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茯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1:06:12

茯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

功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主治1、主要用于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2、西医诊为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急性及亚急性心内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眠属于心脾亏虚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慢性腹泻属于脾虚湿盛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禁忌1、中药禁忌:恶白蔹;畏地榆、秦艽、龟甲、雄黄;猪苓为使。2、饮食禁忌:忌醋和酸性食物;忌葱。注意事项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化学成分本品含β-茯苓聚糖,占干重约93%,另含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氨酸、麦角甾醇等。药理作用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力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茯苓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在体外试验能使实验动物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茯苓素可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小鼠心肌Rb的摄取。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茯神煎剂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作用。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协同。茯苓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4、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茯苓醇浸剂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含有茯苓的复方(党参、白术、茯苓)煎剂内服能使自然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诱发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尚能显著增加血清IgG含量。表明其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6、此外,茯苓还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促进造血功能等功能。

1、养心安神《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2、健脾补气《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3、调理痰湿《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4、补中健胃《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5、利尿《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土茯苓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论文

土茯苓的药用功效非常好,它能够润肺化痰,而且能够有增白皮肤的效果。所以平时多吃一些土茯苓,对自己是非常好的。

土茯苓具有除湿的功效,能够改善体内湿气重导致的头身困重、口淡纳呆、湿热淋浊等症状。土茯苓还可以起到通利关节的作用,能够缓解筋骨疼痛的症状。另外,土茯苓能够解毒,对于汞中毒导致的肢体拘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现代临床上常用于辅助治疗梅毒、颈部淋巴结结核、淋病等疾病。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中药材土茯苓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于缓解口腔溃疡啊还有风湿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呢。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二:治疗感染性炎症

土茯苓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中药材土茯苓可以有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对于预防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哦。

土茯苓可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因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气候突变,穿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可使病情恶化。

当小儿发生湿疹时,可去中药店买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1周后可愈。用药期间,不能让小儿食辛辣、鱼、虾、牛肉、羊肉等食物。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三: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材土茯苓可以治疗性病哦,对于抗菌抗病毒有帮助。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土茯苓的作用(1)梅毒土茯苓有着去湿气、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土茯苓也是治疗梅毒的重要药材之一,但事实上土茯苓汤原来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痔疮。后来用来治疗梅毒。配方是:土茯苓4两,皂角子7个,煎水代替茶来饮用。(2)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3)治疗头痛根据不同的类型,要对应不同的药物。治疗头痛可以选取30-60G的土茯苓,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20g。服用要付的时间最短7天,最长要3个月。(4)治疗膝关节积液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以身体疼痛去除淤血的药汤为基础,可以加大土茯苓用量,少达30g,多达120g-240g。正常病情患者20剂左右就可以见效。严重的患者需要到100g左右。(5)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天。土茯苓的疗法1、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土茯苓200克,桂枝,白术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2、治湿泻白术50克,土茯苓(去皮)35克。上细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汤)3、治小便多、滑数不禁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4、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250克,土茯苓150克(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5、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150克,黄耆150克,桂枝150克,土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6、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土茯苓250克,泽泻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术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土茯苓的禁忌1、土茯苓忌米醋。2、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3、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土茯苓的食用方法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2、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3、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4、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5、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总结: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非常多,能治疗那么多种疾病。是不可多可的可贵药材。本文介绍了土茯苓的用法,但是如果大家遇到了问题,还是要去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增大或者减小用量,不可自己胡乱吃药。病情较轻的可以尝试对症的土茯苓食疗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疾病。

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1、养心安神《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2、健脾补气《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3、调理痰湿《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4、补中健胃《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5、利尿《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这是一种功效和作用非常丰富食物食物,对它其他功效和作用却不是很了解,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是非常值得食用的食物,下面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一】茯苓能补脾胃,和中益气,不饥延年,补阴益气力,调脏腑,治五劳七伤,暖腰膝,安胎,安魂养神,止健忘,生津开胃,止呕逆,止泄泻,除虚热,开腠理,伐肾邪,泻膀胱利小便,除湿益燥。

治心腹胀满、胸胁逆气、肺痿痰壅、膈中痰水、寒热烦满咳逆、水肿淋结、肾积奔豚,以及忧恐惊邪、口焦舌干、小儿惊痫等症。赤茯苓有清心、小肠、膀胱湿热及利窍行水之功。

茯苓皮能利水,开腠理,可治水肿肤胀。

白茯苓长于补,赤茯苓善于利。白茯苓入肾经,赤茯苓入心经。本品利水作用很强,补心脾气不能缺它。古时候没有白茯苓补、赤茯苓泻的说法,白、赤气味俱薄,主升浮。它们有五项作用:利小便,开腠理,生津液,除虚热,止泄泻。若患者小便通利且频数,多服茯苓就会损伤双目。本品味淡能渗利水湿,故汗多的人服茯苓,会损伤正气而减寿。有人讲本药味淡,淡为阳中之阳,应当上行,怎么有利水的作用呢?其实,凡淡渗之品,都是先上行,然后再下降,不是直接下行的。

