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特殊儿童教育论文的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21:09:02

关于特殊儿童教育论文的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代写论文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在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的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均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4)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5)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实现的。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 (1)家庭培育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1]。作为初级群体典型的家庭,在培养人性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邻居、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它对一个人正常情感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接受着母乳的喂养、亲人的搂抱及逗乐,在这里实际上他就接受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情感:食物、温暖和互动,这种互动满足了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也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个体的成长,这种情感的互动日渐变得重要,一个人是否懂得接受别人的爱,是否懂得给予别人以爱,这与他在家庭中的情感的互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2)家庭教育为儿童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奠定基础。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长期共同生活中确立的、为多数成员所承认和期望的行为方式,如风俗、习惯、礼节、禁忌、社会基本道德、法律等。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也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儿童对这些社会规范的获得主要通过家庭的影响和传授才能实现的。家庭是一个人最先进入的人际群体和社会组织,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儿童的行为始于模仿,父母是他们赖以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饮食方式、衣着风度、行为习惯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同时,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传授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家庭的影响及父母的教育,最先在孩子“一片空白”的心灵上留下各种痕迹,而这些痕迹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难磨灭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首要的基础环境,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家长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尽管学校教育及其它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家庭影响、父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学校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智力基础。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管理缺位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有825%的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约有6%的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其余部分留守的儿童在姑姑、姨妈、舅舅等亲戚家或独自留守。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为三类: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监护;上代监护,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来监护;自我监护型,即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网中 网公文) 2.教育滞后 留守儿童一般由祖辈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仅能以语言传授世代间的经验,无法给孩子以先进的现代教育。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便存在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缺乏良好启蒙教育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许多缺憾。另外,由于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正常家庭儿童好。 3.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而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中有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长此下去,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烦躁、脆弱。 4.道德滑坡 一些原来各方面都不错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留守儿童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唆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三、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 1.帮助和引导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中,不要借口发展经济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将孩子教育成人。 2.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并逐步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富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型家庭,从深层上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路径。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是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造成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既是缺位家庭和缺失亲子教育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大家庭和成长成才的摇篮。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兼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且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安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4)建立“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制,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关爱,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缺位家庭、缺失亲子教育的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5)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托管中心”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制度,并记录留守儿童每一天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使老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开通亲情电话,增加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和亲子交流的次数,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网中 网公文) 回答者声明:非原创,希望提问者可以借鉴其中的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论文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68-02

学前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对普通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普通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特殊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远远跟不上普通学前教育。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还要抓特殊教育。于2010年11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明确指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自身的重要性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的重要保障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关注民主、关注平等、关注合作的三大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纳教育;和谐社会;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是一种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目前,全纳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

1.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的重要保障体系,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虽然迟于欧洲,但对残疾人的认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道主义倾向,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同时特殊教育物件也由原来的聋、盲教育扩大到各类残障儿童以及学习障碍儿童和超常儿童。然而,受社会主流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如办学条件很差、办学水平很低;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投入严重不足;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投入机制;不少地方特教学校的管理滞后。同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行的特殊教育教学忽视了学校与环境作用的机制,忽视了学生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思想及人才观念比较陈旧,考虑学生接受的多,实际需要的少;考虑教师怎样教的多,学生怎样学的少;考虑学生先天不足的多,康复潜因的少;考虑知识传授的多,考虑能力培养的少。这种状况表明特殊教育学校现行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的使命是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能够和正常人平等竞争的合格公民。这就意味着特殊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应该更深入、更扎实、更科学,因为特殊教学物件更具有特殊性。然而,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不仅导致了其心理、认知、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而且判断、概括、理解、自控、评价等能力也略低于正常儿童。同时,由于特殊儿童缺乏与人的语言交流,沟通交往甚少,他们接受的资讯,了解的事理就少,因而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认识偏激,理解片面,自卑、猜疑心重,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属性,观察能力敏锐而不深刻,注意力难以持久,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缓慢,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另外,盲聋哑学校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刚入学的年龄大多为岁,而九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九岁左右,这些特殊学生群体各方面的差异就更大。因此,如何对特殊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使特殊学生具有能独立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的正常人素质,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弱智儿童问题在世界上很常见,在我国发病率也很高。弱智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迟滞。患儿表现为在语言、运动发育、学习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其智商比正常儿童落后两个标准差以上。对弱智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即进行特殊教育,可帮助他们发展、提高智商,获得生活能力。

