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斑马鱼毒理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9:43:43

斑马鱼毒理机制研究论文

1 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研究进展2 爬行动物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现状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4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5 铀胁迫对两种蓝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6 人血淋巴细胞检测浊漳河地表水的遗传毒性7 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8 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9 镉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致动脉硬化的毒理学机制10 丁烯氟虫腈对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11 山西工矿区土壤二氧化硫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12 基质诱导硝化测定的土壤中锌的毒性阈值、主控因子及预测模型研究13 镉对不同生态型水稻的毒性及其在水稻体内迁移转运14 氯化镉和敌敌畏突发胁迫下斑马鱼的行为差异15 毒死蜱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斑马鱼中心的全称是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 专门养斑马鱼 ,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的地方。整个中心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一排排大大小小的蓝色水槽了——这是专门的斑马鱼饲养系统。每组系统相互独立,单个系统内共有45个大小不一的“房间”,整个系统循环隔离一体化,特别适合饲育小型水生生物。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内饲养斑马鱼的蓝色水槽。图片:少侠小黄鸡 一种3~5厘米长的小鱼,生活在系统内的每个“房间”里,这便是中心里的核心“住户”——斑马鱼。 生病的它们,是人类的解药 作为一种原产印度的小型鲤科鱼类,斑马鱼 Danio rerio 的配色相较于同属的其他鱼类,要素雅得多,仅在小小的银灰色身体上,排列着几条灰蓝色的纵纹。 自带斑马条纹的小鱼。图片:goodfreephotos 许多来参观的游客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斑马鱼又不好看又不像能吃的样子,养这么多是干嘛用的呢?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生命科学相关领域而言,这些其貌不扬的斑马鱼可是至关重要的 模式生物 。 四种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酿酒酵母、黑腹果蝇以及拟南芥。图片:André Karwath、Jucember / Wikimedia 所谓“模式生物”,是指由科学家们选定供科学研究,以揭示某些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的生物,如高中生物课本出现过的孟德尔使用的 豌豆 ,摩尔根观察的 果蝇 ,以及家喻户晓的 小白鼠 。它们都是经典的模式生物。 “9331”,学生物的人听到都要会心一笑的暗号。照片中使用真的黄圆、绿圆、黄皱、绿皱豌豆,生动地展示了孟德尔发现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图片:日历娘 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理想的模式生物,但对脊椎动物发育及遗传的研究,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因为 缺乏理想的模式动物 ,而落后于对无脊椎动物发育的研究。 鼠类虽然带动了现代高等遗传学的发展,但其 胚胎深埋于母体子宫中 ,研究者难以在其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而非洲爪蟾虽然是胚胎学的好材料,但因 繁殖太慢 ,而难以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好对象。 经典模式生物非洲爪蟾。图片:Ben Rschr / Wikimedia 而斑马鱼,则兼具了易获得、易大量饲养、繁育力高、体外产卵、体外受精、胚体透明易观察、操作简单可重复等诸多优良实验特性,因此成为了生物学家的理想实验对象。 更重要的是,斑马鱼和人类的基因有着高达 87%的同源性 ——这意味着在斑马鱼身上进行的实验,其结果 大多数情况下可类比到人身上 。因此,大量的胚胎学、遗传学、毒理学研究,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相关的实验,选用了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 从胚胎学和遗传学角度来看,斑马鱼 胚胎透明 ,所以便于观察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过程。而且,它们产出单倍体后代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单倍体个体非常适合用来观察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而且也可以快速育成该基因的纯合子个体。 透明的斑马鱼胚胎。图片:Adam Amsterdam  et. al.  /  PLoS Biology  (2004) 而从毒理学角度来看,运用斑马鱼检验环境中各类化学物质的 致畸效应 ,具有成本低、影响因素少、可重复性好、易操作、灵敏度高,以及可同时观察多项毒性指标的特点,并且可以进一步研究污染物的 致毒机理 。 胎儿酒精综合征 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处理斑马鱼胚胎,发现随着乙醇浓度升高,斑马鱼胚胎的 致畸率和致死率提高 、孵化率降低,胚胎体长变短、心跳减慢。 其中,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尾部打结、眼睛变小、心包水肿、脊柱弯曲——与人类的胎儿酒精综合征症状相似。由此,人们明确了乙醇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毒害效应。 而利用斑马鱼建立 疾病模型 ,研究治愈人类相关疾病的方法,更是近年来全球热点科研项目。