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幼儿园美术类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8:49:56

幼儿园美术类论文范文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促进综合素质增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知美的桥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在幼儿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以及结合笔者在幼儿园的观摩,探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问题 策略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主要是从美术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作品评价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偏重绘画的现象严重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观摩发现现在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在笔者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园展示出来的幼儿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很少有幼儿的手工作品,还存在着很多幼儿园将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画画课。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不同的幼儿园软硬体条件差异很大,但幼儿园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是采用示范法、范例法。例如:笔者在山东省济南市某十佳幼儿园大班观摩了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日常的美术活动并非公开课***,用墨和中国画颜料画公鸡吃虫子,完全是教师先示范,之后幼儿自己画。再来看一个关于范例法的例子,笔者在四川省南充市某公立幼儿园观摩了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画螃蟹。带班老师首先在网上搜到各种螃蟹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欣赏,随后让幼儿总结螃蟹的基本特征,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螃蟹有六根腿,椭圆形的身子,两只钳子,两只眼睛以及这些身体部位的分布。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将螃蟹画出,并将整幅画赋予情境性画上了几只蝌蚪、水草还有水面,幼儿们开始按照教师的范例作画。幼儿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观察的到的螃蟹的样子,只是不时的抬头去看教师出示的范例画,有的幼儿连螃蟹游动的方向也要和示范画的一样。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主要采用示范的方法来教授幼儿作画的,画螃蟹的例子多了一项画前的欣赏可是最后还是难以摆脱示范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依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3、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缺乏多元性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在评价上还是以幼儿画的像不像,整体构图是否合乎逻辑,用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时看到了很多教师帮助幼儿画或者手把手教幼儿画的现象,更有甚者让班里画的好的幼儿帮助画的不好的幼儿作画,就是为了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作品时不发出牢骚不抱怨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画。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为了让幼儿的成长档案完善,为了不被家长责备,有不少的一线幼儿教师们竟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呢?

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性,导致了很多恶果这也是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正是因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上面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也警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二、策略

针对于上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克服上述各项问题是重中之重,针对于笔者上文列举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解决策略。

1、多种美术形式并行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有关美术这门艺术的认识,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根据自身以及教育物件的特点,密切的联络实际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育内容,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只是局限于纸笔绘画的局面。美术教育追求的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追求的是幼儿从中获得乐趣,从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单单看看哪个幼儿画的最像实物,哪个幼儿整体构图最好,亦或者是哪个幼儿色最准确!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充分体验各种的美术形式的机会,让幼儿在绘画、手工齐头并进,同时要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作为绘画和手工的前提和基础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兼顾幼儿美术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中都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组织。

2、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打破仅仅局限于示范法、范例法的局面。笔者不否认示范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园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例如游戏法、观察法、亲近自然法、参观法等。

***1***、示范法

幼儿教师应该不断优化示范法的实施过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有关画螃蟹和画公鸡的两个案例,教师可以给幼儿示范作画的步骤和要点,在示范每一个要点时要反复强调"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画啊?待会我就来看看那个宝贝可以和我画的不一样呢......",改变以往的"看看谁和我画的最像"。教师做完示范后可以将自己的示范作品移走,给幼儿留下实物或者其他图片作为模型,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只是临摹教师的作品的现象。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开展每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时,都可以结合观察法。例如:在画螃蟹和公鸡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将和父母一起观察螃蟹或者公鸡的任务下达下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先去接触并观察所要画的或者要手工制作的实物。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尽可能的讲实物展示给幼儿集体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将实物的直观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更利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 ***3***参观法

组织幼儿对一些美术工艺品进行实地的参观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意义重大。每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俗和传统文化,艺术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同样有着地方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作品值得幼儿参观欣赏。例如:上海地区的东方明珠这一建筑物,在进行相关的绘画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东方明珠,通过参观法来协助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画廊、博物馆等。

***4***游戏法

游戏法: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有机的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美术教育更好的开展。

3、构建教师幼儿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美术作品在评价时主要是以成人评价为主的。成人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主要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有很多幼儿园开展完美术活动后根本就没有作品评价这一环节,只是将幼儿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展示而已,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

让幼儿教师认识到美术作品评价的重要性。一线教师在开展完美术活动之后要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与欣赏,作品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幼儿的肯定同时通过欣赏同伴的作品让幼儿加深对美术活动的印象,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幼儿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幼儿的作品。

***2***、让幼儿参与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要让幼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幼儿可以在作评价中得到发展。幼儿通过对自己的作品的介绍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为什么选择。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作品评价中来。

***3***构建师幼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

教师和幼儿要建立共同评价的体系,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幼儿评价过程,不断地总结幼儿的评价特点不断地改进幼儿参与评价的不足,通过不断地评价总结构建出科学的师幼共同评价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2]孔凡兰.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

[3]张鹏妮.从儿童的稚拙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展指南》.

