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西美术史作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1 15:22:52

中西美术史作业论文题目

声乐系论文题目: 1.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2.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3.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4.青海花儿之我见 5.秦声初探 6.秦腔音乐特色 7.老腔艺术初探 8.长安乐鼓探究 9.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10.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12.《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15.戏歌初探 16.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17.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18.论歌唱中的legat 19.论声音造型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美术学毕业论文选题还不容易 [1] 施乐群. 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2] 曾传兴. 四种写实话语[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3] 刘芳.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4] 沈阳. 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5] 尹骅. 关于马奈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参考这几篇文章,很简单

你的美术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西方工艺美术史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楼主的问题不够明确啊~~~~附上一篇,希望能帮到你。平凡质朴的崇高之美——米勒与《拾穗者》米勒在43岁时完成的《拾穗者》,这是一幅描写农村夏季收割劳动场面的作品,从题材上看,应该说平凡而简单。但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画面上,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秋天麦收后的辽阔土地上,有三个农村妇女正在弯腰而细心的捡拾收割后被遗落在田间的麦穗,她们身后的不远处,有堆积如山的麦垛。这一切,都说明三位拾穗的农家妇女是勤劳而朴实的劳动者。从画面上看,尽管她们身体健壮,但始终在重复着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却全神贯注在地上的麦穗。尤其是她们手中拿着的几根拾起的麦穗,与远处的草垛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她们那憨笨的动作,也流露出一种虔诚和忠诚,画作将农民和土地的这种情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所以,任何人在这幅作品前,都会产生一种对丰收、对生命的庄严景仰,都会产生一种农民对土地那种类似于宗教般虔诚的情怀。当然,也对画面上的平凡而质朴之美产生崇高的敬意。《拾穗者》这幅画刻画了三位贫穷的农家妇女在辽阔的麦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她们弯腰捡拾的动作展示了一种古典美。重要的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同时,美丽富饶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与勤劳又形成明显反差。法国文艺评论家卡德莱曾这样说道:“米勒的《拾穗者》等作品刻画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心理和思想,表达了近代思想,这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米勒安排的人物动作和形态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构图的经典,人物朴素动作优美,特别是在她们的背后,那合理而有序的铺陈,使得画面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也弥漫着古老而沉重的诗意,使我们感受到大地之神的魅力和古典的庄严美。据说,米勒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连奶水都吃不饱,家庭生活极其窘迫,所以他对底层的劳动者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和同情,甚至他是在继续接受着并在绘画中融化他的痛苦,在生活的痛苦和创作过程的痛苦中寻找到一种庄严而崇高的宗教式的喜悦。因此,米勒笔下的劳动人民是在生活的痛苦中却饱含着道德,这是一种美,最后成为米勒的一种信仰。《拾穗者》是他思想与技术最完美的结合物,罗曼•罗兰这样赞赏道:“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米勒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1840年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间只有八十余件油画作品。而且很多都是较小的画幅。据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而成的。除《拾穗者》之外,还有《播种者》、《晚钟》和《牧羊女》等,同样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什么时候,《拾穗者》总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冲击,这一点与画家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分不开的。这幅作品在沙龙展出的时候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其中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三个女人丑陋不堪,还有人指责画面的内容揭露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而有意向上层生活挑战的意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有意煽动农民的情绪等等。面对这一切,画家米勒毫不畏惧,他说:“我将坚强的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害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们绝不做把农民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的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我们从米勒的这番话语中感受到他那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通过平凡的人物表现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特别是他用真实的笔触和感受描绘着他生活在一个空间中的农民,成为后来法国许多画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因此,米勒成为法国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与库尔贝一样,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写论包豪斯思想的弊端

外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是浩瀚的海洋!是由无数条艺术河流汇集起来的。中世纪美术史和历史一样,是在暴力、神权垄断的野蛮时代缓慢发展的,以前的美术史家都没有对这时期持太高的 评价。但是近期中世纪美术得到新的关注,尤其是中世纪以后,西方美术史进入黄金阶段。1、外国绘画流派:1 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2、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和过去的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艺术语言的改变。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3、古罗马与古希腊:(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不只有神庙和剧院的建筑,还有各种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如桥梁道路,集会场等并在建筑的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使用和美观等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为以后西方的建筑艺术奠定了基础。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景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4、主要流派: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的意大利艺术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的,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才能看到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斗争。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摩西》、《最后的审判》等作品。早期作品《大卫》充满了愤怒和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创世纪》仍是通过神话题材表现人的信心和生命力。《摩西》中的人物和大卫一样,也是一个拯救民族、摆脱苦难的英雄人物。在摩西身上,作者表现了人的尊严。《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和伟大之处在于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统一的人的集体形象,而色彩的巧妙的使用又使壁画具有了戏剧性的紧张。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5、19世纪法国主要艺术流派与思潮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9世纪的西方美术,尤其是法国的美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重古代,重理性,道德,格律,宫廷。主要代表画家大卫,他一生积极参与革命,紧跟时代潮流,把自己的绘画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作如他的名作《马拉之死》调子深沉而又悲壮,真实描绘了马拉遇害。作者满怀激情地沤歌了这位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为人民幸福操劳的崇高品质,使这位"人民之友"的英勇形象流芳百世。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艺术重中古,自然,感情,形式,对比。其先驱是席里柯,他的《梅杜萨之筏》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这幅画的构图、光线、色彩、人物的动态与表情等都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的激情,它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具有强大的艺术姑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都是浪漫主义的杰作。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称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其艺术重现实科学客观批判。杰出画家代表有库尔贝、米勒、柯罗以及雕塑家罗丹等。库尔贝主张以人间艺术为主体,代表作《画室》,《石工》米勒热爱土地艺术,代表作《晚钟》《拾穗者》,柯罗多画风景画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雕塑家罗丹他的代表作有《加莱义民》、《思想者》等。4)印象主义:重外光瞬间视觉气氛,印象主义画派提倡户外写生,在色彩上 进行大胆革新与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褐色调子统治画坛的局面。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雷诺阿等。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参加了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二位保守记者借用它的标题撰文嘲讽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晚年《睡莲》德加〈苦艾酒〉雷诺阿〈包厢〉〈煎饼磨坊〉5)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艺术重科学,和谐,理性,使颜色由色板上的混合改位由视觉上的混合。代表画家是修拉,他在作画时用点彩的方法来表现对象,又称作“点彩派”。代表作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6)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最著名的三位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的代表作《有苹果的静物》体现了他追求物体的结构、体积质感及其相互关系的创作特色。画面显得十分厚重和沉稳,色块鲜艳夺目: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影响,凡高的名作《向日葵》无人不晓,在凡高的眼中,向日葵是太阳的化身,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画家倾注了满腔激情,用旋转扭动的笔触描绘出一支支生气勃勃的向日葵,用丰富的黄色来塑造太阳的象征物,从而使这些静物画达到了传神入化的境界。对表现主义有影响,高更的绘画具有象征性和原始神秘意味。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使用了强烈鲜明的色块与单线平涂的手法,吸收了东方艺术与黑人雕刻等特点,创造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是抽象性和寓意性成功处理。对象征主义有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人文主义精神为主旨,那绘画、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部外国美术史,同样也是一部建筑史,工艺美术史没有外在历史大师当中,有许多人即使画家有是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如米体朗其罗-贝尼尼等。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平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杰出的雕塑家。雅典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主要创作年代为公元前370-公元前330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像,大多以大理石为材料。作为古希腊古典后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神话中传说的人物纳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描写,风格柔和细腻,充满抒情感,从而确立了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传说他曾与当年雅典最美的少女芙留娜恋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品有《赫耳墨斯和小酒神》、《牧羊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等。

