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数量管制与税收

发布时间:2024-07-06 19:42:21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数量管制与税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体制和税收制度都进行了部分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会计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 经验 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 财税 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 企业管理 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 会计知识 、 税务知识 、 法律知识 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 教育 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 措施 ,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经验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财税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

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资源采选、加工制造、建筑安装、供水供电、医疗、学校事业单位等多行业经营,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涉及税种多样,业务形势复杂,企业内部关联交易量大,在税务核算及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2010年集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始建立全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之外更多的研究。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 岗位职责 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代理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代理,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 财务管理 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3)坚持社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经过国家专业权威部门组织培训、考试、认证的税务会计师填补了企业此类人才的空白,税务会计师应在推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后续教育及更高等级人才的认证,通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程序认证的专业税务人员弥补国内此项企业专业人才的紧缺。

通过税务会计师的专业人员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税务会计师进行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提高获利能力。企业有序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和企业的纳税成本,建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外部的信任,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不管是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负成本,还是对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目标、完善税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3.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4. 有关税务的毕业论文

5.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找论文应该去CNKI,都是专业论文,可以自己去下载。下载不了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他那里能帮人下载到,推荐一下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摘要: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成本的核算体制。提高房地产成本核算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时加大会计、税收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企业要生存,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改革意识。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探寻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作为现今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各方面,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与核算方面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了改进。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剖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运用流程。最后,该文对中国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进行了思考。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要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1 房地产行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房地产企业规模和项目开发周期的不同,很难按照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开发成本核算,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房地产项目用地一般从几十亩到几千亩不等,属于成片开发,分期进行,产品形态有高层、小高层、公寓、花园洋房、别墅、商业地产等。如何确定开发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以整个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还是分片、分期、分产品类型、单栋楼房为成本核算对象,这些在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2)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不明确。根据成本会计有关知识,属于生产产品直接发生的费用,应直接归集到该产品成本中;属于多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应通过一定程序先归集费用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间接归集到该产品成本中。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安工程费属于直接开发成本,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均属于间接开发成本,需要进行归集和分配。可如何对间接开发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间接开发成本归集何处,按什么标准来分配,没有给予明确的解决方法。(3)任意虚增建安成本。有些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较为健全,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经营管理比较到位,很少有张冠李戴随意调剂成本现象,各项目间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数字相对真实、可靠。在此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反映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随之水涨船高。为了压缩利润额和应考核指标,房地产企业往往在建安成本上下工夫,一般在年末突击虚列并结算工程成本。(4)成本核算周期不明确。产品成本核算一般按月或按生产周期进行,房地产开发产品由于开发周期长,只能按生产周期核算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企业结算出经营利润和应交税金,恰当评价经营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房地产开发工程成本核算周期比较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后即可进行竣工结算,但小区配套设施往往久拖不决或延迟实施,进而影响项目结算。(5)张冠李戴随意调剂成本。房地产企业同一年度会有多个不同项目同时滚动开发,由于各项目所处位置、用途以及取得土地的价格等均不同,使得各项目利润空间也不尽相同,如有的是经济适用房,有的是普通商品房。房地产企业为了偷逃税款或延迟纳税,想方设法压缩各项目当期利润空间,有意将以后项目应摊销的成本提前确认并结转,造成各项目间成本张冠李戴,趁机浑水摸鱼。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成本核算水平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有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照走过去的老路,造成目前有许多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落后,成本核算水平低。(2)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则无可挽回。3 提高房地产成本核算水平的途径(1)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控制成本是促进房地产企业集约经营繁荣我国住房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①严格控制建安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建设工程成本,首先,应从设计开始,因为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设计阶段工作水平的高低,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施工阶段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项目建成投产以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费用,还要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完施工企业后,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工程洽商、材料设备价格和严格审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在施工阶段,还应充分发挥监理对工程造价的作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做好结算审核工作。②拆迁安置费用的控制。在项目立项之后,业主要择优选择队伍及时冻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户口,严格控制分户,减少代征土地,增加城区居民外迁,按政策规定从严掌握征地拆迁各项费用的补偿标准、被迁户安置用房的面积,做好新区开发原有人员的安置工作。③贷款利息的控制。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之一就是银行贷款,很多开发企业用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使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有贷必有还,如何偿还使付出的利息最少,资金成本最低,要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及资金回收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方式分为一次全部偿还和若干次偿还。一次偿还方式对业主的压力过大,只有在资金量很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于同时投资于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实行的是滚动开发,在总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投入资金,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完工收回资金有能力偿还部分贷款,可以选择本金均等偿还办法,以免过多占用资金造成利息损失,把企业资金的利息损失降低到最小。(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会计监督。①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和完善商品房成本核算的规章和制度建设,使成本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促进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商品房开发项目的规模特点等因素,在保证成本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员。每一个房地产项目应由专人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大型项目应设立成本核算工作组专门负责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等主要工作,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有效机制。②加大会计、税收监管力度。财政、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对故意不进行工程决算,不按规定核算收入和成本的房地产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同时提高预收账款、预交税款的比例,促使其及时、正确核算收入成本,切实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强化内部审计,以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效益。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要参与工程决算,全程参与成本核算的监督。