迄今已发现的数千种斑马鱼突变体,可模拟人类贫血、耳聋、视网膜变性、肌无力症、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人们甚至发现,斑马鱼还可用于 抑郁症 和 药物成瘾 的研究中。不仅如此,由于斑马鱼对精神类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高度敏感,因此可作为药物代谢和药物副作用研究的重要工具。 斑马鱼被用于氯胺酮(俗称K粉)成瘾的相关研究。图片:The .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flickr 此外,斑马鱼的鳍、鳞和部分心脏、大脑、脊柱都可以再生,所以对人类截肢后的治疗也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献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鱼不止斑马鱼一种。近年来,青鳉也逐渐成为了生理学研究领域的热门,甚至在1994年作为脊椎动物代表,被送上太空。而中科院水生所则自主研发了“测毒鱼”稀有鮈鲫(不是数量少的意思,是就叫“稀有鮈鲫”),用于毒性试验和环境监测。图为稀有鮈鲫。图片:少侠小黄鸡 源自实验室的转基因宠物 然而实验用鱼离大家的生活终归有些遥远。对大多数人而言,接触斑马鱼多是在大花鸟市场的水族店中。 由于产量巨大且皮实耐养,斑马鱼几乎是观赏鱼店的必备商品。在“看脸”的观赏鱼界,斑马鱼同样表现出了惊人的多样性:有些斑马鱼 鳍条延长飘逸 ,唤作“长鳍斑马鱼”;有些斑马鱼的花纹变成了 断续的斑点 ,唤作“豹纹斑马鱼”;而即便是最普通的斑马鱼, 臀鳍的花纹也会有所区别 。 长着斑点的斑马鱼。图片:Bernat Arlandis / flickr 然而在众多斑马鱼里,最突出的却是要数近些年新出现的“ 五彩斑马鱼 ”了。这些斑马鱼有的呈现出鲜明的红色,有的呈现出温暖的黄色,有的甚至能在紫光灯下发出荧荧绿光。 而你一定想不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斑马鱼,其实是上文提到的 各类实验带来的副产品 。 尽管用于实验的斑马鱼优点突出,却还有一个问题没能得到解决——鱼类胚胎小而透明,发育过程的展示是明晰了,可是细节观察又成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 将荧光蛋白导入到斑马鱼受精卵内 ,并使其在特定的组织器官中表达,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定器官的发育与生理变化,甚至可以动态追踪其胚胎发育全程,以及外源性物质或基因突变对器官发育的影响。 心脏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斑马鱼。图片:NIGHTSEA / YouTube 荧光转基因斑马鱼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华裔科学家发明。这种转基因斑马鱼能发出绿色荧光,主要得益于一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这种蛋白分离自维多利亚水母,在自然光照射下就能发出绿色荧光。 照亮生命科学的蛋白 GFP由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下村脩 首次分离 ,此后他一直致力于GFP的相关研究。GFP被分离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丁·沙尔菲教授敏锐地觉察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开创性地 将GFP基因转到了线虫体内 ,使其发出了绿色荧光。 与此同时,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则对GFP基因进行了改造,创造出崭新的 GFP变体 ,使它们能发出更强、更多样的光,如青绿色、蓝色和黄色光等,从而使GFP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这三位科学家因为荧光蛋白的研究成果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图为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图片:DanceWithNyanko 最初,转基因斑马鱼被用来 监测水域环境污染 。科学家们发现,斑马鱼能对周围水域的环境变化产生反应,一旦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毒素(如二恶英或聚氯联苯等)含量升高,这些鱼体内就会产生一些特殊的酶,且酶的含量会随着毒素增加而增加。 而将转基因斑马鱼投放到水域后,一旦受到污染,斑马鱼体内对环境敏感的酶类的表达量就会随之增加,相应的, 鱼体内发出的绿色荧光强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样,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就能知道环境污染情况。这些荧光斑马鱼也被称为“生态警报器”。 一大群荧光斑马鱼。图片:Ruby Jylin / YouTube 然而,由于检测势必要将转基因鱼 投入自然水域 ,而这一行为可能造成 基因污染 等一系列问题。于是荧光鱼在生态检测上的应用前景日趋黯淡。 自2001年起,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约克城科技公司展开合作,为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观赏鱼 。经过历时两年多的大量环境风险评估,2003年12月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作为观赏鱼的转基因斑马鱼Glofish® 不存在任何环境风险 ,也不会进入人们的食物链,因此批准了Glofish®的上市请求。 普渡大学的研究发现,野生型斑马鱼在和红色转基因斑马鱼的生殖竞争中处于优势。尽管野生雌性斑马鱼会更倾向于选择颜色更艳丽的红斑马鱼,但野生雄性斑马鱼会对红斑马鱼进行暴力驱逐,以至于15代后,红斑马鱼几乎全部消失。 Glofish®也成为了美国 第一例获准上市的转基因动物 。 GloFish®售卖的各种荧光斑马鱼。图片: 2006年,研究人员又利用来自珊瑚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开发出了红色荧光斑马鱼品系(也就是最常见的红斑马鱼,生态瓶常用“迫害对象”);同时利用来自水母的一系列荧光蛋白基因,开发出了橙黄色的荧光斑马鱼品系。2011年,人们又开发出蓝色荧光和紫色荧光斑马鱼品系。 除了斑马鱼,人们也在“祸害”其他小鱼,例如中国台湾开发出的荧光青鳉等。源源不断的各色荧光小鱼,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转基因动物。 从不起眼的淡水小鱼,到生命科学领域的明星模式生物,再到身边最常见的观赏鱼,斑马鱼用它小小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关于斑马鱼研究的论文