西方美术史论文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蒙克:《圣母》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杜尚:《干燥的便盆》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雷斯:《法国式的场景》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外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是浩瀚的海洋!是由无数条艺术河流汇集起来的。中世纪美术史和历史一样,是在暴力、神权垄断的野蛮时代缓慢发展的,以前的美术史家都没有对这时期持太高的 评价。但是近期中世纪美术得到新的关注,尤其是中世纪以后,西方美术史进入黄金阶段。1、外国绘画流派:1 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2、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和过去的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艺术语言的改变。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3、古罗马与古希腊:(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不只有神庙和剧院的建筑,还有各种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如桥梁道路,集会场等并在建筑的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使用和美观等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为以后西方的建筑艺术奠定了基础。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景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4、主要流派: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的意大利艺术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的,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才能看到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斗争。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摩西》、《最后的审判》等作品。早期作品《大卫》充满了愤怒和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创世纪》仍是通过神话题材表现人的信心和生命力。《摩西》中的人物和大卫一样,也是一个拯救民族、摆脱苦难的英雄人物。在摩西身上,作者表现了人的尊严。《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和伟大之处在于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统一的人的集体形象,而色彩的巧妙的使用又使壁画具有了戏剧性的紧张。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5、19世纪法国主要艺术流派与思潮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9世纪的西方美术,尤其是法国的美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重古代,重理性,道德,格律,宫廷。主要代表画家大卫,他一生积极参与革命,紧跟时代潮流,把自己的绘画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作如他的名作《马拉之死》调子深沉而又悲壮,真实描绘了马拉遇害。作者满怀激情地沤歌了这位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为人民幸福操劳的崇高品质,使这位"人民之友"的英勇形象流芳百世。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艺术重中古,自然,感情,形式,对比。其先驱是席里柯,他的《梅杜萨之筏》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这幅画的构图、光线、色彩、人物的动态与表情等都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的激情,它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具有强大的艺术姑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都是浪漫主义的杰作。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称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其艺术重现实科学客观批判。杰出画家代表有库尔贝、米勒、柯罗以及雕塑家罗丹等。库尔贝主张以人间艺术为主体,代表作《画室》,《石工》米勒热爱土地艺术,代表作《晚钟》《拾穗者》,柯罗多画风景画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雕塑家罗丹他的代表作有《加莱义民》、《思想者》等。4)印象主义:重外光瞬间视觉气氛,印象主义画派提倡户外写生,在色彩上 进行大胆革新与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褐色调子统治画坛的局面。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雷诺阿等。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参加了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二位保守记者借用它的标题撰文嘲讽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晚年《睡莲》德加〈苦艾酒〉雷诺阿〈包厢〉〈煎饼磨坊〉5)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艺术重科学,和谐,理性,使颜色由色板上的混合改位由视觉上的混合。代表画家是修拉,他在作画时用点彩的方法来表现对象,又称作“点彩派”。代表作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6)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最著名的三位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的代表作《有苹果的静物》体现了他追求物体的结构、体积质感及其相互关系的创作特色。画面显得十分厚重和沉稳,色块鲜艳夺目: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影响,凡高的名作《向日葵》无人不晓,在凡高的眼中,向日葵是太阳的化身,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画家倾注了满腔激情,用旋转扭动的笔触描绘出一支支生气勃勃的向日葵,用丰富的黄色来塑造太阳的象征物,从而使这些静物画达到了传神入化的境界。对表现主义有影响,高更的绘画具有象征性和原始神秘意味。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使用了强烈鲜明的色块与单线平涂的手法,吸收了东方艺术与黑人雕刻等特点,创造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是抽象性和寓意性成功处理。对象征主义有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人文主义精神为主旨,那绘画、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部外国美术史,同样也是一部建筑史,工艺美术史没有外在历史大师当中,有许多人即使画家有是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如米体朗其罗-贝尼尼等。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平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杰出的雕塑家。雅典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主要创作年代为公元前370-公元前330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像,大多以大理石为材料。作为古希腊古典后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神话中传说的人物纳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描写,风格柔和细腻,充满抒情感,从而确立了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传说他曾与当年雅典最美的少女芙留娜恋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品有《赫耳墨斯和小酒神》、《牧羊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等。

