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5:59:3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

推荐一个免费初中教育资源分享网站,学习口袋网。网站拥有丰富的试题、课件、教案等初中教学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分享下免费的初中在线教育资源:百度网盘链接:

初中数学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学好初中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四、总结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经济数学是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大一的经济数学是经济学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一经济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大一经济数学论文 范文 篇一:《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高等数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掌握好其专业课程知识和从事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该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试行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专业课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般的本科院校对经济类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学就开始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然而,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我国的高等 教育 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高校各专业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入学的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 爱好 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相同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 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 教学 方法 、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 兴趣爱好 、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 ()“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 标。”“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而一般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得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从2008学年开始,在我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经济类专业的两个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我们采取不打乱院系,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以 考研 和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目标;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使数学成为后继专业课学习的有力工具为基本原则。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由具有多年教学 经验 的教师担任授课工作。分层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研究的意向,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只是当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来修,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一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宜。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08级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60-69,70-7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太大的矛盾。08级以后的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高等数学教学各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授课班上数学课,这就给课堂和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教师和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试过后需要将学生成绩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的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可以考虑不仅依据笔试的卷面成绩,再兼顾 其它 形式的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阳妮.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7. (5):87-89.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54.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参考,1997,(10). 大一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篇二:《经济数学课的教改》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 考试方法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 经济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主导思想是:经济数学教学应当以“用数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补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数学课;教改 很多人都知道,数学非常重要,但却不知道它重要在哪里,只知道各类考试都要考数学,似乎这是应试 教育的代名词。究竟学了数学有何作用,究竟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其主导思想是以“用数学贯穿于整个经济数学教学的始终。”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加强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和补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理念上以“应用”为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经济数学与一般的高等数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应使学生正确认识经济与数学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数学分析必须为经济分析服务,而不能本末倒置,应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将经济融于数学。每章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 热点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进入各节内容,尽可能的以经济为例,使数学与经济逐步结合,最后,又以所学有关数学知识,分析每章开始时提出的经济问题。例如:讲函数时,以商品的产量受什么影响、手机话费与什么有关等引入函数的概念,讲完函数概念之后,以数学表达式给出上面提到的函数关系式,最后再给出经济分析中常见的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需求函数等)。讲导数与微分时,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某商品突然降价而利润增加的现象吗?当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学习兴趣被激发后,引入变化率的问题,也就是将要引入的导数。讲完这一章后,再给出为什么商品降价反而利润增加的答案,就是“富有弹性”。也就是说,适当降价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收入。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数学原理和方法,也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经济数学课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通过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么多内容的教学呢?那就要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舍经济数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删,首要的就是去掉一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纯数学语言的概念及定理的证明,代之以定性的、通俗的描述性定义及几何解释。例如,函数极限概念,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一种感性认识,确立一种极限概念、思想也就足够了。重点介绍函数极限的概念,然后对整标函数——数列的极限仅仅作为函数极限的一个特例,简而述之。这样处理,凸现了函数极限概念。比以往的先介绍数列极限概念、性质,然后再介绍函数极限,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学效果也很好。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矩阵代数、线性方程组等内容上,删除了曲线的凹凸、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旋转体的体积、行列式的部分内容等等,而把时间花在与他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产量、收益、成本、最小投入、最大利润、弹性函数等内容上,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这样,有利于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岗位。 三、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授课的主角。我们积极贯彻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授中来,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和知识点,灵活运用行动导向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变。本课程归纳并可应用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题演讲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演练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精心挑选了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四、实现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更新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 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课程 网络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对于引导学生端正 学习态度 ,把握学习重点起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所以必须用的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去考核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此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改变了一卷定结果的做法。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一是以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将日常评价拓展到课题活动、 经济数学小 论文、经济数学作业、小组活动、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等内容;二是以“统一”的方式来提高评价的可参照性。以重新组卷的方式实行期末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分。 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做过考核能力的试题的征集工作,但还是在摸索之中,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可以归纳为: 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仍然是考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注重思想,淡化技巧。繁难的技巧要淡化,经济数学中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是考试的重点。 重视应用,考查能力。要着重测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学生在考试中占优势。 