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小班图形拼摆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4:18:18

小班图形拼摆教育研究论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图形拼摆》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分辨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不同的图形。

2、能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图形拼摆》挂图、《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见教具盒)。

◎《图形拼摆》游戏卡、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

◎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观察出示《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引导幼儿观察辨别。

教师:图形宝宝来做客,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游戏

1、依次出示《图形拼摆》挂图(见教具盒),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拼摆。

教师:图形宝宝会变魔术,看看图形宝宝变出什么?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图形大小一样吗?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几个?

2、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和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进行拼摆、粘贴。

教师:这个魔术真神奇,一种图形、大小不同组合起来能变出好看的图案来,三种图形以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也能变出漂亮的图案!请你用图形宝宝试着摆一摆。

☆展示

1、请幼儿互相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变得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图形?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引导幼儿在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的过程中,加深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在拼图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幼儿欣赏用不同图形拼成的画,在欣赏中既达到了辨识图形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如依照范例进行模仿、在范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创意进行变化,组合成新的图案。教师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时,要注意先出示同类图形拼摆图卡,引导幼儿感知一种图形可以根据大小进行组合拼摆;后出示不同图形组合拼贴图卡,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可以根据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拼摆。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制作动画片,满足当前幼儿的学习需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一开始,我展示事先拼好的作品请幼儿欣赏,并请幼儿说一说每个作品由哪些图形组合成的,还当场示范了小鱼,房子等图形的拼法。接着我请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操作。但由于几何图形本身对孩子来说就属于抽象的东西,而且小班孩子的思维又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模仿老师的作品,只有少数孩子拼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从本次活动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就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先请幼儿用同一形状进行拼摆组合,再过渡到两个图形,最后增加难度提升到用三个图形。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用几种图形进行操作。

