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概率理论最新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21:57:43

概率理论最新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介绍如下:

检索头牌:Pubmed

Pubmed作为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一款论文搜索引擎,凭借其海量的文献数据和简便快捷的搜索方式,成为了网上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医学方面的文献搜索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在标题和摘要中搜寻相关的关键词或相关公式,来寻找相关的文章。

用之不易的Google学术

这个其实并不能算是文献检索工具,但其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全文进行搜索,而不是像上面说的那两个只是搜索标题和摘要。因此当要搜索事实型依据的时候,比如,要搜索“某病的发病率为36%”这样的出处,在摘要中可能没有具体的数据,所以需要google来进行全文搜索。

Google学术的功能还是挺强大的,不过在天朝却被封了,要是想用还得翻墙。不过不知道是应广大学者的呼唤,据说,最近Google又可以用了,这机会可是来自不易,小伙伴们还是抓紧时机享受这一福利吧。

关联检索:Web of Science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研究机构,因为Web of Science的数据库是要收费的,但其搜索引擎比Pubmed更高级,不但能够限定文章的学科,还能限定作者的国籍单位等等,非常好用。值得一提的是它里面的逻辑连接词比Pubmed多了一个很实用词——Near,这个能在相邻的两个句子中寻找关键词。

比方说要搜索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如果使用一般”AND“来连接,可能会出现头一句是说的糖尿病,然后结尾出来个高血压,其实并无联系。但用”Near”的话,由于两个词之间的距离被限定了,因此相关的概率也会高的多。

小概率事件理论上被视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说某件稀有道具在某个副本中的掉率为千分之二,这并不意味着你刷500次就一定会出一个,也不是说刷一千次就会出两个,对于每次刷副本,该道具都被视为不可能掉落。

小概率事件虽然不是不可能事件,但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以至于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统计学上,把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亦称为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是统计学上进行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依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小概率事件从隐性到显性往往有一个过程,多数群体性事件由小到大几乎都有征兆,社会上有风声,信访上有反应。海因里希理论认为,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背后会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后面有10起事故苗头。反过来说这29起征兆和10起事故苗头都有发生事故的几率。

虽然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几率比较小,但如果防范不到位、处理不及时,负面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由偶然变为必然,由小概率变为大几率。因此,如何减少甚至有效规避负面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维护和谐稳定,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概率事件

区别:概率密度和一个点的概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概率为1时概率密度为零,意为此处概率为1的概率是0。

