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地区污水回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0:05:38

地区污水回用研究论文

开头写景象 结尾写感想

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对策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 ~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 ~ 三 65 75 ≥80 ≥90 ≥55 ≥60 ~ ~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医疗废水中水回用研究论文

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之所以看不到水资源的紧缺,是因为有水务的工作人员在维持着我们生活用水的供应。如果你经常关注这方面的话就应该知道,我们国家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大国,在全球来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都是倒数的!所以也才有了你提问得为什么要提倡废水中水回用!

就是为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往小了说,是更加环保,比较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那往大了说,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啊,有利于我们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要提倡了。

以前可能是技术跟不上,但是随着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当然会提高中水的利用比例,不过放心,这些一般都不会和你的生活用水管道相连,而是用来冲马桶啊,灌溉绿地的,收费相对也会低一些~多好哇~

当然了,我们也应该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节约用水~多措并举,才能让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成功案例首个成功案例是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采用的是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污水处理,该工程已经成功运行9年,近来河北省节能减排办公室已经向全省推荐该方法。其次是吉林四平中心医院,该院到河北承德医院学院附属医院考察后,也提出污水处理后进行中水回用,但由于医院规模大,场地小,污水处理工程又要建在三层的地下车库以下,为了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他们采用了微生物发生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强化处理方式,使医院污水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因此采用现代工艺技术使医院污水处理后不但可以用来、于农田灌给或绿化用水,还可以用来冲厕、冲地、洗车等多种用途。 本想进一步帮你提供厂家的联系方式,但 由于百度知道不许,你只有在百度一下中通过查找《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或《微生物发生器》,也能找到开发生产厂家联系方式。为方便你了解这两个技术和产品,现分别简介如下: 一、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传统处理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创新项目”;2009年12月,该产品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10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2年7月,又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二、微生物发生器 微生物发生器主要根据生物净化和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有效地去除,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特别适合各种废(污)水处理和微 污染治理具有以下优点: 1、该设备采用三级发生、交替运行、逐级衍生、对数增长技术,致使发生器产生微生物的密度高达达到×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释放进入生化池后,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104mg/L以上,能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2、该设备为比较理想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要,生成不同种群、不同菌属、不同温度、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别适合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高盐废水、高氨氮废水、有毒有害废水、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污)水处理的需要。 该设备还可直接与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等旧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在既不变动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改动土建工程的条件下,实现污水处理升级扩容、污泥减量、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种用途。该设备还可用于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领域去除微污染,保护公共环境。 3、该微生物发生器产生的是高密度优势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产生臭味,不用污泥脱水机、污泥传输机、泥饼外运车、废气处理设备和大功率的鼓风曝气设备,与传统方法比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设备投资可节约百分之七十,还可在浅层水池上运转,从而使污水处理池体积缩小、深度减浅,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资费用和长期管理费用。 4、该设备产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过射流进入处理池后,能迅速减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TSS),并有极强的脱氮除磷功能,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5类水转变成3类以上,7天内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内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内实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采用该设备处理污水无污泥膨胀之忧,也不受操作员学历年龄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5、随着高密度微生物菌群发生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灭,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灭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进而形成良性的生态处理净化过程,没有臭味、不产生污泥、无二次污染,营造绿色环境。6、采用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污水,受到气候及水温变化影响,当温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应速度就降低1-2倍,气候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胁着北方污水处理厂,对于南方冬天的污水处理厂也是严俊的考验,贵州长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生物发生器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产生的高浓度微生物菌群释放进入曝气池后,其生物量讯速达到×104mg/L以上,使曝气池中生物浓度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补了因水温低而导致生物量不足,污水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难题。7、采用传统的生化方式处理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废水,由于微生物在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数量小、致使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微生物发生器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能将生产出的×1020CFU/ml以上的高浓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断地送入曝气池,较其他污水处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强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时曝气供氧又显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盐、硫酸盐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养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进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温、冲击负荷影响,和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抑制,也无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后继的微生物大军,形成对污水处理的强大阵容,进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终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8、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等处理过程,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淤泥量大。生物发生器直接安装在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从源头切断和堵住污染源头,并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脱氮等作用实现彻底治理,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设备。其技术优势如下:(1)、快速降解BOD5、CODcr、TSS,使污水得到净化;(2)、提高总氮(TN)和总磷(TP)的脱除效果和去除能力;(3)、处理效率可提高达50%左右,进水负荷提高40%左右;(4)、 快速应对曝气池可能发生的紧急故障情况;(5)、 提高难分解污染物的生化效率;(6)、有效解决污水量增加或负荷增大,而无场地改扩建的难题;(7)、 有效解决丝状菌异常增殖导致污泥膨胀的问题;(8)、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减量污泥,达到不用清淤除泥的效果;(9)、仅需几天就能消解污水中的味道,去除污水中的恶臭;(10)、采用自然界或国内外选育出来的优势无害菌种,无二次污染的后顾之忧;(11)、 污染净化完毕后,微生物因失去存活的能源而自灭,变成CO2和H2O;采用微生物发生器处理污水,同时还且备以下特点:a、 未灭的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b、升级改造旧污水处理工程,较其它污水处理方法节省投资70%;c、较其它生化处理方法,节省电能80%左右;d、微生物浓度高达×1020CFU/ml以上,高浓度微生物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曝气池容积,节省工程投资40%;e、解决了因气候变化、水温降低而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技术难题;f、微生物大军前仆后继、协同作战,有效解决了高盐、高浓度、有毒、有害、化工、重金属、垃圾渗透液等抑制微生物生长、微生物难以存活的技术难题;g、在不改动土建的条件下实现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或工程扩容;h、在不改动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有效脱除污水中的磷和氮,并提高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实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效果;i、直接用于江河、湖泊等微污染源上游,直接堵住污染源头,在有效解决微污染的同时,实现无泥排放,彻底地革新了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方式,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的理想设备;j、安装方便、应用灵活、操作简单,只用一人兼管,就能完成任务;k、布局灵活、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在污水处理中不仅要考虑去除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要对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杀菌消毒。并且本着污水资源化回用的原则,可考虑120m3/d污水部分回用于绿化、洗车、冲厕,冲洗道路等,节约水资源。 建议采用“微生物降解+沉降分离+接触消毒+生态塘处理”工艺对医院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该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抗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明显、无二次污染,剩余污泥量少,可中水回用等优点。