智力七巧板是由七块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组成的,它巧妙地应用了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和线性规划原理,可以拼搭出几千种形象生动活泼的图案。智力七巧板的外观设计看似简单,拼装起来奥妙无穷,创造天地无限广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拿到七巧板时,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迫不及待、兴趣盎然地玩了起来。下面是我带领孩子们玩七巧板时的一些片断和实例,和辅导员们共同探讨。一、玩中质疑、玩中释疑 玩是孩子的天性,智力七巧板能让孩子们在不断创新中玩。起初,孩子们拿到七巧板,看着图就拼起来,可费了半天劲,没拼出来几个图,纷纷皱起了小眉头:“怎么拼不出来呢?”看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我笑了。因为,只有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才是向孩子们传授新知识的最佳时刻。我抓住这一契机,首先向他们介绍了七巧板的拼摆规则,然后分析每块七巧板的形状特点,找出重点块,再加强认识和记忆。采用换方向识记、翻转识记、反向识记的方法,使孩子们对每块板都能了如指掌,这样他们再拼起来,就轻松加愉快了。具体做法如下:1、深入了解每块几何形的特征。 孩子们拼不出来,原因是对每块几何形不了解所致。为了让孩子深入了解这些形状,我采用了由简入繁的方法。就是先了解简单的形状,再剖析复杂的形状。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断: 师:你觉得这七块板中,哪一块形状最简单?最好辨认? 生:纷纷举起了圆形和半圆形。 师:你知道这三块板有什么关系吗? 生:两个半圆等于一个圆形、他们直径相等。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画出这两个形状吗? 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轻松了解了圆形和半圆形的特点和关系,画的时候也相对标准了。接下来再了解其他的形状。 师:剩下的四块板你觉得哪块形状简单?容易辨认? 生:三角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分析三角形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等边直角三角形。 师:你能画出它的形状吗? 生:能! 响亮的回答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了起来。可他们画的三角形与刚才画的圆形大小差距很大。我又让孩子们把这个三角形同圆形比较一下,有没有相等的边?比较之后,他们明白了这三种形状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再画出三角形。这次孩子们画的形状基本统一准确了。接着再深入研究这个三角形。刚才大部分同学都画的是长边在下或一条直角边在下的图案,几乎没有人画出长边呈垂直状态下的三角形。于是,我进一步启发:“除了你画的这种方向外,你能把三角板转个方向再画出来吗?有多少种画法?” 一会的功夫,孩子们就画出了十几种不同方向的三角形。接下来,让孩子们轻松一下,做个“面对面”游戏:用线把形状相反的图连起来。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连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一观、二比、三转、四画的方法,使他们对每一块七巧板的形状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的孩子们最想做的就是快点拼图,跃跃欲试。2、拼摆简单的几何形。 老师这时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试一试,赛一赛。我在黑板画出了几个简单的几何形 。 请同学们用两块或三块板以不同的方法拼出这些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每个图形都用了至少两种方法拼了出来,在这种灵活巧妙的小练习中,学生对每块七巧板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 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他们喜欢这种不是游戏的游戏,对七巧板爱不释手,更被七巧板的广阔空间所吸引。二、照图拼图,照图画图 当孩子们对每一块七巧板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后,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花的图案让他们来试拼,比谁拼图又快又准。大多数孩子在一分钟之内拼了出来。看着那一张张得意的小脸蛋,我也被感染得漏出了笑容。在夸奖了孩子们一番后,我突然眉头一索,脸一沉,说:“刘老师想把这么漂亮的花画出来,可是我画不好,你们谁能帮我呢?”孩子们一齐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我接着说:“你们都这么热心,那就都帮我画吧。请在你的本子上画出来,送给我好吗?”孩子们的积极性和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内心涌动着,没一会,就画完了。我又抓住时机,请同学们画出了反向的花:“同学们的花太漂亮了,可惜只有一朵,要是能有一朵和它拼法不同的花就更好了。你们能拼出来吗?”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再次被调动,这次不用拼摆,直接就画出了反向的花。当孩子们有了拼图的快乐体验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升一个层次:脑中拼摆,直接画线。这种训练能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巧板辅导的书中有一些没画分割线的图形,我把这些图形收集起来,每次给出五幅图,比谁画得又快又准。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在脑中拼摆,在图中直接划分割线的练习,从中总结线性规律,使画图简单化、容易化。几次训练后,他们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画出分割线了。孩子们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不断进步。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孩子们充分在玩中体验了七巧板拼图的快乐、体验了助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做人的快乐。他们更爱“玩”了。 三、分类练习,分类创作。 对七巧板拼图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后,就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和分类创作了。难度增加了,挑战性增强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分类创作中,孩子们还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创作特点和规律。例如:动物、人类的图形,大多圆形在上边;交通工具类,大多半圆露在外或在下等等。孩子们玩出了经验,玩出了水平,玩出了乐趣,他们玩得更疯狂了。 七巧板是在玩中领略科学,七巧板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七巧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七巧板进一步改善了同学间的关系,七巧板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七巧板使孩子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分析、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比较、学会了合作……七巧板让孩子们改掉了马虎大意的毛病。七巧板让孩子们认识到了创造的无限潜力。只有不断地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新的高度上,才能不断地进步。