真理与概率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作品对真理的显现

[论文关键词]作品存在真理

[论文摘要] 传统的对艺术本质的追问方式不是归纳就是演绎,海德格尔则从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探寻答案,他将一切问题变成了存在的真理问题,美不再是关于对象的感觉和体验,而是自行设置入作品的真理。他所谓的真理不再是传统认识论的真理, 而是存在的问题,这正是他艺术之思的独特之处。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存在者的角度来认识艺术,习惯于将艺术看作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柏拉图将艺术看作是对理式的模仿的模仿,普罗提诺把美视为“太一”的流溢,后来到鲍姆嘉通把艺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上,随后康德又把这一感性认识改造成想像力与知性理解的和谐一致,即的判断力。再到后来黑格尔把艺术看作绝对精神的一个阶段,都体现出先验论或认识论的明显倾向。“一言以概之,建立在西方思辩基础上的认为,艺术就是‘精神在世界的感性直观水平上的显现’”[1] 传统美学与将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对象存在来看待,海德格尔却不赞同把艺术作品看成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反映, 也不是对那些现存的个别存在者的再现,因为这种模仿、反映和再现仍然是一种认识论, 而尚未通达存在。海德格尔打破传统的人为设置的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对象的对立二分的关系,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从艺术本身来解答艺术作品的本原问题。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本质,关注的就不再是艺术创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当作对象看的存在者的问题。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基础上来探讨艺术作品,并力图阐明艺术作品对真理的显现。 既然艺术作品是对真理的显现,那么什么是艺术作品呢?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般解,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的创造。可是,艺术家又从何而来,是什么使“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呢? 是艺术作品。那又是什么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定性,从而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呢? 是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规定性存在于艺术之中,即艺术同时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本源。这里的问题是,艺术自身又从何而来呢?海德格尔没有从对艺术的含义入手,而是选择了“艺术作品的存在”作为入思之处,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追问艺术作品的本源。在海德格尔那里,艺术作品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 海德格尔直接从艺术作品本身入手来探究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海德格尔通过对现实的作品的分析发现了艺术作品首先作为物的存在,“这些作品是自然现成的东西,与物的自然现存并无二致。”[2]并把艺术作品的物因素作为探讨艺术作品的起点。但海德格尔并没有停留在作品的物因素层面,他认为艺术作品必定还有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而正是这些超出和高于物性的东西,使艺术作品成其为艺术作品。“海氏的研究思路表明, 如果我们抓住作品的物性基础不放, 是不能把握作品的。作品并不是因为它的物性基础而成为作品, 而是因为它显现了某种不曾显现过的东西”[3]。这便是真理,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便是对存在的去避,如果在作品中发生了存在的显露,那么艺术中的真理便产生和发生了。这里的真理是存在自身的显现,艺术作品使存在者从无蔽的存在中开显出来。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和艺术的本性只与真理和存在相关。真理发生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艺术是显现真理的最重要的方式。 那么艺术作品是如何来显现真理的呢?在西方传统的认识论中,真理主要指认识与事实相符的问题,它把认识当做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它预先假定了一个现成存在的主体和现成存在的客体,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柏拉图那里, 真理与艺术是分裂的, 因为真理相关于超感性之物。在黑格尔那里,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与艺术只是绝对真理的一个发展阶段。实际上,纯粹的主体与客体都无法证明,只有超出主客分立之外而又成为主客统一的基础的东西才使真理成为可能。西方传统美学与艺术理论仅仅从存在者去把握艺术,而遗忘了存在本身。海德格尔以存在论为基础,将艺术和真理与存在相关切。海德格尔以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凡·高的油画《农鞋》为例,来说明艺术作品对真理的揭示与显现。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这样描绘到: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 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 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 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 保持着原样。”[4]海德格尔对农鞋的这段描述, 最重要之处在于,让作品自身显现, 进而显现真理。我们不能把农鞋一般地设置为对象,不能把画中的农鞋当作图像来观察。在海德格尔看来, 客观化与对象化的思与言并不能洞察作为油画的“农鞋”等艺术作品。物具有自身的幽闭性,这种幽闭性使人们极难进入它,而唯有艺术作品方能开显物性的深幽。只有在艺术作品中,存在者才能走进它“存在的光亮”里,进入它“存在之无蔽”中。海德格尔没有把艺术作品放在对象世界之中,而是被作为存在者置入存在之域。在海德格尔看来, 如果把这双农鞋设置为对象来看待, 就不可能让作品自身显现,在《艺术作品的本原》中海德格尔一再举例说明,神的雕像并不是为帮助人们更容易认识神的形象而制作的肖像。只有 摒 弃了对象化,作品才能仍维持着自在自立,“它没有剥夺作品的自立性,并没有把作品强行拉入纯然体验的领域,并不把作品贬低为一个体验的激发者的角色。”[5] 从对农鞋的描述和分析我们知道,农鞋作为器具之器具存在就在其“有用性”之中,此时它的存在是隐藏在它的使用性之中的, 受实用性规定的器具农鞋本身并不能显现真理。但凡·高的画中的“农鞋”, 则不是为了使用这双农鞋,而是为了展现它是一双农鞋。它剥离了实用性的遮蔽。在作品自身的显现之中, 被看见的不仅仅是农妇穿的一双鞋, 它显现的比一般认为的要多得多。在农鞋的存在中, 开启了一个世界。农鞋作为器具存在于其有用性之中, 而有用性又植根于更为本质的“可靠性”之中,“凭借可靠性,这鞋具把农妇置入大地无声的召唤之中;凭借可靠性,农妇才把握了她的世界。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存在,为伴随她的存在方式的一切而存在”[6]在存在论上关注世界的遮蔽与敞开。海德格尔正是从农妇这一不被关注、极为普通的器具, 揭示了农妇被日常生活所遮蔽的世界。海德格尔得出结论:凡高的油画揭开了这器具即一双农鞋真正是什么。这个存在者进入它的存在之无蔽之中。在作品中只要存在者是什么被开启出来,作品的真理也就出现了。这就是艺术作品由于不以使用为目的而能揭示存在之真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海德格尔还用现象学显现的方式, 揭示了作为作品存在的古希腊的神殿。神庙的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空间昭然可睹了。神庙的坚固性遥遥面对海潮的波涛起伏,由于它的泰然宁静才显出了海潮的凶猛。万物就在其自身突出鲜明的形象中,显示出它们所是的东西。希腊人把这种显露本身叫做“自然”,海德格尔称之为“大地”。在海德格尔那里,大地是作品的回归之处,是作品在其回归中让其出现的东西,世界基于大地, 大地通过世界而显现。作品的存在建立了一个世界,通过作品, 真理得以显现,艺术作品是对真理与存在的切近。海德格尔力图以通达切近的解说, 来代替以往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观察, 从而让作品自身显现与敞开。无论是“农鞋”还是古希腊的神殿, 作为艺术作品在其显现中, 没有也不需要设立先验本质的东西,也无关于主客体对立与统一的揭示。海德格尔从艺术作品中揭示了艺术与真理的关联,这里所谓的真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是存在之真理,是存在自身的显现。存在之真理具有开放性, 海德格尔将这作为开放性的真理最后称之为“林中空地”。这里的林中空地, 既是敞开, 又是遮蔽, 是自身遮蔽的林中空地。就是说,林中空地既是自身遮蔽的敞开, 又是自身敞开的遮蔽, 这种遮蔽与敞开一样, 是真理自身的。当世界处于遮蔽状态时,存在就不可能澄明,这时也就没有真理。艺术作品就是开出世界,推出大地,揭示出存在者的存在,这便是真理的发生。“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而真理又是“自行设置入作品”,是置入而不是放进去,真理不是艺术家放进作品中去的,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显现着真理。只有艺术作品才能敞开存在,也只有艺术作品才能让真理自身显现。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当存在者之存在在艺术作品中现身时,真理便发生了。 参考文献: [1]陈嘉映.海德格尔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德)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M].赵卫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4](德)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M].