As people's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safety, pesticide effect of beneficial to the environment organisms also attracted attention.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zebrafish this mould amine its environment beneficial not target creature's acute toxicity and biological reagent to understand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of environment influence, for research into the elixir effects to the environment provides the basis. This paper adopts half a stat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of zebrafish mould amine acute toxicity and biological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With N, N - DMF (DMF) for fertilizer,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ts mildew amine solution, determination of zebrafish acute toxicity. Biological enrichment sex trials set its mildew amine concentration of and mg/L, continuous exposure time for 192h, determination BCF192h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biologic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mildew amine LC50 is mg/L, belongs to the lower toxicity, respectively for BCF192h 10

近日有家长在讨论群分享了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位3岁的漂亮可爱小妹妹,由于小头畸形、语言认知落后、自闭症倾向、全面发育迟缓等症状,几个月前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她的COASY基因携带突变,医生据此诊断为 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脑铁沉积6型 。 椰菜君在此并非想要消费患者,但是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说明基因检测重要性的事例,并希望能够对这位小妹妹有所帮助( 本人不是医生,仅供参考! ) 首先,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脑铁沉积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估计每一百万人中会发生1~3例。目前发现有15种基因在发生突变后会导致该病,病理表现为铁在大脑的苍白球和黑质等部位富集,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这种铁的富集,甚至可以用MRI成像观察到。 发病率这么低,这种疾病显然是货真价实的罕见病。再见多识广、再经验丰富的医生,除非正巧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那么仅仅根据外在症状,恐怕是没可能做出正确诊断的。 根据目前的研究,有多达15种基因在发生突变后,可导致这种疾病。它们分别是CP、FTL1 、PANK2、COASY、PLA2G6、C19orf12、FA2H、ATP13A2、WDR45、DCAF17、SCP2、GTPBP2、AP4M1、REPS1、CRAT。令人不解的是,其中只有CP和FTL1这两个基因和铁的代谢运输有直接的关联。 知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脑铁沉积后,要做出正确诊断就简单多了,只要做一个基因检测即可。 这位小妹妹所检测出的出了问题的基因就是COASY,对应的蛋白质叫做 双功能辅酶A合成酶 。顾名思义,这个酶是体内负责合成 辅酶A 的一个酶。 辅酶A长这个样子: 辅酶A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是脂肪酸代谢的关键成分,具体在此不多说,想知道更详细情况的读者请自行搜索。 COASY基因出了问题,身体就无法合成、或者无法合成足够的辅酶A,必定导致一系列问题。事实上,上述15个致病基因中的PANK2,也是辅酶A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酶。 还记得高中生物知识的家长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有两套基因吗?从老爹那里得到一套,从老妈那里得到另一套。这小妹妹的两套COASY基因怎么都出现了问题? 