形式多样,富有弹性。可以尝试“开放性”试题,测试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尝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个性 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活动是一项把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快捷、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查阅资料、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在学完微积分后,给出与经济专业有关的建模训练题:产品利润问题、连续复利问题、由边际函数求最优化问题、最优批量问题等。在建模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真地看书、查资料,经常向老师请教,互相探讨,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有很大提高。当然,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建模作业完成的不会很好,但这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渗透用数学思想可以解决许多经济中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目前我校经济数学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恳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学生越来越多。总之,我们紧扣培养目标,将基础理论、数学建模有机融合,以必须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以丰富的实际问题为背景,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和挖掘,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要树立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并且会做得更好。 参考 文献: [1]高纪文.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2]刘建清.石化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8-11. [3]张拓.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 大一经济数学论文范文篇三:《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 1 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之间的融合历程 数学统计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回顾历史,早在17世纪,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融合就已经表现出了必然的趋势。在当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数》一书中第一次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两者的首次融合。不过在那个时期的研究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研究方法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没有对统计学进行充分的运用。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的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学家于1854年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结论,指出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推导出“戈森定律”,其中还重点阐述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之后,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文杰斯也对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1871年发表的书籍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也就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经济数学模型[2]。此后,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开始得到推广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之后,由于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得到了创新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和数学家伊诺曼共同创作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这本书籍的出版成为经济学与数学开始全新合作的里程碑[3]。自此之后,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是在宏观经济学中,统计方法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其重要性变得更加凸显。由此可见,从17世纪开始经济学与统计学出现融合的趋势,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目前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非常的深入和成熟,对于推动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作用分析 数学统计方法可用于解决经济学问题 严谨精密的分析过程以及清晰准确的分析结果是数学统计方法的优势所在,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则对结果精确度和科学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数学统计方法很早就开始在经济学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两者之间的结合和发展,现在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数学专业化理论,例如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等,这又进一步为两者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4]。在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模式主要是“经济一数学—经济”,这也就是说,首先,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一数学模型并得到结果,最后,再利用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来评估所得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其结论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经济活动,同时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经济决策中,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可以较为科学、准确地预测决策执行后的结果,并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来对结果进行控制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决策的可靠性与科学性,避免企业财力、物力的损失[5-6]。 数学统计方法可作为工具展开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与数学统计方法融合的初期发展到现在,数学统计学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再加上现代数学与现代经济理论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经济现象理论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这几年来,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分析中的研究在不断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从量的角度来确定结果,同时还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做出判定[7-8]。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数学统计方法,就难以有效解决经济学问题。 3 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实例分析 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过数量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来找出其中的统计指标,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社会现状来研究GDP值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以某市2001—2012年的GDP纵向分布数据模型为例,采用分析数量经济法中的回归分析来展开统计学研究,并初步预测2014年之后的某个阶段。 表1即为某市的GDP数据统计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数据,并建立一个关于GDP与实践序列间关系的F(y)模型,其数据处理结果散点图如下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GDP呈现明显的非平稳增长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和数据处理作出一阶差分,可以看出散点图为二次函数形式,因此可得F(y)=ax2+bx+c,采用回归分析来处理年份可以得到回归统计结果见表2。由此可得回归方程为F(y)=,检验其规定系数可知R=,与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数据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以采用该方程对未来的某个阶段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实际的GDP受多因素影响,其变化不稳定,因此预测值都会有一定的偏差,根据某市2013年实际GDP总值为亿元,与上述预测的理论误差为: w=()/×100%= 这一误差值较大程度的偏离了回归曲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建设模型的初始条件时消除的政府主观态度、人们的消费亿元以及汇率和进出口关税等部分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2014年级之后的年份都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因此本文仅限于探讨对2013年的预测。就本次模型来说,虽然 没有从整体上来进行考虑和分析,但是其理论与实际的核实可以看出这次预测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具有可行性。 4 结 论 总的来说,数学统计学对于经济的预测和 总结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中,对各项经济指标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和改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本文选择某市为例来进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在实际的经济预测中,数据的收集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纵向,同时也要注重横向幅度的收集,对数据的收集要全面,筛选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理论分析更加有依据,其结果也更加具有理论效应。经济学中数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掌握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和本质变化,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 猜你喜欢: 1.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 2. 关于大学经济学论文范文 3. 大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4. 大一经济学论文 5.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当代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对学生综合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课程训练方式,以及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分层。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育模式;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教师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不断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分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掌握其性格特性,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积极动脑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减少其负面情绪。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喜好和习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设定,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