水污染研究论文

水污染调查报告 一、研究动机 (一)因为近年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得水污染。 二、研究目的(一)因为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要调查看看,水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内容(一)水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除此之外,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商业活动、工业发展、农业运作、水力开发及水产养殖,皆需水的配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及都市扩张,人们在高度开发运用天然资源时,因未能做适当的处理,导致整个生态系的不平衡,进而湖泊优养现象,河川浊黑及枯竭等陆续发生,使生活环境失去调和现象,水污 染问题日渐严重。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於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台湾本身就是一座海岛,四周是海故取水不易,故,内陆的水源十分珍贵,但由於现在各式能排放污水或脏物的工厂和牲畜业十分多,使得水源被污染而把目标转移到上游头上,於是上游又被污染了,就这样一直的返复下去不但没有结果反而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现在已有人发觉到水污染对我们的威胁性及其不良影响,所以现在政府已划分了水源保护区。(二)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让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於影响水体正常用途或危害民众健康及生活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迳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其大致上包括下列几类: 1. 市镇地区家庭、机关团体、学校、工商事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粪便、油脂、厨余、化学 药剂等,其中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是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 工业制造过程中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其他物料或能量(例如冷却水)所 形成的污染物; 畜牧活动中大量的动物排遗物,未经妥善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 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 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部份农药对於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贻害生态环境; 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中含有大量之泥沙、溶解性有毒物质 (如铜、铁、锌、铅等)或腐蚀性物质(如硫酸),其流入河川或湖泊后会导致该类水体 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在垃圾掩埋初期因含有高浓度的有机 质,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5.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 6. 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的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活动污染最为重要,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电镀及食品业废水汁污染最为严重。(三)工业废水 本省经济建设成效卓著,工业蓬勃发展,本省河川流域内有废水排放之工厂以染整、制革、食品、造纸、电镀等污染性较高之业别为主,为河川之一主要污染源。(四)畜牧废水 本省农民大都以养猪为副业,近年来,由於饲料之改良及养猪技术之提升,故其产生之单位污染量大多以每头猪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100公克来计算,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养猪废水污染情形严重 1.养猪政策调整方案未能落实执行。 2.相关法规如自来水法、水利法、建筑法等未落实执行,以致河川地 非法养猪之拆除绩效不彰。 3.养猪废水处理设备操作率偏低。化粪池处理效率不佳 1.家庭污水中仅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处理后排放,由於化粪池之处理效率较低,再者因未适当维护,更使无法达到应有之处理效率。 2.未能落实定期清理制度,化粪池处理效果极为有限。(五)市镇污水 本省河川流域内之人口约有一千六百余万人,每人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约四十公克(其中粪尿部分计有13公克),因本省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方在起步阶段,普及率仅约有百分之一,故每天所产生之污染量,仅有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简易处理,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六)垃圾渗出水 目前本省仍有部分乡镇市将垃圾场设置於河边未予适当之处理,其渗出水亦造成河川水质之污染,垃圾渗出水之污染量约为每人每日至 公克,约为市镇污水污染量的5%以下,故在总污染量上可不予估计,但垃圾掩埋场系属点污染源,污染排放量甚为集中,故未经妥善处理,势将造成河川污染。(七)其他污染源 除上述污染源外,另有暴雨迳流挟带污染物进入河川,以及滥用农药、肥料,任意弃置垃圾、水肥与其他污染物,於河川中饲养家禽、家畜等非点污染源,亦皆为河川之污染来源。(八)由於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场。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在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中,海洋生物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专属经济海域正式列入后,各国纷纷划定所辖专属经济海域,限制别国在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是故各国对自已临近海域资源之保护,更为重要。台湾四面环海,居住环境都处临海不远地带,人们与海洋之关系十分密切。海洋污染源来自何处依一九八二年海洋公约法划定之海水遭受污染物侵害有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之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所载运之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者,核能动力船舶,或载运核能废籿之船舶,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者。来自倾倒废弃物的污染—人类将工业的污染废弃物,或其他污染性物质,经由运输工具运至海洋中倾倒而形成。来自大气的污染—从事核爆试验所产生之辐射尘,透过大气进入海洋而造成污染。来自海床探勘与开采的污染—从事大陆礁层或海床之探测及开采时,因处置不当、设备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气、泥浆外泄,或进行采矿时,产生大量微粒物质、泥浆,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当海域被有机物质及供机物质污染时,会造成:影响生物的生态平衡,使渔坦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倾倒於海域之废弃物,若含有 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时,这些东西都具有毒性或累积性物质,会蓄积在水生物体内,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变。(九) 大量使用能源虽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祸害,而造成酸雨危害,机乎遍及全球,危害极大。 由於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 )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於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於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不禁令人忧心忡忡。 四、研究结果调查完后,让我发现近年来台湾的水资源越来越脏,使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不卫生,也会影响身体健康。五、心得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多珍惜水资源,并且要保护它,而且不要浪费,也要尽量避免工厂的废水,废水不能乱倾倒,还有自家厨余也不能乱到,希望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美好。

