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微带天线毫米波疗法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3:44:24

微带天线毫米波疗法学位论文

微带天线进行工程设计时,要对天线的性能参数(例如方向图、方向性系数、效率、输入阻抗、极化和频带等)预先估算,这将大大提高天线研制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研制的成本。这种理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多种分析微带天线的方法,例如传输线、腔模理论、格林函数法、积分方程法和矩量法等。用上述各种方法计算微带天线的方向图,其结果是一致的,特别是主波束。本部分将对一般的矩形微带天线进行分析讨论,为特殊形状要求的微带天线做好理论分析基础。利用传输线模式分析微带天线是比较早期的方法,也较简单,其精确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设计要求。以下将用传输线法如图1所示的基本矩形微带天线元为例,说明它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电参数。物理模型传输线方法的基本假设:(1)微带片和接地板构成一般微带传输线,传输准TEM波。波的传输方向决定于馈电点。线段长度取1≈λg/2,λg为准TEM波的波长。场的传输方向是驻波分布,而在其垂直方向(图中的宽度W方向)是常数。(2)传输线的两个开口端(a-a,b-b)等效为两个辐射缝,长为W,宽为h,缝的径场为传输线开口端场强。缝平面看作位于微带片两端的延伸面上,即是将开口面向上折转90度,而开口场强也随之折转。辐射原理分析微带天线中有一维的尺寸远远小于波长,因而天线剖面很低(天线薄),有利于共形设计保证优良的空气动力特性。图1所示的长为L,宽为W2的矩形微带天线元可以看作一般的传输线连接两个辐射缝组成。低特性阻抗的传输线是由微带馈线扩展其宽度W1为W2而成,其长度L为半个微带波长,即λg/2。在低阻传输线两端形成两个缝隙(a-a,b-b),那里的电场分解为两个分量,其中En与接地板垂直;另一个与接地板并行,记作E1〃,由于L=λg/2,垂直分量反相,平行分量同相,因此在垂直于辐射源的方向上,水平分量有最大辐射分量,而垂直分量相互抵消。试验表明,电场的水平分量在辐射源的两个端部,各向外延伸一个介质板厚度h的长度内存在。这样就可近似认为微带天线元的辐射等于两个长度为W2,宽度为h,间距为L的裂缝组成的二元阵的辐射。图2表示其中一个裂缝的几何关系。图2单裂缝的坐标关系裂缝平面与接地面平行,裂缝受水平电场Ey的激励。Ey沿裂缝是均匀分布的(即沿x均匀分布)。裂缝的激励场Ey可以等效为沿x方向的磁流。磁流密度,其中为裂缝面的法向单位矢量(沿z方向)。考虑接地板的反射影响,则源的磁流密度,由于裂缝宽度h<<λ,所诀y沿y方向也是常数,故相应的磁流Im可写为于是裂缝的辐射就等效为磁流强度Im相同的一系列磁基本阵子沿着x轴排列的连续阵的辐射。将磁基本阵子的辐射场沿裂缝长度W积分,就可以得到其远区辐射场为微带线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波长;传播常数式中εe为等效相对介电常数,εr为介质板介电常数。空气微带天线特性阻抗Z0

魏立柱;王卓;;基于FDTD的区域电磁场分析[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童;;Matlab与电磁场算法FDTD[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孟萃;陈雨生;程建平;刘以农;;瞬态电磁场对双层圆柱腔体耦合效应的三维FDTD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传统的扩展微带天线带宽的方法包括引入L型探针结构馈线(相当于加入电感实现LC谐振结构),添加寄生单元以及加载超材料结构等。这些方法均增加了天线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为其工程化应用带来难度。但是,除去上述方法以外,也可以通过激励单天线的各个模达到相同的效果,且设计出的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单个贴片、单层介质)、稳定性强、低剖面、宽带(降低Q值)、低损耗(非多层结构)等诸多优点。 要想实现单天线的多模激发,需要在阻抗特性调控和辐射特性调控两个维度进行仿真与设计。在CST中进行特征模仿真时,需要完成天线的贴片布局,以及缝隙和短路柱等,而不需要加入馈电的部分。随后通过观察电流、磁流分布进行进一步优化。要想在指定频带内得到需要的模式,在激励相应模式的同时还需要抑制其他无关模式或将无关模式移至带外。 在贴片上开槽会让模式向高频移动,在贴片上加载短路柱会让模式向低频移动,且短路柱的数量和直径会对仿真结果有显著影响。增加外部贴片大小,模式的强电流将从中心向超表面的边缘移动。馈电点的位置会影响磁流的方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创办