楼主的问题不够明确啊~~~~附上一篇,希望能帮到你。平凡质朴的崇高之美——米勒与《拾穗者》米勒在43岁时完成的《拾穗者》,这是一幅描写农村夏季收割劳动场面的作品,从题材上看,应该说平凡而简单。但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画面上,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秋天麦收后的辽阔土地上,有三个农村妇女正在弯腰而细心的捡拾收割后被遗落在田间的麦穗,她们身后的不远处,有堆积如山的麦垛。这一切,都说明三位拾穗的农家妇女是勤劳而朴实的劳动者。从画面上看,尽管她们身体健壮,但始终在重复着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却全神贯注在地上的麦穗。尤其是她们手中拿着的几根拾起的麦穗,与远处的草垛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她们那憨笨的动作,也流露出一种虔诚和忠诚,画作将农民和土地的这种情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所以,任何人在这幅作品前,都会产生一种对丰收、对生命的庄严景仰,都会产生一种农民对土地那种类似于宗教般虔诚的情怀。当然,也对画面上的平凡而质朴之美产生崇高的敬意。《拾穗者》这幅画刻画了三位贫穷的农家妇女在辽阔的麦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她们弯腰捡拾的动作展示了一种古典美。重要的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同时,美丽富饶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与勤劳又形成明显反差。法国文艺评论家卡德莱曾这样说道:“米勒的《拾穗者》等作品刻画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心理和思想,表达了近代思想,这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米勒安排的人物动作和形态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构图的经典,人物朴素动作优美,特别是在她们的背后,那合理而有序的铺陈,使得画面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也弥漫着古老而沉重的诗意,使我们感受到大地之神的魅力和古典的庄严美。据说,米勒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连奶水都吃不饱,家庭生活极其窘迫,所以他对底层的劳动者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和同情,甚至他是在继续接受着并在绘画中融化他的痛苦,在生活的痛苦和创作过程的痛苦中寻找到一种庄严而崇高的宗教式的喜悦。因此,米勒笔下的劳动人民是在生活的痛苦中却饱含着道德,这是一种美,最后成为米勒的一种信仰。《拾穗者》是他思想与技术最完美的结合物,罗曼•罗兰这样赞赏道:“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米勒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1840年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间只有八十余件油画作品。而且很多都是较小的画幅。据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而成的。除《拾穗者》之外,还有《播种者》、《晚钟》和《牧羊女》等,同样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什么时候,《拾穗者》总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冲击,这一点与画家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分不开的。这幅作品在沙龙展出的时候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其中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三个女人丑陋不堪,还有人指责画面的内容揭露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而有意向上层生活挑战的意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有意煽动农民的情绪等等。面对这一切,画家米勒毫不畏惧,他说:“我将坚强的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害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们绝不做把农民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的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我们从米勒的这番话语中感受到他那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通过平凡的人物表现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特别是他用真实的笔触和感受描绘着他生活在一个空间中的农民,成为后来法国许多画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因此,米勒成为法国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与库尔贝一样,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九世纪的行吗

西方美术史毕业论文

十九世纪的行吗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线条在油画语言中的表现力—马蒂斯作品中线的表现与研究

二、研究意义

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是人们观察和描绘自然的一种基本方式。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起到了描摹物象的外围轮廓,为之勾勒骨架的重要作用。线条在东西方绘画历程中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绘画的表现语言由此变得生动和充实,不同的画家以风格各异的线条丰富着绘画的语言。研究线条为深入研究画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样式的演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道路。

20世纪初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具有突出的意义,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团体,但马蒂斯在这一个解放色彩、探索形式创新的时代却独具代表性,他的素描和绘画都不是简单描摹自然,而是以线条来抽象地展现精神世界。他以他的线条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感知方式,对油画技法的创新影响深远。

今天,研究法国现代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人是越来越多,要出新意并非易事。就个案研究,限于篇幅、个人能力及资料限制,笔者只能抓住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线条语言来分析研究,并把他“自由的精神家园”作为突破点。如今,在我们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就如何使线条形式与情感精神同在;如何提高线条语言的表现力;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马蒂斯的绘画艺术作品都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对课题《解读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在二十一世纪里,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多元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可见,中国油画艺术应从本民族自身特点出发,在不忘“本”的前提下,以“拿来”的精神和勇气有选择地吸取国外文化艺术精髓,是大有益处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蒂斯和野兽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个“形式革命”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强调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独立的地位。这些重视形式的流派通常被称作“形式主义流派”。这里所谓的“形式主义”,并非不要内容,不同的仅仅是侧重点,犹如十九世纪中期文艺中的自然主义并非完全排斥艺术概括一样。形式主义的侧重点在于形式,忽视题材、情节、所述故事等属于内容范畴的因素在绘画中的作用。形式主义流派理解的“内容”是由形式传达出来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感情和情绪,是体现在形式要素中的细致、微妙的感觉。因此,这些作品往往一时不被大众所理解,因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能力,远远比不上在形式上有特别研究的艺术家来得细腻和敏锐。但是,也正是这种思潮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地拓展着人欣赏能力的“接受度”,不断地提高和革新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马蒂斯和野兽派画家们的创作成果,实际上是印象派之后法国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标志着法国以至欧洲艺术中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的派别让位于以强调作者主体的观念和意识的主体论为指导的新思潮。当然,在此以后法国和欧洲艺术的发展并非完全按马蒂斯开辟的方向前进。除了马蒂斯这一类随意、自由的写意风格外,还出现了一种理性的、严格的几何形画风。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推进,使艺术愈来愈抽象化。在这个转折中,唯心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柏格森和克罗齐的美学观念,曾经直接影响了马蒂斯和野兽派。