根据家长转发的图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她的父亲是“杂合子”,即携带一条正常的COASY基因。同时携带一条有缺陷的COASY基因。这种情况下,有一套正常的COASY基因就可以了,会有足够的酶来合成辅酶A,因此她的父亲没有什么症状。也就是说,有缺陷的COASY基因是 隐性性状 。 但是,她的母亲也是“杂合子”,也携带一条正常的COASY基因和一条有缺陷的COASY基因。 回忆一下孟德尔遗传规律: 很不幸,这位小妹妹获得了双方有缺陷的COASY基因。 那么有没有办法补救呢? 根据现有研究,比如,一个专注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脑铁沉积疾病的网站的陈述,很不幸目前还没有可用的治疗手段。 没有办法的原因很多,比如疾病太罕见以至于没有人愿意去研究,或者疾病太难无从下手。患者能做的,除了等待外,或许可以从动物实验的结果中,寻找能一试的办法。椰菜君就找到一篇这样的论文,不过和人有点远,是关于斑马鱼的。 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去掉了斑马鱼体内的COASY基因。这种斑马鱼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人的情况。事实上,有COASY基因缺陷的患者,在母体的时候就会有小头现象(这位小妹妹出生第一个月体检就发现头围偏小)。 然后研究者尝试了补救办法,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给斑马鱼胚胎注射一点点的辅酶A。 请看他们的结果: 从上到下依次是斑马鱼、没了COASY基因的斑马鱼、没了COASY基因但是被注射了辅酶A的斑马鱼。可见,补救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特别的是,研究者还发现,只要给养鱼的水里面添加一些辅酶A,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那么能不能补充辅酶A来治疗这类患者呢?恐怕没有直接的答案,因为斑马鱼虽然也有COASY基因,并且和人的这个基因很相近,但是斑马鱼和人毕竟相隔太远了,没法直接推论,这也是参考动物研究的最大困难。比如,PANK2同样是控制合成辅酶A的基因,出了问题也导致这种疾病,但是如果去除老鼠体内的PANK2基因,那老鼠并不会出现大脑铁沉积,虽然有一些症状,但和人类患者的颇有些不同。这也是目前还没有可用的哺乳动物实验模型,难以开展研究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从便利和尝试的角度,补充辅酶A或许可以一试,因为辅酶A是一种 现有的药物 。不过,即使要试,肯定是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 主要参考文献: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Disorders: Valuable Model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Iron Deposition.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19 Mar; 12(1): 27. Down-regulation of coasy, the gene associated with NBIA-VI, reduces Bmp signaling, perturbs dorso-ventral patterning and alters neuronal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Sci Rep. 2016 Nov 28;6:37660.

今天,我们杭网小记者去传化青教基地参加了一个活动,在里面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也玩了很多游戏。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神奇的斑马鱼。一听到赵老师说要介绍斑马鱼,我就很好奇。心想斑马鱼到底是斑马还是鱼呢?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听关于它的特征。到了教室赵老师给我们讲解:因为它身上长了一条条蓝色和银色的像斑马一样的条纹,所以叫它斑马鱼。它的寿命是两年左右,每次可以产下两百多个鱼卵,它的主食是刚孵化的丰年虾,斑马鱼原产于印度和孟加拉国。斑马鱼对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因为它百分之八十五的基因和人类很相似,所以在它身上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喝了酒的斑马鱼会长成什么样子、抽了烟的斑马鱼会长成什么样子、铅中毒的斑马鱼会长成什么样子、咖啡因摄入过量的斑马鱼会长成什么样子、被电池污染的斑马鱼会长成什么样子,另外斑马鱼还可以用来监测环境。后来赵老师让我们进入实验室仔细观察斑马鱼。我们戴上帽子和口罩,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我觉得自己像个牙医。我们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了刚生下的鱼卵,看了在鱼箱里的成年斑马鱼和它们的主食丰年虾等。这次活动我玩得很开心,可爱的斑马鱼真是太神奇了,也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毒性模型机制研究论文

