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文化研究的特色和创新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3 05:46:47

文化研究的特色和创新论文怎么写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写论文,具体可以咨询 ; 什么文化???、

问题一:课题研究中的拟创新点是什么 直白地说,拟创新点就是在你所研究的这项课题中准备创新的地方是什么,可以是一点,也可以是几点。比如,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可能国外如美国、日本都有过相关研究,但它们研发的材料要求穿高,如果你研发所需要的材料要求不高,比如一般比较常见的金属啊甚至木材什么的就可以制造出来,那么你的创新点就是使用的新的成本更低廉的材料;当然,如果你的设计或制造方法更为有效,方法也可以成为创新点。这些在你所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或计划书中都应该明确出来,目的是表明你的研究不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而是进行新的创造,这也是你的课题研究的最突出的价值或意义所在。我们往往说某某课题或项目填补了国内、国际什么什么领域的空白,其实是说它的创新点。如果我们在设计方案时拟完成的创新点如期在研究成果中呈现,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课题是具有开创性的,就具有了创新点。 总结一下吧,上面谈到了两个创新点:一个是课题研究方案中的,也是你提出的问题中的,另一个是研究成果中。二者一般是一致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啊!有问题可以继续探讨。。。 问题二:如何写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1、选题新颖性。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探讨有关全体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单独研究国有上市公司的很少。但随着“两大办法”的相继出台,股权激励己经走进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视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将决定其研究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这一特定的微观背景下,研究股权激励性的有效性。以此丰富相关方面的研究。 2、衡量股权激励有效性指标的新颖性。之前的研究几乎全部选用公司的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但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公司的管理层,评价激励的有效性时应该衡量管理层的业绩。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不区分公司业绩与管理层业绩,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本文选取管理层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剔除市场环境、市场结构与企业资源对企业经济业绩的影响后,观察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真实效果。为我国国有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3、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系统阐述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并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从会计回报、公司发展、股票回报三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对业绩。 4、运用新的模型。在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性实证分析时,本文并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已有的模型,而是将各种模型进行回归比较,探寻最佳模型,以使回归结果更真实准确的反应股权激励比例与管理层业绩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在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中,笔者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研究课题的奥秒无穷。虽然笔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但由于个人对股权激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之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本文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1、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本文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只是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管理层激励问题并非只存在国有上市公司,国有非上市公司中也大量存在。由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难以收集整理,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国有上市公司,对国有非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有待于研究,这导致研究成果的推广缺乏应用基础。 2、数据选取的局限性。由于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我国分置改革时间很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善,所以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并不是很多,从而导致了研究样本容量相对较少。 3、指标选择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特殊性,本文在衡量相对业绩时只选择了单一的财务指标,并没有构建全面的相对业绩评价体系。其次,影响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因素十分广泛,由于笔者知识储备的局限,本文研究只选取了部分控制变量,可能考虑不尽详全,这些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限性的替代变量,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时间尚短。国外有关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多用于研究管理层薪酬问题,几乎没有涉足过股权激励。那么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对股权激励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5、缺少验证。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以及时间关系,在进行描述性分析时,国有上市股权激励前后公司绩效是否有所变化本文没有实施验证,这是本文的又一不足之处。 问题三:课题的创新性怎么解释 课题的创新性是指课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领域有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课题的创新性应具体表现在: 一是反映时代特点,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的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具有新内容,如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储验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寻找新的角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四是采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五是广泛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状况,搞清已有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课题的着眼点,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问题四:如何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习惯及方法。 (2)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内容 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作为教学的补充手段加以科学利用,以同学们课外交流讨论为主,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主线,主要包括课本、习题册、试卷库、学习指导、学习心得论坛等内容。同时,本课题还探讨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运用模式、学习效果和管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 从心理上研究学生课外学习习惯、方法,增强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 (2) 研究分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进共同体的构建及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 通过对文,理科的学生的不同特质分析,研制出共同体的学习具体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对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就是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人力资源,激发学生展开辩论,互相交流,再现解题的思维过程。为住宿制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数学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本课题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2)对构建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视和管理。 