵感,学习这位智慧父亲是如何巧妙解决孩子的类似问题的。       影片中,一个好奇的小男孩不停地提问爸爸性知识方面的问题,如:“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为什么会怀孕?等等问题。”虽然爸爸最初很尴尬,但他尽其所能地用各种简单的生活事例,巧妙地解答着儿子的这类困惑。       在搜集家长纸质观后感时,很多家长的做法却不容乐观,有些家长根本不看影片,反馈答案时敷衍了事,从种种迹象表明,家长不懂且不重视幼儿性教育。       为了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我们制作了五颜六色的小卡片;请家长回答相关的性教育问题,而问题答案就来源于推荐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让家长通过观看影片才能回答。     可即便是这样,这个过程中仍有一些家长不积极参与。老师便采取通过“一对一”收小卡片,”面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来解决。       为了确保家长能从影片中学习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分三次进行纸质答案的收集。影片推荐以后,在班级群内再次推送相同“尬问”,请家长再回答,并搜集家长关于“尬问”的处理办法。这一次发现很多家长处理幼儿“尬问”的方式,都有了“质”的改变。从家庭教育出发,帮助幼儿认识到男女生的不同是因为性器官的不同。 四、活动解析:     一次带班过程中的偶然发现,开启了此次“认识性别”的奇妙之旅。在兴趣的驱使下,幼儿积极的参与讨论,通过了解男孩女孩外貌特征、如厕方式、喜好、生活用品上的不同,强化了幼儿的性别意识。       小班幼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不及中大班幼儿。在整个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作为支持者,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循序渐进开展本次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幼儿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寻求家长帮助、查找资料、知识共享等方式来解决。通过“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能够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认识性别”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提升了他们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是重要资源,在面对小班幼儿性别认知困难,甚至幼儿有更多“尬问”的情况下,如何学做智慧父母呢?首先,我们给家长推送专家线上讲座,也请专家入园分享对幼儿提出“尬问”的处理方法;其次,通过阅读的方式,如:绘本亲子共读、校园图书漂流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了解自我;最后,利用好亲子共度美好时光,如:亲子寻找标记、亲子共浴、亲子制作推荐小书的这些时刻,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我,巩固了幼儿对性别意识的感知。       从家庭这个最好的“阵地”出发,与教师密切合作,层层递进的解决幼儿认识性别的问题。家园共育,充分形成家园互补合力,为幼儿的成长打造最适宜的环境,携手助力亲子共成长!

幼儿教师女性化问题的思考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女性化问题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性别问题成为颇受争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基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就幼儿教师女性化这一普遍现象进行思考。

【关键词】

幼儿教育;女性化;母性关怀

一、幼儿教师女性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女性教师以绝对数量优势成为幼教主力,幼儿教育几乎是女性的独有天地,男性教师在幼儿园较为少见。2005年《中国教育报》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即使是国内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市,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也只有∶。这就表明,时至今日幼儿教师的性别还是女性占据大多数。另据2008年《教育统计年鉴》显示:本科院校、普通高中、普通小学、幼儿园中女教职工百分比分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年学前教育领域女性教师世界平均为94%。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女性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当下,对于幼儿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则引发了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而且表现出诸多担忧。

二、目前对幼儿教师群体女性化现象的担忧

由于幼儿教师男女数量的悬殊差距,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出现了一些担忧。早在1996年,荆建华在《教师群体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效应》一文中指出,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会对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学生的知识发展也会有不利影响,并且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2012年江夏在《女性化组织对于幼儿园的适宜性及其构建策略》指出,幼儿园的组织规模、组织成员、组织任务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园更适宜于采用女性化组织;2013年李秀敏的《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现状及可能性分析》提出了“女性为主的幼儿教师群是否决定了男孩女性化?”的问题。幼儿教师女性化现象逐渐被演化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基于传统的性别定势,认为女教师实施的柔性教育会造成幼儿“半面人格”,得出女性教育与双性化人格需求相冲突的结论。同时,依据传统性别观念中“女性阴柔,男性阳刚”这一思维定势,认为男教师和女教师被分别与阳刚教育和柔性教育对应。柔性教育太过女性化,这会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阳刚的男性人格因素,由此人们开始担忧在幼儿园仅有单纯的女性教师,会使幼儿行为生活习惯出现女性化倾向,而且这种倾向会使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保守、单一、缺乏创造性。幼儿太过女性化必将导致幼儿独立性差、脆弱敏感、缺乏冒险精神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幼儿也多表现出胆怯、害羞、脆弱,使男子汉的气概在男孩子身上荡然无存。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将幼儿置身于极度缺乏男性教师的环境里,对幼儿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等会出现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女性化的现象是否会导致幼儿的女性化倾向,使得女性幼儿教师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对于幼儿教师女性化的问题是基于性别平等的视角加以讨论,抑或立足于幼儿教育的立场重新思考,这可能是重新思考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