在玩中获得的经验,孩子们定会受益终生。我也会为孩子们的长足进步而不懈努力。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智力七巧板是由七块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组成的,它巧妙地应用了高等数学的几何学、拓扑学和线性规划原理,可以拼搭出几千种形象生动活泼的图案。智力七巧板的外观设计看似简单,拼装起来奥妙无穷,创造天地无限广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拿到七巧板时,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迫不及待、兴趣盎然地玩了起来。下面是我带领孩子们玩七巧板时的一些片断和实例,和辅导员们共同探讨。一、玩中质疑、玩中释疑玩是孩子的天性,智力七巧板能让孩子们在不断创新中玩。起初,孩子们拿到七巧板,看着图就拼起来,可费了半天劲,没拼出来几个图,纷纷皱起了小眉头:“怎么拼不出来呢?”看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我笑了。因为,只有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才是向孩子们传授新知识的最佳时刻。我抓住这一契机,首先向他们介绍了七巧板的拼摆规则,然后分析每块七巧板的形状特点,找出重点块,再加强认识和记忆。采用换方向识记、翻转识记、反向识记的方法,使孩子们对每块板都能了如指掌,这样他们再拼起来,就轻松加愉快了。具体做法如下:1、深入了解每块几何形的特征。孩子们拼不出来,原因是对每块几何形不了解所致。为了让孩子深入了解这些形状,我采用了由简入繁的方法。就是先了解简单的形状,再剖析复杂的形状。以下是我的教学片断:师:你觉得这七块板中,哪一块形状最简单?最好辨认?生:纷纷举起了圆形和半圆形。师:你知道这三块板有什么关系吗?生:两个半圆等于一个圆形、他们直径相等。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画出这两个形状吗?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轻松了解了圆形和半圆形的特点和关系,画的时候也相对标准了。接下来再了解其他的形状。师:剩下的四块板你觉得哪块形状简单?容易辨认?生:三角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三角形。)师: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分析三角形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等边直角三角形。师:你能画出它的形状吗?生:能!响亮的回答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了起来。可他们画的三角形与刚才画的圆形大小差距很大。我又让孩子们把这个三角形同圆形比较一下,有没有相等的边?比较之后,他们明白了这三种形状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再画出三角形。这次孩子们画的形状基本统一准确了。接着再深入研究这个三角形。刚才大部分同学都画的是长边在下或一条直角边在下的图案,几乎没有人画出长边呈垂直状态下的三角形。于是,我进一步启发:“除了你画的这种方向外,你能把三角板转个方向再画出来吗?有多少种画法?”一会的功夫,孩子们就画出了十几种不同方向的三角形。接下来,让孩子们轻松一下,做个“面对面”游戏:用线把形状相反的图连起来。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连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一观、二比、三转、四画的方法,使他们对每一块七巧板的形状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的孩子们最想做的就是快点拼图,跃跃欲试。2、拼摆简单的几何形。老师这时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试一试,赛一赛。我在黑板画出了几个简单的几何形 。请同学们用两块或三块板以不同的方法拼出这些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每个图形都用了至少两种方法拼了出来,在这种灵活巧妙的小练习中,学生对每块七巧板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他们喜欢这种不是游戏的游戏,对七巧板爱不释手,更被七巧板的广阔空间所吸引。二、照图拼图,照图画图当孩子们对每一块七巧板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后,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花的图案让他们来试拼,比谁拼图又快又准。大多数孩子在一分钟之内拼了出来。看着那一张张得意的小脸蛋,我也被感染得漏出了笑容。在夸奖了孩子们一番后,我突然眉头一索,脸一沉,说:“刘老师想把这么漂亮的花画出来,可是我画不好,你们谁能帮我呢?”孩子们一齐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我接着说:“你们都这么热心,那就都帮我画吧。请在你的本子上画出来,送给我好吗?”孩子们的积极性和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内心涌动着,没一会,就画完了。我又抓住时机,请同学们画出了反向的花:“同学们的花太漂亮了,可惜只有一朵,要是能有一朵和它拼法不同的花就更好了。你们能拼出来吗?”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再次被调动,这次不用拼摆,直接就画出了反向的花。当孩子们有了拼图的快乐体验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升一个层次:脑中拼摆,直接画线。这种训练能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七巧板辅导的书中有一些没画分割线的图形,我把这些图形收集起来,每次给出五幅图,比谁画得又快又准。通过对学生进行的在脑中拼摆,在图中直接划分割线的练习,从中总结线性规律,使画图简单化、容易化。几次训练后,他们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画出分割线了。孩子们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不断进步。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孩子们充分在玩中体验了七巧板拼图的快乐、体验了助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做人的快乐。他们更爱“玩”了。三、分类练习,分类创作。对七巧板拼图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后,就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和分类创作了。难度增加了,挑战性增强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分类创作中,孩子们还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创作特点和规律。例如:动物、人类的图形,大多圆形在上边;交通工具类,大多半圆露在外或在下等等。孩子们玩出了经验,玩出了水平,玩出了乐趣,他们玩得更疯狂了。七巧板是在玩中领略科学,七巧板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七巧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七巧板进一步改善了同学间的关系,七巧板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七巧板使孩子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分析、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比较、学会了合作……七巧板让孩子们改掉了马虎大意的毛病。七巧板让孩子们认识到了创造的无限潜力。只有不断地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新的高度上,才能不断地进步。在玩中获得的经验,孩子们定会受益终生。我也会为孩子们的长足进步而不懈努力。

