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张爱玲女性观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8:54:54

张爱玲女性观毕业论文

我们描写月亮时说“朦胧”“皎洁”。张爱玲说:“阳台上看见毛毛的黄月亮。”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歌颂生命。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我们都很谦虚,惟恐别人说自己狂妄自大。张爱玲说:“我从小就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我们描写夏天炎热说“像下了火”,描写苦夏的感受说“日子真难熬”。张爱玲说:“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我们渴望出名,渴望出人头地,但谁也不好意思明说。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我们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说“明天会更好。”张爱玲说:“将来的平安,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颇多,在她们身上隐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独有的个性以及她们的悲惨的命运。初读《半生缘》总觉得曼桢的不幸是曼潞和祝鸿才害的,质问曼璐怎么可以这样设计害自己的妹妹。其实,曼路也是很可怜的,为了家里的生计沦落为舞女,但却不被家人理解,结婚后又无法生育,才会想让自己的妹妹做自己丈夫的姨太太。应该说这是整个社会形态所迫,社会的腐朽黑暗,人的思想昏庸无能,当然曼桢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个性也是导致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重要原因。曼潞和祝鸿才对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开始,但把她推向深渊的却是她自己,并且由于她的认命她的妥协不仅害了她自己更害了深爱她的世均,也间接的害了翠之害了叔惠。她不只是让自己不幸福更加让三个家庭都不幸福了。如果她不委曲求全,直接去向世均坦白一切,如果他可以接受那固然是美满的结局。如果他觉得难已接受她的失贞,那至少以后可以坦然的生活,而不活是活在回忆或假象如果当年如果向爱人坦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活着不是为了后悔,曼桢最后对世均说的那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这句话包含着多少悔恨,多少无奈。她自己也知道原本这幸福是属于她,但现在她失去了这个资格并且是永远的失去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啊。没有死去活来的告白,也没有山盟海誓的轰烈,一切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当爱情静悄悄地到来,又被人生的起落所折磨,被岁月的洪荒所沉淀,被生活的重担所压迫,那份坚持与无奈,到最后竟然只是留下一句平淡得让人几乎心碎的道白。张爱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不一部悲剧小说,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缩影。很多人到老的时候还在后悔“早知当年如何如何”,岂知这个后悔也将成为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后悔。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张爱玲用她的传奇故事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着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与狭隘,描写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虚伪,所谓爱情自私的本质,对女性奴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寄住母家,钱财,又为兄嫂不容,只得寻求再嫁,苦无姻缘,便抢异母妹妹的对象范柳原,范是个老尖精滑的留学生。一个不诚娶,一个但求嫁。两个人都不愚钝,很有些小聪明,可谓真正的凡人,凡心热炽。张爱玲站在白流苏的背后,让两个人的灵魂跃上纸面,斗来斗去。白流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不时挑逗,范柳原穷形尽相,甚至挪用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来做假。满篇你来我往的小技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一个城市的陷落为代价而换取一段感情的最终结果看似壮观但其实又如何呢?也许张爱玲从来不认为爱情是可靠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点缀本无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因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洒脱,突然间发现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恋。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了,可是张爱玲却不说是爱情发展到婚姻的自然结果,反而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其中充满了悲剧意味。那时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悲剧性地依靠男人。所以,白流苏虽然自私,小家子气,但是也还情有可原。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另一种世事动乱吧,爱情也像《倾城之恋》里面的男女主角样,苟合着。

