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狗病毒性肠炎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1:02:12

狗病毒性肠炎毕业论文

饲养 宠饲狗已经日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那么宠物狗的饲养有论文描述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宠物狗饲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宠物狗饲养论文1 宠物狗流行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 介绍了宠物狗流行病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及治疗 方法 等,以为提高其治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宠物狗;犬瘟热;细小病毒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07-5739(2013)06-0278-02 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是宠物狗的常见疾病,这2种疾病对狗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虽然每年都进行防疫,但每年都有发生。该文针对这2种病的发病症状及比较前沿的诊治方案进行了探讨。 1 犬瘟热 犬瘟热大多发生在幼犬身上,该病的致病病毒是犬瘟热病毒。发生该病的病犬表现出消化不良、呼吸不畅、鼻炎等多种症状,甚至一些病犬还会发生脑炎。该病的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广泛分布于病犬的肝、脾、脊髓等脏器中。健康犬染病主要有以下2种途径:一是与病犬直接接触。二是接触被致病病毒污染的空气或食物,通过呼吸或采食染病。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特别是天气变化明显的时期。通常以1~2岁的幼犬最易感染。 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临床症状见表1。 预防 措施 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犬瘟热进行预防,降低该病发病率。预防措施主要有2种:一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免疫的初始时间为幼犬6周龄,其后在幼犬8周龄、10周龄时进行第2、3次免疫。此后,幼犬免疫的次数减少为每年1次。免疫后犬瘟热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二是在天气变化较大或该病流行的季节,避免将宠物狗带到狗集中的地方,以降低染病几率。 治疗方案 犬瘟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病犬,要将其与健康犬隔离,切断传染源,避免大面积爆发。对于病犬,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犬瘟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是早期治疗犬瘟热可以用单抗或血清,犬瘟热抗体是特异性识别犬瘟热病毒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特异性强,中和犬瘟热病毒效果好,是治愈犬瘟热的关键性药物。还可以大剂量使用犬瘟热高免血清来中和病毒,也可使用免疫球蛋白、胸腺素或胸腺肽,来提高病犬免疫力。二是在进行特异性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进行抗病毒治疗。犬专用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医疗应用价值;此外,利巴韦林、吗啉呱等抗病毒药物对DNA、RNA病毒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犬瘟热。三是由于犬瘟热容易继发多种病原菌感染,使病情加剧,因此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菌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病犬康复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适当补充营养、电解质和水分,可以帮助危重病犬恢复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2 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的特点是病程短、传染性强。该病的致病病毒是犬细小病毒(CPV)。病犬早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呕吐现象。后期拉稀,并伴有血丝,粪便有铁锈臭味,颜色呈番茄汁色。该病的确定不需要进行实验室送检,用测试纸即可确定。 临床症状 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心肌炎型发病率低,发病前病犬没有明显症状。发病较突然,病犬肌肉震动、四肢末端和耳、鼻温度降低。有的病犬呼吸不畅、心跳快、体温升高、呕吐、腹泻[3-4]。 肠炎型。病犬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在7~14 d后会表现出症状。初期病犬体温升高到40 ℃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甚至不食。病犬初期将食物呕吐出来,之后呕吐物变为黏液状及黄绿色液体。病犬发病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 d)开始出现腹泻的现象,初期粪便呈稀粥状。随着染病时间的延长,病犬出现便血现象,粪便呈番茄酱色或咖啡色。在便血现象出现后,病犬表现出眼球下陷、鼻镜干燥、全身无力、体重明显减少的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休克、死亡等现象。 与其他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细小病毒病的病程短、发病突然,在临床上要将其与其他常见病区分开来,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细小病毒病与其他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如表2所示。 治疗 合理应用抗CPV抗体和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胸腺素等,抗CPV抗体可直接中和病犬血清中游离的CPV,是治疗CPV病的特效药物,应用抗体和免疫增强剂治疗效果见表3。 几种关键性的辅助方案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该病会使病犬食欲下降或不进食,呕吐次数增加,出现腹泻现象,这都会打乱机体原有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因此,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扩充血容量。补液阶段及措施见表4。补液量根据病犬脱水程度而定。在补液过程中或补液后,病犬心跳逐渐恢复正常、开始排尿、精神好转时表明补液已经充足,可以停止补液。在补液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对病犬的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现象要及时限制输液量和输入速度。二是温度不高或补液量较大时,应该将液体加热至37 ℃再开始补液。 口服补液。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补液,适用于病情不重和恢复期的病犬,该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发生副作用的几率较小,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防止继发感染。常选用敏感抗生素静注、肌注或内服。 止血与止呕。补充钙剂和VC有一定的止血功能;保护发炎的胃肠黏膜,可选用具有修复功能的基因工程药物。上述药物配合使用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排出血便。病犬的血便一般滞留在直肠和结肠内,其毒素不仅会被机体重新吸收,还会为致病性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要及时将其排出体外。一般采用灌肠的方式将其排出,灌肠使用的药剂为高锰酸钾温水。 护理。在患病初期,病犬的呕吐、腹泻现象比较严重时,不能饲喂和给水。在病犬恢复的过程中,饲喂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牛奶、麦乳精、鸡蛋汤等,避免饲喂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 为了预防该病,幼犬要及时进行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喂养,及时补充蔬菜和微量元素,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5-6]。 3 犬瘟热、细小病毒病治疗建议 抗病毒类药物,抗菌消炎类药物都是通过细胞才能发挥作用,动物一旦患病,其细胞机能就会大大降低,这些药物所起的疗效都将大打折扣。因此,治疗首先要进行免疫增强,其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提升自身的免疫机能;二是让协同药品的疗效完整发挥,尽早治愈,降低死亡率。这就是著名的“鸡尾酒抗病毒疗法”。该疗法广泛应用于动物病毒病的治疗。 4 参考文献 [1] 郑家三,刘云.犬瘟热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5(4):31-33. [2] 张双虎,莫伟强,刘东升.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08(6):53-54. [3] 宋大鲁,宋旭东.宠物急诊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于志平.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3):156-158. [5] 王道坤,山东省.犬瘟热与犬细小病毒的鉴别治疗[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2):47. [6] 陈卫洪,陈永忠.犬细小病毒的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85. 宠物狗饲养论文2 中国国内饲养宠物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但相较于国外许多国家,我国的宠物 文化 起步较晚,因此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们,善待身边的宠物。 关键词:宠物 中国 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各个家庭。根据2011年调查,在中国,平均每2户家庭至少曾尝试拥有过宠物,其种类比较繁多,从寻常的猫狗到蛇、蜥蜴等,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两只以上的宠物。21世纪以来,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宠物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一部分。 1 背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拥有一些特殊的“朋友”,比如导盲犬等,这些“朋友”成为一部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们就是宠物。 究竟什么是宠物?宠物一般是指家庭喂养的用于玩赏、给人们做伴的动物。宠物这个词,早在西汉年间便已经出现了,西汉时的匈奴民族喜欢将鹰作为自己的宠物,同时也将它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宠物真正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种类方面看还是规模方面。在清朝,慈禧特别宠爱吉娃娃,甚至只允许皇室的成员饲养。新中国成立后,大约在70年代,宠物甚至被认为是“走资派”的行为,宠物文化在这段时间几乎在中国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百姓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多的文化积淀,市场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相关配套设施,为百姓饲养宠物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和便利的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与以前相比,虽然目前我国人民对宠物文化有了更加成熟、科学的认识,但实际上真正的“宠物产业”仍在起步阶段。该阶段属于一个不断探索发现,一个不断改正修正的时间点,所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相关人员的妥善解决。 相关 政策法规 不够完善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时常会在网络、报刊上发现“保护流浪狗、流浪猫、流浪小动物”的呼吁。对于一个千万人口的都市而言,每个昼夜都有成千上万只流浪的动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游荡。