教研研究论文小班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1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体会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这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幼儿教师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将深奥化为浅显,使抽象化为具体,同时还能化平淡为神奇,这样也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的求知欲,以是幼儿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好的回应。下面我将从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及在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出发,谈一谈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体会。 1.当下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汉字的认读,而忽略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在选择语言方面的教育内容时,过分依赖教材,总是从教材中选择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学作品,却忽略了对语言本身价值的挖掘。许多幼儿园还存在将口语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割裂开的错误认识,忽视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也将语言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搁置不管。再有就是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缺憾,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加大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却忽视了软环境的营造,许多教师对心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做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交流环境,从而导致了幼儿冷漠,不注意自己语言的学习,这样也就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开口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因为环境陌生,周围的面孔也陌生,常常表现出焦虑,少言,哭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孩子表达自己无助于无奈的一种方式。消除了孩子的焦虑,也就间接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了贡献。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入园鼓励有二人的方式,帮助幼儿消除焦虑等种种不良情绪。比如:在孩子入园一开始,幼儿教师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多表扬孩子,因为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老师的影响下,孩子很快就会学会问老师"老师,早上好",或者问某位小朋友早上好,这样孩子刚入园时的紧张和拘谨感就慢慢消失了。当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环境之后,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同时他们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了,从而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初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对幼儿多多表扬与鼓励。 给孩子创设学习环境 当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之后,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将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的语言来刺激孩子,同时也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条件。比如,可以让幼儿学儿歌,学诗歌,讲故事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游戏中言语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天性是玩,而玩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的幼儿最真实,他们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所见、所问、所听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这样就给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选择分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幼儿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我们就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另外,角色的扮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此外,一些可以学习语言的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再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抓住机会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小,交往是语言简单,而且动作要优于语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即使不会说,但他也会用动作表达。举例来说,一个幼儿在玩玩具,另一个孩子也想玩,他就会直接上前去抢,而不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这样就会引起冲突,是幼儿的行为受挫。所以教师可以教授孩子交往交际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比如在"过家家"这种小游戏中,同伴可以说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玩吧"等等,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争取家园合作,保持家园一致性 在幼儿教师的领导下,的确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较好的效果,但家长的作用也还不容小觑的。中国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许多家长都是讲孩子安置到幼儿园中,自己却不去管孩子。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如若想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让教师去教,让学校去管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身边的温暖,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说,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全力配合,做到家园共教,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增加助力。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期这个敏感的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各方面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3.总结 在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体会深刻。我认为,在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识字的重要性相当,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时刻注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爱说话,并且爱说完整的话。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是全社会的责任,从教师开始,从家长开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我们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孩子随意随心表达自己,从而提高全社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2 论幼儿教育中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不仅是对成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应拥有的必需品质。由于大部分独生了女从小缺少伙伴,加之成人教育方式上过度的包办,造成幼儿被成人世界紧密地包围着,发展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纠纷现象经常发生,他们交往实践少,经验缺乏,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作者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幼儿学习具有较强的无意识性和模仿性,和任何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相比,幼儿都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也更容易从环境中获得教育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利用环境,依托创设合作的园所环境,积极营造合作氛围,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墙饰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其变化多样、贴近幼儿等特点,通过墙饰来实现对幼儿产生直接的教育影响。主动地创设一些可以体现合作精神以及合作主题的墙饰,烘托幼儿园的合作氛围,进一步发挥墙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例如,可用拟人化的方法对介绍人体器官的知识类墙饰进行深入再造,让其真正成为会说话的墙,使幼儿不仅能够懂得每一器官各自有各自功能,同时懂得正是各个器官的密切配合才使每个人的身体保持了健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合作都是无处不在,让墙饰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注意到,幼儿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通过共同玩耍相互熟悉并得到了交往经验。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由地交流,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让幼儿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些演员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使其真正明白:只有演员们相互配合并承担合作的责任才能完成。 二、科学组建与管理幼儿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然而,它需要教师前期精心的策划,也需要幼儿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通常说来,合作小组的规模并非是越大越好,因为小组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幼儿们有相对更强的能力来实现互动,也使教师的组织活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当然,小组规模也绝非越小越好,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可以从同伴互动中获益,我们就不应把小组人数仅仅局限在两人。如果教师第一次尝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或是幼儿还没有参与小组活动的经验,建议教师应该首先使用2人小组,最好不应超过3人。如果小组人数较多,幼儿之间不但不能产生很好的互动,而且此起彼伏的幼儿冲突将使教师疲于应付。在有多次活动开展经验后,随着教师和幼儿经验的逐步丰富,教师就可以采取4人以上小组来进行活动了。如果幼儿在上小班的时候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小组活动经验,在到了中班、大班时,他们就可以同时与更多的同伴产生互动。在大班时可让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进行“步调一致”游戏,或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在很多儿童作品中均有关于合作的话题,而故事又是孩子们十分喜闻乐见的,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谦让、爱护关心同伴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比如:通过《金色的房子》可以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快乐;通过《谁的本领大》可以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比如,在布置活动室时,多位教师们共同挂拉花、合作粘贴字画,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对合作的印象。 四、营造和创建幼儿合作机会 教师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提供和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画中可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如在“世界地球日”这样的节日中,可以让幼儿合作完成画画,引导他们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之在完成图画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如:套花瓶、抛网等器械;翻饼、夹球走、二人三足等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使其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同时,还有些体育游戏可分小组竞赛,如竹梯子、抛接球瓶的游戏,从中引导幼儿学会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一项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共同游戏的成功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给幼儿适时提供合作的机会,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多引导其更多地参加集体性游戏,使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教师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六、结束语 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相互理解,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 2.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3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论文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怎样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及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幼儿常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8]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3