[5]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许卓娅.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幼儿教育

[7]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J]幼儿教育

幼儿园艺术类论文范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美育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一:《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美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儿童认识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幼儿教育;素质培养 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仪表美等。观察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观察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观察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 动物画 及 卡通画 ,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美育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社会安定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的 事迹 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县政府、游览观景台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感受美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艺术部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大,成效之显著,有目共睹,也是其他艺术教育不可替代。幼儿舞蹈凭借着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舞蹈的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寓教于乐,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个真、善、美的七彩世界,它让幼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受到美的启迪、美的熏陶,使幼儿具有美的情操、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舞蹈中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有神奇梦幻的童话王国,有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世界,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有绚丽多彩的服装道具等等。而这些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首先,引导孩子去感受舞蹈的艺术之美。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它的独特性,在于运用人的形体动作表现艺术,属视觉艺术范畴。让幼儿多欣赏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不断加深幼儿视觉印象,让他们从观赏中感受舞蹈动作之美。如我在教《小孔雀》时先找来杨丽萍代表作《雀之灵》 三、美育释放儿童自然天性,健全人格 美育教育包含审美教育以及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上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感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审美理想,端正审美观,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审美态度看待社会。幼儿教育作为儿童初步突入教育门槛的启蒙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孩子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还要教育孩子审视美的能力,以及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塑造孩子的个性。而美育教育的渗入,能够有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给儿童营造一个理想教育的环境。一切美的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人往往会循着美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但是处于由于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其本身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美的感知和鉴别,往往容易在根据自己主观意识的喜好去判定“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这极容易让孩子走入一个对美的事物认识的误区,而且这种误区一旦在儿童的潜意识中扎根,就很难根除。 美育教育对于健全儿童人格方面的作用体现在,让儿童在发现美、鉴别美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互相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是非对错,如何区别美与丑。毕竟孩子对这个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美的事物缺乏一定的评判标准,往往会根据自己喜好来判别美。比如对自然事物的美的看法,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海,往往会因个人的第一感觉喜好来辨别,又比如对社会上一些精神层面上的美的评判,儿童更是没有判别的标准。因此,美育教育作为一个摆渡者的身份,让儿童感受自然的万千变化、神奇奥妙的美,让儿童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美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上的美德。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发展,在协调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差异互补过程中,实现幼儿全方位个性的发展。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三:《浅析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事迹,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参考 5.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儿童幸福感为目的,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强调儿童个体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艺术猜想:对当代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摘要]儿童心灵纯洁天真,充满童趣,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应该是充满 *** 、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然而,目前学前美术教育成人化已严重扭曲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宗旨,使孩子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扼杀了他们艺术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艺术 美术教育 反思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纯真无邪!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想向力和追寻快乐的特异功能。孩子之所以可以感到事物之外的乐趣,是因为他们可以进入自己想象的思想中去,正如幼儿在涂鸦过程中可以愉快地将各种圆形影象命名泡泡、气球、糖、宝宝、小鱼、花、树叶、青蛙、汽车等,这正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正因为他们所独有的天真,所以才创造成年人所不能的思想空间,寻找到专属他们自己的快乐。

一、猜想孩童心中的艺术

关于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道:用一种间接的形式方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内容。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则将其进行升华,并具体介绍: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 *** 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不管怎样定义,它始终离弃不了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的宗旨。

对于孩童来言,艺术的定义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他们关心的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更不懂得刻意地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华。“我欣赏我看见的东西”,他们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什么物体的对称关系、远近的虚实、透视、比例、明暗、色彩,在他们心中并没这么多复杂的考虑。他们期待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这意味着孩子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欣赏和选择能力。月亮的阴晴圆缺、花丛中的五彩缤纷、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叫、游乐场振奋人心的欢呼等等通常会被孩子们表现在画面里,美丽高贵的芭比娃娃、能力超群的奥特曼等动画造型更是女孩、男孩百画不厌的经典之作。也许这种缺乏技能及生活感受是一种缺陷,但有了生活感受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表达岂不更是一种遗憾。儿童肆意妄为的涂画或许在我们这些接受过各种教育,感受过生活百态的成年人来说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这正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更是其承接和释放情感的独特表达,是我们这些所谓殚见洽闻的成年人所不及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形象应和了儿童的审美期望,他们才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表达,从而映射出人类内心最初衷的追求真善美与正义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以及超常的表现手法,我们常能看到他们唯我地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这往往是成人世界里所缺失的。