多年来,我们着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宽,把高中数学学习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对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课外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补充,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外学习更加重视和加强管理。研制具体方案,保障课外学习顺利进行;同时研究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课外学习共同体。研制一系列共同学习的具体方案,保障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这也是课题研究上的重点和难点。 2. 拟创新点 (1)可操作性方面 通过研究,探讨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课外数学学习共同体不流于形式。 (2)可应用性方面 通过实践,探索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外学习的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具体例题、习题集,有效学习案例,无效学习案例,学习指导、学习心得,学习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应用的学习资源。 问题五: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创新点怎么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 问题六: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方法、 思路 论文选题前要和导师沟通,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 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2.文献选择与阅读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著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3.研究内容与提纲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4.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 问题七:项目特色与创新点怎么写? 1 针对使用环境 2 针对面对群体 3 使用与以往交互不同的方式 4 新的表达形式 5 and so on 问题八:创新性气候研究的课题怎么写 气候方面的课题就与天气研究和环境质量有关联了,所以在课题的研究上大家可以对关注这几个方面。亿百出版网不错你可以来看看。 问题九:毕业论文创新点怎么写范文 指标,但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公司的管理层,评价激励的有效性时应该衡量管理层的业绩。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不区分公司业绩与管理层业绩,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本文选取管理层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指标,剔除市场环境、市场结构与企业资源对企业经济业绩的影响后,观察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真实效果。为我国国有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3、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系统阐述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并基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从会计回报、公司发展、股票回报三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对业绩。 4、运用新的模型。在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性实证分析时,本文并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已有的模型,而是将各种模型进行回归比较,探寻最佳模型,以使回归结果更真实准确的反应股权激励比例与管理层业绩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在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研究中,笔者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研究课题的奥秒无穷。虽然笔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但由于个人对股权激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之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本文还是存在着以下不足: 1、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本文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只是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管理层激励问题并非只存在国有上市公司,国有非上市公司中也大量存在。由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难以收集整理,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国有上市公司,对国有非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有待于研究,这导致研究成果的推广缺乏应用基础。 2、数据选取的局限性。由于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我国分置改革时间很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善,所以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并不是很多,从而导致了研究样本容量相对较少。 3、指标选择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特殊性,本文在衡量相对业绩时只选择了单一的财务指标,并没有构建全面的相对业绩评价体系。其次,影响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因素十分广泛,由于笔者知识储备的局限,本文研究只选取了部分控制变量,可能考虑不尽详全,这些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选择相对业绩作为股权激励有限性的替代变量,但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时间尚短。国外有关于相对业绩评价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多用于研究管理层薪酬问题,几乎没有涉足过股权激励。那么相对业绩评价理论对股权激励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5、缺少验证。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以及时间关系,在进行描述性分析时,国有上市股权激励前后公司绩效是否有所变化本文没有实施验证,这是本文的又一不足之处。 问题十:论文开题报告中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指的是什么?怎么写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多参考下同类型的论文,其实技术路线讲的就是你的论文的整体思路、逻辑推理过程以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道德观念,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大学生德育的缺失原因,并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那些经过实践及时间检验和社会择优继承检验而保留下来文化,至今5000多年的历史。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气魄之所在,不仅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程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仁爱原则,注重“礼”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孔子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正是由于孔子的提倡,才使得“仁”位于“五常”之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观念。如果说“仁”是内隐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那么“礼”则是外显的,是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能够侧面映射出了一个人的仁德。孔子言“人而不仁,如礼何”、“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孟子云:“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这些思想均与现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相一致,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自省孝亲、感恩社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主张正确的“义利”观,强调恰当处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义者,宜也,在传统文化中,指道德、精神的原则,而利指个人的私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为上,提倡“见利思义”精神。以义为上的理念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首先,求利务必要以受义为前提,先义后利。其次,求利的同时还需遵循义的标准。。恰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义生利”、“舍生取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义后利、以义为上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义”成为众所周知的基本道德准则。

