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康复医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0:46:33

关于康复医学的论文

这一方面的 我会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康复医学的毕业论文

我不是你这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大家都用的方法,一般选题,老师都会给你一个范围,你把你感兴趣的题目都在网上搜索一篇看看,花不了你几个小时,但是你就能从别人的写法里面,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你就知道哪些好写,哪些不好写。

医学论文并不难写,安静思考一下灵感就来了。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医学论文范文康复

骨科医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骨科医学论文范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骨科护理工作

【摘要】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进一步凸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院骨科病房特开设了以人性化为护理主题的相关工作,并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对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也为我院更好的占领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和重要性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治疗和护理工作者的心中。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进与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性化护理及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正确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培训,让每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先进的护理发展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注重在实际工作的护理实效点品工作,加强人性化护理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推广。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严重时伴有生命危险。初入院时,患者常承受着剧烈疼痛的折磨,加之对治疗工作的陌生,(家属)患者时常担心是否有生命危险以及后遗症等等。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严重时会直接进入手术室,这些治疗行为会增加患者(家属)的恐惧感。

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家属),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工作,做好住院期间的生活安排工作,并让患者(家属)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术前护理

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要求护士耐心、详细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信心和治疗知识,同时可以根据医嘱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术前恐惧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安慰工作,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波动,增加治疗的难度。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配合医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加减药物,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

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培训,让每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正确的锻炼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时效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通过具体有效的护理,加快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

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之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

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治疗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

4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进程

5 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我院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以护理工作为载体,不段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增加了我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会效应,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的中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股颈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情况,术后恢复较慢。本文通过对本院5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8例股骨颈骨折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岁,摔伤35例,车祸伤15例,重物砸伤9例;骨折类型:头下型25例,经颈型29例,基底型5例;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15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支气管炎9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岁,摔伤31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10例;骨折类型:头下型25例,经颈型27例,基底型6例;Garden分型:Ⅱ型18例,Ⅲ型24例,Ⅳ型17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支气管炎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后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骨科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定时更换体位,注意局部血液循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包括:

①中医辨证护理。老年患者多伴有肝肾亏虚,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听力下降,夜间小便频繁;还有些老年患者脾胃功能差,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全身无力等表现;部分老年患者心火旺盛,多出现口腔溃疡、小便短赤等。因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要进行身体的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体质,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内服益气补血汤(本院协定方)、四君子汤等中药进行调节体质。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等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②心理护理。老年人的身体、心理方面对于意外损伤承受能力较差,对手术治疗没有积极性,也存在精神压力。临床护士要了解患者具体的情绪、心理方面,从而进行指导,多与患者交流,消除心中的顾虑,结合病情,讲解一些有关知识,使患者调整良好心态,提高手术治疗的积极性,增强康复的信心。

③疼痛护理。手术后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合理的镇痛方法,减轻疼痛。可以用冷、热疗法减轻局部疼痛,也可以采用耳穴压豆法减轻疼痛。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进行缓解。避免刺激因素,保持病房安静与舒适,使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

④术前准备与指导。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定时行进血压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血糖等,完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避免手术后出现便秘和尿潴留[1].像手术患者使用便盆时,便盆要从身体键侧置入,避免牵拉患病部位出现脱落假体发生;对于小便困难的患者,可以按摩中极穴位促使排尿,也可以对足三里穴进行注射。

⑤术后康复护理。患者手术完成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足踝关节、足趾关节、下肢肌肉进行活动。手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长收缩股四头肌和伸屈踝关节训练;第2天至第3天开始训练髋关节,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练习;第3天至第7天可以让患者先坐起,然后贴床边站立进行指导。7d后练习髋关节屈曲,范围由小到大。2周后可扶双拐或步行器下床行走练习。

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人工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应早期进行踝关节运动练习,尽量不使用止血药,防止发生下肢静脉栓塞;注意下肢是否出现肿胀、足背动脉是否减弱等发生;多喝水,降低血液浓度,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人工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患者手术后应平卧于床,避免内旋、外旋、盘腿,身体坐或站立时髋关节不能超过90°的屈曲,如若发生脱位应及时让医师进行复位。手术后注意切口的干燥与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可以分为4级,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感;良: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患肢有疼痛较轻;可:髋关节能力有改善,患肢处常伴有疼痛;差:髋关节功能没有恢复,患肢存在持续性疼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9例患者中,优41例(),良1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并发症发生率为0.

