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自然科学类学术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0:22:41

自然科学类学术类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别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这个类别很广,汉斯出版社有本(自然科学期刊),期刊领域包含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计算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生态学、病毒学、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高能量/高能率、等离子物理。你可以借鉴下

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

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欢迎大家阅读!

1、按研究领域和对象,可分为人文社科类论文、自然工程类论文与医学科学类论文。

人文社科类论文是以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人文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复杂交错。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人文社科类论文可细分为哲学学科论文、语言文学学科论文、历史学科论文、艺术体育学科论文、经济学科论文、政治学科论文、法学学科论文、管理学科论文、教育学科论文等。人文社科类论文就研究方法与行文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分为论述型、评价型、考证型、证明型、介绍型、诠释型、调查报告等论文类型。

自然工程类论文,也称为理工科类论文,其研究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自然科学论文侧重于对自然本体进行研究和描述,揭示自然界发生的客观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强、计量细、实验数据多等特点。工程科学论文侧重于运用科学和技术原理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自然工程论文按照功能和属性,还可以将其分为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论文与科学调查(考察)报告等。

医学科学类论文,也称医科类论文。医科是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学科统称,医学科学类论文就是以人类自身身体及其所患疾病、所受损伤等为研究对象,以诊断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机体健康为目的。

2、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设计型学术论文。

理论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比较广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即抽象的理论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证明、数学推导和综合考察等。

实验型学术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成果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它的核心内容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形成结论或提出作者的见解。

描述型学术论文是以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考察、观测和分析,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描述、说明和比较,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因此,它的重点在于说明事物和现象是什么,并确认其种属、学科等,和类似事物或现象有何不同,而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逻辑分析。

设计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工程、新产品的设计,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新的设计方案或实物进行全面论证,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或引出某些规律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1500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资料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二 自然科学的发展特点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47-02 摘 要 自然科学是涉及各行各业的研究领域的大学科,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自然科学人员所必须切身认知的内容。本文通过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科学,整理自然科学的认知模式,探索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自然科学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其涉及的知识层次、知识面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自然科学的特点 (一)自然科学的获得方式 中世纪末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孕育期,当时最杰出的人物,13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和事实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他指出:“大家公认,我们通过三条途径获得知识,即权威、理性和经验;然而,当权威不知道事物的理由;理性也不能分辨是诡辩还是论证时,除非结论为经验所证实。”正是由于罗吉尔•培根的提出和倡导“实验科学”,强调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以可靠性。 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进一步指出,实验科学最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利用实验来增加积累事实知识,并提出:“从感觉和特殊出发构造公理,然后是连续不断地、逐渐地上升,直至最后达致最普通的公理。”正是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指导和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作为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获取方式上依然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作为其获取的主要途径。 (二)自然科学的归类和整理 当我们在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知识并不是科学规律。