物理学核心期刊有:1.物理学报2.光学学报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4.光子学报5.中国激光6.物理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杂志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徐汇中学是地处繁华喧嚣的徐家汇商业中心的一所古老而宁静的校园,是一所特色、创新学校。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江南地区洪水泛滥,来徐家汇的难童很多,徐家汇本地居民无力食养,便将难童送至徐家汇天主教堂,请求徐家汇司铎设法收容并施教育。教士们见他们俊秀可教,时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的晁德莅慨然允诺,即拨茅屋数间,以充教室。1850生徒增至31人,且均优秀可教,故一改临时收容为有组织的教导,成立学校,取名徐汇公学,由此形成了徐汇公学的雏形。清光绪四年(1878年),因时局稳定,学生激增,旧校舍不敷应用,决定建三层大厦一所,后加高一层,即今之老校舍(已于1991年改建为尚学楼)。接着,又建西校舍二层(已于1991年改建为重德楼),上层为教员宿舍,下层为教室。1905年,学校为提倡体育,又新辟运动场,即今之大操场。1904年2月,学校因教外学生急增,故设上、中、下三院,实行分院管理。上院、下院授内生,中院课教外生。上院生有宗教活动,修养身心;教外生亦组织讲学会,后改“规勉社”。学校因而实行分层次的宗教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学生毕业后,送震旦学院或外洋大学进修深造。徐汇公学因奉耶稣会祖圣依纳爵为主保,故亦称依纳爵公学。这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历年主持校务的,大多为法意两国的神父,学校的内部组织及其管理方法,除具有耶稣会学校的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法意两国教育制度的色彩,这是与当时国内学校不同的。徐汇公学使用耶稣会公学章程,学校专收男生,为寄宿制男子学校。 1931年,教会向中国政府教育部门办理立案,易名徐汇中学。1949年上海解放后,实行学校教育和宗教分离的政策,并取消分院制。1953年6月改为市立,并开始招收女生。现校址为虹桥路68号。徐汇的名人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历届领导,都是当时社会上著名的专家学者南格禄 1849年创办,1850年定名徐汇公学 晁德莅 理学 1852-1866 马相伯 理学 1871-1874蒋若虚 理学 1880-1899 ,1901,1904,1905 潘谷声 理学 1902-1903 张若瑟 理学 1906-1907 山宗泰 理学,院长 1910-1911,1913-1914 ,1932-1934 姚缵唐 理学,院长 1912 ,1925-1928,1934-1937 翟彬甫 理学 1915-1924 万尔典 院长 1928-1932 张家树 理学,院长 1928-1937 ,1937-1943 沈百顺 理学 1937-1942 张伯达 理学,院长 1942-1943 , 王 方 理学 1943-1944 朱树德 理学 1944-1947 朱洪声 理学 张伯达 杨士达 徐 寅 , 主持工作副校长 , 支部副书记 李立农 汪劲松 , 主持工作副校长庄小凤 刘小燕 至今