对照组59例患者中,优33例(),良11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为,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随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骨质变得脆且比疏松,较轻的外伤都容易造成骨折,致使不能行走或长期卧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功能,解除疼痛。由于老年人年龄大,伴有其他病症,手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手术后进行护理及指导,对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采取中医辩证护理措施,结合心理、疼痛、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肢功能康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晖.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中医护理.全科护理,2011,9(29):2648-2649.

高素质人才进行现代护理才能促进人类身心身体健康现代医学模式简单地说,既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把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水平来综合考察人类健康与疾病,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它的诞生给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病因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引起人类疾病不仅有生物的、遗传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还有社会的、心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这种医学模式还认为,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因此,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新的医学模式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护理观和护理体制,现代护理科学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护理科学的护理观首先强调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每个系统内的各个器官乃至不同系统的器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异常可以影响整个肌体。而某个系统或器官的病变与康复除了有其自身的原因外,又是与人的外界的影响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人体的统一性受着生理的和心理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平衡,人的身心才处于健康的状态。因此,现代护理学强调对病人要实行整体的护理。整体护理就是对病人不仅要针对疾病进行身体上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对病人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还要留心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揣摩其心理活动,了解病人对护理的心理反应等,以便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改善病人的心境,消除对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病人经常治疗的最佳状态。现代护理科学另一个新的护理观念就是强调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调发挥护理的能动性。护士不应仅仅依赖医嘱,对任何事情都消极等待医生的处理意见,而应积极地和医生配合,在执行治疗方案的前提下作出自己的全面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且能独立果断地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整体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要做到从身心各方面护理病人,护士必须不断巩固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医学和与其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要求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处理,护士就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和总结。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了护理观和现代护理学的产生,现代护理学则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问题已无可回避地摆在护士面前。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有:1 良好的护理道德是前提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护理道德是护士在治疗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仁心仁德”,这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护理道德要求热爱护理工作,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聪明才智;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高度负责,一视同仁;对业务不断学习,精益求精。2 丰富的知识是基础 在整体护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即“促进健康,加强预防”。现代医学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作为整体存在的状态,他受到心理倾向、个性特征、社会环境、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因素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十分复杂、微妙。因此,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护士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心理护理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护士应善于运用自己所拥有的多方面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工作经验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并能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把专业性的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述给受教育者,使各种文化素养、心理状态和欲求状态的人获得真正的、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严谨的健康教育,病人只有接受并掌握了具有科学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才对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起积极作用。3 专业的技能素质是支柱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即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技能包括:第一,正规、精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技术操作首先必须正规,正规才能准确,才能达到熟练。技术操作的提高除了要在理论上弄明白操作原理和要领外,还要勤学苦练。要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技术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第二,应变能力。这是指在紧急多变或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在抢救病人是要保持冷静、沉着,忙而不乱。在不违反科学原则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完成救治任务。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化为自觉行为,才能树立起崇高信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①坚强的意志:对工作要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处理冷静、果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对各种性格类型的病人都能容忍克制、宽宏大度。②高尚的职业情感: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视病人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③多方面的能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良好的注意力、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良的性格,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无私、正直的道德情操。可见,护士已不再单纯是医疗护理的操作者,而是人群整体健康的使者。护士必须明确在新形势下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时刻以护士素质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崭新的姿态投身到现代护理的事业中去。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毕业论文康复医学