论《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税收毕业论文

税务会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税务会计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到未来十年最急需的是税务人才,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在学生税务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出发,依托唐山学院教研基金项目,对税务会计教学困境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方法的斟酌、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育、校外实训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近年来税制改革频繁,税法更新变化很快,如何在税法政策变化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较高税务实践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目前高校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1.交叉学科性

税务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一门融合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会计,可以说是税务中的会计、会计中的税务。该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税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其中税款的计算和缴纳要遵循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处理要遵循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所涉及会计制度、税法政策更新变化快

基于税务会计交叉学科的特点,该课程既依赖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又以税法政策为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税法政策更新变化快,直接导致了税务会计课程必须不断更新的特点。自1992年国家第一次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到2006年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再到2015年增加三项具体准则以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的相继出台,国家会计制度在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历了数次修订,较之最初的会计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现行税制基本框架和内容主要形成于1994年,近20多年来,又作了多次调整,各税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甚至有些税种变化非常大。尤其是21世纪以来,税制改革步伐加快,2009年1月1日,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2012年开始进行“营改增”试点。国家会计制度的变化和税法政策的不断改革,对税务会计课程内容也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

3.实践操作性强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会计制度和税制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急需熟悉最新会计制度和税法政策,并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纳税业务的税务人才。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税务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税款计算能力、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能力、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能力以及纳税筹划能力。因此,税务会计课程应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优化实践教学,以满足用人单位对税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致使实训教学的组织可操作性不强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但目前税务会计的实训教学却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操作的时间少。按照教学计划,税务会计只有56课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税收基本法规、税款计算、涉税业务会计处理、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筹划等内容。由于学生前期没有学过税法课程,导致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讲授基本法规和计算,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被挤压。二是专门供学生进行税务会计实训操作的实训教材质量不高。由于税法政策变化、更新很快,正式出版的实训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政策法规的变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新旧政策的不同而盲目、随意使用。三是税务会计的实训软件少。由于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比,在课时以及已有的基础设备条件上相对落后,缺少电子报税、税务管理等实训软件,教学与课内实践还未能有机融为一体,导致学生税法理论掌握不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差、实践训练不够全面,无法适应工作要求。

2.实践教学还仅停留在校内,未能实现与企业零接触

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外实践更是难以保证。目前各大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讲座,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但是由于企业涉税信息的保密性,学生更多的是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以及简单的生产流程,校外专家讲座内容也仅是某一方面的介绍,根本接触不到企业的涉税业务,更谈不上纳税申报工作了。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作为一门实务性和学科交叉性都很强的课程,税务会计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税收会计、经济、管理等知识功底,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从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很多青年教师,大都是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经历的是“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学校”这一单纯的成长历程,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社会实践的要求。

4.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目前,税务会计课程考试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根据学生笔答情况,教师给出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的作业、出勤情况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最后由教师综合给出学期总成绩。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停留在“一考定终身”的层面,并没有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即使增加对实践的考核,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真正将实践教学比例与最后成绩比例合理分配。