1 溴系阻燃剂的毒理学研究进展2 爬行动物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现状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4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5 铀胁迫对两种蓝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6 人血淋巴细胞检测浊漳河地表水的遗传毒性7 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8 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研究9 镉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致动脉硬化的毒理学机制10 丁烯氟虫腈对家蚕(Bombyx mori)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11 山西工矿区土壤二氧化硫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12 基质诱导硝化测定的土壤中锌的毒性阈值、主控因子及预测模型研究13 镉对不同生态型水稻的毒性及其在水稻体内迁移转运14 氯化镉和敌敌畏突发胁迫下斑马鱼的行为差异15 毒死蜱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虽然金属离子对人体至关重要,但它们也会产生活性氧(ROS ),这是一种会损伤细胞的高反应性分子。对人类而言,活性氧与衰老以及癌症等疾病有关。 而一类被称为铁蛋白的蛋白质家族可解除铁离子的毒性作用,并将其储存在球形的蛋白质外壳中,当环境中的铁稀缺时,这些存储的铁离子又可被细胞吸收利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 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揭示了一种海洋细菌利用铁蛋白解除金属离子毒性的新机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异乎寻常的是,该细菌在感受到环境中高浓度的铜时才会产生的铁蛋白。而且研究小组发现铁蛋白和铜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相反铁蛋白可催化氧和铁之间的新反应,产生一种拥有更强活性氧清除能力的铁蛋白,同时该铁蛋白仍具有储存铁和解毒的作用。“我们认为在这条新途径中,其他含铁蛋白质中的铁已被铜取代了,细菌通过产生铁蛋白来解除被替代的铁的毒性「论文作者之一的Nick Le Brun教授解释说。

国家地理杂志斑马图片

估计那个绑匪是那条路上派发普通邮件邮的递员,他说了街名,那条街可能是归他派发邮件的,所以他根本没有说门牌的必要,他看到了可以直接拿走,所以只要查一下那条路是谁派发邮件的就行