拟题也是个大学问,可以让医学的师哥师姐帮助你一下。或者,私我~

论文的基本写法,论文除了外在格式上要有各个单位的要求之外,内容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切记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把几个凑在一起,"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该懂的。主题也不宜过大,一点最基本的内容研究透彻就好,太大了分支太多反而不好。要帮忙请-+-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骨关节康复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上了年纪,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膝关节,由于常年累月的负重活动,膝盖会逐渐出现关节软骨被侵蚀、骨赘形成、骨质增生和软骨硬化等一系列生化和形态学的改变,所以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膝盖酸痛的毛病。

这种膝盖疼痛其实是骨关节炎的一种表现,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伴有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为特征的病变。近年来,一种叫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的药物逐渐流行,这两种药物都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朋友却分清楚这两个药物到底哪个更好?要怎么吃?今天药师来为你解答。

氨基葡萄糖的特点

关节软骨的损伤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期间有多种有害因素的参与,如炎症因子的刺激、多种水解酶对关节软骨基质的水解破坏,以及软骨细胞超氧化自由基的生成等。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主要是从螃蟹和其他带壳的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氨基葡萄糖简单来说能够纠正和逆转这些有害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损伤,对膝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与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但是,氨基葡萄糖的这种作用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那就是疗效不确切且起效较慢,许多对氨基葡萄糖疗效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而且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氨基葡萄糖需要连续服用8周以上才能显示一定的疗效,如果使用1年以上疗效才更加稳定。

硫酸软骨素的特点

硫酸软骨素是从动物软骨中提取而来的酸性黏多糖,能够促进软骨再生,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和积液、防止膝关节位置间隙狭窄,这对于膝关节来说相当于提供了一层衬垫,能有效地缓冲膝关节活动时带来的冲击和摩擦。

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哪个好?

综合其他学者观点,认为这两个药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许多研究显示,两药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疗效更加显著,推测的原因可能是硫酸软骨素弥补了氨基葡萄糖疗效不确切及起效慢的缺点,而且两个药物的安全性都比较高,适合长期服用。

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两种成分被批准作为非处方的保健品,许多厂家也将这两种成分组合起来,组成复方制剂使用。因此也可以看出,这两个药物其实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它们可以同心协力去为膝盖保驾护航。

最后,由于这两种药的作用都是非常缓和的,并且安全性都非常高,所以对于有膝盖酸痛的人群,最好可以长期服用,比如持续服用至少8周或1年以上,当然服药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复诊,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药物副作用发生。

另外,对于膝盖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朋友,如果确诊膝关节炎,以疼痛为主的患者, 先考虑定时或必要时口服镇痛剂, 国外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止痛效果明显, 但长期大量应用后有对肝、肾损害的报道,其它常用药物有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以及昔布类药物, 但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胃肠道的反应限制了其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崇阳,李艳,牟德华.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促进骨骼 健康 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23):382-385

2.王蕾,王宇,刘文俊,等.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79-81

3.《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专家共识》

4.郭亭, 赵建宁. 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 中国骨伤, 2004.

# 健康 2021#

本文专家: 孙铁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关节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然而,很多患者在骨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下面列出的常见误区,您遇到了几个?

误区1:爬山爬楼对老年人膝盖有益?

膝关节的负荷与人的运动和走路姿态有很大的关系。人在走路的时候,膝关节会承担相当于自身体重3倍的负荷,爬山时负荷可升高达到自身体重的倍,上下楼梯时可达到3~6倍②③。爬山的时候,人体的膝盖弯曲,膝关节成80~90度角,此时膝关节还需要负担使身体运动起来的额外重力。如果频繁、长期和过度地爬山、爬楼,会造成关节磨损,加重骨关节炎症状。因此,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骨关节炎,建议尽量少进行爬山、爬楼等运动。

误区2:吃中药能治愈骨关节炎和关节痛?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包括遗传、代谢、生化和生物力学综合作用。骨关节炎是不断进展的疾病,会引起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畸形,甚至造成残疾。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完全治愈骨关节炎,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抑制炎症、控制疾病进展、保护关节⑤⑥。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是目前骨关节炎最常用的有效药物⑥。中医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症状,缓解关节僵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推拿、针灸、中药⑦。为了您的 健康 ,建议您不要自行随意使用中药或西药,而是咨询医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药物。

误区3:骨关节炎可能是缺钙,补钙就行?