三、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措施

1.开发适用且有可操作性的课内实训教学讲义

由于实训教材的出版与学生的使用必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税法政策变化很快,导致学生使用的教材部分内容可能与实际不符,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考虑讲义更新灵活的特点,在本校税务会计课程组的努力下,编写了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课内实训教学讲义。在编写上尽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编写。在投入使用前,根据现行政策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学生使用的是最新的实训教材。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校企双赢的前提下,与校外咨询服务公司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项目使学生真正介入企业会计工作,在实践中真切感知会计工作,真正实现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会计实践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企业主要负责提供会计工作任务(中小企业的代理记账业务)和财务核算软件等;学校提供办公场所,配备主要办公设备,学生手工记账耗材等。企业负责实验室的业务经营管理,对工作质量进行稽核、把关;学校负责向实验室输送实训员工,并配备指导教师参与对实训员工的工作指导和管理。由于校企共建实验室容纳学生有限,在日常的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学校购置了河北省交大龙山、河北航天金穗等报税和发票管理系统,并定期进行软件升级,以保证教学需要。

3.网上实践教学栏目的开设

财税政策更新很快,由于税务会计课程只在某一学期开设,在开设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最新政策的变化,但是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很难主动、随时关注到税法的变化,导致学生毕业后实践中所应用的税法政策和课堂教学时有出入,从而不能更好的适应税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方便学生结课后仍然可以系统的学习税法政策,税务会计课程组全体老师利用互联网开设了网上税法实践教学栏目。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税务会计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通过教师“走出去”的“双师型”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到企业或者税务部门进行学习和实习。第二,通过把企业、税务师事务所的税法专家“引进来”的方式,指导涉税业务处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三,组织教师参加软件公司及各大出版社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校企双赢的前提下,代理真实企业记账工作,使教师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涉税业务处理、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实践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5.优化税务会计考核方式,采取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加大税务会计实践考核比例

为了改变传统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特申请了学校考核方式改革,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考核比重,改革后,仅税务会计实践课程就占到了总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税种的税款计算、涉税业务处理、纳税申报等工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采取小组分工、共同完成涉税工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通过团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财税制度改革,促使企业更加需要具有较高税务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税务会计实践教学要不断优化,建立合理有效的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高素质的税务人才。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税务会计是根据国家税法核算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以及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国家税收,调节经济与公平税负,为企业管理者与国家税收部门提供有效信息;财务会计则是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成果进行核算,并为企业各个利益相关的人或单位提供实有效的信息,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差异。税务会计监督与核算的对象是与计税相关的经济事项,而财务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以货币计量交易的所有经济事项,包含了资金的循环、投入、周转以及退出等所有过程。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差异。税务会计是根据国家税法进行核算,财务会计则是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财务会计强调遵守会计准则,根据会计制度来处理不同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也因自身的情况与理解的特殊性,对一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做出的不同处理与表述方式,因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会计现理事务的灵活性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具有一定弹性的表现。

4.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差异。财务会计遵守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为使报表体现某一会计在职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对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费用与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估,然而税法则遵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是税收收入的保障,同时便于保管,一般情况准企业评估收益与费用。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财税合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实施,计划经济弊病日益彰显。

1.会计核算根不上市场变化需求,企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也要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灵活性,核算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比如,通货膨胀与科技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因收入计量影响无法真实反映,导致会计核算与市场经济变化脱节。

2.财税合为一,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对收入存在原则上的差异,如果只追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制度合一,就会产生收入项的信息失误,最终造成决策性的失误。

3.稳定国家税收的前提条件是实行税务会计独立。财税合一的制度下,不能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进行区分,使应税所得存在不确定性,使国家税收锐减,强制性税收体现不充分。纳税人为逃税或延期纳税一般都采用不开发票或延迟开票,这样一来,迫切需要税务会计独立,确保税法的严肃性与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独立还会受到企业财务收支的影响。从不同国家的税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其财务收支情况均未达到无需政府制定强制性税务会计要求。在我国同样需要政府从稳定税收的角度制定税务会计制度,实现税收目标。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因而,实行税务会计独立已势在必行。

