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纪录片河西走廊论文研究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23:47:37

纪录片河西走廊论文研究参考文献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中国地图上甘肃省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西安,手掌直抵新疆。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到了今天,这儿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文物古迹多元而且极其丰富,保护状况如何?是否面临困难?对文化传承又发挥着什么作用?怀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河西走廊。从兰州出发,过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西端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河西走廊的文物品类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文物价值突出,简牍、彩陶、壁画、岩画、雕塑、古城遗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条灿烂夺目的“文化长廊”。因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大小石窟星罗棋布地点缀于走廊沿线,于是,河西走廊又被人们称为“石窟艺术走廊”。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分别从阳关与玉门关进入新疆。河西走廊因此成为古丝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物质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对于河西走廊的这一优势,季羡林先生这样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敦煌,是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精美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千余年,几番修建,累积而成。现存洞窟735个,壁画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于近代发现的敦煌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价值震惊世人,也由此衍生出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虽在世界,敦煌却在中国,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大到无法衡量。在敦煌,记者采访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为了保护莫高窟,她在敦煌一呆就是50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说,丝绸之路的东边目的地本是西安,敦煌只是这条线路的中途站。但敦煌的优势在于,历经多少朝代的战乱更迭却没有受到大的损害,因为偏僻,远离中原,它的文化累积一层一层都得以保存,于是成了一个最为完整的古代艺术博物馆——这是敦煌的大幸,同时也带给今人一个巨大的保护难题。“莫高窟正在衰老。我们的一项工作,就是阻止这些洞窟老化。”樊锦诗介绍,她们请来了专门的修护队伍,对洞窟实行科学检测与原状修复。莫高窟壁画病害的症结在于盐,盐渍会使壁画腐蚀脱落,因而被称为壁画的“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窟内的湿度,同时抢救已有霉变迹象的壁画。窟内空气湿度的安全点,是必须控制在62%以下。所有对外开放的洞窟,一旦空气湿度超过62%,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00PPM,就会马上中止游客参观,保护起来等待空气流通。莫高窟去年迎来游客近80万人,在天气暖和的旺季,日游客量会高达七八千人。但据科学测算,莫高窟每天可以容纳的游客上限是3000人,超过这个数目,就有可能损害窟内的壁画与雕塑。樊锦诗说:“保护与展示,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需要解决这个矛盾,在保护好的大前提下,让更多人体验莫高窟的大美无言。”作为解决方案之一,敦煌研究院正在大力建设“数字敦煌”,利用数字技术让游客在电脑屏幕前就能全方位欣赏莫高窟。将于明年5月正式开放的莫高窟游客中心,会提供虚拟游窟、3D体验等各种全新服务,届时游客们在游客中心就能充分体验洞窟艺术之美,从而减轻真实洞窟的压力。在武威城南的天梯山石窟,保护状况又不一样。这儿的石窟因为开凿时间早,被史学界誉为“石窟鼻祖”,是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的艺术源头。天梯山石窟依山开凿,今仅存3层,洞窟17处,佛像雕塑100余尊。这儿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游客的压力,它的威胁主要来自石窟正面的水库。石窟管理人员介绍,为了完好保存石窟造像,防止被水浸泡,能够移动的石窟造像都已暂时迁往别处保管。留在这儿的,多是无法迁移的大型造像。大佛窟就是一例。它是天梯山石窟的代表作,依山凿窟,形体巨大,观之令人震撼。一尊高达28米、宽达10米的释迦牟尼造像安坐洞窟之内,正面朝西,左手抚膝,右手前伸,形态栩栩如生。大佛周围侍立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尊者。七尊造像神态逼真,风采各异,艺术手法极为高超。而且,窟内南北两壁还绘有壁画,依稀可见云纹龙、梅花鹿、马驮经卷等画像。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山体雨水渗透,这些壁画已有大半脱落。窟内七尊造像的脚部都曾长期浸泡在水库之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在大佛窟与水库之间建造了一条防水大坝,才彻底解决了石窟被水浸泡的问题。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又相继启动窟基护坡、加固雕像、修复栈道、安放壁画等系列工程。那些被暂时迁出的天梯山石窟雕像与壁画,将在维修工程结束、具备防水条件之后,再度迁回这片“诞生地”。