张爱玲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颇多,在她们身上隐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独有的个性以及她们的悲惨的命运。初读《半生缘》总觉得曼桢的不幸是曼潞和祝鸿才害的,质问曼璐怎么可以这样设计害自己的妹妹。其实,曼路也是很可怜的,为了家里的生计沦落为舞女,但却不被家人理解,结婚后又无法生育,才会想让自己的妹妹做自己丈夫的姨太太。应该说这是整个社会形态所迫,社会的腐朽黑暗,人的思想昏庸无能,当然曼桢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个性也是导致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重要原因。曼潞和祝鸿才对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开始,但把她推向深渊的却是她自己,并且由于她的认命她的妥协不仅害了她自己更害了深爱她的世均,也间接的害了翠之害了叔惠。她不只是让自己不幸福更加让三个家庭都不幸福了。如果她不委曲求全,直接去向世均坦白一切,如果他可以接受那固然是美满的结局。如果他觉得难已接受她的失贞,那至少以后可以坦然的生活,而不活是活在回忆或假象如果当年如果向爱人坦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活着不是为了后悔,曼桢最后对世均说的那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这句话包含着多少悔恨,多少无奈。她自己也知道原本这幸福是属于她,但现在她失去了这个资格并且是永远的失去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啊。没有死去活来的告白,也没有山盟海誓的轰烈,一切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当爱情静悄悄地到来,又被人生的起落所折磨,被岁月的洪荒所沉淀,被生活的重担所压迫,那份坚持与无奈,到最后竟然只是留下一句平淡得让人几乎心碎的道白。张爱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不一部悲剧小说,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缩影。很多人到老的时候还在后悔“早知当年如何如何”,岂知这个后悔也将成为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后悔。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张爱玲用她的传奇故事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着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与狭隘,描写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虚伪,所谓爱情自私的本质,对女性奴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寄住母家,钱财,又为兄嫂不容,只得寻求再嫁,苦无姻缘,便抢异母妹妹的对象范柳原,范是个老尖精滑的留学生。一个不诚娶,一个但求嫁。两个人都不愚钝,很有些小聪明,可谓真正的凡人,凡心热炽。张爱玲站在白流苏的背后,让两个人的灵魂跃上纸面,斗来斗去。白流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不时挑逗,范柳原穷形尽相,甚至挪用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来做假。满篇你来我往的小技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一个城市的陷落为代价而换取一段感情的最终结果看似壮观但其实又如何呢?也许张爱玲从来不认为爱情是可靠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点缀本无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因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洒脱,突然间发现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恋。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了,可是张爱玲却不说是爱情发展到婚姻的自然结果,反而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其中充满了悲剧意味。那时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悲剧性地依靠男人。所以,白流苏虽然自私,小家子气,但是也还情有可原。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另一种世事动乱吧,爱情也像《倾城之恋》里面的男女主角样,苟合着。

我们描写月亮时说“朦胧”“皎洁”。张爱玲说:“阳台上看见毛毛的黄月亮。”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歌颂生命。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我们都很谦虚,惟恐别人说自己狂妄自大。张爱玲说:“我从小就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我们描写夏天炎热说“像下了火”,描写苦夏的感受说“日子真难熬”。张爱玲说:“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我们渴望出名,渴望出人头地,但谁也不好意思明说。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我们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说“明天会更好。”张爱玲说:“将来的平安,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人生体验,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与女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拒绝对女性的神化和丑化,她以自己的作品,去掉了人生的浮华,在凡俗的生活中揭示出女性最基本的,最平实的生存本相,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深刻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系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人。但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不为禽兽所屈服呢?种婚恋观根源在于张爱玲内心,然而当时的整个时代也有着不可遏制的关系。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为主要社会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新文化运动使许多女性意识到对个性的解放,但古老封建道德系统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勉维持着,她们仍无法自拔地陷入在对传统旧家庭的眷恋中。在几千年的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中国女性普遍沦为男人的工具和附属物,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已失去了独立性,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原来悲弱的女性历史,其中有一半是她们甘愿为奴的。无论是社会地位低下霓喜,还是歌舞升平的顾曼璐,无论是出身大家的白流苏,还是家开麻油店的曹七巧,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着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中,父亲是满清遗少,继承了遗少的全部荒淫、残暴、专制等特征。