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安徽医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4-07-04 05:31:03

安徽医学院学报

是的,医学期刊的所属目录可以有很多个,常笑医学网整理的数据还是很准确的,对投稿、查询目标期刊帮助很大⌄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收录。此外,《学报》还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每期向国外发行。

(均为第一作者)1.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into Spleen Deficiency Patterns. Medical CHINA Update. 2001;1(1):162.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13.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及证治探要 中医药学刊 2001;19(5):4944.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135.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及脾脏淋巴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9176.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8(4):2027.从《内经》痹证理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 88.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及胸腺淋巴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医药学报 2002;17(3):1599.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及胃粘膜细胞超微结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2):7610.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α、IL-4及IL-10的影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21(2):4411.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疗效及滑膜fas、fasL及bcl-2表达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8):59912.线粒体膜电位标记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6):33113.TUNEL法检测新风胶囊对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医药学刊 2003;21(1):5414.健脾益肾祛湿通络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探讨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6(4):31315.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保健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6(3):23816.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22(3):1217.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7(1):1118.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23(1):119.以AnnexinV/PI法检测新风胶囊对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安徽医药2004;8(1):142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CD35的表达及其意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5;8(1):921.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5;8(4):29622.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补体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9(1):1123.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补体水平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13(2):9324.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9(2):10625.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补体调节蛋白红细胞CR1及CD59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13(4):24026.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34827.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6月 主编28.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5月 副主编29.社区常见病证中医药照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4月 编委30.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10月 常务副主编