在酒泉西北方向的戈壁滩上,藏有一座精美的古墓——丁家闸五号壁画墓。之所以说它精美,是因为在这座东晋墓葬的墓壁上,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在阴暗的墓室内,借助照明灯观看这些壁画,依然会为其色彩之绚烂、线条之流畅、构图之精美、人物之饱满而深深赞叹。壁画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描绘天上、人间、地下的情景。天上、地下部分的内容源自神话传说,人间部分的内容则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反映——他手执尘尾,高案踞坐,正在观赏伎乐。他的对面是一派热闹的歌舞场面:有弹筝者,有吹箫者,有演奏琵琶者,还有数个舞女跃身腾空,彩裙飘动,仿佛要脱壁而出。管理人员介绍,这些壁画为后人再现了河西贵族王公的生活场景,并凭借其千姿百态的画面、细腻高超的画技,被研究者誉为魏晋绘画艺术的“地下画廊”。可惜的是,这些穿越千年的壁画已经极为脆弱,受损情况让人触目惊心。其描绘地下部分的画面,已经被水浸泡,斑驳脱落,几乎不可辨认。描绘人间部分的画面,也因为历史上盗洞的打入而遭到破坏,画面完整性受损。如今,想要完整清晰地观看这个“地下画廊”,只能去酒泉市博物馆看复制拓印之作,才能勉强“一睹全貌”了。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动文化大省的建设。对于文化积淀深厚、历史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的甘肃来说,建设文化大省可以说已占到先天之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甘肃政府制定了“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发展思路。“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包括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而“十三板块”的第一板块,就是文物保护。在这个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中,河西走廊占据了重要位置。一大批文物古迹,如敦煌莫高窟,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鸠摩罗什寺,以及长城、阳关、玉门关等大型遗址,都被列入专项保护项目,划拨资金进行保护与修缮。甘肃还有一条保护文物的思路,就是整合政府与社会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保护工作的良性开展。提及这些,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说:“在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之后,我们要把具体任务从省委、省政府交到社会各界和基层办事部门手中,让他们承接信息,承接责任,参与建设。”从顶层到基层、从重点到全面,甘肃正以实际行动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推动文物保护的路子。挑战当然也存在。采访中记者就已看到,河西走廊的文物资源虽然丰富,但综合利用水平并不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依然有待发掘。一些石窟寺、古建筑、古遗址等大型文物面临的险情并没有彻底排除。安保设施相对落后,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保护规划也需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先辈在河西走廊留下了浩瀚灿烂的文物古迹,能够看到它们,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福气,而能否保护好它们,把这份历史记忆传与后世,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考验。走在河西走廊,常有这种感受:记忆是需要载体的。这儿的天太苍茫,地太辽阔,黄沙与戈壁似乎无边无际,人在其中行走,渺小到几乎不值一提。这无尽的黄沙与戈壁,究竟掩埋了多少时间与故事呢?大漠孤烟、边塞烽火、胡笳羌笛、丝路驼铃……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一切,不管是喜是悲,是成是败,本该都有几丝痕迹的,以作后人追认这段历史的凭证,可惜,时间太久远了,不少遗迹已经带着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永远消失在了朔风之中。在阳关故址,我们已找不到那座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关隘了,它早已坍弛,坍弛在戈壁风沙中,坍弛在岁月静流里,化为不可辨认的废墟。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烽燧,无言地提醒远道而来的探访者:这儿,曾有一座西通楼兰、东望长安的阳关古隘。今天,我们只能从千古绝唱《渭城曲》里、从哀婉动人的《阳关三叠》中,去想象那座传奇的关隘——真正的阳关,已难寻觅。但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同样富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等待我们的关注。接续这份历史记忆,并使之亘古流传,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华夏民族,准确的说是汉族,真是不容易,汉朝强盛了400年,到南北朝又被人欺负了300年,到隋唐又强盛了几百年,到宋朝又被欺负,到明朝又崛起,到清朝又衰落,每次汉族的重新崛起都要学习那些我们看不起的游牧部落,使自己重新变得多元,然后才能强大,所以多元还是要的,现在网络上很多观点都是说,欧洲多元化的失败,就认为多元化是错的,但是多元本来就是痛苦的融合,你现在小痛,将来才不会大痛。像汉族一样,被外族一欺负就欺负几百年,被外族瞧不起,不仅践踏你的肉体,践踏死你后还会指着你的脊骨骂:你是奴隶!!!,这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清楚,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时代,结果蒙元屠杀汉人1200万、明朝的衰落导致张献忠屠川300万,历史一次次的重演。弘扬我们的文化,修复我们的文化,尊重和爱护我们古人留下来的遗产,无论多穷河西走廊人做到了,所以文化毁灭这样的结局在河西走廊才能被避免。