一般而言,从科学知识向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过渡要经过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知性认识:只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系统化并加以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科学规律。 理性认识:主要是在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便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而不然的联系。 在科学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中相应发展出各种科学方法,可大致分为:广义归纳法(本能归纳、常识思考归纳和批判性科学研究归纳)、演绎法(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三段论为基础,符号化过程,数理逻辑,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法(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论其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类似性;虽然类比法逻辑根据不充分,但是它提供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 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科学在推理上的所透露出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法,可以说是将人类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思维的经验提升到基本思维规律和基本思维方法的高度。 (三)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和可错性 哲学家布朗指出,“合理性”概念的古典模型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则性。科学的合理性首先表现在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逻辑关联中;其次经验和理论规律间存在相互支持的逻辑关系;另外就是理论规律的合理性突出地表现对某些经验规律的矫正;科学规律的合理性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明。 针对科学的可错性,我们通过20世纪初,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所指出来说明: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科学和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在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观念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二、逻辑与非逻辑问题 由上面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归纳法作为科学假设或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借助这一方法,通过大量实验进行概括,构建解释所观察的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新体系,其可靠程度虽然不够,但却富于创造性,它是作出理论发现的重要方法,然而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归纳法来获得。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发现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 而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演绎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用一般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事物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人们需要借助某一普遍法则或原理,也就是说,演绎法应用的结论受初始条件的制约,前提正确,才能确保演绎正确。但是由于演绎法是将一般原理推广应用现象的过程,很难导出新的概念或经验。达尔文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总结:我必须从大量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理出发,我怀疑原理中有谬误(在他看来,用演绎法在生物学领域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演绎法的纯逻辑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就如同科学社会学家巴伯在《科学与社会秩序》中分析说,强调科学发现过程中逻辑的作用这样一个惯例漏掉了科学中大量最重要的东西,漏掉了所有可能的错误,漏掉了科学发现者的所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漏掉了所有对已有发现成果的思考,漏掉了所有对周围世界认真探索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家莱恩•杜波斯曾在《路易•巴斯德》中写道:“构成科学的原材料不仅是科学家的观察、实验、计算,而且还有他们的冲动、梦想和愚蠢。” 三、从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自然科学的发展 从创造性角度来看,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和潜意识、逻辑和非逻辑交互作用的过程。当出现问题,研究者就会出现一个“主观模拟”过程,他们会去主观想象周围事物,并集中注意到某些特定现象,运用主观的臆测获取表达形式,然后运用科学的语言把心中的发现和想法描述出来,形成真正的科学假说,然后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论证检验。 不仅如此,科学发现的过程还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互统一。即我们所常说的:“破而后立。”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家廷德尔说,知识一经获得,便给自己的周围投射上微弱的光亮。重大的科学新发现一旦作出,成功的科学家立刻会从可能的角度予以观察,并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相联系,以发现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四、几种常见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 归根结底,自然科学研究是对先前思想和行动所依据的学所及原理不断进行检验的一种思想活动,有条理的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基本特点。 “大胆的想法,难以证明的预期,以及推测性的思想,是我们解释自然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把握自然的唯一法则和唯一工具。”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苏越,黄展骥.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武宏志,周建武,唐坚.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2) 4.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2) 5. 科学论文范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8000字

