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财会月刊的期刊

发布时间:2024-06-27 02:54:08

财会月刊的期刊

1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大学 2 财会通讯 湖北省会计学会,财会通讯杂志社 3 财会研究(兰州) 甘肃省财政厅等 4 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杂志社

5 财税与会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6 广西会计 广西会计学会 7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8 会计之友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9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 10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11 事业财会 中南大学 12 中国会计电算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3 中国农业会计 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14 中国审计

中国会计评论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发起、16所综合大学加盟创办的《中国会计评论》(China Accounting Review),由北京大学出版创刊号。会计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中唯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 《会计研究》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领域,读者群体主要是国内外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会计研究人员 。

会计与经济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双月刊)1983年创刊,(原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主办的以会计为主、贸易金融经济为辅的财经类学术期刊。财务与会计主管主办:国家财政部  中国财政杂志社快捷分类:经济会计 经济与管理科学

你好,你是想问财会月刊上下区别是什么吗?财会月刊上下区别是出版单位不同,《财会月刊》上刊是由武汉出版社武汉市会计学会主办的期刊。《财会月刊》下刊是由武汉财政局出版的期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全国三大财会刊物之一,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财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财会月刊期刊怎么样啊

财会月刊审稿通过率很低,财会月刊直接通过他们在线投稿系统投的,大概20天后给我邮件回复,说的是可以发增刊,其实就是论文质量不足以在他们杂志上发表,只能发增刊,遂放弃。当时邮箱通知还保存着,空欢喜一场。投了财会通讯,邮箱投稿在大概35天后收到了录用通知邮件,随即按要求汇款。汇完款后打电话联系编辑部要求寄发票和纸质录用通知,幸运的赶在奖学金评定之前搞定论文发表,多拿了几千块钱,然后十个月后,在知网上查到了自己论文,这意味着已经见刊,听说是先见刊再上知网的,然后打电话联系编辑部要求寄纸质杂志,当时问编辑要了两本,一本给了导师,一本留给自己。可能他们工作量很大吧,打了几次电话,财会通讯杂志社工作人员的态度真的是很一般,很不耐烦。我论文是十个月知网查到,一个师门的妹子是足足19个月后才见刊,这个见刊时间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哦,忘记说了。会计之友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投稿之后就石沉大海了,再无音讯。扯远了,总之核心还是要早发,不然拖到最后真的很着急 。

《财会月刊》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号称三大会计类核心期刊,这个更牛。《商业会计》则没有入选201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这个期刊是属于核心期刊,版面费的话那么就是要看你发文章有多少字符。

你好,你是想问财会月刊上下区别是什么吗?财会月刊上下区别是出版单位不同,《财会月刊》上刊是由武汉出版社武汉市会计学会主办的期刊。《财会月刊》下刊是由武汉财政局出版的期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全国三大财会刊物之一,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财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中都有广泛的影响。

财会月刊是核心期刊不

1、《财会通讯》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全国第一家会计专业综合性刊物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十大财会名刊和湖北省优秀期刊称号,读者遍及海内外。《财会通讯》杂志主要反映财会工作实际、报道财会考试信息、追踪财会热点、提供财会研究园地。 2、《教育财会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教育财会研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财会月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全国三大财会刊物之一,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财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中都有广泛的影响。《财会月刊》的基本宗旨是:传播财经知识,服务财会人员。

《财会研究》和《会计之友》。

1、《财会研究》为全国财政类核心期刊、全国会计类核心期刊,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以上两类核心期刊称号的财经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财会研究》由甘肃省财政厅主管、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自一九八○年创刊以来,荣获多项荣誉。

2、《会计之友》是财经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家级),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她以财经理论研究、实务工作和经验交流为指导,及时反映国内外财经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是财经界人士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扩展资料:

财会月刊的办刊历史

1980年3月,《财会月刊》创刊。

1985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

2000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2002年,该刊刊期变更为月刊。

2003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双月刊。

2006年,该刊刊期变更为旬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7年6月,《财会月刊》杂志社官方微信正式开通。