3.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信者,诚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代表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与纽带。《论语》云:“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确的“信用”观,有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4.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树立尊重、崇尚、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天人合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它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哲学的视角看,“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更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的领域。天,即大自然;人,即人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它指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和谐统一的关系,指出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归本于自然,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不断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天人相融、天人共乐的理想境界。这种理念在当今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生态危机成为全球隐患的当下,何等意义,不言而喻。

二、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缺失原因

当前,尽管各高校已经加强了对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是我国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譬如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兴趣不浓、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充分,学习动机不足。在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下,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往往只是敷衍了事。而且他们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好奇心重,易受到外界新奇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冲击的影响下,他们易受到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不停地受到西方文化的的强势入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急剧下降。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再次是由于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影响。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高校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片面地强调成绩与分数,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此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现了浓厚的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重视工科等实用学科,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传统文化教育则受到了一定的忽视。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实践应用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课程计划。俗话说,理念要先行。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智育至上、唯实用主义的倾向,重视大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大多隶属于通识课程,以选修课程方式来进行,由于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及大学生本身对于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认识不足。相关课程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出现了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大、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因此,高校还需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体系与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

2.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还需通过各种方法与形式来帮助大学生亲近、了解传统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是承载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离不开高雅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要以创建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传统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着手,以创建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带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风情与韵味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优雅校园,时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软环境的滋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培养健康的人格。

3.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寓教于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力求专精结合、循序渐进,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启发。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多为文言典籍,可能会使初学者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因此,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寓教于乐,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5-119.

[2]李佑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2):82-84.

[3]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页2.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从本质上来看,还是应试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教师不断讲解和学生课后自学来不断获取的,但是从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大多数课文是古代文学名篇,但数量少,有的还是阅读课文,教师一般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述,学生掌握自然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其在编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很多篇目比如《蜀道难》和《将进酒》等名篇在中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大学教材中还会继续出现。很多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古代文学名篇篇名的认知之上,在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考核之时,很多大学生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对待,其缺乏程度令人堪忧。

2、教育定位的不科学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除了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要抽出时间去考各种证件,比如四六级外语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种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想去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没有时间,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不仅是淡忘传统文化知识,甚至会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在当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导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将传统与现代分割开来。

二、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多管齐下抓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写工作,编写适合大学阶段使用的大学传统文化方面的教材。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多读书。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引路人,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大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读,并通过网络、电话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让大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加深了解。最后,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要从实际出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并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理性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考核之时,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文化连接,让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能在当代发出光彩,重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2、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一所好大学看的是其文化的底蕴,这一文化底蕴,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之间形成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去形成自身的“三观”,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教育了无数大学生不断去积极进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定时代精神的精髓,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但是不同的时代已经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所包含的文化范畴方面,其内容则因不同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不存在一个大的鸿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关键点就在于古为今用,不断去发展创新,在传统文化之中注入新时代的气息。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手段的不科学性与教育定位的不明确等不足,面对现实之中存在的困境,应采取多管齐下抓传统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等措施,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重要事情来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让全体大学生树立传统文化方面的意识,肩负起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宝梅.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2]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学说

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攻坚期,这是一个破旧出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句话,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的铺开,各种外来价值体系的冲击及本土道德价值体系依托的本体即儒家文化的弱化,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扭曲、精神失落,甚至道德败坏。青年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重要课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在历史中的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积淀有效地调节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副良剂。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学说的精华思想中包含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内圣外王、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规范的思想体系。虽然儒家学说集糟粕与精华于一身,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内心道德层面的自身约束,强调由己达人的社会实现模式。这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内修“仁”,外靠“礼”,通过“仁”、“礼”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现实要求。根据抽样调查显示,93%的学生是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进德修业,拼搏进取的。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他们勇于拼搏,重视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锤炼;他们积极活泼、思想开放、富于创新意识。然而,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转型、社会格局的急剧变革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影响,出现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突出、自我约束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用的养分,重新构造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规范日常教育,引领学生从读书交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坚忍的意志品质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学生行为规范》,对学生日常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励志读书活动,要求每人在大学期间阅读30至40本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前时事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要求每人参加一次讨论活动。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推进阅读活动常规化、机制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