何卫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论文关键词:真理尺度价值尺度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的统一,是人类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的一条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以后的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于是“价值”问题逐渐突出出来,研究也随之出现了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其深层背景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其直接原因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实践机制的研究,其主要标志是1980年第10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该文从哲学层面上对价值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以后,《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国内逐渐兴起了价值论研究热潮。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价值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历来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对立,另一种观点重在强调二者的统一。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事实上,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真理尺度,是外在的物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永不停息地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价值尺度,是内在的人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主体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真理尺度坚持从客体出发,说明“是什么”,维护事物或认识的客观性,价值尺度坚持从主体出发,说明“应如何”,维护主体的中心位置。真理尺度的轴心在客体,价值尺度的轴心在主体,因此,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又恰恰是这些矛盾的不断出现与不断解决中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可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不可以彼此替代或消解。它们各自的分工和作用正是保证人类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仅仅是彼此对立的,更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里,“种的尺度”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是客观的尺度,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内在尺度”是人的尺度,是人的主观目的性,这二者的统一即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结果便是美、是和谐、是自由。 首先,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真理中包含着价值的因素,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离开价值尺度谈真理尺度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探寻真理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一定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更为重要的是,真理本身具有重要的的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真理的指引,人们只有掌握了真理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真理尺度的把握和运用,离开真理尺度谈价值尺度是虚妄的。作为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某种主观的要求上,而必须通过成功的活动,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凡是取得成功的活动,总是这样那样地以遵循或利用一定的真理作为基础和前提。 其次,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在人类活动中,一方面,人们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更多更大价值,实现物对人的有用性;另一方面,又以价值为动力去寻求更加全面更加完备的真理,促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正是在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实践才得以不断向前推移发展,认识才得以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自在世界才不断向人化世界转化,人类才不断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此外,实践是二者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不仅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真理性得到确定和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在这里,列宁所说的“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就是指价值。实践不仅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两种尺度统一的检验标准。就是说,真理和价值是否统一,也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违背真理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最终要失败,不带来某种价值的真理也同实践中的成功无缘。实践的发展总是通过证明和充实真理、检验和校正价值目标来促进、保证价值与真理不断地走向具体的的统一的。而这种统一的体现和标志,又反过来构成实践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实践的成功率和自由度,是检验价值与真理是否统一和统一程度的客观标准。 总之,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在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仅仅是是彼此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正确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正确厘清和自觉克服割裂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倾向。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差异和矛盾,企图用一方完全替代或消解另一方。如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融和替代物的尺度,主张“有用即真理”;教条主义则把价值归结为真理,用外在物的尺度去消融和替代人的尺度,否认价值的客观性。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夸大两大尺度的差别和对立,认为二者是彼此孤立、不可调和的。如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实质上就是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外在表现:科学主义无条件地推崇科学和理性,无视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和意义,人本主义则反对科学和理性,片面宣扬非理性主义。 其次,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自觉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列宁指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价值也是如此,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价值和真理所达到的统一性,总要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具有这一历史阶段的水平和特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任何具体真理不可能具有绝对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任何个别主体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要求也不可能绝对都是真理。因此,不同历史时代的主体,都必须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既要对自身需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作认真反省,又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和把握真理中包含的价值属性,力求使二者尽可能地达到和谐一致。为此,我们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并自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利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和进步,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迈向更新、更高的理想境界即真、善、美合一的和谐的自由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经济学的核心的统计学,经济的通过统计进行计量和分析的。