二、当代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我们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教育事业也受其影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似乎备受关注,呈现出火热发展势头,各类的比赛、画展、层出不群,美术学校、各种艺术培训中心、少儿美术画室,散落于大街小巷。儿童美术教育有声有色,似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愈演愈烈,儿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其受害者。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对3-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请他们画一棵树、一栋房。以这样同样的方法调查上万名幼儿,绝大多数孩子们画出的绘画形象符号如同文字元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画这些形象都是同样的符号,一笔不多,一笔不少。这个结果是十分可悲的。他们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在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就被成人所异化。在这个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应该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也遭受扭曲。有些家长和教师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来干涉教育儿童,儿童从中或许学到了艺术知识,锻炼了艺术技能,但却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久而久之,儿童生命中所具有的艺术天分和潜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儿童慢慢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表现和创作热情,丧失了孩子本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行我素的绘画风格,也就失去了其儿童画的意义。

三、反思当代学前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名词。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可见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积极的,它始终促进人类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实现。那么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什么?那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然而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渐渐离弃其初衷,儿童的非理性创造哪去了?怎样弥补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释放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儿童绘画发展有一定的过程,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3-4岁开始产生表现物象的意识;5岁的幼儿才简单的构思,因此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 “拔苗助长”。

其次,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也许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教育中掌握适度原则,既要指出缺点又不能束缚孩子的思想、打消其表现的积极性。

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我们应尊重儿童的自主创造,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把发展权交还给儿童,由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和技能培训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对孩子的艺术作品进行引导,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要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使儿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能动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炼美术的精华,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结语

创作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会画画,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他们往往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不得当的教育会在不经意间扼杀掉一个未来的绘画大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深知责任之重大。本着对孩子的负责、对艺术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抱负,我们这些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更应当不懈地探索、实践、反思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利弊,在前进中逐渐完善和实现学前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陈蓉晖,刘霞.东北师大学报

[2]《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3]《艺术心理学》吕景云.文化艺术出版社

[4]《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画布上的声音》聂作平.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幼儿园美术教研论文范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也得到长足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幼儿自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不断地汲取知识,到了幼儿园阶段开展系统地学习,幼儿园成为幼儿首次系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基地,幼儿的兴趣所向伴随孩子一生。为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均衡,突出趣味性。本次开展的幼儿园常规教学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调查,在北京、天津、扬州、宁波、辽宁、长春、黑龙江等地共发放50份问卷,有效回收50份。调查从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基本情况、教育教学情况、个人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意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提供第一手有关科学领域方面的资料。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0-25岁,占74%;而35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没有,20岁以下的教师占12%,教师的年龄结构较年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有1名男幼儿教师,其余均为女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或大专院校,占92%,初中或中专学历仅为1人。幼儿教师毕业院校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占88%。所学专业非师范类的仅为1人,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占90%。幼儿教师在校期间接受过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占92%,接受过科学小实验课程的占10%,接受过数学课程的占24%,接受过幼儿数学发展研究课程的占16%。根据幼儿教师上述采集到的基本信息来看,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方面都比较合理。

(二)幼儿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公立幼儿园占6%,私立幼儿园占94%。幼儿园教师设置中,动物角的占88%、科技角的占62%。幼儿园中的配套玩具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占86%。有专门的业务园长的幼儿园占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硬件设备较好,符合基本办园条件。

二、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一)科学教学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从使用教材角度来看,有4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国家编订的适合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2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地方编订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14%的幼儿园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其余的为其它。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有28%的教师进行天文、地理等常识的活动安排,38%的教师进行简单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从每周进行的科学领域活动课角度来看,38%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6%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16%的班级没有安排科学领域活动课。从科学领域活动课注重角度来看,58%的幼儿教师认为注重孩子的动手创造能力,46%的教师认为注重孩子对科普知识兴趣的培养,12%的教师认为注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学一些。从教师设计科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0%的教师存在知识掌握不准确、不敢确定,36%的教师在准备小实验的材料存在难度,12%的教师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准确,仅有10%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此外,还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中最难开展的是科学领域。