(一)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计划,保证课堂的科学性。在制订分层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保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综合条件,并根据其综合条件进行教学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引导。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是分层教学的教育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要及时创建学生档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有效避免对学生进行“粘贴标签”的现象,并且对班级“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这类学生产生学习自卑。同时,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在分组过程中要把握教育方法的使用,做到隐形分组,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能让学生家长和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分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向所有学生展示分组情况,在分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把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础薄弱,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能力不达标的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第二层是学生智力水平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一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想要学好数学课程的中层学生;第三层是数学基础掌握扎实,智力水平高,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快速理解,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优生。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始终如一,需要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二)针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精心设置课程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合理性和教学的针对性,保证课程设计能够让学困生理解;促进中等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题技巧;引导学优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上。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也要保证分层合理,使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能够帮助学困生理解课程重点,也能吸引学优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得到突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同时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感受,引导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感受到了突破难题的喜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开难题,使其改变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设问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将问题进行分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时,要提前对教学计划进行分层,保证不等式的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不等式开始学习,直到彻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三)针对课程训练方式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训练分层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要对习题的设计进行综合考察,保证学生在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消化,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保证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堂训练作业和课后训练作业时,要注意问题类型,保证训练强度适中。大体可以将训练标准分为三类:一类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训练类型;一类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延伸的训练类型;最后一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难题的训练类型。学生练习层次的划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决定,通常基础类训练题目适合学困生,这类题目能够引导学困生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突破问题难点,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类问题题干中迷惑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少为学生设置难关,学困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学困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应用和定义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班内中等生的提高类数学问题与这部分数学问题比较相似,但是提高类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牢固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部分问题与针对学困生设置的问题相似,但是这类问题是其问题的升级版,需要中等学生认真思考,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类是对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合理使用解题技巧,找到问题正确的解答思路,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类问题学优生能轻易得出答案,中层学生也能在思考后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他们很难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关注,促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四)针对课后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分层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成绩水平进行评价,要保证评价的合理,避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能够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刺激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正确的评价。例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试卷的作答情况时,要对学生进行分析。试卷的作答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困生能够完成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但对于拔高题目很难得出结论;中等生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但对于一些加试题需要认真思考才可能得出答案;对于学优生而言,综合应用题和基础题都能轻易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加试题,并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认真探索,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一定鼓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考察,还要在评价中加入对学生鼓励环节,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挥,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外界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谨慎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评价也要更多元,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呵护学生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让学生形成狂妄自大的心理。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要客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数学教师要跟进社会步伐,顺应新课改大潮,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研究,保证学生的天性得到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以此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训练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四、参考文献

[1]陈雪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22).