一些城市为了改善市容,曾制定过捉捕流浪动物的政策,但对于捉来的动物却并没有依照合理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或饲养。因为财政原因,流浪动物在收容所里往往不会得到善意且真诚的对待,同时,真正来收容所领养动物的市民也并不多。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城市的宠物收容所都无法运营。目前比较著名的国内收容所都属于私人性质,依靠着来自民间团体或个人的募捐而艰难的运营着。 造成传染病的增加和传播 相对于人类较为完整的疾病侦测体系而言,对于宠物的疾病控制和研究仍然是相当基础的一个难题。虽然当今社会的医疗水平已到高度发达水平,但以狂犬病为例,每年中国国内仍然有数百人因此丧身。同时,宠物可能携带某些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对于人类的威胁是极其重大的。对于飞禽一类宠物,在禽流感时期甚至成为了重点的关注对象。 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十年前曾风靡全国的巴西龟,由于其繁殖方便,饲养简单,生命力强的原因被我国某些动物商人引进,从此在华夏大陆上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由于它没有什么天敌,且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几乎对某些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毁灭性的打击。这个问题均是由于人们管理宠物不善而造成的,许多人在饲养宠物的同时忽略了它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例如:允许宠物随地大小便等,这些也为社会增加了负担。 宠物行业不够普及,成本较高 据统计,在国内某些大型城市,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仅有一家正规的宠物医院,对于某些小城市而言,几乎没有正规的、值得信赖的宠物医院。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行业人才的紧缺,不仅是宠物去医院治病贵,连带的一些宠物用品也非常的昂贵。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宠物市场“僧少粥多”,消费者们对于例如“日常护理”“给宠物治病”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情况,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小,且相关生产资料较为匮乏,政府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定价措施和补贴,造成了饲养宠物成本较高的现象。 饲养人员责任意识匮乏 在这几年的新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虐猫虐狗事件,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的一系列谴责。谴责之后又是差不多的事件继续发生,周而复始。大多数饲养人员仅仅把他们的宠物当作“宠物”而已,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发气的对象,这也就造成了虐待事件的发生。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家庭大多数将宠物作为家庭的一员,给以必要的尊重以及充足的关爱。而在中国,毫不留情的说,很多人将宠物视为“奴隶”的一种,可以殴打,甚至遗弃。 3 总结 中国目前由于受 教育 程度的增加,宠物文化将不断科学,充足,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宠物产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办法去解决。如何的解决当今宠物资源的匮乏问题,是当下解决宠物问题的关键,一个科学发展的民族不仅需要科学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品,也应该兼顾宠物生活水品,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赵晓静,韩若婵. 城市宠物饲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0年6月.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 关于尽快出台宠物饲养管理法规的建议. 2007年1月 宠物狗饲养论文3 宠物饲养及疾病预防的调查研究 摘 要:浅谈我国宠物饲养现状、市场管理体系以及宠物疾病的危害性与预防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宠物饲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宠物饲养 管理体制 疾病 预防 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宠物市场日益壮大,而种类繁多的宠物各需不同的生理环境。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局限为宠物饲养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中宠物疾病的爆发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1 宠物饲养和管理现状 现今中国,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多样性产业,包括了宠物饲养、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疾病防治、宠物美容、宠物训导等内容[1]。目前国内至少有1亿只家养宠物。然而,宠物伤人、宠物粪便污染、宠物扰民、虐待宠物、宠物保护、人畜共患病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强烈[2]。可见,我国对于宠物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当前饲养现状的脚步,尤其在宠物饲养管理的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还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的平台来支撑。相对的,我国对于宠物疾病的医疗防治领域也相对薄弱,使得宠物病死,传染病流行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宠物疾病 宠物疾病分类 宠物疾病大致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病、中毒性疾病。其中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多达数十种,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等。 常见宠物疾病概述 弓形虫病 一种寄生于猫狗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不能成熟,其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器官中移行,可引起一系列的组织损伤,病程可长达半年至数年。最严重的是可以使孕妇出现流产、死产,甚至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咬伤.它的病死率高达百分之百. 猫抓病 亦叫猫抓热.它是由于被猫抓伤以后,一种巴冈体感染所引起的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病状,亦有少数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宿主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 鼠疫 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以鼠蚤传播为主,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啮齿动物间。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曾在世界各地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鼠类比起刚才说的猫和狗,它带的病原体更多,它可能携带有200多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就有50多种。 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护理 通常情况下,类似于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隐形感染,与猫类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较易感染弓形虫病 [3] ,禁止宠物与易携带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及其附属物接触。对于宠物的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应相应的提高,经常性的清理宠物的住所,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定期进行宠物健康检查 宠物的健康应该做到定期的监控和保养,可以对宠物进行定期的清洗,如洗澡,可以初期较多的油渍、污垢和细菌。定期的修剪指甲,防止宠物因为指甲过长变形而长到肉里,引发伤口感染过。进行适当的牙齿管理,动物的臭味产生来源之一就是口臭,口臭能引起内脏等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漱口或者咀嚼牙齿骨来预防口臭。 注射疫苗 通常情况下,宠物疫苗的注射能大大提高宠物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前在特定的宠物预防机构注射疫苗。 3 我国宠物疾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了宠物饲养量的增加,但是同时众多的人口是的宠物的生活空间局限于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宠物的运动机会以及运动量明显不足,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目前难以克服的宠物疾病预防问题。其次宠物治疗手段淡以你,多采用被动治疗的方式,通常只有在宠物生病之后才会进行一直,一来加重费用,二来是的宠物应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加重期死亡率。因此宠物预防的困难重重,任务重重 [5] 。 建议 实施严格的卫生制度,消除致病微生物。 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来苏儿液喷洒睡觉处及周围环境,经常更换弄脏的垫草和垫料。当有个体患病时须及时隔离饲养,若患病动物因传染病而死亡,最好将其焚烧或深埋。 注射疫苗。 目前对这些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除鹦鹉外均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法加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防治误食有毒食物,禁止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的食物。 加强卫生管理。 伴侣动物的卫生管理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按照防疫灭病的科学要求、建立、实施有关的管理制度、措施的全部活动。其中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和解决的问题,及动物疫病有上百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疾病达几十种。 致力于更有效的特殊动物防疫药物的研究。 如啮齿类动物至今没有专属疫苗,防治疾病时也只能使用兔类药物,这对于饲养鼠类宠物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此研发出针对于各类动物的疫苗,药物等对预防宠物疾病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所有饲养宠物要进行登记,很多私下的宠物交易没有登记档案,若传染病暴发会对追究病源造成阻碍,预防体系也不能很好的普及。 4 结论 宠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存在一定社会隐患。一个合理完整的宠物管理体系对平衡宠物与自然、人类及社会见得关系有重大意义。宠物疾病对人类存在威胁,有效的防治是防止人畜共患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手段。要使人类社会和宠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宏 宠物和我宠物市场 [会 议论文 ]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宠物与人类健康 2011 [2]刘斌 宠物饲养的法律规制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3]梁红如,赖木海,江飙 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 [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11 [4]田海燕 宠物美容与保健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5]刘士茹; 王丽丽; 李晓宇; 徐牧; 徐永平 药效营养物质在宠物疾病防控中应用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 2015 (01)