关于水污染的小作文水和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三大要素。大地因为有水的滋润而葱郁美丽,人们因为有水的滋养而欢歌笑语,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变得寂静无声,大地也是一遍干草枯木。 我们家乡的曲江河也是遭受污染的一条河,听爷爷讲,原本这条和清澈透底,河里有许多小鱼和虾,这些鱼儿欢快的在河里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合拢在一起,一会儿又散开。小孩子们在水里游泳,玩打水仗,妇女们便在河边上洗衣,男人们撒网打鱼,这种美好的情景使人感到自然和舒畅。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只知道使用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知道爱护这条美丽的小河,人们把垃圾扔到河里,工厂把污水排到河里,是这条原本清澈的河,变成了有脏又臭的河,人们再也不愿意在河里游泳洗衣服了。这条又脏又臭的河象是一条臭水沟人们只要经过这都会闻到一股臭味,让人恶心。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转载自爸妈作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营养物,各种废气物和放射姓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的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污染使大量鱼虾死亡,污染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境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现在,清洁的水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污染的水质污染,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假如没有水,就象没有生命一样,水就象生命一样宝贵,所以水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为此,人们应该要懂得更加珍惜、爱护水资源,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丽。您可以访问爸妈作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五年级作文:关于水污染的小作文》相关的文章。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污染处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随之迅速增长,由于我国城市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造成了大量污水随意排放,不仅污染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污染治理无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以及传统的治理技术进行描述,并对新型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配套治污设施的匮乏,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长,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城市水污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现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及治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量人口和企业开始聚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渐渐成为我国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配套的治理设施,大量污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河段中仅有30%左右为I到III类水质,而高达60%多的河段为IV到V类水质,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城市水污染现状更加堪忧。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政府管理的日趋严格,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摈弃,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中国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举措。当前来看,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规模相对较小,由于缺乏资金且管理制度落后,价值植物设备技术过时、老化严重、运行成本较高,都给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境。

我国传统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普遍采用的是SBR技术和氧化沟技术,先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

技术

SBR技术是一种间歇性曝气的污水处理技术,其能在反应池内自动实现污水的混合、沉淀、排泥等全过程,该技术沉淀速度较快,抗冲击性较强,使用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避免污泥的膨胀,因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得益于SBR技术的优良特性,在其基础上发展衍生出了MSBR、CAST等新型SBR反应器,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氧化沟技术

氧化沟技术作为SBR技术的一种衍生,其外形为封闭的沟渠,采用了悬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极低的使用成本和极高的污水处理效率,因而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氧化沟技术又称作连续环状反应器,从机理上采用了延时曝气技术,并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得益于其流程短、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及稳定性较强的特点,氧化沟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3 城市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简介

随着城市污水制造量的不断攀升,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治污的需要,一些新型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始得到推广与应用。

蚯蚓生态滤池技术

蚯蚓生态池技术是一种利用蚯蚓及其他微生物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解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以蚯蚓为主的微生物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吞噬或讲解,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与其他技术相比,蚯蚓生态滤池技术的能耗更低,并且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经过生态滤池处理的污水几乎去除了全部污染物,是一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号召的新型环保型污水治理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通过人工建造湿地生态系统,然后将城市污水科学、合理、适量地引入人工湿地中,利用湿地生态中的植物和各微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同蚯蚓生态池技术相似,人工湿地技术也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和建设成本低一级适应能力较强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在我国城市污水治理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生物浮岛技术

当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后,水体将逐渐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更对流经地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浮岛技术营运而生。生物浮岛技术通过利用浮体,将喜水的植物种植与浮体之上,并将整个浮体置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之上,浮体上植物的根部将对水体中的磷和氮等元素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人工水草技术