柏格森在1900年发表的《笑》的文章中说:“有人热爱色彩和形,同时由于他为色彩而爱色彩,为形而爱形,也由于他爱色彩和形而不是为他自己才看到色彩和形,所以他通过事物的色彩和形所看到的乃是事物的内在生命。他然后逐渐使事物的内在生命进入我们原来是混乱的视觉之中。至少在片刻之间,他把我们从横隔在我们的眼睛与现实之间的关于色彩和形式的偏见中解除出来。这样,他就实现了艺术的最高目的,那就是把自然显示给我们。”柏格森同时指出,另外一些人并不注意于物象的色彩与形,而反求之于他们自身,“喜欢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探索。在那些把某一情感形之于外的万千萌芽的行动底下,在那表达个人精神状态并给这种精神状态以外的平凡的社会性的言语背后,他们探索的是那个纯粹朴素的情感,是那个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

从气质上说,马蒂斯即用色彩和形去把握事物的“内在生命”,又是漠视形和色而去追求那内心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他善于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提倡的“均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是最高的目的和境界,当形和色的表现妨碍这个目的和影响这一境界时,他可以舍弃形和色,如他在以勾线为主的素描与版画中所做的那样。马蒂斯主张艺术的“均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和柏格森的要求相吻合。这位哲学家认为,绘画、雕刻、诗歌和音乐“应该除去那些实际也是功利性的象征符号,除去那些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一般概念,总之是除去掩盖现实的一切东西,使我们面对现实本身”。(这里的所谓“面对现实”,是指现实的原始、内在的生命。)克罗齐在1901年写的《美学》中认为,形象认识是独立的,不需理智、概念和逻辑的帮助。他说:“形象观感就是对真实存在事物的感觉和对可能存在事物的想象二者无区别的混合。”

在克罗齐看来,纯粹的形象包含着从真实中得到的感觉和虚幻两个方面,而且这两者彼此难解难分。这种形象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克罗齐强调儿童心理,强调非理性的“原始的心理状态”。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回避。这和马蒂斯回避社会的矛盾和动乱,排斥“麻烦和令人沮丧的题材”,是同出于一个思想体系。这也就是沃林格在其美学著作中所阐述的那种“抽离”的倾向,是文艺家们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映。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面临重重危机,给知识分子的心灵投下了阴影,重物质、重机械,轻视精神、压抑人性,使人们对社会丧失崇高的信念。文艺家们不能从现实中获得鼓舞和刺激去歌颂和赞美人生,便把精力用在探索形式如何表达感觉上。唯美的、象征的、抽象的艺术便应运而生。这些含有消极思想倾向的艺术现象又包含着积极的方面:使艺术家更深入地探讨艺术特点和规律,摆脱社会和心理的种种压力,自由地抒发感情,把握和发挥创作个性。这些艺术以其精美的形式“拨动我们胸中早就在等待弹拨的心弦”(柏格森语)。王尔德在《意向》一书中曾经说:“审美是一种比理性更高深、且更富于灵性的世界。唯有从美的鉴赏中,才能到达如色彩感觉之类的精微的境域,它在个性发展上所具的意义,远比?正邪之念?更重大。”这一论述对于我们理解马蒂斯艺术的特色也是有帮助的。不过,在含有唯美倾向的艺术家中,马蒂斯的艺术是健康和明朗的,它不颓废和神秘莫测,它精妙而不晦涩。因此,我们在指出马蒂斯艺术所具有那个时代的一般特征的同时,要充分肯定这位大师在世界艺术上的不朽地位。我们不必去责怪这位艺术家没有去表现重大题材,因为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艺术家的热情和真诚,以及在这种热情和真诚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和纯洁的人类感情。恰恰在这一点上,马蒂斯的艺术是经得起检验的,我们不应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艺术品都产生同样的社会作用和效果。各门艺术有各门艺术的特性,每个艺术家有相异于他人的气质和风度。马蒂斯在重视人类的自然生活和本能生活,重视个人的创造价值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二十世纪西方艺术是有力的推动,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借鉴作用。

四、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1)观察法;(2)文献法;(3)经验总结法。

研究内容:马蒂斯认为观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得到一种效果。现代艺术中线条是至关重要的。线条可以突出、可以表意、也可以控制与整合整个画面。马蒂斯强调的是表达事物本质的线条—“如果我要画一个女人体,我首先就要赋予她优雅妩媚的情韵,不过我明白必须给她更多的东西。我将通过追求本质的线条来浓缩它的意义。一瞥之下,妩媚会显得不怎么突出了,可它最终会从有着更宽广意义的、更富于人性的新形象中显露出来。由于妩媚将不是绘画的惟一特点,它会不那么显眼了,但是,由于它的生命包含在形象的总构想中,它将如往昔一样存在下去。”54妩媚是女人体的一个瞬间特征,而这个瞬间包含在更本质的生命中,“通过追求本质的线条”来保存它,最后妩媚就包含在了作品整体形象之中获得了它的永恒性。所以,要让线条这个绘画语言元素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五、论文写作计划:

xx年12月~10年01月搜集资料和消化资料。

xx年01月~10年04月完成论文初稿。

xx年04月~10年05月论文修改定稿。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线条产生及其情感表达

(二)油画发展历程中的线条

1、线条的定义

2、线条的音阶

3、线条的节奏

4、情感的传达

(三)马蒂斯“本质的线条”

1、曲线

2、直线和曲线

3、线的抽象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呼喜江著,论线语言在油画造型中的作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