为你推荐一篇相关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

犬细小病毒是世界上其中一种最小的病菌,由3个蛋白质组成,是极度简单的病菌。正是由于它是如此简单的生物,这意味着这种病菌很难被分裂,所以要消灭它是非常的难。一般来说他们对绝大部分的清洁剂品免疫,它们能在适当的环境中存活1年。这种病菌对氯胺和甲醛较为敏感,次氯酸盐钠(sodium hypochlorite),一般来说就是家庭用的漂白水是对付犬细小病菌唯一最常用的消毒剂。世界上有两种犬细小病毒,第一种是在1970年发现的,是不会引起疾病的犬细小病毒。。第二种在1978年发现,而这种是能引发严重疾病的。这种犬细小病毒能引起出血,肠胃炎,在成年犬中有很高的死亡率,还能引发心肌炎使8个礼拜以下的幼犬突然死亡。心肌炎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疾病现今多数以肠炎感染的方式显现。像所有病菌一样,犬细小病毒本身没有复制能力,它们必须依赖一个母体细胞来提供养分。这种病菌通过排泄物和口腔传染。当病菌依附到母体,就是患病的狗狗身上,它就会在咽喉周围和扁桃腺还有淋巴繁殖然后通过血液散布到全身。犬细小病菌的潜伏期是2-14天,但是通常是3-7天。肠部是最易被感染的部位,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小肠中段,病毒会深入骨髓,然后不断大量繁殖。病菌依附在排泄物,呕吐物,尿液还有唾液,这些都是很有传染性的。康复的动物在两个礼拜里排泄物里还附带有病菌,但是也有可能长达一年之久。

1.2犬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

注射疫苗:幼犬遗传母体的抗体能阻止感染22个礼拜左右,但是为了确保安全幼犬成长到8个礼拜左右就应该开始注射他们生来第一次的疫苗,在疫苗没有完全注射完毕(第一次注射要注射2-3次,忘了不好意思)之前是要避免带狗出去玩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狗死于犬细小病毒,除了不断要用漂白水清理狗舍和狗日常生活的地方外,要记住这种病毒可以存活1年之久,所以最好等1年以后才养另外一只狗,以免悲剧再发生。如果因细小病毒感染狗入院,兽医一般会隔离管理,主人如果要去看望必须带上手套,面具和特定的靴子进入,以免把病菌带回家里。康复后1-2个礼拜仍然带菌,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还是应该隔离管理

犬细小病毒病

什么是犬细小病毒病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烈性传染性肠道疾病,它引起大的呕吐、腹泻、食欲下降、高热、大量脱水、以致使幼犬和老龄犬死亡。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表现

犬接触细小病毒后在3-14天内出现体症,平均发病时间为5-7天。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沉郁、发热、呕吐、腹泻。成年犬开始可不一定出现发热现象

去医院输液(葡萄糖+生理盐水+病毒挫+头孢+胃复安),如果有出血的话+点止血

打完点滴以后没精神了,那么还吐还拉吗?如果还是拉吐,你可以买喝庆大水,用注射器往嘴里灌一瓶,肛门里灌一瓶。然后泡一粒狗粮里面夹半片氟哌酸。买点“妈咪爱”给狗狗吃,用量是人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再弄点葡萄糖水给他喝。或者打针蛋白,增加抵抗力。还有狗狗不要脱水了,狗狗不吃饭不会饿死,但是不喝水就会死掉。 停食24小时,观察一下,等不拉不吐了,慢慢给点食物,先弄点流食,比如稀饭只给一点汤不要给米,然后慢慢恢复之前的饭量。狗狗还小,打针就可以了,现在宠物医院大多数去了就输液,因为输液是最挣钱的,心黑。还有观察狗狗粪便有没有很刺鼻的腥臭,比再是狗瘟或者细小。别耽误了,赶紧治疗。祝狗狗健康。

鸭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鸭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很短,发病急,传播迅速,雏鸭开始发病时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几小时后就会波及全群,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病初,精神萎靡,头颈短缩,两翅下垂,行动呆滞,食欲废绝,两眼闭合,呈现昏迷状态,不久死亡。有些病例则表现神经痉挛性抽搐症状。病鸭常侧卧,步态不稳,两肢抖动,倒地蹬踢,就地旋转,呼吸困难。临死之前,头颈背向,呈角弓反张之状,故有“背脖病”之称。