历史上最早的河西走廊为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人、月氏和汉藏羌等民族的聚居地。吐火罗人分北路及南路往东方进发,直至受匈奴所阻为止。北路的部分在龟兹及焉耆定居,建立了龟兹及焉耆等国,并分别发展了龟兹语及焉耆语。

《河西走廊》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研究论文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虽然名字听上去平平无奇、朴实无华,但看完纪录片之后,会让你只想背起行囊走一趟河西走廊。它做到了“让历史活起来”,具有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力量。        《河西走廊》没有采取学者专家访谈的模式,没有采访,没有纪实段落,完全用解说与音画牵引,成为一部电影式“讲故事”的纪录片。于是,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因为一个个重大事件、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令人不知不觉中走入其中,融入其间。河西走廊的山川地势、历史事件、民俗生活、经济战略、学术研究、宗教信仰、艺术风格,以及因河西走廊而开启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对接全世界的大格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烙印。       《河西走廊》就像一本会活动的历史书,它能帮你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认识到到西北的战略地位,体会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

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之处是很多地方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链接:

第六集《丝路》的后面有这样一段台词写得很平实,居然让我热泪盈眶:“这熟悉的音律,让裴矩的思绪飘回了二十年前,他想起了第一次前往张掖之前的雄心壮志,想起了编撰《西域图记》时的艰辛,更想起了大业五年,焉支山下,他为隋炀帝安排的贸易盛会......

当时的宫廷乐师,似乎也演奏了这曲《西凉》......细弱的丝弦拨动了裴矩苍老的心,曲终人散,已是夕阳西下......

《河西走廊》改变了以往再现丝绸之路的传统思维方式,它不再是单纯的历史纪录,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演绎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的文化与历史。

该片对丝路文化的全方位展现,实际上是用现代视听媒体的手段来重塑和表现历史,也就是透过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传达历史及人们对历史的见解。

河西走廊工业化对策研究论文

第一章:环境与地理第一节 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至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至4摄氏度。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酸雨污染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水资源危机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弃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的淡水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森林植被破坏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第二节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正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3)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人文社会因素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第三节 青海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的重要性青海是著名的长江、黄河及国际河流、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头”和“中华水塔”之美称,由于青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流域的生态。青海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对本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状:青海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省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国第4位,在青海高原辽阔的地域内,冰川、戈壁、沙漠、石山、雪山等占三分之一,全省森林覆盖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上游的大通河、湟水河、隆务河、玛柯河、多柯河和澜沧江的扎曲河等流域,这些地带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一旦遭到破坏,则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崩溃,很难恢复生长,既是恢复,要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由于地广人稀,高原地区植被景观复杂多样,繁育了众多的自然资源,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A森林资源全省有林地面积万公顷,疏林地面积万公顷,灌木林1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其中乔木林覆盖率%,远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B湿地资源青海省是我国江河最多、湿地资源极为丰富的重要省份。长江、黄河、澜沧江出自青海省的水量分别占各自流域的%、25%和15%。境内湖泊众多,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39个,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5%。C野生动植物资源我省是全国野生动物资源大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00多种,其中:鸟类290余种,兽类100余种、鱼类有5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4种,列入受保护的“三有”动物(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有科研价值的动物)如藏羚羊、野牦牛、野毛驴、雪豹、白唇鹿、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其中有发菜、雪莲等7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D草地资源草地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全省共有草地总面积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省绝大部分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目前草地鼠害面积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青海省的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对本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维护整个长江、黄河水系的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生态水土流失加剧青海变风力、水力、冻融侵蚀的土地面积,到目前为止已达到近4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是巨大的:一是破坏土地资源,二是破坏土地生产能力。F生态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省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064年均增长率为%。青海省的沙漠化面积还会增加,而且还严重。G生态水资源减少青海每年有大范围的干旱缺水,青海的水资源减少,缺水问题突出。第四节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可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高原生态暖干化趋势发展加剧的大背景控制下,人为不合理开发资源,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加剧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共同影响所致。原因之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退化的加速和促进影响。在早期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中受到盲目追求牲畜存栏数错误思想的影响,天然草地的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原因之二: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直接对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问题不断产生。原因之三: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