与天然水草不同,人工水草是一种人工制造的聚合物,其外形比天然水草大,利用人工水草技术将人工水草至于污水之中,能够在水中形成良性的生物链,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食物链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整个净化过程操作简便且运行费用较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空间。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重视,城市水污染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常婕 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科技风,2010,8(3):121

[2]邢美兰等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 科技信息,2014,3(11):78-79

[3]蒋一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探析 黑龙江科学,2014,4(9):93

[4]冯坚等 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科技传播,2010,23(11):32-33

[5]张艳丽 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9(2):211-212

[6]师桂霞等 新型水污染治理技术探究 企业技术开发,2014,17(5):175-17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污染处理技术论文范文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研究论文

污染物随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动与迁移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们通常运用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理论来阐述、解释这些过程。弥散理论是研究多孔介质中溶质的运动、迁移规律,即各种溶质的浓度在多孔介质中时空变化规律。依据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定性或定量地预测含水层中污染物现在或将来的分布状况。

水动力弥散理论基础

在多孔介质中,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混的流体时,在流体运动作用下其间发生过渡带,并使浓度趋于平均化,这种现象称为多孔介质中的水动力弥散现象,简称弥散现象。形成弥散现象的作用,简称弥散作用。

我们用下面的简单实验来举例说明弥散现象的存在。

取一圆筒,内装均匀细砂,让其饱水,并在筒中形成稳定流场。这时(t=0)在筒上端连续地注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溶液(该示踪剂不与筒中物质发生反应),并且保证在注入示踪剂之前,筒中示踪剂的浓度为零。整个装置如图(a)所示。假设在圆筒砂柱末端测出的示踪剂的浓度为ct,并用穿透曲线的形式来表示示踪剂浓度ct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b)〕。如果没有弥散作用,浓度曲线应该是图(b)中虚线所示。而实际上,由于存在弥散作用,浓度曲线却显示出如图(b)中实线所示。

图 室内弥散实验简图

实际上,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移时,一般都会发生弥散现象。

造成弥散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水在介质中流动,介质孔隙系统的复杂微观形状、溶质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水性质的改变(如粘度、密度等)对速度分布(流速场)的影响。水中溶质与固相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吸附、沉淀、降解、离子交换、生物化学等过程。

弥散过程主要是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结合的结果,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是物质在物理化学作用下,由浓度不一引起的物质运动现象,它是由不均一向均一发展的过程。不仅在液体静止时有分子扩散,在运动状态下同样也有分子扩散,既有沿运动方向的纵向扩散,也有垂直运动方向的横向扩散。也就是说,在多孔介质内的整个弥散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分子扩散作用。因此,地下水与污水在不发生相对流动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亦会因为有分子扩散作用而进入地下水中。在静止的流体中,溶质的分子扩散可以用菲克恩第一定律(Fickian law Ⅰ)来描述: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φ——扩散通量,即单位时间和面积上溶质的质量流通量,其量纲为M·L-2·T-1;

D0——分子扩散系数,负值为弥散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方向进行;

c——溶质的体积浓度;

dc/dx——在x方向上溶质的浓度梯度。

由于在多孔介质中,扩散作用进行得很慢,虽然污染地下水在含水岩层中的弥散,原则上可以由单纯的分子扩散作用来实现,但这取决于污染物浓度梯度。如果浓度梯度不是很大,这种弥散实际上是非常缓慢的。

因此,人们多认为如果迁移的距离大于数米或要求预报的期限小于100~200a,则在计算预报污染物的分布时,可以不予考虑分子扩散作用。只有在研究这个过程的延续期很长(大于几百年)时,或在没有渗流的条件下研究很短距离的迁移时,或在研究放射性废物的污染问题时,才应考虑分子扩散作用。

对流(扩散)

实际上,对流与弥散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才把它们区分开来。对流扩散是指污染物质点在含水层中以地下水平均实际流速(亦称平均流速)传播的现象,这个速度可以根据达西定律确定: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ux——x方向上的地下水平均实际流速;

k——渗透系数;

n——有效孔隙率;

dh/dl——水力梯度。

机械弥散

当污染物质点在孔隙介质中运动时,由于流体粘滞性和固体颗粒的存在,使得流场中各点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相同。这种速度矢量的非均一性非常明显,以至于用平均流速矢量不能很好的描述溶质质点的真实运动状况。也就是说,流场中有大量偏离平均流速的运动存在。结果,溶质的运移就自然而然地超出了我们用平均流速所预计的范围,如图所示。这种流速矢量的非均一性主要与空隙介质特征有关,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流体粘滞性的存在,单个孔隙通道中靠近颗粒表面处的流速为零,而通道中心处流速最大,如图(a)所示;②孔径大小不同的通道,其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各不相同,如图(b)所示;③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受到固体颗粒阻挡而发生绕行,流速有时也会出现其他方向上的分支和分流,流线相对于平均流动方向产生起伏和偏离,如图(c)所示。所有这些都使得溶质质点不仅在水流方向上传播,而且也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传播。人们把这种溶质质点在微观尺度上由于流速的变化而引起的相对于平均流速的离散运动,称为机械弥散。