2018年,该刊刊期变更为半月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会月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之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会研究

我有初级会计,中级2会计017的资源

财会月刊2022期刊选题重点

学年论文提纲范例

导语:学年论文提纲如何写呢?学年论文提纲范例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学年论文提纲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概述(1000左右)

1、资本结构的涵义

2、公司治理的涵义

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缺陷分析(2000左右)

1、资产负债率偏低,偏好股权融资

2、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

3、国有企业国有股集中度较高,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000左右)

1、大股东控制管理层任命,削弱代理权的竞争

2、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增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降低

3、股权过度集中,中小股东参与权利有限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强化治理的对策建议(2500左右)

1、创建良好外部融资环境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

3、调整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 4、建立和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欢迎,高晓璐.中西方资本结构、股本结构差异分析与公司治理[J].财经研究,2005,(2):42

[2]李新渠,张正义,陈凝.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决策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3)

[3]李东红.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经济问题探索[J],2004,(6):99-101 [4]贾辉艳.论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完善[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8):64-65

[5]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4-120

[6]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及优化途径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68-273

[7]白继德,高亚峰.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甘肃科技2010,(26):117-120

[8]晏艳阳,韩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趋势研究[J].统计研究,2001,(6):43-46

[9]苏艳丽,刘晶.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3-5

[10]曾宏,陈新桂,胡宇玲.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19-122

[11]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164-165

[12]姜曦,李青原.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48-149

[13]桑自国.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3):111-112

[14]肖俊.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07,(11):134—135 [15]童年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10):136-140 [16]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72-73

[18]宋清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57—63 [19]郑长德.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1 [20]胡凤斌.资本结构及治理优化[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7-48

[21]肖作平.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1):72-77

[22]袁再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浅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5,(7):76-77 [23]刘社梅.论资本市场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2003,(11):24-27

选题和提纲撰写注意事项:

1.选题应该与专业密切相关,符合自己专业要求,自己要感兴趣,自己熟悉并有研究;选题要小、要新颖,紧扣热点。

2.在选好方向后,必须收集相关的最新(近三年)学术期刊(比如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研究、财会月刊、财经研究等杂志)文献15篇以上,在收集到后尽量保存文献所有要素(作者名、文献篇名、刊物名称、年号期号、文献所在页码),以便在参考文献列示时能够完整列出各要素,认真阅读并撰写提纲,注意提炼观点,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

3.撰写的提纲必须按范例表示,标明每部分预计撰写字数,参考文献要素必须齐全,即罗列到具体页码。

4.题目确定上报后不能更改,请一定认真收集和阅读文献,慎重思考决策。

一、杂志类:1、《财务与会计》是财会专业月刊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财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财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财会工作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财会工作经验,普及财会知识。是一份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务的综合性财会专业指导刊物。2、《会计之友》是财经类综合性学术旬刊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家级),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以财经理论研究、实务工作和经验交流为指导,及时反映国内外财经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是财经界人士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3、还有《财会月刊》、《会计师》、《财会学习》、《中国税务》、《财务总监》等。二、报纸类:1、《中国会计报》是由财政部委托中国财经报社主办的全国唯一一份财会专业报纸。致力于宣传我国财会各项方针政策,以提高全国财会人员素质,促进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财会管理工作、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2、《中国税务报》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的全国性经济类专业报纸。在及时传递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提供各税收和经济信息的同时,在报道内容上坚持社会化方向,贴近市场,贴近百姓。立足税收,置身经济,面向社会。3、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金融报》、 《中国税务报 》、《中国财经报 》、《中国证券报》等报刊。