参赛方式及评定说明 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可靠、文字简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能经得起理论上的推敲和实践检验。主要根据学术论文、科技建议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3、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六、作品申报(一)申报参赛的作品为2009年7月以来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和国家级竞赛获奖的作品不在申报之列。(二)申报的作品分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三)根据参赛作品类别分别填写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申报书、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申报书、科技发明制作作品申报书!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竞赛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四届“冯如杯”竞赛正式申报说明一、 申报资格:凡在竞赛当学期初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 正式申报时间: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4年4月4日14:00至4月8日14:00学生创意大赛 2014年4月4日14:00至4月8日14:00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014年4月4日14:00至4月8日14:00三、 申报方式:1、在正式申报期间内,实名登陆“冯如”创意创新中心网站 ,在我的项目列表中点击“推送项目”。 2、实名登陆“冯如杯”竞赛网站,点击导航栏中“比赛入口”,开始正式申报。注:①正式申报期间作者信息不允许修改;②在正式申报期间内,需将项目提交到学院分团委;③项目提交后,申报信息将不允许修改;④网站的登录账号为“冯如”创意创新中心网站上创建项目时所使用的账号。 四、 申报类别:1、“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为三大类别共12个项目类型 (1)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5个项目类型:机械制作(结构设计、机械、模型);机电控制(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材料工艺(能源、材料、石油、化工、化学、生态、环保);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电信、通讯、光电、遥感);综合(数理、生命科学、新媒体艺术)。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只有1个项目类型。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6个项目类型:哲学、经济、法律、社会学、管理、教育。 2、“冯如杯”学生创意大赛分为两大类别共6个项目类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5个项目类型:机械制作(结构设计、机械、模型);机电控制(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材料工艺(能源、材料、石油、化工、化学、生态、环保);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电信、通讯、光电、遥感);综合(数理、生命科学、新媒体艺术)。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只有1个项目类型。 3、“冯如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包括“已创业”与“未创业”两大类别,共设7个项目类型: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B.生物医药类;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D.电子信息类;E.材料类;F.机械能源类;G.服务咨询类。以上7组作品分类评审,共同评奖,评审过程中不区分已创业项目和未创业项目。 五、 作品要求:1、“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参赛作品可以是:①项目内容虽然和教学计划有关但有较大创新或运用了较多的知识完成的作品;②教研室科研课题的一个子课题;③学生自选的课题;注:软件类项目中以下作品不列入参评范围;①BBS系统(如社区、论坛等),独立开发内核的系统除外;②单一功能的展示类网站(如门户站点、主页等),基于B/S的软件系统(如电子商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除外。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等作品也可申请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竞赛。包含已被采用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等内容的作品,须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2、“冯如杯”学生创意大赛各类作品都以论文(报告)的形式提交,论文(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①创意主旨的阐述、创意背景及解决的实际问题;②可行性的论述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状况分析;论文(报告)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要有依据,要注明相关的参考文献。 3、“冯如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①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由省级或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②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由省级或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③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或具有同等资质机构的鉴定证明;④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⑤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参赛作品为一份完整的创业策划书,作品必须有明确的方案名称和设计的企业名称。作品应描述公司的商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说明所需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等。鼓励已经开展实际经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参赛。 六、 论文要求:1、“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带项目论文,论文须按统一格式书写,字数在3000字以上,论文评分记入作品总分。自然科学类论文须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每篇字数在8000至20000字之间,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的论文原则上不能申报自然科学类论文的评审评奖。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每篇字数在3000至8000字之间,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每篇字数在3000至15000字之间。英文论文在4000单词以上,同时必须提交中文对照版论文(论文格式具体要求可通过登录竞赛官方网站,点击“资源下载”下载)。(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须准备纸质版论文一份,于2014年4月11日前以学院为单位交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和创意大赛项目不须上交纸质版论文。 2、“冯如杯”学生创意大赛(1)各类作品都以论文(报告)的形式提交,内容应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创意主旨的阐述、创意背景及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部分包括可行性的论述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状况分析,理论知识要有依据,要注明相关的参考文献。(2)论文(报告)要严格按照要求格式,每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论文格式具体要求可通过登录竞赛官方网站,点击“资源下载”下载。 3、“冯如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参赛作品为一份完整的创业策划书,作品必须有明确的方案名称和设计的企业名称。作品应描述公司的商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说明所需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等。鼓励已经开展实际经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参赛。(2)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3)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在报名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4)创业策划书纸质版、上述相关证书及证明,需于2014年4月11日前以学院为单位交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七、 项目人数要求:1、“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各类参赛作品,第一作者的工作量原则上应超过整个项目工作量的40%。科技发明制作类中信息技术、材料工艺、综合类作品及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其余作者要求每个人工作量不低于15%,每个项目至多申报5名作者;机械制作、机电控制类作品的其余作者要求每个人工作量不低于10%,每个项目至多申报7名作者。 2、“冯如杯”学生创意大赛中每个项目的作者不超过4人。 3、“冯如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3-10人;第一作者的工作量至少占整个项目工作量的25%,其余作者要求每个人的工作量不低于8%。 八、 参加项目数要求:每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的学生创意大赛、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分别仅限一项。同一核心技术的项目作品不得重复申报。 九、 重要说明:1、综合类只包括数理、生命科学、新媒体艺术三个领域,属于其它类别的作品申报综合类将无效。 2、跨学科的项目作品选择一项突出其最主要特点的类别进行申报。 3、参加本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各类论文不得参加本届“冯如杯”学生创意大赛。 4、竞赛期间,组委会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对参赛项目进行公示,对其参赛资格进行审核确定,对出现的问题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竞赛奖惩条例》进行严肃处理。 5、比赛相关资源请至“资源下载”板块下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