(二)数学教学情况

从每周进行的数学活动课角度来看,40%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4%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20%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没有安排数学活动课。从教师设计数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4%的教师存在基础概念记不清楚,不能准确表达,14%的教师存在其他问题,32%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幼儿园中常见的数学知识:数字歌、数的认识、数字书写、单双数、排序、1和许多、珠心算、10以上加减、连加连减、应用题、平均分、图形的认识、认识时间、认识方位、基数和序数等15个,教师曾进行过所占比。对于进行上述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原因,88%的教师认为是基于幼儿发展需要,12%教师认为是入小学需要,6%的教师认为是家长要求,4%的教师认为是便于管理。

三、教师发展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的50名幼儿教师中,有20%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28%的幼儿教师进修提高学历、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培训、40%的幼儿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进修。本次调查过程中,幼儿教师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科学领域活动上有所成绩,需要开展的理科培训统计如下:34%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数学基本概念的培训、5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培训、3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天文地理知识的培训、82%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继续教育。如果再回到大学,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的理科课程统计如下:28%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数学基本概念的课程、50%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课程、3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有关天文地理知识的课程、7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课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教师年龄、学缘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年轻化比较严重。虽然,年轻教师更有活力和精力从事此工作,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幼儿园教师缺少梯队建设等缺点。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从学历和专业上看都非常适合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师范性和专业性。

(二)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中,有关科学领域的教材大多数选用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关科学小实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活动较少、数学知识点也不够全面。在课程安排上,科学和数学活动较少,每天需安排一次科学、数学的活动。

(三)教师发展情况分析

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与思考王瑶;北方音乐2010-01-15

2、教育评价与幼儿园教学颜棱植;成功(教育)2011-03-15

摘要: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三、结语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凸显对“人”的关照王小英;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15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范本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儿童幸福感为目的,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强调儿童个体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艺术猜想:对当代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摘要]儿童心灵纯洁天真,充满童趣,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应该是充满 *** 、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然而,目前学前美术教育成人化已严重扭曲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宗旨,使孩子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扼杀了他们艺术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艺术 美术教育 反思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纯真无邪!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想向力和追寻快乐的特异功能。孩子之所以可以感到事物之外的乐趣,是因为他们可以进入自己想象的思想中去,正如幼儿在涂鸦过程中可以愉快地将各种圆形影象命名泡泡、气球、糖、宝宝、小鱼、花、树叶、青蛙、汽车等,这正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正因为他们所独有的天真,所以才创造成年人所不能的思想空间,寻找到专属他们自己的快乐。

一、猜想孩童心中的艺术

关于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道:用一种间接的形式方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内容。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则将其进行升华,并具体介绍: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 *** 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不管怎样定义,它始终离弃不了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的宗旨。

对于孩童来言,艺术的定义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他们关心的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更不懂得刻意地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华。“我欣赏我看见的东西”,他们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什么物体的对称关系、远近的虚实、透视、比例、明暗、色彩,在他们心中并没这么多复杂的考虑。他们期待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这意味着孩子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欣赏和选择能力。月亮的阴晴圆缺、花丛中的五彩缤纷、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叫、游乐场振奋人心的欢呼等等通常会被孩子们表现在画面里,美丽高贵的芭比娃娃、能力超群的奥特曼等动画造型更是女孩、男孩百画不厌的经典之作。也许这种缺乏技能及生活感受是一种缺陷,但有了生活感受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表达岂不更是一种遗憾。儿童肆意妄为的涂画或许在我们这些接受过各种教育,感受过生活百态的成年人来说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这正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更是其承接和释放情感的独特表达,是我们这些所谓殚见洽闻的成年人所不及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形象应和了儿童的审美期望,他们才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表达,从而映射出人类内心最初衷的追求真善美与正义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以及超常的表现手法,我们常能看到他们唯我地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这往往是成人世界里所缺失的。