4.税务会计独立是企业制度改革之需要。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结果,是具备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企业,制度改革实现了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效益,然而财税合一的模式,会计侧重于税务,财政,信贷等职能部门需求,对企业自身会计信息需要重视不够,违背了假设的会计主体。财税分离后,企业财务会计不受税法经约束,可以将会计管理职能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可做灵活的会计处理。同时税务会计也能更真实的反映执行税收制度,真实的反映企业税款形成,缴纳与计算情况,满足国家税收信息等需求。也不须完全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方面的业务处理,企业财会计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企业财务管理,减少核算工作,同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财务策略。

5.财税分离是会计改革之需要。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主要特点是政策性强,并频繁变动,使会计研究、教育都得跟着制度转圈子,教材就是制度的说明书,对会计专用名词的研究、分析也是围绕财务与税制度进行,不能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具有学术意义的解释;如涉及会计程序或计算方法变革时也会出于国家财政的承受力而放弃或推迟变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理论教育、研究都带有政策色彩。会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规范会计学科,建立会计体系,只有财税分离,才能使会计制度相对稳定。税务会计依据国家税收法等调整纳税范围,实现国家税收保障,使国家政法得到体现,从而也使得会计学科更加规范化,真正建立会计体系。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与企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加剧,企业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财务会计规范化发展。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需要为信息使用人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信息必须遵从会计准则,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因而,财务状况不会因经济形势变化也跟着变化的税法制约,不因税法的改变而变动,但也不能根据税法的要求计算与缴纳税款。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才不受税法的制约,减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也能真正做到根据公允,事实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2.确保税法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税法是企业与国家之间处理税收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需要企业无条件执行与遵从,由于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客观性与灵活性,为了税收征管具有可操作性,这需要税法条文必须减少弹性规定。同时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有冲突,难以做到财务会计把跟税收相关的处理结果都严格遵从税法规定,从而影响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税法的严肃性得不到体现。税务会计独立之后,税务会计是专门研究纳税活动如何依照税法进行,处理好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良好关系,使税法的严肃性得以体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体制和税收制度都进行了部分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会计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 经验 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 财税 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 企业管理 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 会计知识 、 税务知识 、 法律知识 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 教育 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 措施 ,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经验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财税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

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资源采选、加工制造、建筑安装、供水供电、医疗、学校事业单位等多行业经营,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涉及税种多样,业务形势复杂,企业内部关联交易量大,在税务核算及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2010年集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始建立全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之外更多的研究。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 岗位职责 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代理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代理,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 财务管理 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3)坚持社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经过国家专业权威部门组织培训、考试、认证的税务会计师填补了企业此类人才的空白,税务会计师应在推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后续教育及更高等级人才的认证,通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程序认证的专业税务人员弥补国内此项企业专业人才的紧缺。

通过税务会计师的专业人员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税务会计师进行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提高获利能力。企业有序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和企业的纳税成本,建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外部的信任,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不管是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负成本,还是对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目标、完善税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3.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4. 有关税务的毕业论文

5.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那你就去找些参考文献,自己看看学习学习吧,汉斯出版社的官网上有很多这类文献可以参考的

写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纳税筹划、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等,感兴趣的领域比较好写,在论文答辩时也会很轻松。

毕业论文的题目技巧

1、各类论文的标题,样式虽多,但不管何种形式,主旨都是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分为揭示课题的实质式:“经济中心论”; 提问式:“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

3、交代内容范围式:“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判断句式: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形象化语句式:“科技史上的曙光” 等标题。

4、副标题和分标题是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的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

5、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成本与管理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化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会计论文 范文 一: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 方法 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 会计知识 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 经验 。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教师应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成本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参观学习,去收集 总结 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理论教学与成本会计劳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差别,寻求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岗位所从事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成本会计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论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制度,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教条分割”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将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程序“教条分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是讲授成本计算的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然后通过三个例题展示几种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简要阐述成本分析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岗位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处理失当”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特点是计算量重和大量的图表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中所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分配表的编制与凭证账簿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学生搞不清楚,以至于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像是在学数学,而不是会计课程,导致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