知名校友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名良,曾名志德,字斯臧;又曾用名乾、钦善、建常,改为良,字相伯,或作湘伯、芗伯。晚年自号华封老人。张充仁(1907~1998)上海市人,马相伯是他的太外公。1914~1920年就读于徐家汇天主教会办的类思小学(徐汇公学附属汇师小学前身)。自三年级始,田中德校长(毕业于土山湾图画馆)挑选了包括张充仁在内的七八个美术成绩较好的学生,专门开办了图画班,每天下午放学以后,由他亲自传授绘画知识。1934年张充仁协助埃尔热创作《丁丁在远东》。自此,在法语系国家中约有十亿人通过《丁丁历险记》系列漫画中的“丁丁”认识他;张充仁三进爱丽舍宫,于1988年完成了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铜像雕塑;1994年,已经87岁的张充仁完成邓小平胸像。1987年,张充仁加入法国籍,并取得欧共体护照。1998年10月在巴黎去世,享年91岁。傅雷(1908~1966)学名傅怒安(又作怒庵),上海南汇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和作家。金鲁贤(1916~ )上海市人,是天主教会抚养大的孤儿。1926~1932在徐汇公学就读。1932年高中毕业时曾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词,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震旦大学。以后立志献身神学,1946年毕业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耶稣会神学院,并先后赴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深造。1950年获罗马额吾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85年被祝圣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戴顺智(1932~ )戴顺智兄弟几人都是徐汇中学校友,他本人高中毕业于1950年,是徐汇中学第100届毕业生。1983~1988年任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1980年起兼任南京市副市长,1988年任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1991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92年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92年9月~1997年6月任中国石油总公司驻美洲总代表,至离休。陈敏章(1931~1999)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43年毕业于徐汇中学附小汇师小学后升入徐汇中学,喜好乒乓球、足球运动。1949年高中毕业,是徐汇中学第99届毕业生。在完成中学六年的学业后,考入了震旦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54年入党,1955年毕业。历任广慈医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研究员、教授、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会第19届副会长。1984年9月起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直至1998年3月退休。1989年任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中共第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中央委员。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霍普金斯等大学授予金质奖章、名誉学位和荣誉称号。1999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68岁。在十多年卫生部领导岗位上,陈敏章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人民赞誉他“是一位热爱医学事业并有突出专业成就的好医生,一位任部长后每年大年初一都回医院看望病人和同事的好领导,一位可以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好师长、好朋友…”。一句最简单的话“好人好官陈敏章”就是对陈敏章校友的最高评价。严义埙(1939~ )1939年生于上海市。1950年进入徐汇中学就读初一,至1956年高中毕业升入清华大学。1962年毕业于清华无线电系电子器件专业,同年考取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微波电子学专业研究生。1967年毕业后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是我国红外光学薄膜的学术带头人。后又赴西德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两年。1993~2001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光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红外遥感学会理事长。严义埙是全国人大第七届~第十届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周兴铭汪应洛(1930~ )管理工程专家,安徽人。1943~1949年就读于徐汇中学初、高中。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留校任助教,旋即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随苏联专家攻读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1955年研究生毕业返校,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管理工程学者。1958年起,迁往西安交通大学,历任教授、管理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安交大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校友已出版专著16部,全国统编教材5部,《汪应洛文选》1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卷》系统工程应用篇,发表论文200余篇。他是我国管理工程学科的开拓者,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工程人才,推动了我国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转化。魏敦山(1933~ )建筑设计专家,浙江慈溪人。1951年徐汇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1955年毕业后,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特别长于体育建筑设计,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设计师,设有“魏敦山建筑创作室”,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敦山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1986年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1994年获“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实现了建筑的光荣和梦想。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校友还设计了其他知名建筑,如虹口足球场、云南红塔体育中心、宁波北仑体育馆、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上海F1国际赛车场、上海(旗忠)网球中心,……褚君浩(1945~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1962年于徐汇中学高三毕业。他从小深受科普知识熏陶,初中时就开始看相对论,高中时开始阅读原子物理学。1962年高考,他的物理成绩得了满分,进入了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四年后大学毕业,正值“文革”,褚君浩被分配到中学任教。当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时,褚君浩把握机会,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现任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大—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像信息实验室负责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被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紧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提出了HgCdTe的紧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CXT公式(C即褚君浩)而广泛引用……为我国物理科学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陈心昭(1939~ )上海市人。