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大电影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4 20:15:47

大电影杂志

目前的好的电影杂志不太多 较好的 《看电影》 (老牌子了) 《大象电影》 《新电影》《环球荧屏》 《大电影》 强力推荐 《影响》 这是新出的一个电影杂志 是复刊 曾经出过 后来因为不景气 停刊了 但去年11月 又重新问世 到现在 出了四本 期期精彩 原来买《看电影》现在只买《影响》了!到现在只出了四本 市面上 ⊙⊙非常不好买到⊙⊙ 但我觉得非常好 装帧精美 中外兼顾 四期全部入手! 定价 16元

电影杂志有很多啊《电影世界》、《大众电影》、《看电影》、《环球银幕》等都是很适合的杂志,你可以登陆网站里面的影视娱乐类别中查看!

电影杂志大片

余男曾经出演过战狼,上海王2以及排爆手等作品,尤其她所出演的战狼,非常的英姿飒爽。

《第一头牛》,《安尼特》,《记忆》,《法兰西》,《南法撩妹记》,这几部影片都上榜了。

《湄公河行动》

1. U兔:8分

可能是第一次在院线看到大陆制作的真正的动作大片。看得出刻意忽略了破案的过程而突出几场重头动作戏,但主线清晰明了。剪辑干净利落,很多动作场面非常有想象力,哪怕追车也追出新意,也把当地环境特点发挥出来。文戏弱,台词像小学生写作文,所以能动手的事还是少说点吧。

2. 风间隼:7分

影评人。

林超贤执行得不错,特别是拳脚打斗部分,事实证明以董玮为代表的这些香港武术指导或许风格不够领先,融合各种风格的能力还是第一流的。论内容,算是中国警匪片的一大突破:孤单英雄、钓鱼执法、公共场合大搞枪战爆破……只要发生在国外。其实我更希望在中国电影里看到除了反恐、扫毒、保护侨民之外的普世价值。这是个很适合做文化研究的文本,跟《我的战争》一样,里面没有一个正面的当地人角色,值得深思。

3. 胡续冬:7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开头结尾囧到爆,主体部分相当好看,节奏的干练程度、动作场面的视觉效果、复杂环境的空间代入感都很不错,氛围和行动之间的张力也营造得大有进步。但是前后的政治任务戏与主体部分的画风分裂实在是太过明显,这种内在分裂实际上弄巧成拙般地把国家话语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

4. 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主旋律与犯罪类型结合,北京的部分稍微有点怪,但是回到金三角状态还是很好的,动作戏简单明快,尤其前几场动作戏很出色。导演全力展示过度火爆的动作场面,飞机、快艇、重武器都用到了,很直男的电影,不过后面有点拖,略遗憾。

5. 大奇特:7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林超贤这回动作戏朝拷贝使劲,简洁明了、酣畅淋漓;文戏学帕迪里亚,把金三角拍出了里约的神采。在审查制度的约束下,妥协得也有分寸,懂得用动作戏扬长避短。为一贯老气横秋的红色主旋律注入了新鲜的荷尔蒙血液,首尾可以忽视。

6. 悉尼卡通:6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看这片感觉像是你本来是打算吃兰州牛肉面,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碗台湾牛肉面,你本想质疑,却发现里头牛肉塞得比面还多,满嘴塞的都是牛肉也就不好意思说啥了。作为真实案件改编作,能拍出来就很不容易。尽管全片在办案逻辑、国际分工、人物塑造、抒情及幽默场面等充斥着大量难以忽略的问题,但考虑到真实改编这个大前提,以及可以想象的在这个题材上要面对的各方面困难,我相信这并不是能力与态度的问题,而是无可奈何下的权宜之计。不过也因此,使本片从可能的纪实侦破向直接滑落为单纯的动作向——从成片来看,还是类似《天使行动》系列、《皇家师姐》系列等八九十年代港产动作片的路数,对,就是当年录像厅门口写着「最新火爆枪战巨片」的那种,一旦进入了这种类型场域,看起来就顺眼多了。动作场面的拍摄方式上,充分借鉴了西片追求大、全、爆的方式,用海量奇观平推,倒不太像彼时港片追求奇诡技巧,设计上固然有些粗放,不过比起迈克尔·贝,还是要用心不少。相较题材带来的期待,会有遗憾,但牛肉这么多,绝对管饱。

7. 徐元:6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很夹生又血腥的主旋律,即使所谓出色的动作戏,窃以为也只有商场一役算得上精彩,而文戏基本都会让人犯尴尬。不过,娃娃兵在商场里恶狠狠开枪那一节,倒是有一种在中国电影别开生面的刺激。

8. 妖灵妖:6分

徐克已经给港片导演如何拍主旋律电影做了示范,相比之下林超贤的这部则基本无法进行陆港各自表述,所以影片里最后残存的那一丁点香港意识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9. 汽车大师:6分

电影撰稿人。

作为国产类型片,动作场景的野心之大难得一见,很值得鼓励。三场大戏涵盖了各种元素,怎奈制作和细节上的不讲究如鲠在喉,始终差那么一两口气。

10. 独孤岛主:6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彻底主旋律化的动作传奇,单场戏很棒,桥段连接属于完成任务。

11. 王昕:5分

电影研究者。

影片成功地营造了异样的金三角空间(虽然被切割得非常零碎),对吸毒用枪孩子的展现触目惊心,打斗与枪战的调度也颇可称道。然而这种依靠科技和训练进行的碾压式强攻,让依靠外交与当地情报网进行的筹划在影片结构里失去了应有的重要性,金三角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在激战的宣泄里被掩埋了。更重要的是这场四国联合行动丧失了它的多国维度,仿佛成了中国警方/军队的一次单独行动。伴随中国的崛起,我们不但赎回了历史,还获得了更多的空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拍摄美式大片的翻版(翻版他们压倒性的火力装备、英雄主义和对他国秩序的无视)?那种依靠单边强力维护的正义,是否是我们渴望的未来图景?