马里1997年 一家人在午后小睡,身上覆了一层从干枯湖床吹来的啥子 乔安娜.皮尼欧是国际知名的摄影记者,投身新闻摄影已经超过20年,这张西非的图阿雷格族家庭在沙中小睡的照片,刊登在《国家地理女性摄影师》一书的封面上。 赞比亚卢库卢1996年 赞比西河上游卢库卢村的卢瓦勒族男孩,以传统歌曲和鼓声迎接黎明的到来。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克里斯.约翰斯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约翰斯在最初展开记者生涯的时候是摄影师,在曾经拍摄的20篇报道中,有八篇成为封面故事。 秘鲁1982年 一辆出租车在视线不佳的急转弯处理撞死了六头绵羊,让小牧童难过的哭了起来,对自给自足的农家来说,这是很大的打击。照片刊出后,各地读者慷慨解囊,共捐出约7000美元,不但弥补了他们的损失,也领摄影师阿拉德甚感欣慰:“我的照片给某个人的生命带来了真实的改变。 法国巴黎1989年 摄影师詹姆斯斯坦菲尔德以这张女孩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前跳起来、脚跟踢起的复杂构图,捕捉了法国两百年国庆的风采。 斯坦菲尔德以记录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事件与文化使命,拍摄的主题从老鼠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都有,历险足迹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 法国巴黎1989年 学生埃星克.热内斯特和朱莉.包德在庆祝学业结束的富纳河游船上互吻脸颊。戴维.艾伦.哈维在法国青少年的报道摄影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最能代表他们的文化,因为毕业典礼才刚结束,背景还看得到河水和埃菲尔铁塔。” 墨西哥恰帕斯州1996年 在恰帕斯州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一个墨西哥家庭从十字架的阴影下走过,前往天主教教堂做礼拜。 托马舍.托马舍夫斯基1953年出生于波兰华沙,摄影生涯之初主要为国内杂志拍摄照片,同时也与《团结工会周报》及地下媒体合作。 阿富汗1984年 斯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这张震撼人心的影像在1985年6月登上杂志封面。少女海绿色的双眸充满惶恐,将战地的悲怆表露无遗。 我们能欣赏到这张照片要感谢当时《国家地理》杂志的总编辑比尔.加勒特:是他慧眼独具,把这张柯达克罗姆彩色照片从一堆被淘汰的照片中捡回来,使它成为杂志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封面照片。 锡兰(斯里兰卡的旧称)1965年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还是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时,拍下了这张象夫为大象清理象牙的照片。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是国家地理学会与教育基金会的荣誉主席,至今仍继续任职于两者的理事会。他于1970年至1980年间担任《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并于1980年至1996年间担任国家地理学会总裁。 太平洋2012年 电影导演及国家地理学会探险家卡梅隆,从他最先进的潜水艇中现身。 加蓬2001年 环境保护主义者及生态学家麦克.费伊。蜷曲着身体坐在明凯被森林内一座山顶的花岗岩上。1999年9月20日,麦克.费伊深入共和国的丛林,跋涉455天、行径1930千米后才终于抵达加蓬的大西洋海岸,他艰辛的行程有了回报:加蓬总统奥马尔翻阅摄影师麦克的照片后,沿着费伊的探险路线建立了13座国家公园,加起来几乎占加蓬国土总面积的10%。 北大西洋1991年 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在1985年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安息处。在俄罗斯和平一号潜水艇的照明下,埃默里.克里斯托弗拍下了这张泰坦尼克号船首自海底深处浮现的影像。巴拉德后来在国家地理学会总部公布了这项发现。 巴基斯坦1996年 靠着一绳子悬吊在5730米的高空中,摄影师比尔.哈彻用相机拍下同行登山家在喀喇昆仑山脉川口塔峰攻顶的景象。“山边一直有岩石滑落,”他回忆道,“没多久你就会习惯了石头打在头盔上的声音。” 中国及尼泊尔洛子峰1963年 学会为纪念成立75周年,派出了珠穆朗玛峰美国探险队前往世界之巅。远征队成员在前往南坳营地途中,穿越险峻洛子峰。 学会赞助的探险队有19名登山家和32名夏尔巴向导,看起来就像一支准备包围大山的迷你军队。 美国新墨西哥州1960年 196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上尉乔.基廷杰从万米高的平流层热气球吊舱一跃而下时,超过99%的地球大气层都在他脚下。这3万多米的垂直下降距离花了他13分45秒,他在打开降落伞后,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平缓着陆。 非洲刚过2008年 这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称为“银背”)是一个低地大猩猩群体的大家长。为了慰劳自己的辛苦,他在沼泽里泡了好几个小时,有条不紊的拔掉植物的根,洗去上面的土,再津津有味的放进嘴巴里。 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2008年 非礼勿言? 乔尔.萨托因其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而著称,她以相机为武器,致力于保护自然地区以及仰赖这些地区支持的栖息地。为国家地理学会拍照已超过20年的萨托怀抱一项使命:他要记录所有收到威胁的物种和景象,希望让世人看到一个值得拯救的世界。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2005年 一条长尾鲨被困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中的刺网里,走到了生命的镜头。 管理不善,再加上过度捕捞,已使全球鱼群数量下降到危险低点。而伴随着这些惨淡的数据,经常是布莱恩.史凯瑞惊人的水下摄影作品。史凯瑞是《国家地理》杂志最亮眼的一位新兴水底摄影师,自1998年起成为杂志签约摄影师。 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1980年 害怕脚下泡泡的红毛猩猩宝宝,紧紧攀在一岁的小婴儿宾提上。宾提是灵长类动物学家碧露蒂.高地卡斯的儿子。 肯尼亚1970年 任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埃克利,在阿西平原拍摄到这只正在休息的斑马的近距离特写,展现出惊人的细节。 以色列,耶路撒冷2008年 耶路撒冷旧城区的亚美尼亚天主教教堂里,老少二人携手合作,在复活节弥撒上生动的演出一曲管风琴二重奏。 艾德.卡什致力于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社会与政治议题。他曾说:“我投入的摄影主题,必须能激起我对人性与世界现状的热情,而我也深信静态影像具有改变人心的力量。”