2、高彦飞著,绘画线条的审美意蕴,艺术理论,2008年12期。

3、董晓丽著,颜色与线条的游戏家—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世界,中国艺术,2004年4月。

4、滑侨新著,论马蒂斯艺术作品的表现技法,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6期。

5、孙霞著,论西画中的“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5月。

6、李冬冬、杨林著,论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的革命性,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期。

7、邓太平著,浅谈马蒂斯的绘画艺术,美术大观,2008年9月。

8、闵燕著,试论马蒂斯油画艺术创作经验,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年12月。

9、巴美芳、巴鹏飞著,线条—视觉形式的基本语言,安徽文学,2009年2期。

10、雅克·德比奇、让·弗兰索瓦·法弗尔、特利奇?格鲁纳瓦尔德、安东尼奥·菲利浦·皮芒代尔著:《西方艺术史》徐庆平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

11、[英]赫伯特?里德著:《现代绘画简史》,刘萍君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12、[法]安格尔著:《安格尔论艺术》,朱伯雄译,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德]康德著:《判断力批判》,邓晓芒泽,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法]波德莱尔著:《我看德拉克洛瓦》,毛燕燕、谢强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

15、[英]弗雷德·奥顿、查尔斯·哈里森编:《现代主义,评论,现实主义》,崔诚、米永亮、姚炳昌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写实主义基础上又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或人文主义的思想。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当今众多艺术手法、艺术流派中最难的,对艺术家的全面素质要求最高。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中国当代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美术发展阶段的学术意义及技术高难度,还在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认同与共鸣,因而最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事高等教育的美术院校,特别要提倡与引导现实主义学术方向。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艺术观,一种人文精神,包含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以及关于艺术与生活、精神与现实、心灵与自然这种关系的认知总和。我认为21世纪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是立体的、丰满的,赋予人文关怀和生活热情的。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艺术理想应该是真善美的;(2)审美取向应该是正大开张明朗的;(3)创作取向应该是关注人生、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4)传达手法应该以写实为主;(5)在风格上应该体现出真情实感,体现对艺术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审美发现。这五个要点实际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精神层面,一个艺术传达层面。我们谈现实主义,只谈精神,或只谈技法,都不全面。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手法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我们只要把这种关系理清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现实主义。展望21世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中国的发展,会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和非常美好的发展空间。 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方法后,经过整合、处理,构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在形的描绘上,笔墨呈现的效果多层次地反映了智性潜能以及抽象思维美学所蕴含的审美情调与意境。遂使画面具有了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成为新的水墨语言形式。事实上,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仍然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在对形的认识、形的表现、笔墨语言技巧的丰富与自由度扩大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形势和面貌。 我们今天重谈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就是试图跳出其狭隘的传统模式而重新构筑水墨的现代意义。我们知道,当水墨成为艺术发展中心主要的表现手段时,其技巧形式亦通过历代的积累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却使它最初的精神本质在此过程中慢慢地消失,古人的创意成了束缚后人的精神枷锁。以致到20世纪初,水墨作品大多表现为对传统题材的简单重复和刻意追求,对水墨的评判标准也都是建构在古人的理论之中。在千余年的水墨发展过程中,其审美理念、物质材料以及评判标准互为依存,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艺术形式。观念性创新便成为了其发展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中国水墨画历尽千年的发展所形成的高度程式化、概念化、使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发展到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形成了具有普通意义的现代艺术体系。如何渗入当代气息和当代精神;如何拓展它更广阔的表现领域、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样式;如何表现新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围绕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现代性问题,用当代观念学理性去思考和探索。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已经走向世界,已形成自己的现代特殊性和品评标准。由于环境的变化,水墨画应富于新的内涵,必然呼唤其艺术的创造与革新,但它毕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正视现实对中国艺术的促动和制约,方能获得思想解放和创造自由的主体意识的发挥。“反传统”是浅薄的,“守传统”是可悲的,中国水墨画仍然将在继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应固化为外国人眼中亘古不变的古董。需要的是正视外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的影响,在选择性的接受中有助于中国水墨画现代形态的形成,而不是尾随他人的足迹,在这个时代里,既要意识到艺术的自由性,也要意识到艺术的责任感;既要意识到艺术的创造,也要意识到艺术的继承;既要意识到艺术的民族性,也要意识到主动开放的时代特点。我们终会寻找到中国水墨画前行中以创造为主导的继承与变革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水墨画的主潮,怎样实现由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对此会有多种选择,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争论体现不同的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的差异,而实践的深入与拓展却证实了空想与臆断的浮薄。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精神的意义是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精神意识,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努力使自己描绘的形象客观化和接近现实事物,并在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典型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我努力挖掘生活本身的美,力争使作品关注现实,但又游离生活原型,努力追求现代艺术品格,但又与流行派拉开距离。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它所展示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需要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力。随着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避世消极、不重视绘画的视觉性研究的传统文人画及脱离国情的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造成的大量临摹式的翻版作品,越来越难以与当今正在巨变的社会发展相协调,时代需要高尚的精品,需要展示时代精神的触及心灵的艺术作品。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当代必须进入科学的分析与理性发展的阶段,传统的经验式的理论与师徒相传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须从绘画的视觉性研究与实践入手,重视写生,重视从生活中寻找感动,重视生活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品质提升、技术探讨以及形式创造等的重要作用,理性地看待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又鱼龙混杂的传统,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以真诚的美术专业精神与不懈的努力,共同推动民族艺术创作在当代的进步与发展。