[9]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赤峰学院学报,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析论文

小学教育良好班风形成毕业论文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一般说来,学习氛围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一、 目标引领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由今天决定的,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是由未来决定的,它是我们今天目标实现的结果。目标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很多学生至今却没有目标或只有一些无效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不在话下了。 学生,首先要弄清为了什么而学习,也就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有的学生很茫然,认为那是父母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目标引领。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下次考试的成绩、可以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改进、可以是自己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可以说,有了目标,才会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打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一直认为2011年对于我们信管本七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她们马上就要毕业了,2010年,专科段的国考科目都会出现一次,如果一道他们至少保证把专科段的科目在今年都认真准备考一下,拿下专科证作为清晰目标的话,学习氛围就不难不好营造了。二、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三、 班干培养 一个班级中,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担当,分工明确又具有合作精神的班干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情感上的认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必要保证。 班级管理工作中唱主角的应是班干,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卓越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能力与作用,取决于他们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当好导演,引导方向,梳理矛盾,让班干部们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学会相互信任,并逐步树立威性,展现自我才能,为班级和科任老师服务的同时又形成团队合力,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和班风。 班干在一个班级里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纪律方面,一定要严于律己,而班主任更应该对其严格管理。一方面注意定期召开班干会议,总结以前的工作成绩和在工作中的失误,强化纪律要求,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讨论今后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民主评比的方式对班干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同学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及指出的不足,定期评选出“班级优秀班干”。四、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班规之外,我们还要适当地建立健全班级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最好由班集体讨论产生并严格执行。如果有了赏罚分明的班级制度,学生们一定会有所顾虑。只要他还是一个明事理,求上进的学生,他都应该会争取奖励,而不是寻求惩罚。 在制定奖惩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分,比如在卫生包括宿舍教师,学习,个人平时行为等让他们有法可依,有据可行,坚持执行,班级的所有人相互监督,慢慢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由于海天特殊的教育模式,除了技能以外,在学历方面虽然不是纯正的自考,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自考的特殊规律,在这条路上,并不是谁跑得快谁就能成功的,而是靠的坚持和毅力,在反复挫折中还能昂首前进的傲骨,勇气,所以,更见得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它能在你想放弃的时候,即使拉你一把,即使拉回这条自考的正轨上来!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深受侵染,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小学阶段,应下大力气进行德育,而应重视学校这个德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德育;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加之社会环境日渐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盛、社会活动增加等诸多因素,使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