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流过洋的新派女性,爱好音乐、文学。这一新一旧组成的畸形家庭,无爱可言但却拥有无尽的争斗与倾轧。父母离婚后,张爱玲在父亲处受尽折磨。无爱的父母,无爱的家,在童年的张爱玲的心灵上投下了永难忘记的阴影,促使她敏感而又早熟。童年的母爱缺席,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远赴香港求学,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特殊的经历,使她更多地着眼于乱世中的家庭婚姻生活,着眼于世俗人生,而淡化国家、民族、阶级等意识,以冷静、犀利的眼光去审视这个纷繁的俗世,并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剖析女性在这纷繁俗世中的辛酸与无奈。在这辛酸与无奈的背后,张爱玲看到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的物质上对男性的依赖和无法改变的强烈的虚荣心。这种心理痼疾正是女性难以逃脱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张爱玲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们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有钱是人能长期自立并追寻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基础。张爱玲的母亲留学法国后,姨太太的百般刁难让张爱玲更相信钱的重要性。继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困,不惜以爱情、婚姻作抵。她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如此,《金锁记》里曹七巧亦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不幸的两次婚姻。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结合是一种女人对男人单纯的爱,那么和赖雅再婚就似乎带着某种利益色彩。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没有温情,只有婚姻。为此,《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在为一纸婚书苦苦挣扎;《半生缘》顾曼路对了生存也只有嫁给一个小瘪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在婚姻的城池大战中,终于以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战而告捷;《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用她一生的青春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这些女性群体在经济上对男性的过度依赖,注定她们要被囚禁在婚姻的经济锁链中。在张爱玲笔下的婚姻爱情总充满磨难,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作品中遍布着不完美甚至谈不上真诚的恋爱和婚姻,爱情反而是有利可图的实现婚姻的终极目标。在《连环套》里霓喜和不同的男人调情,生活,却始终没有结果。《半生缘》中有真挚动人的爱情描写,但不过是一场梦,经不起现实的轻轻撕扯便会破裂。《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小说结尾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读罢掩卷,有几分哀艳,几分惆怅,几分宿命,几分悲凉袭上心头。《金锁记》中七巧对儿女的婚事百般阻挠,使曾对婚姻爱情充满希望的儿女走向和她同样的婚恋悲剧。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碎,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张爱玲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进行了高度的解剖,笔下不同的婚姻状态却产生了的相似结果,婚姻是金钱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反映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性。张爱玲笔下古老的女人,她们好像已经存活了几个世纪,或者她们并未真正活过。她们的不幸不仅在于社会的眼中,而是按着传统观念为他们选择一种门当户对的理想的归宿,更在于他们的全部教养和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男人预设准备。无论被什么样的男人选择,他们的命运又只能是“奴”只是“性”,是男人的情欲或者自己情欲的奴隶。纵观张爱玲的作品,她凭借女性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细致地写出了生活中平平凡凡人物的婚恋关系,虽然缺少浪漫的爱情,但现实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心灵的撞击,好像不小心被别人窥视到阴暗的心灵,张爱玲凭着冷静无奈笔调,深刻解剖了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性。

张爱玲爱情观毕业论文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颇多,在她们身上隐射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独有的个性以及她们的悲惨的命运。初读《半生缘》总觉得曼桢的不幸是曼潞和祝鸿才害的,质问曼璐怎么可以这样设计害自己的妹妹。其实,曼路也是很可怜的,为了家里的生计沦落为舞女,但却不被家人理解,结婚后又无法生育,才会想让自己的妹妹做自己丈夫的姨太太。应该说这是整个社会形态所迫,社会的腐朽黑暗,人的思想昏庸无能,当然曼桢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个性也是导致这样一个悲剧结尾的重要原因。曼潞和祝鸿才对她的所作所为只是一个开始,但把她推向深渊的却是她自己,并且由于她的认命她的妥协不仅害了她自己更害了深爱她的世均,也间接的害了翠之害了叔惠。她不只是让自己不幸福更加让三个家庭都不幸福了。如果她不委曲求全,直接去向世均坦白一切,如果他可以接受那固然是美满的结局。如果他觉得难已接受她的失贞,那至少以后可以坦然的生活,而不活是活在回忆或假象如果当年如果向爱人坦白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活着不是为了后悔,曼桢最后对世均说的那一句:“世均,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这句话包含着多少悔恨,多少无奈。她自己也知道原本这幸福是属于她,但现在她失去了这个资格并且是永远的失去了,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啊。