哎。我是爱莫能助啊……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编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1]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2]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4]中文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外文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语种中文类别中医学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编辑本段]1.张正 (1902~1977),女,院东头乡单家庄人。贫农出身。嫁给本县姚店子镇坡子村黄如冈为妻。1938年她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担任中共地下交通员,传递情报,掩护伤员,并把唯一的儿子黄超送到抗日前线。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有一天,张正的丈夫黄如冈在扈山店村东桥下发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面黄肌瘦,气息奄奄,黄把他背回家,苏醒后,才知道他叫夏希贤,刚满15岁,原是八路军野战部队的战士,现调到区中队当通讯员。因区中队遭日本侵略军袭击,夏与区中队失去联系,几天没吃饭,而晕倒在扈山店桥下。黄将夏救回家后,张正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时日伪军经常“扫荡”,夏怕连累张正一家,几次要去找部队,都被张留下了。一天早晨,日伪军来到坡子,挨家挨户搜查八路军,抢东西。日伪军闯到张家,张赶忙让夏抱起刚满一岁的妹妹,去厨房烧火做饭,她去应付闯进门来的日伪军。忽然一个伪军窜到夏希贤面前说:“你是八路军。”张急忙说:“这是俺大儿子,不信去问保长”。那个伪军举起枪向夏砸去,张拉住了那个伪军的胳膊说:“老总,别吓着俺两个孩子。”日伪军从张的言行中没发现破绽,就扬长而去。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扑,张带领孩子一起搬到沂南县住了3年。夏18岁时,在沂南县第二次参军,后又找到了原部队。全国解放后,夏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在部队被授予大校军衔。后转业到江西省九江市物资局任局长。经组织批准,夏与黄如冈、张正夫妇结成父、母子关系。[编辑本段]2.西安市山水画院院长 1955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市山水画院院长、陕西省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院副秘书长、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幼时在家庭言传身教下迷入丹青,1980年师从著名山水画崔振宽先生受教,后复入西安美术学院深造,数十年来专攻山水画创作,几经磨砺,勤耕不辍,渐趋形成个性画风。近年来,其作品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全国广告大赛》《西安市第六届走进生活写生展》中获得金奖、多次参加海内外画展,并被众多团体博物馆、个人收藏、作品被《中国水墨》、(艺术界)、(国画家)、《中国书画名家选》、《陕西省画精品集》、《陕西年鉴》、《陕西美术家》、《陕西画报》、《西安当代美术作品集》、《中国书画名人录》等诸多专集入编,出版有《张正中国画选集》,并被多家新闻媒体专访、报道,列为有艺术成就的杰出画家之一。[编辑本段]3.中国少年科学院年小院士 河北省知名早慧儿童,中国少年科学院年龄最小的小院士,中国少先队员,五年(94—98)希望工程捐助者,小张正两岁开始学习电脑,两岁半已能熟练地使用,并通过电脑学会了大量汉字,三岁半便通读《毛泽东诗词》全集和许多古文,古诗等.四岁半能够熟练地操作高智能玩具"百拼电子世界".七岁半便基本上通学小学数学,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已经具备了高于大学水平的英语各方面能力.小张正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了均衡的发展.并有着超常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其父张伟光(河北省著名青年发明家)的影响,启发和引导下,小张正产生了极强的创造欲望,并在六岁时就有了三项小发明,游戏棋就是其中之一,"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是父母从他尚未降生时就给他制定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是父母对张正的最高治学标准及要求.[编辑本段]4.公安部警卫局警卫教练 山东青岛人,1969年出生,自幼习武。1987年入伍,1992年毕业于武警学院内卫系,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训练处正团职参谋(武警中校警衔),曾任武警北京总队特警支队擒敌教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散打教练,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警卫搏击、射击、体能教练。先后被武警总队评为“四会”一级教练员,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公安部警卫局优秀干部。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个人三等功,嘉奖若干次。亲身经历过多次防暴搏击实战考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编写《警卫搏击》、《警卫游泳与救护》、《警卫驾驶》等教材,发表《武警部队干部法律知识素养》、《警卫搏击训练初探》等论文,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汇报表演受到高度评价。[编辑本段]5.华西医科大学硕导 1969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1年在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长期担任医疗、教学、外科、实验室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内科和消化的临床诊疗,教书育人,科研经验。1991—1992年伏美国威斯康医学院研修,对小肠移拉伤和真性肠病相关的胃腋激素及神经内分泌进行了研究。 现任职称: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激素组委员、四川省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内统专委会委员。现为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药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科学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全科医学审称专家。 科研成果:现为已培养硕士生20余名,发表编著80余篇,以到主编,编委出版著作8部,包括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五版,获发明专利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胃炎,胃肠道肿瘤,慢性肝病和胃肠道激素相关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编辑本段]6.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女,1972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副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中医临床诊断全书》等专著,并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诊断学》、《细胞生物学》教材2部。作为具体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恶性肿瘤患者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广州市科委课题“鼻咽癌患者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活血祛痰治法及其组方逆转高血压左室重构的作用机理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 1、 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P53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0) 2、 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1) 3、 四种调补方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4) 4、 中医教学中“气”层次的辨析. 中医教育探索.2003(2) 5、 热休克蛋白在肿瘤应用基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中华肿瘤杂志.2001(2) 学术著作: 1、中西医结合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细胞生物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3、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4、中医临床诊断全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编辑本段]7.作家张正 姓 名: 张正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 民 族: 汉族 原名张征。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青年文摘人物报》杂志副主编,副编审。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小说集《天鹅落脚的地方》、《我们是朋友》,中短篇小说《手足情》、《金钥匙》、《人狼》,小说《怪味儿》,报告文学《顾维钧回忆录中文版出版内幕》、《在联合国任职的中国官员》、《马连良之死》、《天鹅落脚的地方》,电视文学剧本《手足情》(已录制播出)等。 因短篇小说《崖山浪》被选入长风文辑社,是很有前途的现代作家。 小说《悬壶日志》获第三届青年文学创作奖、法国成知凡文学奖,《旧中国外长的梦》获全国青年报刊作品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历任主编