百度图片搜索下,很多的

斑马的“条纹外套”下面有什么颜色的皮肤?如果有人问我们这个问题或关于问答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回答一般问题。生活中经常是这样。最初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可能会让你们立刻感到尴尬。动物学家喜欢研究,不着急。以下由国家地理网出版的精选图片和文本生动地揭示了这个问题。动物皮毛下的皮肤是什么样的?特别是有条纹或条纹皮毛的动物,如大型猫科动物和斑马,它们的皮肤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解决本周的动物难题。

从逻辑或哲学的角度来看,白马不是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白马不是马。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汉语是一种高语境的语言,也就是说,它在表达时关注语境。这一优势在于,少量的语言可以表达大量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信息”,我可以通过看英文书籍翻译成中文书籍的厚度比例来判断,但中文没有英文那么压缩。这也是因为上下文和大量信息。同时,汉语更容易产生歧义。因此,很多人的话都被砍掉了,这是一顿黑餐,所以白马不是马(白马是马)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在哲学和逻辑上,它很可能等同于,所以当然,白马也不是马。马是所有马的抽象。

“白马不是马”是战国百名学者代表公孙龙的著名论战。它的魅力在于你从头到尾都在听,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但结论却与常识相悖,出人意料。如果你想找出单词的错误,你就找不到。如果你想推翻这个谬论,你没有对策!

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野生动物变成家禽和家畜,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繁育。野生动物开始被驯化的地区是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斑马生活的非洲大陆的文明进程非常缓慢。除了北非灿烂的古埃及文明,撒哈拉以南地区几乎没有高度发达的古文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不需要战马,因此古代非洲土著人没有驯养斑马。

生物毒素作用机制研究论文

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一类高活性的特殊代谢成分,即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据估计有1000多种,其中已确定结构的有几十种。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迅速的领域。 一些海洋毒素(marine toxins)是海洋生物的防御物质,由于释放后很快被海水稀释,为了达到防御的作用,其活性往往超强。如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最初是在1909年因研究河豚鱼卵的神经毒性成分而发现的,但直到1964年才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笼形原酸酯类生物碱。 简介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由于历史原因经常错写为河豚毒素)是从河豚鱼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电压敏感的Na+通道外口的特异性阻滞剂,对神经、肌肉、浦金野氏纤维等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均具有高度专一性,TTX最初用于治疗麻风患者的神经痛,是一种较强的镇痛剂,作用较缓且持久,曾代替吗啡、杜冷丁等治疗神经痛,且无成瘾性,它比常用麻醉药强万倍以上。河鲀毒素是一类高值的生物活性物质,高纯度的河鲀毒素,国际市场的价格为每克几十万美元。作为“分子探针”,TTX因其高选择性和高亲合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Na+通道而成为鉴定、分离和研究Na+通道的重要工具药。已发现的河豚鱼毒素有七种天然衍生化物,它们因其致死率、对细胞过敏膜钠通道特殊阻断功能而成为最重要的海洋毒素之一。TTX是迄今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最为奇特的小分子天然产物之一,不仅结构新颖而且性质独特,在有机溶剂和水中都不溶解,仅溶于醋酸等酸性溶剂,并且在碱性和强酸性溶剂中不稳定;在溶液中以两种平衡体的形式存在等。TTX毒性极大,其LD50为μg/kg,是氰化物的1000倍;局部麻醉作用是普鲁卡因(procaine)的4000倍,可用作某些癌症后期的缓解药。然而更有意义的是TTX的作用机制与陆地发现的毒素不同,其在极低的浓度就能选择性地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但却允许K+通过,是神经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极为有用的工具药。 河豚毒素的临床应用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神经毒素,近年来发现它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和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活性。TTX对神经细胞的钠通道有着高度的阻滞作用,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因此能产生明显的局部麻醉作用。 TTX相对与盐酸普鲁卡因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TTX对粘膜的穿透力弱,没有表面麻醉作用。但由于河鲀毒素的毒性较大,且其药物动力学情况知之不多,使得其不能广泛使用。 MBA 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样品的提取液直接给小鼠腹腔内注射,观察临床症状和记录死亡时间。MBA法建立于1937年,是AOAC和欧盟指令91/492/EEC指定的检测方法,检测限值近似40μg STXeq /100 g贝壳组织,是目前最高残留限量( MRL) 的50%。