[2]兰兴琴.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

巨人网首页>> 2009教师绩效工资如何算2009农村“特岗教师”专题说课稿与评课稿大全 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题库 专题 下载 社区 育儿 素材 小升初 推优 问答 风向标 课程 家教 中考 初一 初二 新闻 时评 调查 高考 高一 高二 名师 人物 育儿 奥数 作文 英语 艺术 体育 科技 竞赛 考级 图说天下 超常教育 教学资源 冬夏令营 加盟中心 教辅书架 巨人教育 教育网址 网站导航热点推荐: 英语 高考 小升初 作文 艺术 体育 科技 冬夏令营 教师首页 最新资讯 教学资源 教案 试卷 计划 总结 反思 班务 校务 说课 评课 资格考试 指导 真题 模拟题 普通话 心理学 教育学 教学论文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音乐 美术 体育 班主任 基本功比赛 教师招聘 征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当前位置:教师资源频道 >> 教学论文 >> 初中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搞好课堂教学(09-01 02:45) 心灵的对话——“数学日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07-13 04:2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华汇编(05-04 03:2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教会学生解初中数学会考中的难题(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写数学论文的几个要点(04-23 11:49) 初中数学论文: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中考改革方案详解(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考成绩等级制大势所趋(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把“数学的美丽”还给学生(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我的学生为什么喜欢学数学(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浅淡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一个中学数学老师的困惑(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从初中数学课改看中考发展方向(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北师大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思考(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华东师大初中数学教材介绍(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改革评价方法(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从一堂数学课看“课堂心育”(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学习联结导向策略(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有理数加法”的教法初探(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活”用教材(04-23 11: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写数学论文的几个要点2009-04-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随着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根据笔者的切身经历,我认为初写数学论文的教师, 为了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2)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3)电子形式,比如以网络、光盘、软盘等为载体的信息。 来源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权威性高,有的时效性快,有的针对性强,有的信息量大。 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主要用于一般性的信息;(2)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3)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4)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 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 “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2)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4)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5)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6)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几年来,我以“教学手记”形式,积累的素材已达200多份45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数学论文(或文章)100余篇17万字。 其中,有些论文的素材积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01年第10期的《“动”了五年的压轴题》一文,是在对1997年~2001年五年间,河北省中考压轴题的命题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整理而成的;发表于《校园学习。数学》2002年第1~2期的《方程(组)中考复习精要》一文,素材源于对2001年70余份中考试题的分析精选。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

推荐一个免费初中教育资源分享网站,学习口袋网。网站拥有丰富的试题、课件、教案等初中教学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分享下免费的初中在线教育资源:百度网盘链接: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源于教学,成于思考 ,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对教育的感悟。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很重要,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2.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3. 乘船中的数学问题

4. 忽似一夜春风来----浅议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5.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6. 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7. 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8.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9. 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10. 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11. 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12.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13.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14.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5. 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16.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17. 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18. 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19. 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20.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21. 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22.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3. 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4.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25. 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6. “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27. 做个学习数学的有心人

28. 让学生的创新之花绽放得更鲜艳

29. 对数学探索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30.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 新形势、新气象、新变化

2. 浅谈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3. 让课堂充满问题 让问题充满思考

4. 改变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5. 构建信息能力培养的平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6.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7. 数学教学中的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浅显研究

8. 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9. 读书无颖者顺教有疑,有疑者顺教无颖

10. 心与心的交流、共创人文和谐

11. 展示过程学习,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1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北师大教材的几点借鉴和反思

1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14. 借新课程理念,探中下生转化之路

15. 论新课标下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16. 谈数学教学中的四个“适”

17. 是否一定要“探究”

18. 数学建模——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19.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 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多思考

21.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22. 谈合作学习中的误区和对策

23.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24. 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5. 点击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26.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27.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

28.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29.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0.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新课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

2. 动与静 大成 徐孝萍

3. 试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

4.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浅谈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6. 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受

7. 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作为

8.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干预策略

9. 《初三复习课例题设计之一》

10. 《新课标下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1.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12. 《优化数学预习作业,促进师生和谐对话》

13. 有感于听 ≠懂;懂 ≠会;会 ≠通

14.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积教学中的应用》

15. 新《标准》下数学课堂上的教师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6. 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应用意识

17.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数学教学

18. 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

19. 多元化的评价给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20. 对初一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

21. 新课程下更应重视数学阅读

22. 谈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品质培养

23. 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24.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

26. “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7. 浅谈如何维持数学课的教学秩序

28. 小班化教学有效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29. 课改区中考学生复习之秘诀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你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逻辑思维 ,对前人 总结 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 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 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你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逻辑思维 ,对前人 总结 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 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 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 七年级数学 是重要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 数学教学解决 方法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数学教学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代数、有理数、实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感到吃不消,因此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以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出现的问题,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更为复杂、抽象,特别是数字到字母的转变、具象到抽象的转变等,一些逻辑推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学不好,会影响到今后对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首要必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 逻辑思维 。

师:已知:HC是∠ACB的角平分线,同学们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什么?