没有死去活来的告白,也没有山盟海誓的轰烈,一切就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当爱情静悄悄地到来,又被人生的起落所折磨,被岁月的洪荒所沉淀,被生活的重担所压迫,那份坚持与无奈,到最后竟然只是留下一句平淡得让人几乎心碎的道白。张爱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不一部悲剧小说,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缩影。很多人到老的时候还在后悔“早知当年如何如何”,岂知这个后悔也将成为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后悔。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张爱玲用她的传奇故事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着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与狭隘,描写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虚伪,所谓爱情自私的本质,对女性奴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离婚后寄住母家,钱财,又为兄嫂不容,只得寻求再嫁,苦无姻缘,便抢异母妹妹的对象范柳原,范是个老尖精滑的留学生。一个不诚娶,一个但求嫁。两个人都不愚钝,很有些小聪明,可谓真正的凡人,凡心热炽。张爱玲站在白流苏的背后,让两个人的灵魂跃上纸面,斗来斗去。白流苏大家闺秀般的矜持,不时挑逗,范柳原穷形尽相,甚至挪用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来做假。满篇你来我往的小技巧。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一个城市的陷落为代价而换取一段感情的最终结果看似壮观但其实又如何呢?也许张爱玲从来不认为爱情是可靠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点缀本无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因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洒脱,突然间发现两个人在一起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温暖,于是就有了倾城之恋。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了,可是张爱玲却不说是爱情发展到婚姻的自然结果,反而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其中充满了悲剧意味。那时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悲剧性地依靠男人。所以,白流苏虽然自私,小家子气,但是也还情有可原。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另一种世事动乱吧,爱情也像《倾城之恋》里面的男女主角样,苟合着。

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人生体验,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与女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拒绝对女性的神化和丑化,她以自己的作品,去掉了人生的浮华,在凡俗的生活中揭示出女性最基本的,最平实的生存本相,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深刻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系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人。但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不为禽兽所屈服呢?种婚恋观根源在于张爱玲内心,然而当时的整个时代也有着不可遏制的关系。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为主要社会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新文化运动使许多女性意识到对个性的解放,但古老封建道德系统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勉维持着,她们仍无法自拔地陷入在对传统旧家庭的眷恋中。在几千年的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中国女性普遍沦为男人的工具和附属物,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已失去了独立性,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原来悲弱的女性历史,其中有一半是她们甘愿为奴的。无论是社会地位低下霓喜,还是歌舞升平的顾曼璐,无论是出身大家的白流苏,还是家开麻油店的曹七巧,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着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张爱玲出生在上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中,父亲是满清遗少,继承了遗少的全部荒淫、残暴、专制等特征。她的母亲则是一位流过洋的新派女性,爱好音乐、文学。这一新一旧组成的畸形家庭,无爱可言但却拥有无尽的争斗与倾轧。父母离婚后,张爱玲在父亲处受尽折磨。无爱的父母,无爱的家,在童年的张爱玲的心灵上投下了永难忘记的阴影,促使她敏感而又早熟。童年的母爱缺席,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远赴香港求学,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特殊的经历,使她更多地着眼于乱世中的家庭婚姻生活,着眼于世俗人生,而淡化国家、民族、阶级等意识,以冷静、犀利的眼光去审视这个纷繁的俗世,并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剖析女性在这纷繁俗世中的辛酸与无奈。在这辛酸与无奈的背后,张爱玲看到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的物质上对男性的依赖和无法改变的强烈的虚荣心。这种心理痼疾正是女性难以逃脱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张爱玲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们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有钱是人能长期自立并追寻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基础。张爱玲的母亲留学法国后,姨太太的百般刁难让张爱玲更相信钱的重要性。继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困,不惜以爱情、婚姻作抵。