(三)实训过程“纸上谈兵”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因为缺少仿真的实训资料,因此教师上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本身内容体系就存在缺陷,而且教材中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都是使用现成的例题和数据进行展示,教师只是顺着例题进行讲解即可。由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失当”,缺乏仿真教学情境和仿真的成本核算的实训资料,使得课程的实训变成了纯计算题的练习。

(四)学习过程“被动接受”

由于存在以上几点问题,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的课程改革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首先,进行课程职业岗位分析,通过调研企业典型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岗位,提炼出企业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最终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本课程的改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成本核算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体系,从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是会计未来改革的方向,管理会计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成本会计课程面向的是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包括:一是整理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与材料仓库、车间等部门进行核对,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是做记账凭证并登账,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三是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编制成本分析 报告 。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分别为原始凭证的分析汇总能力、成本计算与账务处理能力和初步的成本管理能力。前两项能力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后一项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细化课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 教育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按照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分析审核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凭证;

(2)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规定,会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确进行费用分类,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3)会编制成本报表,能够进行成本分析,并协助 财务管理 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2.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熟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3)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4)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6)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5类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6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掌握3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7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分配的方法;

(7)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8)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9)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10)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遵章守纪、诚信保密、精打细算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具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施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递进的课内项目和一个综合的课外项目。三个课内项目分别是:

(1)运用品种法完成服装企业A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2)运用分批法完成订单企业B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3)运用分步法完成纺织企业C某月份的成本核算。针对三个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合作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整理三套对应三个项目的仿真实训资料和一套课外综合实训资料,项目实施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1)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能够按照流程完成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讲解,成本核算各程序中包含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比分析。项目(1)完成后,另外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实施。在后两个项目的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项目相辅相成,通过对岗位工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课外项目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期末进行检查考核。

(四)创新使用教学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创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分组教学法。

1.角色扮演法课程内容的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仿真实训资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将职业素质渗透在角色中,达到了素质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分组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这是分组的主要目的。第二,建设课程题库。第一次课教师就布置建设题库的任务,之后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完成各小组题库的搜集整理工作,最终进行展示,各组题库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组的题库,由各组长合作,最终整理出本课程题库。期末理论考试内容,从题库抽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实施“补偿教育”。针对组内因为某些原因跟不上进度或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由组长自己或安排组员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实施“补偿教育”,目的通过“帮带”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第四,进行岗位调研。对于学有余力或善于研究的小组,布置岗位调研的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本地区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出具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 毕业 设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课程的考核探索实施“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内评价和 自我评价 ;“多维度”是指考核项目多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项目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题库建设情况、补偿教育情况、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工作勤惰、沟通协调等方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日常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通过企业界的检验反馈和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不断探索创新。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篇

2. 成本会计述职报告范文3篇

3. 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4.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篇

5.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论文好写吗

成本管理类的论文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具体一定要明确中心,然后根据中心分几个不同的论点全面展开论述。

实话说不好写,我刚写完论文,以实际案例来写不好找资料,而且可能还要自己去了解那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属于一个公司特有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好深挖了解。如果你要从好写的角度来考虑,你可以按照理论研究——我国企业控制制度履行现状——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来写。我也是这样来写的,我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指导老师看了都说可以。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成本控制

严格来说应该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因为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研究的是企业成本的控制而不是企业的成本核算,所以,它不属于会计范围。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向你一个非常好的投稿软件。投稿精灵是一个自助投稿管理的软件。目前集合了上百家的学术期刊在线征稿,打造一个安全的交易平台。目前投稿精灵已经更新到正式版最新版本!在百度上搜索就可以了,百度百科上的介绍,您可以看看,通过百度也可以搜索到他们的官方网站,就可以下载使用了。我的会员级别现在提升到了铜牌代理级别了,现在再发还有很多折扣呢,我还帮同事发了不少,西西,竟然还赚点差价,我现在拿出来分享,希望对你也有点帮助啊,记得给我加分啊u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