党的报告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对于德育这个问题,部分教师和领导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在于个别问题上的指导。事实上,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如果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必将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个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德育的教育。

二、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既然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才是德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去人们总是采取灌输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输一种什么道德,被灌输者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被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对方甚至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无法接受灌输,而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养就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思想,形成时时显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无缝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周会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还要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统一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能够同心携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那么就会改变班主任唱德育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德育素养提上去,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和社会中的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要在根本上寻找小学教育中德育实施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德育,那对德育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通过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来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门课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育学生各种各样的品质;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协调,切实将德育与各门学科进行渗透。

培育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关键需要教师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并且还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贯彻一种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课堂行为的一致性,否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差距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陈洪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小班

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 教育 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06-0274-02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 经验 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 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 方法 、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 故事 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化教育的探讨》

摘 要: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家教,当时我所辅导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从辅导前的语文和数学只能达到60分,经过半年的辅导,到期末能够到达平均90分以上,作为初级的小班化教育能起到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感到无比惊讶。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都在试点小班教育。那么我不禁要问,我们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中,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传统的班化教育而言有什么优势,那么又该怎样实施和强化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呢?

关键词:小班化;传统班化;互动;营造;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02-03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

二、什么催生了小班化教育及其意义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早、迈步也比较快:1996到现在已年达到300所,一些区在一年级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小班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中高年级。预计今后3-5年,上海将有80%的小学实行小班化。

今年年初,杭州市教育局发文公布了重新认定的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78所。此次认定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杭州市教育局对原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学校和试点学校进行梳理、审核,整合命名为现有的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评审时,严格把握小学班额不超过36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占总班级数的不低于60%等条件。

虽然,小班化教育在各地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小班化出现的动因是为了增加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地方,小班化的出现可能源于生源的萎缩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但是,我们关注小班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它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避免了传统的大班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小班化教育核心特点

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缩小班级规模

一个班级通常控制在25-36人

2、改变教室空间格局

在各地开展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课桌椅的布置,一改过去那种简单的秧田型,而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教室中配置了图书架、玩具、体育器材等设施。

3、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这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从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到评价的整体改革。

四、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条件

小班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施。

1、教师自我素质,是实现小班化效果的关键条件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首先,它要求教师是一个“现代社会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现代文明素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具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品位,懂得审美;其次,它要求教师素养的自我提高。小班化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鼓励学生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信息量大,人际交流频繁,反馈节奏快。教师不太容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情趣。

2、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能否实施的根本条件

改变班级的人数与规模,这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组织,能否使小班化教育真正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传统的班级授课与小班化教育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改变多方面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是片面的面对成绩好的学生;其次,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较大的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要求教师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3、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实现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小班化教育不但缩小了班级的规模,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从活动中进行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活动设施和学生良好的活动场所,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闹中学习。可以说良好的学校硬件设施是小班化教育效果的保障。