图 连续点源示踪剂在均匀流中传播

图 弥散的几种情况

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由于渗流速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弥散现象称为宏观机械弥散,其机制原则上与机械弥散是一致的,仍然是以流速不均为主要原因,只不过所研究的单元更大而已。如在透水性不同的层状含水层中,污染水便会沿透水性好的岩层呈舌状侵入,延伸较远。在隙宽不等的裂隙含水层中,污水在宽大的裂隙中运移得较快,可以达到很远的距离。反之,在窄小的裂隙中,污水迁移得慢。

通常假设机械弥散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为了运算上的方便,在数学上我们就可以用类似于费克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它。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φ——弥散通量;

c——流场中溶质的体积浓度;

Dn——常数,称为机械弥散系数,其量纲为[L2T-1],负号表示溶质向浓度低的方向传播。

水动力弥散

水动力弥散是由于多孔介质的渗流场速度分布的不均一性和溶质浓度分布的不均一性而造成的溶质相对于平均流速扩散运移的现象。它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在水动力弥散作用下,污染物浓度随距污染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纵向流速大于横向流速,即纵向扩散要大于横向扩散。

影响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其他因素

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呈两种类型,反应型和不反应型。不反应型物质(如氯化物)不与地下水和含水层发生反应,其运移只是对流和水动力弥散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于反应型物质,则必须考虑它在含水层中将发生反应,诸如吸附-解吸、离子交换、沉淀-溶解、氧化-还原以及生物反应。

吸附作用

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移时,由于介质的吸附,使某些污染物数量减少。属于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1)机械过滤作用:由于介质孔隙大小不一,在小孔隙或“盲孔”中,地下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及乳状物被机械过滤而截留,使水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减少。

(2)物理吸附作用:在孔隙介质中,由于岩石颗粒具有表面能,可以吸附水中的阳离子,特别是高度分散的粘性土颗粒,表面能很大,可以吸附大量的离子。还会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使水中某些离子减少,而另一些离子增加。

(3)化学吸附作用:污水中的某些离子被介质吸附进入其结晶格架中,成为介质结晶格架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再返回溶液,从而水中这些离子浓度减小。

(4)生物吸收作用:微生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情况,一方面取决于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生存时间的长短,另一方面与岩石颗粒对其吸附性有关。由于岩石颗粒的表面能和静电力可以吸附大量的微生物。因此,生物(尤其是细菌)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浓度迅速降低,其迁移的距离一般不超过数百米。

在对溶质运移进行数学描述时,常将各种吸附作用综合在一起用一个系数来表示,把它与水动力弥散区分开来。

液体的密度和粘滞度的影响

图 层状岩层中不同密度液体的倾斜分界面(ρ1>ρ2)

污水在岩层中运移时,弥散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种弥散作用所致,而弥散过渡带的发展演化,还要受到液体密度和粘度的影响。

当污水密度与洁净地下水不同时,在水平岩层的分界面处,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使铅直的分界面逐渐发生倾斜,密度大的重的液体在斜面下方,较轻的则“浮”在斜面之上。当两者密度差别较大时,重的液体在斜面之下,沿层底可以形成较长的指状或舌状侵入,如咸水的侵入便是这种情况。许多研究者认为在层状均质岩层中,两种液体分界面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Lp(图)与相对密度差、地层性质及渗透时间有关,可得出下列经验关系式: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相对密度差,=(ρ1-ρ2)/ρ2;

ρ1,ρ2——含水层中推挤液体和被推挤液体的密度;

k,m,n——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厚度和孔隙度;

φ——岩层的倾角;

t——推挤运移延续时间;

x——系数,一般为~。

如果时间较长,重的(矿化度高的)液体可以沿层底推进到很远的距离。例如当k=20m/d,m=25m,n=,ρ1=,ρ2=,取x=,经过10a(t=3 650d)以后分界线的长度(实际上是指状侵入的长度)可达600m左右。如果污水的矿化度不大,则两者的密度差小,Δρ<时,则分界面的长度不会太大,每年仅增加几米。

密度差不仅影响分界面的形状,而且对分界面的运动速度也有一定影响,可由下式表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q——单宽流量,为定流量;其余符号同前。

在水平岩层中,φ=0,sinφ=0,则Vρ=q/mn,这与均质液体活塞式推进的运动速度V相等;倾斜运动时,如果与sinφ的符号(正负号)相同,上式中第二项为负,则Vρ<V,反

之则Vρ>V;污水垂直向下运动时,如由贮污库中的垂直渗漏,φ=π,sinφ=-1,则

环境地质与工程

这里的是由于密度不同而引起的附加渗透梯度Iρ=。因此,较重的污水位于淡地下水之上时,在水动力静止的条件下(I=0,q=0),也会产生污染水的运移,即在重力效应的作用下具有速度

环境地质与工程

运用数据:K=20m/d,m=25m,n=,=来计算较重的污染水从水面沉入到含水层底所需的时间t:

环境地质与工程

由此可见,重的污染水下沉排挤淡水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液体粘度对弥散的影响可以用粘度比M来评价,M=(μ1/μ2),其中μ1为推挤液体(污水)的粘度,μ2为被推挤液体(洁净地下水)的粘度。许多实验资料表明:当密度一定时,M愈大则弥散带的长度愈小,液体的流速愈大,粘度的影响愈明显。在纯分子扩散中则无影响。当粘度随水温下降而增高时,弥散系数也随之增大。

衰变与降解

当研究放射性污染物和有机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时,放射性物质的物理衰变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会导致它们在地下水中的浓度不断降低,应当予以考虑。

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变化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C0——初始浓度,量纲为ML-3;

Ct——在时间t时的浓度,量纲为ML-3;

λR——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常数,T-1;

t——时间,T。

上式也可以用来描述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但需用生物降解常数λc 取代λR。

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基本数学模型

描述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类:确定性模型、随机模型和“黑箱”模型。它们是与近代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相对应的,但溶质的运移要比地下水的运动更为复杂。本节主要讨论溶质运移的确定性模型。

考虑到溶质在运移过程中的对流作用和水动力弥散作用,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采用空间平均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导出所谓的对流-弥散方程,它是描述溶质运移的基本数学模型。具体的推导过程如下。

图 微元体示意图

在所研究的渗流场中任取一微小的质量均衡体(微元体)(如图),dt时间内微元体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是由三方面引起的。

水动力弥散作用

水动力弥散作用由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作用组成。设φ1为机械弥散通量,φ2为分子扩散通量,P为水动力弥散通量,C为渗流场中溶质的浓度,那么: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D=Dn+D0,D为水动力弥散系数,它是各向异性的,其为二阶张量。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5-10)亦可表示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在x方向上由于弥散而引起微元体内溶质质量的变化为x断面流进与x+Δx断面流出的溶质质量之差M′x。即: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5-12)中:n为有效空隙度。

同理,在y和z方向上有:

环境地质与工程

在Δt时间内由于弥散,整个微元体中溶质质量的改变量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对流作用

令u代表地下水实际平均流速。在x方向上,由于水的平均整体运动而引起的微元体内溶质质量的变化M″x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所以对流作用所引起的微元体中溶质质量的变化M″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吸附作用及其他

假设由于化学反应(如吸附作用等)或其他原因,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地下水中溶质质量的变化量为W,那么Δt时间内微元体中由此而引起的溶质质量的变化量I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假设点(x,y,z)附近t时刻溶质浓度的变化率为,则在Δt时间内,微元体中溶质质量的变化量M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依质量守恒定律应有:

环境地质与工程

将以上各式同时代入(5-20)中即得:

环境地质与工程

假定弥散主方向与坐标轴一致,那么:

环境地质与工程

将(5-22)代入(5-21)中有:

环境地质与工程

方程(5-23)就称为对流-弥散方程(或水动力弥散方程)。

考虑密度变化,不考虑化学作用等因素的情况下,对流-弥散方程可以表示为:

环境地质与工程

式中:K=D/n,ρ为液体的密度,u为地下水的实际平均流速。

上述水动力弥散方程是定量描述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基本数学模型,它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其求解方法一般可分为解析解、半解析解和数值解法3种。且实际发生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又是十分复杂的(如污染源有点源、线源、面源和多点源等);其注入方式有瞬时的,也有连续的;含水层环境也是多变的。对此已有颇多的有关论著作了较全面的精辟论述可供参考,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介绍。