1952~1955年在徐汇中学就读高中。1960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该系研究生深造,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工业大学执教至今。1980~1982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半,获工学博士学位。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6月~2004年1月被任命为合肥工大副校长、校长。曾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合肥工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主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陈心昭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器振动噪声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近30项,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叶辛(1949~ )学名叶承熹,生于上海。1963~1965年在徐汇中学就读初中一、二年级。在徐汇时已初露写作才华,他的作文常作为范文向同学介绍,还特许他进图书馆借书阅览。初三转入外滩九江中学,不久即遇上文化大革命风暴。1969年早春去贵州山乡插队,在遥远蛮荒的乡间整整呆了十年又七个月。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边工作(干农活、教小学生),一边坚持学习写作。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共出版几十部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华都》等,“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文集》(十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都深受读者欢迎。小说《孽债》1995年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由他自己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引起全国轰动,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2008年,小说《孽债Ⅱ》出版,也将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叶辛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任九皋(1924~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北京。1988年入藉新加坡。1938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学习五年,1943年春季转入震旦大学附中读高三。1948年震旦法律系毕业,当了一名律师。1952年应聘去台湾,供职于石利洛洋行,也办过小型工厂,做过进出口业务。后来去澳大利亚引进奶牛发展饲养业。1963年成立林麦公司,主营服装出口加工。同年,台北徐汇中学复校,任九皋校友即给予支持,捐赠美金2000元作为奖学金。1993年退休。1994~1997年间又在澳大利亚建立购物商场和INTRO地产公司,2000年收购澳洲Darling Dawns Foods Company并任首席执行官,总部设在新加坡。2001年英文版自传《一千两金》出版,2003年又出版了英文本《大生意小故事》,两书均已译成中文。2005年,任九皋成为澳大利亚华人首富,2006年《福布斯亚洲》杂志公布新加坡40大富豪排行榜,任九皋名列第八。为发展祖国经济,任九皋多次返回上海。1999年8月,他来到母校。他思念当年的校长张伯达神父,想念同窗好友,关心母校的发展。自2000年起,他以44届的名义,或以他公司的名义,捐赠巨款资助母校建设:2000年,建设马相伯校长纪念碑,约人民币27万元;2001年,捐赠重德楼四楼电脑房全套设备,约人民币44万元,2002年,捐赠重德楼底层多媒体教室全套设备,约人民币24万元;2005年,捐赠重德楼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约人民币60万元;2006年,在母校设立“任魏维拉夫人奖学金”,投入基金人民币100万元;2007年,又捐赠美金50万元,以支持母校建设创新实验室,还每年资助三名学生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每人每年万新加坡元。八年来,任九皋校友先后捐赠折合人民币近700万元,大大改变了校园环境,改善了教育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科学实验的平台,也激励了徐汇学子勤奋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接受了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朱蒙泉(1925~2008),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北京。1938~1944年在徐汇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后,进入震旦大学医学院。不久,进修道院,决心做心灵医生。1963年留学美国,攻读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到法国研究心理分析和家庭治疗后,在美国为各地家庭和青年作专业性服务。1999年离开美国,到澳门社工学院执教,从事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训,并在港澳台地区及美国等开展夫妇恳谈会等社会服务活动。2001年11月,汪劲松校长率团访问台北徐汇中学。由44届校友和台北徐汇中学牵头,在校庆151周年暨在台复校38周年大会上,朱蒙泉神父向上海徐汇中学捐赠了以他已故胞兄朱任泉命名的“朱任泉校友清寒优秀奖学金”。汪校长代表学校接收了朱蒙泉神父的捐赠。自2002年5月起每年一次向上海徐汇中学清寒优秀学生颁发奖助金;第三年开始还向教师颁发奖教金。每年共人民币4万元。朱神父还克服了严重的病痛,三次回母校为获奖师生颁奖。2006年4月28日,朱神父准备养足精神参加第二天的颁奖会。可是到了晚上朱神父仍然高烧不退,身体非常虚弱。在区台办帮助下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他还口述了讲话内容,由他的学生来到学校颁奖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徐汇师生无不为之动容。2007年6月4日,朱神父在亲属陪同下最后一次来母校颁奖,还作了深情的讲话,勉励学生要记得感恩。八个月以后,朱蒙泉神父离开了人世。他的风范永远留在徐汇人的心中。陶义训(1926~ ),江苏昆山人。著名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专家。1938~1944年在徐汇中学就读初、高中六年,学习成绩异常优秀。除进中学第一学期外,他几乎包揽了所有考试的年级第一名。高中毕业后升入震旦大学医学院,1951年毕业,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57年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1977年转入上海市医学化学所任副所长。现任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授、副系主任,《检验医学》杂志名誉主编、美国临床化学学会会员、法国生物化学学会名誉会员和美国Point of Care杂志编委。1984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WHO)试剂生产合作中心,任中心主任,并连任至今。1990年被聘为WHO卫生检验服务专家咨询团成员。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如“早期妊娠检验法”“早早孕诊断的单克隆抗体二点一步酶免疫法”“抗链球菌溶血素O快速诊断试剂盒”等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主编的高校教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被评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陶义训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3名,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1967~1976年还被专门借调参加了《法汉词典》和《英汉大词典》的编撰工作。陶义训校友在44届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老班长”的称呼至今还充满了同窗学友对他的敬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分区