12. 石川:5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制片人,策展人。

按国产警匪动作片的标准还算不错,但武戏强,文戏弱。本来开场格局宏大,从多国政府跨地合作切入,但建立联合指挥部以后多国线突然消失,又回到了中国缉毒警单方面跨境追凶,这样湄公河、金三角就成了一个单纯的故事发生地,没法从跨国合作阵营内部展开戏剧冲突,剧情线就单薄了。估计是创作上约束比较大。几场武戏都拍得挺有范儿,从市场、购物中心、丛林、营地、天上、水里一路打过来,场面火爆,节奏紧张。但武戏密度大,刻画人物就显粗枝大叶,除了彭于晏演的角色还算丰满,其他正反人物的面目都不清晰。难怪有人说唯有彭于晏才是林超贤的真爱。

13. magasa:5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本档期最有可看性的一部电影。我其实挺支持林超贤的,合格的香港行活导演,很少掉链子,打打杀杀交足功课。本片应该和《战狼》一起比较,都是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尝试,因为本片导演是香港人,主旋律的比重被尽量抑制了。问题主要出在故事讲得太乱,编的痕迹太重,有些地方明显不合理,且不连贯通畅,因为真实的湄公河行动其实和电影里的情况相差太远,并没有那么多中国公安到异国执法。

14.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跟张涵予主演的《智取威虎山》有太多相近之处,最关键的是都有一种讨大众喜欢的粗暴,然后才是强行上涌的热血。应该说,拍得很卖力,但人物塑造上很乏力。尤其是彭于晏一角,明明可以深入去,但还是浪费掉了。而童子军的描写,太过潦草。当然,图个热闹,本片也未为不可,但还是死板了一些。

15. 吴李冰:5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宣传的味道浓了点。调子太正。叙事方面悬念设计不足,纯粹靠没完没了的轰炸和射击炮制大场面。人物太扁平。

1.合作联系邮箱: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往期精彩内容

156本书 156部经典电影 全面专业的解读 电影书中的“CC收藏” 《BFI经典电影细读》

点击阅读原文

或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供

七五折 购买通道

《电影手册》2021年十佳片单中包括了:《第一头牛》、《安妮特》、《记忆》、《驾驶我的车》、《法兰西》、《法兰西派》、《南法撩妹记》、《女孩和蜘蛛》、《算牌人》、《圣母》。这些影片负责执导的导演有来自日本、泰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作品的题材和类型都不尽相同,通过《电影手册》这本杂志,我们能挖掘很多国际上颇具水平的好作品。

每每临近年末之际,各大电影媒体都会就一年内上映的电影选择出自己的最佳榜单,《电影手册》是一本来自法国的电影杂志,国内知道这本杂志的人甚少,但是这本杂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你喜欢看国际大片,就可以看看这本杂志评选出来的优秀电影。

一、世界级权威性影评杂志

《电影手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权威性,作为一本专门负责评选优秀电影的杂志,它是由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一手创办的,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电影手册》中一共设有三个栏目,分别是“作者研究”、“导演访谈”、“影片分析”,每年都会对不同的民族国家电影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每部电影包含的人文内涵。该杂志知道今天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创办模式,致力于为大众做出最公平、公正的评判。

二、众多导演作品优秀至极

在入选的十佳名单之中,有几位导演很受大众的喜爱,比如负责执导《第一头牛》的美国独立女导演凯丽·莱卡特和负责执导《安妮特》的法国鬼才导演莱奥·卡拉克斯。他们很懂得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之中融入个人想法,将自己的情感夹杂在其中,让电影作品产生了灵魂。

《电影手册》中能够上榜的作品每一部都很精彩,推荐给大家去观看。

大家电影杂志

<看电影>这个本人看过一段时间...感觉不适太好..<电影世界>本人也看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吧...本人现在看的杂志...感觉不错..不过主要是介绍DVD的...其实主要看你自己的喜好...我只给你推荐这三本啦~~

《环球影视》相当好的电影杂志,就是有点贵,但值得,有收藏价值!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电影》,小编有写的有的东西很有思想。《环球荧幕》也比较好,比较全。

我个人认为是最权威应当是《大众电影》 最好应该是《看电影》,其次是《电影世界》 !

大众电影杂志pdf

国家级影刊《大众电影》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电影刊物,也是建国后至今所有影刊的佼佼者。它刊龄最长、发行量最大、读者群最多,名扬海内外,风靡七十年。

大众电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期刊,上面讲述的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电影,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电影人才可以上去的,所以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