她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如此,《金锁记》里曹七巧亦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不幸的两次婚姻。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结合是一种女人对男人单纯的爱,那么和赖雅再婚就似乎带着某种利益色彩。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没有温情,只有婚姻。为此,《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在为一纸婚书苦苦挣扎;《半生缘》顾曼路对了生存也只有嫁给一个小瘪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在婚姻的城池大战中,终于以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战而告捷;《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用她一生的青春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这些女性群体在经济上对男性的过度依赖,注定她们要被囚禁在婚姻的经济锁链中。在张爱玲笔下的婚姻爱情总充满磨难,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作品中遍布着不完美甚至谈不上真诚的恋爱和婚姻,爱情反而是有利可图的实现婚姻的终极目标。在《连环套》里霓喜和不同的男人调情,生活,却始终没有结果。《半生缘》中有真挚动人的爱情描写,但不过是一场梦,经不起现实的轻轻撕扯便会破裂。《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小说结尾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读罢掩卷,有几分哀艳,几分惆怅,几分宿命,几分悲凉袭上心头。《金锁记》中七巧对儿女的婚事百般阻挠,使曾对婚姻爱情充满希望的儿女走向和她同样的婚恋悲剧。变态的灵魂,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琐碎,人性的扭曲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张爱玲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进行了高度的解剖,笔下不同的婚姻状态却产生了的相似结果,婚姻是金钱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反映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性。张爱玲笔下古老的女人,她们好像已经存活了几个世纪,或者她们并未真正活过。她们的不幸不仅在于社会的眼中,而是按着传统观念为他们选择一种门当户对的理想的归宿,更在于他们的全部教养和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男人预设准备。无论被什么样的男人选择,他们的命运又只能是“奴”只是“性”,是男人的情欲或者自己情欲的奴隶。纵观张爱玲的作品,她凭借女性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细致地写出了生活中平平凡凡人物的婚恋关系,虽然缺少浪漫的爱情,但现实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心灵的撞击,好像不小心被别人窥视到阴暗的心灵,张爱玲凭着冷静无奈笔调,深刻解剖了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及婚恋的不完美性。

我们描写月亮时说“朦胧”“皎洁”。张爱玲说:“阳台上看见毛毛的黄月亮。”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歌颂生命。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我们都很谦虚,惟恐别人说自己狂妄自大。张爱玲说:“我从小就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我们描写夏天炎热说“像下了火”,描写苦夏的感受说“日子真难熬”。张爱玲说:“夏天的日子一连串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我们渴望出名,渴望出人头地,但谁也不好意思明说。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我们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说“明天会更好。”张爱玲说:“将来的平安,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我个人觉得张爱玲这个人是缺爱的,年幼的张爱玲父母离异,她无论是跟着父亲还是母亲,她的童年都是不完整的。而因为缺爱,所以她特别敏感,这就导致她不容易相信别人。而见过父母的悲剧,她越发的渴望爱情,但是又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她不敢相信爱情,她怕受伤。她小心翼翼地寻找自己的爱情,眼见着对爱情期待值低的女性寻找到自己所谓的幸福。而她又是那么敏感与睿智,这一份睿智来自于她的不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无比的谨慎小心。她很容易识别男人的谎言与欺,同时她开始写书,将男人那些小剂量写到书中,开始恶意嘲讽。

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这位兄台是写论文吧,最好是找找张爱玲的一二部小说看看,论角色还是选取23个为好.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 相关文章较多,仅供参考: 1 论冰心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5 2 张爱玲和她的女性观 华文文学 1997 01 3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 韶关大学学报 1997 03 4 试论丁玲与张爱玲“女性意识”之异同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5 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 学术研究 1997 09 6 张爱玲对女性生存价值和地位的透视与探索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1 7 最是寂寞女儿心——张爱玲《传奇》中的女性心态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2 8 不彻底的悲剧 无绝期的苍凉——张爱玲和她的女性世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3 9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叠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3 