[编辑本段]1.张正 (1902~1977),女,院东头乡单家庄人。贫农出身。嫁给本县姚店子镇坡子村黄如冈为妻。1938年她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担任中共地下交通员,传递情报,掩护伤员,并把唯一的儿子黄超送到抗日前线。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扫荡”。有一天,张正的丈夫黄如冈在扈山店村东桥下发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面黄肌瘦,气息奄奄,黄把他背回家,苏醒后,才知道他叫夏希贤,刚满15岁,原是八路军野战部队的战士,现调到区中队当通讯员。因区中队遭日本侵略军袭击,夏与区中队失去联系,几天没吃饭,而晕倒在扈山店桥下。黄将夏救回家后,张正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时日伪军经常“扫荡”,夏怕连累张正一家,几次要去找部队,都被张留下了。一天早晨,日伪军来到坡子,挨家挨户搜查八路军,抢东西。日伪军闯到张家,张赶忙让夏抱起刚满一岁的妹妹,去厨房烧火做饭,她去应付闯进门来的日伪军。忽然一个伪军窜到夏希贤面前说:“你是八路军。”张急忙说:“这是俺大儿子,不信去问保长”。那个伪军举起枪向夏砸去,张拉住了那个伪军的胳膊说:“老总,别吓着俺两个孩子。”日伪军从张的言行中没发现破绽,就扬长而去。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扑,张带领孩子一起搬到沂南县住了3年。夏18岁时,在沂南县第二次参军,后又找到了原部队。全国解放后,夏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在部队被授予大校军衔。后转业到江西省九江市物资局任局长。经组织批准,夏与黄如冈、张正夫妇结成父、母子关系。[编辑本段]2.西安市山水画院院长 1955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市山水画院院长、陕西省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院副秘书长、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幼时在家庭言传身教下迷入丹青,1980年师从著名山水画崔振宽先生受教,后复入西安美术学院深造,数十年来专攻山水画创作,几经磨砺,勤耕不辍,渐趋形成个性画风。近年来,其作品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全国广告大赛》《西安市第六届走进生活写生展》中获得金奖、多次参加海内外画展,并被众多团体博物馆、个人收藏、作品被《中国水墨》、(艺术界)、(国画家)、《中国书画名家选》、《陕西省画精品集》、《陕西年鉴》、《陕西美术家》、《陕西画报》、《西安当代美术作品集》、《中国书画名人录》等诸多专集入编,出版有《张正中国画选集》,并被多家新闻媒体专访、报道,列为有艺术成就的杰出画家之一。[编辑本段]3.中国少年科学院年小院士 河北省知名早慧儿童,中国少年科学院年龄最小的小院士,中国少先队员,五年(94—98)希望工程捐助者,小张正两岁开始学习电脑,两岁半已能熟练地使用,并通过电脑学会了大量汉字,三岁半便通读《毛泽东诗词》全集和许多古文,古诗等.四岁半能够熟练地操作高智能玩具"百拼电子世界".七岁半便基本上通学小学数学,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已经具备了高于大学水平的英语各方面能力.小张正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了均衡的发展.并有着超常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其父张伟光(河北省著名青年发明家)的影响,启发和引导下,小张正产生了极强的创造欲望,并在六岁时就有了三项小发明,游戏棋就是其中之一,"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是父母从他尚未降生时就给他制定的人生信条和奋斗目标."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是父母对张正的最高治学标准及要求.[编辑本段]4.公安部警卫局警卫教练 山东青岛人,1969年出生,自幼习武。1987年入伍,1992年毕业于武警学院内卫系,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训练处正团职参谋(武警中校警衔),曾任武警北京总队特警支队擒敌教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散打教练,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警卫局警卫搏击、射击、体能教练。先后被武警总队评为“四会”一级教练员,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公安部警卫局优秀干部。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个人三等功,嘉奖若干次。亲身经历过多次防暴搏击实战考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编写《警卫搏击》、《警卫游泳与救护》、《警卫驾驶》等教材,发表《武警部队干部法律知识素养》、《警卫搏击训练初探》等论文,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汇报表演受到高度评价。[编辑本段]5.华西医科大学硕导 1969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1年在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长期担任医疗、教学、外科、实验室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内科和消化的临床诊疗,教书育人,科研经验。1991—1992年伏美国威斯康医学院研修,对小肠移拉伤和真性肠病相关的胃腋激素及神经内分泌进行了研究。 现任职称: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激素组委员、四川省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内统专委会委员。现为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药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科学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全科医学审称专家。 科研成果:现为已培养硕士生20余名,发表编著80余篇,以到主编,编委出版著作8部,包括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五版,获发明专利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胃炎,胃肠道肿瘤,慢性肝病和胃肠道激素相关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编辑本段]6.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女,1972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副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中医临床诊断全书》等专著,并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诊断学》、《细胞生物学》教材2部。作为具体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恶性肿瘤患者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广州市科委课题“鼻咽癌患者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活血祛痰治法及其组方逆转高血压左室重构的作用机理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 1、 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P53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0) 2、 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1) 3、 四种调补方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4) 4、 中医教学中“气”层次的辨析. 中医教育探索.2003(2) 5、 热休克蛋白在肿瘤应用基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中华肿瘤杂志.2001(2) 学术著作: 1、中西医结合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细胞生物学.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3、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4、中医临床诊断全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编辑本段]7.作家张正 姓 名: 张正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 民 族: 汉族 原名张征。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青年文摘人物报》杂志副主编,副编审。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小说集《天鹅落脚的地方》、《我们是朋友》,中短篇小说《手足情》、《金钥匙》、《人狼》,小说《怪味儿》,报告文学《顾维钧回忆录中文版出版内幕》、《在联合国任职的中国官员》、《马连良之死》、《天鹅落脚的地方》,电视文学剧本《手足情》(已录制播出)等。 因短篇小说《崖山浪》被选入长风文辑社,是很有前途的现代作家。 小说《悬壶日志》获第三届青年文学创作奖、法国成知凡文学奖,《旧中国外长的梦》获全国青年报刊作品奖