2.重视契机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励志成语、名言警句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大赛”、“励志成语大赛”等教育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怡情养志,励志成长,进而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鲍鹏山.论语新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曾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研究[J].人文论坛,2014.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怎么写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创新点,创新点指的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并且具备原创性的一种特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乃至于高于前人的研究上得出的一种独到观点,换言之,创新点也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创新点的几种形式:

1、理论创新

2、方法创新

3、角度创新

4、过程创新

5、观点创新

这五种创新模式在写论文的时候都可以用,那一般毕业论文常用哪一种创新模式呢?像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过程创新都是比较常用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

1、本课题《课题名称》在分析研究学者理论的基础上,从系统化,全局化的角度入手(此处提及了创新的角度)结合了某某观点(此处的观点是你论文研究的主要人物所提出的理论)从多个角度,全面的针对某某问题进行分析(这个问题是你论文研究的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结合某某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此外,本课题还在某作者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某某问题,该问题一直是备受目前此类课题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在研究方法上与前人不同,得出了如下结果,并提出了如下方案。

因此,本课题在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突破性。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创新点写法啦。

2、再举个例子,多种写法供大家参考,以罗列的形式:

第一,理论创新,本文以某某理论为切入点,以某某理论作为论文的主要贯穿点,紧紧围绕该观点进行。

第二,研究框架创新,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采用新颖的框架模式,以实验为基准,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多以量研究为基础,本文更加注重量化与质化的结合,利用某研究方法,以期可以得出更加适合于实践应用的结果。

论文的创新点怎么写?这你算是问对人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论文创新点的写作技巧:一篇有创意的论文,那么你的理论一定要是足够创新的。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括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了解了论文创新点该怎么写之后,小伙伴们对于自己的论文该如何进行创作是不是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了呢?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茅茅虫论文写作助手上去写论文,里面有很多论文可以参考,都是免费的哦。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怎么写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论文的创新点怎么写?这你算是问对人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论文创新点的写作技巧:一篇有创意的论文,那么你的理论一定要是足够创新的。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括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了解了论文创新点该怎么写之后,小伙伴们对于自己的论文该如何进行创作是不是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了呢?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茅茅虫论文写作助手上去写论文,里面有很多论文可以参考,都是免费的哦。

关于论文的创新性,一般分为三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应用创新第一种,理论创新。在进行论文研究时,一般会运用一些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据。所以同学们寻找创新点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将运用到的观点、思维、理论作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创新是在论文中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是理论体系,并且在正文中你要论述其合理性,理论创新对于学习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第二种,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一般分为两种,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对象创新。第一种研究方法创新。比如以往针对XX问题的研究,都是采用XX方法,而本论文采取的是综合分析法,将某个问题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分析,为这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第二,研究对象创新,针对XX问题的研究,以往的方法都是集中在某一个层面上。而本次的研究则是从中提取一个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个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对这个问题起到深化的作用第三种,应用创新。应用创新是把一个知识理论尝试运用在新的行业或者是领域去探究它的可操作行以及实践性。这对于同学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但同时这个创新是最具意义和地位的。

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怎么写

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围绕以下几点写:

1、课题研究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2、课题研究具有新内容。

3、课题研究具有新的角度。

4、课题研究采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广泛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状况,搞清已有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课题的着眼点,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相关资料:

课题研究中创新点的几种形式: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角度创新、过程创新、观点创新。

例子如下:

(1)理论创新,本文以某某理论为切入点,以某某理论作为论文的主要贯穿点,紧紧围绕该观点进行。

(2)研究框架创新,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大胆的采用新颖的框架模式,以实验为基准,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3)研究方法的创新,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多以量研究为基础,本文更加注重量化与质化的结合,利用某研究方法,以期可以得出更加适合于实践应用的结果。

就是根据你自己的事情发生来写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论文的研究特点和创新怎么写

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毕业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明确创新的含义