小便多而频数,是因其病因不同。肺气实小便频数而量少;肺气虚张口吸气而小便频数;心气虚遗尿;下焦不足则小便自遗;膀肮有热则遗尿;膀肤不利就癃闭;膀胱失于约束就遗尿;厥阴病则遗尿或癃闭。所谓肺气实,是说肺热壅盛,患者必为体壮气足、脉洪有力,适宜用茯苓甘淡渗热于下,所以说小便多的能止。至于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都属于虚热,患者一定上热下寒,脉虚弱无力,应用升阳之品来升水降火。膀胱失于约束,是下焦不足,为火投入水中,水泉不能封藏所致,此乃脱阳证,患者一定四肢厥冷、脉沉迟,应用温热之品峻补下焦,使水火相济。这两类征候皆不是茯苓类的淡渗之品能够治疗的,所以说,阴虚证不宜使用茯苓。尽管古人有服用茯苓的多种方法,然而也应该因人制宜。

【功效二】有辟邪气,止惊悸开心窍,增智,安魂魄,养精神,补虚乏的功效。能疗风邪所致眩晕、虚证、易怒健忘、虚劳口干、心下急痛胀满。对体虚而小便不利的病人,可以加倍应用。

【功效三】治中风偏瘫,口眼?斜,毒风外邪,筋脉拘挛,失语,惊悸,健忘等证。疗脚气疼痛,筋脉挛缩。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总结:

1、可以宁心安神。

2、可以败毒抗癌。药性平和。

3、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4、可治小便不利。

5、可治水肿胀满。

6、可治痰饮咳逆、呕逆、恶阻。

7、治疗泄泻。

8、治疗男性体内遗物、淋浊。

9、治疗惊悸、健忘。

10、所含茯苓酸可增强免疫力。

11、能抗肿瘤。

12、有镇静作用。

13、有降血糖作用。

1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2、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3、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4、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可以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行抑制来使黑色素的生成量减少,也可能为增白中药的一个作用机制。

茯苓是一种中药,有很多的功效,调理很多疾病都会用到,那茯苓究竟有哪些功效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1.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能利水渗湿,而且药性平和,利水但是不伤身体,为利水渗湿要药。

2.健脾良药,如果一个脾虚的人经常吃一些茯苓,症状就会改善,茯苓既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是治气虚之辅最好的佐药。

3.缓解咳嗽,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4.改善心悸,失眠等症。茯苓离有一些成分能养心安神,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抗肿瘤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6.提高体液免疫功能。茯苓还有很多特有的成分,临床上曾经用小白鼠做过实验,将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结果发现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而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茯苓多糖体能增强淋巴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的活性密切相关。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小白鼠的免疫力。

7.对血液系统也有影响。可以增加血细胞生成。

1、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是预防肿瘤的食品。

2、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增加排尿量。

3、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4、茯苓还用作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有延年益寿之效。

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质、卵磷脂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能利尿,能降血糖、能除湿气。常用的食用方法有做汤,做粥,做茶饮,做饼,做酒,和做茯苓膏等。当然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风味和效果。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豆腐

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3、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4、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5、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药理功效及研究进展论文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药化]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理] 1:利尿作用 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以抑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兴奋过度,对巴比妥的麻醉有协同作用。 3:心血管系统 乙醇提取物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加。 4:消化系统 茯苓对于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胸腺有关,可激活局部补体。 (1)在体内具抗癌活性,并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所含茯苓聚糖对肉瘤S-180的抑制效率可达。 (2)浸剂对正常兔作腹腔注射有利尿作用;乙醚或乙醇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对家兔血糖则先使升高而后降低。 (3)茯神煎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茯苓的镇静作用次于茯神。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你所说的那些作用都是有的 龟苓膏里就含有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这是一种功效和作用非常丰富食物食物,对它其他功效和作用却不是很了解,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作用的药材,是非常值得食用的食物,下面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一】茯苓能补脾胃,和中益气,不饥延年,补阴益气力,调脏腑,治五劳七伤,暖腰膝,安胎,安魂养神,止健忘,生津开胃,止呕逆,止泄泻,除虚热,开腠理,伐肾邪,泻膀胱利小便,除湿益燥。

治心腹胀满、胸胁逆气、肺痿痰壅、膈中痰水、寒热烦满咳逆、水肿淋结、肾积奔豚,以及忧恐惊邪、口焦舌干、小儿惊痫等症。赤茯苓有清心、小肠、膀胱湿热及利窍行水之功。

茯苓皮能利水,开腠理,可治水肿肤胀。

白茯苓长于补,赤茯苓善于利。白茯苓入肾经,赤茯苓入心经。本品利水作用很强,补心脾气不能缺它。古时候没有白茯苓补、赤茯苓泻的说法,白、赤气味俱薄,主升浮。它们有五项作用:利小便,开腠理,生津液,除虚热,止泄泻。若患者小便通利且频数,多服茯苓就会损伤双目。本品味淡能渗利水湿,故汗多的人服茯苓,会损伤正气而减寿。有人讲本药味淡,淡为阳中之阳,应当上行,怎么有利水的作用呢?其实,凡淡渗之品,都是先上行,然后再下降,不是直接下行的。