三、幼儿教师女性化问题的再思考

1、女性天生的母性关怀更利于幼儿接受幼儿园

母性是在母亲身上体现出的对子女本能的爱,这种本能的爱即是关怀,女性教师的这种母性关怀能够弥补幼儿从家庭中脱离的失落。“女教师是具有母性色彩的个体,她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自然的与幼儿建立迁移性的母子联结,常常转化为呵护与理解,所以女教师也可以身兼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幼儿从充满关爱并且习惯的家庭中突然进入学校,面临的'是陌生、害怕的环境,并且学校没有父母或其他熟悉的面孔,这使幼儿进入了情感断裂的环境。女性幼儿教师则能够看得见幼儿的内心世界,以能让幼儿感受到温暖的接受性方法来倾听孩子的倾诉。女性依靠其自身母性的天性是实施这一关怀的有利条件。很多时候幼师其实是扮演着“妈妈”的角色,来照顾和教育小孩子,教授他们行为规范似乎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能力。

2、女性的柔性教育更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成长和学习十分迅速的时期。蒙台梭利说,“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敏感期”,并明确指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的涵义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爱好和特殊的兴趣,在这个敏感期内,儿童对学习各样事物和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兴趣,因而特别容易学会,这个时候就是教育的最好时机。”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很强,这种过度转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仿,尤其是对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教师的模仿,无论是在仪表上还是精神上,都极易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表现。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幼儿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真、善、美”的心灵和优雅的举动,以及真诚、乐观、善良、乐于奉献等品质。而女性教师的柔性美恰是“真、善、美”的结合,这些品质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女性的身上,这是男教师无法替代的。女性的教育是温暖的,能够给幼儿关怀和爱,幼儿在这样的温馨和安全的氛围中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在幼儿阶段,由女性教师为主体的幼师“同质群体”的相互作用,能更好探究这个群体自我完善的最佳发展机制。同时,幼儿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责任,女性温柔、细腻的品质能更好地完成对幼儿的保育任务。

3、女性思维与幼儿思维能够更好地产生契合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的,也就是说,儿童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对事物的思考。根据皮亚杰的研究,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只能依靠表象来把握世界,而不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部联系来思考。很显然,幼儿的思维和女性的感性思维具有契合点。一般来说,女教师更能接受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善于运用直觉;女教师富有教养,能组织出“温馨型”的班级;她们对幼儿表现出更多耐心,更喜欢提问和发言,而且喜欢使用赞赏的语句,愿意在幼儿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出答案的时候提供给正确答案,更愿意为幼儿着想。女教师的感性思维使得她们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乐群性,使幼儿感觉可信赖。乐群性能够使女教师产生博爱的情怀,女性更容易把情感融入教学活动,并且女性的感性使她们去掉了教育的功利性,激发出比较大的工作热情,使得教育工作容易走进生活中,教学效果更高。

4、幼儿园教师更适合女性化的职业属性

幼儿园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内部的事务也比较少,更适合将权力分散开来,以便让教师共享信息和资源,因而幼儿园更适宜采用女性化组织。就幼儿教师而言,工作特质更加吻合女性化组织结构,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保育工作十分具体细致。女性比男性更为敏感,女性更为关注细节,对于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很快地察觉,并作出迅速的反应。教育过程和效果包括长期性、反复性和教育对象的不成熟性,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更是比其他教育任务更艰巨,这就要求教育活动的参加者必须具有持久的耐力、耐心和丰富的情感,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与这种角色要求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对应一致性。相比男性教师,女性教师特有的敏感细腻的情感、母性的特征使她们能够更理解幼儿的语言与行为,更容易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在幼儿面前,她们是友善美丽的知心姐姐,是呵护自己的母亲。由于女性的性格温和、从容,幼教这份工作对于女性来说更加适合。综上所述,由女性担当幼教的重任,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同时,对于幼儿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应该立足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及幼儿特性来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幼儿教育问题回归教育本身。

参考文献:

[1]黄双,葛金国.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J].中国教师,2014,(17):74-76.

[2]吴亚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3,(1):93.

[3]荆建华.教师群体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36.

[4]傅松涛.教师群体女性化现象初探[J].教育评论,1997,(5):22-24.

[5]李秋玲.对我国初等教育教师女性化现象的思考[J].基础教育,2004,(6):106-1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