侧重领域各有不同吧。按期刊质量来说,《光学学报》是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是SCI,后者更好一些。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城市:大部分省会和沿海发达地级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刊物名称及刊号 主办单位 所属学科(一级)检索系统摘引情况应用力学学报ISSN1000-4939 CN61-1112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 ISTIC实验力学ISSN1001-4888 CN34-1057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力学与实践ISSN1000-0879 CN11-2064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应用数学和力学ISSN1000-0887 CN50-1060 重庆交通学院 力学 EI(英文版);ISTIC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ISSN0254-7805 CN42-1250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力学学报(中、英文版)ISSN0459-1879 CN11-2062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SCI、EI(英文版); ISTIC力学进展ISSN1000-0992 CN11-1774 中科院力学所 力学 ISTIC计算力学学报ISSN1007-4708 CN21-1373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工程力学ISSN1000-4750 CN11-2595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EI; ISTIC计算物理ISSN1001-246X CN11-2011 中国核学会 物理学 ISTIC发光学报ISSN1000-7032, CN32-1116 物理学 光学 ISTIC物理学报(英文版)CN11-3028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光电子激光ISSN1005-0086 国家自然基金委 员会信息学部、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声学技术1000-3630 中国科学院东湾研究站 物理学 声学 ISTIC电波科学学报ISSN1005-0388, CN41-1185 中国电子学会 物理学 无线电物理 ISTIC光学技术ISSN1002-1582, CN11-1897 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光电集团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应用声学ISSN1000-310X, CN11-2121 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 物理学 声学 ISTIC高压物理学报ISSN1000-5773, CN51-1147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EI; ISTIC工程热物理学报ISSN0253-231X, CN11-2091 物理学 热学 ISTICCommunication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SSN0253-6102 物理学 SCI,ISTIC红外技术ISSN1001-8891, CN53-1053 物理学 光学 激光与红外ISSN1001-5078, CN11-2436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子行业 物理学 EI低温物理学报ISSN1000-3258, CN34-1053 物理学 ISTIC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ISSN1000-3819, CN32-1110 固体电子学的一级刊物 物理学 EI; ISTIC原子核物理评论ISSN1007-4627, CN62-1131 中国核学会 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ISSN1000-0364, CN51-1199 物理学 ISTIC激光杂志ISSN0253-2743 物理学 EI; ISTIC红外与毫米波学报ISSN1001-9014, CN31-1577 中国光学学会 物理学 EI; ISTIC高能物理与核物理ISSN0254-3052, CN11-1825 物理学 ISTIC应用激光ISSN1000-372X, CN31-1375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中国激光ISSN0258-7025, CN31-1339 中国光学学会 物理学 光学 EI(英文版);ISTIC量子电子学ISSN1001-7577, CN34-1078 中国光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 物理学 ISTIC光子学报ISSN1004-4213, CN61-1235 物理学 ISTIC物理ISSN0379-4148, CN11-1957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量子光学学报ISSN1007-6654, CN14-1187 物理学 光学 ISTIC光学学报ISSN0253-2239, CN31-1252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声学学报ISSN0371-0025, CN11-2065 物理学 声学 EI; ISTIC物理学报(中)ISSN1000-3290, CN11-1958 物理学 ISTICChinese Physics LetterssISSN0256-307X, CN11-1959 物理学 SCI物理学进展ISSN1000-0542, CN32-1127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数学物理学报(中、英)ISSN1003-3998 CN42-1226 中科物理与数学所 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 ISTIC(中文版)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第33卷

不同领域差别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3-4比较好了,至少是主流期刊吧。生物方向不太了解。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生物学上,国际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3-4已经很不错了,国内的核心期刊都很少被SCI收录,即使收录了也很少达到这个因子。至于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怎么算,价值有多大,这个很少关注。

影响因子也看是什么机构收录的,国内的如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有他的影响因子,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SCI收录,国内很少有杂志能被收录,国内学校发的一般也就看在国内的影响因子,在国外如果SCI 3-4就属于高区的文章了(生物学),也就是说水平相当高了。

去你图书馆看看,很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怎么样

南方农业学报为2012年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扩展版,对文章内容要求处于中等程度,但格式要求比较严格。其审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我投后一周内就有回复,另外对稿件有其格式要求。为了减少编辑审稿时间,可以投前参考期刊发表的文章。编辑审核通过后是专家评审(需交审稿费100元),专家审稿15天左右能有回复,如果评审专家同意发表,就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基本上就搞定了。周期总时间:一周(编辑初审)+两周(专家审稿)+两周(录用通知)+作者修改时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