论文在网上下载 会被查的 还是自己写吧

答案提示:(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为万亿米3,居全世界的第六位。耕地亩占有量不足世界3/4,人均占有量2300米3,不足世界1/4,列世界109位。 全国水分亏缺,2000年水赤字500亿立方米左右。 (2)地区分布不均,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时间分配不均(4)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每毫米降水生产率1kg,高产田,以色列2kg。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5)水域污染严重。全国有监控的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受到污染。26个主要湖泊、水库中60%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相应的节水、保护对策:

启用精通经史典籍的山西人 裴矩 ,他突然想起三国曹魏时期的敦煌太守仓慈(淮南人), 当时遇到同样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于是 裴矩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裴矩对这些商人的想法有了准确的认识。裴矩策略减税,商路上设置新的驿站聚集点,集中派军队保护通过河西走廊,完美的体现了降低交易费用创造财富的巨大推动作用,裴矩推行的这一系列贸易政策,使得河西走廊重新恢复了兴盛与辉煌。 隋炀帝打败了位于祁连山南部的游牧部落吐谷浑,保障河西走廓的安全。         裴矩在《西域图记》中详细记载了44国的情况,并绘制了大量地图,更为珍贵的是在这套书的序言中 从地中海东岸通往敦煌的三条重要通道 :  北道: 地中海-士尔其伊斯坦布尔-渡过北流河到突厥可汗庭-经铁勒部巴里坤湖进入新疆-向东过哈密-沿天山北麓进入河西走廓; 中道: 从波斯湾到伊朗--经过乌斯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翻越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 库车 焉耆-吐鲁番到敦煌; 南道: 从印度洋到印度北部-经过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南麓-经过喀什 库尔干 叶城-和田 若羌-到敦煌。          隋炀帝开凿运河,开疆拓土,经营西路,重开丝路,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奠定了大唐繁盛的基础,正因他急于求成、不恤民力,耗尽了国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可谓是隋炀帝“利在千秋,罪在当代”。        有个叫乐僔的和尚,在鸣沙山开窟造像,叫敦煌莫高窟,供养神灵佛祖,祈求得到保佑。隋朝时期已经有100多座石窟,在盛唐时期,有个无名氏(李工)以自己高超绘画技艺开始在石窟绘画。         2 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绘制着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图景;北壁——药师佛经变,七尊药师佛像站在莲花台上,流光溢彩装饰华美。东壁——维摩诘经变,菩萨维摩诘的经典故事,人物神情生动姿态得体,被视为敦煌壁画中的巅峰作品。         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主持建造的是道弘,李工负责绘制,第96窟---弥勒佛窟,大云寺就是莫高窟最大的大佛,35米高的北大像佛。唐代壁画以规模较大的经变画为主,几乎将整个佛经的复杂内容绘制成一幅画,基本上改变了魏隋壁画那种横幅连环故事的结构方式。每一座家窟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家族观念与思想,它们是佛教文化最具体最深刻的历史见证。        党河成为流入敦煌重要河流,中国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是与来自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融合,获得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到了隋唐,这种混血艺术逐渐完成本土过程,从而酝酿出中国美术的黄金时期。吴道子正是这一时期最为传奇大家,绘制的线条既柔软又强劲,为后世创立了示范性粉本。以220窟为代表的现存17个洞窟集中反映了唐代文明的宏大辉煌。         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成吉思汗摔马去世,他的次子阔端成为河西走廓的统治者,入住凉州(武威),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因内乱瓦解,由不同教派管理,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和政教的社会组织,阔端听取了多尔达建议放弃武力改和谈。         由吐蕃高僧萨班(名字译为大学者)合谈,他是 藏传佛教历史上获殊荣第一人,延绵的雪线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关乎吐蕃归顺蒙古的重要会谈进行了深人的讨论,阔端愿意皈信佛教,而吐蕃顺应时代潮流归蒙古政权统治。         凉州会谈,揭开了西藏历史发展新的一页,这场七百年前的会盟,在中国波澜起伏的大历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让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免遭战火杀戮,结束了藏地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从此青藏高原纳入元朝版图。同时萨班希望藏传佛教传播更广泛地区,70岁在凉州圆寂,为他建造了灵骨塔--白塔寺,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同时佛教文化开始深刻影响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侄子八思巴也将步入一代帝师的传奇命运。