鸭病毒性肝炎可见少数病鸭腹泻,排黄白色或灰绿色稀粪。严重时发病鸭的喙部和爪尖呈紫红色。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肉鸭养殖中最常见、危害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以临朐县为例,因鸭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月数以百万元计。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角弓反张为特点。病变以肝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特征。一、鸭肝的预防预防好鸭肝需要行业内相关的环节共同努力。1、种鸭场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源头做起,种鸭16周龄、20周龄、24周龄定期做好鸭肝免疫工作,以后每隔4个月作一次免疫,确保鸭苗有较高的母源抗体,使鸭苗在20日龄内得到保护。此为根本之道。2、孵化厂应采用种鸭规模较大、母源抗体高而整齐的种蛋,有督促种鸭场做好免疫的义务,应为鸭苗是否有足够的母源抗体负责。同时做好孵化器、种蛋的消毒工作。向养殖户提供优质的鸭苗。孵化厂是关键之所。3、养殖户是利害的攸关者,必须做好自己的事。尤其是消毒、隔离工作。鸭肝病毒抵抗力较强,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2个月。目前病毒污染很重。鸭苗进舍前,用3-20%火碱喷洒消毒(包括周围的环境),干燥后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对病死鸭无害化处理(深埋、焚毁)。 免疫:对母源抗体较高的雏苗,10日龄免疫,对无母源抗体的鸭苗1日龄实行免疫。一般3-7天后产生免疫力。在严重污染的地区可在1-3日龄直接注射抗体被动免疫,其保护期一般在10-15日,有时需重复免疫。 饲养管理:饲养环境等对鸭肝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密度、湿度、冷应激、营养的不合理均可诱发鸭肝、加重病情。防好鸭肝,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是基础。 用药: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建议在1-10日龄多用黄芪多糖之类的药物。例1-5日龄可用氟苯尼考(氧氟沙星)+黄芪多糖。 二、鸭肝的治疗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注射1-2ml/只抗体。 为防继发感染,其中可添加头孢或大霉素2000-5000单位/只,同时饮水中根据情况加以双黄连+抗菌药(细菌、枝原体、原虫)注意选择抗体含量高、无污染的抗体。