1956年,苏联影片《牛虻》在中国上映,再次掀起了“牛虻热”。 北京开始放映外国原版影片 《人民日报》1956年4月29日 北京的苏联展览馆电影馆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二十八日开始分别放映苏联原版影片“牛虻”和“忠诚的考验”,以便丰富在北京的国际友人的文艺生活,同时使北京的观众更早地欣赏到外国的影片。 今后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将陆续放映外国的原版影片。最近放映的将有苏联影片“第十二夜”,英国影片“哈姆雷特”,法国影片“没有留下地址”,意大利影片“橄榄树下无和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片“魔鬼集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影片“世界之心”等。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该期相当于《牛虻》专刊,相关文章(4篇文章、一篇献诗和两篇刊内资料)占了杂志一半的篇幅。封底为该电影剧照。李希凡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4页 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曾经广泛地影响过苏联的几代青年,鼓舞过像保尔·柯察金和卓娅那样的无产阶级英雄进行革命的战斗。这本小说译成中文后,对于我国青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根据这一小说改编摄制的苏联影片《牛虻》就要和.我国观众见面了。.它在不损害原著的原则下,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现了这个英雄人物的革命品质。在影片里,许多与表现牛虻性格本质相游离的情节被删除了。这样,也就使得牛虻的性格更加突出和鲜明了,它很有助于青年同志对于牛虻性格的进一步理解。 牛虻生活的历史时代,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正被奥地利所占领,“并 且他还执行着欧洲君主联盟的卑鄙的意志。”而教会也是奥大利的凶恶的同盟者,对意大利人民和青年进行极恶劣的精神毒害和间谍活动,他们勾结起来迫害意大利的爱国志士。意大利的人民和青年,不能忍受这种残酷的压迫,反抗的烈火在意大利国土上猛烈地燃烧着。人民和奥大利统治者和教会的冲突日益尖锐起来,许多爱国的宗教徒,后来都变成严峻的无神论者,牛虻就正是这样一个由幼稚无知、虔信宗教,渐渐成长为勇敢刚毅,背弃宗教,严峻得近于冷酷的革命者的典型人物。 有些青年同志读过小说“牛虻”以后,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 牛虻这样冷酷呢?彷佛他对什么人都有着强烈的仇恨? 我们想解决这个疑问,必须和他早年的生活遭遇联系起来看。年轻的亚瑟还在宗教徒的年代,就热爱他的祖国,向往于革命事业,“准备为未来的共和国而死”。可是,教会和神父的欺,却险些毁灭他的理想,因此,他对任何虚伪和欺,都燃烧着强烈的憎恨。影片更集中地表现了牛虻的这个性格本质。 十三年的革命斗争经历,使他远远地超过了他过去参加过的青年意大利党人,更进一步地接近了人民,参加了人民的起义粗织,因而,也更加体会到,在奥地利占领下,人民是陷在怎样的水深火热里面。所以当他面对着那些大小资产阶极空谈家们的时候,当他听到那些优闲的老爷们,在“沙龙”客厅里,侈谈“号召人民为物质幸福而斗争,那只会助长自私自利”的鬼话时,牛虻正以辛辣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的伪善面孔。牛虻不是对什么人都恨,他爱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朋友,人民很相信他,跟着他走。 ” 对人民无限的爱,对敌人强烈的恨,这就是牛虻英雄性格的本质。 在牛虻性格里发展着的、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品质,是他的革命精神。牛虻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热情、大胆和无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和保尔.柯察金一样,这个前辈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理上被残酷现实完全压碎了的牛虻,仍然燃烧着革命热情的火焰,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着生理上的痛苦,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正象他自己所说的: “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才活着的!” 他的铁的誓言都实现任行动里。英雄的牛虻,经受着战斗的考验,怀着民族解放的必胜信念。在法庭上、在监狱里、在刑场上,他都表现出革命者的高贵品质。在受刑时的几个镜头里,这种革命的毅力表现得更加顽强和突出。在就义场面上从牛虻性格中喷射出来的革命的火焰,强烈地映照着创子手们的卑微和渺小。 但是,像小说一样,影片对于牛虻的精神面貌,也没有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法,而是相当其实的表现了牛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牛虻是深深地爱着他的生父蒙泰尼里的。从影片的许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和蒙泰尼里展开斗争的时候一一在影片里这个斗争集中得特别尖锐,在他的内心也经受着剧烈的思想感情的斗争。第一次当他在广场上揭露蒙秦尼里的虚伪后,他自己也受了强烈的刺激并因而病倒。他的被捕,也是由于蒙泰尼里的拦阻,最后,他甚至幻想过争取蒙泰尼里。他向蒙泰尼里说: “爸爸,你跟我们走吧,难道你具不愿意让自由的曙光照到意大利的上空么?”“怎么你不能理解你那个天主,这是旧时代的灰尘。这个世界是个完全错误的世界。脱掉你的袈裟,跟我们走吧!” 可是,当他明白蒙泰尼里不能和他走同一条道路时,他的刚毅的革命品质,立刻就战胜了违反革命利益的私情。坚决地向蒙泰尼里宣布:“我决不接受神父的恩赐”,“你要我,或者是上帝”。牛虻这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坚强的忍受一切考验的力量,正是使得保尔·柯察金和卓娅以及许许多多青年热爱他的原因。 有人认为,“牛虻”虽然有可取之处,可究竟带有许多盲动主义的色彩,不足以为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青年仿效,这是一种不妥当的论调。尽管牛虻所参加的革命,和我们的革命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差异,他所采取的革命策略,也是完全和我们无缘的。但是,正像保尔.柯察金所说:“就牛虻的本质,就他的强毅,他那种忍受考验的无限力量,以及那种能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的典型而言,我是赞成的。