1尚志钧.我国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医史与保健组织.1957,(4):275.2尚志钧.《吴普本草》的研究.哈尔滨中医,1960,(3):71.3尚志钧.《唐本草》目录的研究.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2):158.4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5尚志钧,《日华子本草》成书年代的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2,12(2):114.6尚志钧.诸家辑本《神农本草经》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江苏中医杂志,1982,3(2)38.7尚志钧.《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原出于陶弘景之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4):39—41.8尚志钧.《嘉佑本草》概述.皖南医学院学报,1983,2(2):65—66.9尚志钧辑校.《补辑肘后方》.第一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10尚志钧.《蜀本草》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3,13(4):237—239.11尚志钧.《本草纲目》所题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质疑.中华医史杂志.1984,14(1):58.12尚志钧.寇宗奭和《本草衍义》.中华医史杂志,1984,14(3):146—149.13尚志钧.《名医别录》作者的讨论.中华医史杂志,1985,15(2):112—116.14尚志钧.《雷公药对》考略.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39—40.15尚志钧.《海药本草》成书年代考.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2):40—41.16尚志钧.敦煌出土《本草经集注序录》的考察.中国医药学报,1986,(2):40—41.17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尚志钧辑校.《吴普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9尚志钧.本草拾遗的研探.皖南医学院学报,1987,6(3):224—226.20尚志钧.敦煌本《本草经集注序录》和《证类本草》引陶隐居序的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88,18(2):124—126.21尚志钧.商务影印《政和本草》错简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1(2):46.22尚志钧.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药物合并和分条的讨论.中药通报,1988,13(11):55—57.23尚志钧.论《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之关系.中华医史杂志,1989,19(2):125—127.24尚志钧,林乾良,郑金生.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5尚志钧.脏腑病因条辨.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26尚志钧.《名医别录》考.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36—37.27尚志钧.《本草图经》的考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3):51—54.28尚志钧.《本草纲目》标注《本经》药物总数的讨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4):52—55.29尚志钧辑校.雷公炮炙论.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89年7月增补黄河胜同志为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12月,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张方正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常务副主编,吴系科、姚立人、孙桂华同志任副主编,孙君健同志任编辑部主任,陈国安、胡茅轩、黄河胜、宣正荣(兼)同志任副主任。1992年3月,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4月,孙勇、王立龙同志任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第一期起,学报改为双月刊。1997年12月,编委会调整,徐叔云同志继续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宗寅同志任副主编,张学军同志任常务副主编。2001年3月学校设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孙勇、王立龙同志任副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孙勇副主任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1年5月再次调整编委会,张学军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刘建辉同志任副主编;2007年7月调整编委会,张学军教授连任主编,李俊、曹云霞、朱启星、许戈良同志任副主编。2009年,黄河胜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王立龙、夏青、王劲松等同志任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分管《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5月,曹云霞教授任编委会主编。

是的,医学期刊的所属目录可以有很多个,常笑医学网整理的数据还是很准确的,对投稿、查询目标期刊帮助很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