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6:17:30

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品格教育论文范文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品德论文范文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涯是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和基础阶段,小学班主任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与领导者,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使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主任德育 教育 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终生受用,而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作为小学阶段的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实施者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这个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工作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决定作用。如何在当前农村小学班级工作中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以及以何种形式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成为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灵魂 榜样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3-9795(2013)09(c)-0192-01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终生受用,而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作为小学阶段的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实施者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这个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工作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决定作用。

德育工作历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作为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工作的基本支点。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并附有成效的展开?如何在当前农村小学班级工作中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以及以何种形式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就成为每一个小学班主任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始终战斗在农村一线的小学班主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本人在长期工作中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见解。

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如在集体劳动时,教师带头干就等于下了无声地命令。在到校时间上,老师先到校,在教室门口一站,学生就不会迟到。碰到学生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礼貌用语,在课业辅导批语中尽量运用鼓励的词语,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师德的存在。班主任率先垂范,时时作学生的表率,说话算话,表里如一,学生就会佩服你。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布置的工作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2 注重班级德育教育制度建设

为了能更加规范班级德育工作行为,做到行有所依,做有可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有形的德育教育存在,可以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十不准》《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各种行为规范制度制作成小站牌的形式挂在班级墙壁上,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熏陶,使学生时刻感觉德育教育就在身边,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此外,制度是建立在原则之上的,没有退步可言。因此,制度的执行要严格,让学生认识到制度是不可协商和妥协的。只有良好的制度得到彻底的执行,才能使学生在思想、言行受到健康的教育,从而内化成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 在班级内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它拥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良好的舆论是任何说教、制度以及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教育学生清楚的分辨善恶美丑并体现到行动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具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它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言行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 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

通过 社会实践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才能避免学生口气大力气小的弱点。要让学生了解现实,既要看到进步的东西,又要看到落后的一面。先进的东西能让学生看到未来,落后的东西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心理结构。

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主题班会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的德育教育主阵地,因为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每次班会都要评选出一名德育榜样,针对榜样优点长处做出辨析。让学生有具体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状况下学习榜样,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将管理权、监督权、讨论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道德规范监督小组”使他们通过参与班级管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维护班级纪律荣誉。在参与班级管理的同时,也体会到班干部工作的辛苦,从而自觉的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既教书又育人

学科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训练科学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具有三项任务。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水滴石穿潜移默化。

对问题学生挖掘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

班主任对问题生的言行进行细致的观察,掌握思想动态,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捕捉闪光点,对其点滴进步及时发现表扬肯定。教师的肯定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自卑,增加改正错误的信心,让他们在“表扬声”中进步。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耐心的工作,但是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只要我们这些班主任们能够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会蒸蒸日上,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把握好方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邱雪华,主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

[2] 柳斌,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M].长城出版社.

[3] 陈海滨,主编.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66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德育是基础教育,做好德育教育是培养国家建设未来人才的客观要求,作者通过对当前小学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新形势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教育者,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做足功课,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者,要达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和 渠道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次互动,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把德育工作、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品德行为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发展阶段,只要通过恰当的 方法 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而且关系着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其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加以引导,方法得当,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道德缺失现象,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人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忽略了精神文明。部分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赚票子.甚至于成为富翁。还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许多家长对孩子不休的唠叨灌输的就是认真读书.将来考大学能升官发财。这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敲响了警钟。但实际情况是,小学普遍存在德育工作所花时间和精力远比智育教育少的现象,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系统研究和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 口号 。而且德育专职队伍不健全,德育教育形式单调、方法简单,德育教育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作用

古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谈吐文明,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教育学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蛮横、粗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小学生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他们要面对的主要教育者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心目中的主心骨,自己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无形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尚的师德不仅能熏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

三、德育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中

小学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德育教育不分学科,渗透在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中。首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就必须讲究工作的艺术性,通过科学灵活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最终教书育人的目的。其次,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在传授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德育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引导小学生既学习书本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动手操作;既能够勤于观察思考,更勇于探索和实践。最后,要结合素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一是利用中国传统的节日,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二是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三是让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健康、有趣、积极向上的活动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参加社会公益组织,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爱心。再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四、热爱学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切崇高的教育艺术和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多。班主任就像严父与慈母一样,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情感交流,又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他们的缺点大胆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要严厉批评。你爱学生,并且能让他们感受到,那学生也会亲近你,并且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爱心去叩响学生的幼小心灵。