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称毫不能与全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的典型。”而这一切,也正是值得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学习的。 陈安京,《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8-9页 澎湃的海洋,狂啸的海浪冲击着礁石。一群意大利革命志士,在异乡的国土上:深深地怀念着祖国,他们了望着惨遭奥地利统治者蹂躏的国土,遥遥地向祖国默誓:“朋友们,那儿是我们的祖国!透过狂风暴雨,透过迫害烈士们的枪声、一我听到我们祖国痛苦的声音.....她的光荣和力量,被粉碎,被剥夺了,并且她还执行着欧洲君主联盟的卑鄙意志——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意大利!”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是这样的动荡不安,大学生亚瑟(后来的牛虻)就在这充满了艰难和斗争的岁月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那时他还是一个非常纯真、幼稚的年轻人,他虔诚的信奉着天主教,从神学院院长蒙泰尼里那里得到唯一的“温暖”。亚瑟参加了当时的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党”,但幼稚的心灵并没有就此脱离开教会的束缚,在他看来,革命和教会二者是可以分开的,互不相干,以至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为这个问题和另一位革命同志波拉发生了争执。可是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天真的幻想:在蒙泰尼里调走不久以后,继任的神学院院长卡尔狄,乘他在忏悔的时候,取了青年意大利党党内的秘密,于是亚瑟和波拉一起被捕了。在监狱中,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就是那个披着宗教外衣的间谍卡尔狄出卖了他,他开始认识到教会、神父的其正面目。 敌人的卑鄙目的达到以后,牛虻被释放了,可是他内心的痛苦并未就此消除,特别是爱人琼玛对他的误会,更加深了他对错误的内疚。回到家里,他又从嫂子那里知道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原来蒙泰尼里就是他的亲生父亲,而这位伪善的神父却一直欺着他。这时,教会的尊严已经在他联子里彻底破产,他悲愤交集,怀着盛怒的心情,砸碎了那象征着圣父的十字架。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写了一封自绝信:“蒙泰尼里主教,到河里去寻找我的尸体,”从此,蒙泰尼里主教便以为亚瑟真的死了。十三年以后,牛虻以一个久经战斗考验、满脸伤痕的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战士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这个刚毅、严峻的人身上,再也找不到丝亳亚瑟年轻时的影子,他在残酷的斗争中,在烈士们鲜血的滋养下成长了。这时,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象一颗有力的子弹一样,致命地打击着敌人。当奥地利的将军们正鼓吹着“只有奥地利帝国,才能给意大利带来自由”时,人民的手上却在念着这样的传单: “意大利的自由,和奥地利帝国的关系,就像俗语所说的是水火不相容,”多有力的反击啊!它以像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激动和鼓舞着群众,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斗争。传单的作者是谁呢?牛虻。 这时,波拉夫人(即牛虻年青时的爱人琼玛)和马梯尼成了佛罗伦斯城青年意大利党的中心人物。由于受了自由主义政客格拉西尼的影响,青年意大利党人的斗争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发传单上。牛虻以一个假装的外国人的身份,指出了这种做法的错误,当他们要牛虻帮助发传单时,他说:“...你们的人民,他们急需的不是传单,是行动。” 当牛虻因为旧病复发躺在琼玛家里的时候,琼玛已经开始认出了这个牛虻就是十三年前她所爱的亚瑟。但是,牛虻再不愿唤起往日巨大的痛苦,否认了这一点。在他病体还没有复元,听说起义队伍给打败了,许多人被捕并且被判处死刑时,便立即前往营救。这个非常果断的行动,使刑场上被宣布死刑的不是革命者,而是那些野心勃勃地踏入别人国境的侵略者。 不久,革命者陀姆尼钦诺又布置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当他因照顾牛虻而没有委派任务时,牛虻说:“....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才活着的!” 同时他还特地去邀琼玛也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来,鼓励她离开那些“青年意大利党”的空谈家,指出依靠幻想并不等于行动。琼玛在她的帮助下决定前去参加,并且约好在布列亚盖拉城会面。牛虻答应在这次见面时,把以往的一切情况都告诉琼玛。在布列亚盖拉的广场,人们正接受主教蒙泰尼里的祝福,市集上挤满了人群。牛虻和一群起义者却在商议着行动的步膝,当他们一切都安排安当时,间谍发现了他们,广场四周顿时被封锁起来,牛虻立即命令战友们突围,而自己却为了掩护战友们退却被捕了。 琼玛和友人们布置了一个营救牛虻的计划,想帮助他逃出监狱。牛虻带着重伤锯断了狱窗的铁栏杆,可是当他刚要逃出狱斗时,因为旧病复发,昏倒过去,被卫兵们抓了回去。 蒙泰尼里主教想来“说服”牛虻,可是英雄的心是任何人也不能动摇的。他不但坚定的拒绝了主教的劝说,并且说出自已就是亚瑟,无情地揭露了蒙泰尼里的撒谎与无耻。这时亚瑟还希望蒙泰尼里能够背叛宗教,跟着自己走,但是蒙泰尼里在上帝和牛虻之间终于选则了一条他必然选则的道路:皈依上帝,和革命事业对敌到底。敌人决定将牛虻处以死刑,屠杀者的枪口已对准他的胸膛,而他仍保持着饱满的战斗精神,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无限信心,愤怒地说: ...... 你要记住,当我们的队伍行动的时候,那么大炮就会代替我说话了。” 牛虻最后英勇地牺牲了。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没能见到琼玛,只从牢狱中带出一张纸条,在纸条上说出了他对琼玛永远保持着的爱情,井希望琼玛乐观地为自由战斗下去。 是的,牛虻的爱国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会永远活在人民心里,鼓舞着更多的人们争取意大利的独立解放而奋斗! 张毕来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在小说《牛虻》和现在改编拍制成的同名影片中,牛蛇和神父蒙泰尼里之间的复杂关系,有着非常细致的描写。他们的特殊性格,表现着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 就思想,信仰和生活道路说,牛虻和蒙泰尼里是处于对立的地位的,但是,就感情说,他们之闻的关系却非常不单纯。