二、当代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我们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教育事业也受其影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似乎备受关注,呈现出火热发展势头,各类的比赛、画展、层出不群,美术学校、各种艺术培训中心、少儿美术画室,散落于大街小巷。儿童美术教育有声有色,似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愈演愈烈,儿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其受害者。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对3-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请他们画一棵树、一栋房。以这样同样的方法调查上万名幼儿,绝大多数孩子们画出的绘画形象符号如同文字元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画这些形象都是同样的符号,一笔不多,一笔不少。这个结果是十分可悲的。他们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在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就被成人所异化。在这个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应该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也遭受扭曲。有些家长和教师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来干涉教育儿童,儿童从中或许学到了艺术知识,锻炼了艺术技能,但却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久而久之,儿童生命中所具有的艺术天分和潜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儿童慢慢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表现和创作热情,丧失了孩子本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行我素的绘画风格,也就失去了其儿童画的意义。

三、反思当代学前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名词。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可见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积极的,它始终促进人类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实现。那么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什么?那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然而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渐渐离弃其初衷,儿童的非理性创造哪去了?怎样弥补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释放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儿童绘画发展有一定的过程,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3-4岁开始产生表现物象的意识;5岁的幼儿才简单的构思,因此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 “拔苗助长”。

其次,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也许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教育中掌握适度原则,既要指出缺点又不能束缚孩子的思想、打消其表现的积极性。

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我们应尊重儿童的自主创造,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把发展权交还给儿童,由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和技能培训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对孩子的艺术作品进行引导,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要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使儿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能动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炼美术的精华,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结语

创作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会画画,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他们往往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不得当的教育会在不经意间扼杀掉一个未来的绘画大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深知责任之重大。本着对孩子的负责、对艺术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抱负,我们这些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更应当不懈地探索、实践、反思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利弊,在前进中逐渐完善和实现学前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陈蓉晖,刘霞.东北师大学报

[2]《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3]《艺术心理学》吕景云.文化艺术出版社

[4]《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画布上的声音》聂作平.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也得到长足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幼儿自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不断地汲取知识,到了幼儿园阶段开展系统地学习,幼儿园成为幼儿首次系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基地,幼儿的兴趣所向伴随孩子一生。为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均衡,突出趣味性。本次开展的幼儿园常规教学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调查,在北京、天津、扬州、宁波、辽宁、长春、黑龙江等地共发放50份问卷,有效回收50份。调查从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基本情况、教育教学情况、个人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意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提供第一手有关科学领域方面的资料。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0-25岁,占74%;而35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没有,20岁以下的教师占12%,教师的年龄结构较年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有1名男幼儿教师,其余均为女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高中或大专院校,占92%,初中或中专学历仅为1人。幼儿教师毕业院校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占88%。所学专业非师范类的仅为1人,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占90%。幼儿教师在校期间接受过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占92%,接受过科学小实验课程的占10%,接受过数学课程的占24%,接受过幼儿数学发展研究课程的占16%。根据幼儿教师上述采集到的基本信息来看,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方面都比较合理。

(二)幼儿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公立幼儿园占6%,私立幼儿园占94%。幼儿园教师设置中,动物角的占88%、科技角的占62%。幼儿园中的配套玩具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占86%。有专门的业务园长的幼儿园占9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硬件设备较好,符合基本办园条件。

二、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一)科学教学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从使用教材角度来看,有4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国家编订的适合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20%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地方编订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材,14%的幼儿园使用的是校本教材,其余的为其它。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有28%的教师进行天文、地理等常识的活动安排,38%的教师进行简单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从每周进行的科学领域活动课角度来看,38%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6%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16%的班级没有安排科学领域活动课。从科学领域活动课注重角度来看,58%的幼儿教师认为注重孩子的动手创造能力,46%的教师认为注重孩子对科普知识兴趣的培养,12%的教师认为注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学一些。从教师设计科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0%的教师存在知识掌握不准确、不敢确定,36%的教师在准备小实验的材料存在难度,12%的教师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准确,仅有10%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此外,还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中最难开展的是科学领域。

(二)数学教学情况

从每周进行的数学活动课角度来看,40%的班级每周有三次科学领域活动课,34%的班级每周有两次科学领域活动课,20%的班级每周有一次科学领域活动课,6%的班级没有安排数学活动课。从教师设计数学活动内容时候遇到问题的角度来看,44%的教师存在基础概念记不清楚,不能准确表达,14%的教师存在其他问题,32%的教师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幼儿园中常见的数学知识:数字歌、数的认识、数字书写、单双数、排序、1和许多、珠心算、10以上加减、连加连减、应用题、平均分、图形的认识、认识时间、认识方位、基数和序数等15个,教师曾进行过所占比。对于进行上述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原因,88%的教师认为是基于幼儿发展需要,12%教师认为是入小学需要,6%的教师认为是家长要求,4%的教师认为是便于管理。