最新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作为安全管理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往往是决定安全管理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刘宇. 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滤优化组合除有机物中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 韩宏大. 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06

[4] 赵建伟. 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 方法 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5]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 程庆锋.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7] 苗杰. 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 王娜. 腐殖质在混凝与预氧化工艺中的特性及对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 唐阳. 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 北京化工大学 2013

[10] 王琼杰. 基于新型磁性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净化的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1] 周娟. 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 南京大学 2014

[12] 张怡然. 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13] 吴云. 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4] 李金成. 负载锰氧化物滤料对高锰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5] 刘志泉. 水中铜绿微囊藻与硝基苯复合污染的特征和作用机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 姜再兴,黄玉东,刘丽. 粗糙度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化学与粘合. 2007(05)

[2] 张国权,杨凤林. 蒽醌/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活性[J]. 催化学报. 2007(06)

[3] 范新庄.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5]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6]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7]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8] 吴海燕. 单线态氧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过氧化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D]. 江南大学 2012

[9]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10]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11] 周抗寒,周定. 用涂膜活性炭提高复极性电解槽电解效率[J]. 环境科学. 1994(02)

[12]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安铁军. 治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技术--电-多相催化作用[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8(02)

[1] 张芳芳,张永成,骆汉宾.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 木工 程与管理学报. 2013(04)

[2] 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4] 马建军,陈凤林. 论以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5] 刘卡丁,郑兰兰,周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6] 田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11(08)

[7]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吴贤国,张立茂,余宏亮,余明辉. 基于知识集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专家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 2012(13)

[9] 陈必安. 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11] 张登伦.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2] 王原博. 日本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理念[J]. 陕西煤炭. 2011(02)

[13] 姚崎. 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14] 余建强,周晓冬.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3)

猜你喜欢:

1.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最新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4.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x0d\x0a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x0d\x0a 傅建华,韩文亮,黄文灼.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x0d\x0a 项润,高媛.中小企业竞争与发展.企业管理出版社. \x0d\x0a 温池洪,毕新华.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企业研究.\x0d\x0a参考文献: \x0d\x0a 〔1〕朱文双.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财会月刊(综合),2007年第1期 \x0d\x0a 〔2〕易克等.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8期

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最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在新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17):192。

[2]伍佳慧,李松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2):52—53。

[3]佟丞,高玉峰。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24—126。

[4]甄璟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J]。山海经,2016(02):141—142。

[5]余海蔚。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5(02):126—127。

[6]卢义,马荣,宗宸。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09—210

[7]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10—111。

[8]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

[9]何一澜。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36—138

[10]张兵,谢德光,谢玉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1):28—32。

[11]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2]陆亚玲,唐开鹏。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1):59—62。

[13]张小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7):120—121。

[14]万文倩,刘慧妍。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58—61。

[15]赵云龙。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16]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63—65。

[1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8]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8—155。

[19]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53—154。

[20]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79—82。

[21]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2006(Z3):52—53。

[22]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6(6):25—27。

[23]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2010(2):23—24。

[24]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8(2):146—148。

[25]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2006(12):36—38。

[27]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5—69。

[28]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327—2329。

[29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2009,5(8):172—174。

[30]刘茂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7):228。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 家园联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刘新才智2013-02-05

2. 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廖雪芬中华少年2016-04-25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高灵时代教育2012-07-23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冯金现代交际2015-12-15

5.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5

6.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邓明当代教育论坛2004-06-08

7. 浅谈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刘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

8.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月平考试周刊2010-05-21

9. 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梁运佳西南师范大学2005-04-01

10.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吴冰清科学大众2007-05-20

1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探讨肖晓文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05

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净学周刊2012-09-05

13. 浅议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易万清; 熊佳蕾; 王莉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21

1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钟翠苹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21

15.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曹向华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6

16.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罗有芬青年文学家2010-08-23

17.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杨贤君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05-15

1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赵明昆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8-25

19.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徐萍新课程(小学)2010-08-08

最新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内科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郭永松,吕世亭。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J]。医学教育,2000,(5)。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袁俐。浅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