shēng wù dú sù

生物毒素又称天然毒素,是指生物来源并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陈翼胜院士介绍说,人类对生物毒素的最早体验源于自身的食物中毒,据统计,由于食用真菌、植物和鱼贝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化学中毒。生物毒素离我们人类并不遥远,蛇类及其它动物咬伤仍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中毒现象;随着人类对海洋生物利用程度的增长,海洋三大生物公害:赤潮、西加中毒和麻痹神经性中毒的发生率有日趋增加的趋势;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对谷类的污染,玉米、花生作物中的真菌霉素等都已经证明是地区性肝癌、胃癌、食道癌的主要诱导物质;现代研究还发现自然界中存在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多种具有强促癌作用的毒素,如海兔毒素等。生物毒素除以上对人类的直接中毒危害以外,还可以造成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的损失和环境危害,如紫茎泽兰等有毒植物对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危害和赤潮对海洋渔业造成的损失等。

由于生物毒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许多生物毒素还没有被发现或被认识,因此时至今日,生物毒素中毒的救治与公害防治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另一方面,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由于各种生物毒素以多种方式参与生命系统和生命过程,并产生各类不同的致死或毒害效应,因此生物毒素同样也为生物学、化学、医药学等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已有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生物毒素变“有毒”为“有益”,让生物毒素真正造福于人类的健康。

生物毒素是自然界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界有特殊意义的进化结果,生物毒素中蕴涵有大量的奇妙而复杂的重要生物学信息,是人们探讨生命现象的重要工具,陈翼胜院士认为,将生物毒素单纯视为一类化学毒物并不符合实际。在生命化学研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组装是前沿核心问题之一,而生物毒素正是研究酶、受体、离子通道等生物大分子的最有效工具。生物毒素常以某种高特异性的作用方式作用于特定的靶分子,因此,利用生物毒素不仅可以鉴定和分离这些物质,而且可以探索其作用方式与生理机制。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利用河豚毒素、乌头堿等一系列天然毒素搞清楚了钠离子通道和多种通道亚型的功能及作用位点,基本阐明了其调控机制。此外,在立体化学、多肽与蛋白质化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一些具有复杂立体结构的毒素,如刺尾鱼毒素等的合成都是有机合成化学中可以与维生素B12合成相媲美的重大成就。

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等的研究方面,生物毒素也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中,人们以蝰蛇毒素为工具研究血友病的过程,发现了可活化凝血因子Ⅹ的酶系,成功地阐明了凝血机制中一系列内因性和外因性因子的作用,证实凝血作用是一个多因子梯次性激活过程的凝血瀑布学说。化学生态学认为,生物物种之间的化学生态作用是普遍现象,化学防御机制是保持生物物种分布平衡的基本因素。微生物、植物、无脊椎动物等低等生物在生态关系中属于下位生物,往往是产生生物毒素的主要物种;许多在生物链中作为转载者的物种也会含有丰富的毒素,它们从下位生物摄取毒素并可储留、浓集毒素而转化为自身的防御物质,以应付其上位捕食者;而处于上位的捕食者也常利用自身的多种毒素成份和毒液去猎取食物。以生物毒素研究为基础的化学生态学将有助于人类破解纷繁多样的大千世界生命之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