影片一开始就揭露了这种关系的特征:亚:我跟你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我亲爱的神父!你知道,我在家里很孤独。我不喜欢我的哥哥,尤其是嫂子。我母亲死了之后,你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 蒙:你知道,我在世界上除了你也没有别的人。我把你当作儿子一样!你是我的光明,我心里快乐的源泉。 这时影片上,亚瑟(即以后的牛虻)跪在蒙泰尼里的面前,蒙泰尼里拥抱着亚瑟。可以看出,他们之闻存在着深厚的、不平常的感情联系。 这时候,亚瑟刚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和参加革命活动。就亚瑟这一面说,他参加的革命活动,是以推翻蒙泰尼里实际上拥护着的秩序为目的的;就蒙泰尼里这一面说,他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走着同亚瑟完全敌对的道路。但是,即使这样,当时他们之间并没有引起直接的尖锐的冲突。亚瑟十分敬爱着神父。蒙泰尼里也非常关切亚瑟的生活,在他准备出发去罗马的时候,他还对亚瑟说:“我有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你只要对我说, ‘留下来’一一我就拒绝到罗马去。”可是,后来亚瑟在监牢里发现了新来的神父卡尔狄的告密,他对天主的信仰开始动摇了,实际上是对蒙秦尼里的那套谎话有了认识。 出狱后,嫂子裘丽亚又把他身世的秘密给揭开了。这时,他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里看见了真理:蒙泰尼里并不是一个神圣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而是个虚伪、卑鄙的;而他所代表着的教会也是罪恶的。影片中有一个动人的情景:亚瑟捏着十字架,疑视着,然后沉痛地、毫不可惜地把它扔掉。他对着蒙泰尼里的照片说:“我相信你,就象信天主,但是,你一直在欺我。”这时,亚瑟在思想上同蒙泰尼里完全破裂了,在感情上也.深深地憎恨着厌恶着蒙泰尼里的可耻和虚伪。不过,因为他同蒙泰尼里在私情上有千丝万耧的牵连,在这种感情的改变过程里,他经历着十分剧烈的,深重的痛苦。这正是亚瑟这个人物的性格的具实特征所在。伏尼契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影片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亚瑟所选择的革命道路,正是蒙秦尼里所死命反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亚瑟却又是蒙泰尼里一生里从私人关系上说最亲近的一个人。失去了亚瑟,对于蒙泰尼里,是终身的遗憾。他没有一天能够忘掉这个悲哀。他在教堂里讲话,从耶稣之死忽然沉痛地说起“我亲爱的儿子”“黑暗把他湮没了”的话来,这正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情。当亚瑟面对面地讥讽他,说他哪里会有罪的时候,他说:“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这样说。我要能改变我的过去...但我现在所能奉上给宝座的.....只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后,他发现即将处死的牛虻原来是他的亚瑟的时候,他跪在牛虻面前,沉痛地说:“可怜的孩子,我做过多次梦,见你回来了,可是醒来,周围是空虚....一片黑暗...”他要帮助牛虻逃走。同时,在这里也可以看出牛虻对蒙泰尼里的私人感情也并未完全消失。在这种情景下,这种感情还是回到了牛虻的身,上,他说:“你知道,我是多么想念你啊-我其想能重新再看到你,摸摸你的两支手呵。”他们真诚地拥抱着。牛虻对他说:“爸爸,你跟我们走吧,难道你真不愿意自由的曙光照到意大利的上空么?他要蒙泰尼里任二者之间选择:“你要我,或者是要上帝。自然,很明显,蒙泰尼里反动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选择革命的道路。这个人物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动性也正在这里表现出来。蒙泰尼里却还企图争取牛虻背叛革命倒向教会,这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到这时,牛虻心中所潜藏着的对蒙泰尼里的最后情感都死灭了,他的幻想也再不存在了。牛虻就断然地说:“那么,你就到上校那去吧,告诉他说你完全同意对我处以死刑。”他坚决地拒绝了蒙泰尼里帮助他逃跑的建议:“不,我决不接受神父的恩赐。”他要一个抛掉天主而同他一起革命的父亲,但决不要一个因父子之爱帮他逃跑而在政治上、思想上企图使他叛变的神父。 很显然,牛虻虽然曾经对蒙秦尼里有着深切的敬爱,但是,他的一颗心是献袷革命的,为了革命,他毅然地坚决地同这种私情割断联系。蒙泰尼里也一直对牛虻存着强烈的特殊的父子之情,但他的灵魂是卑鄙和渺小的,为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他可以抛弃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正构成了这两个人物间的鲜明的突出的对比。牛虻是崇高的,伟大的。蒙泰尼里却永远会引起人们的憎恨。 (王再,“对《牛虻》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34-35页,这篇文章我找不到。) 晨光 大众电影 1956 第11期 啊!牛虻,你是多么年青英俊,你是多么纯洁天真。你爱神父是爱得那样纯真,从不怀疑他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你更爱的是真理,是祖国和人民。你拒绝神父对你的询问,为了不对同志们失信。.当残酷的斗争和神父的虚伪撕破了你的幻梦,啊!牛虻,我深深地懂得你年轻而纯洁的心灵是多么苦痛。可是为拯救苦难的祖国而奋斗的那颗心,却永远燃烧不停,我理解你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了你的祖国,离开了你的爱人。十三年的时光,把你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你不像从前那样幼稚,无知,却变得如此老辣、坚强。透过你脸上的疤痕,我们看见你在这些年月里,忍受过多少痛苦和折磨。可是你还是回来了,你为祖国自由而斗争的意志,能经得起任何考验。啊!牛虻,不管在任何时刻里,你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总是如此深沉。 神父不认识你了,可是祖国和人民认识你。他们认识你是他们的好儿子。当着你在酒馆门口开枪送走奥地利的宪兵老爷回天国的时候,人民一眼就认出你是牛虻。这是因为你爱人民,你和人民是息息相关。啊!牛虻,在那样漆黑的夜晚,在那样风暴的夜晚,我看到了你颠跛的双脚,是怎样踏着泥泞的道路,在和敌人进行斗争。为了意大利,你忘掉了自己,你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奔波。你的声音是多么震人心弦哪:....我不能停止为意大利自由的斗争,我就是为了她....活着。” 在你不幸被捕的时候,蒙泰尼里企图用父子的感情,来软化你战士的意志。可是你拒绝了“神父的恩赐”,誓为祖国栖牲。你的声音是那样坚定,你的面孔是那样镇静,你的立场是那样鲜明。最后,你昂然地来到刑场,敌入将用那颗卑鄙的子弹,射进你的胸膛。