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

早期干预的内涵。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提供 *** 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略偏离或落后于或可能偏离或落后于政策智力水平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三岁以前的儿童。通过实施这种教育,可使这部分儿童提高智力,更好地接受特殊教育或政策儿童的教育;这些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

早期干预的具体内容。早期干预具体包括康复训练领域、个别训练计划、康复训练过程以及对婴幼儿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等内容。

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早起教育理论及其生物学理论鉴定了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弱智儿童犹豫某些生理缺陷导致他们生产文化发展与生物学发展的脱节,他们高阶心理机能的发展,会遭受到他们生理缺陷核心特征的局限,对弱智儿童进行早期培养教育,从早期教育林论及其生物学理论上都有依据。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的内涵。尽管"全纳教育"一词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对于什么是全纳教育,人们的认识往往很不同。迄今为止对全纳教育还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使是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的《萨曼卡宣言》中也只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其中并没有对全纳教育做出明确的界定。美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认为全纳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开展的一种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援的教育。"英国全纳教育中心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里的共同学习。"另外,英国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对全纳教育的阐释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社群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可能。根据以上对全纳教育的不同界定,我们可以把全纳教育普遍地理解为:"一种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是因为:第一,全纳教育的本义是学校要接纳所有的人,是针对其反义"排斥"的,所以第一层意思就要表达出"接纳所有的人,不排斥任何人"。第二,全纳教育要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通过集体的合作和相互的帮助。第三,人是有差异的,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不用需求,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因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当作是全纳教育的主要目的。全纳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全纳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只有每个人不断地自我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而全纳教育主要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核心理念就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全纳的、和谐的社会,实现教育民主化。这与和谐社会的教育追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蕴含着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的知识、道德、能力、情感、心态的统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全纳教育尤其对于特殊群体来说,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的同时感受到做人的价值,享受到和健全人同样的权利和乐趣,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今天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已被世界公认为是人权保证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人都会承认,某个个体尽管身有残疾但他仍是一个人,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能否平等地接受教育是他能否有质量地生存并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全纳教育已经认识到,给残疾人积极地创造教育与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能最大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这才是最科学、最人道的态度和措施。"在残疾人群中,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孤僻、固执、甚至暴力的心理倾向",全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证明,让残疾人接受平等的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心理,优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展。全纳教育对实现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全纳教育是立足于全民的教育,他满足了全体学生各自特殊的需要,让包括特殊需要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课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有所满足。可以说它的核心就是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从长远来看,全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人们经济、社会地位、自身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今天,全纳教育能够给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尤其是能够帮助特殊人群摆脱自身被排斥、被隔离的境地,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的不公平。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著深刻的变化,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日益显著。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往往把扭转这一局面的希望寄托在培养自己或下一代的教育上,如果他们的希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社会在排斥他们,从而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心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特殊人群,如果不让这一部分人接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他们的心理也会受挫,对社会的和谐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技术功利主义学派也认为,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能够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的熟练劳动力。全纳教育所引起的教育公平保证所有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利于培养更多数量、更好质量的人才,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4.

[2]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儿童异常心理学

[4]张世慧、蓝玮琛著,特殊学生鉴定与评量,心理出版社,2003

[5]著,陈质采、李碧姿译,促进沟通的视觉策略,心理出版社,200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论文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我整理的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对您又帮助。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 、教师的素质研究

28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 、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是一篇关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方法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曾维杏为了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幼儿学前教育逐步走上正轨,顺利地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我现根据任教幼儿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下体会: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家庭教育必要性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也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三.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论文题目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68-02

学前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对普通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普通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特殊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远远跟不上普通学前教育。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还要抓特殊教育。于2010年11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明确指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自身的重要性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1、 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12、 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15 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16、 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17、 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20、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21、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23、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24、 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37、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38、 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39、 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40、 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41、 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建议:1、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2、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3、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型论文也要有一定理论分析。以上课题可以代做!

1、对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共育模式的思考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形式4、幼儿养成教育初探5、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6、乡镇中心园保育队伍建设的探索7、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8、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9、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浅谈绘本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11、浅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12、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策略分析13、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14、对幼儿教学中利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究15、刍议有效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与研究(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