三、教师发展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的50名幼儿教师中,有20%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28%的幼儿教师进修提高学历、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培训、40%的幼儿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进修。本次调查过程中,幼儿教师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科学领域活动上有所成绩,需要开展的理科培训统计如下:34%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数学基本概念的培训、5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培训、36%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天文地理知识的培训、82%的幼儿教师认为需要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继续教育。如果再回到大学,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的理科课程统计如下:28%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数学基本概念的课程、50%的幼儿教师希望可以增加有关物化生等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的课程、3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有关天文地理知识的课程、78%的幼儿教师希望增加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课程。

四、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教师年龄、学缘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年轻化比较严重。虽然,年轻教师更有活力和精力从事此工作,但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幼儿园教师缺少梯队建设等缺点。本次调查的幼儿教师,从学历和专业上看都非常适合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师范性和专业性。

(二)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中,有关科学领域的教材大多数选用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关科学小实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活动较少、数学知识点也不够全面。在课程安排上,科学和数学活动较少,每天需安排一次科学、数学的活动。

(三)教师发展情况分析

需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多安排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物化生基础知识及小实验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与思考王瑶;北方音乐2010-01-15

2、教育评价与幼儿园教学颜棱植;成功(教育)2011-03-15

摘要: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三、结语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凸显对“人”的关照王小英;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15

幼儿园美术毕业论文

[提要]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孩子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在孩子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是永恒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2、减少规定,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3、尊重幼儿,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三、帮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的真正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正 文]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 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 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 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在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系统与人交流时,美术成了他们表达思想、 宣泄情境、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廊的形象,再到图画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幼儿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打破成人美术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独特的现象,正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有情感的感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的活动。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概括地说,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创造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像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另一类创造是幼儿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纲要》中的艺术领域对两类艺术创造都做了说明,并且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指导要点里第二条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要求的偏向”。内容与要求第三条也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以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得是否主动、 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 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灵活实施活动方案, 以适应幼儿的创作需要。如结合“三八”妇女节, 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的命题画创作活动。多多(系化名)小朋友的爸爸、 妈妈都在美国, 多多根本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对这次的命题画毫无兴趣。我通过和他交谈, 发现他对星期天和奶奶游儿童乐园的场景津津乐道, 我就建议多多把它画下来,多多欣然接受, 在我的辅导下,一幅《快乐的星期天》跃然纸上, 画面上的多多神采飞扬。由此可见, 当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他的表达方式,或是幼儿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 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时, 老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临时改变活动内容,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 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因为“兴趣”往往是孩子主动创造学习的源动力。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 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有的需要具体的指导, 有的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支持。例如绘画《马路上的汽车》, 有一位小朋友在宽阔的马路上画上了公共汽车、 大卡车,后来,他很想再画一辆洒水车,可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反而使画面更加凌乱,最后他决定放弃。这时, 我及时引导他把洒水车和其它汽车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鼓励他再试一试, 由于我的及时鼓励和指导,这位小朋友再一次有了创作热情,最后他成功了。 因此,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 才能了解幼儿何时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 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 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 自主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来自于教师的信任尊重。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造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造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外在的标准,即使最简单的线条, 也能被用来表现很复杂的事物,例如:一次秋游结束, 我组织幼儿用笔把自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有的小朋友画了秋天美丽的菊花,有的画了秋天丰收的水果, 有的画了秋天的公园、小朋友在拾落叶等等, 这些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 基本上能反映秋天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在布置画展时,我将这些作品挂在醒目的地方,并组织幼儿评价,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岂料,这时, 贝贝(系化名)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 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贝贝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 依稀可辨几片树叶。所以这次就没有把他的画拿出去。 听他这么一说,我把他的画拿出来。“贝贝, 没有展示你的画是老师的疏忽,不过你能不能跟小朋友讲一讲, 你画的是什么? ”贝贝拿着他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金黄色的, 它把树叶吹黄了;秋天的风是灰色的,因为它吹在身上有点儿冷; 秋天的风还是红色的,因为它把苹果吹红了。 ”听了他的介绍,我瞠目结舌, 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秋天的风竟然也能画得这么精彩! 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又如:一次写生活动《电视机》, 在引导幼儿观察了电视机的外形特征之后,幼儿开始作画,只见玲玲(系化名)小朋友画的电视机上还装上了两个轮子, 当我问她为什么给汽车装上轮子时, 玲玲回答说:“电视机太重了,奶奶想搬搬不动,装上轮子就省劲多了, 连我也能推动哩!”听了她的一番解释,我不禁咋舌, 孩子的想象真是我们大人无法企及呀! 我及时鼓励了她的大胆想象,而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作品, 因为创造力正是萌芽于孩子天真浪漫的幻想之中, 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孩子蕴藏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说不定哪天电视机就真的给装上轮子哩! 2、减少规定 ,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人人生而具有创造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 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譬如在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秋游,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色,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计划, 如“你打算表现秋天的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想运用什么方法”等等,让幼儿自己设定创作内容, 自由选择创作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多彩的橡皮泥, 说要用橡皮泥制作秋天的各种水果,有的对绘画情有独钟, 有的是多管齐下,又是折又是剪又是贴。在我们的鼓励下, 幼儿不断创新,一幅幅集画、折、剪、贴为一体的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秋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纵观整个创作过程,幼儿极其投入,注入了满腔热情。由此可知, 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 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创作,并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 这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 3、尊重幼儿, 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即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这样会给他们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在教育活动中常有这样一种做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一位幼儿创作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它既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它的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是儿童发挥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尊重、信任、容许、赞美的环境中,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三、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方式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平时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有趣的、另被他们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美术是一种符号系统,幼儿在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进行情感表达时,必然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美术媒介。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会因为美术技能的限制,不善于或是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可能因不会画而变得不愿画,他的创作欲望就会爱到压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四条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要点第三条也提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显然是必须的。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基本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可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运用观察、体验、联想、欣赏等方式进行,重在帮助幼儿掌握运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方法。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画面表达是指儿童通过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把知觉和体验到的东西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从表现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例如,创作“放风筝”,需要学习画动态的侧面人物,表现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场景。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怎样画,而是先带幼儿去放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放风筝时的神态、动作,并与静态的侧面人物作比较,找出其不同点。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创作“放风筝”,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发现幼儿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想法,随时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 2、《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3、《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06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幼儿园绘画教育论文1500字

