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军事理论论文个性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2 17:47:11

军事理论论文个性题目

交大校友你好

南海问题,联合军事演习。

Lz 您是BJTU?

学生军训的意义(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二)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军事理论论文强军题目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交大校友你好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军事理论论文题目空军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才2500个字。。。你就拿南海问题,打菲律宾好了。战争规模小,很好写。主要就是速战速决,在他国干涉实力参与进来前,消灭对方军事力量。

网上有很多,自己看看,参考一下,写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作为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守卫者,230万人民解放军,从数量上来说,足矣。 但是,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军队数量左右战争成败。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的军事理念,高水平的军事素养,高科技的军事装备。 虽然近年来解放军在武备方面有很大提高,但这个提高是相对于十年前的解放军来说的。 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军事变革,但是当代的指挥官已经不具备当年在华夏战场和朝鲜战场上的老鼠帅们的魄力。畏首畏尾,害怕训练造成的伤亡,变得只关心数字,而不是素质。 我们的人民军队需要改革,但这改革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只喊口号,只做样子,军队素质不会得到提升。 我们每一个独立的兵种:陆·海·空·二炮。都应该能够独立的进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就是所谓的单兵种作战理论。这可以解决跨兵种作战中的协同问题。但这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各个独立的兵种都要有足够的战争资本。陆军要有陆航,空军要有空降兵,海军要有海航·陆战队。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有陆航,但没有运输机,不能进行大规模快速机动。没有攻击机·歼击机,不能在单兵种作战中获取制空权,不能在战场上空见识进而控制整个战场。 我们的海军有陆战队,但登陆舰艇奇缺,海航没有运输机,如何进行登陆作战?军舰反潜能力有限,如何进行护航? 我们的空军有三个空降师,但单次空降能力小于一个团。空降兵是空军进行地面战的拳头。空降兵上不了天,会不会很可笑呢?两栖步兵和海军陆战队没有登陆舰可以征用民船,陆军没有运输机可以征用民航飞机,空降兵也能征用民航?那玩意儿能进行空降? 未来,在中国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在小规模冲突中,动用多兵种进行反恐战是划不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单兵种作战。

军校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2、首先,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3、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经济建设,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4、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就越是要巩固国防。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Lz 您是BJTU?

交大校友你好

BJTU的把兄弟。。。。

军事理论论文1500题目

技术的发展受经济的限制,直接攻击打压敌人的经济。

Lz 您是BJTU?

南医大的孩子?

A 如何破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安全困境”?一、我国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是我国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我国不仅依然面临着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存在,东海、南海等周边又存在着一些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互动增强,是我国安全问题的时代特点。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人员和信息流动日益增多、加快,一些国内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一些国际问题传导到国内也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问题,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性增大。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国加快发展中出现不容忽视的新安全问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能源和其他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保护与利用、海上通道安全、太空安全与信息安全、海外重要资源产地安全,以及海外同胞和华人财产生命安全等面临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二、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军加快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为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把我军的职能任务搞清楚,把军队发挥作用的方式及行动样式搞清楚,把军事力量建设的要求搞清楚,切实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国家利益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我军职能使命之中,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扩展到哪里,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应该延伸到哪里。 军事力量运用的方式多样化。面对不同的安全威胁,需要着眼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采取灵活快速、合法必要的军事行动,确保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我军职能作用的发挥,既可以通过特定的作战行动,也可以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或准军事行动;既可以采取威慑、防御、进攻等传统军事行动样式,也可以采取国际维和、军事合作、军事宣示、人道救援、反恐斗争等新的军事行动样式。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军事手段始终处于核心和支柱地位。同时,在我军能力建设上,凸显了应对危机、遏制战争的新特点。 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要求多样化。各部队在战斗力建设上,应当按照所面对的战略方向、结合所担负的战略任务、立足自身的现有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应确立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捍卫祖国统一的战斗力标准,以此指导、推进和衡量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把解决现实威胁与应对未来挑战结合起来,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构想中来运筹,确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标准,确立军兵种部队和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以军事斗争准备实践检验军事变革成效,以军事变革成果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不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引向深入。 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发展全局观察分析安全形势、思考处理军事问题。军事服从政治,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当今时代,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整体性日益增强。我们分析判断形势、指导军事工作、指挥军事行动,不仅要从军事上考虑问题,更要注重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出发,看工作筹划指导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是否符合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国家安全视野和军事战略视野,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确保军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推动军队建设整体发展。发展新型军事能力,核心是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发展。当前,要紧紧抓住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性问题,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军事管理创新,使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构成、武器装备发展、部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大兴军事训练热潮,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注意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努力推动我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的坚强后盾。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军事上从来都坚持自卫的立场,一贯慎重使用武力。 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要把慎战与善战、自卫与反击、军事力量的战争运用与非战争运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性、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导的预见性,积极拓展战略运筹空间。既要关注战争的筹划和实施,做好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充分准备,又要注重预防危机,通过有效运用军事手段,努力慑止危机,及时化解危机,有效控制危机,以适度的军事斗争行动达成战略目的。B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学习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意志品质,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C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 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为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受其影响,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我们要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加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创新战争与战略理论,探讨着眼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理论,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此为统揽,在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上下工夫。在军事斗争准备基点上,要由工业时代战争条件向信息时代战争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跨越;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争夺质量优势,在军队建设上由人力密集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以人才为本,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素质;要以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军编制体制改革,使之与信息化战争需要相适应。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这一方针,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在这个大局下思考和谋划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军队要继续把支持和参加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作为服从大局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二是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达到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要求。同时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民办国防的格局。三是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要两头兼顾、协调一致。国防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达到富国强兵的辩证统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