1、鸭 瘟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 鸭瘟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在自然感染条件下,成年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30日龄以内的雏鸭却较少发病,但在人工感染时,雏鸭却较成年鸭容易发病,且死亡率也高。鸭瘟的主要传染原是病鸭和带毒鸭,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及羽毛等均带有病毒。另外是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也可能成为本病病毒的传递者。 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他如通过滴鼻、泄殖腔、肌肉注射等人工接种的方式,也可引起发病。带毒的禽类.,尤其是病鸭,很容易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饲料、草、饮水、空气、饲养工具等使健康鸭吃人或吸人而感染,也可通过饲养员、兽医、参观者、车辆、吸血昆虫等传播病原,致使鸭群受到感染。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发病高峰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症状: ①鸭瘟病毒的潜伏期为2—4天,流行初期可见零星死亡,3—5天后出现大批病鸭。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43℃以上,呈稽留热型。病鸭呈现精神不振,低头缩颈,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腿发软,步态不稳,喜卧地,驱赶时以翅膀扑地匍匐向前。这时,病鸭不愿下水,若强迫下水,也无力游动,并挣扎回岸。 ②病鸭流泪,眼睑水肿,眼周有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结,起初鼻流清液,之后变为粘性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间有咳嗽,常伴有湿性罗音。 ③病鸭头和颈部肿胀,较健鸭明显肿大,故有“大头瘟”或“肿头瘟”之称。 ④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常粘附于泄殖腔周围。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严重时粘膜外翻,并附有绿色的假膜,不易剥脱,人为剥脱后留有溃疡面。 ⑤病的后期,体温下降至正常以下,体质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都很急骤平均为3—5天,而慢性病例一般在1周以上,有幸存活的病鸭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角膜?昆浊较为典型,严重时常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 ⑥产蛋鸭群的产蛋量明显下降,且畸型蛋增加。随着死亡率的上升,可减产70%以上,甚至完全停产。 剖检病变: ①鸭瘟的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病鸭的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和内脏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 ②皮下尤其是头颈部的皮下组织有弥漫性水肿,在“大头瘟”的典型病例中,切开头颈部肿胀的皮肤,即刻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③消化系统的病变:口腔粘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离假膜后,可见到粘膜有出血性溃疡灶;食管粘膜表面具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此膜不易剥离,剥离后呈现出不同大小的、特征性的红色斑块或条索状痂块;腺胃粘膜有出血斑点,有时在腺胃与食管膨大部交接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灶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下层充血、出血。肠粘膜有充血和出血性炎症。小肠淋巴组织出血,呈带状。 ④泄殖腔有严重充血、出血,粘膜表面覆盖有一层棕褐色或绿褐色的坏死痂块,不易剥落。 ⑤肝脏的早期病变有出血性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同的灰色坏死灶,在坏死周围有时可见环形出血带,而在坏死灶中心却常有小出血点。脾脏体积缩小,呈黑紫色。 ⑥法氏囊粘膜充血发红,有针尖状的黄色小斑点。到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红色凝固的渗出物。 ⑦产蛋母鸭的卵巢可能充血、变形或变色,有时有一部分卵泡破裂,卵黄散布于腹腔中而引起腹膜炎。防治措施: 目前对鸭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注射鸭瘟疫苗是防治鸭瘟唯一最有效的措施,不管是疫区还是非疫区,鸭群都应进行免疫预防。 ①定期注射鸭温疫苗,具体用法和用量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进行,倍数可根据每只份注射量而定。例如雏鸭(1月龄以内),可稀释40倍,每只鸭肌肉注射,免疫期1个月;2月龄的鸭,可稀释100倍,每只肌肉注射,免疫期5个月;5月龄以上的鸭,可稀释200倍,每只肌肉注射lml,免疫期6—9个月。 ②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应及时上报疫情,划定疫区范围,并迅速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焚尸、死鸭深埋、消毒等工作,同时对假定健康鸭立即采取大剂量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重者20倍量,轻者15倍量,一般接种后一周内死亡率可显著降低,这是控制和消灭鸭瘟流行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 ③治疗措施 本病重在预防,治疗只是辅助的办法。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肌肉注射,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每只成鸭肌肉注射lml,3日1次,连用2—3次,可收到一定疗效。2、鸭出败(禽出败)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除鸭外,鸡、鹅和火鸡等家禽都能感染发病。由于病禽常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统称禽霍乱。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少发。 症状:症状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所以俗称摇头瘟),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天内死亡。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 剖检:可见心外膜或心冠部脂肪、肺、胃肠道粘膜和出现出血性肠炎。肝肿大、色浆膜等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淡、质变硬,散布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慢性病鸭关节肿胀,有豆渣样渗出物。 防治措施:①免疫注射:2月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2ml,或肌注山东省生产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1ml。药物治疗。②治疗: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连用6-8天;土霉素每公斤饲料加2g拌和喂鸭;喹乙醇按每公斤体重20-30mg,一次口服。 3、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近年来在我国各地也不断发生,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 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自然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主要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4~8日龄最为易感;雏鸭的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20%到10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与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减少。4周龄以后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低。成年鸭呈隐性感染,无临诊症状,且不影响产蛋率,但能排毒。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与病鸭的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病鸭的粪便、食具、饮水等间接传播。症状:鸭肝炎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一般雏鸭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食欲不振至厌食、绝食;发病12~24小时即出现神经症状,病鸭全身性抽搐、运动失调、两脚痉挛,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身体倒向一侧或就地旋转,数小时后死亡。也有的雏鸭不见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剖检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发黄(小日龄的多呈土黄或红黄色),表面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斑状出血灶。此外,胆囊肿大,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的胆汁;脾、肾有时也肿大。 防治:目前,对鸭病毒性肝炎病还没有特效药物予以治疗,因此重在预防。采用康复鸭血清、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本病。疫苗免疫接种的方法是:①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②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在出壳后1日龄即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或高免鸭血清及高免卵黄抗体毫升/只,10日龄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③种鸭在开产前12周、8周、4周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2~3次,其母鸭的抗体至少可以保持7个月;若在用弱毒疫苗基础免疫后再肌肉注射鸭病毒肝炎灭活疫苗,则能在整个产蛋期内产生带有母源抗体的后代雏鸭,其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并能有效抵抗强毒攻击。雏鸭一旦发生病毒性肝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除严格消毒、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必须肌肉注射高免鸭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毫升/只,10天后再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羽份/只。4、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其中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5%~75%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其是秋末和冬春季节为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等接触感染,恶劣的饲养环境如育雏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鸭舍潮湿、舍温过冷或过热以及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质水平过低也易造成发病或引发并发症。主要临诊症状为: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并伴有共济失调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以及脑膜炎等,从患鸭的心血、肝、脾及脑中极易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剖检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脾脏肿大、呈斑驳样。体表局部慢性感染病鸭在屠宰去毛后可见局部肿胀,表面粗糙、颜色发暗,切开后见皮下组织出血,有多量渗出液。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②对水域进行经常性消毒。③鸭疫里默氏杆菌常与鸭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且这两种细菌都有很多血清型,因此使用当地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良好。④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二种杆菌均对头孢噻呋、壮观霉素高度敏感。5、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蜂窝质炎等。各种日龄的鸭都可感染发病,以2—6周龄多见。病鸭和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还可通过伤口、生殖道、种蛋表面污染途径传播。被该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埃、工具等均是传播媒介。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寒冷的冬春季多见。成年鸭和种鸭主要为零星发病死亡,商品肉鸭病死率可达50%左右。电话: 症状:卵黄囊炎及脐炎型发生在新出壳鸭,主要表现为脐部肿大发炎,卵黄不吸收,腹部膨大,多在几日内死亡;眼炎型多见于1—2周龄雏鸭,结膜发炎,流泪,有的有角膜混浊,眼有脓性分泌物,可粘合上下眼睑;败血型多见于1—2周龄幼鸭,常突然死亡,病鸭可见精神食欲下降,渴欲增加,羽毛蓬松,缩颈闭眼,腹泻,喜卧,有的出现呼吸道症状,眼鼻常有分泌物,病程一般1—2天;浆膜炎型,常见于2—6周龄肉鸭雏,精神食欲均不佳,气喘,甩头,眼和鼻腔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缩颈闭眼,嗜睡,部分有腹部膨大下垂症状,病程2—7天;关节炎型,多见于7—10日龄雏鸭,可见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跛行,食欲下降,常3—5天内死亡。此外还有脑炎型—呈现神经症状;肉芽肿型—逐渐消瘦、腹泻;生殖器皮炎型等等。 病变随各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比较典型的病变有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肝脏可见肿大,青铜色或土黄色,浆膜上有一层纤维素膜覆盖,有时有散在的坏死灶或出血点;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粘连,心包囊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其余还有:卵黄囊水肿增厚,卵黄的吸收不良与变质,喙、脚蹼常干燥;关节的肿胀发炎,内有纤维素性关节液;眼结膜炎病变;脑膜充血、出血;实质脏器粘膜及浆膜上的菜花样肉芽肿;生殖器官炎症、变形、变性等病变。 防制:由于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和外环境中,因此对其的防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①种蛋的孵化要做好消毒工作。对商品肉鸭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及其卫生,并采取全进全出制度。 ③免疫接种,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使用的疫苗应为混合血清型疫苗,最好是能鉴定出本场大肠杆菌血清型,使用相同型疫苗。 ④药物防治:多种抗菌药对大肠杆菌都有较好疗效,如头孢噻呋、壮观霉素等,但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预防时应定期轮换用药。另外对气囊炎、肝周炎、卵黄性腹膜炎等出现较严重病变的,抗菌素疗效很差。6、禽衣原体病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患病或感染鸭可通过血液、鼻腔分泌物、粪便、大量排出病原体,污染水源和饲料等。健康畜禽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伤口和交配等途径感染衣原体,吸入有感染性的尘埃是衣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幼龄家禽比成年易感,易出现临床症状,死亡率也高。 症状:幼龄鸭患病常常死亡,成年者则症状轻微,康复后长期带菌。雏鸭眼和鼻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不食,拉稀,排淡绿色水样稀粪。病初震颤,步态不稳,后期明显消瘦,常发生惊厥而死亡,雏鸭病死率一般较高,以5-7周龄鸭最为严重,成年鸭多为隐性经过。 病鸭剖检时可发现气囊增厚、结膜炎、鼻炎、胸肌萎缩和全身性多浆膜炎,常见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肿大,肝周炎,有时肝脾上可见灰黄色坏死灶;病鸽肝、脾肿大,变软,色变深,气囊增厚。胸腹腔浆膜面、心外膜和肠系膜上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如发生肠炎,可见泄殖腔内容物内含有较多尿酸盐。 防制 :①综合措施 为有效防制衣原体病,应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杜绝引入传染源,控制感染动物,阻断传播途径。 加强禽畜的检疫,防止新传染源引入。保持禽舍和畜栏的卫生,一旦发现可疑征象,应该快速采取方法预以确诊,必要时对全部病禽扑杀以消灭传染源。带菌禽类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衣原体,故禽舍要勤于清扫,清扫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禽舍清毒等。 ②免疫接种。用感染衣原体的卵黄囊制成灭活苗,免疫动物可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 ③治疗 鹦鹉衣原体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都较敏感,其中以四环素类的治疗效果最好。大群治疗时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四环素(金霉素或土霉素),充分混和,连续喂给1~3周,可以减轻临诊症状和消除病禽身体组织内的病原。7、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一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与患禽(包括与患禽接触的器具)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此外,带毒的飞鸟或水禽常常成为传染源,引起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 禽流感的传播有健康禽与病禽直接接触和健康禽与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禽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候鸟(如野鸭)的迁徙可将禽流感病毒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通过污染的环境(如水源)等可造成禽群的感染和发病。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群和禽产品的流通可以造成禽流感的传播。 临床症状: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依赖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剂量、感染途径、被感染禽的种别和禽体的状态。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呼吸道症状,下痢,后期出现神经症状。伴随大量死亡。 病理变化: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主要表现为头肿,肉髯、冠出血,小腿和趾部皮下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及输卵管炎等。 