多民族文化为八思巴打开了眼界,积累了政治经验,掌握了蒙古语言,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除掌管宗教事务,还是隶属元朝中央政府的吐蕃区最高行政长官,跻身中国历史上伟大藏族政治家的行列,并成为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对元朝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在遥远的东方有契丹王国(中国),罗马教延和葡萄牙国王派耶稣修士鄂本笃探寻由陆路前往中国传教的便捷通道,曾经一度打开中欧交通在明王朝对西北区的收缩的布防下中断了这条通路。鄂本笃邮印度出发加入商队,两年后到达嘉峪关,明长城沿线烽燧墩堡,紧密防守,成为中原王朝强烈收缩内敛的象征。        一个海洋世纪来临,航海家郑和葡萄牙人达伽马打开了欧到印度洋的盘航路,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新航路。           为了防御外患,建立了七个卫所军事管理体系,由于边关进出严格把控,严苛的明朝贡制度,鄂本笃被困在了河西走廊肃州,求助在中国的利玛窦,终于盼来希望时患了重病,付出努力终究未到达他梦想的地方,据记载鄂本笃是元朝后由陆路到达中国的欧洲人,他冒险旅程证实了契丹就是中国,见证了17世纪初的陆上丝绸之路依然存在,宣告西方世界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探索的终结,也成为中西交通史徐徐落幕的标志。此时已是明帝国运行后期,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环境,朝廷忽略了商业的重要性,僵化消极的政策,丝绸之路沉寂,越来越走向凋敝,白解帝国的明朝即将失控,走向灭亡。         《丝绸之路大地图》完成于嘉峪关修筑落成时期,上面写有211个明代地名,描绘了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到天方(今天沙特阿拉伯麦加路线)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中世纪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明确反映了明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状况。         五百年后,清帝国延续了明朝的闭国门政策,严格的管控与收束,河西走廊迎来了历史上最黯淡的岁月,高官林则徐被流放嘉峪关,预感到沙俄的势力已渗入中亚,这里将会成为下一个侵略目标,回老家途中见左宗棠,让他成为自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仅仅数年,沙俄占伊犁,同一时间日本发兵侵犯台湾,左宗棠上奏详细论述国防形势,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主张,他调集湘军仿造德国枪炮筑路等策略收复新疆,签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豪情力丈写下:“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          公元1881年嘉峪关正工开埠通商, 战争与和平,是河西走廊永恒的主题;探索与建构,是河西走廊时断时续的乐章。         19世纪中期,西方探险者络绎不绝的穿越这里,进入中央帝国,他们或许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到河西走廊,但摄影技术却冷静客观,留给后人无可复原的真实。其中有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他将这条古老的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芬兰总统马达叉发现西夏黑水城遗址;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发现居延汉简;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和让敦煌文物蜚声世界英国学者斯坦因;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等。          中世纪中期,河西走廊迎来了真正的工业化浪潮,它丰富的地下矿藏,再备受关注。其中有玉门油田,1921年地质学家翁文灏进行地质调查,成为一个清晰的标志,早有史书记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唐朝宰相李吉浦在元和郡县图志中也留下玉门石油的记载。孙建初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           1957年,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河西走廊玉门建成,桦树沟发现赤红色铁矿,1955年被命名为镜铁山,为共和国的勘探,先后有11名队员献出生命,嘉峪关市地质工作纪念碑,上天恩赐,一种银白色金属镍,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金川铜镍矿,镍成为新中国唯一凭特别票证供应的金属产品,广泛用于雷达导弹坦克航空与航天器原子反应堆等军工制造业。在勘探报告中,铜镍铁铬锌萤石水晶和铀第多种矿产蕴藏丰富。            一块无意中发现的孔雀石改变了这片土地,原本荒凉的命运,一代人将青春挥洒在河西走廊上,曾 经的荒漠变成了新的家园。位于青藏高原北支西风带上风向稳定风力充足,是中国风能资料最丰富的地区,还有光热资料丰富,兰新铁路全线竣工,天然气管道等,这条宽阔平坦的走廊成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通道。               从走廊东西两端,同时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着古老的典籍和经书,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儒家和佛教光芒沿着这里照射到整个东亚,东西文化交融和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和平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          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这部拍摄影片的团队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读史使人明智,记住历史才能被历史铭记 ,也让我对了解中国历史和河西走廓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纪录片研究论文