在这最后的时刻,你用深沉的眼光,了望着祖国的大地。你拒绝了忏悔,你对胜利是那么信心百倍:当我们的队伍行动的时候,大炮就会代替我说话! 啊,牛虻,我爱你。你为意大利而生,你为意大利而死。你为意大利贡献了宝贵的生命。你和意大利共同忍受了灾难和不幸,你也和意大利永远长存,永恒的活在人民心中。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小说《牛虻》的中译本出版后,曾受到我国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我国读者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在苏联,这部小说也是极受欢迎的,它出版了七十四次,被译成十八种民族的文字,出版总册数超过两百万册。远在一八九八年时,就在这本小说在英国出版的第二年,俄国就巳经出版这部小说的俄译本了。 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位有才能的作家,在英国竟没有关于伏尼契的书籍和文件,甚至在无所不包的大英百科全书中也没有一行字提到伏尼契。她的书在一八九七年出版后,也就一直没有再版。 根据很少的资料,知道伏尼契于一八六四年生在一个英国学者的家里。他父亲的名字是乔治·蒲尔。 伏尼契贫在柏林音乐学院念过书,接着又在柏林大学斯拉夫语言系听课。 有一个时期,她又在意大利求学,后来她嫁给了从沙皇的流刑中逃出来的波兰人伏尼契。在她的青年时代,曾经到过彼得堡,在那里,她和俄国的革命团体有过接触。 伏尼契住在伦敦的时候,加入了俄国逃亡者的组织。一八九一年,她是援助政治逃亡者基金会和自由俄国报刊基金会的祖织者之一。同时她还常常和意大利政治流亡者见面。当时,这些流亡者是和玛志尼和加里波的一起为意大利而斗争的。 伏尼契除翻译出版过俄国作家的作品外,继小说《牛虻》后,还写了小说<捷克·莱蒙得》(一九OO年),《奥里维雅·拉担》(一九O四年)和《断绝了的交谊》 (一九一0年)。在《断绝了的交谊》这本小说中,作者又讲到自已过去的主人公,描写牛虻在南美洲流亡的情形。在一九四五年,又出版了<脱下自己的靴子吧》,小说的主人公是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 二十一年前,在伏尼契的丈夫死后过了几年,她便迁到美国侨居。 如今,伏尼契已是九十一岁的高龄了。 去年,苏联记者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会在纽约会见了这位可敬的、白发苍苍的女作家。他们会向伏尼契问起如何创造亚瑟这一英雄形象的,她这样回答:“...对于一个作家,要向别人说出他创造的形象和写作的过程是很困难的....”她还说:“年青时,住在巴黎。有一次,我在鲁弗尔宫博物馆看到一幅十六世纪意大利少年的画象。这幅画,我很喜欢。亚瑟的外表特征,我就是从这幅画上取来的。” 当苏联的代表们告诉伏尼契,《牛虻》在苏联如何受到欢迎,并且已把小说拍成电影时,她非常感动地说:“谢谢,谢谢!” (本刊资料) (《大众电影》,1956年第11期 的另一篇资料《他们找到了幸福》文找不到,但找了一个类似的报道。) 杨秀实 1985年《电影评介》 苏联著名表流艺术家 斯特里仁诺夫苏联影片《白夜》复映了,扮演幻想家的斯特里仁诺夫是我国观众熟悉的苏联演员。他主演的影片《牛虻》曾多次在我国上映。在影片《牛虻》中,他以生动、细腻的演技表演了一个天真幼推的青年成长为勇敢刚毅的革命者的过程,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斯特里仁诺夫是苏联著名影、视、剧三栖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牛虻》(1955)是他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成名之作。1956年,斯特里仁诺夫主演了影片《第四十一》他扮演的白匪中尉郭沃鲁哈·奥特罗克被红军俘虏。击毙了四十个敌人的红军女战主马柳特卡乘船押送他去司令部,途中遇到风暴。他们俩被海浪推上了个孤岛,马柳特卡救活了昏迷不醒的白匪中剧,并对他产生了爱情。但是有一天,海面上出现了敌船,白匪中尉欣落若狂地向敌船奔去,马柳特卡开枪打死了他——第四十一个敌人。斯特里仁诺夫把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刻划得惟妙惟肖,从而在苏联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赞誉,1957年在第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影片《第四十一》荣获特别奖。法国观众称斯特里仁诺夫为“俄罗斯的钱拉·菲利浦”。 此后,斯特里仁诺夫主演了一系列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上尉的女儿》(根据普希金的著作改编),《白夜》《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改编,《北方的故事》(根据帕乌斯托夫的著作改编),《黑桃皇后》《根据柴可夫斯基的歌剧改编),《决斗》(根据契诃夫的著作改编),等。在这些影片中,斯特里仁诺夫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精神,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斯特里仁诺夫不仅善于扮演形形色色的古典人物,而且把影片《生命在你手中》中的苏联军官杜金,《点名》中的宇航员鲍罗金等现代人物形象表演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此外,斯特里仁诺夫参加拍摄的影片还有:《墨西哥人》、《三姊妹》、《第三次青春》(苏、法合拍)等、影片《三海旅行记》于50年代在我国上映过,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的俄国古代旅行家阿法纳西的形象受到观众的赞赏。 苏联著名女演员斯特里仁诺娃 凡是着过苏联影片《牛虻》的观众,都久久不会忘记牛虻青年时代的女友琼玛的动人形象。它是苏联著名女演员斯特里仁诺娃创造的。斯特里仁诺娃在孩提时代就爱上了戏剧艺术,中学毕业后,她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当了舞台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表演天才被莫斯科戏剧学校的领导发现,于是她进入了戏剧学校。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她成了一名戏剧演员。 1950年斯特里仁诺娃涉足影坛,在影片《丰收的夏天》中扮演了奥克莎娜、接着,她拍摄了影片《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饰将军夫人乌斯科娃)。 1956年,她主演了影片《牛虻》。在与饰男主角的斯特里仁诺夫合作拍片时期产生了爱情,影片拍成后,他们结为伉俪,从此女方按苏联习惯姓了男方的,这就是斯特里仁诺娃这个姓的来由。 1959年斯特里仁诺娃与斯特里仁诺夫再次合作,演出了影片《生命在你手中》,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男主人公杜金,斯特里仁诺娃扮演杜金的妻子波丽。此后,斯特里仁诺娃还参加演出过《高空》、《福玛·高尔杰耶夫(根据高尔基的同名著作改编)等影片。