防制:①免疫注射:H5N1亚型(Re-1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商品代肉鸭7-14日龄时进行首免,每羽接种剂量为毫升,预计饲养周期超过2个月的,首免后3周再加强免疫一次, 每羽接种剂量为毫升。种鸭、蛋鸭7-14日龄时首免,每羽接种剂量为毫升;三周后作二免,每羽接种剂量为毫升;以后每间隔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每羽接种剂量为毫升。②疫情发生时,应坚决实施疫情扑灭措施,将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化、焚烧等方法,饲料、粪便也可以发酵处理。对场地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病毒性乙型肝炎参考文献论文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约10%(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亿人),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约有6亿多人已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我国乙型肝炎接种的关键人群是新生儿,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世界各地,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人口已有5%是HBV标志的慢性携带者,不进行全球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要想控制这种疾病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传播最有效的措施,但有一部分新生儿,通过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即对乙肝没有产生免疫力。发生这种情况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与疫苗质量:乙肝疫苗属生物制品,需要在2℃~8℃冷藏保存,如果长时间放于常温或高温环境中,将使疫苗变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疫苗长时间放置后有沉淀现象,使用前未摇匀等因素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②接种程序和剂量:目前多采用0、1、6月接种的方法接种,根据母亲乙肝五项指标情况决定接种剂量和时间,如果接种程序不对、剂量不足同样影响免疫效果。 ③接种部位及方法:在进行免疫效果观察中发现,采取上臂三角肌注射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臀部肌肉注射和其他部位注射。 ④与孕妇较高的传染性指标有关。有文章报道,母亲的HBV高传染性是导致部分新生儿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与HBV的变异有关; ⑥与新生儿自身状况及遗传因素有关。有专家研究后发现被动吸烟,可使儿童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较快。肥胖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被感染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倍。挑食的儿童常有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而易感染乙肝病毒。 母亲接种: 早在70年代就已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诱导抗体应答,可防护HBV的攻击,奠定了发展乙肝疫苗的基础。现乙肝疫苗已在世界范围应用,其安全,有效,对抑制乙肝流行效果显著,但是约有5%~1O%的成人按标准方案接种肝疫苗后不产生达到保护水平的抗-HBs,对这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出现抗体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首先应当用较灵敏的方法来重新检测抗-HBs,因为如果检测方法不灵敏,则可能抗-HBs已经转阳了却检测不出来。造成错误的判断。 如确实没有阳转,可试用皮内注射(毫升含HBsAg3微克)或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30微克),每月注射一次,共3~4次,亦可在注射乙肝疫苗前开始合用一些免疫)激药,如猪苓多糖、分枝杆菌多糖、胸腺肽等,增强这部分人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尽快使抗-HBS阳转。根据研究表明,经过追加2~3次接种(每次问歇不少于4周)之后,其中的半数人仍然可以产生有保护作用的抗-HBs水平。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E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 总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转氨酶 U/L 0-40 谷草转氨酶 U/L 0-50 总胆红素 umo/l 0-20 直接胆红素 umo/l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么是“澳抗” “澳抗”的全称是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免疫指标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于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故称之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2)忌酒; (3)生活规律,勿过累; (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 (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由于人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小三阳"患者为什么有的转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阳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也不强。但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与病毒"和平共处", 就不会引起肝损伤,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与病毒"作战", 就会在"作战"的同时,破坏肝细胞, 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在"作战"时,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会全愈。而在"作战"时,只破坏肝细胞,而对病毒的"杀伤"不利,就发展成为慢性肝炎,造成长期的肝功能异常。 e抗体阳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阳性转变为e抗体阳性,可能有二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为阴性,继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预后良好,传染性没有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阳性,或者血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的HBVDNA仍阳性,虽然病毒复制降低,但仍在复制,仍有传染性,肝脏仍在受损,病情仍在发展。因此,e抗体转阳并非都是好事。此外,还有一种变异的乙肝病毒,始终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HBVDNA 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未减少过,这种类型的乙型肝炎对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较弱, 一般接触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并参加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宜从事餐饮,保育员等工作,其他职业均可参加。学校和单位也不应因为HBsAg(+)而拒绝接受这些人员入学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或很少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后者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亲吻和性交是否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于亲吻和性交都接触了病人的体液,因此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检查要求检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则应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另外,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药(丹参等)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均有软化肝脏,减少肝内纤维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结婚生育吗 (1)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迁延期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连续化验肝功能六个月及一、二年内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可以结婚。 (2)肝功能一贯正常,仅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的乙肝患者也暂不宜结婚或过性生活,若婚后才发生一方呈“大三阳”时,而对方“两对半”全阴性,待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时,才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复制指标未转阴前,应采取避孕措施(若患者为男方,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 (3)单项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但也非绝无传染性,应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再结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携带者若仅伴抗-HBe一项阳性者可以结婚。 (5)“两对半”中呈或阳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传染性。等抗-HBe滴度明显下降后才结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者或阳性的患者,虽可结婚,但性生活应有节制。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生育。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除母婴传播外,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机率远比母婴传播小。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亮. 薄层等离子体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2] 汪建. 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式转变的实验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3] 马新欣.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4 [4] 王若鹏. 地震电离层前兆短期预报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5] 何昉. 地基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电离层对空间信息链路影响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6] 汪枫. 高频电波人工调制低纬电离层所激发的ELF波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7] 邓忠新. 电离层TEC暴及其预报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8] 刘宇. 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9] 宋君. 返回式电离层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0] 冯宇波. 电离层等离子体分析仪的设计与研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1] 李正. 电离层暴及“行星际扰动-磁暴-电离层暴”的观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11 [12] 赵莹. GNSS电离层掩星反演技术及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3] 牛田野. 特殊等离子体环境物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14] 黄勇,时家明,袁忠才.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centration Depletion by Rocket Exhaust[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0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徐凯. 硝基甲烷及其分解产物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D]. 四川大学 2014 [2] 李倩,徐送宁,宁日波. 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弧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3] 李兵,张明安,狄加伟,魏建国,李媛.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参数敏感性研究[J]. 电气技术. 2010(S1) [4] 赵晓梅,余斌,张玉成,严文荣. ETPE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燃烧特性[J]. 火炸药学报. 2009(05) [5] 张祎. 小口径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发射稳定性与初始装填过程影响规律的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2 [6] 弯港.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流动控制机理数值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7] 李海元. 固体发射药燃速的等离子体增强机理及多维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8] 王争论. 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在电热化学炮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9] 林鹤. HMX共晶炸药的制备与理论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0] 王娟. 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1] 董岩. 多氨基多硝基苯并氧化呋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2] 刘进剑. 多氨基多硝基吡啶及吡嗪氮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3] 赵国政. 氮杂环硝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母体合成[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4] 郭长平. 一步法微气孔球扁药成孔机理、燃烧性能及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15] 金涌. 电热等离子体对固体火药的辐射点火及燃烧特性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王晓东. 蛋白质复合体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新策略[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2] 罗孟成.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及分子佐剂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3] 吴志强.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手足口病重要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与复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刘丹. 乙型肝炎病毒Pol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5] 江淼. RNA结构在其诱导细胞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6] 詹蕾.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纳米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7] 易昌华. 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杨景晖. H3N2亚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减毒特性及假病毒评价中和抗体的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9] 刘娟. 人呼吸道腺病毒55型的基因组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 [10] 喻正源. 全基因组测序与病毒捕获测序技术探讨EB病毒进化及整合规律的初步研究[D]. 中南大学 2013 [11] 陈晓庆. 天然产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性评价及机理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2] 李康. 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4 [13] 王君. 白细胞介素-6受体介导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32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4] 申彦森. 基于内含子剪切的人工miRNA结构和靶向位点与基因沉默效率的关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09 [15] 金旭. 冠状病毒N7甲基转移酶甲基化核苷酸GTP的特性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6] 陶佳莉. 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4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 [17] 高国振. 宿主因子Cyclin 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18] 柳叶. 阻断HIV-1辅助受体CXCR4的新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12 [19] 李围. 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 [20] 鞠湘武. 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化学论文参考范文 2. 关于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3. 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4. 药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病毒性脑炎相关论文文献最新标准