如果是学位论文可以按照论文必备的几大要素结合题目的主题进行编写,请参考:一、什么是纪录片的主观精神(一)概念界定1、什么是纪录片2、什么是主观精神3、纪录片主观精神的界定(二)研究纪录片主观精神的意义二、纪录片主观精神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二)国内研究综述(三)借鉴和启示三、我国纪录片主观精神的现状(一)我国纪录片发展历史(二)主观精神在纪录片中作用的历程(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四、正确发挥记录片中的主管精神(一)纪录片体现创作者的创作意识(二)纪录片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化(三)纪录片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升华五、未来的展望参考文献附件

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的艺术呈现——贾樟柯电影作品研究摘要: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体现文化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由于其制作手段和取材的陈旧,使得很多及其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录片并没有被观众接受。文献纪录片如果想走近电视主流群体,就必须在受众观赏的融合性上多下功夫,探讨出更加贴切现在社会的表达手段。关键词:文献纪录片;受众观赏;表达手段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标识逐渐成为一种影像语言性的文化产品,这其中包括对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社会事件、民族特色等多方面的纪录,而文献纪录片则是这其中最严谨最能反应历史性的一种纪录片,也因其对文献史料要求的真实性谨慎性,使得大部分文献纪录片的叙述方式看起来死板而教条,在观众的接受过程中,这种死板教条的印象有时甚至让降低了观众对于文献纪录片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史料价值的珍贵性。一文献纪录片作为一种从电影纪录片过渡到电视纪录片,又逐渐分离出的一种纪录片类型,文献纪录片不仅传承了纪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珍贵文献的价值性,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纪录片都是现有影像资料、文本资料、当事人口述等方式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纪录、演绎和剖析,从而达到纪录历史、反应历史、还原历史的目的。所有纪录片都具有文献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纪录片都是文献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必须有文献,即影像、图片、档案等资料,而不是泛泛的文献价值。文献纪录片是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文献价值是其最基本的价值。法国《电影辞典》这样定义纪录片:“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这种广义的文献纪录片概念赋予了所有纪录影像以文献价值。中国承袭了苏联的纪录片观念,习惯上将“汇编性”纪录片称为“文献片”,即利用以往拍摄的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辅以新近拍摄的素材进行再创作性编辑。这种狭义的“文献纪录片”历来为中国纪录片创作所重视。以上两种定义或过于宽泛,以至于忽略了文献纪录片的特质;或过于狭窄,不能全面涵盖当今文献纪录片发展的新态势,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纪录片已逐渐包罗各种题材样式,构成了以“非虚构”为根本属性的影像集合,是与故事片并列的片种;另一方面,文献纪录片不再局限于对历史资料的简单汇编,口述、扮演、情景重现、动画等手段都可以表现具有文献价值的内容。而这种文献的组合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要靠调动材料自身的意义和组合后的含义来完成,在对事实的描述上求细、求近,在思想和感情的抒发上,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尽量隐藏作者的主观叙述。”①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丰富,但是文献纪录片的最基本最突出的特色还是其历史性,文献性,所以形式只能服务于类型,而所拍摄的内容的必须绝对真实,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性与文献性,在形式有所变化的情况下,让观众没有产生虚假的感觉,形成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和对现实的历史性纪录的有机结合。所以文献纪录片应该是,“文献纪录片”当指那些具有重大留存价值的、实现了对历史的现实化注解或对现实的历史性记录的非虚构影视作品。二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是民族和国家的影像档案。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纪录”,文献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是它的“文献性”,“文献”二字正是对纪录片“纪录”功能最有力的注解。百年来虽然有多种理论观点、众多学术流派和不同创作倾向,但是纪录片以“纪录”作为主要功能这一点始终未变。无论对人类历史发展而言,还是对电视这种传播媒介来说,文献纪录片都具有永恒的意义。文献纪录片是民族和国家的一部历史影像档案。文献纪录片在记录社会历史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的特质,因此,在观看一些珍贵影像资料的同时,我们也可触摸到社会思想趋势和时代文化思潮,其价值的凸显是“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发展为参照,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在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中发掘其优秀的内核和传统,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架高沟通的桥梁”②,所以说,文献纪录片同时具有社会思想认知价值。电视文化角度看,文献纪录片的审美价值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从而有助于改善电视内容生产格局。文献纪录片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第一,视野更开阔。文献纪录片往往采取宏大叙事策略,从国家、民族、时代的高度把握主题,风格上追求大气磅礴、恢宏豪迈;第二,时空开合大。