水污染调查报告 一、研究动机 (一)因为近年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得水污染。 二、研究目的(一)因为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要调查看看,水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内容(一)水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除此之外,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商业活动、工业发展、农业运作、水力开发及水产养殖,皆需水的配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及都市扩张,人们在高度开发运用天然资源时,因未能做适当的处理,导致整个生态系的不平衡,进而湖泊优养现象,河川浊黑及枯竭等陆续发生,使生活环境失去调和现象,水污 染问题日渐严重。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於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台湾本身就是一座海岛,四周是海故取水不易,故,内陆的水源十分珍贵,但由於现在各式能排放污水或脏物的工厂和牲畜业十分多,使得水源被污染而把目标转移到上游头上,於是上游又被污染了,就这样一直的返复下去不但没有结果反而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现在已有人发觉到水污染对我们的威胁性及其不良影响,所以现在政府已划分了水源保护区。(二)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让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於影响水体正常用途或危害民众健康及生活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迳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其大致上包括下列几类: 1. 市镇地区家庭、机关团体、学校、工商事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粪便、油脂、厨余、化学 药剂等,其中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是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 工业制造过程中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其他物料或能量(例如冷却水)所 形成的污染物; 畜牧活动中大量的动物排遗物,未经妥善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 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 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部份农药对於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贻害生态环境; 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中含有大量之泥沙、溶解性有毒物质 (如铜、铁、锌、铅等)或腐蚀性物质(如硫酸),其流入河川或湖泊后会导致该类水体 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在垃圾掩埋初期因含有高浓度的有机 质,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5.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 6. 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的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活动污染最为重要,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电镀及食品业废水汁污染最为严重。(三)工业废水 本省经济建设成效卓著,工业蓬勃发展,本省河川流域内有废水排放之工厂以染整、制革、食品、造纸、电镀等污染性较高之业别为主,为河川之一主要污染源。(四)畜牧废水 本省农民大都以养猪为副业,近年来,由於饲料之改良及养猪技术之提升,故其产生之单位污染量大多以每头猪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100公克来计算,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养猪废水污染情形严重 1.养猪政策调整方案未能落实执行。 2.相关法规如自来水法、水利法、建筑法等未落实执行,以致河川地 非法养猪之拆除绩效不彰。 3.养猪废水处理设备操作率偏低。化粪池处理效率不佳 1.家庭污水中仅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处理后排放,由於化粪池之处理效率较低,再者因未适当维护,更使无法达到应有之处理效率。 2.未能落实定期清理制度,化粪池处理效果极为有限。(五)市镇污水 本省河川流域内之人口约有一千六百余万人,每人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约四十公克(其中粪尿部分计有13公克),因本省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方在起步阶段,普及率仅约有百分之一,故每天所产生之污染量,仅有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简易处理,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六)垃圾渗出水 目前本省仍有部分乡镇市将垃圾场设置於河边未予适当之处理,其渗出水亦造成河川水质之污染,垃圾渗出水之污染量约为每人每日至 公克,约为市镇污水污染量的5%以下,故在总污染量上可不予估计,但垃圾掩埋场系属点污染源,污染排放量甚为集中,故未经妥善处理,势将造成河川污染。(七)其他污染源 除上述污染源外,另有暴雨迳流挟带污染物进入河川,以及滥用农药、肥料,任意弃置垃圾、水肥与其他污染物,於河川中饲养家禽、家畜等非点污染源,亦皆为河川之污染来源。(八)由於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场。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在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中,海洋生物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专属经济海域正式列入后,各国纷纷划定所辖专属经济海域,限制别国在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是故各国对自已临近海域资源之保护,更为重要。台湾四面环海,居住环境都处临海不远地带,人们与海洋之关系十分密切。海洋污染源来自何处依一九八二年海洋公约法划定之海水遭受污染物侵害有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之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所载运之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者,核能动力船舶,或载运核能废籿之船舶,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者。来自倾倒废弃物的污染—人类将工业的污染废弃物,或其他污染性物质,经由运输工具运至海洋中倾倒而形成。来自大气的污染—从事核爆试验所产生之辐射尘,透过大气进入海洋而造成污染。来自海床探勘与开采的污染—从事大陆礁层或海床之探测及开采时,因处置不当、设备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气、泥浆外泄,或进行采矿时,产生大量微粒物质、泥浆,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当海域被有机物质及供机物质污染时,会造成:影响生物的生态平衡,使渔坦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倾倒於海域之废弃物,若含有 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时,这些东西都具有毒性或累积性物质,会蓄积在水生物体内,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变。(九) 大量使用能源虽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祸害,而造成酸雨危害,机乎遍及全球,危害极大。 由於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 )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於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於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不禁令人忧心忡忡。 四、研究结果调查完后,让我发现近年来台湾的水资源越来越脏,使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不卫生,也会影响身体健康。五、心得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多珍惜水资源,并且要保护它,而且不要浪费,也要尽量避免工厂的废水,废水不能乱倾倒,还有自家厨余也不能乱到,希望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美好。

山区地下水探测方法研究论文

地下水的污染检测要比地表水复杂得多。若采取只从观测井中取样的常规采样分析方法,无法了解深部和外部的渗漏情况,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相当的局限性。必须配合相应的地下探测方法——环境地球物理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均是通过检测渗滤液渗漏后地下发生的物性变化来进一步分析判断渗滤液的渗漏范围和污染程度。当地下水受到污染后,视电阻率或电导率发生变化,由检测到的异常特征来确定地下水污染的范围、污染通道及流向等。

受高浓度导电离子污染的地下水与未受污染的天然水电阻率差别较大,探测区分是比较容易的。对于微量金属,非金属污染或10-9级的有机物质污染地下水的探测并不那么容易,探测方法还比较有限,是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但也有许多成功范例。主要决定于污染物质种类、浓度和地质条件。

对于有机污染物,一般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土壤气体分析法、自然电场法和电阻率方法。

a.探地雷达是根据介质储存电荷能力不同(即介电常数不同)来区分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水的石油或有机化学物质,有时含量很少,但漂浮在地下水的上层,对探地雷达有较好的界面反应。当导电率低于10 mS/m,使用探地雷达效果最好。如果是粘土层,则比较不利。

b.挥发性土壤气体探测法(VOC3):石油和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都属于挥发性气体,在地温、细菌或与其他地下水中物质作用下,进行转化,或直接挥发成气体,由土壤孔隙或地下裂隙向地表运移。用取样器提取土壤气体样品,然后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量气体。其优点是可同时分析多种气体,或使用特制的便携式探测仪,直接探测这类气体。但往往一种仪器只能探测一种气体,优点是快速,可以在现场了解污染分布范围。探地雷达可以确定污染物的地下深度,而VOC3方法只能提供平面分布范围。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可以给出污染物的浓度。图是潜水面下三氯乙烯和油污染的VOC3方法探测结果的平面分布图。