3月6日,中国第一电影杂志品牌《大众电影》在京举办改版及全媒体产品品牌发布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党委书记康健民,《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翟建农、《大众电影》总经理廖敏、杂志新老封面明星史可及陈思诚、诸多产业及媒体嘉宾出席发布会。会上,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启动《大众电影》改版仪式,宣布改版后的《大众电影》全媒体产品将于2014年陆续上线。 《大众电影》品牌改版多媒体产品“点亮生活” 《大众电影》杂志诞生于1950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平面媒体,曾创造过940多万单期发行量的世界纪录,引领一时风尚。顺应蓬勃兴起的电影产业需求,迎合不断变化的大众审美和信息产业巨变,《大众电影》杂志于2014年全新改版上市,这个经典品牌将以全新的定位重回大众视野。 《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建立起涵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营销、定制出版等系列产品和服务,志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传媒品牌。全新改版的《大众电影》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以电影和明星为切入点,展现时尚的生活态度及方式。《大众电影》总经理廖敏女士介绍说,全新改版的《大众电影》杂志,独家深入的内容引发诸多媒体转载,获得读者和市场的全面认可。经过3个月的运营推广,《大众电影》已经成为发行量第一的电影杂志。杂志预计于4月开始全面进驻万达院线,发行量和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旗下iPad版电子杂志、万影网()、移动互联产品也将陆续面世。创办六十四年来,《大众电影》全程见证中国电影发展,许多电影人对《大众电影》都有着特别的感情。发布会上,赵薇、黄晓明、甄子丹、梁家辉、斯琴高娃、张涵予、佟大为等众多明星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大众电影》改版的祝福;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高层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乐视影业总裁张昭、等业内人士对《大众电影》品牌的改版发布也非常关注,希望《大众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媒体的品牌代表在电影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大众电影》改版前后两期经典封面嘉宾,史可与陈思诚 更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大众电影》的看法。史可说《大众电影》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能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种荣誉。陈思诚表示,《大众电影》这个媒体品牌在电影市场和媒体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做到了与时俱进,让许多电影人和电影观众能真正的互动、沟通。 发布会最后,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 与所有出席发布会的电影人共同启动了《大众电影》的品牌改版仪式,预示着这一专业电影媒体品牌,将继续传承经典,点亮生活。