浅议《格尔尼卡》及作者毕加索作者: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厘米,索菲亚皇后博物馆藏。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5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谴责和抗议。毕加索他那潜在的变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曲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这便是《格尔尼卡》。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在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并使我们感到极端的恐惧。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作品充分表现了法西斯暴行的残酷和人民受难的痛苦。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哀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展出,反响非常强烈。创作背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图画教师的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有的形态,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七十年过去,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面对痛彻心扉的人间惨剧,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反应,格尔尼卡被法西斯空军轰炸,就是给了艺术家们一道无声的考题。有没有慈悲的情怀,就是能不能触动心灵创作的前提。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受西班牙政府委托,正准备为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绘画作品。德军轰炸格尔尼卡的消息传来,毕加索震怒了,他就以格尔尼卡被轰炸为题材,依他所想来为西班牙馆作画,将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罪行彻底曝光在世人面前。艺术的创作者,是必须悟透艺术真谛的。就像中国漫画家丰子恺所说的: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格尔尼卡》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家展出,受到爱好和平者的高度评价,毕加索也因此备受世界人民的尊敬。佛朗哥独裁统治时期,《格尔尼卡》无法在画家的祖国展出。直到1981年,《格尔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实现了毕加索的遗愿。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曾发生了一件小事:一天,一些德国军人来此参观,毕加索发给他们每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名军官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画作赏析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残暴,代表的是凶残的德国和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从楼上跳下来的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在他后面,是熊熊的火焰。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零乱的肢体从各个角度诉说着当时德国法西斯人性的残忍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格尔尼卡》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家展出,受到爱好和平者的高度评价,毕加索也因此备受世界人民的尊敬。佛朗哥独裁统治时期,《格尔尼卡》无法在画家的祖国展出。直到1981年,《格尔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实现了毕加索的遗愿。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向作者致敬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美术史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来不想回答你的问题,这种专业性的问题知道上一般不会有好建议,而且悬赏的分数太少了。不过我毕业知道论文不容易,给你点建议吧,多去百度谷歌搜搜相关的题材或选题论证,看看别人都怎么做的,然后找些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个列出来和导师仔细讨论敲定方案,随后做起来会方便很多。