五、掌握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是班主任工作必备条件

其一,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心理素质培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要培养其具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沟通的能力.还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二.班主任要使小学生积极地接受其传递的品德正能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智力差异,善于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做到尊重与理解,力求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整体性发展。在教育手段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自我提高。其三,班主任要注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要注意改进育人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情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其四,班主任要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的情绪。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各种竞赛、集体劳动、外出旅游、联欢演出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联系起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网络体系

首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 网络技术 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学德育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营造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们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领域,开阔眼界,为小学生的文明健康成长创设理想的、高尚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丹丹. 基于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J].考试周刊,2011,(77).

[2]黄海涛.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初探[J].小学德育,2010,(16).

[3]刘玉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

[4]刘冬梅.小学道德底线教育的回归[J].基础教育研究,2010,(15).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摘 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无论是上级教育部门还是各型各类的学校都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从而提高教师认识落实“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工作实践的不断摸爬滚打中,让作者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了几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工作 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48-02

为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提升学校精致化管理效率,营造文明、优美的校园 文化 氛围,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下面将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柱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优劣的关键。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学校内的班级管理显得越发重要。那么如何在新的形式新的课程下争当一名合格加优秀的班主任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笔者自己多年的工作 经验 和感受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1)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勤奋工作、爱生乐教、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抓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上好班会,按照要求认真的备好课、上好课、相关的材料要整理好。每天对班级发生的不良情况及时 总结 反思 。每月以安全为主题,对学生加强交通、饮食、游戏、等 安全教育 。

(3)抓好课堂纪律,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协调好各科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及时和任课老师联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与家长交流,督促学生的学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认真的开好每学期的家长会。

2 在课堂德育教学中善抓学生兴奋点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做好孩子的德育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特别重要的。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涉及较多,在课堂教学中,若能设置一定的场景导学,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使学生从场景中产生一定的兴奋点,此时,若能及时抓住兴奋点进行反复练习,就会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其次,读一些课堂常规的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不做小动作,坐正看前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了习惯。上课时要多提醒学生坐端正,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课堂内要让学生说一说“上课该怎样做?”学生轻轻松松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那些不好的习惯就自然而然得到了纠正,德育工作也就见效了。

3 言传身教,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是载体,育人是根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行为与素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变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4 丰富活动,陶冶情操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是坚持模拟服务见习制度。每一位在校生通过在校内1周的见习,强化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其进入旅游行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围绕专业课教学和学生 兴趣 爱好 开展的校园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收获成功和快乐的机会。三是以“讲文明、养良习、争做旅校文明生”为重点,改变校园风气,提倡正能量,重点转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是开设选修课,如,“茶艺、调酒”等,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设立舞蹈社、 篮球 社、礼仪社、漫研社、记者社、散打社等10余个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五是开展各类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如,每月1次的主题升旗活动,有安全、感恩、职业礼仪、做文明学生等内容丰富的主题内容,还有参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烈士陵园纪念先烈、普法教育庭审现场进校园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制了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教学片,分解动作挂图分布于各班级教室,近期还组织了全校“礼仪操”比赛,在全校学生中推广应用。通过围绕“礼仪操”的各项教学、比赛、训练活动,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形体状态,培养良好的形象和健美身姿,提高形体表现力、动作节奏和美感,使他们的形象、气质、礼貌达到身体与形态的完美结合。也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

5 结语

小学教育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关键的一步,学生的道德意识从无到有,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育,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与学生多沟通,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优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班主任也要做到为人师表,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建立好的德育工作环境,创造好的道德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道德高尚、学习刻苦的优秀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宋丽杰.浅谈小学班主任的德育艺术管理[J].读写算,2013(28):89.

[2] 田润爱.如何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J].学友文摘,2013(7):4.

[3] 杨艳红.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2):35.

[4] 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

[5] 张希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6] 白晓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之我见[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1):158.

有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推荐:

1. 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精选

2.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3.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论文

4.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5.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6. 小学德育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小学品社教育论文范文大全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