有些人得了脑膜炎,还是病毒性的,这种情况当然是可以治疗的,一般都要及时上医院进行诊治,因为病毒分为很多种,那么病毒性脑膜炎有什么相关知识呢?

病毒性脑炎症状

急性病毒性脑炎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那么,如果有病毒性的脑炎,有什么症状呢?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脑组织后,出现的急性炎性改变,常有高热,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及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病理征可出现阳性。对于病毒性脑炎情况,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营养脑组织,保护脑功能,监测好生命体征。

病毒性脑炎可出现头疼,头晕,肢体无力,精神差,乏力,恶心,呕吐的表现。建议挂神经内科,查脑电图,脑脊液,明确诊断。根据结果,合理抗病毒,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治疗。平时多注意饮食,宜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规律性,避免劳累。避免饮酒。

病毒性脑膜炎死亡率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脑膜炎的发病几率不断上升,这是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相信很多人搜知道脑膜炎是一种对人体具有很大伤害的炎症,若不幸患病,死亡率是极高的。那么,病毒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多高呢?

毒性脑炎死亡率高达70%的,所以为了减少病毒性脑膜炎引起死亡,强调治疗及时是关键。病毒性脑膜炎还需要积极的去治疗需要对症下药的治疗。

许多病毒性脑炎患者可完全恢复。存活与康复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的类型。如细菌性脑膜炎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不到10%。但如果诊治延误,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特别是婴儿和老人。大多数人可以完全康复。某些后遗症,则需要终身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传染吗

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疾病。病毒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2--7天发病。如果得了病毒性脑膜炎,肯定要尽快治疗的,那么病毒性脑膜炎传染吗?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病毒性脑膜炎或者是病毒性脑炎,针对的疾病80%为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具有感染性,但是不能认为具有传染性,大部分病毒性脑炎是没有传染性的,但是,陪护人员需要注意卫生,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一般脑膜炎的症状在婴儿及幼儿身上较不明显。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多见于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虽然有传染性,不过在近几年都处于散发状态,那么,得了病毒性脑膜炎有什么后遗症呢?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后,仍会留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吞咽困难,瘫瘫,癫痫等神经系统的损害,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兴奋不安、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智力低下,多汗、流涎等。

病毒性脑膜炎的后遗症有:1、智商严重下降;2、语言功能障碍,说话不流利;3、肢体活动障碍,如瘫痪、癫痫等。有些会出现脑积水,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需要定期的复查,有些会出现,智力下降,智力发育不好,有些会出现,这种肢体的运动,缺陷。

病毒性脑膜脑炎(viral meningoencephalitis)或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所致脑实质和脑膜炎症。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本病多属自限性疾病,但部分病例可有后遗症。诊断检查:一、辅助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有时白细胞可以升高。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多清亮,白细胞总数增加,多在300×10^6/L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炎的检查下少数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可正常。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蛋白质大多轻度增高或正常,糖和氯化物无明显改变。涂片或细菌培养均阴性。3。病毒病原学诊断目前有关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查主要有:①病毒分离:对于不同的病毒可以从不同标本中进行病毒分离,提供病原学证据,具有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价值。如脑脊液(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唾液、粪便(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尿、皮损等。②血清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方法、免疫荧光法等,用于病毒鉴定、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或IgG)检测。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的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PCR及生物芯片技术等,可从患儿脑组织和脑脊液中检出病毒DNA序列,从而确定病原。4。脑电图主要表现为高幅慢波,多呈弥漫性分布,可有痫样放电,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但脑电图表现无特异性,不能判断病原。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脑炎。5。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程度,MRI优于CT。在严重病例中,CT和MRI均可显示炎性病灶形成的大小不等、界限不清、不规则低密度或高密度影,轻症可无明显异常改变。二、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原学鉴定。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应注意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若未经过正规治疗时,其脑脊液改变可以与病毒性脑炎相似,应结合病史、治疗经过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2。结核性脑膜炎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往往急性起病,且脑脊液细胞总数及分类与病毒性脑炎相似,需要进行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可有结核接触史,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均低,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结合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和血沉等,可以鉴别。3。真菌性脑膜炎起病往往较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明显,头痛剧烈,脑脊液墨汁染色可鉴别。4。其他须与颅内非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变性病)及中毒性脑病、Reye综合征或脑脓肿相鉴别。