生:因为HC是角平分线,所以∠HCA和∠HCB两个角相等。

师:没错,不仅∠HCA=∠HCB,而且别忘记∠HCA=∠HCB=∠ACB。

师: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和CD交于点G和H,请同学把图画出来。

学生根据对条件的理解画出图形,如图1。

师:∠AGH和∠GHD是内错角,所以∠AGH=∠GHD,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思路,还能推理出什么?

生:因为AB//CD,所以∠FHD=∠FGB,并且∠AGH+∠CHG=180°。

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推理,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走偏路。通过步步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脱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衔接,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初中阶段的系统化,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学生不会因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有理数。

学生从书上找到有理数的概念,师引入负数,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区别山峰的海拔高度与盆地的海拔高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生:用负数,就像零上几度和零下几度一样。

师:没错。事实上,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也就是算术数。

生:也就是说,有理数相比小学的算术数只是多了符号的变化。

师:对,例如:(-5)+(-3),同学们可以先确定符号是“-”,再把数字的部分相加。

生:答案是(-5)+(-3)=-(5+3)=-8。

在算术数到有理数这一重大转变中,教师明确了切入的方向和步骤,使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好地衔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上的一脉相承,从而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由小学数学内容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实战练习,让学生不再对初中数学望而生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没有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往往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要目标,临近考试才看书“临时抱佛脚”。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对快节奏的学习显得十分不适应。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也能游刃有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中,预习和复习尤显重要。

1.重视预习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进度陡然加快,学习难度也逐步加深,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预览新知识,对教师所讲内容十分茫然,从而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继续听讲。久而久之,不仅听课效率下降,更打击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在布置当天学习内容的作业时,将预习次日学习内容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正确把握复习的节奏和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减缓。因此,在学习新知后若不及时加以巩固复习,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阶段性回顾单元章节知识,以强化学习效果。

复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另一部分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首先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在这一环节,学生总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光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很吃力了,更别说复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握复习的节奏。教师应该适时在课堂上复习已学知识或点评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用课堂讲习题的方式间接提醒学生复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教师的复习节奏和方法,最终化为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其次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要以教材为本,深入理解知识点,把握重点内容。另外,考过的测试卷也是复习的好资料,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正是学生应该重视的复习内容,尤其是七年级新生,不知复习从哪儿下手时,更应该珍惜每一份试卷,认真分析,找出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总结 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以上观点均是结合自身的教学 经验 所谈,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勿生搬硬套。

摘要:学习数学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是获得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期。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重视

1.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 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现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教学。例如,应用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题,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两站相距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出30分钟后慢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与快车相遇?

讲解该问题前,我们可按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想想两种车在具体时间内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x小时内所走路程的表达式;再让学生想想两车“相遇”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各自所走路程与两站间距离有何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想“快车先开出30分钟”对各自所走路程以及与两站间距离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类小练习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题的思想。

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目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符合“化隐为显原则”。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

在曾经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学习,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和自主地选择决策,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各式性,激发勉励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发展,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必要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停改革 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级课程授教体系,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学生有充实的信心和支持带领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本性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的课程和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技术在学校教学整个过程中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给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教学和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初中数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3.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但这样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数学教学的全面理解。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不论是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构筑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注重 学习方法 的掌握与创造精神发挥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开拓,探讨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其统一。特别地,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 反思 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课程呼唤着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时代也将造就优秀的教师。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课上多动手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展纸盒,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我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点,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牌),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 故事 ,做小游戏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 措施 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尹安群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浅谈七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2.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