10 菲勒斯中心话语——张爱玲与中国女性文学漫谈 青海师专学报 1998 01 11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 社会科学战线 1998 02 12 双重意义的女性文本: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 02 13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 04 14 女性悲剧的体验与书写——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1998 03 15 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中国文化研究 1998 03 16 苍凉的启示——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1 17 苍凉的月亮——张爱玲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 河北学刊 1999 01 18 徘徊于“死世界”的女性——张爱玲与其作品中的畸情意识 河南电大 1999 04 19 张爱玲小说与女性问题:教育、事业、爱情与婚姻的挑战 社会科学战线 1999 03 20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三人厅”——张爱玲、苏青、梅娘创作比较谈 东岳论丛 2000 04 71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72 “吃”与“被吃”背后的女性生存本相——试论张爱玲《金锁记》的主题意蕴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73 从女性心理痼疾看张爱玲小说的现实意义 长春大学学报 2003 02 74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的“世俗性”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4 75 琐细生活的女性言说——张爱玲苏青散文比较论 肇庆学院学报 2003 04 76 女性爱情婚姻心理的深度艺术表现——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比较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04 77 张爱玲、王安忆与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 04 78 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消解女性的理想形态——对张爱玲几部中篇的一种解读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79 张爱玲:女性视角与都市风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80 高压下的病变与疯狂——张爱玲女性形象塑造心理分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回答者: 直布罗陀的鱼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4-4 15:29被驯养的狐狸M朋友,你好。以下地址里面都有关于你在提问中所说到的“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的文章。

这是我百度的~~ 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主要都是通过描写女性的,她对女性的感情、家庭、婚姻都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是与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下的女性一样,是一个纯粹的女性,她们有花一般的青春,可是在封建思想的折磨下,大都走向命运的悲剧,不觉让人觉得怜惜。于清在《张爱玲全集》写道: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里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从她的小说中,我读到了对女性生存的担忧,无爱的怜惜,更读出作者对女性无微的关怀。这次论文我从女性出发,谈一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命运,主要是写《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角。 开始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因为她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情感、形象的比喻,心中暗暗佩服她的文笔。的确正由于这些原因很多人读她的文章会很吃力的,包括我,但是我还是无可救药的喜欢上这个拥有古典气质的女性写的文章。不过看多了她的文章我开始不会只注意她的文笔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描绘更深深地吸引我。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很美,然而她们都无法摆脱在我国戴了已久的封建枷锁。女性地位的地下让她们无从顾及自己的情感,而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她们选择了依附于丈夫依附于物质。 我觉得曹七巧这个人物描写的是最好的,她把曹七巧的变态的心理,扭曲的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可否认曹七巧的悲剧大部分是由她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当时那个门第观念强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那个社会,那个门府及那场金钱买卖的婚姻造成的。在那个冷漠的姜公馆里,把一个曾经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变成一个“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①。或许她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然而一场金钱阴谋的婚姻将她带到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爱,没有安全感,更没有她想要的爱情,有的只是无情、蔑视、空虚、腐烂。她没有封建时期女性的软弱,没有逆来顺受,她反抗着,然而她还是在人生的岔口中迷路了,她的反抗让她走进更悲惨的,更扭曲的命运。是的,曹七巧的“恶”是对命运的反抗,在她认为唯一可以依赖唯一不会看不起她的金钱面前,她疯狂了,带着那个沉重的枷锁,她开始扭曲了她的心灵。她报复,却把她的怨恨都发泄在儿女的身上,在她身上看不出半点母性,那令是人代代传颂的母爱在她身上荡然无存。拆散儿女的婚姻,迫害儿女的幸福,她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感情,那些人只是看上他们的钱。