图 VOC3法探测潜水面下三氯乙烯

c.电阻率方法:相当多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是不导电的,如石油中的烃类物质都是不导电的,如用电阻率方法探测就有一定难度,而瑞森(Renson)等在1997年用由直流(DC)电阻率方法派生出的偏移测量方法成功地探测石油烃类物质污染。对于这类不溶于水的污染物(油、四氯化碳等氯化物)在有利的地质条件下,使用激发极化法也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对于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质,如金属与氯离子等,由于它们的导电性能好,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越有利于利用电阻率方法进行探测。

图为某垃圾填埋场高密度电阻率检测的实例剖面,它就像一张医用CT片一样,清晰地表现出剖面地下深部的渗滤液渗漏状况。经现场对照核实,剖面图中显示出的7个等间距低阻异常,与其下部掩埋的7只渗滤液汇集管道与总管的交汇点A、B、C、D、E、F、G一一对应。由于7个管道交汇点是由砖头砌成的,渗漏液已通过砖缝向外向下渗透,污染了周围的土壤。有的已向深部渗透,其中异常B、F两点向深部浸透较重。

图 某垃圾填埋场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剖面图

一、成果概述

为推进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从1999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黄土高原、西北内陆盆地、西南红层地区、青藏高原、西南岩溶等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部署开展了以解决人畜缺水为目标的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岩山区,通过多年研究与工程实践,总结出多种基岩裂隙水蓄水构造模式和“逐步逼近式”的找水模式,建立了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

1.基岩裂隙水富集规律与蓄水构造模式

以北方地区为主,提出15种基岩裂隙水的蓄水构造模式,即隐伏断裂型、基底隆升型、叠瓦状台阶型、地堑地垒型、棋盘型、单斜型、阻水断裂型、断裂带型、断块型、褶皱型、地垒型、地堑型、隐伏风化壳型、裸露风化壳型和玄武岩层状型,总结了地下水富集规律。

2.“逐步逼近式”的基岩地下水找水模式

即首先利用前人资料,了解地下水类型及区域分布情况,确定找水方向;然后根据地区特点采用不同遥感数据解译,遴选找水靶区;再采用1∶5万—1∶10万水文地质测绘和快速物探方法查明地下水形成与富集规律,确定富水地段;在此基础上开展1∶1万或更高精度的水文地质测绘以及有效的综合物探,水文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会商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钻探孔位;最后针对不同地层特点,选择相应技术实施钻探,并进行测井、抽水试验及水质分析等,建立地下水供水井。

3.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

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地层构造特点和蓄水构造模式,建立了包括遥感技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的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包括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的选择与组合以及工作步骤等,对类似地区地下水勘查可提供经济高效的“菜单式”技术方案支持。

如针对基岩山区如何有效确定地质构造发育及其富水特征的难题,建立了以放射性氡气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法等为主的轻便快速方法定性确定构造裂隙发育带,采用激发极化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高分辨率地震定量确定富水程度的“有效组合”找水技术体系。

4.西南红层区地下水开发模式

针对四川、重庆、云南等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埋藏浅、分布广泛、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等特点,从农户居住分散、每户每天需水量不大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小口径浅井”分散开采(“一户一井”或“几户一井”)的供水模式。2006年和2010年遭受特大干旱时,96%的井能正常供水,抵御住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5.增水技术

基岩压裂增水技术。通过向目的层注入超过地层自身应力的压裂液,扩展和延伸目的层的裂隙,提高目的层的渗透性,达到水井增产的目的。能够实现基岩裸孔水力压裂、基岩水井分段压裂,具有增水效果明显、设备简单、施工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

高压喷射洗井增水技术。利用特制的喷嘴在高压水作用下形成冲刷孔壁(管壁)的喷射流,同时喷嘴在喷射流的作用下高速旋转,以强大的水马力破坏吸附在孔壁上的泥皮、扰动管外的滤料、有效清除管壁上的锈垢,达到有效洗井增加水井出水量的目的。

6.出版的主要成果

(1)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2)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论文集(1),地质出版社,2003。

(3)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论文集(2),地质出版社,2004。

(4)中国地质-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研究专辑,2010年第3期,科学出版社。

二、应用范围及实例

1.应用范围

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重点的找水打井。

2.应用实例

西南红层区地下水勘查与开发示范成果得到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2005年签署部省合作协议,推广勘查供水新模式。2007年四川省又启动了第二期工程;共打井万眼,解决了105个县800万人饮水困难。这一新模式在重庆和云南红层地区也得到推广,取得显著效果。

在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2010年西南抗旱找水打井行动、2011年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行动中,基岩地下水勘查开发技术方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定井、打井成功率达到80%以上,压裂增水试验井增水量达到50%以上。

三、推广转化方式

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转让、技术交流、宣传报道。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联系人:魏玉梅张福存

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305号

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