历史题材的文献纪录片作品,一般都具有大的时间和空间跨越;而反映当代的文献纪录片,也常常注意把当下的一些价值取向放到历史的坐标中去考量;其三,思想有深度。好的文献纪录片往往具有思想的魅力,可以启迪智慧,让人在历史中重新认识现实。在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今天,《大国崛起》、《新丝绸之路》等文献纪录片的播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当今电视媒体的认知和评价,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改变了电视被娱乐之风裹挟的生态格局,为电视媒体自身的良性循环和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塑了电视文化的尊严。三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纪录片通常最终都是要求达到对人的刻画,即也应当注意细节对人,对周围环境的刻画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不管是哪一类纪录片,他的成功与否最后都取决于对细节的拥有量和对细节的处理”③,文献纪录片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与电影、戏剧、小说一样,同属文艺作品的范畴,要遵循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但是,它又不同于文艺作品,要遵循纪录片创作的特殊规律。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离不开借鉴和利用文艺创作的一些基本手段,细节描写就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近20年的文献纪录片题材从政治宣传走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宏大叙事、空洞说教走向个人视角、细节叙事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不断在各种历史记录当中寻找被记录对象的细节,重视对文献的挖掘,从那些从来没有面世过的资料里找寻和收集,形成一种“揭秘”的效果。观众在被那些从未知晓的信息所吸引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接受了渗透于其中的观念。并对这些细节加以整理,表现,这既是纪录观念的变化,也是技术的改进。中国大部分的文献纪录片选材近似,或聚焦重大题材,揭秘历史真相,或呈现领袖人物的心路历程,普通百姓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状态,或通过对历史的全盘审视,解读今天的社会。但不同的是西方文献纪录片从1980年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政府或主流意识形态集团出资拍摄的宣传片大量缩减,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的商业片成为主流,突出故事性与市场价值;同时坚持主流价值观。中国文献纪录片先前单一关注政治领域而忽视文化领域是明显的。我们从过去一系列的片子中可以看出记录的重心放在无产阶级领袖这一群体身上,而对文化精英缺乏关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不计其数浅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性及其体现方式张洁琼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影视与传媒大 众 文 艺174摘要:在电视节目泛滥的今天,综艺娱乐类节目几乎成了大哥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视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众更需要看到一些新的节目形式和新鲜血液的出现。2011年1月,湖南卫视重力推出解读姓氏文化的电视节目《非常靠谱》,节目形式新颖,风格幽默娱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一档新生的节目,《非常靠谱》也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分析讨论《非常靠谱》独具一格的特点以及急需改进的缺陷,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关键词:非常靠谱;电视节目;文化;娱乐2011年伊始,综艺大台湖南卫视就发布声明,表示今年湖南卫视将有几档新的节目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并强调今年湖南卫视的主题将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在其热力推出的《非常靠谱》、《好奇大调查》、《给力星期天》、《喜剧之王》这几档节目中,以解读姓氏文化为节目内容的《非常靠谱》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非常靠谱》节目介绍《非常靠谱》于2011年1月3日开播,由湖南卫视资深主持人汪涵挑大梁,每期节目中都会请到几位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到场组成“摆谱团”,对每一姓氏背后的故事展开挖掘,每期到场的观众中有80%都是那一期姓氏的同族。迄今为止,一共做过7期节目,分别是刘姓专场、姜姓专场、欧姓专场、许姓专场、伍姓专场以及开春特别企划节目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非常靠谱》旨在解读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以姓氏为包装,晒百家姓里的人杰、绝活、故事等,晒祖宗、晒历史、晒文化,让观众在了解这些姓氏历史的同时找到共鸣,为自己的姓氏而骄傲。该节目制作人徐晴表示: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大多与解读历史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姓氏解读还属冷门。电视观众看解读历史的文化类节目只能倾听、借鉴;但《非常靠谱》可以参与。2011年2月28日做完十二生肖姓氏专场后,《非常靠谱》一直处于停播状态,5月10日湖南卫视发表声明,《非常靠谱》将于5月16日正式回归。二、《非常靠谱》如何“靠谱”从契合当今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一点上来说,《非常靠谱》的出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人历来讲究认祖归宗,血脉相承,而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通常成为了血缘之间隐形的纽带。另外,《非常靠谱》节目名称中这个“谱”字指的是家谱、族谱。家谱和族谱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符号,其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另一方面,从节目形式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创新之处。