“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②。 或许很多人会讨厌这个心灵变态之人,但我非然。我对曹七巧的命运深感同情与惋惜,我一边看着一边在心中祈祷,七巧在最后醒悟,得到她想要的幸福。毕竟她曾经有过善良、那么迷人,如果能抛开黄金枷锁,离开那深深大院,她是那么迷人的。 对曹七巧深感同情,然而我对葛薇龙却丝毫没有同情之心。葛薇龙丝毫一个学生,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新生女性,可是她的思想却依然是那么的腐朽。在金钱的诱惑下,她不能自控,金钱满足了她内心潜在的虚荣心,最终由良沦“娼”。不禁让我惋惜她所学的教育,或许这正是当时教育的腐朽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梁太太的缩影,她走的正是梁太太的旧路啊。从梁太太身上我也看到了葛薇龙日后的命运。她们都没有女性的独立意识,为钱放弃一切的精神追求。她们都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对于女性而言,爱的需求是次要的,首先考虑的是物质欲望的满足。 葛薇龙的命运给新一代女性敲醒警钟,女性无论在何时都应该有独立意识,只依赖物质的人生终究是走上一条不归路,一条失去自我的,空虚的,堕落的路。否则我们将会再一次重蹈葛薇龙的命运啊。 王安忆在《世俗的张爱玲》中写道: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真是俗气。可是在我看来她并非这样,我想张爱玲一定很喜欢她,那个不再是为钱而活的女性,接受新教育,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是的,她就是顾幔帧。顾幔帧的形象改变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在大众心中的印象,她不再是空虚的、疯狂的、堕落的,她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上海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善良,独立深得读者的喜爱。她对婚姻的看法不再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而是毫无杂念的,她和沈世均的感情的纯洁的,没有负担的。然而命运总是抓弄人,她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她是为姐姐、为家庭、为自己走向悲剧。十四年后,一切归于平淡,可是已经不能回去。 在看着张爱玲众多的作品中,《半生缘》让我耳目一新,更把我从那空虚、腐烂、堕落的世界中拉出来,让我看到新一代女性的坚强,一个平凡女性,一个柔弱女性的坚强。虽然如果她跟沈世均在一起了,或许不能更好的表现她的坚强吧。但看到这样的结局我的心是一阵的窒息啊,可惜啊,可惜。我是多么希望这样一个坚强的女性能获得她应有的幸福啊。 有人说张爱玲很疼爱顾幔帧,因为她的感情是纯真的。但我却认为张爱玲是疼爱白流苏的,至少她给了白流苏一个幸福的婚姻。没错,白流苏是一个留学生,然而新生思想却一点也没有存在,她给白流苏的是一个彻底的封建性灵魂。我想白流苏是一个依附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去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的典型范例。白流苏那婚姻当赌注,结婚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有保障的长期饭票,所谓的教育只是出嫁前的准备罢了。但是无可置疑,白流苏是幸运的,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在哪一个烽火连天的夜晚她醒过来了,“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部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一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③。“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个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④。平凡就是幸福的,所以说张爱玲应该是眷恋白流苏的。 是啊,白流苏的命运在张爱玲笔下众多女性中应该是最幸运的,一场意外,让她收获到一份真挚的感情,得到平凡的幸福。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别计较爱的代价,都已经沦落在天涯。“雨过白鹭州,留恋铜雀楼,斜阳染幽草,几度飞红,摇曳了江上远帆,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所以鲜花满天幸福在流传,流传往日悲欢眷恋,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容颜瞬间已成永远,此刻鲜花满天幸福在身边,身边两侧万水千山,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我想就是对白流苏和范柳原感情的真实写照吧。在他们的婚姻中我看到了没有功利,没有金钱欲望的婚姻,也告诉着我们感情其实要抛开一切的名利,平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也许这就是我喜欢白流苏的原因吧。 张爱玲塑造的每一个女性的形象似乎在向众多的女性敲醒警钟,独立才是新时代的主题,不能把生存寄托在别人手里。谁说张爱玲的小说俗气,我觉得张爱玲的小说的主题应该是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应该注意的问题,即是用于现代的教育,她依然有着她独特的教育意义。她在塑造这些人物的同时无不透露出她对女性生存的担忧及对女性深切的关怀啊。新一代女性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1]

张爱玲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也是写的张爱玲,不过是分析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我是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来阐述的。你要写男性观也可以分析男性形象啊,按自己的想法分分类什么的。