大众电影杂志1990

截至2021年,大众电影杂志还有。

《大众电影》是创办于1950年6月的电影杂志,80年代单期947 万册印量保持了电影杂志一期销售量最高的世界纪录。

2014 年《大众电影》杂志携手万达集团全新改版,秉承“电影点亮生活”的宗旨和有料、有趣、有品的编辑风格,《大众电影》以普及电影文化、推动电影发展、引领电影生活为使命,将建立起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电影推广及会务在内的系列产品和服务。

《大众电影》特点

《大众电影》以“新片评介”、“电影观赏”、“问题讨论”、“电影人物”、“国内外影讯”、“电影史话”等栏目最受读者喜爱,对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了解电影的过去和现状,新片拍摄动向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银幕上下”、“读者论坛”、“影院人语”等栏目密切了读者、观众与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从1962年起,每年举办电影百花奖,是群众性最为广泛的读者评奖活动。

《大众电影》1979年第一期(复刊号)是粉碎“四人帮”后《大众电影》复刊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杨丽坤的公开信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1980年《大众电影》第二期该项期封面李仁堂在影片《泪痕》中扮演朱克实,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电影文汇奖最佳男主角奖。《泪痕》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彩色故事影片,于1979年春节公演。该片描写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朱克实针对县里存在的严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问题,顶住“四人帮”余党设置的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的艰难过程。影片以“疯女人”孔妮娜为主线,围绕着被迫害致死的前县委书记的历史疑案,以及现实中大干快上、劳民伤财的“土石岭工程”,把七十年代末期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工作浓缩到了一个基层县,是当时拨乱反正题材影片的代表作品。198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该期封面取自影片《归心似箭》剧照。下方是斯琴高娃,扮演剧中山民玉贞。《归心似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1939冬,抗联连长魏得胜在激战中负伤与战友失散,并被捕。他设法逃出,并到金矿干活,伺机找部队。后又被日寇抓获到煤矿做苦工。魏再次逃出,被山民玉贞所救。两人产生了感情,但为了抗日魏得胜毅然告别玉贞。踏上了归队的路。1980年《大众电影》第四期该期封面女郎程晓英,在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樱》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较为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含蓄多情,内心丰富的日本知识妇女形象。1980年《大众电影》第五期该期封面女郎张瑜,在《庐山恋》中扮演女一号周筠。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期该项期封面女郎邵慧芳,在影片《幽灵》中扮演女主角夏征兰。1980年《幽灵》轰动了影坛,影片的女主角夏征兰是由邵慧芳扮演的。邵慧芳身材高佻,紧身的喇叭裤穿在她身上,衬托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不夸张地说,在没有服装模特的80年代初,邵慧芳首先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幽灵》中女主角是一个文革期间被迫害的芭蕾舞女演员,邵慧芳以她纯熟的肢体语言和茫然哀怨的眼神,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角色特有的外貌。这个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演员的气质与外貌和角色的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非邵慧芳莫属。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该封面取自影片《苦恋》一张剧照。从这张剧照上我们看到了演员黄梅莹年轻的面孔。民众谁也没有看过《苦恋》。因为该片当时在中南海遭禁。《苦恋》的剧本由白桦创作,剧本写了归侨画家凌晨光的遭遇。在美洲的某个国家,凌晨光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文革”开始,凌晨光一家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女儿星星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此后,凌晨光被迫逃亡,藏身芦苇荡,成为一个靠吃生鱼、老鼠生活的荒原野人。剧终时,雪停天晴,文革刚结束,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尸体就是那个问号的点。电影基调沉郁,画面反复出现大雁在天空写成人字,从开头贯穿到晨光的死去,像“电影诗”一样含蓄、隽永。电影圈内人士普遍看好,所以当时的《大众电影》在封面重点推荐。1980年《大众电影》第十二期该期封面女郎高英,在影片《燕归来》中扮演女主角路燕。1980年的影片《燕归来》,是一部描写右派的故事片,影片虽然是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的有悲剧色彩的电影,但电影拍摄的很美,一经上映,立刻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作为影片的女主角,高英的表演自然、流畅、深沉、细腻,把一个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达到了高英表演生涯的新的高峰。男演员达式常,因成功出演主角林汉华这个角色,一举获得了1981年百花奖的最男演员奖。1981年《大众电影》第十一期封面人物——白杨(影片《祝福》剧照)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1956年主演的影片《祝福》,1957年获第十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1984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潘虹(影片《寒夜》剧照)《寒夜》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在大学教书的汪文宣带全家逃到陪都重庆,靠当小职员的微薄收入供养家庭。妻子曾树生(潘虹饰)不甘于这样的清贫生活,主动出去做“交际花”来贴补家用,但最终受不了汪母的冷嘲热讽而离家出走。抗战胜利后,曾树生回到家中,丈夫却已经不幸病故。1984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攀登1984年10月是令人难忘的。国庆当天,北京举行了隆重的35周年庆祝仪式,我和我的同学们训练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能在国庆之夜到广场去表演集体舞。而这一期的《大众电影》也破天荒地将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刊登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青年演员照片。1987年《大众电影》第一期封面人物——宋佳宋佳,1962年生于山东青岛。 198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荣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3年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戏剧, 1998年正式回国重返演艺圈,成功塑造了电视剧《嫂娘》中张敏的角色。获第二十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神农奖”。1987年《大众电影》第五期封面人物——张晓敏张晓敏,1963年9月13日生,北京人。198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非常大总统》是张晓敏表演最为突出的一部影片,她在该片中饰演国母宋庆龄,她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从一个眼神,一个运作等细枝末节上与宋庆龄靠拢,影片上映后,观众居然认定了张晓敏就是宋庆龄,在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四项表演奖有三项被影片《芙蓉镇》夺去,唯独最佳女配角奖落在了张晓敏的头上,张晓敏凭实力击败了在《芙蓉镇》中有上乘表演且夺魁呼声很高的两位女配角,这在当时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张晓敏去了美国。1989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钟楚红1986年—1989年钟楚红主演影片《秋天的童话》(1987)、《月亮·星星·太阳》(1988)、《流金岁月》(1989)、《伴我闯天涯》(1989)。1989年《大众电影》第四期封面人物——盖丽丽盖丽丽,1967年10月4日出生,山东青岛人。1986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影片《瀚海潮》(1985)是盖丽丽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影片,随后,她分别在《金鸳鸯》、《老少爷们》、《断喉剑》、《滴血黄昏》、《天朝国库之谜》、《天出血》、《山神》、《月落玉长河》等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1989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陈冲陈冲1981年赴美留学。只身勇闯好莱坞,出演《大班》(Tai-Pan,1986)、《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1989年《大众电影》第十期封面人物——巩俐巩俐1987年主演《红高粱》,1988年主演《一代妖后》、《代号美洲豹》,1989年主演《古今大战秦俑情》。1990年《大众电影》第三期封面人物——周洁周洁主演的影片《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等使她获得了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的殊荣。1990年《大众电影》第七期封面人物——贾宏声1990年主演电影《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1990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封面人物——张艳丽1990年在电影《龙年警官》中饰演女模特阿玲

单本的没什么价值,成套的挺高好像收藏价格还挺高,尤其80年代初的,那时发行量有限,好多一个单位才有一本,争相借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