明确了毕业论文创新的含义,才能明确毕业论文创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创新(Innovotion)一词,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创新,就字面而言,就是创造,做出新的东西。其中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创新主体,就是指人,就是说,新东西必须是通过人的努力做出来的。二是这个东西必须是过去所没有的,即新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创新。创新主要以下面三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原来人类没有的, 有人研究了,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做出来了。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二是前人虽然研究过、做过,但不成功,或是错了,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之成功了。第三类情况是,前人研究过、做过,也是正确的、成功的,有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增添了自己独到的、新的东西,把前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发展了。

毕业论文的创新,主要是一种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开拓进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对研究对象作出新的理性升华。理论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解释原则、模式和视野的创新,即方法层次的创新,它对新的理论观点、理论原则、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规律、有效探索社会实践新领域的基础上,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范畴,特别是形成新原理、新的科学体系;三是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并以此为检验标准,对前人创立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的基础上作补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对其中错误的成分加以纠正,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四是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前人科学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观点进行重新梳理,清除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而混杂其中的不正确的或随意附加的东西,重提或凸显前人提出的某些能够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理论原则和观点,并赋于其新的意义。

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所以,写作毕业论文要想求得创新,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活动。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毕业论文创新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做学问是精研深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获得其一毛一毫成果的苦差事。做学问如果不讲究学术规范,心浮气躁,东拼西凑,想着用假功、虚功蒙混过关,就不能刻苦钻研,就不能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学术道德是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只能是“浊其源而欲流清, 伐其根而欲叶茂” 的空想。

四、关注社会现实目光敏锐,关注社会现实,密切注意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善于抓住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才能写出创新的毕业论文

相反,如果一头扎进书本理论中,对现实社会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无所知,或知之不深不透,就不可能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课题、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五、选择创新课题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首先必须选择创新性的课题。

1、选择开创性研究课题

在各个专业领域内,都有一些本来未被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条件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研究的必要和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开创性研究的课题。

从事开创性研究,一般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利用,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因而困难较大。但同时,这类研究的意义又是十分重大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 探索未知世界,是科研的使命,看到并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现。研究这样的问题,最容易有所创造,而且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填补科学空白,或者及时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2、选择发展性研究课题

有些问题,尽管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但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选作创造性研究课题。

研究新课题,是进行科学创造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已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不能有所创造,关键是要看能否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研究的实践早已多次证明,研究同一课题, 人们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同样的题目,能做出不同的文章来。

既然是发展性研究,就要比已有的研究有所深入、有所提高,要同已有的研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行发展性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这主要是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丰富或发展,使已有的理论观点得到深化或补充。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观点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的完善,都要经过一个从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够深入到比较深入的发展、演化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不会一下子就得到彻底的解决;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会一次就彻底完成。学术观点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后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科学理论。

(2)赋于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生活,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用。有些问题虽然早已被探讨过,而且已经有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失去了重新研究的意义,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条件下, 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重新强调某些已经非常明确然而又有些淡漠了的理论观点,以引起人们对某一现象和规律的重视,能够调整认识,纠正偏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研究同一课题,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是很正常的现象。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发现已成通说定论的观点有错误、有偏颇, 及时加以批驳、纠正。批驳、纠正通说的毕业论文,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种情况是参加学术争论,就一个正在讨论、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同一课题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并存,就产生了学术争论。进行学术争论,能澄清问题,深化认识,使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参加学术争论,容易使自己写出的毕业论文产生创新。

六、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心理过程的核心,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发现问题、感知外界信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端,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一个人的感知力强,感觉灵敏,才能对外界信息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接通信息点。这是取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必要条件。

集中精力、潜心思索,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思维成果的取得要以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题,即便是以灵感状态出现的思维成果的取得,也是如此。科学创造需要灵感,而突如其来的灵感,正是研究者潜心思索的结果。

进行创造性思维还要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努力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 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七、勤学多思

创新必须要有继承。要创新,就要学习,通过学习前人和别人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扬弃,这样才能比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产生创新。