张爱玲文集2000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张爱玲文集》是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玲。书名张爱玲文集作者张爱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1日定价210 元相关图书张爱玲集:倾城之恋¥来自京东去购买张爱玲集:倾城之恋 张爱玲 著 张爱玲 著¥来自京东去购买相关视频7141播放|00:51【佳读】《张爱玲文集》张爱玲经典作品选集佳读20206360播放|02:40《张爱玲文集》解读回顾历史走入历史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图书目录TA说内容简介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她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终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张爱玲全集——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全集——沉香》为平装;《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张爱玲全集——流言》,《张爱玲全集——对照记》,《张爱玲全集——红楼梦魇》,《张爱玲全集——半生缘》;《张爱玲全集——郁金香》为精装。[1]作者简介1943年后主要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其文章意境交错,色彩鲜明,别具特色。1949年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写小说,1952年移居香港,后至美国,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处女作《沉香屑》,代表作《金锁记》,以及散文集《流言》等。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编辑推荐人生是舞台,个人脱不了要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同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某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的诸位角色。同时,张爱玲也远远有别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她又是一个不进入角色而在台下做解脱的观众,她冷静到冷漠,将生命的底部翻过来给我们看,也给她自己看。张爱玲文集图书目录张爱玲全集——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全集——沉香疏影私语有几句话同读者说《太太万岁》题记《亦报》的好文章信回顾《倾城之恋》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忆《西风》画笔笔下人物《流言》初版本插图书籍、杂志绘图中国女子服饰戏梦不了情太太万岁一曲难忘伊凡生命中的一天编后记张爱玲全集——倾城之恋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桂花蒸 阿小悲秋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中国的日夜附录《传奇》再版的话有几句话同读者说《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回顾《倾城之恋》编后记张爱玲全集——流言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夜营的喇叭必也正名乎烬余录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更衣记爱谈女人借银灯走!走到楼上去银宫就学记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说胡萝卜炎樱语录存稿写什么造人打人诗与胡说有女同车私语忘不了的画雨伞下谈跳舞谈画谈音乐天才梦论写作中国人的宗教被窝罗兰观感气短情长及其他“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姑姑语录《太太万岁》题记编后记张爱玲全集——对照记对照记——看老照相簿《亦报》的好文章《小鹿》译后《爱默森文集》译者序《老人与海》译者序忆胡适之谈看书谈看书后记《张看》自序关于《笑声泪痕》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信表姨细姨及其他谈吃与面饼充机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语本序“嗄?”?草炉饼笑纹四十而不惑忆《西风》——第十七届时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得奖感言一九八八至——?编后记张爱玲全集——红楼梦魇自序《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高鹗、袭人与畹君初详《红楼梦》论全抄本二详《红楼梦》——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年份三详《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四详《红楼梦》——改写与遗稿五详《红楼梦》——旧时真本编后记张爱玲全集——半生缘张爱玲全集——郁金香连环套散戏殷宝滟送花楼会创世纪华丽缘多少恨郁金香小艾五四遗事──罗文涛三美团圆相见欢浮花浪蕊色,戒同学少年都不贱附录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说《小艾》惘然记《续集》自序分享你的世界我要说18人次讨论  18帖子泪里问花花不语 寒风拂面愈香稠 严寒冬日 送你十缕淡淡的香爱尚古典文学赞“结识”张爱玲,读她的洞悉人情冷暖,写尽人间悲欢齐鲁壹点赞张爱玲文集,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的感叹我午睡了呀99赞1播放05:47如果说有谁最了解女子的心志的话,那么这个人非张爱玲莫属heidoudou_3赞「文学照亮我的人生」温含静——在文字的香气里遇到更好的自己今日作家赞林清玄说“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 便能不畏惧浮世 ”星月菩提mi1我在孔网买到的好书孔夫子旧书网赞读文学理心自明,书香满屋幸福家雪兰日志赞纪念张爱玲百年诞辰,还是读一读她的作品行脚成都赞0播放01:28《张爱玲文集》是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玲。百代顾客赞查看更多纠错参考资料[1]  张爱玲文集.当当网  [引用日期2020-05-29]男性问题怎么办?试试这个方法,简单实用,不遭罪保列通广告12月7日股市利好消息:超过80分的股票千万不能卖,坐等涨停!钱坤证券广告2022年毕业生-张爱玲论文8000字-15年经验正规平台关注张爱玲的人也在看高质量张爱玲论文,1-3天完成,24小时一对一在线辅导沟通,专业对口,高质原创论文,全网可查,实力看得见,按要求,需求合作,这里是每一位毕业学子的港湾,顺利毕业山东妙润可教育咨询广告大家还在搜张爱玲小说集张爱玲作品集张爱玲%20全集看爱情小说免费小说全集阅读小说爱玲经典图书相关推荐张爱玲文集_相关书籍三毛文集王晖所著图书查看词条张爱玲散文张爱玲著散文艺术书籍查看词条张爱玲典藏全集张爱玲文学作品书籍查看词条《人生若只如初见》小说安意如著爱情小说查看词条毕淑敏散文毕淑敏所著图书查看词条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所写的短篇小说查看词条私语张爱玲陈子善著文学家图书查看词条平凡的世界矛盾文学奖皇冠的明珠查看词条鲁迅小说中国近现代小说图书查看词条词条贡献者该词条共有20人参与编辑,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Baidu 京ICP证030173号编辑传视频TA说18目录在

各个分析心理行为,尤其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