你的美术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中国美术史基础性知识,如果你的专业是史论,这个问题提得有点毛明其妙。关于你提问的问题,附上部分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文化观念决定了绘画状态。故而,中国绘画、西方绘画、非洲绘画、印度绘画等等各自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绘画体系和形式各一的绘画样式。由于笔者对非洲、印度、拉美等文化及绘画了解甚少,不敢妄言。对中西绘画稍有涉猎。比较之中,西方绘画由于受数理科学及重外物寻求的文化观念支配,其绘画在视觉表象上更注重物、体、型、色及空间构架的仿真还原表现,所谓写实绘画占据了西方画坛的主流。而中国绘画受中国“天人合一、 “心物不二”、“内求外化”等等文化观念的养育,则更注重历史的,经验的、文采的、心的感悟。反映在绘画上,即是对笔、墨、点、画、组合程式及画家个人性情的探索和展现。从现在我们能见到的东西方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画家和西方的画家一样,千百年来都在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用自己特有的绘画语汇在表述着自己的审美观念。这里所说的“绘画语汇”,也即是各种绘画得以形成的最基础、最有特征的形式符号。在完成绘画创作的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东西即是绘画语汇。本文试就中国画语汇的成熟和发展作一粗略的论述。像我们平日讲话交流思想、文人用诗文抒发情怀一样,中国的画家用绘画的语汇样式表述自己的心灵感受和性情。如语言文字的形成、发展一样,中国画语汇的产生、完善和提高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时下,我们谈论中国画的语汇往往用‘笔墨”二字统而概之,实则“笔墨”二字即是对中国画语汇中“笔法”、“墨法”的含概,又是对中国画作品的气息、形式和精神的总括。对“笔墨”的各种论述,更是让学画者和观赏者如堕十里云山摸不着头脑,成了一种玄之又玄而不得其妙的文字游戏。如果能回到中国画语汇的原本,那么,学画者和观赏者都会一目了然。中国画受中国文化的养育,其绘画语汇体系的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之前,先有了彩陶纹样之雏形,再有春秋、秦汉帛画、壁画之匠作,而后才有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绢轴画的高格样式。文化的趋势、文人士大夫介入绘画创作活动、画家地位的提高等等诸多因素,使绘画从随意涂鸦、匠工之作的底层民间劳作,步入了中国文化的大雅之堂。独立的画论著作、“传神”论的提出、论画“六法”的广泛应用,标明了中国画求神尚韵、重意理、表情趣的价值取向。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和绘画主张,基本莫定了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及发展方向。这时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为绘画创立了神韵风骨,将绘画的形象语汇树石、人物,狗马、花草等谐调的构置在了一起,并且在绘画的技术语汇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将较早期不甚严谨的勾划和简单涂抹进而规范到了严谨的描法和渲染,确定了中国画的基础语汇,创出了丰富多采的描法样式。如:笔笔圆劲“曹衣出水”似的铁线描,春蚕吐丝般温和优美的游丝描等。还将笔法中的“骨法用笔”放在了技法表现的首要位置。隋唐之后,又出现了“吴带当风”兰叶描、折芦描、枣核描、减笔描等等所谓“十八描”,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画语汇描法体系。描法体系的形成,描法样式的多样化,如从游丝描、铁线描的工整到折芦描、减笔描的粗旷放纵,为“唐工宋巧”及中国画绘画语汇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六朝画家不仅在中国画的基础语汇描法上探索出了成熟的样式,在染法上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从古代不甚工整的涂抹中创造了甚为工整雅致的渲染法和平涂法,使画家可以用凹凸法和勾勒法生动细腻的完成绘画。从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敦煌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描法和染法的熟练运用。这时的画家还在描法,染法之外的绘画语汇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吹云弹雪”、泼墨等等。但是,正如张彦远所说:“此得天理。虽曰妙解,不见笔迹,故不谓之画。……不堪仿效。”这种对描法、染法以外“不见笔迹”的技法语汇的不认可,一方面符合了端庄雅正不以奇怪为本的中国文化的审美取向,稳定了中国画“骨法用笔”、“意在笔先”等对笔法的重视和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与隋、唐之前中国画以人物画为主要绘画创作题材有很大关系。在以工稳雅致的人物画为主要创作的时期,完善的描法和染法己足以达到画家的技法需求。但是,随着绘画题材的扩展和绘画行为与画家个人性情的进一步融合,只有描法和染法是无法满足画家的技术需要的。隋唐之后,山水、花鸟画的兴起,使中国画的绘画语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画在原有较为丰富的描法、染法基础上,为了山水、花鸟等绘画题材更具表现力,逐步探索出了中国画特有的语汇:皴法、擦法和点法等等,进而步入了以水墨为主、以文人画为画坛主流的绘画格局。皴擦法是中国画在描法、染法的基础上对绘画语汇的创造性发展。它使中国毛笔的性能和表现力在绘画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在诸如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云头皴、牛毛皴、斧劈皴、乱柴皴等等十多种皴法中,每一种皴法都给画家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形象语言符号和绘画用笔的方法。到了元代,点法的确立和系统化,则标志着中国画技术语汇的全面完成。且看画家将早先不经意的点,归类总结出了苔点、梅花点、鼠足点、个介点,胡椒点、米家点、垂头点、仰头点、攒三聚五点等等数十种不同样式的具有程式化的绘画语汇。在宋元时期,中国画除了在皴、擦、点、染诸法成熟的同时还在泼、破、烘、拓、飞白、沥粉、堆金等方法上也探索出了完整的法式。这时中国画的技术语汇笔法、墨法、设色法、布置法、远法等所有与绘画有关的法则都渐趋完善。也就是说:在经过了“六朝风骨”、 “唐工宋巧”的积累之后到了元代,中国画在题材、样式、技法、意境等方方面面巳呈现出了一种完全成熟的绘画状态。这种绘画状态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形、色及空间观念绝然不同,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正是在元代,中国画家的文人化倾向更加明显。画家们不再满足于按程式画画,而开始了以绘画的手段直抒胸意的探索,创造了中国画更高级的绘画语汇——写法。画家们要像文人写文、写诗、写字一样来写胸中之意。是元代的画家们将中国的书法与画法真正地结合在了一起,把书法的点、画、结构与审美注入了绘画笔墨、造型、布置与气韵之中,并以文人特有的对诗文的造就深化了中国画的意境、强化了画家的个性风格。写法的产生,为高标准的中国画“诗书画印”溶于一体的绘画样式的形成,创造了理想的契机。写法既是笔墨语汇的提升,又是绘画认识的升华。如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与柯九思: “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撒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将中国人锤炼了几千年的书法点画的严格标准运用于绘画,从过去对图式、图形、情境等绘画法则重视的基础上,进而又上升到对每一个绘画用笔点画的严格要求为基础。而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写胸中逸气”之“写”,又将绘画语汇的形式要求与画家的品格、学识、修养、性情等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自此,溶文人、诗人于一体的中国画家用那同一枝笔,像文人、诗人一样自如地开始了写境、写情、写心、写意、写生的绘画创作。这里的写境,是写的中国人的优美诗境;写情,是写艺术家的入间真情;写心,是写几千年的文化之心;写意,是写中国入认定了的诗情画意;写生,是写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和画家自己的勃勃生机,中国画发展到这里,形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格局。画家以绘画的方式直抒胸意、展现个人的品格个性。自古印章皆为工匠所为。明代文人流派印的兴起,又给中国画增添了新的形式语汇。