五、怎么样实现小班化教育

1、文化环境的营造

改变班级环境,优化学习空间。创设有别于传统大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小班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尽可能为小班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配齐必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尽量考虑给小班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素质,它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是提升学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所以教室文化的营造是小班化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要营造富有特色的小班教室文化,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传统的教室布景不论做法如何往往易陷入一种模式,且应付检查式的,如学生作品栏,多是找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美术、作文等贴在上面,这一贴往往是一个学期都不变,或直到被学生撕毁后再更新,这样的教室布景是死的,是为布置而布置,浪费学校资源及大家的时间、精力。我们认为小班的布景应当是活的,应体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作业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它却是学生的学习成就是学生引以自豪的。

环境布置原则:①富有教育意味;②讲究整体效益;③注意安全方便;④具有独特风格;⑤注重动态变化;⑥力求实惠节约。

课桌文化:讲台、课桌椅的摆放,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排列,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单人单桌,并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多边型等各种形式,方便师生交流,这样的摆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氛围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在具体摆放时,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有效,教学手段与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使课桌的变化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

黑板文化:教室内目前都只有两块黑板,一前一后,但根据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又有不同的发展,教室内可设置“一大几小”黑板,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后面的黑板报的黑板也可进行改造,比如划出一块专门用绒布铺,或用吹塑纸铺,这样学生可将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自由张贴在上面。

2、教学方式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一个大班教师可能毁掉一部分学生,一个小班教师则有可能毁掉每株幼苗。”这句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面对大班中五、六十个学生时,由于无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的意识、理念也就不一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内化,但当一个教师面对二十来个学生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小班教学更需要“阳光教师”来构建课堂,播下仁爱、正直、文明、智慧、诚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1)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班化教育软环境):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师生互动、师生并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营造教学氛围原则:

①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

营造教学氛围方式:

①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

②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

③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2)教学过程的优化

①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每一节课。小班的备课可包含: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具、学具、桌椅的排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十个方面,要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互方式,还有信息技术的介入等,尤其强调学生活动、个性指导这两块内容的设计,学生活动要凸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个性指导可以是课前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中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指导在课后进行及时小结,课后强调对课堂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整改措施。也就是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上课:专家们指出,小班化并不等于教学优化,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缩小班级规模而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少学校因急于缩小班级规模而聘用了不合格或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反而影响了小班化的效果。所以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怎么做”,小班学生人数少,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大,原来许多大班教学所做不到的,现在小班化教学都能做到。所以小班教师要本着均等性、公平性、充分性、综合性的原则,挖掘小班化教学的潜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③作业。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必做题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求,即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课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教量面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④辅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辅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意志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辅导既有集中辅导,也有个别辅导,其中,集中分层辅导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个别辅导则注重帮助学困生和指导优秀生。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有效预防差生的形成。

(4)设置和谐的教育课程

小班相对于大班,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还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班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系统探索,作为教育内容的源头,课程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为前提,不断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强化学科间,年段间的衔接与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课程更适合小班化教育。

课程设置为基础性课程和活动课程、发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就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所有课程,活动课程,设有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晨间活动、午间交流等,依据小学生特点,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流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性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性课程的设置各校要从校情出发,重点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同时兼顾学校条件和师资在课程开发上的能力,可设置了英语口语、语文导读、形体训练、趣味数学、手工制作、绘画、书法、器乐、音乐舞蹈、棋类、心理保健等学生喜爱的科目,让学生在完成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及独立操作、独立尝试体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各种素质和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做法:每学期初,由教师根据本人的特长列出可能开设的发展性课程菜单,列表公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编制,人人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另外,充实教学内容,挖掘基础课程的活力。如语文课着重补充能提高学生积累、信息搜集管理、写作等能力的内容;数学课补充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内容;科学课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课开辟自编、自舞、自奏等创作项目;美术课充入美术鉴赏和合力创作的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耗时费力。因此,推广小班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结束语:

小班化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趋势,对于我们现行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目前,我想表述的是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需要已从对小班人数、育人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过渡到对包班制的理性思考、对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小班师生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科学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问题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