小便多而频数,是因其病因不同。肺气实小便频数而量少;肺气虚张口吸气而小便频数;心气虚遗尿;下焦不足则小便自遗;膀肮有热则遗尿;膀肤不利就癃闭;膀胱失于约束就遗尿;厥阴病则遗尿或癃闭。所谓肺气实,是说肺热壅盛,患者必为体壮气足、脉洪有力,适宜用茯苓甘淡渗热于下,所以说小便多的能止。至于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都属于虚热,患者一定上热下寒,脉虚弱无力,应用升阳之品来升水降火。膀胱失于约束,是下焦不足,为火投入水中,水泉不能封藏所致,此乃脱阳证,患者一定四肢厥冷、脉沉迟,应用温热之品峻补下焦,使水火相济。这两类征候皆不是茯苓类的淡渗之品能够治疗的,所以说,阴虚证不宜使用茯苓。尽管古人有服用茯苓的多种方法,然而也应该因人制宜。

【功效二】有辟邪气,止惊悸开心窍,增智,安魂魄,养精神,补虚乏的功效。能疗风邪所致眩晕、虚证、易怒健忘、虚劳口干、心下急痛胀满。对体虚而小便不利的病人,可以加倍应用。

【功效三】治中风偏瘫,口眼?斜,毒风外邪,筋脉拘挛,失语,惊悸,健忘等证。疗脚气疼痛,筋脉挛缩。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总结:

1、可以宁心安神。

2、可以败毒抗癌。药性平和。

3、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4、可治小便不利。

5、可治水肿胀满。

6、可治痰饮咳逆、呕逆、恶阻。

7、治疗泄泻。

8、治疗男性体内遗物、淋浊。

9、治疗惊悸、健忘。

10、所含茯苓酸可增强免疫力。

11、能抗肿瘤。

12、有镇静作用。

13、有降血糖作用。

1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2、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3、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4、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可以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行抑制来使黑色素的生成量减少,也可能为增白中药的一个作用机制。

茯苓药理研究论文

1、养心安神《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2、健脾补气《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3、调理痰湿《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4、补中健胃《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5、利尿《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养生导读 :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肝、肾经,具有补脑健身、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被誉为“八珍”之一。的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

一、饼的传说

传说康熙皇帝年幼时体弱多,脾胃不和,但不肯吃药,太医们束手无策。庄太后十分生气,要治罪于太医,这时苏麻喇姑对太后说有一个民间的老中医医术精湛,何不请来试一试。于是,庄太后下诏请这位老中医进京治。老中医奉诏进京为小皇帝治病,认为只有茯苓一味即可治愈,为难的是如何能够请这位小“万岁”服用。

茯苓饼 二、功效与主治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有健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及失眠等证。茯苓药性平和,既能健脾渗湿,又可,有补而不峻,利而不猛的特点,且无明显的,适宜长期服用。

茯苓中还含有许多营养物质,能够补充机体的营养并能。老年人多有脾虚、湿盛、多痰等病证,适量地服用茯苓有利于的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含有多糖类、三萜类及麦角甾醇、卵磷脂、胆碱、组氨酸、腺嘌呤、多种酶及等。茯苓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并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实验证实其既有直接的抑瘤作用,又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间接地抑制肿瘤。

肺癌患者服用茯苓多糖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多项免疫指标,特别是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茯苓还有强心、保肝、治疗胃下垂及胃等作用。

三、茯苓药膳

1、茯苓饼

白茯苓、大米粉、白沙糖各250~500克。先将白茯苓研细粉,过100目筛;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沙糖倒人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 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此饼有健脾益气之功,尤适于老人日常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每疗程5~7天,随意食之。

2、茯苓贝母梨

茯苓16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0克。把茯苓切成小块,贝母洗净,梨切丁。将茯苓,贝母放人铝锅内加适量水,煮至茯苓、贝母熟透,加入梨与蜂蜜,煮至梨熟。本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的作用。

茯苓贝母梨 3、茯苓酒

茯苓60克,米酒1000克。先将茯苓洗净,研碎,人米酒中,加盖密封,浸泡7天即可饮用。本酒有健脾利湿、益气安神之功,可用于慢性泄泻,等。每次饮20~30毫升,每日1~2次。

四、养生经验方

1、茯苓蜂蜜面膜

茯苓粉15克,蜂蜜30克。将茯苓粉与蜂蜜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面部,翌晨用清水洗去。此方具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和黄褐斑的功效。

2、苓粉治脱发方

茯苓500~1000克,研为细粉,每天6克,开水送服。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脱发是水湿上行所致,故用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排出。从药性分析,茯苓所治此类脱发应为。

茯苓粉 3、

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炙甘草6克。此方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咳喘病的主方,主要用于、心脏病哮喘以及部分痰湿型疑难杂病。

五、服用茯苓注意事项

1、茯苓为利水渗湿之品,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尿者不宜用。

3、茯苓块煎煮时有效成分不宜煎出,故应打碎成小块,或用薄片。

茯苓 4、应将茯苓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茯苓不仅是良药,还是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佳品,近年药理研究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虽然茯苓即是良药又是保健佳品,但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