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在幼儿园教育中,绘画的教学也是格外重要的,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了2篇关于幼儿绘画教育的论文,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如何在美术中培养幼儿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而幼儿期科学适宜的教育,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形成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尤为重要。那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一、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参

以往的美术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在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地模仿、这种美术活动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的幼儿由于怕模仿得不象而不敢下笔。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会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就象案例中的孩子一样,一个是画了几条小鱼就不画了,另外一个则是画满了整张纸,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各自差异,可以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多张范画,允许幼儿在活动中自己选择内容,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选择最简单的内容并大胆下笔,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大胆想象,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并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肯定自己,树立自信。这样,幼儿能在这种宽松的活动氛围下,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成功的乐趣。慢慢地,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充分发挥幼儿潜力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成人往往习惯于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自身特征来表现事物。例如,我们画天空一定是蓝色的,画太阳一定是红色的,我们的思维已局限在事物的本身特征这一个大框里,但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奇特的。在孩子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等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思想。例如,孩子可以把小鱼画到天空上,理由是小鱼想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样的;可以把太阳画成绿色,理由是太阳公公穿了一件绿衣裳。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成人不但不应限制幼儿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奇特想象、奇特思维,而且应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自信心,使其健康成长。那种在活动中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要求限制幼儿思维的做法只能扼杀幼儿的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扼制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三、注意开阔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

美术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作活动,包含着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所以开阔幼儿眼界,积累生活经验,对成功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必要的。

同样以“海底世界”为例,在活动前,可以先让幼儿了解海底的美丽景象,如观看录象、海底世界动画片等,知道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物。同时,还可以进行与海底世界有关的游戏(如:“一条小鱼游来了”)等,吸引孩子参与,积累孩子的经验。而这丰富的经验和创作素材要比教师讲和幼儿凭空想象来得更好,是幼儿展开想象翅膀的基础,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基础。

四、正确引导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树立自信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孩子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交流,让我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有了自己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我也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思维定势,一点一滴地增强自信心。

论文题目:学会赏识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 摹 ,这种模仿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本学期我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和评价幼儿作品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1、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是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而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

2、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