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状态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与是否补钙没有直接的关系。骨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常人,炎症因子水平越高,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损伤也越厉害⑧⑨。炎症反应会使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升高,出现病情进展的风险也更高 ⑩。

既然骨关节炎不是缺钙惹的祸,那还要补钙吗?当人步入老年,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形成,而且饮食摄入的钙降低、体内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也比年轻时降低。为了减少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丢失,需要加强钙的补充。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补钙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⑪。因此,骨关节炎患者如果有合并骨质疏松,建议在专业镇痛抗炎(例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保护关节的治疗基础上,可以适当补钙,具体补钙剂型与剂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另外,骨关节炎患者还可以选用氨基葡萄糖,防止软骨退化⑤。

误区4:大量运动能“磨“掉骨刺?

骨刺,就是医学上经常提到的骨质增生,多见于膝关节和跟骨。

功能锻炼可保证肌肉和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旺盛,有足够的能量来源和贮备,加快代谢产物的排出,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可以防止粘连和肌肉萎缩,还可使周围的软组织尽快地适应骨刺引起的局部刺激,从而减少疼痛。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长期过度的运动,长期过度的运动会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从而加重骨刺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锻炼应适度、适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⑫。

误区5:打太极能修身养性,锻炼关节?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很受欢迎的健身项目,既可以健身,又可以调心养性,无论对于脏腑经络还是筋骨肌肉都非常有益。然而,对于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打太极拳却需要谨慎,因为长时间半蹲打太极拳会造成膝关节疼痛,并造成髌股关节承受过度负荷。因此,如果您有膝关节疾病,特别是髌股关节疾病,建议不要练习太极拳,改成其他运动类型,包括游泳或蹬车等。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并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膝关节控制练习 ⑬。

误区6:得了骨关节炎以后不能运动?

正确的适当的锻炼,可以预防、延缓和减慢骨关节炎的进程。骨关节炎患者 体育 锻炼要选择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方法,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可酌情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等关节负荷较轻的运动,以及不负重关节的屈伸活动。也可以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或者其他辅助设施来辅助关节运动 ①。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或不恰当的运动会加重膝关节的症状,使其恶化⑭。因此,建议您咨询医生或康复师正确的运动方式。

参考文献:

①陈峥嵘, 阎作勤, 黄煌渊. 骨关节炎治疗4大误区. 家庭医药. 2006(2):36-39.

②刘琦,马艳主编.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社区和居家康复训练指导手册.华中 科技 大学出版社2012,9:86-7.

③Stewart TD, et al. Basic biomechanics of human joints: Hips, knees and the spine. Current Orthopaedics 2006;20:23-31.

④郑晓芬.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1(20):3255-3262.

⑤陈百成. 骨关节炎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P396.

⑥林华. 全面认识和重视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干预. 中华内科杂志 2019;58(10):709-712.

⑦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 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2018 年版).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124-130.

⑧Levinger I,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11;63(5):1343-8.

⑨Vangsness CT Jr, et al. Bull NYU Hosp Jt Dis. 2011;69(2):122-7.

⑩Attur M,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11;63(7):1908-17.

⑪肖建德, 阎德文主编. 实用骨质疏松学(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P9-10.

⑫郭剑华. 合理运动带走骨刺. 家庭医药 2011;4:62-63.

⑬侯来永, 等. 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调查研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32(5):554-559.

⑭宋校能, 等. 运动防治膝骨关节炎的关键因素及注意事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4(2):289-29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