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论文

在公共场所要预防新型肺炎,那么首先还是要带好口罩,尽量不要用手到处去触摸一些公共的触摸的地方,而且回家之后尽量要用香皂洗手或者是含有酒精的一些洗手液来洗手,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比较多的地方去,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现于冬季,消失于夏季,再也没有回来。很多人据此推测甚至期盼: 新冠病毒会不会也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自然消失?还是别瞎猜了,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吧。前几天,在线预印平台SSRN发布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气温和纬度特征,预测了新冠肺炎潜在的季节性。论文作者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等研究机构。 目前该论文还未经过正式同行评议。我们先看看这篇国外论文有哪些研究发现,再邀请国内的权威病毒学专家为大家解答。格局:沿东西方向分布,北纬30至50度“相当多的传染病在发病率上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包括人类冠状病毒。” 这篇论文提到,229E、HKU1、NL63和OC43,这些人类冠状病毒通常引起常见的感冒症状。其在12月到4月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冬季季节性,在温带地区的夏季却难以检测到。目前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气温和纬度有哪些关联?论文作者总结了一些规律。“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和重要的旅行联系,疫情中心的流行病学模型曾预测,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曼谷地区,将继武汉和中国之后成为疫情重灾区。”研究人员写道。然而,疫情发展与此前预测并不一致。相反,这篇论文指出, 新冠肺炎的社区传播呈现出沿东西方向分布的格局。论文指出,新的疫情中心地区大致都在北纬30至50度范围内。韩国、日本、伊朗和意大利北部陆续出现明显疫情。此后,美国西北部和法国也出现显著社区传播。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全球气温地图,单位为摄氏度。黑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图源: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气候再分析器气候:平均气温5-11度,相对湿度47-79%“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间,新冠肺炎未能显著传播到中国南部的国家。与上述更多温带地区相比,东南亚的病例数和报告的死亡人数要少得多。”研究人员指出。那些出现显著疫情的地区,在气候特征上又有哪些规律?研究人员发现,在2020年1月的中国武汉,以及2月份受疫情影响的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在5到11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47%到79%之间。“这些地点还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即疫情暴发时间与年度温度周期的最低点重合,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温度相对稳定。”研究人员指出,此外,没有一个疫区城市的最低气温低于0摄氏度。他们还提出, 疫区城市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已知有利于冠状病毒存活的实验室条件相似——温度为4摄氏度,相对湿度20%-80%。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图片基于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信息2020制作。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段内出现新的疫情暴发, 可能表明:长期处于此温度范围内,疫情暴发的风险在增加。而疫区城市的温度没有降到0摄氏度以下,说明存在潜在的最低温度范围。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影响病毒生存能力的冻融循环或其他因素。“ 所有这些都表明,温度与2019新冠病毒的环境生存与传播之间,存在潜在的直接关系。”研究人员称。根据以上发现,论文作者对未来几周新冠病毒的传播进行了预测。他们基于去年3月和4月的气温数据预测,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将影响当前疫区以北的地区。这些地区从东到西可能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中亚、东欧、中欧、不列颠群岛、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等等。“未来两个月,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气温将大幅上升。然而,随着北部地区快速升温,这些地区的温度曲线会快速与当前处于危险中的地区重叠。”论文指出。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出现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的城市,以及存在潜在风险城市的平均气温和湿度。数据来自。结局:可能在夏天消失,也可能卷土重来论文作者根据其他人类冠状病毒的季节性特征预测,今后几个月内,新冠肺炎病例可能会在北纬30度以上疫区显著减少。他们提出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新冠肺炎在热带地区像流感一样以低水平流行,并在秋末和冬季在温带地区再次卷土重来;另一种可能性是,到了夏季,新冠肺炎无法在热带和南半球维持生存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并没有考虑气候异常、人为干预、病毒变异等因素。“这意味着,尽管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但直接原因尚未得到证实,而且近期的预测是推测性的,必须极其谨慎地加以考虑。”论文作者强调。2019年3月至4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绿色地带为短期内可能出现大规模社区传播的区域。图源: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气候再分析器

2020年6月,中国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在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Autopsy of COVID-19 victim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由卞修武院士的团队及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对91名新冠肺炎害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和诊断。此次发表的论文是对91例新冠肺炎患者尸检病理结果总结。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会影响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急性损伤。例如,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剥落;睾丸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精细胞减少和损伤;脑充血和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和缺血性改变;肝脏显示出肝细胞变性,斑点坏死;肾脏表现为肾小球充血,节段性增生或坏死,肾小球包膜腔内有蛋白质渗出。

“睾丸出现生精细胞减少,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一位不愿具名的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不过,从目前的研究只能说有相关性,两者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尸检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很有可能是出现炎症风暴,才导致多器官损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豫峰教授提醒,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造成睾丸损伤,感染新冠肺炎的适龄男性,在康复后应进行生育力检查。

此外,该研究团队人员称,从这91例新冠肺炎尸检病理结果发现,新冠病毒颗粒存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多个器官中,例如消化道,皮肤和各种体液等。这或许表明新冠存在多种病毒传播途径。

上述那位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从男性的睾丸以及精液中都检测出新冠病毒,则要警惕新冠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可能。不过,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相关证据。”

“新冠肺炎之所以难以控制,在于病毒不仅打击人的肺,还打击心脏,打击消化道,打击肾脏,打击凝血,旨在快速瘫痪人体的免疫系统”。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博士表示。

2020年3 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 – 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02 医院)教授王福生团队的评论文章《COVID-19 相关的肝损伤:诊治与挑战》指出,不管是在新冠肺炎轻症还是重症患者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肝脏功能异常情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曾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临床观察以及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病人主要的损害还是以肺部的损害为主,有些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肝脏损害,可能和几方面的原因有关系。一是继发性的肝脏损害,二是因为在治疗中有时用药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表现为药物性损害。三是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病人出现一个多器官的损害,这不仅是损害肝脏或是损害肺,还可能伴有心脏、肾脏等问题。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过程,命虽然重症患者救活了,但全身机体多器官受到损害。”湖北省防疫专家组成员、华科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宋建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在《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中指出:有一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例如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等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症状;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的症状等。“试行第七版”病理性改变部分,也增加了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的内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由于全身免疫力低下,或会导致脑炎、脑膜炎等发生。一些重症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后,还可能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都是在感染重症患者中可能发生的,即使受影响,也大多是新冠感染后的并发症。由于常人有完整的血脑屏障和良好的自身免疫力,能较好抵抗病毒的侵袭。

在公共场所当中,我们就应该时刻佩戴好口罩,然后避免触碰一些公共扶手,和别人要间隔起码一米的距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