1.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结合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多元化社会,传统文化式微、流行文化喧嚣。《百家姓》、《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庄子》这些国学中的经典固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阅读并理解的人是越来越少。反之,流行元素却铺天盖地,这是一个把文化弄丢了的时代。纵观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节目实在是太少了,还不及娱乐节目的一半,能去收看这些文化类节目的观众更是屈指可数。《百家讲坛》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的比较成功过的案例之一。但是《百家讲坛》作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历史节目,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走的高端路线,请来一些学者专家做讲座,收视率甚微;直至出现了刘心武、易中天、纪连海等等这些人之后,《百家讲坛》才随之火了起来。火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人会讲历史会讲故事,娓娓道来,十分传神。从《百家讲坛》的案例可以看出,板起一副面孔以一副老学究的姿态来讲历史讲文化已经过时了,人们需要了解历史,但是不代表历史就是枯燥的说教,换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效果会更好。《非常靠谱》就非常注意文化性和娱乐性的融合。主持人汪涵和摆谱团的专家们在讲述姓氏文化的历史时经常会调侃,也会通过一些flash的小短片对姓氏历史上的名人做简短的介绍,增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单纯的讲述更能加深观众的印象。2.主持人与摆谱团的智慧《非常靠谱》还在策划的时候,汪涵就直谏台长,要求做该节目的主持人,甚至连该节目的名称都出自于汪涵的创意。汪涵自己说,台上的他幽默搞笑,私底下的他却是个非常安静的人,平时喜欢看书、研究古玩,非常热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说,《非常靠谱》这一档节目就是为汪涵量身定做的,也是他从娱乐节目向高端文化节目华丽转身的转折点。因此,在最初汪涵主持这档节目的消息传出时,他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观众都在猜测,那个在《天天向上》中搞笑的他能控制好这样文化类的节目吗?而节目播出之后,汪涵凭借自己的实力给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节目中的他幽默而不失睿智,搞笑而不失深沉,正是他身上散发的这种魅力,使得整个节目既有文化气息又通俗易懂。该节目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由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非常靠谱》是否靠谱崔 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0000)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文明的变迁与过度,中国人民在数千年中经历了无数的伤痛但是依然挺立不倒,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这样生命中的闪光点,不仅是可以指导中国人前进的明灯,也是吸引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地方。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很多历史题材的挖掘和呈现上都有所欠缺。中国文献纪录片近年来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大面积突破,突出体现在手法多元,如真实再现、电脑动画等,叙事上开始追求故事化、悬念感,剪辑上注意蒙太奇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电影语言陈旧依然是纪录片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理论依据是纪录片的真实性依托于纪实手法。,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符合纪录片创作的语言系统,并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与传统纪录片比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时下纪录片创作手法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情景再现是符合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法之一。然而,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需要不同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与之相适应,尽管现阶段它体现出的优越性令众多题材的纪录片增色生辉,然而它只是符合这个时期的创作热潮,如果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则必须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注释:①时间.《简论汇编性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年第11期.②金元浦.谭浩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705-706页.③ 陈汉元.《纪录片的类别》.《电视研究》.1998年04期.影视与传媒

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这个提纲供你参考一、纪录片主观精神的界定1.概念2.特点二、纪录片主观精神的具体体现三、纪录片主观精神的新发展中国知网有篇论文,你可以参考,需要可留邮箱,发给你。试析纪录片的主观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5期 那篇的结构是:一、纪录片体现作者一定的创作意识二、纪录片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化三、纪录片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审美升华

纪录片外文论文参考文献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可以。参考文献电子格式写。要写上视频出处的网址。但是很少将网址作为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