给你范文吧!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设计[摘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思路是:明确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人力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遵循适应性原则,采取渐进性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产 核算Abstract:The basic idea of push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is to define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profitability expenditure, valuate human assets on the basis of actual cost, and design the feasible accounting model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adaptability and taking the strategy of words: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human assets、 account人力资源会计在国内外研究已有几十年,至今却难以推行,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人力资源会计自身的理论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迄今为止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模式上,有按个体人力资源价值和按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两种主流模式,前者如工资报酬折现模式、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式、随机报酬价值模式等,后者如非商誉购入法、经济价值法等;但没有一个理论得到世之公认。二是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社会经济环境尚不完全成熟,信息使用者并非真正需要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知识经济的到来加深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拥有高智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之一,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因此,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对人力资源会计寄予厚望,人力资源会计几乎呼之欲出,设计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已成当务之急。一、设计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思路1、明确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具体到人力资源会计上,就是要正确区分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获取某项人力资源时所付出的代价,企业在拥有该项人力资源后,将会在今后若干会计年度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符合资本性支出的条件,在会计核算上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即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可以由投资人投入形成,也可以由企业购入(引进)而形成;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股,后者则包括企业在引进人才时给与被引进者的种种一次性优惠待遇,如一次性支付安家费或赠送住房等。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指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费用开支,这些开支在各个会计期间都是等额的,并且固化成人力资源的工资费用,很明显这属于收益性支出,是不需要在人力资产中核算的。混淆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的界限,把二者都认为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应予以计量,就会造成人力资源计价的不可确定性,这是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陷入误区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2、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计价是指企业在取得某项资产时以实际付出的成本作为该项资产的入帐价值。人力资产的计价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人力资源的计价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重心,目前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是用人力资源过去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另一是用人力资源将来可为企业实现的价值来衡量。这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人力资源过去创造的价值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企业的当期收益中得以实现,如工资费用以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形式体现在当期损益中,这一部分是不需要再重复核算的;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智力资产,如发明专利、非专利技术等,能够准确计量的,已经在无形资产中核算了,无法准确计量的,则不构成企业的会计事项,会计核算不需要反映。人力资源将来可实现的价值,理论界产生了众多的计量方法,然而将资产未来可实现的价值作为该项资产的入帐价值显然有违资产的计量理论。FASB将资产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以预期的经济利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计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进一步分析资产的属性可知,资产的可计量性是因为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即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了可计量的价值,而并非以带来经济利益多少作为其计价的基础。可见,以人力资源未来可实现的价值作为人力资产的入帐价值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人力资源价值分为人力资源内在价值和人力资源入帐价值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是指人力资源在形成过程中所凝聚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本或人力资源预计可实现的价值,该价值可大可小,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却不是人力资源的入帐价值,因为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人力资源自身所有,企业无论与人力资源所有者签订何种协议,得到的只能是对人力资源的占有使用权。人力资源的入帐价值是企业取得某项人力资产实际支付的价值,人力资源应按实际支付的价值入帐,实际支付的价值不一定就一定要等于内在价值,这是因为人力资源是一项特殊的资源,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无法真正体现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极低,甚至没有,企业发生较大支出的主要是今后人力资源在使用时的成本支出。当然,按实际支付的价格入帐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可以绕开目前尚在探讨之中的各种不成熟的计价理论,且符合会计核算的原则。3、适应性原则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设计必须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目前的现状是:(1)人口多,素质低,外部整合环境差。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产出主要依赖机器的效率而并非人的能力。高科技企业在我国所占的比重不大,现有的高科技企业研究和开发能力大多不强,还处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科技成果阶段。人力资源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还不太明显。(2)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企业家市场几乎不存在。人才流通渠道不畅通,使企业无法自由获得所需人才。人才价格的扭曲也使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欠科学、完整。(3)人力资源管理还刚刚起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主要表现是有管理思想无管理制度、有口号而无实际行动,对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如用友等在其推出的ERP财务管理软件中,均包含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但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停留在工资的管理上,内容很不完善,且ERP在我国尚处在推广阶段,应用面不广泛。

国际会计前沿

财会月刊专辑期刊什么意思

有公开刊号,最大区别不是核心

专辑是不是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 ,是中文核心期刊。主办单位:武汉市财政局出版周期:旬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