画家们在印章的款识、朱白、大小、文字、内容、精神及印泥的色泽,用印多少、位置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谐调合理的用于绘画,使中国画达到了溶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高级状态。“诗书画印”的溶合,高就高在使过去那种重在技术运用的勾、勒、皴、擦、点染等中国画语汇产生了质的飞跃,使诗、书、印这些外人看似与绘画无关的东西也变成了绘画的语汇,或者成了绘画的主体。它给画家铺设了一条更加艰难、深邃,也更加有趣的艺术创作之路。要求画家必须在学问、人品、修养及绘画技法等各方面全方位修造,才能步入中国画的高堂大殿。试看,自元明之后,中国画坛名家辈出、大师林立,如赵孟俯、倪瓒、黄公望、沈周、文征明、陈淳、徐谓、石涛、八大、齐白石、黄宾虹等无人不文、无人不高,真正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又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画。也只有在中国这样数千年不变沿续发展的文明古国中,才得以熔铸出这样高格的绘画。“诗书画印”溶于一体,以人为本、以文为本的中国画,是绘画的进步,也是高级的人类文明的象征,更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骄傲。中国画的绘画语汇点法与写法的完成,使中国画的绘画语汇自身形成了独立的逻辑体系,通过丰富的技法语汇元素自身的逻辑关系,即可自由、准确、完整、充分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认识,具有了与文字语汇同样的功能,且超乎文字之上而具备形色神貌。真正的做到了以文化之。宋元之后,文人画占据了中国画坛的主流也是有力的佐证。“形而上”成了中国画的主要特征。画古今人物而非张三李四,图山水之境又非此山此水,写梅兰竹菊又决非菊竹兰梅。尽是情,全是意,皆为点画语汇表述的艺术家自己,正所谓“论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也。中国画绘画语汇逻辑体系的成熟标志着绘画艺术的完全独立,显示着绘画的进步和充足的文化含量。中国画完善的技法图式、创作理念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王国,如同诗人用文字创造诗歌,音乐家用音符节律创造音乐,人类用大脑的细胞进行思想一样,中国画的笔墨点画语汇就是诗人的文字、乐师的音符、思维的细胞。宋元之后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画以诗书画印溶为一体为基本格局,更是丰富、拓展了中国画的语汇系统,使中国画的体系看上去如同一庞大的交响乐队,它雄壮、丰厚、无所不能。用图式语汇表述观念、情感,早巳成了中国画画家独特的一种文化作为。站在这个点上,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画家笔下的古今人物不再是张三李四,山水画不再是此山此水,松竹梅又非松竹梅了。画家笔下的造形已非物象的描摹而成了出自画家心中的文化理念;成了画家文化认识、人格情操的象征;成了画家生命状态和人生追求的体现。中国画的语汇体系非常庞大,犹如一部充实的辞典,其中有足够你用的各种词语。要想写文章或是读文章,第一个条件就是得识字、写字。中国画语汇这部辞典与其它的辞书一样,也分类序列。如描、染、皴、点、笔、墨、水、色、气、骨、韵、神、泼、破、写、创、形、意、生、趣等,还有存真、造境、布置、传模、写生、题款、用印、铸格、立品等等。而打开每一类都会看到丰富的内容。如描中既有勾勒之别,且有钉头、游丝、兰叶、铁线、折芦、蚯蚓等所谓十八描之具体。其实在描法之中远远的要比十八描多得多。其它皴、擦、染、点、形、色、意、趣各法更是如此。从题款、用印之法的多样性也可略见一斑,如题、跋、长款、短款、单款、多款、穷款、明款、藏款、空款等,款书的多样字体更不必言。用印的单印、套印、名印、闲印、起首印、压角印、连叠印,印章的大、小、方、圆、长、异, 印文的红、白、粗、细,印泥的颜色、位置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所以我们要想读懂中国画,首先就要去了解中国画的基本语汇。同样,我们要想画中国画,也必须要从学习中国画的基础语汇开始。试想一下,我们要讲外国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就得花费一定的精力去学习外语的语汇和合乎外语语序的语法,否则你一定无法进入人家的语言氛围。同理,如果我们不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学习中国画的语汇体系,我们就无法步入中国画的门径,而只能是中国画的门外汉。而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画学习的主体具有严重的偏差。清末民国,中国的社会政体与国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推翻封建帝王统治的同时我们也彻底摧毁了延续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改造和建设我们终于和世界接上了规。我们用西方人的标准取代了自己的标准,我们几乎放弃了本民族的全部的文化认识而自贱自己。中国画是最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开始,由于政治家和艺术投机分子利益的趋使,中国画几乎被铲除,被冠以封建落后之名接受彻底的改造,根本无视中国画自身的规律和民族文化滋养下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而用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的标准对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横加指责然后取而代之。致使我们丢掉了中国画的语汇体系和独特的绘画语境追求而只学到了一点在西方也已过时了的所谓写实描摹手法。我们忘记了绘画是有别于摄影术和舞台剧的另外一门艺术,我们也忘记了画家应学习运用绘画的语汇去创作绘画、表述观念而决不是去做摹形的奴隶。就如同我们学习文化是从识字、用字开始而并非从造字开始。近百年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放弃已有的绘画理法而生搬硬套西洋的古典学院派画法,使经过千百年锤炼才达到的写人、写心、直指人生性情的中国画又堕入了言事、说理、状物、摹形、匠工之作的低格。使我们的画人一直在造字的漫漫长路上漫无目的地奔波,有多少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因误入缘木求鱼之路而一生用功也未明画理、未入画道。这不能不说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最大的悲剧。纵观古今画迹,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一段话似可套用于今:“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学习绘画语汇是创作绘画的基础,但却不是创作绘画的根本。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都不只是靠高超的绘画技法语汇的堆砌而成经典,而是因为作品全面含概了艺术家独立的人格、高深的文化认识、真实的生命激情、常人不可企及的思想观念。也正因为这些,独立人格,文化认识,生命激情、思想观念才成了对艺术家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全新的观念,不怕使用已有的技法语汇, 如我们信息时代的书,多数还是沿用两千年前的人们使用的文字。也只有具备了新的认识观念我们才可能在运用原有语汇的基础上创造使用新的语汇。中国画的历史正是在不断更新绘画观念的过程中,逐步的完善创新技法语汇才走到今天的,每一种技法语汇的产生都伴随着绘画观念的进步。如顾恺之的游丝描是要表述他对人物体态神采的钟情,张僧繇的凹凸法是要表现他对人物体量的重视,吴道子的兰叶描则是要体现他生命的鲜活生机,范中立的高远图式和豆瓣皴则最适合表现他对北方山水沉雄伟大的认识。唐宋工笔人物花鸟画正是那时的画家对人类工巧技能追求的全面体现。苏轼的“胸有成竹”、倪瓒的“写我胸中逸气”也正是艺术家追求独立人格的最好证明。诗书画印溶于一体的绘画格式,恰恰是艺术家要将中国文化中最精妙的东西集中起来展示给世人的一个至高追求。近代赵望云、蒋兆和的技法语汇就是为了表述他们要为劳苦大众树碑立传的观念而创。李可染的山水画语汇也正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他为祖国大好河山写照的认识而探索的新格式。所以说:文化认识、思想观念是引导绘画语汇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新创的绘画语汇又必须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才会有根基,才可能成为新的经典。应该说,中国画绘画语汇体系的全面完善既是中国画的特色,也是绘画艺术进步的体现。是我们智慧的先辈们在图理,图识两个逻辑体系外给我们创造的又一个表述思想情感、认识观念的图画逻辑语汇体系。而“诗书画印”溶为一体的绘画格式,自明清两朝建立标准,到晚清、近代才逐渐的涌现出全能的画家,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在这一品格的画路上还有无限的空间需要画家去探索、去创造,决非穷途末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