此外,思维必须以一定的信息内容为材料才行。新的思维产品的产生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大脑中反复作用的结果,思维的灵感状态是人脑中的某些信息点的突发性联结,是信息所呈现出的一种较佳结合态。人脑中的适用信息的贮存量,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般说来,研究者大脑中的关联信息越多, 信息间相互作用、信息点联结的机会也就会越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概率也就越大。加大信息的贮存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所以,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就要通过勤奋学习,来增加头脑中贮存的有用信息。

作为思维材料的信息内容存贮于人脑的不同区域中,信息点的联结需要纽带,信息间的作用要以信息的运动为前提。而要使信息“动”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动地持久不断地“思考”。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还必须多思考,勤思考,边学边思考。

八、重视行文,提炼新颖观点,运用富有新意的材料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行文,不仅仅是对写作形式的谋求,更不是对研究成果的机械反映,行文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行文中,观点可能会得到加工、深化和修正;某些资料可能会被重新认识,或者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或者新的疑点产生,又被破除。可见,行文是使研究成果更加成熟,或得以深化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过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毕业论文的特点之一是独创性,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是科学创造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毕业论文独创性的首要因素。撰写毕业论文,要“发前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说法,因而必须注意提炼新观点。

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观点应该是新颖独特的,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新颖独特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确立,其实是同新鲜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选用富有新意的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一是把新的事实、新的思想观念作为材料使用;二是把早已存在,但并未被发现或未引起人们普遍注意的事物作为材料使用;三是从新的角度使用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包含的新内涵揭示出来,以使旧的材料产生新意,或者说使陈旧的材料成为有新意的材料。

一、论文创新的具体是什么?

论文的本质是创新,这个创新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只有核心观点新才是创新,而是多层的.,大体上分为:敏锐地发现了其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科学道出了其他人没能说出的论据;总结出来前人没能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论题选择新、核心观点新、使用材料新、写作手法新、论证方法新。

二、论文创新的方法

1、有创新意识。要做到论文创新,主要是写作者有创新意识,关键是需要批判意识或问题意识,生活和学习并不是为了安逸,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2、科研扫盲。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轨迹,即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学术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和没有成功的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等全部都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还能做哪些研究,千万不要重复或者相似,以免浪费时间。

3、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做到这些,需要加强科研的基本功和转换科研思考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名师的讲座,观察分析讲师是怎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的,又是怎么用冷静理性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分解问题的。

4、加强积累。平常的学习注重上课的质量,注重课后看书的效率和效果,要做研究,要使论文有创新性,就一定多看文献,通过期刊和网络资源。随身杯一个好本子,将新的观点和某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5、学科交叉进行。学生可以多方积累,这就包括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也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

创新是现代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要考察点之一。一个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懂得创新,创造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墨守成规,随大流很容易便会淹没在人群里。创新是一项优秀品质,也是学生的重要资本之一,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大流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毕业论文特色与创新如下:

范文一:

一直以来存在这样一种误解,那就是认为哲学只是形而上的抽象道理言说,其真理性和价值性是成问题的,其社会功能也可以由其他专门学科来取代。在这种认识下,哲学似乎是无用的和多余的,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极为片面的。随着从哲学里分离出来的新的学科不断增多,并且日益专门化和技术化,似乎取代了哲学的社会功能,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黑格尔说:当统一的力量从人的生活中消失,当对立已经失去了它们的活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正赢得独立性时,对哲学的需要就形成了。实际上,哲学一直为人们理解世界、构建社会图景提供着基本的认知框架与认知方法,其社会功能不可替代。

范文二:

哲学虽然不直接提供满足物质需要的手段,但是它提供了种种思想,使我们能够在社会领域里理解、协调并且满足我们的需要,满足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宏观上说,哲学理论为具体的社会制度提供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平衡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流动性,整合社会文化、提升判断认知能力、统一社会思想认识。

范文三:

思维的第一支柱:大脑;第二支柱:社会生活;第三支柱:知识;第四支柱:个性。《思维的拓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巩固社会生活和知识这两大支柱,拓宽创新的空间。首先,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各种社会活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

从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 等方面写创新不容易的能在论文中找到一丝丝的自己想到的而没被别人想到的地方,都可以挖掘一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